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六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启了灭国大战,第一个收拾的就是韩国。此后的顺序是公元前229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2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
这六国分布在中华各地,灭亡的顺序,也基本上跟秦国版图拓展的顺序相近,没有突然间冒出一块飞地来的情况。
而秦国最早的版图是在西北陕西地区,所以我们大致也能猜得到,其他六国到底在什么地方,一张后人制作的地图,可以简单了解一下这六国的大致范围。
一、韩国是第一个被灭的国家。韩国的领土,是战国七雄里最小的一个,柿子先挑软的捏,这还是相当有道理的。当时的韩国只占据了河南一小部分地区。
他们先定都河南禹州,后来也喜欢欺凌弱小的韩国,灭掉了郑国,因此迁都到了河南新郑。三家分晋的时候,韩国一共只有3个郡,分别是上党郡,三川郡以及上蔡郡。
秦武王时期,攻克了韩国的宜阳,使得上党郡成为了韩国的一块飞地。因此韩国在难以抉择的情况下,将上党郡共计17个县全部割让给了秦国。
可是上党百姓是三晋人,他们不愿意投降秦国,因此他们全部投降了接壤的赵国。因而引发了后来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表示,韩王,你送来的不是一块肉,是一颗炸弹有没有?所以秦始皇在灭亡韩国的时候,当时的韩国只剩下了三川郡和上蔡郡。
二、赵国是比较难攻克的国家。赵国跟秦国之间的斗争,那是一直没有停歇过。两家可谓是世仇,自打白起坑了赵国40万大军以后,秦赵之间,就不可能有和好的可能了。
赵国也是三家分晋的时候分出来的,他们的国土主要在现在的河北大部分地区、山西小部分地区,还有内蒙一部分地区。
赵国在三家分晋以后,在国内设置了5个郡,可见地盘比韩国要大了不少,分别是:雁门郡、云中郡、代郡、安平郡以及上党郡。
这里的上党郡可不是韩国的上党郡,赵国上党郡有24个县,是属于赵国这边的上党郡。此外雁门郡和云中郡,都是赵武灵王在击败林胡、楼烦以后,所设立的郡。而代郡则是在赵王迁归降秦始皇后,公子嘉称王的地方。
三、魏国到了战国后期,就没啥存在感了。魏国强大的时候,那是相当强大的。一度曾经将秦国摁在地上摩擦,可惜魏惠王这家伙就是个败家子,不仅打不过秦国,还总是把重要人才输送出国。
商鞅、张仪、公孙衍、范雎等等全都是魏惠王亲手送出去的,真不知道他心里是什么滋味。所以魏惠王后期,这魏国就是强弩之末了。
魏国的地盘,主要在河南大部分地区、陕西小部分地区、河北小部分地区、山西南部等地。魏国同样也是三家分晋的时候分出来的。
魏国同样也设立了5个郡,可见韩国当年分家产的时候,的确是最凄凉的一个。魏国的五个郡分别是:河西郡、上郡、河东郡、方与郡以及大宋郡。
其中河西郡指的是黄河以西的地盘,也是魏国和秦国发生矛盾最多的地方。过去秦国在这里被魏国打得怨声载道,后来秦国在这里把魏国打得载歌载舞。
四、楚国是地盘最大,也是最难灭掉的国家。战国七雄里,论面积绝对是楚国最大,论人口也是楚国最多。因此楚国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秦始皇先让李信带了20万大军前去,结果被项燕一顿胖揍。后来只好让王翦带着60万大军南下,这才灭了楚国。
楚国的地盘主要包括现在的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重庆、安徽省部分地区、贵州省部分地区、广东省部分地区、广西省部分地区,那势力范围可大发了。
不过由于南方地区有很多地盘是没有开发好的,所以楚国看似面积大,实际上人口分散比较严重,这也是为何楚国一直被各大家族所控制的主要原因,因为各大家族的封地遍布楚国各地。
楚国早先设立了6个郡,分别是:宛郡、汉中郡、新城郡、江东郡、黔中郡、巫郡。这其中在丹阳之战中,汉中郡被秦国所夺,新城郡是从韩国那儿抢来的,黔中郡也被秦国所夺。
五、燕国是战国七雄里,最北边的一个诸侯。燕国和秦国之间夹着一个赵国,所以赵国不灭,燕国是非常安稳的。但是赵国被灭了以后,燕国立刻慌了,因为秦国直接跟燕国接壤了。
为此燕太子丹果断派遣荆轲前去刺杀秦始皇,没想到加速了秦始皇对燕国的征伐。无奈之下燕王喜只好选择将太子丹的脑袋剁了送给秦始皇,可惜大一统势不可挡,燕国还是被灭了。
燕国虽然比较弱,但是你觉得他的地盘小吗?对不起他的地盘还真不小。因为那地方天寒地冻的,人口比较少,如果不扩大地盘,他们压根就构不成一个像样的国家。
因此燕国的地盘主要在现在的河北北部包括北京和天津、内蒙古东部、吉林省、辽宁省包括鸭绿江那边的一部分地盘。
燕国也有5个郡,分别是:上谷郡、渔阳郡、辽东郡、辽西郡以及右北平郡。燕国这几个郡,基本都是在击败东胡以后所设立的。虽然燕国在战国七雄里实力比较弱小,可燕国好歹也是七雄之一,对付东胡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六、齐国是远交近攻里那个远交之国。秦始皇最后灭的一个诸侯国就是齐国,这个国家十分奇特,因为六国相继被灭的过程中,齐国从来没有伸出过援手相助,这让人很心碎啊。
一直到燕国被灭了以后,齐国才故作姿态地假装抵抗一下。齐王建和丞相后胜更是奇葩中的奇葩,一个甘愿做傀儡,一个拿着齐国的命运去捞钱,结果被秦始皇一把全部灭掉。
齐国的地盘,主要在今天的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河北省东南部分地区。地方不大,但是人文荟萃,这里是齐鲁大地,是孔子的故乡,李斯就曾经在这里求学。
参考资料:《史记》
秦始皇灭六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扫平六合的战争拉开帷幕,至公元前221年,用近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至此,“战国七雄”局面结束,秦国成为天下唯一的霸主。
在灭六国战争前,秦国的疆域并不大,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将都城迁到咸阳,当时的疆域包括今陕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部分、河南西部部分区域以及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区域。
而随着灭六国战争的推进,秦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到了统一六国后,秦国的疆域达到了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划分为40多个郡,直接管辖1000多个县,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而被灭掉的六国,原本的国土,都成为了秦国广袤疆域的一部分,六国子民,也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号,那就是大秦子民。
按照我们如今各省各地市的行政划分,春秋时代的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疆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目前的中东部地区,北部一度到达如今的朝鲜半岛,而南部则达到了江苏、浙江部分区域,因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该六国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韩国:疆域最小、实力最弱的国家
韩国原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韩氏贵族,“三家分晋”后,韩氏家族得以独立,成为了一个诸侯国家,也是六国中,疆域面积最小、实力最弱的一个国家。
韩国的疆域,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可以说在当时是占据了军事要道。原本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也就是如今的山西临汾,但在公元前358年,韩昭侯启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国后,将都城迁到了如今的新郑。
由于占据军事要道,韩国连年就处于战争不断的状态,申不害为相后,韩国执行苛刻政治,虽然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很快就再一次由于战争,陷入了衰落。
俗话说,狮子要挑软的捏,由于韩国的疆域面积最小,实力也最弱,再加上占据了函谷关这个军事要道,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此,韩国就成了被秦国第一个灭掉的国家。
在被灭掉前,韩国曾派出著名的辩论家韩非子前往秦国,试图游说秦王嬴政先攻打赵国,这样韩国就能得以喘息。
但丞相李斯识破了韩非子的计谋,他唯恐嬴政被韩非子的巧言蒙蔽,因此先下手为强,对秦王嬴政晓以利害,最终嬴政逮捕了韩非子,并在狱中逼其自尽。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大将史内腾率兵攻打韩国,在强大的秦国面前,韩国基本上就是无力抵抗的状态,战争毫无悬念以秦国胜利结束。
韩王安也在战争中被俘,关押在陈县,在几年后的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发动叛乱,秦始皇下令将韩王安处死,韩国宣告灭亡。
截止韩国灭亡时,韩国的疆域主要包括如今的山西中部、河南西部以及陕西东南部等区域,都城则在如今的河南新郑。
赵国:实力最强横的国家
赵国在巅峰时期,实力是非常强横的,自古就有“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说法,当地的民风也相当彪悍,因此,在早期,赵国在六国中,是一个让秦国十分忌惮的国家。
赵国与韩国一样,也是“三家分晋”的产物,都城位于今河北邯郸,“三家分晋”后,赵国国土面积剧增,同时由于拥有名相蔺相如以及大将廉颇,在这两位忠君爱国的臣子辅佐下,赵国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因此,秦国对于赵国,一直没有敢大规模用兵,一直到大将白起在长平,击败赵军并坑杀其士卒四十万人后,赵国的实力大损,以此为契机,开始了灭赵国的战争。
而赵国对于秦国,属于世仇,秦王嬴政的父亲秦异人,曾在赵国为人质十余年之久,秦王嬴政的童年时期,也在赵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因此,在长平之战后,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嬴政趁机灭掉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赵之战打响,在最初秦国打得并不顺利,因为赵国应战的,是有着“战国四大名将”称号之一的李牧,但在秦国利用反间计后,赵王迁听信了谗言,李牧被害,赵国就此失去了抵抗秦国的中坚力量。
在李牧死后不久,秦将王翦出兵赵国,赵国大将赵葱战败,秦国攻破邯郸,赵王迁以及赵国宗室被俘。
赵国在巅峰时期时,其疆域极大,都城位于今河北邯郸,包括今河北中南部、山西的西北部、山西东部部分区域、河南的北部以及山东西部大部分区域等地区。
魏国:承受“连续暴击”的国家
魏国也是“三家分晋”后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刚分裂后,实力是这三家相对较强的,但由于在历史上,承受了“连续暴击”,因此才逐渐衰落。
“三家分晋”后,时任国君的魏文侯进行改革,启用李俚进行变法,魏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很快发展起来,到了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将国都迁到了大梁,也就是如今的柯南开封后,魏国达到了其鼎盛时期。
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攻打相邻的赵国,双方互有胜负,但在齐国增援赵国后,局势发生变化,尤其在齐国派出田忌、孙膑之后,采用“增兵减灶”之计,击败魏国。
此战,让原本实力中上的魏国一蹶不振,再也没有精力和别国交战。
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围兵大梁,并采用将大梁周边的水,利用水路倒灌入城,逼迫魏王假不得不出城向秦军投降。
在大梁城陷落后,秦军又将安阳邑魏国余部消灭,至此,魏国灭亡。
魏国的疆域,包括如今的山西南部部分区域、河南中部、河南东部以及安徽西南部等区域,都城则在如今的河南开封。
楚国:疆域最大的国家
楚国是战国时期疆域最大的国家,鼎盛时期,国土横跨我国如今的十个省,东至浙江,西至湖南,北临河北,南到江苏。
楚国的起点很低,在立国之初,穷的连祭祀先祖时,去偷了一头牛才完成,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楚成王时期开始崛起,并不断的将周边小国吞并,逐渐成了一个中南部大国。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熊通登基,楚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在邲之战大败晋国后,楚国问鼎中原,成为了一方霸主。
国力强盛,且良将颇多的楚国,让秦王嬴政在攻打它时踌躇良久,当时嬴政曾就如何攻打咨询过老将王翦,王翦认为应稳扎稳打,但少壮派大将李信却不以为然,最终,嬴政派李信率军二十万出兵伐楚。
但在楚国大将项燕的应战下,李信很快被击败,不得已,嬴政只得启用王翦,并采用“坚壁自守、伺机而战”的策略,最终趁楚军疲惫之际,迅速出兵,击杀项燕。
项燕的战败,注定了楚国的灭亡,王翦乘胜追击,攻破楚国国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熊负开城投降被俘。
楚国最高光的时刻,应该就是楚宣王、楚威王时期,当时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兵强马壮、幅员辽阔,其疆域相当之大,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算的上当时疆域最大的国家了。
燕国:命运坎坷的北方小国
燕国能够在“战国七雄”中位列一席,靠的就是一个“熬”字,燕国的疆域处于北部,虽然相对安宁,但也远离中原,因此,这个与周朝几乎是同时建立的诸侯国,一直等到战国时期,才终于熬出头。
燕国的鼎盛时期,是在公元前312年,燕昭王职在位期间,登基前的燕昭王,在经历了燕国内部爆发“的太子之乱”后,被赵武灵王扶持,成为燕国的国君,至此,燕国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登基后的燕昭王,任用乐毅和秦开合纵攻齐、破东胡朝鲜,使燕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在燕昭王死后,燕国的实力出现下滑。
尤其在秦、赵的长平之战后,燕国时任国君趁火打劫,意图侵占赵国,但却被赵国打了个三连败,由此,燕国实力大损,沦为弱国。
到了燕王喜时代,由于秦国的不断强大,燕太子丹担忧秦国会对燕国不利,于是就做了一个史上极为著名的行动,那就是派遣荆轲刺杀秦王嬴政。
刺杀的结果自然是荆轲失败,因为被刺杀,也导致秦王嬴政对燕国怨恨不已,在公元前227年,派王翦和辛胜率军讨伐燕国。
在易水之地,王翦大败燕军,很快,秦军又攻破了燕国国都蓟(今北京城西),而燕王喜和太子丹,则趁乱逃到辽东,但立足未稳,就被紧随起来的秦将李信消灭,太子丹被杀,燕王喜被俘,燕国宣告灭亡。
燕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至灭亡时,燕国已经建国八百二十二年,随着不断的发展,燕国的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其鼎盛时期,东面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面有上谷、代郡、雁门,南面到涿郡的易地(保定)、容城、范阳,北面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以及勃海的安次,也就是说,如今的北京、河北北部、天津、辽宁南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甚至包括朝鲜半岛,都属于燕国的疆域范围。
齐国:不懂得居安思危的国家
齐国的综合实力,应该在六国中位列前三,并且,由于疆域远离秦国,因此,与秦国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正面冲突,这也是齐国不懂得居安思危的根本原因。
齐国在历史上,经历了几乎亡国的黑暗时刻,公元前314年,燕国内部爆发“太子之乱”,齐国国君齐宣王借平乱之名,大举出兵燕国,没想到被燕国勇士揍了个鼻青脸肿,而在燕昭王登基后,联合三晋、楚等国进行伐齐,一度打得齐国仅剩下除莒、即墨两座大城。
若不是齐国大将田单拼死抵抗,大败燕军,恐怕齐国早早的就从战国舞台上退出了,但是这场战争,也让齐国的实力大损,进入了逐渐衰落的时代。
在秦灭六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中,齐国就是那个“远交”的国家,秦国在马不停蹄的攻打其他国家时,对齐国却采用了不断贿赂的计策,而贪图眼前利益的齐王,对外界的战争视而不见,一直保持中立态度。
著名的“唇亡齿寒”这个典故就出自与齐国,名士周子曾对齐王言明利害关系,但齐王依然不为所动,甚至还幻想着和秦国结盟。
公元前221年,腾出手来的秦国,以齐国拒绝秦使访齐为由,出兵伐齐,齐王建慌忙组织兵力抵抗,但在强大的秦军面前,很快就土崩瓦解。
齐国灭亡后,秦王嬴政把齐王建送到边远的共地,让他居住在松树和柏树之间,并不提供食物,最终齐王建被活活饿死在树林之中。
齐国传自姜子牙,在姜子牙辅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经过数代的发展,到了齐桓公时期,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使国力十分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山西东部、河南北部以及山东西部等区域,最远处濒临大海,齐国也被称为海王之国。
小结:
随着灭六国战争的结束,秦国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统一政权国家,国土面积也达到了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在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采用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期增加到四十六个),形成了多民族共2000多万人和谐生存的伟大功绩,因此,始皇嬴政,担得起“千古一帝”这个称号。
秦始皇灭六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战国时期的七国版图是在不断变化的,七国都在不断扩张,其中以秦、楚最为典型,三晋的扩张受制于北方异族的侵扰,除了赵国扩充了云中、雁门、代三郡外,魏、韩两国都是在中原诸侯之中内部消化,而齐国东面是大海,只能跟燕、泗上诸侯,以及楚国方向扩张。是故这五国的扩张都不如秦、楚强势。
上面这张图是三家分晋前夕的诸侯争霸图,当时所有的诸侯国领域加起来,大致上范围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一部分等省份,当时的四川。甘肃,重庆、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还处于部落时代。
而到了战国末年,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形势就变成了下面这张图的模样:
首先看楚国,到了战国末年时期,楚国的国都从荆楚地区的郢都,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荆州市西北逐步南移到了江淮地区的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寿县。至此,楚国西向的边界是从湖北荆州到河南南阳一线,而北面则从如今的南阳到山东日照一线;南面的界限则从湖南常德沿着长沙一线进入江西九江到达杭州湾一线。整个范围包括了荆州以西的半个湖北,长沙至常德的北部湖南,江西西北部的一小 部分,整个江苏加上山东南部一部分,以及包括杭州的浙江以北地区。
接下看一下这一时期的韩国,此时的韩国已经完全被压缩在函谷关以东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地区,大致上包括了三门峡附近到淮河上游到河南禹州一带。
韩国上面的魏国包括长江以北的从山西运城到河南开封一线,与秦国的界限从运城沿黄河北上到达山西吕梁。而与赵国的分界则从吕梁入太原附近进入河北邯郸到大致上如今河北与山东的省界划分线。总体上包括了河南黄河以北板块,山西太原以南板块,以及河北邯郸以南板块。
赵国的区域大致上就是今天内蒙巴彦淖尔过包头再到呼和浩特抵达张家口附近的以南地区,包括了山西北部,河北西北和南部,与燕国的界限大致上从保定到张家口再到石家庄抵达山东德州边界。
齐国的疆域范围应该包含了南面从日照到济宁抵达河南濮阳一线,西面则从濮阳一带国聊城抵达德州再到河北沧州,快要逼近天津的样子,总体上包括了大半个山东,以及河北南部一部分。
燕国的北面以燕长城为界限,穿越了通辽市南部奈曼旗和库伦旗,从赤峰市敖汉旗进入奈曼境内土城子乡的高和,然后直达牛河边,之后以河代城,沿北20公里进入蛤蟆山北麓,朝阳沟等地,伸向库伦旗平安乡的西下洼,再向东延伸,然后进入辽宁阜新县境内。大致上包括内蒙的一部分,辽宁西南一部,河北中部,北部,以及接壤山东的南部。
综上,秦始皇灭掉的六国包括了今天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全境,内蒙古沿黄河及长城一线,辽宁西南一部分,大半个湖北,湖南北部,江西西北部一小部分,浙江杭州湾以北地区。
但秦国的版图最终却是下面这张图:
这是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发起的南征,相继又灭掉了百越、瓯越等国,将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一部分四川和云南并入了版图的缘故。
可以说是秦始皇的统一奠定了此后两千年的汉人王朝统治的基础,毕竟当时的中原地区是不包括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的。
秦始皇灭六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秦始皇灭的六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呢?其实翻开地图看一下时,我们会发现包括秦国在内,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处于中原一带,长江黄河流域,秦岭以东的地方。
那么,秦始皇灭的这些国家,对应的都是现在的那些地方呢?我们来顺着秦始皇灭的六国,一条条梳理一下吧。
灭的第一国:韩国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韩国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中,可以说是面积最小的一个国家了。其位置基本上位于淮河以北黄河以南的河南和陕西省的区域里。
公元前230年,韩国投降的将领率领秦军进入韩国,俘获了韩国的国王安,从而灭了韩国。
灭的第二国:赵国
赵国的国境基本上是处于如今山西北部地区、河北的西部地区以及内蒙古长城以南的一些地区,面积还是比较大的。对于这个结果,可能很多人都会比较意外。毕竟在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实力似乎不弱的,然而历史就是这样安排,我们也无法去做出更改。
赵国的灭亡是秦朝大将王翦趁着赵国闹饥荒,便派遣部分军队围攻邯郸,王翦又使了个反间计让赵王起用赵葱、等人为将。公元前222年,秦军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其最终灭亡的时间和燕国是一样的。
灭的第三国:魏国
从地图上来看,魏国的范围应该是在我们如今的山西南部,河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北西部的部分地区。在战国七雄中,魏国的面积也不算是很小的了。而且魏国的国力显然不如赵国,从其灭亡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来了。
魏国的灭亡过程很简单,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率军进攻魏国,包围了魏国国都大梁,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开封。魏国虽然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然而在秦军使用黄河、鸿沟之水灌城后,三个月后,大梁城就坏了,魏王假只好出来投降,自此魏国灭亡。
灭的第四国:楚国
楚国在战国七雄中,面积应该是最大的地方了,其地理位置基本上涵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以及黄河下游以南的部分地区。基本上覆盖了如今的安徽、江苏、上海市、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的地方,算的上是鱼米之乡了。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命王翦率60万大军攻打楚国,出国全力迎战秦军。多次交锋后,二十四年破楚国国都寿春,楚国灭亡。
灭的第五国:燕国
其实我学历史的时候,觉得燕国在当时的战国七雄中声音似乎很少,不过人家却也成了战国七雄之一了。而燕国的地盘,基本上就相当于如今河北东部一带、北京市、天津市以及辽宁西部一带。
公元前226年,秦兵攻打燕国,大破燕国都城蓟城,燕王和太子逃亡到了辽东。公元前222年,秦军打下了辽东,俘获了燕王喜,燕国就此灭亡。
灭的第六国:齐国
齐国的地理位置其实很好辨认的,基本上就处于如今的山东半岛一带,咱们如今的山东省之所以被称呼为齐鲁大地,怕是源自于此了。
公元前221年,秦军攻破齐国,秦军主将从北面进入齐国境内,避开了齐国的主力,齐王不战而降。到了这个时候,嬴政便就此统一全国。
好了,对于六国地图,我就说这么多,觉得可以,还请给个赞支持一下吧。
秦始皇灭六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我们先把秦始皇灭掉六国的时间顺序讲一下,然后在谈一谈秦始皇灭掉六国的疆域是如何的。因为六国在整个春秋战国史上的疆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来细细地讲一遍。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出兵最少,用时最短,并且是最容易消灭的国家。
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出兵很多,特别是长平之战,尽管坑杀了赵国40万大军,但是秦军损失惨重。后来邯郸保卫战,秦军惨败!最终还是用反间计把赵国名将廉颇、李牧做掉了,才打败了赵国。
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打魏国也是花了很大的心思,特别是魏国的信陵君,更是战国四公子的名副其实的大佬,然而等信陵君死后,秦军才水淹大梁才把魏国消灭了。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国,对付楚国是秦军用兵最多的。先派李信20万,结果惨败,后派王翦60万,一步一步蚕食楚国疆域才把楚国灭掉了。
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国,燕国苦寒之地,并且秦军长途跋涉,才将燕国灭掉。
公元前221年,齐国不战而降,秦国统一全国。我们来看一看秦国统一全国之后的疆域。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六国的疆域图。
韩国:下图是三家分晋时期的地图,韩赵魏三家把原来的超级大国晋国瓜分了。然而开始韩国的疆域并不小,后来却被一步一步被周围的国家蚕食。
最后的秦灭六国之前韩国的地图变成了这个样子。韩国疆域主要位于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赵国:赵国的疆域也是开始很大,后来也被慢慢蚕食。疆域图和上面一样!并且赵国还出过一代明君,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统领的赵国达到了实力的顶峰,所以赵国的疆域在赵武灵王时期是最大的!可惜还是被秦国灭了。赵国也是后期唯一一个能够和秦国相抗衡的国家。赵国疆域主要位于今河北大部,内蒙古及河南一部。
魏国:魏国的疆域也是非常大的,并且魏国是战国初期的第一强国,在魏文侯的带领下,在吴起变法下,魏国的魏武卒曾经将秦国打得满地找牙。实实在在地虐了秦国!但是魏国后来就堕落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秦国。魏国疆域主要控制今河南省大部,山西、陕西、河北一部。
楚国:楚国的疆域是变化非常大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楚国的疆域开始是七个国家中最大的。下图是楚国初期的疆域,后来楚国灭掉了越,还把下面的疆域全部囊括。
但是因为楚国的君主还有后期的发展不善,导致楚国在秦国灭国前期的疆域是这样的。
尽管楚国的疆域还是很大,但是却被秦国赶超了。最终秦国一步一步蚕食楚国,楚国被秦国灭国。楚国疆域主要位于今天的两湖一带,后来控制着湖南、湖北全部,重庆、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贵州和两广部分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中南、黄淮和江南一带。
燕国:燕国的疆域在战国初期是这样的。
燕国在东北方有一处靓丽的风景线。这个疆域绝对是东北一霸。后来秦国灭掉燕国之后,也没有把燕国的全部疆域拿下,也只是拿下了燕国大部分疆域。还有一些疆域实在是苦寒之地,不好控制。
秦灭燕国之前的疆域是这样的,燕国疆域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一带,另外还有今内蒙古、辽宁、吉林南部和朝鲜部分地区。
齐国:战国初期齐国疆域图还是不大的,但是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还是强大的,曾经一度和秦国号称东帝西帝。
秦灭齐国之前的疆域。齐国疆域主要在今山东省北部、胶东半岛及河北省部分地区。
综上所述:六国的地图疆域一步一步被秦国所灭,所以到最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就是原来六国大部分的疆域。
参考文献:《史记》
秦始皇灭六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韩国的新郑应该是现在河南郑州一带;赵国的邯郸应该是现河北邯郸一带,它是二千多年没有改名的城市;魏国的大梁应该是现河南开封一带;燕国的蓟城应该是现京津一带;齐国的临淄应该是现山东的淄博一带;楚国的寿春应该是现安徽寿县一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