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雍正统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会怎样?

雍正做皇子的时候,就是治国之能臣,成为了君王以后,他更是成为了改革明主。可以说整个清朝最圣明的一个皇帝就是雍正皇帝,康熙也比不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雍正皇帝在位只有13年,反倒是他那个败家儿子乾隆做了足足60年皇帝,还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

大清朝的衰败,也是从乾隆这儿开始的。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雍正和乾隆掉个位置,让雍正在位60年,乾隆在位13年,那么大清朝的未来会怎样呢?

一、雍正的改革,如果持续60年,成果将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有很多改革派,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等,可是历史上真正主导改革的,除了改革到一半就去世的宋神宗,那就是雍正了。

雍正不仅像秦孝公那样支持改革,他自己本身也是改革派的出谋划策者,很多改革方针,是他做皇子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位的。

所以说史上所有的改革,都应该没有雍正改革那么彻底。为什么?因为雍正是皇帝,没有人有能力阻挠雍正实行改革。可惜最后我们知道,改革在乾隆手里,很多政策都被废除了。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雍正去世太早了,他45岁登基做皇帝,57岁就去世了,在位时间只有13年。这13年时间里,雍正不仅建立了健全的税收制度,而且为乾隆攒了一大笔钱,足够乾隆挥霍好多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雍正不仅给了乾隆鱼,而且教会了乾隆如何去捕鱼,可见雍正的作用是有多大。我们看看雍正都制定了哪些制度。

  • 1、摊丁入亩,实在是杀富济贫的好办法。

这项举措我认为是最人性化的。过去封建王朝收税,是按照人头收税,家里有几口人那就收几口人的税。

问题是穷人的家里没有田,人口比较多的话,那收税就比较多。而富人的家里田产特别多,可他们家的人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收的税自然也就比较少。

也就是说丁税能逼死穷人,却伤不到富人。显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为此雍正决定按照拥有的田产来收税。

田产是不动产,你名头上有多少田产,就要交多少税,没有田产的穷人,那就不用交税了。田产特别多的大户,就要交大量的税。

这就是所谓的杀富济贫,朝廷有钱了,也就不会从穷人口袋里掏钱了,所以说变相地使得穷人减轻了负担。不管你生多少口,只要你养得起,家里又没田产,就不用交丁税。

  • 2、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这项举措我认为是胆子最大,也是反对声最强的。过去封建统治者,为了笼络天下士子们的心,所以表示只要考上了功名就不需要服徭役,也不需要交税纳粮了。

清朝从关外进来以后,在一帮汉人大臣的指点之下,立刻也沿袭了这一招。结果很快就博取了大量汉族士人的认可,所以他们才能迅速稳定江山。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觉得这也太不公平了,那些考上功名做了官的人,全都是有钱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们不交税谁来交税?

从穷人身上弄的那点不仅费力,而且数量可怜。从这帮有钱的士绅身上弄钱,那速度才叫快,而且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

就算是这样,雍正也遭到了天下读书人的谩骂,因为这些士绅本身就是读书人,他们的老师和学生也都是读书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且可怕的队伍。

因为当时的舆论导向,全靠这帮读书人的笔杆子。你得罪了他们,那你的名声可就不想要了!因此雍正的名声其实特别差,关于他的滑稽故事也特别多。但是这一制度,对整顿吏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增加了国库收入。

  • 3、羡号归功,养廉银制度。

这就是直接动基层官员们的奶酪了,张居正时期产生了火耗。张居正改革的时候实行一条鞭法,不管地方官从老百姓手里收上来啥作为税收,他们交到朝廷里的一定要是整锭银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收上去碎银子,把它们熔成整锭银子岂不是会有损耗?这损耗难不成让知县这些基层官员们补上去吗?当然不可能,自古官府都没有这么好心的。

他们会让老百姓提前把这些损失补上,这就是火耗。至于火耗的数量,不同县区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规定。久而久之,这项收入,基本就成为了基层官员们的私人收入。

到了清朝依旧沿用这一制度,这是不成文的规定。但是有些官员就比较贪了,他们会把火耗提高到五成,也就是一两银子得收半两银子的火耗,这太可怕了,必须要统一管理。

因此雍正索性就让地方官员们把所有火耗都交给朝廷,然后根据地方政绩的不同,再以养廉银的方式下发下来。朝廷当然要扣留一部分。

这么一来地方官就没有收火耗的积极性了,因为养廉银子给不给,给多少,全看朝廷一句话,这谁还那么积极地去诓害老百姓呢?这么一来,不仅增加了国库收入,而且还让老百姓们减轻了负担,顺便整治了官吏。

二、给雍正那么长时间,清朝应该能再延续个半个世纪。

雍正的这些措施实在是太有作用了,这些措施使得乾隆做皇帝的时候,朝廷收入源源不断,乾隆就是个正儿八经的富二代。

不过他为了名声好,很快就废除了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只是为了博取读书人们的好感。结果他的名声的确比雍正好很多。

可是这家伙是个败家子,60年时间,把大清朝的家底都给败光了。所以他如果只有13年时间,那估摸着能给清朝延续个二十多年的寿命。

再加上雍正这些得当的措施,可以实行60年之久,还可以再给清朝延续个二十来年的寿命,这样的话,清朝便能多延续半个世纪的国祚了。

总结:清朝固步自封的步伐,是要害。

雍正在位时间长,最多只是延续清朝的寿命,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改革成功会让清朝的国力增加,但是不能改变清朝整体落后的局面。

尤其是在科技上的落后,这是最大的硬伤。人家都用枪用炮了,你还在用冷兵器,当然搞不定对手。灭亡也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果雍正统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会怎样?

雍正统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还会灭亡,而且灭亡时间和实际差不多。但是,对当时百姓来说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而闭关锁国是清朝的一贯政策,不管是雍正还是乾隆都一样。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必然会用炮火轰开中国的大门,掠夺中国的资源。清政府不能保护国家不受侵略,也不能保护国民安全,这样的政府必然被人民推翻。

雍正和乾隆在位年数对调,对大清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大清的老百姓意义重大。雍正是个勤政敬业的好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官场清廉,老百姓安居乐业,雍正当皇帝是人民的福气。

乾隆好大喜功,爱花钱讲排场,他当皇帝不但花光了雍正留下的老底,还弄个议罪银制度败坏了官场风气。乾隆时期号称饥饿的盛世,老百姓吃饭都成了问题,所以爆发了白莲教起义。

如果雍正在60年,乾隆在位13年,会为百姓带来更多福祉。雍正当60年皇帝,大清的国库会更丰厚。乾隆当13年皇帝,时间有限,会少败点家。这一加一减大清财政不会崩盘那么早。至少乾隆时期不会发生白莲教起义,嘉庆就不需要用十多年时间,花去超过1亿两白银去平定,老百姓依然会有好日子过。这样大清从雍正到嘉庆97年,百姓都是好生活。

要国家干什么?不就是为了保护老百姓,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吗?把雍正和乾隆对调,可以为百姓换来近百年的好生活,你说意义大不大?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我希望雍正干60年,乾隆13年。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如果雍正统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会怎样?

雍正和乾隆互换一下,清朝可能会存在得更久。

雍正和乾隆是清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两位皇帝,而且他们在位的时间加起来长达73年,几乎比清朝统治历史的4分之1时间还要多。

假设雍正帝和乾隆帝在位的时间互换一下,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样一来就会变成,雍正帝从45岁即位,在位60年退位,活到105岁才去世。

而乾隆帝从父亲雍正手中接过皇位的时候应该已经72岁了,在位13年后退位的话,在85岁当太上皇。

一、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他是清朝历史上的第5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雍正皇帝继位时,清朝的国力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而他则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清朝更加强盛。

那么,历史上的雍正帝究竟有多厉害呢?

雍正的父亲康熙皇帝在位时,解决了国内的三藩之乱、台湾明郑小朝廷,镇压了各方叛乱。因此,雍正皇帝从康熙手中接过皇位时,清朝的国力已经大大增强。

雍正皇帝被称为清朝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是因为他在位13年里,一次都没有出过紫禁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埋头工作,就连后宫嫔妃也少得可怜。

《清史稿》记载,康熙61年(公元1722年),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病逝,传位于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次年改年号为雍正,这就是历史称他为雍正帝的原因。

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大力推行经济和政治改革。在国内。他大力推行改土归流,将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土司废除,设置朝廷的流官管理,加强了国家的领土控制力。

在内政上,雍正帝使得清朝的统治制度更完善,设立军机办事处、铲除贪腐官员、明确皇位传承制度等等,这些措施都让清朝的统治进一步稳定。

(清朝康熙年间的版图)

不过,雍正帝最厉害的两项改革措施还是改土归流和火耗归公。一、改土归流运动废除了唐宋元明以来的少数民族割据,使得大量的羁縻土地变成朝廷实控的领土。二、火耗归公,扭转了国库空虚的局面,大量白银流入国库。雍正帝去世时,国库中存银居然超过6000万辆,为乾隆一朝的四处征战和全面鼎盛奠定了经济基础。

(清朝鼎盛时期的版图)

除了大力改革以外,雍正帝在军事上也用尽了全力。清朝与沙俄签订退让协议《恰克图条约》,让出了蒙古人游牧的贝加尔湖南部地区,但也让清朝能够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准噶尔汗国(新疆)。

另外,雍正帝派年羹尧、岳钟琪等人平定青海叛乱,将青海纳入版图。总而言之,雍正一朝虽然只有13年的时间,但内政改革事业与军事成就都非常了不起。

或许是因为劳累过度,雍正皇帝在位仅13年时间就去世了,这也让他成为康雍乾三代皇帝中最短寿的一位。接下来,就是那位有名的乾隆皇帝。

二、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他是清朝的第6位皇帝,也是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乾隆帝是封建社会里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因为清朝在他手中达到极盛,但同样也几乎毁在了他的手中。

如果雍正帝与乾隆帝在位的时间互换一下,清朝存在的时间可能会更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雍正帝远比乾隆帝勤劳、节俭,而他留下的国库却被乾隆帝消耗一空。如果雍正皇帝在位更长一些,清朝哦鼎盛也会持续更久一些。

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的第四子、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奉诏继位,第二年改清朝年号为乾隆。

乾隆皇帝在祖父康熙、父亲雍正两朝留下的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中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同时也让古代中国达到几千年农耕文明的鼎峰,让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完全归于一统。

在乾隆一朝,清朝的对外战争极为频繁。比起内政上的建树,乾隆帝似乎更喜欢赫赫的武功。

(清朝与缅甸贡榜王朝的战争)

清朝也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体量优势攻灭了准噶尔汗国(将新疆纳入版图),击溃了缅甸贡榜王朝(保卫云南),发动了越南战争(清军先胜后败)平定台湾流民起义(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击溃尼泊尔军队(保卫西藏)等等。

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清朝的疆域东囊库页岛、西至巴尔喀什湖,南至南海诸岛,北抵远东地区,约为1216万平方公里。

秦、汉、明等时期修来防御北方民族的长城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道内城,因为无论是关内的农耕文明还是关外的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全部都成为清朝的组成部分,长城已经失去了传统的防御意义,更像是古代留下的遗迹。

(清帝国鼎盛时期的“海棠叶全图”)

蒙古高原原本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养马场。汉武帝耗尽国力也无法消灭匈奴,明成祖五征蒙古却连蒙古的主力都没有消灭。到了清朝时期,蒙古高原成了乌里雅苏台将军的辖区,而草原上的喀尔喀四部(漠北蒙古)全部都成为清朝的臣属,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突厥这样强大的游牧民族。

那么,又为什么说清朝毁在了乾隆手里呢?

三、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继位之初也非常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的生活。他多次发布命令,要求减轻老百姓负担,鼓励老百姓耕种。

(乾隆王朝与越南战争,清军先胜后败)

不过从乾隆中期开始,志得意满的他变得沉溺享受,堵塞言路,导致清朝从鼎盛走向衰败。当年雍正帝去世时,足足给乾隆留下了6000万两的国库和充沛的国力,而乾隆帝退位时,却给嘉庆皇帝留下了一个空空如也的国库和一个吏治败坏、暴乱不断的烂摊子。

在官吏腐败、皇帝昏庸、闭关锁国、白莲教起义等因素的作用下,清朝迅速走向衰落,还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致命性隐患,这都是乾隆皇帝所留下的恶果。

在乾隆统治的晚期,他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需要改进的地方了。在清朝周边,除了沙俄以外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挑衅清朝,而沙俄忙着与欧洲列强争锋,对清朝威胁不大。

比起勤劳、谨慎的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完全丧失了进取心。

如果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互换,清朝存在的时间可能会更久一些。

不过,考虑到雍正皇帝也是人,是人都有寿命和精力。即便是雍正皇帝真的能活到105岁,恐怕精力和智力也都大不如前了,能不能治理好国家还是个大问题。

文/世界人文通史

参考资料:《清史稿》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区

如果雍正统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会怎样?

雍正统治60年,给乾隆只有13年。那么无疑对老百姓是个天大的好事。中国可能在科学领域超越西方成为世界科技的领跑者。雍正手腕硬,能力强,爱赶时髦。兴趣广泛。清朝的统治会延续至少50年,在清末,什么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都不存在。而是中国远征军横扫欧亚大陆,打得沙俄哭爹喊娘,打到巴黎抢劫一番,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

如果雍正统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会怎样?

如果雍正帝能在位60年,那么现在还是大清朝时代的可能性很高!

其实,雍正帝能活到70岁,也就是说他在位25年(他45岁登基),大清朝也就天下升平了!

雍正凭着聚集了多年的充盈国库,再加上上下齐心,在三五年内就可以扫平侵扰边境之敌患,并且可以趁机扩张大清势力,恢复元朝时的版图也是有可能的!

雍正若是能多在位个二三十年,他再放手让三个儿子去打拼,再凭绩效来确定谁继位,后继之帝也依此而行如此一来,大清盛世定会赶超汉唐!

雍正他爹康熙爷文治武功不逊任何往昔一帝,却奈何不了人情世故,导致朝野上下腐败透顶,纵然有心整治,也是力不从心,只能甩给最懂自己心思的儿子一个空架子的大清!而雍正也是不负父望,咬牙施行铁腕治理手段,硬是强势从贪官巨商手中扣出巨额财富,终使国库日渐充盈起来,不容易啊!

雍正斋,呕心沥血只为大清,

只可惜,劳累过度英年而逝!

雍正帝的早亡,让中国错失了又一个威震天下的时代!

如果雍正统治60年,乾隆只有13年,清朝会怎样?

那清朝肯定提前完蛋了。

每次我看到问答里那么多赞扬雍正帝是明君,为民解困的回答我就想苦笑。

谁说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

事实上康雍乾三朝皇帝,真正搜刮老百姓最厉害的就是雍正帝,相反,康熙帝和乾隆帝对老百姓都要好许多。

首先说赈灾:

根据学者统计,雍正在位十三年,大的灾害是每年1次,而乾隆帝在位60年,大的灾害是0.88次。也就是说乾隆朝遭受的大型灾害比雍正朝还要少一些。

结果,雍正十三年,朝廷赈灾款加起来不超过150万两白银;而乾隆元年到乾隆十八年,乾隆帝用于赈灾就花了2000万白银。

更夸张的是雍正帝在上谕里公开说江南遭受水灾,是因为江南地区老百姓对神佛不禁,也算是天罚了。

《清世宗实录》里有记载,建议大家去看原文。

再来说耗羡归公:

在雍正帝推行耗羡归公之前,就有大臣表示这么干的结果就是“耗羡之外再添耗羡”,结果果不其然,雍正二年全国实行耗羡归公之后,四川就以“余平银”的名义加征新的耗羡。

雍正六年,雍正帝表示山西亏空用耗羡银还完了,所以山西全省的耗羡不允许超过13%;结果年底御史报告说,山西全省州县耗羡银征收比例都超过13%,最多的收到20%。

雍正帝才是对老百姓百般搜刮的那一个皇帝,反而是乾隆帝上台后废除了他爹不少苛政,如果雍正帝真能执政60年,那么清朝一定会提前完蛋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