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中,周瑜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戏耍周瑜,诸葛亮要比周瑜厉害太多。而正史中,周瑜相比诸葛亮,真的差距那么大吗?

其实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喜欢周瑜的会觉得周瑜更胜一筹,真懂诸葛亮的,便会觉得诸葛亮更厉害一些。

从陈寿写的《三国志》来看,我们就能知道,在他心目中,诸葛亮是远胜周瑜的。因为他给诸葛亮单独列传了,而周瑜的传记却跟鲁肃、吕蒙挤在一起。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陈寿看来,周瑜的实力和鲁肃、吕蒙是相当的,却无法跟诸葛亮相提并论。很多人说那是因为周瑜寿命短,能写的东西不多。那也没办法,寿命长也是一种本事是不?要不然为啥司马家能夺取天下?还不是因为司马懿寿命长嘛!

一、诸葛亮在军事能力上,要逊色于周瑜。

周瑜长于军事,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作为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最牛的一战自然是赤壁之战,他带着东吴的一帮马仔,居然把气势如虹的曹操给赶跑了。

要知道,曹操在北方混得风生水起,灭袁绍、吕布、袁术、张绣,完成了中原地区的大一统工作。那时候的曹操已经坐等一统天下,喜提荆州、江东地盘了。

可就是这个小小的周瑜,偏偏让曹操跟吃了臭虫一样难受。周瑜仅仅带着3万大军,就赶走了曹操的数十万雄兵,可谓是声势如虹。

不管过程如何,结局就是曹操在赤壁潦草收场,自此再也没机会染指江东地盘。可以说周瑜就是孙权的柱国大臣,没有周瑜就没有江东集团。

也是周瑜花了1年多时间,将曹仁杀败,让他弃城而走,才夺取了江陵城。所以说周瑜在战术上的水平,绝对是三国一流的。

相对来说,诸葛亮的战术水平就差很多了。我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刘备去世前,诸葛亮从未染指过具体的军事战争,他主要负责后勤和战略布局。

等到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开始亲自带兵出征了。先收复了南蛮,后来选择北伐曹魏。可是我们知道北伐曹魏的这些年,诸葛亮的成绩很普通。

虽然也曾经攻城略地,但是类似赤壁之战这种硕硕战果的例子,却一个都拿不出来。所以说诸葛亮的军事水平,的确比不上周瑜。

二、诸葛亮在其他各方面,完胜周瑜。

第一,诸葛亮居功不自傲。

周瑜的确是江东集团的顶梁柱,尤其是在孙策去世以后,周瑜几乎成了大权一把抓的人物。这会造成什么现象?当然是功高盖主。

更何况,周瑜只是孙策的部下,并不是孙坚的部下。所以周瑜要效忠,也应该是效忠孙策的儿子孙绍,而不是你孙权。

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周瑜应该做些什么了,他应该低调点。可是现实不允许他低调啊,这位老兄打赢了赤壁之战,这还怎么低调?这件事能吹一千多年,换谁都低调不了,所以孙权对周瑜那是十分忌惮的。

周瑜从未想过收敛,而是继续带兵打算攻打益州,结果半道上死了。要不还真不知道孙权该怎么收场了。

诸葛亮就不一样了,他带兵期间,对刘禅还是相当恭敬的,每次出征都要写一堆感激涕零的信给刘禅。因为他很懂君臣关系,即使在外人看来,刘禅就是个傀儡,可诸葛亮不能这么看,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诸葛亮要把刘禅培养成为一代明君,就必须要先树立刘禅作为皇帝的自信心。我觉得诸葛亮在这件事上,处理得比周瑜要好得多。至少给足了刘禅面子。

第二,诸葛亮的内政水平出色。

诸葛亮是刘备的内政大臣,在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诸葛亮负责镇守成都。在成都诸葛亮一方面要维持成都的秩序,另外一方面要调兵遣将、安排粮草到前线支援刘备。

这项工作非常繁杂,一般人根本搞不定。因为成都是刚刚归降不久,人心未定,大家凭什么要给你刘备打工呢?不推翻你就不错了!

结果诸葛亮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刘备能够放心大胆地出去征战,就是因为有诸葛亮在后面给他撑腰。至于周瑜的内政水平,我是没怎么看得出来。

第三,诸葛亮的外交水平很高。

赤壁之战前,孙权的手下们都打算投降,诸葛亮不动声色地跑到江东去,向孙权陈述了不能投降的各种理由,最终让孙权下定了决心和刘备结盟对付曹操。

这后来被编成了舌战群儒的经典故事,我觉得真实情况,肯定比舌战群儒还要精彩,只不过后人无缘看到了。真正的智慧,不会只展现在书本上的。

在夷陵之战过后,刘备被活活气死了,孙刘两家本该彻底成为仇敌。但是蜀汉太脆弱了,因此诸葛亮提出了两帝并立,也就是说承认孙权这个皇帝,大家平分天下。并且再次和孙权交好,展现出了他绝妙的外交水平。至于周瑜的外交,我也没看到什么出色的地方。

第四,诸葛亮的文学水平很高。

《出师表》的问世,绝对是三国时期震撼人心的篇章。你可能读过曹操的诗作,但是意犹未尽,因为太短了。你也可能读过曹植的文章,不过辞藻过于华丽,有点腻歪。当你读过诸葛亮的《出师表》时,肯定会被其中的言语所感动。

诸葛亮的作品传世的不多,但是《出师表》这一篇文章,就足以把后世中学生折磨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因为这篇文章的要求是朗读并背诵全文!请问还有谁在古文界能比诸葛亮狂?好像只有苏轼的古文也是需要全文背诵的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这篇文章写得的确好,因为太感人了。此外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是流传千古,虽然短小,但是精干。反观周瑜好像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吧?

总结:诸葛亮是全才,周瑜是偏才。

所以说诸葛亮是把控全局的人物,他不应该着眼于某一场战争的胜败,更应该关心战略上的布局。可惜关羽的襄樊之战、刘备的夷陵之战,彻底将诸葛亮的战略布局给打乱了,甚至让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带兵上战场。

相对来说,周瑜就是个偏才,他专注于军事战争。在战争过程中,他能够表现得非常出色,要是再给他二十年时间,我估计就没孙权什么事儿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三国正史中,周瑜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

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等一些书籍来看周瑜和诸葛亮都是难得的人才。

周瑜可算一个能文能武的帅才,在赤壁之战中,以三万多的兵力而战胜了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使东吴稳坐了几十年的江山,这是不可磨灭的功劳,在用兵上确有一套,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帅才。

而诸葛亮是一个全才,他能领军,把一个快要灭之的蜀军,能改造成挤入三国行列的小国,战领荆州,西川等地。

文学作品也是一流,从隆中对,出师表堪称一绝,

在冶国理政方面也不弱,把一个小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

外交上那更是高人一筹,舌战群儒,联吴抗曹等等是外交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总观全盘,诸葛亮是略胜周瑜的。

三国正史中,周瑜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

曲有误,周郎顾。周瑜风流倜傥,精通音律,文武全才,鼎立协助孙策打下江东一片天地,为孙氏立下了汗马功劳。不管是正史还是演义,周瑜与诸葛亮还有不小差距,周瑜以机智果断著称,能见智打智,以三万吴军大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于赤壁。火烧赤壁,成就了周瑜历史上的辉煌功绩,这怕是《三国志》记载有误或不公。赤壁之战,是诸葛亮联吴以坚孙权抗曹之心,就箅诸葛亮没参于谋划指挥,周瑜是用了黄盖的"苦肉计″,在黄盖的建议下放火烧了曹军战船,才取得赤壁大捷。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取得的战果,赤壁位于江夏郡之西南,荆州刘琦有守土之责,刘琦属下有水陆军万多人,刘备手下关羽有水军五千人,刘备属下有陆军八千人,刘备属下全民皆军,全部参战,或侦察敌情,或袭击曹军,吸引曹军视线,与刘琦水军全部参与赤壁之战,二刘参战的人数不低于东吴孙权,但在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功劳全是东吴取得的。即使刘备刘琦参于了,就是打酱油也应该有功吧,历史记载有失公允。。。诸葛亮自出山以来,全面谋划刘备集团发展,从政治、军事、经济和保障诸方面,由诸葛亮规划施实。赤壁之战胜利后,诸葛亮军事夺取荆南四郡。周瑜以得胜之师与曹仁争夺南郡,在兵力上周瑜有一万千人,曹仁为一万人,争战一年,各有胜败。曹仁部将牛金陷入吴营,曹仁亲自入吴营将牛金救出,大显神威,斩获颇多,被吴军视为天神。在争战中曹仁用毒箭射伤周瑜,使周瑜受到致命伤害,周瑜也用诱敌之计大败曹仁,算是平分秋色,诸葛亮趁双方胶着之际,派赵云取了南郡。应该在军事上周瑜低诸葛亮一个档次,其它方面与成就来讲,周瑜与诸葛亮不可同日而语了。周瑜心胸狭窄,怒火攻心,箭疮复发,三十六岁英年早逝。但周瑜对孙氏忠心不二,为奠定江东基业居功至伟,纶巾羽扇谈笑间,曹军灰飞湮灭中。

三国正史中,周瑜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

汉丞相,领益州牧,知内外事,平北大都督,武乡侯诸葛亮更胜一筹。[微笑]

三国正史中,周瑜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

“既生瑜何生亮(大意为,上天既然生了周瑜,为何又生了诸葛亮呢?)”,这句话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句经典的台词。是罗贯中老先生“借”周瑜之囗说出来的。这句话,设计的非常的巧妙,既表现出了周瑜的小气鬼、妒贤嫉能的特点,又将周瑜和诸葛亮能力高低展现了出来。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要远高于周瑜一个、几个级别、档次,诸葛亮将周瑜玩弄于鼓掌之中(在《三国演义》之中,诸葛亮所有的对手,都是他玩弄的对象)。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周瑜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俊杰,分别是孙氏兄弟(孙策、孙权)、刘氏父子(刘备、刘禅)的重臣。而他俩的个人能力谁更胜一筹呢?首先,周瑜和诸葛亮在正史中,可能都未曾谋过面,更没有什么“交情”,也就是根本不存在瑜亮情结。第二,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堪称“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代表人物,从十六岁就随孙策踏上了生死、富贵未卜的佂途。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出道相对较睌,他在二十六岁时才开始追随刘备。第三,周瑜更善长临阵指挥和冲锋陷阵。诸葛亮更精于大战略、足兵足食和治国理政。周瑜是位文雅的军人,“曲有误,周郎顾”,很有文艺派。诸葛亮文笔更出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具有学者风范。当然了,历史没有给他俩完整的机遇。周瑜没获得治国理政的机会。诸葛亮错过了,刘备一方兵强马壮的时机。因此,周瑜和诸葛亮相比较也是很难分岀伯仲的。

三国正史中,周瑜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

毫无疑问是诸葛匹夫更胜一筹,刘备挂了以后,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连蜀汉皇帝刘阿斗都要叫他一声仲父。这家伙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养寇自重,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不懂得偏安一隅。却还要无故劳师远征,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军中要务还事无巨细,上至行军作战,下至吃喝拉撒,都要亲力亲为一一过问,最终把自己累死在了五丈原。

没有他,刘阿斗还多做了六十年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