刘备当时不打东吴的话能一统江山吗?

不对东吴下手,刘备也拿不下天下。

自打项羽战败以后,你见过历史上的江南还有多少有战斗力的人吗?早在西汉时期,刘邦就严重削弱了江南人士的战斗力。

为啥?因为这地方过去是楚地,楚地百姓的战斗力在先秦时期,那是相当强悍的,就连刘邦自己都是从楚地走出来的。古语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为了国家的稳定,刘邦必须要采取各种措施扭转这种局面。因此经过了两汉数百年的调教,南方人早就从战斗力强悍,变得温文尔雅。

现在你搞清楚,为啥自古以来除了朱元璋以外,就没有北伐成功的王朝了吧?根本不是什么地势高低的问题。这种观点,想想就可笑。地势高低,那是宏观角度来看,对个人来说,南方小土坡也是高地,关键原因就是刘邦削弱了南方人的战斗力。现在我们就能明白,为啥刘备没机会夺取天下了。

一、刘备和孙权加起来,也不是曹魏的对手。

这话可能很多人不愿意听,我其实也不喜欢这种观点,毕竟老刘才是恢复汉室的正统,其他人都是为了改朝换代。

可问题是,这是事实啊!从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开始,一直到公元223年,刘备崩殂,这16年时间里,刘备和孙权,并没有在实质上啃下过曹操手里的一块肉。

至少曹操在中原地区的统治,那是相当稳固的。要知道,这16年时间可是刘备的黄金上升期,同时也是曹操逐渐在走下坡路的一个过程。

等于说是最强的刘备和孙权加起来,都对抗不了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曹操。朋友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内因实在是太多了。

第一,江南人士的确没有北方人善战。

这个问题刚才已经提到了,江南人善战,那是在先秦时期。楚国是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秦始皇第一次让李信带着20万大军出征,结果差点搞得全军覆没。第二次秦始皇花血本让王翦带了60万大军出征,这才平定了楚国。

要知道,秦始皇平定六国,一共花了10年时间,在楚国身上他就干耗了3年之久。等到秦二世时期,楚国的项羽崛起,带着八千江东子弟兵再次席卷天下。

秦朝因此灭亡,而楚霸王项羽的威名,和江东子弟善战的威名同时响彻寰宇。这里的江东,指的就是江南。

可惜刘邦不允许他的统治下,再出现如此牛掰的江南人,因此逐渐削弱了江南人的战斗力。因此到了400年后的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手里带领的,绝大多数都是江南人,他们自然就不是北方战士们的对手了。

第二,曹操的资源比孙刘加起来都要多。

大禹时期定天下九州,可是到了两汉时期,天下就有了13个州。等到三国时期,天下又分成了14个州,分别是:

凉州、雍州、并州、司州、幽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兖州、益州、荆州、扬州、交州。

后来孙权又把交州分成了交州和广州,所以准确来说后来天下就有了15个州。那么这15个州里,孙权和刘备占了几个州呢?

不好意思,刘备手里只有益州,而孙权手里只有扬州大部分地区、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交州和广州。

其余10个州,全都在曹操手里。而且曹操还占据了荆州小部分地区和扬州小部分地区,等于说曹操手里有12个州。

因此我们一眼就能看得出,曹操手里的资源实在是太多了,光从数量上来说,这压根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再说质量上,益州、荆州、扬州、交州这些地方在当时都属于人口不多的地方。真正人口多的地方还都集中在北方中原地区,所以说从质量上看,曹操也是完胜。

西晋一统天下以后,做了一次人口普查,当时曹魏地盘上有400多万人,而东吴地盘上有200多万人,蜀汉地盘上只有不到100万人。孙刘加起来都没有曹魏多,这还怎么玩?

第三,孙权和刘备压根不是一条心。

大家都是为了争夺天下,因为彼此都很弱小,这才走到了一起。但是你以为孙权就真的和刘备穿一条裤子了吗?显然不是。

孙权可机灵着呢,他没有曹操丰富的人口红利,也没有刘备响当当的恢复汉室的旗号,所以他只能猥琐发育。

有时候跟刘备交好,把曹操揍一顿,有时候跟曹操交好,把刘备揍一顿。总之在夹缝里慢慢成长。跟谁都不是一路人。

因此就算刘备和孙权再次结盟,不计较夺取荆州和杀掉关羽的仇恨,你以为孙权就会帮着刘备北伐吗?别做梦了。

以孙权的尿性,当刘备北伐的时候,这哥们说不定会开大船直接到成都去吃火锅,把刘备的老窝给端了!所以他们俩在荆州的问题爆发以后,就不可能真正携手前行了,大家心照不宣而已。团结起来的时候,都不是曹操的对手,更何况他们彼此各怀鬼胎呢?

二、刘备失去了北伐的最好基地。

如果说汉中之战是刘备击败曹操的第一战,那么襄樊之战,即将就会成为刘备集团击败曹操的第二战。但是前提是孙权不偷袭荆州。

可惜孙权后来偷袭了荆州,因此刘备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个北伐基地南郡。南郡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汉中,实在是太适合北伐了。

在南郡北伐,只需要夺取襄阳和樊城,前方就一马平川了,直奔洛阳也是有可能的。可是从汉中北伐,我们都知道后来诸葛亮有多艰难,那山路难走的,没走过蜀道的人压根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尤其是还要推着独轮车运送粮食,太苦了。

刘备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北伐基地,三国中,唯一可以跟曹魏抗衡的刘备实力被严重削弱,你让他拿什么去一统天下呢?就算跟孙权结盟,人家也不可能再将南郡借给你北伐了,再说了他敢借,你敢去收吗?不怕再从你背后来那么一下子吗?

总结:汉朝气数已尽,不是说说而已。

很多人觉得哪个王朝气数已尽,都是封建说法。其实还真不是这样,我们可以看看两汉400年下来,为何气数已尽。

当时天下至少有数十万老刘家的子孙后代,而手握实权的人其实也不少。比如说幽州刺史刘虞、扬州牧刘繇、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这些不都是汉室宗亲嘛!

可是这帮人却不思进取,有的只想着保境安民做个土皇帝,有的胸无大志,最后被人给吞了。总之没有一个可以撑得起汉朝门面的。

而汉献帝就更别提了,一辈子都在做傀儡,更没机会解救汉朝。唯一撑得起门面的,居然是跟汉献帝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刘备,你说可悲不?

连老刘家自己的人都对汉室江山不上心,凭什么让其他人为汉朝效忠呢?所以说这是一个伪命题,刘备不可能一统天下,因为人心不思汉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备当时不打东吴的话能一统江山吗?

先说答案,那就是:能。以下分析分析,为什么不打东吴就能一统江山?

攻打东吴前刘备集团势力如何?

在刘备攻下汉中,即位汉中王的时候,是刘备的顶峰时刻,其占有整个益州、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以及东三郡,其势力雄厚,兵锋强盛,但是随着关羽悍然发动的襄樊战役,这份辉煌昙花一现,随着襄樊战役的失败,荆州关羽集团全面覆灭,而东三郡的孟达也投降曹魏,刘备集团受到巨大损失。

刘备

攻打东吴前,刘备集团已经丧失了整个荆州地区,其实也只有荆州三郡,而且武陵郡、零陵郡人口稀少,都是山区,其实整个荆州地区对蜀汉集团真正有价值意义的只有南郡,不过东吴和曹魏对南郡虎视眈眈,而且南郡距离益州太远,其战略价值不大。

丢失荆州和东三郡之后的刘备集团兵力大约还有10万,这十万部队都是精兵强将,而且有马良游说,大部分少数民族已经归附,而且蜀汉此时人才济济,军事实力强盛,可以说荆州丢失,对蜀汉集团来说未动根本,其还有相当强大的雄厚实力。

不攻打东吴,蜀汉集团的获利

如果不攻打东吴,而是与东吴握手言和,重修旧好,那么对于蜀汉集团来说利益还是比较大,即便刘备在夷陵之战前也收到了东吴言和的表达,对于东吴而言,其并不想同时惹了曹魏和蜀汉,而且曹魏从建国都是把灭东吴当做首席任务的,因此,如果蜀汉不攻打东吴选择讲和,东吴集团应该会同意。

荆州

当然,偷袭荆州,之后讲和肯定要付出点代价的,那么蜀汉就有资本谈判,作为让步,对蜀汉进行经济补偿,以换取荆州地区还是很划算的,如果讲和,至少蜀汉可以获利三个方面:

第一,粮草物资。东吴的占领区物资充裕,作为地盘补偿,可以补偿蜀汉粮草物资;

第二,解决后顾之忧。刘备进攻东吴时,要提防曹魏,作为手段,是派遣黄权驻扎一万军队在江北,派遣魏延2万部队驻扎在汉中,如果和东吴联盟,那么就可以免去后顾之忧,而且蜀汉东部易守难攻,可以节约数万防守兵力。

第三,战略牵制,配合作战。曹魏一直想要灭东吴,如果蜀汉和东吴和谈,那么可以双线作战,利用东吴做战略牵制,进攻合肥或襄樊,吸引部分曹魏兵力,为蜀汉北伐做好基础。

进攻雍凉,关中地区战略价值更大

和谈之后,参考刘备伐吴时候的六万大军(进攻东吴5万,防守曹魏黄权部1万),加上张飞部、魏延部、马超部,可以动员将近10万大军,北伐,这10万北伐军并不像诸葛亮的数万北伐大军,这10万部队,大多都跟随刘备南征北战,战斗力很强(可惜夷陵之战葬送了蜀汉的数万精锐部队和青年优秀军事将领,导致蜀汉人才严重断层)。

三足鼎立

由诸葛亮坐镇后方,刘备亲率大军三路北伐关中,极有可能取得整个关中地区,据潼关和曹魏相对峙,如果此战胜利,则刘备就占领了益州、雍州、凉州,更重要的是关中地区为重要的粮食产区,而凉州则是主要的产马区,有了这三州,参考刘邦攻取天下、隋朝统一天下可知,刘备其实完全有势力统一天下。

刘备当时不打东吴的话能一统江山吗?

不能。攻打东吴是刘备唯一选择。抛开感情只谈利益关系。刘备应该打谁?不打东吴就打曹魏。那么只有一条路,出汉中夺取长安或者陇右。山川路远千里迢迢,后勤压力是非常大的。后来的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所谓九伐中原都没有取得实际战果,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如果刘备还在,曹魏必定会在长安及以西布置重兵枕戈待旦,刘备领着五万大军(也就是伐吴军队数量)翻越秦岭去跟严密布防的魏军死嗑,胜算能有几何?

伐吴则不同。首先吴国比魏国弱了不少。虽然国力比蜀国还是要强,不过他的防线太长,防御重点在长江下游,不可能其中全部兵力抵抗刘备,这样刘备兵力上就会占优。而且荆州地区刘备势力经营了十年以上,民心比较稳固,孙权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五陵蛮起兵响应蜀军就是证明。其次蜀在上游吴在下游。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占了地利。最后蜀军士气高昂。刘备手下核心成员大都是荆州集团的。老窝被端肯定会引起群情激奋,要求杀回老家去,刘备不能忽视。小说中说诸葛亮反对,正史中其实是默许的。

可能还会有人说既不伐吴也不攻魏,休生养息静待天时不香吗?事实上天下十分,魏占七,吴占二,蜀只占一,时间对刘备集团并不利。

刘备当时不打东吴的话能一统江山吗?

从军事角度来看的话,伐吴战争确实不该打。

但从政治角度来看的话,又不能不打。

赵云曾对刘备的伐吴进行过劝谏。

赵云纯是以军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而后世对此也多有好评。

如果刘备不伐吴的话,那他北伐就只能专注于华西北一线,以刘备集团当时的实力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至于联盟方面,孙刘的矛盾冲突点在荆州,如今孙权已然夺取荆州,在联盟中占据了主导权,自然不会再与刘备有其他矛盾。

只要刘备在荆州这件事上认栽了。

孙刘之间的联盟将会空前牢固。

我们再看政治方面。

曹操后期采用的是法治,大力打压士族阶级;刘备则相反,他大力重用各派系人才。以至于北方内乱不断,蜀中士人争相竞功。

但是在荆州之战后,这一现象就出现了逆转。

曹丕为进帝位而颁布了九品中正制,大幅让利于士族,北方士族因利益而起的内部矛盾瞬间得到消除;刘备集团是以荆州政治派系为主的外来政权,荆州一丢,刘备和其荆州政治派系在蜀中的地位和声威都大打折扣。

所以刘备要发动对吴战争。

不仅仅是为了在军事重拾战略主动权,更是要通过打仗、打胜仗来提高自身影响力。

其实就战略而言,打凉州和打荆州都差不多。

打凉州与魏为敌,打荆州则交恶魏吴两家。

感觉打凉州似乎还更稳一些!

其实不然。

蜀汉内部的政治派系复杂,其中益州、东州两大政治派系多为安稳派,他们意在偏安,不愿打仗,一心只有利益。

真正的主战派和保皇派是原从、荆州政治派系,其中以荆州政治派系为主。

对于荆州政治派系而言,他们的兄弟、亲人、祖坟皆在荆州。荆州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他们的家乡。

甚至打荆州都有可能是迫于荆州政治派系的压力。

刘备可以打压益州帮和东州帮,但是不能得罪荆州。

从军事上来说,确实应该打凉州。

但从政治角度来看的话就应该打荆州。

再如果说刘备顶住了压力,而手下也都识大体,放弃伐吴,专注凉州战线,刘备能一统天下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

因为此时刘备的运势已经不在,形势也不再利于蜀汉。

刘备的运势起于赤壁之战,刘备连克荆州、益州、汉中,襄樊之战时,更是各地响应,举世震惊、华夏撼动。

然而随着孙权的背后一刀,刘备先前的优势全无。曹丕继位后的让利政策也消除了内部的矛盾,不仅如此,蜀吴的地方士族还眼红魏国的有利政策而蠢蠢欲动。

大势所趋,纵使卧龙之才也只能勉励为此。

刘备当时不打东吴的话能一统江山吗?

刘备当时欲出兵东吴,大将赵云强力反对,孔明并未十分反对!赵云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关公之仇乃私仇,欲以私仇而毁公仇,乃大错矣!张飞死后,刘备尽起精兵7万余,大举东伐,孔明和太子刘禅守成都,赵云未往!战争方始,蜀营过关斩将,形势一片大好!没多久,关张之仇敌均已斩杀。蜀吴势均力敌,孙吴提出和平解决矛盾!其实刘备可以顺势而为,荆州三郡收回即可,首先顾全了面子,紧接着和东吴和好如初,互不侵犯,互为照应!这样,刘备精兵尚在,至少达1O万以上,以孔明之治国能力,在天府之国是大有作为的,不出10年,蜀汉必将强大一倍以上,天时地利人和,会跟着改变了,机会一到,蜀汉兵出祈山,直指长安,孙吴跟着而来,曹魏危险了

刘备当时不打东吴的话能一统江山吗?

打一个川蜀就没了一个军师,后面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没成就,就算刘备他们还在的话,和诸葛亮一起谋划,刘备也基本都听诸葛亮的,所以说统一中原是无望的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