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禛当着乌雅氏的面提出保举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有何深意?
乌雅氏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的亲生母亲。这个女人身体很好,生出来的儿子也很健康,所以凭借这一优势,使得她成为了康熙比较宠爱的四妃之一。
但是乌雅氏也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偏心。她更加喜欢自己的小儿子十四阿哥胤禵,对自己的大儿子四阿哥胤禛,虽然也不算冷淡,却缺少了几分母爱。
其实我们也应该理解乌雅氏,当初乌雅氏生下胤禛的时候,身份低微,因此没有抚养权。胤禛就这么被抱走给佟佳氏抚养了。所以胤禛长大以后,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母是乌雅氏。
等到乌雅氏生下胤禵的时候,已经是康熙身边的宠妃了。所以她具有了抚养权,胤禵是大小就跟在乌雅氏身边长大的。
因此胤禵和乌雅氏之间的感情就更加深厚,乌雅氏也会向着胤禵,甚至在选择康熙继位人的时候,乌雅氏也是背弃了胤禛,选择支持胤禵。
知道了这么一个大前提,我们就能理解,为啥胤禛会故意在乌雅氏跟前,说要保举十四弟胤禵做大将军王了。
一、分化八爷党,让十四阿哥胤禵出来单干。胤禵始终都是八爷党的成员之一,这件事让胤禛很头疼。因为八爷党是胤禛上位的重要阻碍,只有消灭了八爷党,才能扫清障碍。
而胤禵更是八爷党中的核心成员,相对来说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䄉都是蠢材,只有这个十四阿哥胤禵,稍微有些才干,是胤禛比较重要的对手。
如果胤禵和八阿哥胤禩一直合起伙来对付胤禛,那胤禛可谓是腹背受敌,压力很大。因此只有分化八爷党,让胤禵和胤禩自己人斗起来,胤禛才能渔翁得利。
为此胤禛的套路可就深了去了,他给胤禵安排了一系列的套路,就是为了让胤禵选择跳出来单干,跟八阿哥胤禩彻底决裂。
其中在乌雅氏跟前,胤禛故意说要举荐十四阿哥胤禵做大将军王,就是这么一个目的。在母亲跟前说出这样的话,不仅母亲会感到高兴,也会让胤禵喜出望外,证明这不是一句虚言。
乌雅氏最高兴的,当然是胤禵有机会争夺皇位了,当时除康熙和胤禛外,任何局内人都觉得,谁得了大将军王这个位置,谁就是康熙的接班人。
其次乌雅氏也为胤禛和胤禵这兄弟俩重归于好而感到高兴。毕竟两兄弟斗了这么多年,做母亲的怎么也不会舒服到哪儿去。
二、胤禛举荐胤禵,也有难言之隐。胤禛最早的打算,是要自己去争夺这个大将军王的位置,所以他偷摸在府上练习射箭。你可拉倒了吧!就你那两把刷子,临时抱佛脚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又退而求其次,打算推荐自己的心腹兄弟十三胤祥出任大将军王。一来,胤祥的确是行伍出身,而且有一定战功。二来,胤祥对胤禛绝对忠诚,就算夺取了大将军王,也不会跟胤禛抢夺皇位。
就在胤禛打算这么干的时候,邬思道一席话,彻底点醒了胤禛。邬思道告诉胤禛:你以为传尔丹全军覆没,真的是因为轻敌冒进吗?一边是八阿哥胤禩那边扣住了粮饷军械,一边是十四阿哥胤禵那边不断催战。传尔丹没办法才会导致全军覆没的。
邬思道的意思很明确,现在不管派谁去,其实都无法挽回败局,只有八爷党自己人去,他们才不会坑自己人,至少他们内部是有办法应对这件事的。
胤禛恍然大悟,如果真的举荐了十三阿哥胤祥去的话,那等于就是害了胤祥。因此胤禛才会想到再往后退一步。
三、你手握兵权,我手握粮饷。就这样,恍然大悟的胤禛,开始给十四阿哥胤禵安排套路了。
- 第一步,年羹尧的贺礼,也有你的一份。
乌雅氏马上寿辰了,这对胤禛、胤禵兄弟俩来说,当然是一件大事。可是胤禵却忙得把寿礼的事情给忘了。
恰好他跑到胤禛府上来,看到了年羹尧给胤禛准备好的寿礼,心里立刻意识到了自己没准备寿礼有多荒唐。
这个时候胤禛却顺水推舟,告诉胤禵,这些寿礼里面,年羹尧也给他胤禵准备了一份。至于有没有准备,我们不好说,这个得问问编剧。
至少胤禛在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其实就是为了让胤禵对年羹尧产生好感,毕竟年羹尧是胤禛手里非常重要的一枚棋子。
- 第二步,当着母亲的面,保举你为大将军王。
这就是那头那一幕了,在乌雅氏的寿辰上,胤禛当着乌雅氏的面,说要保举十四阿哥胤禵做大将军王。
一下子兄弟俩的感情就升温了,把老母亲也感动得稀里哗啦。这一步的作用已经很明显,让胤禵出来单干,分化八爷党。
- 第三步,引导胤禵主动提议,让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
这一步其实充满了玄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件事胤禛不好主动去提,一旦他主动提议的话,那胤禵就会知道这件事是一个套。
为此必须要引导胤禵自己提出来,可是怎么引导呢?充满了玄学。胤禛只是和胤禵表露了一下真情,说是为国举贤,绝对没有私心。而且大家又是亲兄弟,不举荐你又举荐谁呢?
就这么一步棋,使得胤禵也被感动了,为此胤禵就主动提出了要举荐年羹尧为陕甘总督。他的理由很充分:
- 一来,年羹尧是胤禛的亲信,举荐他等于是还了胤禛一个人情。
- 二来,胤禛当时管着户部,打仗需要的军需必须要从户部转陕甘总督再转到前线。年羹尧做陕甘总督,更有利于和胤禛打配合,确保后勤。
在胤禵主动提出来以后,胤禛可算是松了口气。弟弟毕竟是弟弟,终于上套了。两个人就这么达成了协议。
总结:不争就是大争。其实从这几个阿哥的表现来看,康熙早就认定了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了,因为胤禵年轻,而且有军事能力。
可是他还是留了这么一个大难题让大家去操作,看看会有怎样的结果。所以胤禛与其去争夺这个位置,还不如主动让出来。
只要陕甘总督在自己手里,那胤禵在前线就翻不起大浪。毕竟粮草军需,都需要靠着陕甘总督这里才能得到接济。
控制了陕甘总督,就等于是扼住了胤禵那10万大军的咽喉。所以胤禛不仅给了胤禵面子,也在康熙面前展现出了自己大公无私的一面,同时还捏着胤禵的脉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资料:《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胤禛当着乌雅氏的面提出保举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有何深意?
乌雅氏虽为人低调,但很会生,她的俩个儿子都很优秀,可谓是龙兄虎弟,心若齐泰山移,但各怀异志,十四爷胤禵虽是猛虎,但四爷胤禛才是真龙,棋高一着,别看十四爷平时心机过人,但在自己亲哥面前,被哥哥胤禛忽悠的一愣一愣的,相比之下,弟弟还是弟弟!
康熙五十六年,西北发生叛乱,朝廷派传尔丹率领六万大军前往西北平叛时,中了准噶尔部队的埋伏,导致全军覆没,消息很快传回京城,顿时震惊朝野,此时康熙年事已高,不能再御驾亲征,因此康熙为了尽快平叛西北叛军,于是康熙召集皇子们和大臣们商议,准备从他们当中选一人为大将军王,领兵到西北平叛,众人皆料谁当这个大将军王,必定就是继承皇位的储君。
此时的雍正真的成为了“孤臣”,这段时期可谓是四阿哥胤禛的“蛰伏期”,因为原本他是太子胤礽的人,胤礽亦图谋策反,被康熙二度废黜,罢为庶人,永远圈禁在宗人府。而十三阿哥胤祥因听胤礽去杀郑春华和擅自用手谕派人灭江夏镇的两罪名,也被康熙圈禁,这时胤禛真正成了是形影单只,孤身奋战。所以胤禛不但要保举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还在乌雅氏的面提出要保举胤禵当大将军王,为何呢?
胤禛做局天衣无缝,胤禵主动入局《雍正王朝》中有一个桥段,四阿哥胤禛为了这个争取“大将军王”位置,临时抱佛脚练习射箭,本想毛遂自荐,无奈自己不是那块料,这一场景就体现出了四阿哥胤禛此时已经成为真正的“孤臣”了,也说明争取这个“大将军王”对于争储位真的太重要了。
胤禛的这一切被谋士邬思道察觉到了,经过邬思道的一番解读后,使他打消了自己争取的念头,于是改变了策略,决定保举十四阿哥胤禵为“大将军王”,胤禛并没有直接奏折保举,开始为自己下一步棋做了充足的铺垫,于是向十四阿哥胤禵“做局”,十四阿哥是局中人完全丝毫没有察觉到已落入胤禛的“圈套”中。
在西北用兵离不开军粮调度,邬思道给四阿哥胤禛分析道,传尔丹六万大军全军覆没,真的因为轻敌冒进导致的吗?不是,传尔丹败的是自己人手里,因为十四阿哥一个月给传尔丹下好几道兵符催促进军,粮饷兵器却不及时供应,无奈之下才仓促进军与叛军交战,中了埋伏,导致全军覆灭。
这种情况下,如果八爷党以外的人,出任这个大将军王,那么他将会是第二个传尔丹。所以谁出任大将军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军粮调度,西北大军的供给离不开陕甘总督,谁控制了这个位子,谁就控制了西北大军,那么即使十四阿哥有百万大军,也难于兴风作浪。
四阿哥胤禛听了邬思道的建议后,拿定主意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胤禛并没有直接奏折保举年羹尧,而是利用十四阿哥胤禵这个“大将军王”头衔,开始给年羹尧铺路,如果胤禛直接保举年羹尧,即便胤禵不起疑心,康熙对胤禛的此举也会打个问号。
所以四阿哥胤禛就开始对十四阿哥“做局”,没有高超的手段,很难让十四阿哥胤禵心甘情愿保举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的,毕竟年羹尧是胤禛的死党,让年羹尧担任此重要职务,就等于给他十四阿哥带上了“紧箍咒”,所以胤禛为了完成保举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的情况下,能顺理成章推出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的目标,于是胤禛做了充足铺垫,并且是逐步推进。
四阿哥胤禛夫妇唱双簧,替年羹尧送人情,以“礼”相赠。
机会来了,正值生母乌雅氏过生辰寿日,按惯例胤禛和胤禵两兄弟要进宫给母亲贺寿的,于是十四阿哥来四阿哥府上,胤禛正在吃饭,当时四福晋在盘点年羹尧替胤禛置办寿礼,年羹尧为了讨主子胤禛开心,自然都是一些奇珍异宝。
十四阿哥见自己两手空空的,而四哥准备着这么齐全,不好意思的说,自己最近很忙,都没有好好准备贺礼,请嫂子帮忙打点。四阿哥胤禛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听十四阿哥胤禵这么一说,胤禛顺水推舟说,这些寿礼是年羹尧暗地里替你我备办的,原本这里面就有你的一份。
当时的四福晋也是配合的高手,深谙四阿哥胤禛心思的四福晋马上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于是配合胤禛演着一出戏,懂的察言观色的四福晋,对十四阿哥说的那几句“十四叔”、“嫂子”亲切的字眼,立刻让胤禵感受到血缘亲情所在,毕竟平日里和老八他们探讨的只是阴谋,对于他来说亲情这个概念,离他已经很遥远了。
不过,四福晋的这一席话,讲得非常漂亮,不得不说,连四阿哥胤禛都忍不住赞叹,且看四阿哥眼神就知道了。
所以就这样,四阿哥替年羹尧给十四阿哥胤禵送了个人情,但十四阿哥知道,年羹尧与他素不深交,怎么可能替他备办寿礼,但面子上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人情,强颜笑道:“难得年羹尧还记挂着我,说到底还是四哥和嫂子的面子,我找机会得给他赏点什么的。”四阿哥见机会又来了,马上接过话回道:“有机会你提拔一下,他也就受益不尽了。”
看看高手就是高手,十四阿哥果然入局了,四阿哥胤禛做的局,真是天衣无缝,让十四阿哥感觉事情正在很自然的发展。胤禛接下来,又出招了,并且是逐步推进。
当乌雅氏的面保举胤禵出任大将军王,目的是送母亲人情,感动其弟弟当母亲乌雅氏生辰贺寿得时候,恰是最好的时机,可以充分利用亲情这张牌,四阿哥和十四阿哥进宫拜寿,胤禛当着母亲乌雅氏的面,高调的提出要保举十四弟胤禵出任大将军王,作为母亲肯定高兴啊,胤禛的一番真情意切的话语,把胤禵给高兴坏了,之前为了争夺大将军王,八爷党就对他产生猜忌了。
相比之下,十四阿哥真没想到一向跟自己不和的四哥会保举自己做大将军王,也因此十四阿哥对四阿哥没有了防备,二人之间距离也拉近了,胤禵和八爷党的距离就远了。
四阿哥胤禛之所以在母亲的面提出要保举十四阿哥当大将军王,就是为了给乌雅氏送个人情,让十四阿哥感受到他的真心,因为恰如邬思道所言,康熙的大将军王人选已经是默定十四阿哥了,这就是胤禛做这个局知道的“势”。
无论胤禛是否保举,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是必然的,打仗无非就是分前方和后方,前方是知兵懂兵的人主帅,满朝皆知会打仗的阿哥,除了大阿哥胤禔外,就是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了,大阿哥早就被永久圈禁,而十三阿哥亦也被圈禁,加上十三阿哥身份特殊,外公是喀尔喀蒙古大汗,母亲是喀尔喀公主宝日龙梅,所以只剩下十四阿哥了出任前方大将军王,而胤禛就是供应粮草的“后方大将军王”。
在乌雅氏面前做铺垫后,胤禛巧妙解释,打消了胤禵的疑虑,主动保举年羹尧。
经过在乌雅氏面前提出保举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胤禵给感动的,但是也有疑虑,毕竟自己是八爷党的人,之前对方处处排挤非难,这样做的目的还缺一个解释,所以出宫之后,两人在路上,说了不少掏心窝子的话。
四阿哥胤禛告诉十四阿哥:“我这是以朝廷大计为重、真心为国举贤,绝没有私心。”并勉励十四阿哥:“你好好打胜仗,粮草辎重由我来负责调度,绝不会出现问题。”
十四阿哥听四阿哥这么说,十四阿哥越相信四哥是真心举荐自己了,十四阿哥知道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粮草供应,西北用兵中埋伏,主要原因是八爷党的推手占据重要关系,此时四阿哥掌管户部,不得不依靠他,所以胤禵主动表示,如果胤禛保举他出任大将军王,他想保举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就让四阿哥费心供应大军的粮草。
四阿哥看十四阿哥打消了疑虑,顺势说:“我管着户部,这确实是我的职责所在,但这个前线供应粮草的关键还是陕甘两省接应啊。”雍正继续下套十四阿哥,就是没把话明说,铺垫得不漏痕迹,十四阿哥自然会想到年羹尧,于是在商议朝会过程中,十四阿哥建议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
就这样,四阿哥胤禛的目的达到了,年羹尧改武从文,由四川提督授命于陕甘总督,成为封疆大吏。后来雍正继位后,成为钳制十四阿哥十万大军最关键的人物。
胤禛在母亲乌雅氏面前提出保举十四阿哥,主要是雍正给十四阿哥做了局,让十四阿哥相信他是真心举荐他的,举荐他只是顾全大局,为朝廷考虑,为国举贤,没有任何私心,四阿哥自始至终没有逼十四阿哥做任何事,都是他主动提出和决定的,十四阿哥自己上的钩,自己入的局。厉害了,不得不佩服我们四爷,做局做得天衣无缝,不漏痕迹,真是高手!
结语雍正做局“大将军王”的趋势,就是十四阿哥是康熙皇帝默认的人选,推举大将军王,不过只是一个“备案”而已,所以四阿哥在乌雅氏面前保举十四阿哥,首先,显得自己重视兄弟之情,可以充分利用亲情这张牌,顺水推舟完美达到目的;其次,迷惑十四阿哥,自然而然让十四阿哥主动入局,分化瓦解八爷党,可谓一举两得。
—End—
雍正王朝:胤禛当着乌雅氏的面提出保举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有何深意?
《雍正王朝》是一部充满了尔虞我诈的影视剧,九子夺嫡作为剧中最大的戏码,也被这一群艺术家们刻画的淋漓尽致,与其说二月河先生小说写的好,倒不如说编剧跟导演花的心思多,剧中每个人每段故事都能诠释出一个人的人性弱点并阐述出做人的道理来。
就比如康熙年事已高,边境战乱不断,传尔丹在西北全军覆没,此时正是皇帝御驾亲征肃清边患的时候,但康熙的身体已经再也折腾不起如此的动荡,故此只能派遣一位阿哥替自己去打仗。皇帝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正赶上太子下野,谁能够出任大将军王,谁就最有可能成为皇帝的继承人,于是就引来了众多皇子争夺大将军王。
四阿哥跟十四阿哥原本是一个爹一个妈的亲兄弟,但因为性格不同站在了两个阵营,虽然分属两个阵营,但他们内心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随着太子跟八阿哥不得志,他们也在为自己谋划着一份远大前程。而对于大将军王这个职位,很明显十四阿哥优势更大一些,毕竟这么多阿哥当中,唯独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是带兵打仗的料。
此时的十三阿哥还在被康熙圈禁着,那么这个大将军王十有八九会落在十四阿哥头上,就差一两个人为他在康熙面前说两句好话了。
然而八阿哥一直都在处心积虑的想要成为皇帝的接班人,无奈他是庶出,一开始就被康熙给刷掉了,况且他又做了几件着实让康熙咬牙切齿的事,在康熙心中只能成为一个王爷。然而八阿哥不甘心,他的优势在于朝野的人缘极好,又有九阿哥十阿哥的大力支持,有钱有势,是不会放弃博弈的。故此,这个大将军王也是八阿哥的目标。
十四阿哥看到了荣登皇位的希望,欲望促使着他必须背叛八阿哥,但自己势单力薄,想要得到这个大将军王还是差了一个助力。偏偏这个时候,四阿哥借着给老妈乌雅氏祝寿的机会,跟十四阿哥搭上了话,两个原本不友好的兄弟就这样团结起来。四阿哥还时不时地夸十四阿哥几句,把老十四捧上了天。
趁着十四阿哥高兴之际,四阿哥直接提出上折子推荐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王,但是有个条件,陕甘总督必须得是年羹尧。十四阿哥一时高兴于是就和四阿哥达成了共识。那么四阿哥为什么要举荐老十四呢?
通过邬思道的分析,我们清楚的知道了传尔丹战败的具体原因,这里面其实就是十四阿哥跟八阿哥捣的鬼。十四阿哥负责兵部,八阿哥的人出任陕甘总督,传尔丹这个傻乎乎的将军既没有投靠十四阿哥,也没能搭上八阿哥这条线,最终被这哥俩给玩死了,陕甘总督不给他发粮食,兵部十四阿哥不给他打钱,这传尔丹啥都没有,焉能不败?
所以说只有十四阿哥亲自上阵,陕甘总督这个职位争到手了,西北这场仗才能打赢,否则去一个死一个。这一点不仅仅是邬思道看出来了,康熙也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心里清楚的很。所以明明十四阿哥是最佳人选,他还是要让群臣举荐。最终八阿哥还是有那么多人支持,而十四阿哥只要两个人就够了,一个是四阿哥,一个是张廷玉。四阿哥是事先跟十四阿哥商量好的了,张廷玉其实就是康熙的心腹,说的不好听点就是皇帝安插在大臣们中间的卧底。有这两位的支持,分量就足够了,就这样康熙任命十四阿哥当上抚远大将军王,年羹尧为陕甘总督,最终为雍正上台埋下了伏笔。
四阿哥推举十四阿哥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他自己,陕甘总督这么重要的位置,不放个自己人怎能安心。所以说四阿哥能够当上皇帝,年羹尧功劳极大,若是没有年羹尧压着,十四阿哥或许真的就能带兵进京勤王了!这样战争一蹴而就,最终谁能坐稳江山还是未知数。十四阿哥以为年羹尧也是行伍出身,凭借他的智慧和手段能够轻易拿下,殊不知这一次他想多了,四阿哥府中的奴才不仅仅是忠心耿耿,更是足智多谋!
雍正王朝:胤禛当着乌雅氏的面提出保举老十四为大将军王有何深意?
《雍正王朝》真是一个精彩绝伦的历史剧,剧中的每一幕都有着深厚的意思。这不,康熙五十六年,西北准噶尔再次发生叛乱,康熙皇帝因为年事已高,于是想选择一位皇子代替自己御驾亲征,而此时皇太子胤礽已经二次被废,那么谁成为大将军王,那么他将在未来争储中占有先机。
其实胤禛是想推荐十三弟胤祥的,但胤祥已经被圈禁多年,他自己也想试试,无奈能力不足,最终在乌先生的提点下,选择推荐并不是自己阵营的十四弟胤祯。但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而谈条件的场所竟然是自己母亲的宫内,这便有了胤禛在乌雅氏面前推荐胤祯的场面。此时,议定大将军王还没有在朝堂展开,而胤禛却要先在母亲的宫内提及,那是别有深意的。
先从亲情上顾及母亲的感情。
胤禛与胤祯虽然是一奶同胞,但乌雅氏在生育胤禛时地位不高,所以胤禛的儿时其实是在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当时还是皇贵妃)的抚养下长大的,后来佟佳氏去世,胤禛才回到自己的亲生母亲膝下,但此时的乌雅氏已经有了皇九女、皇十二女和皇十四子胤祯,她对这个儿子其实感情并不深,不久后胤禛出宫开牙建府,与乌雅氏的交流就更加少了。
其实在剧中,胤禛虽然孝顺,但可以看出他与母亲的整体感觉比较客气,不像一般母子。所以,为了表示孝道,胤禛必须在正式上表之前与母亲通气。虽然上前线也不算多危险,但乌雅氏一直疼爱幼子,所以胤禛才会如此这般。
再从利益上拉拢弟弟。
胤禛与胤祯在当时已属于不同阵营,但也有利益交涉,此次争夺大将军王就是契机。“八爷党”们虽然在第一次争储中失败,但仍然不死心,他们想要为胤禩争夺这个位置,而胤祯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认为胤禩大势已去,自己文武双全才是最佳的候选人。
而胤禛借母亲生日之际,先是分了一半的贺礼给弟弟,然后在目前面前挑明自己的计划,这样既安慰了母亲,也拉拢了弟弟。此时的乌雅氏就是兄弟联盟(别管真假)的见证人,这招也让胤祯放心,毕竟在生母面前,就是给胤祯吃下定心丸。
最后实现自己的诉求。
胤禛不怕弟弟抢了自己的皇位吗?其实他有自己的底牌——年羹尧!
当时胤禛主理户部,而西北用兵的钱粮基本来自于陕甘,那么谁是陕甘总督,谁就掌握着西北大军的生死。而胤禛的交换条件就是让年羹尧担任陕甘总督。
其实在此之前已有伏笔,乌雅氏的贺礼基本都来自年羹尧的孝敬,胤禛还因此“责怪”福晋纵容年羹尧贪污,但他送礼可不含糊。而年羹尧的礼品中有一半被胤禛划拨给了胤祯,这就是让胤祯被迫领了年羹尧的人情,谁让他自己不准备呢?这一切都是借着乌雅氏的生日而做的文章。胤祯也是体会哥哥用意,将年羹尧提拔为陕甘总督,胤禛也实现了自己的用意。
从后面发展的剧情来看,胤禛确实高明。在母亲宫内实现了孝道,在朝堂上获得父亲的肯定,为自己之后入继大统打好了基础。而乌雅氏最终不过是成了工具人而已,那位大将军王本以为拿下了军权,但在后勤方面受到年羹尧的掣肘,在最后的争储中毫无作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