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启示的?
你处于怎样的环境,就决定了你能够成就怎样的事业。为什么若干人愿意成为北漂、沪漂、深漂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那种环境下,相对小城市来说,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
李斯早年好歹也是楚国上蔡县的一个公务员,正儿八经吃皇粮的铁饭碗。平日里的主要工作,就是办公文。如果这么做下去,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是有一天,李斯跑去上厕所的时候,发现厕所里的老鼠以粪便为食,而且很害怕人,一看到人就跑。但是李斯看到粮仓里的老鼠,整天可以吃粮食,就算看到人来了也不害怕。
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史记,李斯列传》
老鼠是同一品种的老鼠,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老鼠所生存的环境不同。是环境造就了老鼠们不同的命运。
一、李斯是个观察入微的机灵鬼。别看李斯只是个文墨小吏,在观察生活方面,人家可是一把好手。从这件小事中,看看他跟普通人之间的区别就知道什么情况了。
- 首先,普通人看到老鼠以后,压根就不会多瞧一眼,该干嘛就干嘛,不会说还特地去瞧一下老鼠在干嘛,跑了就跑了呗。
- 其次,普通人更加不会做对比,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和看到粮仓里的老鼠,时间完全不同。因此压根不可能把这两者联系起来。
- 再者,就算联系起来,普通人也只会觉得老鼠和老鼠之间的命运不同,很难会将自己看成老鼠,把自己的命运和老鼠的命运结合起来。
- 最后,普通人一般不太善于改变,因为熟悉的环境,是最好的温床。改变就是阵痛,可是李斯在成家立业的前提下,依旧主动辞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未来,一般人做得到吗?
由此可见,李斯不仅仅是个观察仔细的小机灵鬼,而且还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他能将生活中的细节,结合到自己的人生上来,这就是本事。此外他还是个善于行动的人,执行能力很强,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比不上的。
一个小故事,就能看得出李斯身上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可见李斯这个人本身就不平凡。他从厕鼠和仓鼠中发现人生道理,也就不奇怪了。
二、李斯本身就有大志,这次遭遇让他恍然大悟。实际上,如果你是一个没有大志向的人,就算可以获得大环境上的庇佑,其实也很难有什么样的成就。
相反的是,如果你是一个有志向的人,就算环境比较恶劣,你也能够逆流而上,在自己的人生中打拼出一片天下。
所以其实我觉得李斯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本身就把自己当成了普通人来看待。岂不知,没有几个普通人能够像李斯那样胸有大志的。
因此李斯这么想只是从他个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从人类范畴的角度去考虑,没有可复制性。
但是从概率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李斯考虑问题的方法也没有任何毛病。在一个大平台上做事,成功的几率肯定要比小平台高。
这不是说你在大公司就一定能比在小公司混得好,只是从概率角度去看待这件事罢了。如果你本身就没什么志向,不管在哪个公司都是一样。
李斯的情况就好很多了,他本身就有才华。如果在小地方待着,不一定被埋没,但是一定不知道未来的潜力有多大。可是去了大地方以后,李斯的潜力就都被挖掘出来了。
三、李斯的人生,有三位贵人相助。光靠懂得一些道理,你就能获得成功吗?那可真是想多了。没有真才实学,再加上贵人相助,成功的几率是相当低的。
- 第一位贵人:荀子。
李斯辞去了公务员的职位以后,毅然决然从楚国前往齐国稷下学宫,跟着荀子学习治国之术。荀子虽然是儒家出身,但是本身就兼有法家思想,所以李斯从荀子这儿学到了自己想要的治国之术。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史记》
光有一肚子的学问,如果没有平台给你去施展,你还是没办法获得成功。在观察天下七国以后,李斯决定前往秦国,只有秦国才能实现他的理想。
- 第二位贵人:吕不韦。
到了秦国以后,李斯差点没把自己给活活饿死。盘缠没多少了,可是工作还是没找到。在这种情况下,李斯遇到了吕不韦。
吕不韦当时正是秦国的相邦,大权在握,完全是秦国说一不二的人物。在得到吕不韦的赏识以后,李斯这才在秦国做了个官。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史记》
吕不韦真心觉得李斯是个人才,留在自己身边有点浪费了。所以为了给秦始皇储备后备干部,吕不韦便将李斯送到了秦始皇身边。李斯最应该感谢的人,肯定就是吕不韦了。
- 第三位贵人:秦始皇。
李斯到了秦始皇身边以后,各种治国的理念,就全都倒了出来。在李斯的鼓舞之下,秦始皇终于有了一统六国的决心。
李斯确立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策略,从而被秦始皇封为长史。在李斯的帮助下,秦始皇花了大量的钱财收买六国大臣,以此离间六国大臣和君主之间的关系,因此李斯再次被封为客卿。
郑国渠的目的暴露以后,秦始皇怒气难消,于是发出了逐客令,将外来大臣都给赶出了秦国。李斯在这种情况下,不卑不亢,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令》,改变了自己和秦国的命运,从而被秦始皇封为廷尉。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史记》
吕不韦下台后,秦始皇不再设立相邦,李斯以廷尉的身份,跻身于高层行列之中。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李斯成为了大秦帝国的丞相!
这一路走来,多亏了秦始皇对李斯言听计从。李斯算是遇到了一位明君,否则就算他再有才,也难有施展抱负的空间。
总结:你能考虑到什么层面,你就能办多大的事情。有这么一句话:人永远都别想挣思想层次以外的钱。就算你挣到了,也会花得很快。其实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小事情,都能够思考出大的道理。可是我们普通人看不出来其中的道理,李斯这样的人,对于再小的一个问题,都有自己深层次的思考。老鼠的事情不是关键,关键的是,看到老鼠的人不是别人,恰好是李斯而已。
参考资料:《史记》
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启示的?
《史记》中记载了一件李斯的趣事,观鼠有感。他在楚国某郡当小吏时,职位低微,工作内容无非是清点仓库、帮上司跑腿等,十分无聊,也看不到什么出路,心里很是烦闷。
某天,李斯去吏舍的厕所,走动声惊动了里面的老鼠,它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随后去粮仓查粮,猛然发现这里的老鼠镇定自若地趴在米堆上进食或嬉戏,一只只吃得又肥又大,人来了也不怕。这一幕深深地刺激了李斯,似乎得到了某种人生启示。
同为老鼠,厕所里的和粮仓里的,处境竟是如此不同!一只老鼠来到吏舍,假如它选择去厕所,往后必然担惊受怕、朝不保夕,要是选择粮仓,就如同到了天堂。
李斯大为感慨,叹道“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言下之意,人和老鼠也没有太大的区别,日子过得舒服还是困苦全看所处的环境。
而环境是可以选择的。从那一天起,李斯就发誓要做粮仓里的“老鼠”。为达成这个目标,他辞去小吏之职,到齐国求学,拜荀子为师,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即所谓的“帝王之术”。说白了,他要寻找通向粮仓的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观——“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他认为卑贱是人生最大的耻辱,贫穷是人生最大的悲哀。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贫穷的境地,动不动就讥讽富贵、厌恶禄利,用“无为”来自我安慰和解脱,不过是无能而已,决非有志之士应有的情怀。
可以说这是一碗热腾腾的古代鸡汤,激励着李斯走向更好的粮仓。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李斯决定到秦国实现人生的价值。秦国开明,秦王求贤若渴,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别国谋士在秦国得登高位。
这无疑是一条正确的路。秦王嬴政气吞山河,睥睨天下,与李斯一拍即合。不可否认,李斯有大才,坚定地支持嬴政统一六国,并建议先攻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
具体过程中,李斯还提供了一条“毒计”,离间各国君臣。比如,赵国名将李牧曾多次击退秦军的进攻,秦国便贿赂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诬陷李牧造反,赵王不辨真假,设计杀害李牧。几个月后赵国就灭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李斯为秦国的统一立下大功,之后也是嬴政治国的得力助手。但这里不多说李斯对秦国的贡献,只讲几件有意思的事儿。
李斯初到秦国,投奔的是吕不韦,因为吕不韦的推荐才入了嬴政的眼,算得上是吕不韦门下。
众所周知,嬴政长大后和吕不韦反目成仇,将其罢相免官,以一封信逼得吕不韦自杀。但是,李斯却半点也没有被牵连,嬴政毫无迁怒的意思。要说李斯和吕不韦没有牵扯,谁都不会信,可他就有本事不让嬴政生疑。
这也揭示了李斯的另一个特点,擅长自保,一心跟着“最大的粮仓”嬴政的步子走,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绝不做多余的事。用现任话语来说,这叫精致利己主义者。秦国征伐天下之前,各国纷纷派间谍以宾客的身份到秦国刺探消息、破坏秦国的发展,秦国宗室大臣们便劝嬴政赶走这些外来者,嬴政也不堪其扰,遂下了“逐客令”,驱逐外国客卿,李斯也在其中。
于是李斯上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据理力争,请求嬴政收回成命。完全能想象,如果李斯不在驱逐之列,他不会上这个书,因为会得罪秦国的保守势力。
这种首要保全自己的行事风格,让李斯在秦始皇死后做出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屈从于赵高,矫诏逼迫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帝。
很多人都不解,李斯身为百官之首的丞相,为什么会听赵高的摆布?赵高不过是个阉人,再有权势也有限,李斯竟然不反抗,原因何在?很简单,赵高预谋已久,早就准备好了一套完美的说辞!
赵高摆出扶苏和蒙恬、蒙毅兄弟的关系,直击李斯最在乎的软肋,啥软肋?权势富贵呗,扶苏上台就是李斯被边缘化的开始,那他辛辛苦苦爬到“粮仓”又有什么意义?倒不如在胡亥这里得个拥立之功,继续长保富贵。李斯与嬴政君臣相得,要说忠心那肯定是有的,也愿意成全嬴政的遗愿,让扶苏继任皇帝。可这忠心,与他自己的富贵比起来,分量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胡亥明显不是合格的大秦继承人,可李斯还是认了。因为这对他自己其实是有好处的,胡亥软弱无能,是个极好控制的傀儡。赵高想控制胡亥,李斯未必没有这样的想法。
扶苏若上位,李斯就是个普通的大臣,但胡亥上位,肯定需要他治国理政,赵高的太监身份,注定他只能在内廷威风,外朝还得看他李斯。
然而李斯没想到,赵高不是一般的太监,他竟然没斗赢,落得腰斩、灭族的下场。
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启示的?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秦朝那些事儿。(约400字,阅读需2分)
李斯是大秦帝国的一个风云人物,在秦朝一统六国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秦帝国的崩溃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就这样一个大秦历史上处于风口浪尖的人物,在年轻时有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这就是李斯和老鼠的故事。根据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一节中记载:(李斯)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李斯在年轻时候,做的是一个小公务员,有一次他到办公地方的厕所方便,看到茅厕中的老鼠,慌慌张张的,以粪便为食,看到人或者狗靠近,就担惊受怕的,匆匆逃避。李斯想到在视察粮仓时看到的仓中硕鼠,有着吃不完的粮仓之粮,居于大房子之中,就算是人靠近了,也不知道害怕。
因而李斯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从这两种老鼠的遭遇看出,人贤能与否,就像这老鼠一样,完全在于人所处的位置啊。环境和选择真的很重要。
因此,李斯辞去了小公务员的工作,去跟着齐国的荀子学习,专心修习法家的“帝王之术”,最终成长为一代名相,叱咤大秦凤云。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启示的?
两只老鼠,一只在粮仓里,天天偷大米,膘肥体壮,还没有人敢管他。一只在厕所里,天天吃大粪,一旦来个人搞得跟惊弓之鸟一样。
应该说我们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很多技能的:华佗跟着鸡鸭鹅学会了五禽戏,那个谁跟着螳螂学会了螳螂拳,还有那个谁发明了猴拳,还有那个谁跟着鸟儿学会了造飞机,还有那个谁跟着鱼学会了游泳。
伟大的秦国丞相李斯先生,从这两只老鼠的境遇中悟出了一个千古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一根稻草,绑在螃蟹上就可以卖出螃蟹的价格,才华有才华,确实很重要,但如果没有一个好平台,好环境,那就是个偷吃大粪的老鼠。
所以李四觉得平台很重要,在体制内更重要。就是为什么他的前半生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能够光芒四射,把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照他的治国理念给落到了实处。
但秦始皇死后,李斯却昏招百出,先是与赵高一起扶持了胡亥这个废物做了皇帝,又揣摩赵高还的心思去讨好赵高,最后落得一个不但家族被诛杀干净,还落了个遗臭万年的恶名声。
这两只老鼠确实教会了李斯,在一个好平台,好环境的重要性。可李斯就是对这个道理研究的太深彻了,以至于秦始皇死后,他太怕失去这个好平台,他怕自己去了这个让他能够天天吃的膘肥体壮的大米仓而变成了外面那只天天吃大粪的老鼠,就做了很多违背良心的事情。
他把自由放在哪儿了呢?荣华富贵,没有自由,艰难困苦却有自由之身,你会怎么选?
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启示的?
战国末期,诸侯纷争,相互攻伐,天下大乱,一大批有志之士却得以大显身手,是所谓“乱世出英雄”之时。在楚国一个叫上蔡的地方就出了一位震动以后政治舞台的著名历史人物——李斯。
李斯年少时,因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才华出众,被官府选为郡里掌管文书的小吏。当时不少才学出众的儒士见诸侯混战, 兵戈不休,社会动荡不宁,不是干事业的好时候,都纷纷躲避藏匿于山野间,李斯却偏偏出来做事,朋友们很是为他担心。
一日,几位好友相约到李斯办公处 ,好意劝说他:“世道如此纷乱,别人躲都躲不及,你还主动出任郡吏,万一有风吹草动,恐被祸及 ,岂不是自讨苦吃”!
李斯知道众人劝他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为他好,就诚恳地对大伙说:“诸位的好意我都心领了。如各位不嫌弃,就请随我在府衙中闲走一番,也见识些日常难得一见的稀奇事务” 。大伙拗不过李斯,又见他不正面回应诸友劝诫,只得随他而去。大家转过公堂,绕过后花厅,再穿过两条幽深的胡同,来到了州府的粮仓外。
李斯对管粮库的啬吏说:“我有几位朋友想长长见识,参观一下官府粮仓,不知方便否”?管库的小吏和李斯很熟,随即叫人打开仓门,让大家进去参观一下。大伙进去后,看见几只肥硕的老鼠在粮囤上嬉戏追逐,有几只吃饱了在闭目打盹,见有人进来也不惊惶逃窜。库吏说:“这是几只神鼠,别说诸位,就是咱楚国的令尹大人来了,它们也不惊慌害怕”。
看完粮仓,李斯领大家回到前院,开腔道:“我刚到府衙做书吏时,每次如厕总见几只老鼠惊慌失措地从茅坑中奔窜出来,到处钻洞藏匿。一开始我好生奇怪,想偌大一座府衙,哪里不好藏匿觅食,这几只老鼠为何偏偏到茅厕里去呢?后来才知道它们去食粪便,真是肮脏卑贱到了极点。刚才诸位见到的那几只官仓硕鼠,每天吃饱喝足,安乐无忧,见人亦不躲避。人的境遇和老鼠何其相似。积极进取的人方能出将入相,高官厚禄于庙堂之上;懦弱隐匿的人只会和厕所里的老鼠一样卑微低贱、苟且偷安,永远无法出人头地,更不会有安逸富贵的好日子过。我等定要奋发有为才能不当厕所里的老鼠啊 ”。
一番话说得大伙儿心悦诚服,纷纷称赞李斯见解不凡,有鸿鹄之志。
李斯从两种境遇截然不同的老鼠身上居然悟出了人生启示,其喟叹“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不仅成了一句历史名言,更成为他一生积极进取的座右铭。
后来,李斯追随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即治国安民之策。他目睹楚国朝政腐败,楚王昏聩无能,决心到正大肆招贤纳士、日益强盛的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能。辗转到秦国后,他得到了文信侯吕不韦的赏识,并向秦王举荐,终于见到了秦王。秦王就是嬴政,就是后来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大名鼎鼎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彼时的嬴政正在踌躇满志、雄心勃勃的谋划统一六国的宏图伟业,正需要李斯这样深谋远虑、积极进取的有为之士。不久,李斯被任为长史,又被拜为客卿。
秦王嬴政是一位宵衣旰食、夙兴夜寐勤于政事的有为之君。每逢早朝,总是天刚蒙蒙亮他就已端坐在朝堂上了。李斯总是提早半个时辰等候朝见,时间一长,秦王对这位勤勉的客卿印象深刻。
彼时秦国内部的守旧势力蠢蠢欲动,反对李斯等客卿提出的革新之策,还诬陷说客卿大多是充当间谍、刺探秦国虚实之人,主张将其他六国的人都驱逐出境。
针对这些排外言论,李斯熬夜写了份奏章,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令》:
“听说有人议论驱逐客卿,臣以为不妥。秦国从缪公到昭公,皆客卿帮助,才得以民殷国富,蚕食诸侯,帝业可望。可说客卿不负于秦而有功于秦。骤然逐之,恐伤信义。臣稳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泰山不摈弃土石,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今若驱逐客卿到异国,对秦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就正像送给贼寇兵器、赠予盗贼粮食一样不明智啊!这种逐客建议我以为大王并不能采纳”。
秦王听后沉吟片刻,虽有些不自在,但细细品味,还是觉得李斯言之有理。他对李斯仗义执言的气概颇为欣赏。于是秦王下令废除逐客令,并将李斯攫升为廷尉。李斯的奏章《谏逐客令》也就成为记入青史的千古名篇。彼时李斯还不到30岁,正是年轻有为之时。
李斯诤谏逐客后的20多年里,被秦王倚为肱骨,并积极为秦王献计献策,终于帮助秦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结束了诸侯混战、遍地兵燹、生灵涂炭的不堪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 秦国削平六国后,李斯被秦始皇任为丞相。随后他力主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 、量、衡 ......巩固了封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李斯成为秦代著名政治家,他青年时代被几只老鼠启迪、激发出来的雄心壮志终于实现了。
【插图源自网络】
李斯是如何从一只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启示的?
坦白来讲,“老鼠哲学”不但对李斯的人生有过重大的启示,让他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对我们现代很多人来说,也一样是有启发的。
一、李斯的“老鼠哲学”舒克舒克舒克,开飞机的舒克;贝塔贝塔贝塔,开坦克的贝塔。——《舒克贝塔历险记》主题曲
这个动画片,可能大家还有点印象。简单来说,李斯的“老鼠哲学”就是强调平台的重要性,就好像虽然同为老鼠,但是舒克是开飞机的,贝塔是开坦克,而杰瑞则只能每天跟汤姆猫玩耍一样。
话说,李斯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是为人聪明好学,总能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但因出身低微,所以他的起步也不是那么完美,只能从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吏做起。
李斯是一个挺善于观察的人,有一天,他发现:厕所里的老鼠,不但吃的是最肮脏的粪便,而且还总要被人打扰;相反,粮仓里面的老鼠,却可以吃堆积如山的粮食,并且极少被人打扰。
这一刻,李斯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就是说一个人有没有成就其实就跟老鼠一样,最重要的是看他处在哪个平台。好的平台,即使不那么贤能,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
于是,李斯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小吏的工作,一路向东来到了齐国,找到了著名的思想家荀卿,拜他为师学习“帝王之术”。看得出来,对于李斯来说,最好的平台就是帝王之家。
学成之后的李斯,又开始在战国七雄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平台。当时正值战国末期,秦国一家独大,李斯要去自然就去找最好的、最强的,于是他来到了秦国,找到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吕不韦,成为了他门下的一个舍人。这也很符合李斯的“老鼠哲学”,即使身份低微,但只要身处好的平台,就一定会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果然,凭借李斯的能力,很快得到了吕不韦的器重,后来更是得到了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从而一飞冲天,做上了廷尉这样的高官。
二、“老鼠哲学”的反面性小老鼠, 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儿歌
这首儿歌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说的也是小老鼠的故事。这只小老鼠也上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灯台),目的是偷油,结果却因为平台太高,下不来了。这就是李斯“老鼠哲学” 的反面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于沙丘,赵高私下找到李斯,对他晓以利害:“如果公子扶苏当皇帝,那么丞相之位就是蒙恬的;相反,如果登位的是胡亥,李斯就是丞相的不二人选。”对于当时的李斯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尽管要承担篡改遗诏的风险。不过,为了更好的平台,李斯还是决定同流合污了。
很显然这个更高的平台并不能让李斯工作得顺心,他的建议完全无法让秦二世胡亥接受,相反赵高却还总在暗中下绊子。结果,仅仅两年之后,在公元前208年,李斯便受赵高陷害,被秦二世下诏夷了三族,终落了个悲剧收场。
水言水语毫无疑问,平台的好坏决定了很多人身份的高低,但是并不是好的平台就一定适合于所有人。
如果按照李斯的“老鼠哲学”,那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应该投奔落魄的刘备,而是选择强大的曹操。但是,我们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李斯那样,到了更好的平台就一定能出人头地,即便强如诸葛亮,也很难在曹操的众多谋臣之中脱颖而出,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视。而且,就算是李斯,最后也一样在追求更高的平台时迷失了自己,导致了身死族灭的下场。
可见,我们在追求更好平台的同时,不但要向李斯学习加强自身的能力,使得自己本身适合那个更好的平台;还要注意平台的陷阱,并不一定最好的平台就是适合自己的,相反,适合自己的平台才是最好的平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