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不被承认的皇帝?

基本上历朝历代都有不被历史学家承认的皇帝,以至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史书里连个传记都没有,这皇帝等于是当了个寂寞。

一、秦朝不被承认的皇帝,自然就是秦王子婴。

秦朝其实就三任统治者,秦始皇、秦二世、秦三世。很多人对秦始皇、秦二世很熟悉,却不知道秦三世是咋回事。

当年赵高弄死秦二世以后,本来打算自己做皇帝,毕竟他也是嬴姓赵氏的子孙。可是这家伙是个宦官,压根无法服众。所以不得已只好把子婴拉出来做天子。

其实子婴刚上台的时候,继承的就是皇帝之位,所以应该也是皇帝。可是赵高却在这个时候出幺蛾子了。

赵高表示:秦始皇和秦二世之所以称皇帝,那是因为他们统治天下七国之地。可现在的天下,各国纷争,秦国的地盘那么小,哪里还能称皇帝呢?

这货是真敢瞎逼逼啊,秦国地盘小了难道不是你这货的罪过吗?其实赵高是为了将来自己篡位做准备,所以子婴就这么从皇帝变成了秦王。

二、汉朝不被承认的皇帝有点多:前少帝、后少帝、孺子婴。

第一,前少帝和后少帝。

前少帝刘恭(姓名存疑),是汉惠帝刘盈的庶长子。汉惠帝刘盈的正牌皇后是他的外甥女张嫣,他这个舅舅是看着张嫣长大的,哪里下得去手?所以张嫣到死都是处子之身。因此刘盈的庶长子自然是地位最高的皇子。

吕雉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势,所以用毒酒杀掉了刘恭的生母,假装这个孩子是张嫣所生,因此将其立为太子。汉惠帝去世以后,刘恭就被立为了皇帝。

刘恭是个耿直之人,他知道自己的生母被吕雉杀害,所以总是扬言长大了以后要找吕雉这个老太婆算账。结果刘恭登基4年后,吕雉先下手为强,将其暗杀。

刘恭死后,吕雉又改立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做皇帝。刘弘登基以后,就娶了吕禄的女儿做了皇后。按道理日子应该过得不错,可是4年以后,吕雉死了,情况就变了。

按道理他们哥俩是做过皇帝的人,咋就不被承认了呢?原来吕雉去世以后,陈平和周勃发动了诛灭诸吕的战争。

结果诸吕被平定以后,陈平和周勃表示,前少帝和后少帝都不是刘盈亲生的,所以不仅不让刘弘继续做皇帝,还把他给宰了。

其实主要是因为刘弘身上有老吕家的血统,这帮大臣们把老吕家的人都给杀干净了,等刘弘长大了,还不得找他们的子孙报仇嘛!

所以不光刘弘被杀了,汉惠帝的其他4个儿子也都被杀了。汉惠帝除非智力有问题,否则生下6个儿子都不是自己的,他还不分分钟撞墙嘛!

第二,孺子婴。

孺子婴全名刘婴,他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他老爹是广戚侯刘显。按道理说作为侯爵的儿子,是没什么机会继位的。

可是汉平帝刘衎死得早,没孩子。王莽担心找个年长的皇子不太好控制,所以就找来了年仅2岁的孺子婴。

这孩子估摸着还抱在怀里,所以压根就没有皇帝的样子。所以王莽就称呼他为孺子,准确来说他只做了3年皇太子,并没有登基称帝。

可是当时汉朝没有皇帝咋成呢?其实按照实际掌权来说,王莽这个假皇帝,才是真皇帝。而孺子婴虽说是皇太子,但是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也算是个傀儡皇帝。

三、隋朝三末帝也不被认可。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隋朝只有两任皇帝。一位隋文帝开创大业,一位隋炀帝灭亡大业。其实隋朝在隋炀帝之后,还有三位皇帝。

第一位是李渊扶植起来的隋恭帝杨侑,他是隋炀帝的孙子,李渊打进长安以后,在公元615年,将其立为皇帝。这一年隋炀帝还没死,3年以后,隋炀帝挂了,隋恭帝杨侑也就禅让大位给了李渊,李渊正式建立了唐王朝。第二年他就去世了,谁都知道咋回事。

第二位是宇文化及扶植起来的隋废帝杨浩,他是隋文帝杨坚的孙子,比杨侑大一辈。宇文化及杀掉隋炀帝杨广以后,便将其立为皇帝。不久之后被宇文化及所杀。

第三位是元文都和皇甫无逸等人扶植起来的隋恭帝杨侗,他是隋炀帝的孙子。在得知隋炀帝被杀以后,群臣便将其立为大隋朝的皇帝。按理说这位老兄得国最正,毕竟李渊扶植的杨侑和宇文化及扶植的杨浩都属于反贼势力,只有杨侗是群臣扶植起来的。结果王世充掌握了洛阳大权,他逼迫杨侗禅位于他,不久将其杀害。

四、唐朝的黄巢,明朝的李自成。

说到底,这两个人是一类人,都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但是他们还有一个大家不怎么知道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称帝了!

黄巢在王仙芝战死以后,被大家推举为黄王,这个时候的黄巢就已经是王爵了。此后先后打下了洛阳和长安,他本人就在唐朝故都长安称帝,建立了大齐王朝。

可惜由于他最信任的大将朱温叛变,使得黄巢集团节节败退。不到3年的时间,黄巢这个皇帝就当到头了。

李自成就更惨了,这哥们在1644年1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在西安称帝了。建立了国号大顺,并且建都于西安。

到了这一年的4月29日,李自成被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军击败以后,退回京城,在这里再次登基称帝。

为啥又重新登基一次?因为上次登基在西安,不作数的。这次在京城,算是成为了天下之主了。登基完了第二天就跑路了。

虽说李自成在京城呆了42天,可是他真正在这里登基称帝的时间,只有1天。此后就兵败如山倒了。

总结:还有一个不能忽略了老袁。

都说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是宣统皇帝,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老袁的的确确还是做了皇帝的。在1915年12月,他建立了中华帝国,改元洪宪。

当然了,他只做了83天皇帝,就在一片臭骂声中宣布退位了。大家都不愿意承认他这个皇帝,可是他还真的就做过83天,你说气人不?

历史上有哪些不被承认的皇帝?

如果你认为我会一本正经的回答这个问题,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在历史上不被承认的皇帝太多了,比如秦朝的秦王子婴,汉朝的前少帝、后少帝、孺子婴,隋朝的隋恭帝杨侑、隋废帝杨浩、隋恭帝杨侗,还有黄巢啊,李自成啊,张献忠啊,甚至老袁。

除去这些,1949年之后,实际上还有一些奇葩皇帝存在,下面就由我来讲一下吧:

一、“大中华佛国皇帝”(1947——1953,1983)历六年,共二帝:早在清朝光绪年间,石顶武的爷爷石振顺在湖南湘潭,创立了“三期普渡”道教组织,并称自己是“燃灯古佛”转世。

传到石顶武头上时,这个“三期普渡”也达到了鼎盛时期,于是在1947年,石顶武称帝了。他自称“佛国皇帝”,还组建了“大中华佛国护国军”,且拥有枪支弹药,以及一支护国军。

石顶武在湘潭排头乡有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皇宫,不仅有皇后,还有三名妃子,以及宫女十人,男工三十人,外加一支皇家卫队。

石顶武每年都组织一次“仙佛会”,届时他会头戴皇冠,身穿龙袍,接受信徒的跪拜,这么一次法会,他能拿到一万块大洋。

等到了1952年冬,佛国覆亡,不仅查货大量枪支弹药,还查获皇帝玉玺一枚、冲天皇冠一顶、龙袍一件,皇后穿戴的凤冠霞帔一件。石顶武带着皇后本想逃亡海外,但被抓了,第二年被枪毙。等到了1983年,石顶武之子石金鑫,纠集残余信徒复国“称帝”,并很快被灭。

二、“道德金门皇帝”(1981——1990) 历十年,共一帝:

1945年的时候,丁兴来被罗田县道首周寿禄吸收加入道德金门,1952年雷金安成立道德金门开国军,人员一度达到一万之众,随后雷金安称帝,发动叛乱,随后被镇压,30余名骨干被处以极刑。

丁兴来也因此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开始号称“柏子大仙”下凡,统管三界,纠集残余道德金门部众。并于1981年,丁兴来借助某次做法的机会,在湖北罗田县称帝,并大封群臣,共封了“正宫娘娘”、“西宫娘娘”、“宰相”等21个人,赐“仙印”41枚。

道德金门国最繁荣的时候,曾经发展到两个省,三个市县,八个乡镇,众多信徒。

当然,繁荣之后就是一地黄花,丁兴来称帝十年后,终于引起了乡派出所注意,随后在县公安局的指挥下,道德金门皇帝被捕。

三、“中原皇清国”(1982)历半年,共两帝:

这个皇清国比较搞笑,一共俩皇帝,一个是正皇帝,叫张清安,一个是副皇帝,叫廖桂堂。他们以皇清为年号,在大巴山称帝,不仅分封丞相、文武百官,还颁布了一项法令叫《天律森吏》。

定都巴中县,以巴中川剧团大楼作皇宫,封廖桂堂为副皇帝,并统帅军队,还册封老蒋为“威国王”,并试图把“圣旨”邮寄过去。

称帝半年之后,皇清国并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导致70多名“臣民”怀疑张清安称帝的合理性。为了维护统治,张清安决定御驾亲征,于是带着几十名“士兵”向巴中县城挺进,结果引起了他人注意,随后被县武警部队灭国。

四、“万顺天国”(1990-1992)历二年,共一帝:

开国皇帝李成福是河南南阳南召县土岗乡农民,1990年称帝,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试图恢复大唐的疆土。

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李成福利用自己所谓的“唐朝后裔”的身份,还真笼络了一大批追随者,活动范围扩展到两个县,六个乡。

于是在1992年,李成福大封群臣,封万玉忠为定国王兼领兵元帅,封谭振军为右肩王兼西台御史,封郭建功为右丞相。

为了鼓舞士气,大封群臣后的第二天,李成福御驾亲征,带领“军队”攻打县城,随后被十余名武警灭国。

五、“大有国”(1985)历一年,共一帝:

开国皇帝是曾应龙,他讲并不是自己想称帝,而是十万臣民拥护他称帝,并讲到河里爬出的一条娃娃鱼开口说话:

“假龙沉,真龙升;河之南,降太平。”

于是曾应龙改1985年为太平元年,以龙旗为国旗,在四川广安县称帝。

后来他更是带领着众位信徒,主要是因为想多生几个孩子,而聚集在他身边。后来他率军攻陷县医院,俘虏了全部医生及护士,并毁掉了所有的计生用品……

此事震惊当地,解放军都出动了,曾应龙皇帝御前指挥,强力防抗,终于不敌被俘,大有国灭亡。

当然,除了这些皇帝以外,还有很多,比如林文勇的“圣朝国”(1980——1982),历时两年被镇压;比如曹家元的“玉皇大帝国”(1982),历几周,被灭;比如晁正坤的“大圣王朝”(1986-1988),历二年。

这位晁正坤还是一位女皇呢,地处胶东半岛,行巫术、招童男、建“后宫”,后来被镇压了。

历史上有哪些不被承认的皇帝?

秦始皇的孙子――子婴。公元前207年,秦国丞相赵高杀秦二世胡亥,立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之子――子婴为秦王。

赵高原来想杀了秦二世胡亥自立为皇帝,但看到大臣们没有人一个支持他,于是顺水推舟立子婴为王,本来子婴可称为“秦三世”,赵高留了个心眼,反对子婴称皇帝,目的就是找个机会,除掉他自己取而代之称帝。

换言之,皇帝这个“名分”赵高想留着自己用不过,子婴也不傻,看透一切。于是称病不上朝,赵高亲自看望他,被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干掉了赵高。但是子婴只做了46天的“皇帝”,后来被项羽杀死了。史学家不承认子婴为皇帝。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和刘邦的儿子,16岁的刘盈当了皇帝,这就是汉惠帝。 刘盈 没当几年皇帝。吕后把戚夫人砍成“人彘”,吕后让儿子参观她的杰作,结果刘盈被吓死了。

刘盈 死后, 吕后 立 刘盈 的两个儿子刘恭、 刘弘 为前少帝、后少帝。刘恭、 刘弘 是傀儡皇帝,实际掌权者是 吕后。所以史学家也不承认前少帝和后少帝为皇帝。

孙坚于洛阳寻得传国玉玺,后为袁术所得,袁术喜不自胜,觉得自己是天命所归,于是不顾手下劝阻,悍然祭天称帝。

袁术都寿春,建号仲氏,终于过上了皇帝瘾,可惜他这个行为立即引发了诸侯的联合抵制:孙策宣布脱离袁术自立;吕布大败袁术军,抄掠淮北;曹操更是直接亲征,连折袁术帐下大将。

袁术这个皇帝做了没几年,即宣告败亡,袁术最终也呕血而崩。他所建立的仲氏成为了一个笑话,自此烟消云散。

陈硕真,看到这个名字你应该猜得差不多,她是个女人,唐高宗李治时期,因不堪官吏贪求及豪强逼掠,组织农民在今杭州淳安一带起义,建立政权,称“文佳皇帝”,但是无国号。

这个时候李治还在位,武则天还没有称帝,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陈硕真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女人,只不过这个政权仅仅存在两个月就被消灭了。

李自成祖上世代是贫农,在明朝末年,朝廷官员腐贪无腐败严重,再加上灾荒连年,因此李自成就率领农民起义。到了后来。

李自成的队伍席卷全国,并且攻入了北京城,灭掉了明朝,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为永昌,但是没过多久,李自成便被清军给灭掉了。

吴三桂不念满清皇恩浩荡,在康熙12年的时候,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结合海内外反清势力起兵造反,一时间之间,还真的颇有推翻清朝的气势,不过毕竟吴三桂不得人心,历史也不眷顾吴三桂。在1675年,吴三桂自知败局已定,急忙在衡州称帝,国号“周”。

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旋即为大总统,可是走到了这一步,他仍不满足。终于,经过精心策划,袁世凯于1915年登上了皇帝位,改元洪宪,建立中华帝国。

这个做法,无疑是开历史之倒车,天下群情激愤,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这个皇帝做了83天,就被赶下了台,随之郁郁而终。

他的中华帝国,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人去承认了。

当然,不被承认的皇帝不止这几位,比如还有隋末许国皇帝宇文化及,又比如两宋之间的伪齐皇帝张邦昌。

历史上有哪些不被承认的皇帝?

自秦始皇扫灭六国,自称皇帝以来,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中国历史上大约出现了494位皇帝,但实际历史上的皇帝数量远远多于此数,因为有很多很小的割据政权都曾自称皇帝,但这些政权旋生旋灭,并没有什么影响力,有的甚至当时的史学家们都不知道,所以并没有统计在内。

由于受正统思想的影响,很多皇帝虽然登基,但却不被史学家们承认,其中大多数是割据政权,或者是叛军头目,自立或者拥立的皇帝,比如隋朝末年的王世充、唐朝末年的黄巢、明朝末年的张献忠、清朝初期的吴三桂等等,更不要提三国、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这些乱世了,自称皇帝的人数不胜数。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些人,因为数量实在太多了。

历史上有些皇帝,明明是正儿八经的继位,也做了不少年的皇帝,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后或者被废之后,却不被史学家承认,今天就来聊聊这些皇帝。

秦朝的子婴

无论是历史课本上,还是史学著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秦二世而亡”这句话,可是秦朝第二个皇帝胡亥死的时候,秦朝并没有灭亡,它还有第三任皇帝。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但大权却落入了宦官赵高手里,甚至丞相李斯都被赵高陷害而死。秦朝在赵高的胡作非为中,逐渐败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秦王朝摇摇欲坠。赵高见势头不好,索性害死了胡亥,打算自己称帝,却遭到了众大臣的反对。无奈之下,赵高只好立子婴为帝。

关于子婴的身份,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秦始皇的儿子,有的说是秦始皇的孙子,由于资料匮乏,无从考证。但子婴是个厉害角色,他在登基五天后便设计将赵高擒下杀了。四十多天后,刘邦打进咸阳,子婴率众投降。又过了一个月,项羽来了,放火烧了咸阳城并杀害了子婴。

但在史书上,并不承认子婴是秦朝的第三任皇帝。因为赵高在立子婴时,刘邦和项羽的军队已经势不可挡。赵高于是遣人议和,大体意思是恢复到战国时候的秩序,大家都恢复自己的诸侯国,各自占领一块地方。所以,按照赵高的意思,子婴并不是被立为秦朝的皇帝,而是秦王,严格来说,胡亥一死,秦朝已经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秦国。

因此,历代史学家们都不承认子婴是皇帝,只称其为秦王,而不是秦三世。

西汉的前少帝、后少帝、废帝、孺子婴

西汉的前少帝和后少帝是兄弟俩,都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这哥俩在位都是四年,但他们死后都不被后世承认。

汉高祖刘邦死后,嫡子刘盈继位,吕后临朝称制,掌握了实际大权。刘盈死后,吕后立刘盈的长子刘恭为帝,即前少帝。刘恭名义上是皇后张嫣所生,但实际上是刘盈与宫人所生,被吕后杀死宫人后夺了过来,养在皇后名下。然而纸包不住火,刘恭年龄稍长便知道了此事,于是口出怨言,表示自己长大以后一定会为生母报仇。吕后担心刘恭将来对自己不利,便将其废黜并暗中杀害。

刘恭死后,吕后又立刘盈另一个儿子刘弘为帝,刘弘在位四年,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傀儡,所有朝政大事都是吕后说了算。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陈平、周勃等人趁机发动兵变,诛灭诸吕,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弘的好日子来了,反而是一场灭顶之灾。因为陈平等人害怕吕后的亲人将来报复他们,所以将刘盈还活着的儿子,即吕后的亲孙子全部杀死,对外则宣称这几个都不是刘盈的儿子。后少帝刘弘及其四个兄弟全部被杀。陈平等人迎立刘邦第四子刘恒为帝,即汉文帝。

前少帝和后少帝共在位八年,史学家们不承认他们是汉朝的正统皇帝,而是将这八年成为“高后八年”。

汉武帝死后,由小儿子刘弗陵继位,但刘弗陵没有留下子嗣,所以他死之后,在权臣霍光的拥护下,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刘贺就被征召入朝,登基称帝。但刘贺并未珍惜这从天而降的“大礼包”,反而骄横跋扈,胡作非为,荒淫无度,在位仅27天,便犯下了1127件大错。更重要的是,刘贺根基未稳,便急着从霍光手中抢夺权力,引起了霍光的不满。

于是,霍光同群臣一起谒见禀告上官太后,将刘贺废为庶人,改立汉武帝的曾孙、故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帝,即汉宣帝。宣帝后来曾封刘贺为海昏侯,待他还算不错。刘贺的墓葬在2011年被发现,即考古学上著名的海昏侯墓。

因为刘贺在位时间短,且举止不端,所以后世也不承认他是正统的皇帝,而是称之为“废帝”。

西汉末年,汉平帝死后,大权掌握在外戚王莽的手中,但王莽觉得自己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决定再立一个傀儡,最终王莽就从汉宣帝的玄孙中,选中了年仅一岁多的刘婴为继承人。

然而,王莽并没有让刘婴登基称帝,而是立其为皇太子,自己“居摄践祚”,掌握实权。第二年,王莽干脆自称为“假皇帝”,并且改元。又过了两年,王莽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逼迫太皇太后王政君同意,让刘婴禅让皇位给他,改国号为新,即“新朝”。至此,立国210年的西汉王朝灭亡。

刘婴之所以不被承认,不是因为他是傀儡,历史上的傀儡皇帝多了,大多数都还是被承认的。刘婴之所以不被承认,是因为他从未真正意义上的登基,三年多的时间里只是皇太子而已。只不过,当时的形势比较奇特,朝堂上没有皇帝,只有一个“假皇帝”。

综上,西汉虽然有十六位皇帝,但我们通常并不称西汉十六帝,因为要除去以上四位,所以更加流行的说法为“西汉十二帝”。

东汉前少帝、后少帝

刘懿是汉章帝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继位前的封爵为北乡侯。汉安帝驾崩,皇后阎姬想把持朝政,于是便在兄长阎显的支持下,迎立年纪幼小的刘懿为帝,史称东汉前少帝。

刘懿继位后,阎姬被尊为皇太后,阎显则进拜大将军。阎显执政后作威作福,勾结宦官江京等人作恶,肆意诛杀安帝宠信的宦官,结果激起宦官一行人的反抗。刘懿在同年十月驾崩,在位仅206天,趁着刘懿病死,宫内忙之际,宦官孙程等人发动政变,合谋诛杀了阎显、江京,软禁阎太后。然后汉安帝的儿子济阴王刘保,是为汉顺帝。

汉顺帝即位后,将前少帝刘懿以诸侯王的礼仪将下葬,因此史家不将刘懿计入东汉皇帝。

东汉也有一个后少帝,即汉献帝刘协的前一任皇帝刘辩。刘辩是汉灵帝的嫡长子,在灵帝死后继承皇位,可谓名正言顺,虽然当时他只有14岁。

由于刘辩年少,因此由何太后临朝称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是何太后的哥哥何进掌权,然后十常侍杀死何进,接着董卓进京,靠武力掌控了朝政。也不知为什么,董卓看刘辩很不顺眼,于是将其废掉,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

被废之后,刘辩被贬为弘农王,成为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一年之后,刘辩在董卓胁迫下自尽,年仅十五岁。

因为刘辩在位时是个傀儡皇帝,且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又是被废掉的皇帝,因此史书上往往将其计入东汉的正统皇帝,称之为少帝。

综上,除去前少帝和后少帝,东汉还有十二位皇帝,加上西汉十二帝,因此我们通常称为“两汉二十四帝。”

唐朝的李重茂

唐朝历史一共289年,一共有二十二位皇帝,但正史承认的仅仅只有二十一位,唯一不被承认的只有一个,就是唐殇宗李重茂。

武则天晚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其退位,中宗李显二次登基称帝。没过几年,中宗的皇后韦后又毒死了中宗,立庶子李重茂为帝,自己临朝称制,欲效法武则天掌握大权。不料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以及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联合发动了唐隆政变,杀死了韦后。太平公主亲自将李重茂赶下龙椅,拥立哥哥李旦登基,即唐睿宗。

在位仅17天的李重茂一脸懵逼地从皇位上被赶了下来,被封为温王,后来又改封襄王。几年之后,因其哥哥李重福谋反失败,受到牵连被贬梁州,没过几年,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年仅19岁。

李重茂因在位时间太短,且没有任何功绩,又是个傀儡皇帝,而不被正史承认,也是唐朝唯一不被承认的皇帝。

宋朝的简宗赵旉

宋简宗赵旉是南宋第一任皇帝赵构的独子。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南宋。然而,赵构被金兵吓破了胆子,不敢组织力量抗击,反而一路向南逃窜。在逃窜的路上,他宠信的宦官和武将们,纷纷大肆抢掠民脂民膏,惹得民怨沸腾。

建炎三年,金兵南下,宋高宗畏敌如虎一路南逃,从南京一直逃到应天府,接着又逃到扬州,再到杭州。御营司武将苗傅、刘正彦对高宗一路南逃十分不满,于三月在杭州发动兵变,杀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逼迫高宗禅位给年仅三岁的太子赵旉,史称“苗刘之变”。

赵旉即位,改年号为明受,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26天之后,各地将领勤王平乱,苗傅、刘正彦战败被杀,赵构重新登基,赵旉则退位,被立为太子。

同年七月,赵旉因宫人踢翻香炉受到惊吓,生病而死,年仅三岁。

因为赵旉继位之时年纪太小,在位时间太短,而夭折太早,所以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极低,虽然被记载在了史书中,但是不被史学家承认亦在情理之中。

明朝的建文帝和景泰帝

明太祖朱元璋本想在自己死后将皇位传给嫡长子朱标,可哪料到朱标死在了他前面,心痛之余,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即建文帝。

建文帝登基之后,立即着手削藩。燕王朱棣不甘心束手待毙,于是以靖难的名义,起兵造反。经过四年苦战,终于打进了京城南京,建文帝一把大火烧了皇宫,不知所踪。史称“靖难之变”。

朱棣登基之后,在大杀建文忠臣的同时,也废除了建文的年号,建文元年改为洪武三十二年,建文二年改为洪武三十三年,建文三年改为洪武三十四年。所以朱元璋死后,其“洪武”的年号还存续了三年多。此外,建文时期的改革全部取消;建文时期制定的典章制度,凡与太祖相违的,一律废止。这一系列的做法,朱棣只为了一件事,那就是否定建文帝的合法性。

所以,建文帝在史书中,是一位不被承认的皇帝。

朱棣死后,皇位依次由他的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继承,但传到其重孙子朱祁镇时,出了问题。朱祁镇即明英宗,因为听了宦官王振的蛊惑,贸然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俘虏,二十万明军精锐全军覆没。

为了应对瓦剌的进攻,经于谦推荐、当朝孙太后同意,立英宗唯一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即景泰帝。一年后,英宗被瓦剌人放了回来,但却立即被景泰帝幽禁在了南宫。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且其唯一的儿子也早已夭折,石亨、曹吉祥等人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遂发动了“夺门之变”,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

朱祁镇继位之后不到一个月,朱祁钰便病死了。朱祁镇对朱祁钰进行了全面批判,先是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朱祁钰死后,又下诏指斥其“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

因此,朱祁钰也不被正史所承认,因为如果承认了他的正统地位,那么朱祁镇二次登基的合法性就没有了。

综上所述,以上几位皇帝,都是根正苗红的正统皇帝,继位时的合法性没有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不是成为傀儡,就是被权臣或宗室废掉,继任的皇帝为了宣示自己的合法性,往往对其进行批判,不承认他们的合法性,因此正史中不被承认。

历史上有哪些不被承认的皇帝?

中国封建历史2000多年,诞生了数百位皇帝,这些人多数都被史书记载并列成本纪(或相关),但依然有不少的皇帝并没有被正式承认。这些人大致分成两类,我就简单的说明一下吧。

第一类——造反起家,最终败亡

从秦末的大泽乡起义开始,历朝历代都有造反势力出现,而这些领导人很多都称帝了。

例如:

新朝末年的刘盆子、刘玄;

东汉末年的袁术;

隋末的王世充、宇文化及等等;

唐末的黄巢;

北宋末年的方腊;

元末的陈友谅;

明末的李自成;

清初的吴三桂;

民国初年的袁世凯。

历史上类似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最终都难逃败亡的命运,而新政权肯定不会承认这些人。

第二类——那些无奈的皇帝们

还有一类,他们都生于帝王之家,可惜要么是被胁迫、要么被政治因素所左右,成为一个过渡性的帝王,在后世的史书中,无法单独成纪,成为了史书中的边角料。

1、 秦三世——子婴

都说秦二世而亡,但在胡亥死后,赵高还将秦宗室的子婴立为皇帝,但迫于外界压力,子婴只称秦王。项羽进咸阳之后,杀死了他,所以史书一般不会称子婴为皇帝。

2、 西汉前后少帝

前少帝刘恭,是惠帝之子,吕后所立的傀儡,后被吕后所杀;

后少帝刘弘,也是惠帝之子,吕后所立的傀儡,文帝即位后,被杀。

这两位皇帝,都没有被承认。

3、 新朝王莽

两汉之间的新朝,被后世不承认,王莽在位的14年直接被史学家忽略,变成了西汉末群雄争霸的时代。

4、 隋末双帝

隋朝其实不是二世而亡,历史承认了由李渊所立的隋恭帝杨侑,毕竟历史是由人家写的。

其实在隋炀帝被杀后,宇文化及立秦王杨浩为帝,宇文化及称帝后便杀了杨浩;另外一个是隋东都留守段达、王世充等所立的越王杨侗,王世充称帝后毒杀了杨侗。

5、 唐炀帝李重茂

李重茂是唐中宗李显幼子,韦皇后毒死中宗后,立他为帝。在位不足一个月,后被李隆基、太平公主等所废,后事不详。

6、 伪齐和伪楚

两宋之交时,有两个金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其一为原北宋宰相张邦昌的楚国;另一个为原北宋济南知府刘豫的齐国。两人都称帝了,不过前者不愿意,后者愿意。

7、 明末群帝

明思宗朱由检死后,理论上的大明已经亡国,但在南方依然有很多宗室成为旗帜,包括:弘光帝朱由菘、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擙、永历帝朱由榔、定武帝朱本铉。

8、 伪满皇帝

可能大家都把溥仪给忘了,他三次登基,三次下台。这第三次登基就是1934年3月1日,爱新觉罗·溥仪登基成为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这种傀儡皇帝怎么能被承认?

以上的这些人都称过皇帝,追认的就不算了,但基本都不被承认了。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些乱臣贼子、僭越称帝的,怎能被官方史书所承认呢?

历史上有哪些不被承认的皇帝?

历史上,称帝不被承认的人很多,我们略举几位:

安禄山的“燕”(756年~763年)

唐朝的安禄山,在发动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6年,建立大燕,年号圣武。大燕历经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位皇帝;直到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大燕政权才灭亡。而安禄山的大燕,自然是不被唐朝所承认的。

黄巢的“大齐”(881年~889年)

黄巢曾经多次参加过科举考试,都没有及第。他写下的《不及第赋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为千古名篇。

唐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颗粒无收,朝廷税收严苛,导致民不聊生。黄巢加入了起义的队伍,率领军队攻入长安。

随后,于公元881年,黄巢称帝,立国号大齐。但他对唐朝官员宗亲的屠杀,引来了强烈的反抗,最终兵败战死。黄巢的大齐,同样不被正统王朝所承认。

韩林儿的“大宋”(1355年~1366年)

公元1355年,刘福通等人,拥立韩林儿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抗击元朝为己任。

公元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公元1366年,朱元璋派人把韩林儿接到应天(如今的南京),途中,韩林儿所乘船只沉没,韩林儿遇难,他的“大宋”就此灭亡。

公元1367年,朱元璋改称吴元年;吴二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为:洪武元年,建立明朝。

朱元璋对这件事讳莫如深,在修《元史》时,刻意略过了小明王韩林儿的大宋政权;但其龙凤年号,在当时的民间,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