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时如果把赵括换成李牧的话,赵国会取胜吗?对此你怎么看?

长平之战,赵括对阵白起,那就是小学生和博士生比赛写高考试卷,白起简直可以说是碾压赵括。

赵括的理论水平,那可以说举世无双。当年他老爹赵奢常常跟他辩论战事,每次都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很没有面子有没有?

赵奢好歹也是击败过秦军的名将,在儿子面前却成了理论的矮子。不过赵奢一眼就看得出,赵括这小子,不适合带兵。为啥?因为赵括就知道埋头读书,不肯上战场做实战训练,这哪成呢?

人家白起虽然读书少,可是实战经验太丰富了。大军团作战,不知道带了多少场。咋可能会败给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理论家呢?

不过别欺负赵国无人,赵国的名将还是不少的。除了赵奢以外,廉颇和李牧也是响当当的名将,如果由李牧来主导这场战争,那么赵国还会败吗?

一、赵国主要输在了内政,而不是军事上。

赵国当时是什么状态呢?换谁上其实都打不赢这场战争,因为赵国在内政上本身就输给了秦国,在军事上自然也就不是对手了。

长平之战,赵国之所以把廉颇换下来,主要是因为廉颇一直在防守,而赵国已经耗不起了。每天若干粮草被送到前线,赵国是举国之力在打这一仗。

由此可见,赵国是在跟秦国拼国力。而赵国的国力能跟秦国比吗?自然是比不了的。秦国灭了义渠,征服巴蜀以后,实力大增,完全不是赵国能比得了的。

那么赵国有没有出路呢?自然也是有的,赵国自己扛不住,完全可以让其他几个国家帮忙嘛!比如说在粮草方面,赵国完全可以求援于周围几个国家。

其他诸侯国,虽然不敢惹秦国,但是私底下给赵国送点粮草,这总不过分吧?可惜赵孝成王这个时候,却没有这么做。

  1. 首先,当时的齐国被五国胖揍了以后,那是绝对不会再愿意救助任何一个国家了,他选择独善其身可以理解。
  2. 其次,韩国、魏国那都是赵国的同盟国,大家都是晋国分裂出来,为啥也不团结呢?原来韩国和魏国都被秦国给揍怕了,不敢轻易出手相助。
  3. 再者,北方的燕国,一直对赵国虎视眈眈,两家总是大打出手。这次燕国作壁上观,也想等着秦赵不可开交的时候,好分一杯羹。
  4. 最后,南方的楚国,其实是赵国拉拢的好对象。可惜一方面白起曾经胖揍过楚国,另一方面赵孝成王没有往这个方向去考虑。

这么一来五国都没有给赵国合理的帮助,那赵国势单力孤,又怎么跟秦国拼国力呢?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说,如果赵孝成王不调整对外策略的话,那么长平之战就算换了名将李牧,还是不管用。

二、李牧擅长运动战,未必就打得赢这场大军团作战。

排除李牧的年龄问题,我们单纯看李牧的个人水平。李牧能够成为战国四大名将,当然不是靠吹出来的,毕竟李牧有很多经典战例摆在这里可以研究。

  • 1、大败匈奴。

李牧长期负责镇守雁门,和匈奴人常常打交道。不过李牧的作战技巧很特殊,他不会轻易主动出击,常常连续几年都处于防守状态。

等到匈奴人觉得李牧胆小怕事的时候,也就是出击的好时候了。李牧的手下们一个个义愤填膺,都想要打一场胜仗。在对方骄傲,己方士气旺盛的时候,李牧终于组织反击。

他以骑射兵马和战车为主,先佯装失败,将匈奴人吸引到了包围圈后,再进行包围反杀,最终灭了匈奴十多万人马。

  • 2、肥之战。

当时秦国大将桓齮,带着大军入侵赵国以后,赵王迁立刻将李牧从雁门给调了回来对抗桓齮。李牧来了以后,还是拒不出战,等待战机。

桓齮打算偷袭肥下,继而逼迫李牧出战。结果桓齮带兵去了以后,李牧不仅没有救援肥下,反而跑去把秦军空虚的大营给占了,俘获了所有留守的秦军和粮草。

这是什么情况?说好的坚守不出的呢?你李牧不按套路出牌啊?因此桓齮立刻回援大营,结果在路上遭到李牧设伏,秦军大败。

这一战中,李牧不光战术运用能力高超,而且运动战的水平很高。没有较快的速度,是根本完不成这一计划的。

  • 3、番吾之战。

秦始皇不信这个邪,这次分两路攻打赵国。你只有一个李牧,还能挡住我两路大军不成?而且这两路大军放下还不一样,一路从邺北上,渡过漳水,继而偷袭邯郸。还有一路则从井陉出发,偷袭邯郸背后。

李牧得知秦军计划以后,立刻制定了南守北攻的战术。他让司马尚在邯郸南边镇守,自己带着骑兵飞奔番吾的秦军。

在击败了北方的秦军以后,李牧立刻又带着骑兵飞奔到南边来,与司马尚会合,将南路的秦军击败。一个李牧还真的可以掰成两个来用。

从这三场大战中,我们基本可以看得出,李牧所带领的军队,全都是运动战的高手。他们以速度见长,而且战斗力还很强。

不过运动战的规模,毕竟跟大军团作战无法相比。动不动四五十万人投入战争,李牧想要运动起来,那就相当不容易了。因此李牧在大军团作战中的优势就消失不见了,而白起是大军团作战的优秀指挥官,他的优势很明显。

因此我认为如果派遣李牧去打长平之战,战争结果还是会输。但是输的下场不会那么惨。至少可以保住赵国几十万士兵的小命。

总结:李牧在的话,赵国可以保住有生力量。

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45万大军,差一点就被灭国了。主要原因就是赵括去了战场以后,主动寻找秦军决战,结果被秦军给包围了起来。

如果李牧在的话,他看不到必胜的战机,是绝对不会轻易动手的。这就跟廉颇一样,他会长期镇守在前线。除非你赵王像换掉廉颇一样,把李牧也给换了,否则这一方针是不会改变的。

这么一来事情又回到了拼国力的事情上,毕竟大家都是高手,白起又怎么会给李牧找到战机的机会呢?李牧再防守个几年,真不知道赵国还能不能扛得住。

不过这么一来的话,赵国的45万大军可就能保住了。毕竟彼此没有决战,那么主力部队是不会受到多大损伤的。

参考资料:《史记》

长平之战时如果把赵括换成李牧的话,赵国会取胜吗?对此你怎么看?

说实话长平之战赵国是绝对不会任用李牧为主将,原因很简单那时的李牧才十几岁(关于年龄有诸多说法,在此定为十几岁)驻守北部边境,抗击匈奴的将领而已,不足以与赵括、廉颇等人相提并论。但可以假设一下,换成李牧战局会怎么样。

李牧在战国末期是赵国唯一一个可以力挽狂澜的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李牧一生屡立战功,未尝败绩(这一点和白起很像),他的作战特点是:攻防兼备,能够顺应战场上的瞬息万变从而制定更加详略的作战计划(从肥之战中可以特现出来),善养士卒,与士卒的关系非常好,只要有好吃的必定分给士兵,并且严格要求手下的士兵不要侵扰百姓,同时他也强调“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将权的独立性(这也是他被赵王误杀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李牧是兵家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啊!

(李牧)

白起在秦国内被称为战神,国外被称为人屠,战功赫赫,一生也从无败绩是一位令山东六国士兵闻风丧胆的存在。他的作战特点是: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可知胜败,还有就是打歼灭战,不在于城池的得失而是在于歼灭敌方的有生力量。擅长野战,常常能诱敌深入,从而形成围敌之势,取得胜利。

(白起剧照)

从上面的比较或许可以得出李牧的军事才能更胜一筹,如果赵国换上李牧,秦国换上白起。白起采用诱敌之策,李牧假装上当,然后派主力攻打白起的大本营,然后再埋伏白起的回援兵,取得胜利的几率很大(根据肥之战进行的战略部署)。但白起也不是吃素了,定能迅速重整旗鼓,再次和李牧形成对峙。因为双方武将都是奇才,但双方的君王却不同:赵王昏聩、多疑、贪得无厌,秦王胸怀大志、能取能舍。只要范睢在实行离间计利用李牧的“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离间君臣的关系,定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李牧被赵王斩杀剧照)

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的因素往往有很多,将领的能力占一方面,君王的贤德,用人不疑的心态也是一方面啊!赵国乃至整个山东六国的失败都不在于武将,更多的在于统治者的决定!

我是大话历史君,想看更多历史故事的读者朋友,可以关注我哟!

长平之战时如果把赵括换成李牧的话,赵国会取胜吗?对此你怎么看?

……类似的题咋没完了?……而且又邀请一次……

第一,以当时两国国力对比,和长平地理环境,换李牧我觉得也白搭。

第二,所谓战国四大名将,我觉得李牧和廉颇都比较牵强。本来《千字文》也是为了顺嘴儿的事儿。

第三,姓李的,我觉得也就是换李云龙能管事儿。

正经答案早就回答过了,在此就扯这几句,算是回应再次再次的邀请吧……

长平之战时如果把赵括换成李牧的话,赵国会取胜吗?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假设站不住脚的,因为赵王不可能用一个跟廉颇一样套路的人去替换廉颇的。

李牧在北部戍边的时候就玩过这一出,窝在家里死守不出兵,因此赵王才把李牧撤换回来,李牧回来后又发现不太行的,又给换回去。

长平之战启用赵括的时候,基本上赵国已经是败局已定了,换谁去都很难改变结果。

之所以让赵括前去,就是希望大军可以主动出击,以求一线生机。

李牧这么精明的人,这种局势不可能看不明白的,估计让他去他也不愿去。

再者从后来李牧和王翦所主导的赵秦之战中也可以看出,李牧使用的策略基本与廉颇一致,都是筑垒坚守,消耗敌军。

也正是因为这一策略,廉颇被撤换,李牧身死非命。

长平之战时如果把赵括换成李牧的话,赵国会取胜吗?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有胜算的可能性。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兵力相当,秦国军事实力比赵国稍强一点,总体国力也比赵国稍微强一点。但是长平之战赵国凭借有利的地形,阻止秦军不能前进一步。

但是秦军实行持久战,相持不下三年,赵国粮草耗费殆尽,急于一战决定胜负。

那么此时就在于敌我双方最高指挥官的谋略了,

如果此时换成李牧,此人善于以少胜多,那么如果白起遇到李牧,战争就会进行的更加惊心动魄,而不会像赵括一开战就冲入别人的包围圈。

我不能武断说一定会胜,毕竟战神白起也不是白给的,只能说有胜算的可能性在。

长平之战时如果把赵括换成李牧的话,赵国会取胜吗?对此你怎么看?

李牧的用兵和谋略不在白起之下,特别会抓住战机。 长平之战是国力的较量,最起码李牧用兵不会连白起的诱敌深入之计都会看不出来,换了李牧是不会中计的。相反秦兵是没有剩算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