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

曹丕和曹睿两代君主,不到40都死了,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如此短命?有什么历史缘由?

准确来说,不是曹操的后人短命,而是曹丕的后人短命。

曹操一生“雄才”大略,娶了数不清的女人,生了若干子女。其中有记载的儿子就有25个之多,曹丕只是他众多儿子中的一个。

曹操的儿子当中,的确有寿短的,不过也有寿命很长的,因此考虑到医疗水平的问题,我觉得问题并不是出在曹操身上。

毕竟曹操个人还是活了66岁的,在那个年代你还想怎样?诸葛亮54岁就累死了,你以为个个都能像司马懿那么能活吗?

曹操的儿子里短命的有不少,其中比较著名的儿子里,曹丕活了40岁,曹彰活了35岁,曹植活了41岁。还有若干是夭折的,比如说曹冲活了13岁。

不过也有长寿的,比如说曹宇,至少活了68岁左右,曹彪活了57岁。所以说这可不能怪曹操,曹操自身的基因问题不大,出问题的,是在曹丕身上。

一、曹丕的孩子大多数都英年早逝。

曹丕一共有10个儿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魏明帝曹叡,他是曹丕的长子,不过很可惜的是,他也只活了36岁,还没活得过他老爹。

除了曹霖活到了40多岁以外,其他几个儿子,全都属于英年早逝。曹协早夭,曹蕤活到了20出头,曹鉴1岁就去世了,曹礼也活了20多岁左右。

曹邕活了21岁左右,曹贡活了10多岁,曹俨也活了10多岁,曹喈最惨,活了2个月。这么一看,曹丕的这些孩子,成活率都不怎么高。

唯独曹霖活过了40岁,剩下只有曹叡活过了30岁,其余的8位兄弟,都在30以内去世了。这么算起来,曹丕的孩子才真的是短命。

因此我们可以给出一个结论,曹家后人的寿命不长,问题出在曹丕这儿,并不是曹操个人的问题。

二、曹丕有什么情况?为啥儿子都短命呢?

按照电视剧《新三国》的介绍,曹丕年轻的时候,就患有严重的肺痨。但是这哥们整天跟司马懿在一起混,所以藏得深啊!一直没有暴露自己得了肺痨这件事。

为啥?因为曹操要是知道这娃生了这么严重的病,肯定不会把王位传给他的。曹丕就是为了夺嫡,才会忍受病痛。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曹丕得病的相关记录呢?对不起,还真的没有。曹丕本人的病痛记载,其实非常少。最多就是在他南征东吴的时候感染了风寒,不过这也不应该是致命的原因。

那么曹丕为什么会短命呢?其实这跟他个人的生活作风是有关系的。曹丕是一个比较好色的皇帝,早年攻占邺城的时候,就抢在曹操跟前强行纳了甄氏。

等到他做了皇帝以后,又整日跟后宫妃子们厮混在一起,除了自己的妃子,野史记载铜雀台中曹操的那些妃子他也没有放过。可以说在后宫太操劳,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

但是这也不应该是曹丕的儿子们短命的原因吧?毕竟后宫操劳,这是后天造成的结果,不是先天性的基因问题。

三、曹丕的短命基因,估摸着要问问他老妈卞夫人。

卞夫人原本是曹操的小妾,曹操原来的媳妇儿丁夫人,因为曹昂的原因,早就离开了曹家。此后曹家一直都是卞夫人在操持着。

卞夫人是舞伎出身,早年被曹操一眼看中。曹操只管女人长得好不好看,才不管这个女人是什么出身,因此将她娶为小妾。

后来她就这么成为了曹操的正妻,转正以后,再也没人小瞧卞夫人的出身问题了。卞夫人给曹操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曹丕、曹植、曹彰和曹熊。

卞夫人本人的寿命是很大的,足足活了70岁,比曹操还要厉害。那么为什么说短命的基因跟卞夫人有关系呢?

你寿命长,不代表你身上就没有携带一些容易导致短命的基因,这种说法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说得过去的。

那么为什么说她携带了短命基因呢?我们看看她生的那几个儿子都活了几岁。曹丕活了40岁,曹彰活了35岁,曹植活了41岁。

曹熊虽然生卒年不详,但是我们也能推测出来。在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他被追封为萧王。而他是卞夫人最小的儿子,所以比曹植要小。曹植是公元192年出生的,那么曹熊至少是公元193年出生,因此他最多活了37岁。

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於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遂从后言。---《三国志》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发现,卞夫人所生的4个儿子,全部都在40岁左右去世。这是巧合吗?这种概率未免也太大了,几乎是百分百。因此可以断言,问题就出在卞夫人身上。

四、还有啥证据可以证明卞夫人的问题呢?

卞夫人有一个弟弟叫卞秉,姐弟俩从小相依为命,为啥?因为他们的父母全部是英年早逝的,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证据。

卞夫人的父亲叫卞远,家里生活条件一般般,他娶了周氏以后,生下了一儿一女,便是卞夫人姐弟俩。

不过没多久卞远就病逝了,而周氏居然也跟着病逝了。结果卞夫人和小弟卞秉就成了一对孤儿。那么他们靠什么生活呢?全都靠卞夫人在外面唱歌跳舞挣钱。

由此可见,短寿的基因,在卞夫人的父母身上,是体现出来的。卞远夫妻俩去世的时候,卞夫人还很小,不具备出嫁的条件,根据东汉女子出嫁的标准,最小也要在13岁左右,因此卞夫人连13岁都没到,父母就双亡了,你说他们夫妻俩是不是早逝?

因此卞远夫妻俩,肯定有一人或者两人都是带有显性短寿基因的,可能是一种病的基因,会导致身体变差。

到了卞夫人和卞秉身上的时候,这一基因成了隐性基因,所以没有体现出来。不过卞夫人再生孩子的后,隔代传的现象出现了,这种基因再次呈现显性,因此卞夫人的四个儿子全部英年早逝。

总结:古代人结婚查三代,不是没有根据的。

爱因斯坦说,我们的先哲没有逻辑思维,不懂得做实验来证明理论。但是我认为我们的先哲们,是非常懂得经验这件事的。

你比如说结婚查三代这件事,其实就比较有意思。他们也不知道什么遗传学、基因学,但是他们会看你家里是否有人得了什么病,是否有人早逝,以此断定你是不是也可能早逝,因此才去决定是否要跟你结婚。

也不能说这种做法是一种愚昧无知的做法,毕竟要为下一代去考虑。生出一个健康长寿的下一代,难道不是一件负责任的事情吗?

很显然曹操是个恣意豪情之人,他才不在乎那些事情。只要卞夫人长得好看,只要卞夫人对他好,管你家里有没有这些基因呢?结果导致了4个嫡子全部英年早逝,孙子也英年早逝。曹魏江山也因为这个原因,被司马家给篡夺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

曹操统一北方,虽然在赤壁铩羽而归,但霸主之势已成,孙刘只能联合才得以对抗。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曹操一生最被诟病的就是曹操好人妻,这一点似乎也遗传给了子孙,儿子曹丕,孙子曹叡英年早逝多多少少都跟好色有点关系。

220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

一、曹丕英年早逝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内操劳心力交瘁

曹丕为人多疑,早先同曹植夺谪,后来继位成功代汉成为天子,曹丕对曹姓藩王一直心存警惕。

曹丕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除了藩王,曹操留下的文臣武将皆是从龙之臣,都是经过乱世筛选出来的精英。而曹丕嫡系人才曹仁、曹彰、贾诩在223年就先后去世,后面只能由曹丕自己孤身应对,心力损耗极大。

2、对外武力亲征

曹丕一向主张征伐,渴望实现曹操没能实现早日实现统一山河的志向。他积极折冲疆场,曾三次亲征兴师伐吴。

对蜀汉和北方游牧民族曹丕也是大力征伐。

古代各种长期行军对身体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最后一次征吴无功而返,路上感染风寒,是曹丕病逝的直接原因。

3、好色正史上,曹丕不仅有甄妃和郭妃两位皇后,而且对汉献帝刘协的两个女儿和身边的妃子照纳不误,还在父亲死后对曹操的漂亮女人有所染指。

据说,曹丕生病后,母亲卞太后前去探望,掀起门帘一看,曹丕床侧立着的女子竟然都是父亲生前的宫妃。卞太后十分惊讶,问曹丕这些妃子是何时召来的。曹丕倒也干脆,称在父亲刚死后就召来了。气得卞太后骂曹丕——“你这样做,死了连狗鼠都不吃你!”

而给曹丕生下儿子的妃子就有九位之多,可以看出除了许多国家大事,还有这么多妃子要雨露均沾,曹丕身体能好才怪。

二、曹叡早亡的原因分析如下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即魏明帝(226年至239年在位)。曹丕与甄宓之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

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魏明帝统治后期,大兴土木,耽于享乐。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

曹叡早逝只有一个原因:死于酒色!

曹叡刚继位的时候内外都不是很平静,外部敌人还是孙权和诸葛亮这样的老牌政治家。内部也隐藏着司马懿这样的野心家。

但是曹叡在内外压力下,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先后打败诸葛亮几次北伐,逼的挥泪斩马谡。对孙权几次战争也都是胜利告终。北方部族叛乱,也恰当的平定叛乱。虽然比不上曹操、曹丕,但依然是一代明君的模样。

可惜诸葛亮病逝之后,曹叡感觉放下了一大块心病,紧张感一下子没有了,于是开始大肆享乐,充实后宫,肆意淫乐,还大举修建宫室,消耗国力。

据《魏略》记载,魏明帝后宫妃嫔尚众,人员共达数万。

长此以往,曹叡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36岁的时候就病逝了。而且曹叡在死之前竟然托孤给了司马懿,犯下了最大的错误。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

曹魏政权延续46年,皇帝换了5个,一个比一个短命。曹操活到66岁,也算长寿,可仿佛诅咒,他的后人,没有一个人活过他。这是为何?

作为三国时赫赫有名的枭雄,曹操活到了66岁,不算短命了,可他的后人却都不给力,还很不幸地遇上了超级长寿司马懿。

最后,曹家几代人的辛苦努力,全给司马家做了嫁衣。

不过,司马懿也比较怂,他抢了曹家军政大权,却不敢直接登上皇位,最后还是孙子司马炎比较给力,开启了晋的时代。

我们不禁要问了,怎么曹操的后代,寿命就这么短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曹家人都活了多少岁?

曹操算是比较高寿的,活到了66岁。

根据各类史书记载,曹操至少有过25个儿子,不过,这些儿子的次序基本无法考证了,只有少数几个孩子有具体的生卒时间记载。

这些孩子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分别是:曹丕、曹彰、曹植、曹冲、曹干、曹彪。

他们的寿命分别是:曹丕40岁,曹彰34岁,曹植41岁,曹冲13岁,曹干46岁,曹彪56岁。

以上这些人,虽然寿命比不上老爹曹操,但也还算平均水平。

但曹操的孩子夭折率比较高,史书明确记载早夭的就有9个,还有好几个儿子,没来得及娶妻就去世了。

由此可以推论,曹操有记载的儿子,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短命的。

当然了,结合当时的医疗环境,孩子的夭折率,并不能成为短命的证据。

再来看魏明帝曹丕的儿子,即曹操的孙子辈。

根据《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曹丕有记载的儿子为10个,其中早夭的就有7个。

他的3个儿子,寿命都不算长,其中曹叡(下一任皇帝)活了36岁,曹蕤无子去世,寿命不到40岁,曹霖可能是寿命最长的,但也不超过50岁。

到了曹叡的儿子辈,情况就更惨烈了。

曹叡的3个亲生儿子全部早夭,最后不得不把皇位,传给曹家的旁支。

从上面的记录可以看出,曹操的嫡系血脉,儿子的夭折率越来越高,最开始50%,最后居然“全部阵亡”。

从活着的后人来看,他们的最高寿命也在降低。

这样一对比,我们就能看出问题来了。

就算古代医学不发达,孩子难生难养,但像曹操这样的权势家庭,也不该出现这样短命的情况,实在太反常了。

我翻阅了史书,仔细思考后认为,以下几个原因,应该是曹家后人短命的重要原因:第一,好色,还不懂节制。

好色,是男人本性,古代稍微有点地位的男人,都会左拥右抱,妻妾成群。

但一般人,追求妻妾成群,主要是为了面子,但曹家人的妻妾成群,那真是因为需求。

好色,加上没有节制,会严重影响后代的质量。

曹操的好色,是出了名的,他也有十多个生了孩子的妻妾,而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单独构成一个独特故事。

曹操后来的贤内助,继室卞夫人,是他在25岁时,直接见色起意纳为的小妾。

杜夫人,原本是吕布手下将领秦宜禄的妻子,因为生得漂亮被很多人盯上。当时,关羽还在曹操帐下,他主动向曹操提出,破城后想要得到杜夫人。

曹操满口答应,结果城破之后,他一看杜夫人的姿色,直接自己霸占了。

就这事闹的,搁你是关羽,你追随他吗?

《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初,羽随先主从公围吕布与濮阳,时秦宜禄为吕布求救于张杨。羽启公:”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公许之。及至城门,复白。公疑其有异色,自纳之。

另外,在行军打仗过程中,曹操也经常见色起意,和守寡美女贪欢好几天,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张绣的老婆邹夫人。

曹操对美女的喜欢,完全不带任何情节,甚至更加偏爱“人妻”。

曹操甚至还对儿子曹丕的妻子甄宓动过心。只是在进入袁家大院时,曹丕捷足先登,曹操不好对儿媳下手,也就作罢了。

而曹操钦点的继承人——曹丕,也非常完美地继承了父亲好色的品格,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提起曹丕,大家不免会想到甄夫人、郭皇后,认为这2个女人至少有一个是曹丕的真爱。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曹丕对这2位美女,都算不上“真爱”,能长久在一起,主要是因为“有用”。

  • 郭皇后,有勇有谋,经常帮着曹丕出谋划策,能管理好后宫。她对曹丕的作用,与卞夫人对曹操的作用,基本一致。
  • 甄夫人,是三国时数一数二的大美女,连曹操都动过心,最初,曹丕也很喜欢她,可当曹丕称帝后,甄夫人就被厌弃了,而且去世后,还遭到了曹丕恶毒的对待: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除了甄夫人、郭皇后外,曹丕的后宫,还有十几个有名分的妃嫔。

曹丕的儿子全部来自不同的母亲,可见,在雨露均沾这件事上,曹丕完成得很不错。

因为名声不好,在野史的记载上,曹丕甚至还对父亲的女人下过手。

有一次,曹丕生病,母亲卞太后去探望,刚掀起门帘,就发现曹丕的床前围着的都是曹操生前的女人。卞夫人当即明白了一切,破口大骂:“你这样做,以后死了,猫鼠都不愿意吃你!”

相比曹操和曹丕,曹叡对声色的需求是最惊人的。

他的后宫里光有名有份的才人,就达到了64个之多,康熙皇帝当了近60年皇帝,妃嫔总数都没达到这个量。

而根据《魏略》的记载,曹叡后宫的妃嫔总数,达到了数万人。

《魏略》曰:“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

这可是正史的记载!

不止是《魏略》,《三国志》中也同样记录了曹叡在女色上的荒唐。

比如,把父亲曹丕的才人弄了7、8个到后宫,又和卖艺的乐工、良家女子33人一起厮混等等……

《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婕妤教习为伎。”

曹叡的寿命才不到40岁,这么多的女人,就算他每天1个,可能也是不小的负担。

在这种“甜蜜负担”下,是个男人恐怕都难以身体健康吧。

更要命的是,曹叡还有一些特殊的癖好,比如喜欢穿女人衣服,经常和自己宠爱的曹纂睡觉。

在许多野史中,曹肇和曹纂因为生得好,还被曹叡宠幸了。

《情史·卷二十二·情外类·曹肇》:曹肇有殊色,魏明帝宠爱之,寝止恒同。尝与帝戏,赌衣物,有不获,辄入御帐服之迳出。其见亲宠类如此。

就连史学家们在评价曹叡时,都会忍不住给他打上“奢淫无度,违理蔑伦”的标签。

而这样的曹叡,死得早好像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曹叡的妃嫔结局不太好,连张当都敢明目张胆地,把曹叡的十多个才人送给了曹爽。

其二,曹家后人不好当,精神压力大,长期忧思。

曹家人的精神压力,主要集中在曹丕和曹叡这两代。

曹操作为曹魏的奠基人,虽说也是殚精竭虑,但说到底更多的也只是在担心外患。而曹丕和曹叡,则是实打实既有内有,又有外患。

三国争雄,外患自然不用多做解释,当权者都得一个脑袋当十个用。

但是在内忧上,曹丕和曹叡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曹丕是曹操和卞夫人的长子,武艺高强,文才也不错。卞夫人虽然最初只是个妾氏,但因为她知进退、懂礼仪,一直很受曹操看重。长久以来,曹丕一直想要成为储嗣。

但是,在曹操眼中,可以成为储嗣的人至少有4个,曹昂、曹冲、曹丕、曹植。

后来,曹昂为救曹操被杀,聪慧的曹冲又早早去世,曹丕的竞争力才更强了一些。

但问题是,曹操经常会对曹丕说:“曹冲死了,是我的大不幸,却是你的大幸!”

曹操这句话,明摆着就是在告诉曹丕:你从来不是我的最优选择,你可要好好表现,否则世事难料!

而事实上,在曹丕和曹植之间,曹操一直犹疑不决。

这两个孩子都是卞夫人所生的儿子,曹植文才更加风流,曹操明显更喜欢他,但如果说起武功,曹丕则更胜一筹。

曹操犹豫不决,卞夫人又更加偏向曹植,这让曹丕长期担忧,行为丝毫不敢有错。

而反观曹植,他就随性多了,不开心了就会喝酒发泄,不太节制自己。有一次,曹植醉酒闯了司马门,曹操才最终决定了储嗣人选。

217年,曹丕终于被立为世子。到此为止,他已经忧虑了20多年。

但成为世子后的曹丕,并没有完全放下心来,曹植在朝中的势力依旧不可小觑,司马懿等人也明显有些蠢蠢欲动。

他渴望继承父亲的遗志,兴国强兵灭贼寇,实现统一,但最终自己只在帝位上坐了七年就英年早逝了。

相比曹丕,曹叡的经历更为曲折。

曹叡是甄夫人的儿子,少年时很受曹操的喜欢,15岁就被册封为武德侯。但偏偏没过几年,曹丕一个不开心,下狠手赐死了甄夫人,还对她的尸体下狠手。

曹叡也因此地位大大下降,受到冷落和排挤,处在生死边缘。

对于曹叡来说,自己本来是好好的嫡出正统,结果母亲却死得这样蹊跷,死后还遭到了父皇非人的待遇。这对于曹叡来说,是人生巨变。

曹丕甚至打算要册立曹礼为继承人,但在一次狩猎中,曹叡借猎鹿向曹丕表明心意:“您已经射杀了母鹿,我实在不忍心再杀子鹿!”

《魏末传》:帝常从文帝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

或许是出于对甄夫人的亏欠,曹叡自此扶摇直上,境遇大变,成为了太子。

经历了这场巨变后,曹叡的性情也有了明显的转变。此前,他是人所称赞的“明理而有德行”,但登基后,他却成了荒淫无道、奢侈怪癖之人。

这其中的转变,很难说不是精神因素在足作祟。

这样来看,曹丕、曹叡早早去世,生的孩子越来越短命,也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客观来说,如果单纯考虑三国时期的人均寿命,曹丕和曹叡也还算勉强在人均寿命上下浮动。

当时医疗环境差,又战乱连连、社会动荡,普通人的平均寿命也就在40来岁的样子。

不过,以曹家的地位来看,他们有名医、有物质条件,理当能够享受不错的日子,却还略低于平均水平,自然是“短命”的。

对于这一点,司马懿应该很开心。

如果不是他们够短命,哪里又会有司马懿的机会呢?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

我怎么记得,

曹丕这一支早死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有遗传病。

新三国里有演。

曹丕有肺痨,并且隐瞒了曹操

所以才当上了皇帝。

而肺痨在当时是无法根治的,并且还遗传。

所以曹丕和他儿子早早就死了。

只有曹丕这一支。

肺痨就是肺结核。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

曹丕去世时是39岁,曹叡去世大约是35岁,和65岁死去的曹操相比,确实看上去比较短命。不过按照当时的人均寿命来看,曹丕和曹叡其实也不算短命了,在三国时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人均寿命。当然,如果不是他们沉迷酒色的话,估计还能活得更长。

可能因为现代社会人均寿命比较长,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曹丕、曹叡有些短命。但是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考古时对古墓中遗体骸骨股龄的测定,经计算得到的结果发现实际上古代人均寿命都比较低。

以《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中的数据为例,在夏、商时期,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18岁左右,周、秦时期增长到了20岁,汉代和三国时期大约是22岁,到了宋代才突破30岁,而到民国时期,人均寿命也只有35岁。直到解放后因为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才有了较大的提高。

当然,这个数字毕竟只是推算,可能有一定出入,而且曹丕、曹叡是皇帝,生活和医疗条件比普通人要好的多,寿命肯定要比平均寿命高一些。

以曹操为例,他有记载的25个儿子中曹冲在13岁就因病早早去世,还有曹熊虽然没具体说是几岁死的,但是史书记载他体弱多病,因此“早薨”,估计也没活多久。此外曹棘21岁就去世,相对短命些,其他儿子包括曹丕在内都超过了人均寿命,其中又以31-50岁这个区间段最多。

不过即使以曹操的儿子们为参考标准,曹丕也大概在中间值这个位置,光从死亡年纪看,算不上短命了。

但是换个角度来说,曹丕和曹叡并没有活到他们预期的寿命。

曹丕和曹叡都有些沉迷于酒色。比如像野史记载,在曹操死后,曹丕接收了他的部分姬妾。而曹叡早年好一些,还励精图治,诸葛亮死后,他觉得心腹大患已去,所以大修宫室,广纳美女。

古话说的好,“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曹丕和曹叡这么折腾自然大伤身体。因此这寿命和曹操相比,逊色一些也就正常了。如果他们能够好好保养,起码还能多活几年或者十几年,这样司马懿就没机会了。

奈何曹丕和曹叡没控制好自己,最后早早去世,也因此断送了曹魏江山。

为什么曹操的后代都短命?

我们知道,曹操早年盗墓,还开创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之类的,专门盗墓。不过……这应该没什么直接关系。

其实,曹操后代中,首先是曹丕(40岁)、曹叡(34岁)这两个人比较短命。做上皇帝以后,各方面诱惑比较多;尤其曹叡,女侍男宠的,不注意养身,抵抗力就容易下降,得个病的就容易死掉。这样的例子各个朝代都有。所以,这两个人很难说明曹操后代的一般状况。曹叡死后,曹芳即位,大权旁落,曹芳反而活得久了一些(43岁)。

再者就是曹魏对宗室非常严苛,尤其曹丕时期,宗室之内人心惶惶。所以曹植(40岁)、曹彰(34岁)都郁郁早逝。《世说新语》中甚至有曹丕毒杀曹彰的说法,虽然是以讹传讹的结果,但也反映出魏晋时人已经感到曹彰之死过于蹊跷。压制宗室的做法,曹丕去世以后也没有改善。曹芳即位以后,曹魏宗室曹冏有一篇文章叫《六代论》,其中讲:

  • 而宗室有文者必限以小县之宰,有武者必置于百人之上……

就是说,但凡是曹魏宗室、曹操后代,有才能的人都只让他们做很小很小的官,防止他们形成自己的势力党羽。这样一来,宗室的经济状况一般,生活状态很差,平均寿命自然上不去。

最后就是不同个人的生活习惯,其实偶尔也有长寿的。比如曹植的儿子曹志,活到了西晋的288年。我们知道,曹植232年就去世了,即使是晚年得子,曹志也活了55岁以上,比诸葛亮强了。基于曹植的《封二子為公謝恩章》,曹志出生的时间不会太晚;换句话说,曹志很可能以60、70的高龄去世,这样的话就和当时男性精英平均寿命相仿,甚至还更长。那么,这位曹志有什么养生之法呢?我们也不知道,“兼善骑射”(《晋书·曹志传》)。所以,我觉得主要还是他经常锻炼身体。

综合来看,要说曹操一家先天不足,基因有问题,恐怕缺少史料支持——今天不少曹姓家族,经过大规模DNA调研,很可能就是曹操的后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