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圣宗耶律隆绪为什么晋国王韩德让葬入皇太后萧绰的陵寝?

最近《燕云台》有点火,不过净是些谈情说爱的故事,实在太拖沓。这里面几个主人公的关系,倒是挺有趣的。

其中最典型的两个人物就是韩德让和萧绰了。萧绰就是剧中的萧燕燕,也是后来的大辽萧太后,整天跟杨家将过不去的,就是这位大姐。

萧家和韩家那关系非常好,萧思温早就想要把女儿萧绰嫁给韩德让。两个人可以说一起度过了很长一段青梅竹马的日子。

可惜在萧绰10岁那年,被辽景宗选为贵妃,从此便跟韩德让之间,彼此错过了。17岁的萧绰,被辽景宗册立为皇后,她非常能干,不仅给辽景宗生了4个儿子3个女儿,还主动帮助身体不好的辽景宗治理朝政。

其中一个儿子叫耶律隆绪,后来他继承了大辽国皇帝的位置。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他会允许韩德让陪葬萧太后呢?

一、没有韩德让,就没有他们萧家母子的天下。

大家对萧太后那是耳熟能详的,一个非常厉害的女人,打得我大宋男儿丢盔弃甲的太后。其实萧太后身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男人,这个人便是韩德让。

韩德让跟萧太后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比较暧昧,后来在辽景宗去世以后,韩德让索性就跟萧太后住在了一起。

两人时常出双入对,就连会见外国使臣,他们都乘坐同一辆马车。这就是要告诉天下人,韩德让跟萧太后已经是夫妻关系了。

当初辽景宗去世的时候,12岁的耶律隆绪刚刚登基,萧绰作为监国太后,当时也只不过才30岁,她哪里稳得住大辽的局面呢?

看过电视剧也知道,太祖系三支的关系异常复杂,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男人在朝中支持他们母子,那萧太后和耶律隆绪的位置都不稳。

这个时候萧太后想到了位高权重的韩德让,她把韩德让叫到身边,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

这就是说,萧绰当年曾经许配给韩德让,希望韩德让念及旧情,把耶律隆绪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来辅佐。

这话可把韩德让给兴奋坏了,从此以后韩德让便以大辽丞相的身份,尽心尽力辅佐这对母子,努力做他们背后的那个男人。

二、韩德让和萧绰联手,将大辽推向了高光时刻。

韩德让的确有两把刷子,成为了皇帝的仲父以后,他开始负责监国。这个时候宋朝开始北伐,赵光义想要夺回曾经属于中原王朝的燕云十六州。

可是大辽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很多年,早就把这片地盘当成了自己的领土。尤其是老皇帝刚刚驾崩没多久,赵光义分明是来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

韩德让挺身而出,他和萧绰一同前往前线,将赵光义打得大败,甚至将军队开拔到了宋朝的地盘之上,大有南下灭亡宋朝的趋势。

在军事上占据了优势以后,大辽在韩德让和萧绰的领导之下,屡次逼近大宋,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大辽是最辉煌的大辽。

此外韩德让还积极在国内实行改革,团结契丹人和汉人,使得两族中,但凡有才华的人,都能够被朝廷重用。

由于韩德让的操作比较牛掰,所以大辽国恩服四方,女真族、党项族都对大辽国俯首称臣。可以说韩德让为大辽做的贡献比任何一届仲父都要多。

在公元1004年,这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因为大辽南下,宋真宗在寇准的逼迫下选择北伐,结果被韩德让和萧绰联手击败,不得不签订了《澶渊之盟》。

这一盟约看似让大辽和宋朝和平了百年之久,实际上宋朝每年都要给大辽送10两白银和20万两绢帛。谁吃亏了一眼就看得出来,这个时候的大辽达到了最辉煌的时刻。

三、韩德让和萧绰,是不是真爱呢?

这两个人一边治理国家,一边带兵打仗,一边还不忘到处撒狗粮。早在击败了赵光义以后,萧绰就已经向天下人宣布,韩德让就是她的第二个男人,有不服气的,可以出来说两句。

当然没人反对这门亲事,毕竟大辽当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开放的,而且韩德让也是才能出众之人,对大辽有非常大的作用。

而辽圣宗耶律隆绪对此也没有任何异议,这孩子很懂事,常常把韩德让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看待,所以这段婚姻是得到当时所有人的祝福的。

公元1009年,57岁的萧绰,执政了28年之久,终于卸下重担,将大权归还给了自己的儿子耶律隆绪,她选择和韩德让一起终老山林。

结果萧绰在归隐的半路之上就去世了,韩德让老泪纵横了很长时间,不久之后也跟着走了,终年71岁。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人是不是真爱呢?

我觉得由于相处的时间比较长,这两个人之间,肯定是产生了一定的爱情。不过萧绰最初和韩德让搭伙过日子,一定是为了利用韩德让在大辽的威望和地位,稳固自己和儿子的地位。感情的确有,可没有无缘无故的感情。

总结:两人只是陪葬,并没有合葬。

在萧绰去世以后,辽圣宗耶律隆绪,将她和自己的父皇辽景宗合葬在了乾陵。两年以后,等到韩德让去世以后,耶律隆绪做了一个决定,让韩德让陪葬乾陵。

所以说萧绰和韩德让虽然后来是夫妻俩,但是萧绰的第一任丈夫辽景宗是大辽的皇帝,是耶律隆绪的生父,当然有优先陪葬权。

至于韩德让,能够在乾陵旁边看着他们俩,就已经很幸福了。这样的安排也算妥帖,毕竟韩德让也做了很多年的摄政王,是大辽国的不朽功臣。每年拜祭萧绰的时候,耶律隆绪还能顺道去看看韩德让。

参考资料:《辽史》

辽圣宗耶律隆绪为什么晋国王韩德让葬入皇太后萧绰的陵寝?

韩德让在辽国的地位等同于清顺治朝摄政王多尔衮,身份类似于秦相国吕不韦,但最终留在历史中的名声要好于以上二位许多。韩德让晚于萧太后两年去世,并葬入萧太后的乾陵,只是陪葬,并未合葬。

韩德让契丹名为耶律隆运,祖父是河北玉田人,唐朝末年被掠获为奴。后因韩得让的父亲能征惯战,屡立战功,逐渐改变了其家族在辽国的命运和地位。(韩德让剧照)

韩德让从小受父亲熏陶,有勇有谋,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因此深受大辽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的赏识。萧思温有三个女儿,当时三女儿尚未婚配,于是萧韩两家订下婚约,欲让韩德让与萧思温之女萧绰结百年之好。萧绰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萧太后。

然而造物弄人,萧绰十岁时被辽景宗选为贵妃,公元969年就被册封为皇后,此时的萧绰刚满17岁。因此韩、萧二人纵有难舍难离的情缘也只能默默承受痛苦,毕竟皇命可以凌驾一切。

辽景宗虽为大辽国皇帝,但碍于体弱多病,经常连朝都上不了,因此朝中事物都将由萧绰处理,并诏告大臣萧绰可以代行皇帝职权的权力。萧皇后在处理国政的十四年间,先后为羸弱的辽景宗生下四子三女,着实让人有些费解。

公元982年,辽景宗去世,其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辽圣宗。此时圣宗皇帝才十二岁,所以萧绰以“摄政皇太后”的身份管理朝政,并拜韩德让为大丞相。从此二人的关系发生变化,萧绰私下和德让说:“我曾经许嫁于你,愿皆旧好,当国王就是你的儿子”!于是韩德让就无所避讳出入于萧绰的帐幕之中,过着事实上的夫妻生活。他们还出同车,入同帐,就连接见外国使臣也不避忌,辽圣宗也把韩德视同父亲。(萧太后剧照)

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分兵三路,大举北伐,目的夺回石敬瑭献出的幽云十六州。于是萧太后和韩德让双双出战,并于高粱河之战大败宋军。此后,韩德让不仅视辽圣宗为儿子,还把大辽国当做自己的国家去经营治理。公元988年农历九月,萧太后举行盛大宴会,直接把她和韩德让的关系召示天下。

自幽云大捷后,韩德让更进一步经略军事,在实力雄厚之后,开始主动向宋军挑战。萧太后则多次陪同韩德让披挂上阵,跃马疆场,并且屡次大胜而归。因此辽国声势扶摇直上,党项、女真等周边部族纷纷向辽国称臣。

1004年,韩德让与萧绰挥师南下,直逼澶州。宋军急于求合,两止戈《澶渊之盟》,辽国每年坐收宋进贡的白银10万两,绢帛20万匹的岁币。

1009年,为辽国呕心沥血奋斗的40年的萧太后将权力交给儿子,之后随韩德让一起南下南京(今北)安享晚年。结果半路上萧太后染上重病,没多久就撒手人寰,韩德让忧伤过度,也一病不起。一年多以后,韩德让也与世长辞。

总结:韩德让是大辽国的灵魂人物,也是萧太后的支柱,他的一生对辽国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因此与完全有资格配享与萧太后同葬乾陵,更何况韩德让也是萧太后一生的至爱。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辽圣宗耶律隆绪为什么晋国王韩德让葬入皇太后萧绰的陵寝?

韩德让这个人还是比较有意思的。韩德让是奴隶出身,虽然名义上是奴隶,但是这仅仅是名义上的。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幼年时的确是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家族俘虏后为奴的,后来作为述律平的陪嫁奴隶成为了耶律家族的奴隶。长大成人之后的韩知古这个人颇有些才干,后来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重用,最终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差不多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宰相”。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是辽景宗耶律贤即位之前的密友,在辽国同样受到了重用,最终受封王爵,官至晋昌军节度使,死后追赠尚书令。换句话说,韩氏家族大致相当于清朝的包衣,名义上是家奴,却依旧封侯拜相,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奴隶。实际上,韩德让是妥妥的官三代,而且是王二代!

出生于这样一个高级官僚家庭的韩德让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和军事教育。后来,宋军攻打辽南京,韩德让代父留守南京城,坚守半个月待援,最终与援军里应外合大败宋军,是为“高粱河之役”。韩德让也因此一战成名,获授辽兴军节度使。之后,韩德让又升任了南院枢密使。同年,辽景宗病危,遗命韩德让与宗室耶律斜轸同受顾命。身为顾命大臣的韩德让也没有让自己的发小辽景宗失望,辽景宗去世后,韩德让协助辽景宗皇后萧绰(即承天皇后,也就是很多影视剧里提到的“萧太后”)削夺了继续皇位的宗室成员手中的兵权,为辽圣宗顺利即位稳住了局面。由于辽圣宗即位时年仅十二岁,萧太后开始“摄政”生涯。

因为萧太后儿时曾经与韩德让有婚约,后来因为政治原因,最终嫁给了辽景宗。所以,萧太后为了笼络韩德让,直接打起了旧情牌:“吾尝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而且还和韩德让过起了夫妻一般的生活。自此,韩德让成与萧太后共同执掌辽国大权,成为了事实上的“摄政王”。为了能让韩德让死心塌地,萧太后不仅打起了旧情牌,还把韩德让的奴籍给除去了,以儿子辽圣宗的名义,赐韩德让国姓耶律,赐名隆运。辽圣宗叫什么?耶律隆绪。明白了?自此,韩德让正式成为了名义上的皇族。

不过,韩德让是知足的,并没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终其一生都在为辽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无野心,也不专横跋扈,尽心尽力地完成着“继父”和顾命辅臣的职责与使命,为辽圣宗保驾护航。而辽圣宗也一直以对待父亲那般对待韩德让。或许有人会说,因为萧太后掌权,辽圣宗迫于无奈才这样。但是,萧太后去世后,辽圣宗依然对韩德让执子侄礼就说不通了。萧太后的去世让韩德让的感情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不久也病倒了。辽圣宗与皇后如同儿、媳一般亲自在床旁伺候病中的韩德让,并且还亲自“奉汤药”。辽圣宗此举虽然有作秀的成分,但如果辽圣宗反感韩德让,完全可以不这么做,不是吗?毕竟,彼时的韩德让已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头儿,而且没有了萧太后,韩德让已然对辽圣宗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了,辽圣宗根本没有巴结、讨好韩德让的必要。可见,辽圣宗此举基本上还是出于真心的。应当说,辽圣宗内心是认可韩德让的“继父”身份的。一年多之后,韩德让撒手人寰,随萧太后而去。

韩德让去世后,辽圣宗亲自为他举行了国葬,并且将他葬在了萧太后陵寝的旁边,也算是给母亲和继父作了最后的交代,同时也是对继父韩德让作了最后肯定。自此,韩德让成为了辽王朝唯一一位葬入皇陵的汉臣(当然,名义上韩德让已经是皇族了)。当然,名义上韩德让并不能算是与萧太后合葬,最多只能算作是陪葬,但实际上这里面多少有那么点儿合葬的意思。个人认为,至少辽圣宗有这个意思。否则,他大可以以制度为由,让韩德让另葬他处,无可厚非。

辽圣宗之所以如此对待韩德让,一来,韩德让长期掌权却不弄权有关,一生都在尽心尽力为辽圣宗、为辽王朝保驾护航,既没有生出什么野心,也没有威胁到辽圣宗的地位。应当说,这一点辽圣宗也是认可的。二来,契丹人没有宋人那么多条条框框、三从四德,太后再婚是能够被接受的,虽然没有名分,但是辽圣宗从内心已经接受了韩德让“继父”的身份,既然是继父,自然是要像对待父亲那般对待,将继父葬在母亲旁边也就顺理成章了。

辽圣宗耶律隆绪为什么晋国王韩德让葬入皇太后萧绰的陵寝?

辽圣宗是辽国最开明的皇帝,不管爸是谁,妈是亲的。爱江山更爱大美人,可谁又知道大美人爱什么呢?历史上唯一弄明白的就是耶律隆绪了,而且还以他的勇气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单从这一点上来说,秦始皇不行,万历爷不行,顺治帝更不行。这一点哥只佩服圣宗皇帝。当然了,这也和大美人的能力有关系,萧太后不是一般平庸的女人,也是有游牧民族英雄血脉的女人。最后,哥也表个态,哥也爱有英雄血脉的大美人,哥不只是个传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