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奸相卢杞执政时,害死了很多名臣,为何唯独没有对郭子仪家族动手?

卢杞在唐朝,那绝对是一个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主,号称奸臣中的极品!这世上除了郭子仪以外,就没有他不想怼的人。他在宰相任上时,几乎把周围所有同事都给怼了一遍,可唯独对郭子仪他们家恭敬有礼,这是为啥呢?

原来卢杞这个人长相丑陋,而要命的是,古代人以貌取人又特别严重。因此大多数人看一眼卢杞,就不自觉地感到恶心。唯独郭子仪看了卢杞不仅不感到恶心,而且还各种夸赞他。

这可就是知遇之恩了啊!这世上唯有郭子仪一人欣赏卢杞的相貌,难道卢杞还忍心对郭子仪的后人下手吗?其实郭子仪也感到恶心,但是人家忍得住,而且私底下告诫过家里人:卢杞这家伙,阴险得很,现在你们这么瞧不起他,等他得势了,你们非得吃不了兜着走。

一、卢杞到底怼了多少人?绝对是唐朝第一怼人大王。

郭子仪去世那一年,卢杞担任了御史大夫,逐渐开始平步青云。仅仅10天以后,卢杞就升任了宰相,这哥们的复仇计划终于要展开了。

  1. 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跟自己一起担任宰相的杨炎。因为杨炎长得俊美,所以他就瞧不起丑陋的卢杞。结果卢杞刻意提拔和杨炎有仇的严郢做御史大夫,让严郢把杨炎活生生弹劾到了崖州,最终死在了崖州。
  2. 第二个收拾的是著名的书法将军颜真卿。颜真卿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也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可是为人太过正直,所以一直无法被卢杞收买。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只能被毁灭了。因此卢杞刻意让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结果颜老爷子被李希烈给宰了。
  3. 第三个收拾的是严郢。这哥们曾经被卢杞利用来害死杨炎,可是用完以后,他也不听话了。于是聪明的卢杞利用殿中侍御史郑詹的案子,成功将严郢贬谪到了外地。
  4. 第四个收拾的是宰相张镒,这哥们是铁板一块,怎么都攻破不了。卢杞想了个办法,假装到西北去带兵,结果唐德宗不舍让卢杞离开(可能皇帝的审美与众不同)。卢杞立刻趁机推荐了张镒担任凤翔陇右节度使,结果他在这里被叛军杀害。

他收拾人,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个是有人嫌弃他长的丑陋,所以他很痛恨对方。第二个则是有人不听他的话,所以卢杞要教他做人。第三个则是有人威胁到了他的权位,所以卢杞必须要排挤掉这些人。

因此唐德宗时期,卢杞一手遮天,谁也别想染指丞相大权。不过至少得有俩宰相共事,这可咋整呢?卢杞想了个好办法,他让听话的关播做了另外一个宰相,这才保证了自己大权独揽的局面。

二、郭子仪对卢杞,的确是有知遇之恩的。

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功臣,这位老大爷年纪大了以后,生了病。各路牛鬼蛇神得知以后,立刻马不停蹄地想来拍个马屁。

毕竟谁得了郭子仪的欢心,将来在朝堂上的地位也不一样。可是一般人前来的时候,郭子仪都是穿着随意,邋里邋遢的样子,甚至连家里的姬妾都没有退下。这说明啥?说明人家郭子仪压根就看不上这些百官。

不过唯独卢杞来的时候,郭子仪不仅显得很庄重,穿了一身正装,而且让家里的侍妾们全都退下,只留下了卢杞跟他单独交流。

如此待遇是朝中百官都不曾享有的,而当时的卢杞还是个不起眼的人物,你说卢杞啥感受?那还不是感动得稀里哗啦的?

要知道卢杞长相丑陋,所以一直不受人待见,因为长相的原因,仕途上也不顺利。但是位极人臣的郭子仪却对卢杞如此客气,这是不是一种知遇之恩呢?

时尚父子仪病,百官造问,皆不屏姬侍。及闻杞至,子仪悉令屏去,独隐几以待之。杞去,家人问其故,子仪曰"杞形陋而心险,左右见之必笑。若此人得权,即吾族无类矣。"---《旧唐书》

等到卢杞走了以后,家里人百思不得其解地询问郭子仪是不是瞎了,长这么丑的人,你咋还愿意跟他聊这么久呢?

郭子仪笑着摇摇头表示:这小子长得是真丑,可是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一般人看到他的长相都会笑话他,瞧不起他?但是我看得出,他内心阴险,如果我也这么做,等到这家伙飞黄腾达的时候,你们还有啥活路可走吗?

正是郭子仪的这种识人之明,使得卢杞感恩戴德。卢杞当然不知道各种缘由,还觉得是郭子仪看上了自己的才华,没有以貌取人。所以等到郭子仪去世,卢杞掌权的时候,他坑害了若干朝中重臣,唯独没有对老郭家的人下手。

三、郭子仪绝对是活成了人精。

历史上打仗厉害的人很多,历史上会做人的人也有很多。但是历史上打仗厉害又会做人的人,却没有多少,郭子仪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初郭子仪带兵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每次打完胜仗,他不是回来邀功的,而是回来上交军权的。这让唐肃宗和唐宪宗心里别提多感动了。

李光弼、仆固怀恩这些人,虽然也都是功臣,可是他们想着独霸一方,好歹也做个地方节度使。可郭子仪是真的一心向着李唐王朝,这一点是其他功臣比不了的。

鱼朝恩嫉妒郭子仪的功劳,所以进谗言让唐肃宗罢免了郭子仪的军权,可郭子仪一点怨言都没有。等到需要他的时候,他果断帮助李唐平叛,随后又上交军权。

被封为汾阳王的郭子仪,已经位极人臣。可是这个时候他又被程元振等人诬陷,失去了兵权。郭子仪依旧毫无怨言,等到仆固怀恩联合吐蕃攻陷长安的时候,郭子仪二话不说,再次上阵,帮助唐王朝夺回了长安,将唐宪宗给接了回来。

杞作相三年,矫诬阴贼,排斥忠良,朋附者欬唾立至青云,睚眦者顾盼已挤沟壑。傲很背德,反乱天常,播越銮舆,疮痍天下,皆杞之为也。卢杞为政,极恣凶恶,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旧唐书》

甚至连时常诬陷他的鱼朝恩,最后都被郭子仪给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你说郭子仪的人格魅力有多么强大?卢杞自然也是对郭子仪感恩戴德了。

总结:卢杞得罪了天下人,却能够博得唐德宗的信任。

卢杞能够担任宰相,又能够得到郭子仪的礼遇,这绝对不是偶然事件。光靠阴险就能做到这么高的官位吗?自然是不行的。

卢杞个人的能力还是有的,他当了3年的宰相,给李唐也是挣了不少钱的。虽然这只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收拾同僚。不过卢杞也深得唐德宗的器重,这你就不得不服气了。

担任3年宰相以后,卢杞把朝中能得罪的人全都给得罪光了。因此在千夫所指之下,卢杞只好离开了宰相之位。

这个时候唐德宗还在努力为卢杞争取一个地方刺史的职位,甚至不惜为了卢杞跟群臣争论了很长时间,你说卢杞有没有一点个人魅力?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唐朝奸相卢杞执政时,害死了很多名臣,为何唯独没有对郭子仪家族动手?

唐朝名将郭子仪有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劳,又曾计退吐蕃收复长安,单骑说服回纥退兵,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之乱,对安定帝国的局势居功至伟,所以正史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见《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堪称唐朝中兴的头号大功臣。

郭子仪历事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因功官至太尉、中书令、关内河东副元帅,封汾阳郡王,并被唐德宗尊为“尚父”,官爵之高、地位之尊亘古鲜见。不仅如此,郭子仪的8个儿子、7个女婿都在朝中担任要职,参佐幕僚中有60余人位至将相,势力之强盛,自汉唐以来极为罕见。

然而这样一位权倾朝野,连皇帝都要礼敬三分的权臣,却难得的对貌丑如鬼的小官卢杞恭敬有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卢杞这个人说起。

卢杞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卢怀慎在玄宗朝官至宰相(黄门监),虽然为官清廉,但自认为才能远不及名相姚崇,所以遇事推让,由此被时人讥讽为“伴食宰相”;其父卢奕在玄宗朝官至御史中丞、东都留守,居官期间以清廉刚正、忠烈无二著称,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因痛骂安禄山、拒绝投降被杀。

卢奕为人刚直忠贞,被安禄山俘获后不屈而死

卢杞以父荫出任清道率府兵曹,后来得到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的垂青,在他的幕府中做了掌书记,但没多久便因病免职。此后,卢杞又去投奔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然而后者却因为讨厌他的长相,竟然没有给他任何职务。此后数年,卢杞仕途蹭蹬,好不容易才在朝中谋得个刑部员外郎(从六品下,相当于副司长)的职务。

卢杞不仅官职低微,而且相貌丑陋到极致,简直比鬼还要难看三分。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是“杞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而《新唐书》的说法是“体陋甚,鬼貌蓝色”。依据以上记载来看,卢杞不仅长相极丑,而且体型也糟糕至极。在唐朝选官标准中(即“身言书判”),身材相貌占第一位,卢杞如此丑陋不堪,若想在政坛上有所作为,可能性基本上为零。

卢杞貌丑如鬼,屡遭同僚鄙弃

正因为相貌极端丑陋,所以同僚们都瞧不起他,经常拿他的长相说事,有意无意地讥讽、排挤他,令卢杞受尽了欺凌。久而久之,内心既敏感又自卑的卢杞,性格开始变得扭曲、阴狠起来,发誓一旦有机会执掌朝政,将会对得罪过他的人进行报复,务必要赶尽杀绝。当时欺辱卢杞的官员很多,但官居一品的郭子仪非但没有如此,反而对他以礼相待,让后者感激不已。

唐代宗末年,郭子仪卧病在家,公卿百官闻讯后,都纷纷前往探视。郭子仪这个人生性疏阔,加上位极人臣,所以不仅穿着随意,而且在府中会客时从不让姬妾回避。直到家丁向他通报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才好一阵紧张,不仅整肃衣冠,而且还命令姬妾退出会客厅,并严禁她们窥视。

事后,郭子仪命家丁将卢杞请来,并独自倚着几案接待他。在会谈中,郭子仪对卢杞不仅恭敬有加、礼数周到,不敢流露出半点轻视的表情,而且还鼓励他发奋上进,争做为国为民的有为之臣。等到会谈结束后,郭子仪又起身送至门口,并让家丁将他礼送出府。卢杞对郭子仪的厚待受宠若惊,辞行前屡屡叩拜道谢。

郭子仪对卢杞恭敬有加,后者感激不尽

家人们对郭子仪的行为很是不解,所以在卢杞离开后,便向他询问为何对一个微末小官如此殷勤客气?郭子仪笑了笑,然后解释道:“你们有所不知,卢杞这个人容貌丑陋、内心阴险,你们若看到他后,难免会取笑他的长相。但此人有大才,将来若位至卿相,必然会对得罪过他的人大肆报复,如果你们今日取笑他,到时候我们就有灭族之忧了!”

时尚父子仪病,百官造问,皆不屏姬侍。及闻杞至,子仪悉令屏去,独隐几以待之。杞去,家人问其故,子仪曰“杞形陋而心险,左右见之必笑。若此人得权,即吾族无类矣。”见《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五》。

郭子仪预料的没错,卢杞虽然貌丑如鬼,但因为口才极佳、生活简朴,很是博得太子李适(唐德宗)的好感。所以等到李适即位后,便接连拔擢卢杞,短短两年时间里,便将他由御史中丞晋升为宰相(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在建中(781年)二月。4个月后,郭子仪薨逝,终年85岁。

卢杞拜相期间诬陷很多人,唯独没有陷害郭家

卢杞担任宰相3年,期间嫉贤妒能、排除异己,凡是得罪过他或与己不合者,必定会被置于死地,名臣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全都遭到他的陷害,结局都很凄惨。然而对于权势熏天、难免会有骄横不法行为的郭家,卢杞却因为感念郭子仪的厚遇之恩,始终都没有进行陷害,郭家由此躲过灭门之灾。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唐朝奸相卢杞执政时,害死了很多名臣,为何唯独没有对郭子仪家族动手?

“卢杞奸邪,天下人皆知;唯陛下不知,此所以为奸邪也!”这是唐德宗想要提拔被贬的卢杞为刺史的时候,宰相李勉所说的话。这大约是当时大部分官员所持的一个态度,即不愿意唐德宗再重用卢杞,而原因就是卢杞在做宰相的近三年时间里,嫉贤妒能,排除异己,独揽相权,大肆敛财等等。

要知道,卢杞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害死了不少的官员,比如在安史之乱中靠铮铮铁骨撑起大唐精神的颜真卿,或被贬或被害死的还有杨炎、张镒、严郢、李揆、杜佑等等,可以说,卢杞凭一己之力害了不少的忠臣,是大唐一个排得上号的大奸臣,有意思的是,卢杞的祖父是著名的伴食宰相卢怀慎。

唐玄宗时期实行两相制,一正一副两个宰相,卢怀慎就曾做过副宰相,当时的正宰相是姚崇,卢怀慎自认能力不及姚崇,所以事事听从姚崇,虽然政绩不大,但也挑不出错来,没想到他的孙子卢杞却成为一个大奸臣。

卢杞在安史之乱中曾做过仆固怀恩的部下,那个时候的卢杞并不突出,官职也不大,一直到了唐德宗李适继位后,卢杞才得到重用,781年的二月,卢杞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大唐的宰相,然后就开始了排除异己、大肆敛财的宰相生涯。

在他做宰相的时候直接或间接害死了很多的大臣,也害得很多大臣被贬,但是有一个人却没有被卢杞迫害,这个人就是尚父郭子仪,那么曾经立下赫赫战功,对大唐有再造之恩的郭子仪为什么没有被卢杞迫害呢?原因不外乎有两点:

其一就是郭子仪不以功业自矜,该忍时忍,该退时退。这也是郭子仪之所以能在忠臣、能臣普遍难以保全的时期能够全功保身的关键所在。郭子仪在安史之乱以及之后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是他从来没有居功自傲。历来,皇帝最忌惮的就是功高震主,而郭子仪则对于皇帝的所有决定都没有异议,更是该退的时候赶紧退,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的兵权数次被夺,但是只要朝廷需要,他还是立刻站出来,同时期的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等大将都做不到这一点。

郭子仪不贪恋权势,能够做到急流勇退,所以即便起起伏伏,始终打不到郭子仪,而他在和官员的相处过程中更是能忍则忍,比如,当郭子仪抵御吐蕃的时候,鱼朝恩让人将郭子仪父亲的墓穴挖了,等郭子仪回来后,唐代宗和他说了这件事,郭子仪却安慰唐代宗说这是天谴而不是人患。

而郭子仪和卢杞打交道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781年的夏天,郭子仪病重,刚当上宰相不久的卢杞去看望郭子仪,郭子仪让妻妾和侍女都避开,独自一人接待卢杞。家里人对此很是好奇,要知道,之前也有不少官员来看望郭子仪,郭子仪并没有避开家里的人,怎么到了卢杞就避开了呢?郭子仪就解释说:“杞形陋而心险,左右见之必笑。若此人得权,即吾族无类矣。”

从这里足以看出郭子仪在官场上的小心翼翼。卢杞面对这样的郭子仪,自然不会生出害郭子仪的心思。

其二郭子仪在781年的六月就去世了,卢杞还没来得及迫害郭子仪。卢杞是这一年的二月坐上的宰相之位,而郭子仪在这一年的六月去世,这中间间隔的时间比较短,卢杞刚当上宰相,权力并不稳固,因此他的敌人还只是那些在官场上和他作对的、阻碍他的官员,而郭子仪明显不属于这一类人,毕竟他的态度是很好的,并没有让卢杞觉得应该将其除掉。

当然,这并不是说卢杞会永远不会郭子仪下手,如果郭子仪再推后几年去世,那么卢杞必然会嫉恨郭子仪,甚至想要除掉他。毕竟郭子仪的才能绝对是在卢杞之上的,虽然晚年没有什么权力了,但是依旧是大唐的保护神。按照卢杞嫉贤妒能的一贯做法,郭子仪迟早会被卢杞盯上,但是郭子仪却在卢杞权力还不稳定的时候就去世了,卢杞根本没来得及对郭子仪做什么。

综上两点就是卢杞没有对郭子仪动手的原因,而郭子仪去世之后,郭家的人也并没有成为卢杞排挤的对象,因此并没有被卢杞迫害。时间很快到了783年的泾原兵变,唐德宗被赶出了长安,他才被迫意识到卢杞这个宰相对于大唐只有害处,竟没有一丝好处,于是将其贬为新州司马。

即便卢杞后来在785年遇到大赦,而唐德宗也打算再次启用卢杞,但是朝臣不可能会让这样一个人重新掌权,所以唐德宗启用他为饶州刺史的决定被迫终止,而也是在这一年,卢杞在澧州别驾任上去世。

唐朝奸相卢杞执政时,害死了很多名臣,为何唯独没有对郭子仪家族动手?

郭子仪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多次力挽狂澜,拯救国家和人民。他在八十多岁的高龄善终。卢杞掌权后,为什么没有对郭子仪以及他的家族动手呢?

主要原因:一、郭子仪心胸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国家安危放在首要位置。郭子仪长期东征西战,战功显赫。所以,程元振和鱼朝恩等人非常妒忌郭子仪,多次在皇帝面前诋毁他。皇帝逐渐对郭子仪产生猜忌之心,多次剥夺郭子仪的兵权。

公元763年,吐蕃大军攻入长安。唐代宗狼狈逃离长安,并且下诏令郭子仪火速勤王。当时郭子仪早已经被唐代宗免职,闲赋在家。然而,郭子仪接到圣旨后,却不计前嫌。他立刻去召集旧部,准备救驾。郭子仪在蓝田和商州成功招募将士几千人。郭子仪流着眼鼓励大家。将士们非常感动,愿意跟随郭子仪去收复长安。于是,郭子仪带领着几千将士向长安进军。占据长安的吐蕃人听说郭子仪亲自率军前来。而且吐蕃人不知道郭子仪大军到底有多少人马。吐蕃人非常害怕,主动从长安撤离。郭子仪就这样兵不刃血地收复长安。他马上派人去迎接唐代宗回长安。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出,郭子仪肚量大,而且对国家忠心耿耿。

二、郭子仪遵纪守法,做事谨慎。反对郭子仪的人很难找到对他不利的证据。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有一天,郭暧和升平公主吵架。郭暧说:“你就靠着自己的父亲是皇帝而已。我的父亲还不稀罕当皇帝呢。” 升平公主听完以后非常生气,回皇宫向唐代宗告状。唐代宗却劝升平公主回婆家。郭子仪听说这件事后,主动向唐代宗请罪,还把郭暧绑起来交给唐代宗处置。唐代宗反过来安慰郭子仪说:“不痴不聋,不做亲家翁。不要理会子女的这些事。”虽然唐代宗不计较,但是郭子仪还是杖打儿子郭暧几十棍。

三、郭子仪有识人之明。就是看人非常准。有一次,郭子仪生病在家休养。有一个叫卢杞的小官前来拜访。郭子仪马上让侍妾们全部躲藏起来。然后,郭子仪整理衣冠,隆重接待卢杞。等卢杞走后,郭子仪的家人都表示非常奇怪,不明白为什么郭子仪这样做。郭子仪解释说:“卢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是他长相丑陋,心胸狭窄。女人们看到他长得那么丑,都会嘲笑他。如果得罪他,我们家将来就会有灭族之祸。”事实证明,郭子仪的眼光是正确的。后来,卢杞担任宰相。得罪过卢杞的人,都遭到卢杞的报复。只有郭子仪全家人平安无事,没有被卢杞打击陷害。

四、卢杞担任宰相不久,郭子仪就去世了,逃过一劫。有两种人容易被卢杞打击陷害。第一种是嘲笑或得罪过卢杞的人。第二种是才华超过卢杞,会对卢杞构成威胁的人。而郭子仪在卢杞掌权不久就去世了。因此,他无法对卢杞产生威胁。所以,卢杞没有打击迫害郭子仪全家。

从以上四点就可以说明,郭子仪最后能够善终并不是偶然的,与他的智慧以及善于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关系。他是一个既有智慧,又心胸宽广的人。

唐朝奸相卢杞执政时,害死了很多名臣,为何唯独没有对郭子仪家族动手?

唐朝奸相卢杞在唐德宗的时候,非常得宠,是当时的第一权臣,宰相。在他当政的时候,他害过很多名臣,包括颜真卿这样牛的人物。不过他一直没有去害郭子仪的家族,因为郭子仪以前对他非常的礼遇。



据说在郭子仪老年的时候,有一次生了重病,卢杞去看他。而郭子怡非常的紧张,立即屏退左右,并且整肃衣冠,认真的接待卢杞。卢杞当时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官员而已,比起郭子仪这样位极人臣的大人物实在是差得太远了。但是郭子仪却没有小看卢杞,并且在整个接待过程中都保持着比较恭敬,所以让卢杞感到非常受重视,所以日后卢杞得势当权之后,也没有去害郭子仪的家族。

郭子仪如此对重视对待卢杞,确实也让人感到不解,因为以郭子仪的地位,即使是皇帝亲自来,也不必如此恭敬。不过郭子仪后来跟家里人讲,卢杞现在虽然只是个小官,但他日后肯定会飞黄腾达,当上大官。我现在对他保持恭敬,是为了你们的将来不受伤害。

这里可以看出郭子仪的大智慧,也可以看到他慧眼识人。卢杞当时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吏而已,没有人会认为他能够当上多大的官,但是郭子仪却认为他肯定能飞黄腾达,由此可见郭子怡的眼光确实不一般。同样的郭子仪在处理与皇帝的关系上也是让人叹为观止,因为以郭子仪的功劳和名望,一般情况下都会令皇帝感到无比的忌惮。但郭子仪能够和皇帝相处的很好,并且一直保持荣华富贵,不得不说他的智慧实在是太高了。

回过头来说卢杞,卢杞后来确实飞黄腾达,在唐德宗时期成为权臣宰相,但是也害了不少的人。据说卢杞当年貌丑,所以遭到很多官员的鄙视和欺压排挤。得势之后,卢杞没有少害那些原来欺压排挤他的人。但是这样做的话,给卢杞的未来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卢杞失势之后,就是墙倒众人推。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郭子仪实在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所以卢杞得势之后也没有害他的家族的人。但是卢杞明显不具有大智慧,所以卢杞的未来比较的悲惨。

唐朝奸相卢杞执政时,害死了很多名臣,为何唯独没有对郭子仪家族动手?

卢杞尚未发达前,有一次去拜访郭子仪,当时刚刚平定安史之乱后功成名退的郭子仪圣眷甚隆,属于还有相当官场地位的老干部,每次无论谁来拜访,都躺卧在胡床上(因为郭子仪很胖),身边总会有几位宠妾伺候。但是这次,郭子仪一听卢杞前来拜访,立刻吩咐身边几位宠妾回避后堂,一直等到卢杞请安后离开,才让几位宠妾出来。几个美人十分不解,问:之前来拜见大人的一品二品大员也有。也没见大人让我们回避。那个卢杞不过是小小的六品官员,大人为何如此郑重?郭子仪答到:卢杞这个人长得丑(原文是:此人貌寝),且心胸狭窄。我怕你们看见他偷笑他会认为是取笑被他记恨我们家,将来如果有一天此人执掌权柄,我们郭家不就会因为这件事招来祸端?

后来,果真如郭子仪所说,卢杞一朝飞黄腾达后,先把以前所有得罪过他的人一个个都收拾了,而郭子仪因为他的识人之明而让郭家幸运的躲过此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