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帝国消亡之谜,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大辽是一个常常容易被忽略的朝代,因为他们处于大北方,当时北宋又比较强盛,所以拥有218年历史的大辽,大家很不重视。

既然不重视他们的存在,那就更不会重视他们的灭亡了。但是大辽的灭亡的确是很多王朝都会走的老路,很有研究的历史意义。

一、对西夏之战的两次战败,是起点。

一个王朝要是强盛,那么打谁谁都点头哈腰地表示服气。同样一个王朝如果要灭亡了,那么怎么打都是个输,过去随便可以欺负的小弟,现在你也打不过。

大辽很显然就是这么个状况,当时北宋和西夏正在闹矛盾,大辽趁机以西夏大哥的身份,狠狠地敲了北宋一笔竹杠。

宋仁宗是个委曲求全的君主,爽快地答应给大辽钱,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每年再增加十万两岁币。而且是以纳的名义,而不是赠送的名义。

但是宋仁宗有一个不算要求的要求,希望大辽能出面,让西夏跟自己好好谈一谈,大家坐下来交流交流感情。

辽兴宗拍着胸脯表示,西夏那是我小弟,只要你北宋按时交保护费,我保证我那个小弟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跟你聊天。

结果问题来了,辽兴宗的牛皮吹破了,人家西夏压根就不鸟他。恼羞成怒的辽兴宗,一言不合就发兵攻打西夏。

1044年和1049年,辽兴宗两次征讨西夏,两次都大败而归,差点把自己的小命丢在那里,从此以后他对待自己的小弟,可就温柔多了。

揍了大哥一顿,小弟自然也不敢太猖狂,也就借坡下驴,表示这两次都是误会,你还是我大哥!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的大辽已经开始不行了。

二、内讧增多,使得大辽元气大伤。

任何一个王朝,几乎都不可或缺地存在内讧的情况。严重的时候,往往会上升为兵戈相向,一决生死。

  • 1、耶律重元谋反。

辽兴宗去世以后,他儿子耶律洪基继承皇位,这个皇帝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乔峰的结拜大哥辽道宗。

辽道宗刚上台,为了安抚老一辈的前辈们,所以将自己的叔叔耶律重元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他手握重权。

结果这位耶律重元可不是吃素的,他趁着辽道宗出去打猎的功夫,立刻就控制了皇宫,打算和儿子一起发动政变。最终兵败自尽。

这次内乱,使得大辽元气大伤。皇室内部干戈四起,而且还死伤了那么多无辜的人,辽道宗却没有能力恢复大辽的元气。

  • 2、十香祠冤案。

耶律洪基还宠幸另外一位宗室大臣耶律乙辛,由于他在平定耶律重元谋反的时候,立下了大功,所以被耶律洪基册封为魏王。

这个耶律乙辛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诬陷耶律洪基的皇后萧观音和人赵惟一鬼混,结果耶律洪基查也不查,就把萧观音给处死了。

耶律乙辛就这么得罪了太子,因此他担心太子耶律浚上台以后会收拾他,所以他再次对太子出手,诬陷太子耶律浚谋反。结果耶律洪基又把太子耶律浚给处死了。

这货可真是个奸诈之徒,当时太子耶律浚还有个幼子耶律延禧,他担心野火烧不尽,居然连这么个小孩儿都不肯放过。

好在这个时候耶律洪基醒悟了,开始各种贬谪耶律乙辛,最终将他给弄死了。不过这也使得大辽皇室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三、大辽压迫过甚,逼迫女真族强势崛起。

女真族一直都是大辽内部的一个普通的渔猎民族,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一带,如果没有强权压迫的话,他们的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

可是在大辽的统治下,女真人的劳动成果各种被剥夺,他们的老婆孩子也时常被大辽贵族给抢走,时间长了以后,女真族对大辽的怨恨,那是积蓄到了一定厚度了。

辽道宗去世以后,天祚帝耶律延禧继承了皇位,这是大辽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也没有处理好和女真族的关系,因此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发起了反抗。

这个时候的大辽已经不具备和女真族抗衡的条件了,因为他们存在的时间太长,这个王朝已经被蛀虫给蛀掉了,他们的军队也不再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反倒是完颜阿骨打带领的女真人,越战越勇,一眨眼功夫就占领了大辽的几个京,使得天祚帝仓皇逃窜。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在顷刻间,就已经彻底崩塌了。

四、没有出色的外交政策。

大辽存在的时候,同时存在的还有西夏、北宋,这两个都是比较强盛的王朝啊。北宋有钱,西夏战斗力强。

那么大辽是怎么对待这两个国家的呢?他们把西夏当成马仔,把北宋当成儿子。这种外交政策,你觉得一个正常的有廉耻的王朝,心里会高兴吗?

很显然不会高兴,其实辽朝已经在不断衰败当中了,可是他还一直以大哥自居。所以等到他们内部发生暴乱以后,北宋和西夏不仅没有出手相助的意思,反而会落井下石。

这种外交政策本身就是错误的,自己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三国的曹魏,完全可以当成蜀汉或者东吴。

只要有一方盟友存在,那么这个王朝就不会垮得那么快。可惜大辽最后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不灭亡也就奇怪了。

总结:大辽的灭亡,值得反思。

大辽的灭亡,综合了自身的原因和外部的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对外战争的失败、内讧、外交政策的失败。大家是不是觉得这种情况非常熟悉?没错所有的王朝灭亡,基本都是这么几个原因。

比如说清朝末年,首先他们和列强的战争是屡战屡败,其次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天理教、捻军等等此起彼伏的内讧,再就是清廷不善于处理自己和列强的外交关系,导致人家个个把你当对手。当你成了孤家寡人的时候,那这天下哪里还有你的容身之处呢?

参考资料:《辽史》

大辽帝国消亡之谜,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辽国曾经非常兴盛,它的衰败当然也不是突然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辽国的衰亡当然可以列举出一堆理由:皇帝昏庸无能,朝廷奸臣当道,关键战役失败,关键时刻内讧,政治残暴导致内部起义不断等等,但这都不是辽国彻底消失的理由。

在之前文章,国史君(国史通论)提到,几千年历史中,中国当然被其他政权吞并过,但是中国没有消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文明的延续,从夏商周三代以来,我们的疆域不断在变化,民族不断融合,甚至语言也产生了彻底的改变,但是汉字延续了下来,思想延续了下来,所以历史没有断绝。

但是辽国就不一样了,辽国的文化甚至整个契丹民族都随着辽国的灭亡而消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辽国在文化的政策上采取了封闭的政策。耶律阿保机建国之后不久就建立了孔庙,借鉴中原王朝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并且重用汉人。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辽国当时统治了大面积的唐朝故地(尤其是燕云十六州),这些地方聚居着拥有高度文明的汉人,而契丹人则是由游牧民族发展而来,他们好不容易创建了契丹文,但是并没有办法彻底推行下去。于是,契丹文只能限制在契丹贵族中使用。这也就算了,关键是辽国还规定不允许以契丹文书写的只言片语流出辽国国境。

这种封闭的文化政策才是导致辽国彻底消亡的根本原因,辽国被宋金联军所灭之后,大量的契丹人与女真和蒙古人相融合。耶律大石虽然远渡沙漠建立了西辽,但是他带走的只有200骑兵而已,西辽发展到数万军队,靠的都是中亚地区的伊斯兰人啊。所以,西辽虽然有辽的国号,但已经没有辽的子民,当然也没有辽的文化。

在文化面前,什么疆域、什么民族,都是那么不堪一击。文化亡了,一切都亡了,

大辽帝国消亡之谜,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契丹人创建的大辽国末世三帝,辽兴宗基本不清醒,辽道宗一辈子不清醒,天祚帝被酒精灌得不清醒。唯一清醒的皇太子耶律浚,还被昏君和奸臣联手搞死了,这种王朝岂能不亡?

从耶律阿保机创建契丹国开始,辽朝经历了218年,其残余诸辽(北辽、西辽、东辽、后辽)加起来又延续了146年,合计464年。即便如此,464年相对于汉文化数千年的历史来说只能算是小配角。

辽道宗曾经自信地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这个以汉文化正统自居的强盛王朝,怎么就成了匆匆过客呢?让我们看一看辽朝三代皇帝是如何亲手拆碎大辽帝国的。

辽兴宗:母子内斗,伤了大辽元气

辽朝经辽景宗、辽圣宗两朝,到达了历史的顶峰。就在大辽帝国一片欣欣向荣之际,新上任辽兴宗耶律宗真和太后萧耨斤,母子俩合力踩了一脚刹车。

1.两宫斗法,萧耨斤垂帘听政

萧耨(nou)斤是辽兴宗的生母,却不是皇后,皇后是萧菩萨哥。皇后与太子不是一个“系统”,历来就很麻烦,更麻烦的是,辽兴宗从小由萧菩萨哥养大,与生母萧耨斤感情不深。

辽圣宗刚一驾崩,萧耨斤就自立为太后,下旨将萧菩萨哥及其拥趸抓捕,并准备处死。辽兴宗坚决反对,最后母子俩相互妥协,将萧菩萨哥囚禁于上京。

但萧耨斤贼心不死,她趁辽兴宗不在朝,悄悄派人到上京赐死了萧菩萨哥。

不过我觉得这些记载有问题,萧耨斤哪来的实力“自立为太后”?我认为这件事应该就是辽圣宗临终前的安排。

辽兴宗即位时只有15岁,少年天子面对老谋深算的大臣,和盘根错节的宗室势力,如同嫩鸡仔斗老鹰,因此安排太后垂帘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年辽圣宗就一直被老妈垂帘到37岁才亲政。

可问题是萧菩萨哥是个温婉的小女人,根本不具备政治家的手腕。因此辽圣宗决定搞出个两宫太后,让两个后族共同辅政,又相互牵制。

只是辽圣宗驾崩于回京途中,某些细节安排不严谨,又低估了萧耨斤及其党羽的实力,导致萧菩萨哥一派被扼杀于摇篮之中。

辽圣宗这个失当的安排,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引发了辽帝国的一系列斗争。

2.母子斗法,辽兴宗囚母夺权

在除掉萧菩萨哥之后,萧耨斤大权独掌。为了培植势力,萧耨斤将她的兄弟子侄们全都提拔到中枢要职,弟弟们全都封王,甚至还一口气提拔了萧家四十多个奴仆为高官。

萧耨斤拼命揽权,引起了辽兴宗的极大不满。于是母子俩相互在对方身边安插眼线,斗得不可开交。萧耨斤本来就对这个情敌养大的儿子不亲,既然斗成了乌鸡眼,那老娘干脆让你挪窝:重元乖乖,你上!

耶律重元是萧耨斤的次子,可这娃子胆小,悄悄地把老妈的阴谋报告给了哥哥。到这时候,母子完全撕破了脸,辽兴宗一不做二不休,他先下手为快,发兵抓捕了老妈,并下旨将她贬为庶人。

萧耨斤一党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她本人相当能活,最后“靠走”了儿子。据《辽史》记载,辽兴宗驾崩时,皇后哭得很伤心,萧耨斤却冷漠地对儿媳说:“你还年轻,干嘛哭这么伤心?”

3.贪鄙无能,辽帝国元气大伤

辽兴宗重新夺回皇权,本来是值得庆幸的事,可谁曾想,这个跟老妈斗法很智慧的小年轻,却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一路点刹,让辽帝国的高速列车,生生退化成了“印度速度”。

经历两场斗争后,辽朝的内部斗争越来越激烈,辽兴宗没有采取任何平息措施,反而不断激化矛盾。不能怪他,因为他确实是个低能儿,除了在跟老妈争权时脑子比较清醒,其余时候基本是个是非不分的糊涂虫。

有一次他跟耶律重元赌博,片刻功夫输掉了好几座城池。这么大赌注,连身边的伶人都看不下去了:再玩下去,一会儿连你自己都要输掉了!

还有一次他喝醉了,对耶律重元许诺:朕要立你为皇太弟!一边将亲儿子晾在一边不立太子,一边要立皇太弟,你可以想象,朝中各派势力会掐成什么样。

除了内忧,辽兴宗还无端挑起外患。1042年,辽兴宗撕破澶渊之盟的协议,逼北宋增加岁币。宋廷倒也爽快,答应每年加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但有一个条件:你是不是在西夏问题上表表立场?

辽兴宗被白花花的银子亮瞎了眼:发兵西夏!结果两次征伐西夏都几乎全军覆没,损了十几万人马,辽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辽道宗:挥刀自宫,打断大辽脊梁

如果说辽兴宗大多数时候不清醒,辽道宗则是一辈子没清醒过。

1.优柔寡断,加剧皇族内斗

辽道宗耶律洪基即位时23岁,执政46年,这么好的年龄,这么长的执政期,倘若是一个好的君王,足够开创一个盛世王朝了,可惜啊可惜!

耶律洪基坐上龙以后,封耶律重元为皇太叔。太叔脸绿了:俺不是皇太弟吗,怎么太叔了?以后会不会是“皇太爷”啊?玩呐!于是这家伙开始磨刀:陛下,叔叔病了,快挂了,来看看我吧。

这件事被人发觉,赶紧阻止辽道宗。辽道宗居然不相信:你少挑拨离间!报信人为了自救,请求派使者诏耶律重元的儿子来见驾:他要是敢来,就算我诬陷。结果耶律重元一看见使者就觉得事情不妙,就想杀了使者,好在使者够机灵,割破帐篷逃了出来,于是“重元之乱”爆发。

这位“皇太弟”在辽兴宗时期就权势熏天,党羽林立,但凡脑子清醒一点的皇帝,一定会把他的烂根刮干净,可辽道宗居然看不到这一层,让帝国的政局越来越糟糕。

2.宠信奸相,引发皇家惨案

辽道宗外表崇儒,一副道德君子模样,实际上却是个刻薄寡恩的伪君子,他的皇后、太子、太子妃都死在他的手上。

辽道宗的皇后叫萧观音,是辽帝国最有才华的皇后,擅长书画诗作,精通音律,性格内向温柔,长得又端庄秀丽。这么好的女人居然被辽道宗杀害,死后还被剥光衣服,用芦席包裹送回娘家。

事件从一个叫耶律乙辛的奸臣说起,他家伙忌惮太子耶律浚的英明,想扳倒太子。可太子是辽道宗唯一的儿子,于是他决定实施迂回战术,从皇后身上找漏洞。

萧观音好音乐,经常跟一个叫赵惟一的乐师切磋。耶律乙辛勾结宫人,模仿萧观音的笔迹写了一首艳诗,然后状告皇后与赵惟一通奸,昏庸的辽道宗轻易就上当了。

耶律乙辛又指使党羽,诬告太子为了替母亲报仇准备发动政变。辽道宗再次上当,将太子废为庶人,囚禁于上京。不久,耶律乙辛派人暗杀了太子,辽道宗对太子的死居然丝毫没有起疑心。

太子死后,耶律乙辛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又把魔掌伸向了太子的儿子耶律延禧。有一次辽道宗外出游猎,耶律乙辛建议:您把皇孙留下来协助朝政呗。

北院宣徽使萧兀纳感觉不妙,他悄悄向辽道宗建议:皇孙是您唯一的根了,还是呆在您身边安全吧。辽道宗做了一生中唯一一件“英明”的事,他似有所悟,对耶律乙辛起了疑心。

两年后,祸国殃民,制造了惊天惨案的权臣耶律乙辛案发被处死,可他留给辽帝国的伤害却永远也不可能愈合了。

3.劳民伤财,培植大辽掘墓人

辽道宗自诩汉文化正统,其实汉文化精髓一点没学到,尽搞表面文章,比如大兴佛道。他在位期间,不顾辽朝急速衰弱的事实,在全国范围内到处建佛寺道观,钱不够就加税。

就在辽道宗玩命败家的时候,东边的女真人却悄然兴起了。完颜阿骨打趁辽朝内乱之际,一边维持对辽朝的恭顺,一边悄悄兼并周边各部落。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傻子,他的举动还是引起了部分大臣的警觉。有一次阿骨打来朝进贡,有人建议乘机除掉后患,辽道宗却不以为然:要以德服人嘛。

其实他哪里是个讲“德”的人,无非是认为阿骨打不足为虑罢了。于是阿骨打不光没受到遏制,还不断被加官进爵,从而获得了“野蛮生长”的机会。

天祚帝:野游天子,凿沉帝国巨舰

辽兴宗偶尔清醒,辽道宗一辈子不清醒,天祚帝则是把自己灌得不清醒!

1.忠奸不辨,朝政趋于崩溃

这位天祚帝就是耶律浚的儿子耶律延禧,辽道宗的皇太孙。当辽帝国灭亡后人们才发现,当初辽道宗的唯一一次“英明”,其实才是最大的昏聩,这个天祚帝,天天作死。

客观讲,天祚帝不像爷爷那么蠢,但这家伙不走心,朝政对他来说是业余的,喝酒游乐才是他的主业。

天祚帝最得人心的一件事,居然是对耶律乙辛开馆戮尸,显示出一副快意江湖的英气。之后,他迅速堕落于寻乐,只要能跟他玩到一块的都是忠臣,包括耶律乙辛的旧党;凡是对他提意见的人都是敌人,包括当初救了他一命的萧兀纳。

2.纵情游猎,武装叛乱叠起

天祚帝一生最喜欢跟野生动物较劲,打开史书,你会发觉这伙计就没坐过几天朝堂,甚至很少在京城,他的帐篷会随着猎物移动。

关键是他出门也不带手机,朝中常常联系不上他,至于后来首都被女真人攻破,都没人知道他在哪里。

于是大辽帝国朝政崩溃,到处都是叛乱,女真人也乘机建国,竖起了灭辽的大旗。

3.燕巢幕上,女真致命一击

天下已经危如累卵,天祚帝却丝毫感觉不到危机。萧兀纳对此提醒他要防范女真,却被他罢职归家。他还天真地认为,女真蛮子无非内斗而已,派个人过去协调一下就可以了嘛。

后来阿骨打干脆把辽朝派来的官员或逮捕,或驱逐,可爱的天祚帝依然不相信他会起兵。

天庆四年,女真攻克宁江州,战报传来,天祚帝“闻之略不介意”:多大的事?不就一次劫掠嘛,让海州刺史去教训他们一下。

就这样女真人在天祚帝的助攻下形成燎原之势,只用了五年时间就相继拿下东北和辽上京,并包围了中都南京(北京)。

愤怒的辽宗室宣布废黜天祚帝,拥立耶律淳为帝,史称北辽。当然这个政权也仅仅维持了一年,就随着中都的陷落而灭亡了。

天祚帝却发挥特长,带着他的行营四处流浪,当起了“流亡政府”。两年后这家伙在应州落网,做了金国人的俘虏,跟他的偶像宋徽宗“顺利会师”。至此,盛极一时的大辽帝国亡了。

天祚帝最后如何死的,史料不详,有说是病死的,也有说是马踩死的。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清朝,辽朝是最长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如果算上后来的诸辽,契丹人的统治历史远超满人,甚至突破了汉人政权的“300年魔咒”,可是为何我们对这个曾经强大的辽帝国知之甚少呢?

原因有两个,一是契丹人全面汉化,独立意义上的契丹族早在辽朝时期已经趋于灭亡,从文化概念上讲,契丹人就已经是汉民族的一部分。

这个历史趋势不光表现在契丹族,其他少数民族也是如此,汉民族本就是一个以文化认同凝聚在一起的复合型民族。

第二个原因是辽国灭亡后,作为身份标识的名称没了,他们随后融入了汉族、蒙古族、女真族中。

这两个原因,给我们一个错觉:随着辽帝国的灭亡,契丹人神秘失踪了。其实契丹人没有消失,她就在我们汉民族的血液中,我们是一个无所不包容的伟大民族!

大辽帝国消亡之谜,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这道问答题有两个疑问,一是为什么突然‬消‬亡‬?‬二‬是为‬什么突然‬衰‬败‬?‬

‬消亡之迷

在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以北,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一一西拉木仑河。在辽代称为潢水,自西向东蜿蜒而去。这个广阔的流域,是养育了许多文明的母亲河。

这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骑着白马的青年沿着这条河流向东骑游,野草青青,艳丽的狼毒花陪伴着他走向日出的地方,蓝天白云下,与一个驾着牛车的美丽姑娘相遇了,两颗年轻的心踫撞出艳丽的火花,他们一见钟情,在草原上,他们繁衍着子孙。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岁月的悠长,‬诞生了‬这‬个‬英‬雄‬的民族,‬它‬的名字叫‬契‬丹‬。‬他们以‬“聚‬族‬分‬部‬”的形式,‬过‬着‬“随‬水‬草‬、‬就‬畋‬猎‬、‬仰‬湩‬酪‬(‬乳‬酪‬)‬车‬帐‬为‬家‬”的‬游‬牧‬生活。‬到‬了‬北‬魏‬时期,‬契‬丹‬一共有八‬部‬。‬比‬如‬远‬在‬六‬朝‬时期的北‬魏‬,‬就是其‬中‬之一部‬,‬奠‬都‬大‬同‬,‬这‬就‬是‬太‬祖‬道‬武‬皇‬帝‬,‬著名的云‬岗‬石‬窟,‬就是这‬时‬开始建‬造的。‬

也‬就‬是‬在‬这个后‬晋‬时‬期,‬石‬敬‬塘为‬了‬讨好从‬鲜‬卑‬山‬上‬下‬来‬的契‬丹‬人‬,‬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还‬做‬了‬耶‬律‬德‬光‬的“儿‬皇帝”。‬

公‬元‬907年,‬八‬部‬中‬实‬力‬最强‬的迭‬剌‬部‬首‬领‬(‬他们称‬为‬“夷‬离‬堇‬”)‬,‬耶‬律阿保机取‬代‬了‬辇‬氏‬可‬汗‬,‬成为契‬丹‬八‬部‬的老‬大‬,‬掌握了‬全部的军‬政‬大‬权‬,‬一个‬契‬丹‬人‬的国‬家‬初‬步形成。‬

阿‬保机毫无例‬外‬的‬要‬东‬征‬西‬讨‬不‬服‬气‬的兄弟辈‬和‬族‬长‬以‬及‬非‬我‬族类的“奚‬族‬”,‬终于在‬“五‬胡‬十六国”的‬后‬梁‬贞‬明‬二‬年‬(‬916)‬建‬立了契‬丹‬国‬,‬起‬的‬年‬号‬叫‬“神‬册‬”。‬

这‬是一个‬朝‬汽‬蓬‬勃‬的新‬王‬朝‬,‬国‬号‬有‬时‬叫‬契‬丹‬,‬有‬时‬称‬大‬辽‬。‬迫‬使‬北‬宋‬订‬立‬了‬“澶‬渊‬之‬盟‬”后‬,‬契‬丹‬国力‬达‬到‬顶‬峰‬。‬形成了‬“东‬临‬于‬海‬,‬西‬抵‬流‬沙‬,‬北‬逾‬胪‬朐‬(‬滿‬洲‬里‬)‬河‬,‬南‬至‬白‬沟‬(‬今‬高‬碑‬店‬)‬,‬幅‬员‬万‬里‬”的‬庞‬然‬帝‬国‬。‬

辽‬朝‬是在‬五‬代‬纷‬乱的时候崛‬起‬而‬与‬北宋‬几‬乎‬同时同‬归‬于‬尽‬的‬。‬从‬辽‬太‬祖‬初‬建‬到‬天‬祚‬亡‬国‬(‬1125‬)‬共‬历‬九‬帝‬,‬传国‬209年‬。‬

这个民族给全世界一个神秘的印象,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哥伦布出海航行的目的就是找寻这个民族,而一些俄文和拉丁文则把中国称为“契丹”,足见这个民族的影响。

这个民族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有三个原因:

  1. 国家地域辽阔,居无定所,本国人口数量稀少。仅仅100万人。
  2. 东北方向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联合女真(金国)南北夹击。
  3. 二年后(1127)北宋被金国占领。金国暂时一家独大,契丹更是复兴无望。

在这种情况下,用一句不恰当的比喻就是“作鸟兽散”。或西遁大漠深处,或远走大兴安岭,或困于西南边垂,均被当地民族同化。

‬为什么衰败

其实契丹人建立政权之初,民族精神可嘉,所谓“马背上的民族”云云!但是,有一个铁的规律,马上得到的天下,未必马上就能治好天下?治理一个国家远比建立一个国家难得多!

人的惰性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安于现状,那肯定会耽于享乐,沉缅酒色。辽国一旦建立,肯定忙于封王封侯,过享乐生活去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不可避免的呈下降趋势。而东北方向最落后的生女真由于贫困,大辽国对他们不屑一顾:“自己去找生活吧,我要去战斗了!”

生女真不可思议的崛起,又有一个杰出的领袖完颜阿骨打,自然要成为大辽国的劲敌。而大辽国却狂妄的认为天下唯我独尊,我是大哥,根本不把大宋朝放在眼里。

面对辽国的咄咄逼人,宋朝于是联合金国,一举拿下辽国,辽国灭亡。

结语

契丹民族已经不存在,但是,中国的达斡尔族是契丹民族的后裔,这个民族的佛教遗迹在中国大地广泛存在,如山西应县木塔,大同石窟等。

大辽帝国消亡之谜,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我是梦话春秋,我来回答。

公元1114年(辽·天庆四年),辽国的从属女真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并于次年称帝,建国号“大金”。结果短短11年后1125年,辽国的末代天祚帝耶律延禧即被金军俘虏,辽朝灭亡。

从公元 916年,盘踞东北的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废除可汗称号,改用汉制帝们,号为天皇王,年号“神册”,国号“大契丹”,这是统治中国北部辽王朝的开始,这个契丹王朝,后来在阿保机之子耶律德光(太宗)在位期间,改国号为大辽,以辽水名国。

我们对辽国的熟知,来自于“杨家将”的故事与传说,那场爆发于公元10世纪的末到11世纪初的宋辽战争 ,不管杨家将怎么骁勇善战,怎么也没有住辽军铁骑的频繁南下,多次击败宋军。在公元1005年1月(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宋两国签订“澶渊之盟”,从此宋、辽两国之间百余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双方通商通使。辽国也进入稳步的发展时期。

一个小小的女真部落,竟然在如此的短的时间消灭雄踞北方两百余年、人口近900万(其中契丹人口约150万)的庞大契丹帝国,出乎所有人意料和想象。要知道辽国拥有宫卫骑丁40万,光常备骑兵保持15万左右。而女真完颜部起兵时,才2500人。

那么强盛的契丹王朝为什么会女真人奇迹般的灭亡,或者契丹王朝会怎么突然衰败的呢。

一,辽国的多次内部血斗。

从建国之初,契丹贵族耶律氏与萧氏就围绕着继承权展开了长期内斗。辽世宗耶律阮、辽穆宗耶律理璟都死在萧氏参与的弑杀中。而耶律氏内部也不团结,辽兴宗耶律宗真在一次喝多之后,准备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耶律重元,酒醒后悔,封长子耶律洪基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在耶律宗真死后,其儿子与兄弟之开始争夺皇位,发生耶律重元叛乱的“滦河之变”,使国力大大受损,人为制造了耶律家族继承秩序的混乱,看来酒真要少喝。

在与女真部落打最关键的护步答冈之役时,辽国又发生了内乱。

辽国天祚皇帝御驾亲征,让耶律章奴为都监,统帅各族军队十余万人,在长春州集结,准备兵分三路,直趋女真老巢宁江州,一举消灭阿骨达。结果,为先锋的耶律章奴发生叛乱,带兵回上京,打算拥立新君。辽天祚皇帝只能回京平叛,导致辽军混乱。阿骨达趁机发动反攻赢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从而反转金国灭辽。

那么耶律章奴为什么反呢,主要是辽天祚皇帝资质平平,登基后骄纵芒淫,不光罢黜了对自己纳谏的忠臣萧兀纳,与其祖父一样上演了杀妻灭子惨案,并对耶律皇族进行残害,所以引起耶律皇族离心离德,才有了耶律章奴的叛乱。

二,辽国内部民族不团结。

由于辽国汉化不彻底,辽国奴隶制度残余非常严重。契丹贵族在战争中掠夺了大量汉、渤海、奚、室韦、回鹘等民族的人口,这些人都成为契丹贵族的农奴,在遭受到残酷剥削的同时,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证。残酷的压迫必须导致反抗,在公元993年、1044年、1067年汉人和渤海人都曾爆发大规模的反抗起义。到了辽天祚皇帝时,反抗起义更是此起彼伏。加之辽国是一个多民族半封建的国家,主体契丹人并不占优势,因此国家凝聚力不强,民族矛盾也很容易被利用,女真完颜部落正是看到这点才敢以小博大。

因此,在对抗金兵时,其他民族的部队,都是出工不出力,等到部队开战,一触即溃。

三,辽国的经济崩溃。

由于辽国频繁内乱,政治结构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各势力为了扩张自己的实力,辽国的统治非常腐败。辽贵族势力日益膨胀,平民老百姓承担沉重的赋役,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只能逃跑或当隐户,以减赋役。那么,统治者为了保证税赋的来源,把缺失的税赋强加其他民众上,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辽国的经济进一步恶化。由于,财政枯竭,天灾不断,士兵们待遇迅速下降,那么战斗力也直线下降。而契丹贵族们却忙于内斗,根本没有人关心这些因素。

四,女真部落的隐忍崛起。

女真完颜家族是通过帮助辽国镇压其他部落的反抗,从而骗取辽国的信任,充当辽国在当地的代理人。他们在替辽国压迫和劫掠其他女真部落过程中捞取好处,最终逐步征服全部的女真部落。完颜家族进一步挑动女真部落对辽国的愤恨,建立自己的军队,女真部落的重装骑兵,纪律相当强,即使败了也能复聚不散,使对方不敢盲追。女真部落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将对方包围环绕,用百骑可裹万众的方式,狠狠地打击了纪律散漫的契丹骑兵。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享国200年的辽国大厦已经摇摇欲坠,辽国拥有亡国王朝的所有征兆,腐败、内斗、封闭、崩溃、天灾等,女真部落的崛起与反叛,只是在这座大厦的关键点放上了炸药,当炸药起爆时,契丹帝国轰然倒地。

参考书目《辽史》《金史》《国家人文历史》

大辽帝国消亡之谜,强盛契丹王朝为何突然衰败?

辽国是唐亡后契丹人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07年称汗、916年建国称帝的,相继灭亡渤海国,收“幽云十六州”汉地,势力远达漠北、东北女真、西夏,属国70有余,与宋互为南北朝、兄弟之国,以中国正统自居的多民族、实行南北面官制的庞大帝国!享国219年。

强大的契丹王朝之所以亡于金,主要是:

1 战略决策失误,失去千载良机;

完颜阿骨打(汉名完颜旻)以2500人起兵反辽,先后经过宁江州战役、出河店战役,于1115年建金称帝,年号收国。黄龙府作为辽国控遏女真的门户,地位相当重要,阿骨打率军围困数月,终于攻克黄龙府。辽天祚帝震恐,率70万大军亲征,欲一举消灭金军。此时金军也不过两万人而已,一波一波冲击攻杀金军,金军打得异常艰苦,大辽突然“后院起火”,原来辽国耶律章奴发动政变欲立魏王耶律淳为帝,天祚帝这个自大狂,关键时刻决定回兵自救,双方战局急转直下,辽军兵退如山倒。阿骨打从俘虏中得知辽帝西撤,自统金军追击,在护步答冈这个地方追上辽军并集中兵力左右翼夹攻猛攻天祚帝的中军。辽军大败,死者首尾相连百余里,天祚帝一日一夜逃亡500里,退守长春州。辽军主力怠进,从此一蹶不振,再无能力组织有效的进攻。

护步答冈之战,是金国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一方面说明阿骨打乃军事天才,抓住有利时机大胆进攻,一举灭亡辽军主力;另一方面说明天祚帝无雄才大略,后院起火时,可分兵作战,一部分回师平叛,大部分继续进攻消灭金军主力,金军两万人无论如何抵挡不住,金亡在所难免。可惜天祚帝未抓住最佳良机,反而做出昏聩的决定,葬送了辽军主力,只有挨打的份了。

2 天祚帝 狂妄自大,失去喘息时机;

女真未建国前,一直是辽的蕃属,接受辽国册封,女真建国的目的也只是想拥有一个独立国家而已,并不真的想灭掉大辽,也不曾幻想灭掉大辽。

金收辽东后,就想着从辽国天祚帝那里讨封,以视金国存在的合法性,同时争取辽的属国承认和更大的民心。要求册封的内容有十条:一是大圣大明皇帝;二是国号大金;三是玉格;四是衮冕;五是玉刻御前之宝;六是以兄弟通问;七是皇帝生辰、国家正旦遣使;八是岁输银绢25万两匹;九是割让辽东、长春两路,十是送还赵三、阿虎产大王等叛金降辽的部族首领。

这本来是给了辽国喘息和恢复的机会,此时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傲气冲天,又一次以天子自居,什么都答应,唯独在前两项上不答应,反而册封阿骨打为“东怀国皇帝”,阿骨打异常不满,遂断绝了与大辽的关系,恰巧北宋派使臣与阿骨打联系,南北夹攻大辽,誓灭大辽就成了大金的首要任务。

可见,狂妄自大,未能审时度势、韬光养晦为辽国彻底覆亡埋下祸患。

反观南宋初立,内忧外患下与金媾和,获得喘息和恢复,未尝不是个好主意。赵构并非意气用事之人,实乃中兴之主。金国之势强,非宋国可比,议和方有半壁江山,才可徐图之,可惜,南宋武功孱弱,实不是😁金国对手!可叹,赵匡胤重文轻武之策实是宋弱之根源。

3 内部政局不稳,叛降众多;

辽国自金辽开战后,政局不稳,既有内部政变,也有众多部族归附金国,包括原渤海国汉人、契丹人,也有熟女真等部族。这些人众归附,使金国势日盛,灭辽信心日足。

4 兄终弟及,中外一统;

阿骨打于天会五年即1123年,归上京府途中病倒,召见完颜吴乞买和完颜宗翰等诸将,传位于吴乞买,三军归宗翰统辖,留下遗言:中外一统,誓要灭辽。

阿骨打创立金国后,即将其弟吴乞买列为继承人,并规定吴乞买后将皇位传于阿骨打之子,再兄终弟及。这是金国在创立前完颜部的继承之法,非幼子继承可有效完成灭辽事业。

最终在吴乞买的领导下不但灭辽,也灭亡了北宋,仅仅在立国12年后,相继俘虏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宋国徽宗和钦宗,真可称得上奇迹了!

天祚帝在护步答冈战役中主力被歼是辽国灭亡的关键一役,形同后世金国主力30万大军在野狐岭被蒙古歼灭一样,都是亡国的前奏,虽然都有议和,但金国获得喘息机会,二十多年后方亡,反观辽国之亡过于太快,这固然有金国兴起势猛,但亦有辽国皇帝狂妄自大,不愿韬晦之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