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名将隆美尔有何亮点?连敌方都尊重他是真的吗?
沙漠之狐隆美尔,号称帝国之鹰。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一起,被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之一。关于他的一生,其实是褒贬不一的。
在战场上,这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对手。但是在政治上,他又是德国纳粹的得力助手。所以隆美尔身上,一直藏着很多秘密。说他被对手尊重,一点也不夸张,至少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足以让他得到尊重。
第一次出色表现:闪电战中,隆美尔的表现就已经很突出了。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在西线采取了闪电战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相继陷落,德军直奔法国而来。
当时的隆美尔担任第七装甲师师长,主要任务就是突破缪斯河,进攻瑟堡。当隆美尔到达前线时,缪斯河上的两座桥已经被法军提前炸毁,所以他的装甲部队很难渡河。
在这种情况下,隆美尔亲身犯险,跑到河边观察河对岸的情形,顺便寻找渡河点。法军早就用重炮封锁缪斯河,所以只要你敢渡河,他们就敢把你炸个稀巴烂。
为此隆美尔分析,只有用炮火先将对岸的法军潜伏地点压制住,才有可能渡河。于是隆美尔调来了炮兵负责火力压制,又在沿岸燃烧房屋作为烟雾屏障。
令人敬佩的是,隆美尔自己在第一批渡河人员当中指挥战斗,在对岸有了据点以后,隆美尔立刻又回来接第二批人渡河。隆美尔的装甲师渡过了缪斯河,使得法军不得不继续后撤。
隆美尔汲取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精华,丝毫没有给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他的人马紧随不舍地朝着法国军队追击而去。
一个半月的追击行动中,隆美尔的装甲师死伤2000多人。可是抓获的敌军战俘,却多达9.7万人。隆美尔后来分析,两军交战,谁的火力能压制对方,谁就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二次出色表现:北非战场,为他赢得沙漠之狐的称呼。苏伊士运河是地中海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希特勒一眼就看中了此地。不过这地方当时属于英国统治下的埃及。为此希特勒一边要收拾法国,一边还要让意大利前往埃及,以此达到控制苏伊士运河的目的。
可惜意大利这家伙本来就是拖后腿的,压根就不是埃及英军的对手,两个月的功夫就被人家干掉了10个师。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只好让隆美尔前往救援意大利。
因为隆美尔行动迅速,而且手握装甲部队,到前线能发挥更大作用。隆美尔到了前线以后,并没有直接掌握这里的最高控制权,因为很多意大利军官打算收拾行李回家了。
当时意大利在这里连连吃亏,已经无心再战。隆美尔打算空袭本海齐港口,以此切断英军的增援后勤路线,却遭到意大利军官的反对。原来他们在当地有产业,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一直等到德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战场以后,隆美尔才掌握了前线总指挥权。
英军发现德军增援数量很少,所以便在这个档口开始换防。没想到隆美尔抓住了敌人轻敌松懈的这个机会,果断重创了英军,相继攻占了爱艾格美拉地区,迫使英军撤离到了阿吉打比亚地区。
正当英军在阿吉打比亚地区构筑工事的时候,隆美尔准确分析出英军立足未稳的情况。在后续部队尚未到达的情况下,隆美尔再次冒险,用汽车伪装成大量假战车迷惑对手,随后花了两天时间,便将阿吉打比亚地区给占领了。
好家伙,隆美尔在沙漠上能够将装甲兵运用自如,这本事一般人还真的掌握不了,而且速度非常快,所以被大家称之为沙漠之狐。
隆美尔在北非战场的优秀表现,为他赢得了对手和自己人的一致赞叹。在攻克英军驻防的托布鲁克以后,51岁的隆美尔被希特勒提拔为元帅。
隆美尔果真是战术天才,战略矮子吗?不少人是以这样的口吻来评价隆美尔的。从战术角度来说,隆美尔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了。
比如说在隆美尔担任装甲师师长期间,渡过默兹河以后,他带兵突破了马其顿防线的延长线,以100人左右的伤亡代价,击溃了法军3个整编师,并且俘虏了3500人,100辆坦克和30辆装甲车。
不过也有人说隆美尔格局小了,因为他非常重视突击战,所以就忽略了后勤补给的重要性。在北非的几次胜利,全都是在后援部队无法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发生的。
虽然战果可喜,但是从战略角度来说,这样的做法过于冒险,没有胜算。而且打赢了以后,如果善后不好,极有可能会被对手反扑。
这种弊端,在后来的突尼斯战役中,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当时隆美尔曾经扬言,要打出突尼斯,打进阿尔及利亚,全歼美军。可惜后来因为后勤补给跟不上,不得不选择中断。可以说隆美尔就像全军的大脑一样,而后援就是双手双脚。大脑的思想已经跑在了最前面,可双手双脚跟不上又能咋办呢?
丘吉尔说: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这是丘吉尔的原话,由此可见,隆美尔在二战中的优异表现,的确为他迎来了高光时刻。哪怕是对手,对他都是抱有尊重的。
可惜很多麻烦,总归会出现在自己内部。由于北非战场局势不利,所以隆美尔被调回了大本营。这个时候的隆美尔其实已经开始遭到希特勒的怀疑了。
1944年,大量反对希特勒的军官被逮捕,其中有不少都是隆美尔的战友和下属。因此隆美尔也就无法脱离干系了,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迫使隆美尔服毒自尽,结束了让人铭记的一生。
德国名将隆美尔有何亮点?连敌方都尊重他是真的吗?
二战期间轴心国的将领大都臭名远扬,他们身为法西斯的打手,不免要执行上级命令,犯下战争罪行。
比如戈林、东条英机等都是作恶多端、声名狼藉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可是德军将领隆美尔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但没有因为是德军元帅受到指责,还是受到了对手、盟军将领的普遍尊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曾经情不自禁地说:"他(隆美尔)是一个精明的对手,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为什么隆美尔会受到对手尊重?
一、军事才能出色作为一个军人要受到对手尊重,首先是自己必须是一个出色的指挥官,隆美尔就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
隆美尔毕业于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有较高的军事素养;而且有胆有识、作战勇猛。
在一战的时候,他就崭露头角,功勋卓著,四次获得军功奖章。
二战爆发后的法国战役中,隆美尔指挥第4军团第7装甲师长驱直入,在法国战场大显神威。
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以死伤二千余人的代价,击溃了法军6个师,因此受到希特勒嘉奖,被授予武士级十字勋章。
1941年2月,隆美尔被任命为非洲军军长,指挥装甲师转战非洲。
在北非战场,隆美尔指挥作战不拘一格,总是能因势利导,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灵活用兵;经常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把英军打得找不着北;因此被英军称为“沙漠之狐”。
二、遵守战争法则,没有滥杀无辜军人以服从为天职,隆美尔作为德国军人,为德国利益二战是他的本分,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德国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隆美尔不能说没有罪责。
但是他不支持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曾经给希特勒写信表达过反对意见。
隆美尔无论在那里指挥作战,都严明军纪,不许士兵侵扰百姓,这就比较难得,跟那些放纵士兵烧杀抢掠的将军不能同日而语。
隆美尔对平民如此,对战俘也一样,遵守国际公约,有时候还会做出更出格的举动。
1944年3月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为了顺利登陆,事先派出不少间谍到前线了解德军的防卫情况。
一名叫伍尔德里奇的英军间谍在刺探德军诺曼底海域的水雷分布情况时,不慎暴露身份被德军逮捕。
通常情况下,这个英国小伙子难逃一死。
因为根据国际公约,间谍不是战俘、不是平民不受保护。
而且希特勒发布过一道命令,所有被俘的间谍,一律就地处决。
可是隆美尔审讯后得知小伙子当时新婚不久的时候,竟然动了恻隐之心,冒着极大风险保住了他的性命,还伪造资料将他作为战俘关押起来,让他得以在战后回家跟妻子团聚。
三、忠于爱情、爱护家人隆美尔受到尊重,除了指挥有方、遵守国际公约;还有一个为人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对感情执着,深爱自己的家人。
隆美尔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放纵自己,对妻子非常忠诚。
1943年底,隆美尔在法国负责大西洋壁垒的防务工作。有一天他结束在前线视察,回到办公室的时候,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一群婀娜多姿、洋溢青春气息的空军女兵在他的办公室等着他,看到隆美尔走近办公室,她们拿着鲜花和巧克力,敬慕的眼光齐刷刷地投向这位心中的偶像,其中不乏热辣的眼神。
当他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些女兵一拥而上,争先恐后让他签名留念。
签着签着,隆美尔突然像战场突围那样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出办公室。
参谋长吃惊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隆美尔喘着粗气、惊魂未定地说“这些女孩身上的青春气息太诱人了,我怕我难以抵御;那样的话,对露西来说就是背叛,露西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一个分子,背叛她就是谋杀我自己。”
1944年10月14日,当希特勒以涉嫌谋反逼他自杀的时候,这位战场的骁将却选择了顺从。
如果没有儿子和妻子,他也许不会屈服。
但是为了他深爱的露西和唯一的儿子,他从容地选择了自杀。
由此可见,隆美尔不但是一名职业军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还是一名好丈夫,好父亲;正因为如此,隆美尔赢得了对手的尊敬。
德国名将隆美尔有何亮点?连敌方都尊重他是真的吗?
埃尔温•隆美尔(1891~1944)为德国陆军元帅,“二战”名将,希特勒麾下著名战将、爱将。
1910年,十九岁的隆美尔服役,开始其戎马生涯。隆美尔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历任排长、连长和先遣队长,转战法国、罗马尼亚和意大利战场,颇有战功。1935年任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官;1939任元首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随从营营长。1940年调任第七装甲师,率部进攻法国。翌年二月,转任非洲军司令官,立即对攻入利比亚的英军进行反击,并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后历任驻非洲装甲集群、装甲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司令。1942年6月,晋升为元帅。
隆美尔重实战,轻理论,重视从严治军,身先士卒;不墨守常规,战术灵活,善于迅速突破,敢于深入穿插;惯于机断行事,常能出奇制胜;著有《步兵进攻》一书。
隆美尔投身军旅三十五年,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一战”中,作为下级军官的隆美尔便曾创下辉煌战绩;而“二战”,更为他提供了用武之地,使之大放异彩,成为一颗耀眼的将星。
亮点之一:闪电突破创奇迹。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闪电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为第7装甲师师长;装甲第7师所在的第4集团军是A集团军群的先锋力量。装甲7师并非德军的精锐装甲部队,但在隆美尔的整训下,战力迅速提升,突破速度惊人,被敌方称为“魔鬼之师”。
1940年5月16日,隆美尔率领他的“魔鬼之师”轻易地便突破了法国人寄予厚望的著名马奇诺防线,连夜又向法国境内推进了60公里。当时在英、法人眼中,还不曾有过任何一支德国装甲师运动得如此神速,日平均前进60~80公里。而隆美尔做到了,而且还将创下更加令人恐怖的突破速度。十天后,希特勒授予隆美尔“骑士十字勋章”,成为德国在法国占领区内第一个得到这种奖励的师级指挥官。
6月17日,希特勒命令德军迅速占领法国濒临大西洋的沿岸线,直抵西班牙边境。隆美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疾进,当天的推进速度竟然高达320公里;18日更创新高为350公里。随后隆美尔停止了进攻的脚步,因为法国在这一天宣布投降,隆美尔在整个法国战场上的作战结束了。
在攻法战争中,隆美尔率领“魔鬼之师”,共俘获敌军97648人,缴获大炮291门,坦克与装甲车458辆,其他车辆3500辆。而其装甲7师仅阵亡682人,伤1646人,失踪296人,损失坦克42辆。隆美尔在为期6周的西欧战场上为自己赢得了殊荣,可谓一战成名。
亮点之二:北非破敌扭战局。
1940年12月,驻埃及的英军对意大利在北非军事重地利比亚发动反攻,占领利比亚的班加西等地,两个月内推进700公里,俘虏意军13万人。意军节节败退,深陷困境,北非基地眼看不保。
希特勒为扭转北非被动局面,挽救轴心国的失败,于1941年2月上旬正式组建德国非洲军,任命隆美尔为司令官。德国非洲军为北非战场的军级作战单位,下辖德军第21轻装甲师、第15和第90两个摩托化步兵师。
当时希特勒正在着手制定“巴巴罗萨”计划,准备集中力量于夏季对苏联发动闪电式突然袭击,故而配属给隆美尔的军队并不多,而且令其守住现有阵地,只能准备一次严格控制的有限进攻。
隆美尔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建功立业、创造辉煌的大好时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遂决意抗命出击。
自2月12日~4月8日的连续进攻,隆美尔打破拉锯战的对峙,取得多次战术上的胜利,被英军攻占的地区逐渐恢复。隆美尔在两个月时间内已然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局,北部非洲刮起了隆美尔旋风。隆美尔率领德、意非洲军团纵横驰骋,长驱直入,英军第8集团军败退数百公里,回缩至尼罗河的最后一个防御阵地~阿拉曼。1942年6月21日,托布鲁克的英军3.5万人向德军缴械投降。22日,大本营宣布,晋升非洲装甲军团司令官隆美尔上将为陆军元帅。30日,德、意军队进抵距离埃及亚历山大港约96公里的阿拉曼。照此发展下去,英国在北非战场将失去立足之地。非洲战场上的英国名将,一个个栽在隆美尔的手下,隆美尔则因其在沙漠地区所取得的辉煌战果,被对手冠以“沙漠之狐”。
亮点之三:中校至元帅的飞跃。
隆美尔以其骄人的战绩,深受希特勒赏识与倚重,连连得到晋升。在短短的二年多,隆美尔由一名中校跃升为陆军元帅,连上数个台阶,登顶最高军衔,这不能不说是其人生的莫大辉煌。
人生不可能总有亮点,亮点过后便是暗淡。尤其隆美尔追随希特勒进行的是不义战争,注定失败的结局并非一、二骁勇善战的隆美尔们所能改变的。
1942年11月,驻北非德军因兵力有限和补给不足,隆美尔在阿拉曼战役中被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击败。
1943年7月,隆美尔调任德国驻北意大利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1944年7月担任驻法国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7月17日下午,隆美尔乘车亲自视察防线,遭到英军飞机俯冲扫射,左太阳穴和左颊被击中,左眼受伤严重,头皮撕去一大块,严重脑震荡。
德军兵败诺曼底后,德军内部一批军人发起“7•20”政变,密谋暗杀希特勒。正在家里养伤的隆美尔,由于其参谋长参与了这次暗杀元首事件而受到牵连。
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被迫服毒自尽,时年53岁,一代名将谢世。希特勒下令为爱将隆美尔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隆美尔是一位标准且出色的军人,以效命疆场为职责,以战胜对手为己任;其人品、胆识、勇略及骄人的战绩,得到对手及后人的尊重与赞赏。
德国名将隆美尔有何亮点?连敌方都尊重他是真的吗?
隆美尔于1891年出生在布伦茨河畔的海登海姆。
他的祖父和父亲是教师,都是中学校长。他的外祖父曾是符滕堡的行政长官。因此,隆美尔从小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11年3月,隆美尔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学习。在这里,他认识了他未来的妻子露西。
一战时,由于他意志坚强,勇猛过人,刻苦耐劳,善用计谋,隆美尔就小有名气,并且受到了希特勒的关注。
二战时,隆美尔在最高统帅部任职。随着军功越来越大,他也是一再升迁。
从1940年开始,隆美尔就进入了他军事上的黄金时代。
隆美尔是个军事天才,军事素质过硬,指挥艺术出色,在战术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军事领域,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
1942年1月,隆美尔获栎树叶双剑勋章,升任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
同年,6月隆美尔被授予元帅军衔。
“沙漠之狐”、“帝国之鹰”是他的绰号。
与纳粹政客和党卫军首脑不同,隆美尔只是一位纯粹的军人。
他虽然奉命执行军事行动,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并没有参与屠杀暴行。
也许正因为这点,再加上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军事才华,使他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说:“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隆美尔)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德国名将隆美尔有何亮点?连敌方都尊重他是真的吗?
沙漠之狐和帝国之鹰
德国名将隆美尔有何亮点?连敌方都尊重他是真的吗?
隆美尔的亮点就是带领非洲军团,屡次以劣势的兵力和装备,打败英国军队,始终掌握着战略主动权,直到美军到来,后勤中断后才撤回国内。其实呢,盟军对隆美尔不出恶言,反而夸赞有加,一是宣传战略的需要,另一个就是隆美尔死的早,死的巧。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宣战参战后,主要功勋不是说出兵打仗有多厉害,而是以发达的工业能力,为盟军提供了充分的补给。但就军事能力,德军始终是最厉害的军队,没有之一,直到库尔斯克会战之后,苏军靠规模耗的德军精锐尽去之后,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苏联红军,才成为这世界的最强陆军。在此之前,即使在莫斯科城下、在斯大林格勒,苏联红军就是在靠血肉在阻拦消耗德军,这个时候丘吉尔也从来不提什么开辟第二战场。早期的战争,如法国战役,隆美尔带一个装甲师,以两千人的伤亡,打垮法国六个师这种战绩,在德军群星璀璨的将星中,其实也没怎么亮眼,这成绩只算优秀,离学霸还远着呢。早期最亮眼的是狂飙突进的古德里安,中期最亮眼的是与苏联僵持的曼施坦因,后期最亮眼的则是救火队长莫德尔。隆美尔的战绩和履历,真的有点感觉有点浮夸,因为他始终都正好避开了恰恰是德军最艰苦的东线战场,到D日之后,东线也日益恶化,显然隆美尔也没法逃避时,又因默许刺杀元首事发,被御赐毒酒一杯……所以说隆美尔真金是真金,但确实少了东线这把火炼,再说什么亮眼不亮眼的,真的有点虚。再说盟军D日行动,他老人家居然是在后方休假,帮老妻过生日,那么整条大西洋壁垒,防守工作都没什么紧迫感,也就可以理解了,这个,真的是有点没把国家危亡放心上的表现。然而对于德国,战时谋刺元首,固然罪大恶极,对于盟军,却还是蛮正能量的,值得鼓励和鼓吹,而且把隆美尔吹得牛逼了,非洲的英军输得不就显得情有可原了吗?反正人都死了,咱们把他吹成主角,那咱们输了也算男二号,要不还不得跟意大利军队一样,成跑龙套的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隆美尔的战场,始终是在面对西方作战,根据纳粹德国的种族理论,这个方向的敌人,不是同等的北欧人,就是如英法一样,虽然是二等民族,却是战后统治下,有合作需求的二等民族,不在需要屠杀和清除灭绝范围之内,因此德国在这个方向上的作战和占领,还是按西方标准,做的相当绅士的,那么战争失败后,这一方面隆美尔作为这个方向上的德国统帅,他不但自己的手很干净,还能得到很高的政治加分。同理,到东线血战的莫德尔,他即使有心情,也不会有空闲去玩什么屠杀,可是这方向上的斯拉夫民族原本就是纳粹德国民族灭绝名单上的,占领后,以及德国战略收缩后放弃前,会执行什么政策,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莫德尔作为执行人,他干净的了吗?这跟他自己的意愿完全没有什么关系,换隆美尔来也是一样得这么干。因此隆美尔在二战中,战绩和人道主义加分,都是美英法等国家的宣传需要,被人为拔高了,不能过于当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