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一再逼迫汉景帝把皇位传给皇太弟梁王刘武,后来怎么是汉武帝刘彻上位了?

很多人都认为窦漪房老太后,偏心太严重,一心就想着让小儿子当皇帝,完全不顾及大儿子的感受。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不是窦漪房偏心,正是因为窦漪房不偏心,所以她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汉景帝把皇位,传给梁王刘武。

窦漪房是汉文帝的媳妇儿,给汉文帝生了长公主刘嫖、长子刘启以及次子刘武。这三个人里,长子刘启继承了皇位,也就是汉景帝。

可是窦漪房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刘武只被封为了梁王,而且要到封地上任了,她心里很不舍,这才想到了让刘武继位的想法。

窦漪房有私心,但不能说这是偏心。

窦漪房对三个子女其实都很好,如果她真的只疼爱刘武的话,那么早在汉文帝还活着的时候,她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刘武登基。

但是历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可见窦漪房还是比较喜欢长子刘启的。都是身上掉下来的肉,谁还不是亲生的呢!

不过对于三个子女的安排,窦漪房是有私心的。她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够陪在她的身边。家里有江山可以继承,没有必要出去打工,不呆在父母身边你想去哪儿呢?

为此在长公主刘嫖的丈夫堂邑侯陈午去世以后,窦漪房索性就把刘嫖接到了宫中居住,这么一来母女两个人就整天在一起了。

过去只有汉景帝每天可以和窦漪房相处,可刘嫖来了以后,窦漪房又可以和女儿谈天说地了。这个时候窦漪房又想起了自己的小儿子刘武。

大儿子和大女儿都陪在自己身边了,可是小儿子刘武却偏偏要跑那么远的封地上任,窦漪房心里很难受,于是当刘武来长安朝贡的时候,窦漪房索性就把刘武留在了长安。

这么一来三个孩子就都在窦漪房身边了,这就是为人父母的一点私心,完全不是说窦漪房偏爱小儿子刘武。

让刘武继承皇位,依旧也是窦漪房为人父母的私心。

汉景帝和弟弟刘武的关系其实非常好,在他做皇帝的第三年,刘武前来长安朝贡。这个时候汉景帝在酒宴上,趁着酒兴,大放厥词,居然说自己百年以后,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

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後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史记》

当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刘武心里当然美滋滋的了。就连窦太后都为刘武感到高兴,为什么?因为这样一来他的两个儿子,可就都成了皇帝了。

不是说窦太后偏爱刘武,所以非要刘武做皇帝,而是窦太后对这两个儿子都非常宠爱,她希望自己的儿子都能够做皇帝,这就是一种私心。

相比较汉景帝的儿子们来说,还是自己的亲儿子刘武跟自己亲,这一点或许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想法,隔代亲的前提是有儿子作为桥梁的。

窦太后不会过分喜欢汉景帝的儿子,同样刘武的那5个儿子,窦太后也不会过分喜爱。她只是偏爱自己的两个儿子而已。

其实窦太后对自己的女儿刘嫖也超级好,她把刘嫖接到宫中,其实就是为了保住女儿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毕竟在皇宫之中,接近汉朝的权力核心,更容易使得家族兴旺发达。

这不,刘嫖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武帝,促成了她夫家的一时繁盛。至于刘武继位这件事,其实窦太后并没有过分要求。

窦太后只在两个场合下,表达过让刘武继位的欢心。

大家都冤枉窦漪房了,其实这个太后还是比较守规矩的。一般情况下,她不会掺和到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支持刘武继位,窦漪房的确做过,但是只在两个场合之下。

  1. 第一次,是在汉景帝喝醉了,曾经自己说过要传位给刘武的时候,窦太后发自肺腑地为自己的小儿子感到高兴。
  2. 第二次,是在汉景帝废了自己的太子刘荣以后,窦太后提出了让刘武继位的想法,但是很快就被袁盎等人打压下去了。

从这以后,窦太后对刘武继位这件事,那是绝口不提。可见刘武继位只是窦太后的一个愿望,而不是非要达成的人生目标,毕竟主动权,始终在大儿子刘启手里,她充分尊重自己的大儿子刘启。

当年七国之乱的时候,梁王作为汉景帝的亲弟弟,曾经在最前线,以举国之力挡住了吴楚联军,给大将周亚夫争取到了反击的时间,可以说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窦太后提出让刘武作为接班人,或许汉景帝还真的会答应。可是偏偏这个时候窦太后绝口不提,可见这件事并不是她心里最重要的事情。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史记》

那个时候汉景帝春秋正盛,哪有在大儿子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咒他早点归天的呢?所以说窦太后对俩儿子的态度其实是一样的。

刘武死在了汉景帝前面,这也算是他没福气继位了。

汉景帝曾经说自己百年之后,就会把皇位传给弟弟刘武。很显然,弟弟刘武比汉景帝要小不少岁。看样子怎么着汉景帝都要先走。

可是历史总是喜欢跟人开玩笑,刘武居然走在了汉景帝前面。当然了不作死就不会死,刘武是自己作死把自己给害了。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後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於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史记》

刘武怨恨袁盎等人阻止汉景帝立他为太子,所以就派人暗中刺杀袁盎。结果事情败露,刘武各种疏通关系,这才得到了汉景帝的原谅。

从此以后,汉景帝就开始疏远弟弟刘武了。在公元前144年,刘武最后一次入京朝见,打算在京城住一段时间,却遭到了汉景帝的拒绝。回来以后,刘武就得了热病去世了。

3年以后,汉景帝才去世,所以说刘武就算被选为继承人,他也没有这个命去继承汉景帝的皇位了。

总结:窦漪房还是比较偏爱刘彻的。

没了小儿子,窦漪房当然伤心,她就剩下一个大儿子和一个大女儿了。这个时候他们俩的利益就是窦漪房的利益。

而刘彻这个皇子,联系上了这两个人的利益。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同时长公主刘嫖又把女儿陈阿娇嫁给了刘彻。

所以说刘彻好,窦漪房的这一双儿女才更加好。你说窦漪房能不偏爱这个孙子刘彻吗?所以说她是百分百支持刘彻继位的,而且在刘彻继位以后,并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阻碍刘彻施政。

只不过窦漪房很重视亲情,她们家的外戚力量已经在朝中形成了一个派系,这是窦漪房所无法控制的,毕竟她也希望亲人们都好。去世前的窦漪房,把自己这辈子的积蓄都给了唯一活着的孩子,也就大女儿刘嫖,可见她对自己的孩子是多么宠爱。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

窦太后一再逼迫汉景帝把皇位传给皇太弟梁王刘武,后来怎么是汉武帝刘彻上位了?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大名鼎鼎的窦太后一生有这么几个标签,宠爱幼子,迷信黄老之说,长期干涉朝政。另外她本身也是一个传奇,而且超级无敌长寿。

从宫女到太皇太后,窦漪房的开挂人生

西汉的太后和公主大多是个顶个的,绝对的女汉子。吕太后刚过去,窦太后就迫不及待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窦太后原名窦漪房,出生在一个落魄的官宦家庭。父亲喜爱垂钓,不幸坠河身亡,家道彻底中落。后入宫侍候吕后,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宫女。

后来吕后释放一批宫女,赐给各诸侯王。窦漪房本想前往赵国,因其家乡就在赵地,不料事与愿违,却被宦官分配到了代地。没想到这次阴差阳错的分配,却开启了她魔幻的一生。

(窦漪房)在前王代地的数位宫女中,窦漪房唯独最受时为代王的刘恒的宠爱。先后为刘恒生下一女二男,即馆陶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和小儿子梁王刘武,这三位都是西汉初期政坛的重量级人物。

更诡异的是,刘恒原来的代王妃及其所生的 4 个儿子均先后离奇去世。公元前 180 年,刘恒被大臣们拥立为帝,是为汉文帝。窦漪房,一介宫女摇身一变为一国皇后。

公元前 157 年,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尊其为皇太后。公元前 140 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尊其为太皇太后。从宫女到太皇太后,这种人生的大跨越,史上几人能为之?

皇帝爱儿子,太厚也爱儿子,可惜此儿非彼儿也!(窦漪房和汉景帝)

窦太后无限尊贵,却对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十分宠爱,赏赐财物无数。梁王恃宠而骄,大兴土木,出行车驾如同天子,封地彩宝赛过京师。

一次酒宴上,汉景帝酒后对梁王道,「我死后将帝位传于你」,窦太后和梁王刘武都十分高兴。没想到这时跳出来一个刺儿头,这人还是窦太后的亲戚,便是窦太后侄子窦婴,上前劝阻汉景帝「父传子乃高皇帝刘邦所定,不得违背」。

关系到窦太后小儿子刘武的前程,侄子自然比不过儿子。窦太后一时大怒将窦婴从出入宫廷的名册上删除。窦婴也嫌自己的官小,干脆托病在家。

后来馆陶长公主和王夫人合谋,汉景帝将原太子刘荣贬为临江王。这时窦太后又看见了机会,便又让汉景帝立刘武为皇太弟。这时又蹦出来一个刺儿头,这人便是西汉大臣袁盎,再次劝阻汉景帝。窦太后的又一次努力化为泡影,从此不再提皇位继承人之事。

窦太后这边刚消停,梁王刘武又不安分了。由于嫉恨袁盎阻挠自己的继承权问题,狗急跳墙,便与手下谋士合谋派刺客刺杀了袁盎,这可是一件大事。

汉景帝派人侦查,不久便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在刺杀大臣如此重罪的情况下,梁王刘武还是借助馆陶长公主向窦太后谢罪,窦太后大手一挥,此事不了了之。

这事儿太后发话了,汉景帝也没有办法。此事虽已过去,但兄弟之间的感情出现了不可弥合的裂痕,从此二人渐行渐远。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汉景帝时期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死守梁国,拱卫京师,为吴楚之乱的最终平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可见刘武也不是吃干饭的,能耐还是有的。

帝杀吾子!帝果杀吾子!(梁王刘武)

刘武刺杀袁盎之后,虽然得到了窦太后的保护,但他也心知此事败露关系甚大,于是进朝谢罪。

刘武的车驾到达函谷关时,便撇下车队轻车简从进入京师长安,躲进馆陶公主府内。汉景帝的使者前去迎接时,只见车驾不见梁王,窦太后听说老泪纵横,直说「帝杀吾子」。汉景帝也很郁闷,人我没杀,但人不见了。

梁王身背刑具,前往宫门谢罪,窦太后见到自己的心肝儿子还在,方才笑逐颜开。

前文说过,兄弟二人的感情已然出现裂痕,汉景帝驳回了梁王继续留在长安的请求,刘武回国后郁郁而终。这时窦太后又不干了,认为汉景帝最终还是杀了自己的儿子,说到「帝果杀吾子」。汉景帝还是很郁闷,但也没办法,人不是我杀的,但人这次真的不在了。

后来在馆陶公主的建议下,汉景帝将梁国一分为 五,封梁王刘武的 五个儿子分别为王,刘武的女儿也各有封地,窦太后这才转怒为喜,据说还多吃了一顿。

一段新的美丽,凄婉又雄伟的传奇正式开始(汉武帝和卫子夫)

梁王刘武死时为公元前 144 年,死得早了点。四年后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刘彻即位,一段新的传奇开始了。

汉武帝自公元前 140 年即位,至公元前 87 年去世,在位长达 53 年,开启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政治改革和轰轰烈烈的反击匈奴的战争。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打下了一个大大的大汉江山。

正是汉武帝的即位,卫子夫的偶然入宫,卫青霍去病两位抗匈名将才得以登上历史舞台,挥师千里,突袭漠北,留下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公元前 135 年,汉武帝即位 5 年后,窦太后去世。前后历汉高祖,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六朝,绝对的活化石,参与干涉朝政数十年。

窦太后宠爱幼子,假若老太太计划成功,梁王登基为帝,那接下来轰轰烈烈的大汉时代是否还会如期上演?想想一身冷汗!

窦太后一再逼迫汉景帝把皇位传给皇太弟梁王刘武,后来怎么是汉武帝刘彻上位了?

窦太后本名窦漪房,赵国清河(今河北武邑)人,西汉初年被刘邦选秀入宫。或许是由于刘邦力不从心的缘故,窦漪房转而去做了吕后的侍女。刘邦去世,后宫臃肿,吕后为了给后宫“减肥”,于是将年轻漂亮的宫女们打发给在外就藩的诸侯王,窦漪房自然在被派送之列。刘邦一共八个儿,除汉惠帝刘盈之外,理论上七个人都能得到吕后的“恩赐”,而且每人不偏不倚都是五位大美女。想必,如吴王刘濞、楚王刘交等宗室诸侯也能跟着沾光,因为吕后并不是无缘无故地“施恩”,应该另有所图。

每人都有思乡情结,窦漪房是赵国人,自然想被分配到家乡赵国,为此她还专门找了主事宦官通融。可能是这些宦官和汉元帝的画师是一路货色,不见兔子不撒鹰,所以窦漪房被“南辕北辙”送到代国。赵国都城邯郸,代国都城晋阳(今山西太原),千里之遥的距离让窦漪房望断天涯,以泪洗面。好在代王刘恒一眼就瞧上了楚楚动人的窦姑娘,而且爱的很深沉,不能自已。如此一来,被爱滋润的窦漪房才有了一种“上错花轿嫁对郎”的甜蜜,脸上的忧郁随之一扫而光。尽管当时的代王刘恒已经育有四子,且立了王后,但他还是忘乎所以地同窦漪房生起了猴子。于是乎,长公主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相继出生。而在这三个子女当中,窦漪房最偏爱刘武,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

(窦漪房剧照)

窦太后的幼子情结

刘恒当上皇帝后,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次子刘武则先后为代王、淮阳王直到梁王。汉文帝之后,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由于长公主刘嫖能“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隔三差五往宫里送美女,因此和汉景帝关系如阳似火,相比之下梁王刘武略显落没。而这一切都被母亲窦太后“看在眼里”,所以经常有意识地偏袒这个“不幸”的小儿子。所以,刘武本应该在封国老老实实地就藩,反而守着老娘在京城一住就是好几年。

当然,刘武也不是单纯的陪着母亲解闷儿,而是想借母亲的力量尝试一下当皇帝的感觉。因为,西汉皇帝都推崇“孝道”治国,母亲的话被奉为金科玉律,汉景帝对窦太后也是“言听计从”,这于刘武来说就是一线生机。而在窦太后看来,兄弟俩轮坐一下皇帝宝座未尝不可,更何况又格外疼爱这个小儿子,所以不时在汉景帝面前袒露心迹。而汉景帝总是暧昧答应。因此,窦太后同刘武如沐春风,脸上都乐开了花。那么,汉景帝真心想让位给弟弟吗?开什么玩笑,皇位怎么可能传给弟弟!不过,汉景帝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他不会当面拒绝母亲,在他看来这种事情用根本用不着自己着急上火,关键时刻肯定有人替自己“出头”,要不然手下那帮大臣岂不是太无能了。

(汉景帝剧照)

汉景帝的应对策略

面对母亲“咄咄逼人”的态势,汉景帝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一日家宴,席间窦太后趁机又提出了让儿子刘武继承皇位的想法。汉景帝似乎是喝到了云里雾里,于是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可是还没等窦太后同刘武脸上绽放笑容,魏其侯窦婴(窦太后的侄子)一盆凉水浇了下来。窦婴说,自高皇帝起就立下了传位于子的规定,那有随着篡改的道理。窦婴搬出了刘邦,果然有效,于是集体沉默。窦太后听后,气的差点把饭吐了出来,而刘武也将窦婴恨得咬牙切齿。一群人不欢而散。事后,窦太后还将“吃里扒外”的大侄子从宗室除名,且申明老死不相往来。而后来刘武干脆还派人刺杀窦婴。

(窦婴剧照)

有了窦婴的“救火”,汉景赶紧顺着台阶出溜,前153年便将长子刘荣立为太子。但是,窦太后还很执著,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一直等待着机会再次为小儿子出手。果然,窦太后又等到了机会。前150年,太子刘荣被废,窦太后携儿子刘武又开始蠢蠢欲动。其实,汉景帝之所以废刘荣是因为已经选好了刘彘(刘彻)为继承人,但是窦漪房还想为儿子刘武争取一下,于是又叫来汉景帝表达了此生夙愿。汉景帝依旧不动声色地答应,但回头却将这个难题甩给了大臣们。想必大臣们一下子炸开了锅,于是以袁盎为首的大臣们一窝蜂去找老太后“评理”。这件事情司马迁于《史记》之中有记载:

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後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

——《史记•梁孝王世家》

显然,窦太后的想法有些幼稚、天真,一国的皇位岂能如“过家家”般儿戏视之。幸好老太太并不糊涂,最终听了袁盎等人讲的故事后消停了,因为她不想汉朝重蹈春秋时期宋国的覆辙,而宋国祸乱不止的原因恰就是源于宋宣公传“弟不传子”的失当引起。此后,窦太后也不再为儿子刘武去争取皇位,而刘武回到封国后终日郁郁寡欢,后来干脆派人刺杀袁盎等一帮大臣泄愤。汉景帝岂能容弟弟无法无天,所以打算治罪于他,而窦太后不忍小儿子受罚,于是整日啼哭,不进饮食。汉景帝无奈,只好在韩安国的提议与操作之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窦太后剧照)

刘彻为什么能上位

关于刘彻为什么能够上位,其实是三个女人角逐的结果,而总揽全局的人还是汉景帝本人。

一、总揽全局的汉景帝

其实,汉景帝之所以答应母亲传位于弟弟刘武是另有深意的。因为在汉景帝即位不久,他的老师晁错就提出了“削藩”的建议,而汉景帝为了得到弟弟“死心塌地”的支持必须要画一张大饼出来。果然,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而做着皇帝梦的梁王刘武如楔子一样死死托住了叛军进攻的步伐,如此才为周亚夫从容地断叛军粮道、抄叛军后路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声势浩大的七国叛军仅三个月就偃旗息鼓,原因就是梁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武剧照)

七国之乱过后,刘武完成使命,汉景帝马上将长子刘荣立为太子,可见刘武不过是一枚棋子罢了。但是,汉景帝也不见得是真心传位于刘荣,更多的是为断绝母亲与弟弟的幻想而布下的障眼法。因为,刘荣被立为太子三年之久,汉景帝也没有将他的母亲栗姬立为皇后,“母以子贵”成为空谈。因此,最终才给了刘彻之母王夫人为儿子争取的机会。

二、三个女人的角逐

当然,以王夫人自己的力量不可能使汉景帝迅速做出立刘彻为太子的决断,她还需要另人的助力,恰好刘嫖及时冲了出来。刘嫖是一个两眼只有权势的女人,她本打算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好不费吹灰之力让女儿当上皇后。不曾想被栗姬一口拒绝。此路不通另寻他路,活人还能让尿憋死。所以碰了一鼻子灰的刘嫖又开思动起了别的心思,谁能配合自己的“行动”,举目望去只有王夫人。

(刘彻剧照右)

王夫人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当他看到刘嫖伸来的橄榄枝马上就明白了意思,于是果断迎合上去。前面说了,刘嫖能及时地让汉景帝“尝鲜”,自然就深受汉景帝的宠信,所以她双管齐下,一方面替王夫人母子美言,一方面说栗姬坏话。汉景帝本来就在犹豫之中,这下更有了改换太子的想法,更何况在他心里还有一个“上天的暗示”。原来,王夫人在怀刘彻的时候,就曾对汉景帝说过梦到太阳闯入了她的怀里。在古人看来,太阳等同于天子。这个梦让汉景帝久久不能释怀。所以,在汉景帝看来,让刘彻上位还有遵从天命的意思。

感谢朋友们的阅读、点赞与关注!

窦太后一再逼迫汉景帝把皇位传给皇太弟梁王刘武,后来怎么是汉武帝刘彻上位了?

窦太后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出身名家,和文帝育有一女二男,即长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汉景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

话说汉景帝和梁王刘武都是窦太后的儿子,但窦太后一碗水并没有端平,老是屡屡逼迫汉景帝,要他把皇位传给她特别宠爱的小儿子刘武。

老母亲喜欢小儿子,在老百姓家庭中特别常见,但帝王家事乃天下事,再加上当时窦氏外戚在朝中特别有势力,窦太后的这一个身份,她说出来的那一些话,肯也定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

(窦太后)

汉景帝特别被动,弟弟再亲也亲不过自己的儿子啊,皇位当是要传给自己的后代为好。对于母亲的一再逼迫,汉景帝又不好直接撕破脸皮,因此他也只能一边磨磨蹭蹭的,像是答应又不答应的样子,一边又在暗暗防备。

汉景帝刚继位时,天下也并不太平,关东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中央对地方也开始失去了控制,眼看着大乱就要爆发,这对汉景帝来说,可真是内忧外患。

于是有一天家宴,汉景帝喝酒的时候突然说要把位子传给皇太弟刘武,说完了之后,窦太后当时是笑得见牙不见眼,而梁王刘武也暗暗地记在了心上。

(汉景帝和梁王刘武)

汉景帝的话说出来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西汉王朝的中枢顿时一片风云激荡。汉景帝说搞乱是到底是醉话呢?还是醉话呢?没有人能懂他心里面想什么,然而这一句话在“七国之乱”中慢慢地显出了威力。

汉景帝三年,即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在今天的江苏起兵,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兵会合,起兵初期进展顺利。但吴楚联军渡过淮水,行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即梁王刘武的封国,却遭到了激烈的抵抗。

吴王刘濞攻打长安无非就两条路,一条是从南阳郡过宛城,再攻打武关杀入长安;一条码路是攻陷梁国,再拿下洛阳,兵逼长安。

(吴楚联军攻打梁国)

吴王刘濞曾经派遣使者拉拢过刘武,但刘武却下定了死决心要坚守梁国。因为刘武也没得选择,就算吴王攻下了长安,也轮不到他刘武来当皇帝啊!

最起码汉景帝还曾经对他有过许诺,不管是不是醉话都不重要了,刘武有皇太后的支持,这一切并不是没有可能!

就这样,为了得到这一个承诺,刘武必须得保长安。于是,梁国就成了抵挡吴楚兵锋的第一战线,吴王刘濞大骂刘武愚蠢,然而他却知道,刘武也是骑虎难下。

汉景帝的那一句话,成功地拉拢了梁王刘武,刘武在前线和吴王打得难解难分,汉景帝又在干嘛呢?没错,他让周亚夫重整军队,屯于蓝田大营。

(周亚夫细柳营)

周亚夫严厉整军,军纪严厉到了“天子致亦不得入”的地步。在周亚夫的整顿之下,中央数十万强军屯于蓝田,蓄势待发,坐观关东成败,好你个汉景帝,果然是高手。

汉景帝的意图十分明显,他就是要用一句“谎言”来形成一个阳谋,利用刘武来消耗吴王军队的锐气,又利用吴王的军队来消耗梁王刘武的实力,可谓是一举两得。可以想像得到,等到两边都打得破碎的时候,他的数十万大军就会倾泄而下,把关东势力一扫而光。

于是汉景帝给刘武鼓劲支持,当刘武险些抵挡不住的时候,汉景帝又派遣了李广领军前去帮忙。果不如此,等到两边打得差不多的时候,周亚夫果断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七国之乱)

吴王看到梁国难以攻下,他又转军攻打周亚夫,然而却被周亚夫切断了粮道,吴楚联军大乱,周亚夫率兵出击,大破联军。

汉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最后是中央胜利了,地方的藩王势力输了,梁王刘武的实力也因此受到了重创。当年窦太后对梁王大量的赏赐,然而一场战争下来,一朝“富贵”化为乌有。

而汉景帝手中紧握周亚夫这一支王牌军队,兵权在手,形势也发生了逆转,梁王大势去也,从而失去了争夺皇统的资本,他只能希望于窦太后了。

然而,刘彻也是鬼灵精怪,他对长公主刘嫖的女儿陈阿娇也是暗暗上心,最后是施展了美男计,俘获了这位表姐的芳心,这是著名的“金屋藏娇”的典故了,刘彻争取到了长公主刘嫖的绝对支持。

(金屋藏娇)

长公主刘嫖也得窦太后的欢心,因此窦太后也乐见于外孙女和孙子珠联璧合,这也算是“釜底抽薪”的一计了。

景帝利用“七国之乱”外断刘武的根基,而刘彻又金屋藏娇、内结婚姻。还别说,奶奶不喜欢儿子却喜欢孙子的这种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景帝也慢慢地渡过这一次危机,再加上他兵权在手,从而掌控了主动权。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前141年,刘启去世,享年48岁。同年,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这其中,虽然不是那么的顺顺利利,但也没有掀起什么惊涛骇浪,算是平稳过渡吧!

文——千古

窦太后一再逼迫汉景帝把皇位传给皇太弟梁王刘武,后来怎么是汉武帝刘彻上位了?

窦太后想让汉景帝传位梁王刘武只是一厢情愿,实力单薄,不合情不合理,决策者汉景帝在逗她和梁王玩,除了汉武帝幸运外,汉景帝和五个女人成就了他。

窦太后喜爱幼子,人之长情。汉景帝在一次家宴中可能喝高了有“千秋之后,传位梁王”的话语,当时窦太后大喜, 窦太后侄子窦婴立马反对“父子相传是规矩,怎么能随意改变了。”窦太后由此憎恨窦婴。

汉景帝实际是上为了讨好母亲欢心,树立仁孝,安抚弟弟,

让他为吴楚七国之乱派兵出力,本为戏言但是窦太后和梁王信以为真,得到了袁盎一大批臣子的反对,还列举了宋宣公传位弟弟,后代为皇位相互残杀,几代人不得安生。最关键还是汉景帝锅里就给弟弟没下米。

薄皇后汉景帝的第一个皇后,她无子无宠,让其他14个儿子有了争夺皇位的入场券

王姑(zhi)汉武帝的母亲,她生了1个皇子,3个公主得宠,善于包装自己,说生汉武帝时“日入其怀”,吉兆降临颇有心机;

长公主刘嫖,也就是汉景帝的姐姐,她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配给新立太子刘荣遭到栗姬拒绝,由此憎恨栗姬和太子刘荣,不停地在汉景帝和母亲窦太后打小报告,王姑又主动将汉武帝和陈阿娇联姻;

栗姬嫉妒汉景帝选美女,拒绝大姑子刘嫖主动抛出的联姻橄榄枝,最后在汉景帝病重托孤的时候,愚蠢的她拒绝赡养其他皇子,彻底惹怒了景帝,不理智;

窦太后一心立梁王为汉武帝争夺帝位赢得了时间,女儿对汉武帝的赞美,梁王谋杀大臣,立梁王失败后,支持刘彻。

汉景帝谋杀废太子刘荣,打击废太子党羽周亚夫和窦婴,让大汉天子呼之而出。

大家好,我是文旅心通,拥有两年文化创作问答经验,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大家有那些好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赞同的话给我点赞、转发,热切希望您关注我的头条号文旅心通。(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窦太后一再逼迫汉景帝把皇位传给皇太弟梁王刘武,后来怎么是汉武帝刘彻上位了?

窦太后劝过汉景帝将皇位传给梁王刘武,并没有过分的逼迫汉景帝。汉景帝作为大权在握的一国之君,将皇位传给汉武帝刘彻也很正常。

汉景帝三年,梁王刘武入朝,两兄弟关系很好,在一起喝酒聊天。汉景帝喝多了,说:“我千秋之后,传位于你。”刘武谦虚的推辞,但心中窃喜。他们的母亲窦太后非常宠爱刘武,听说这话也非常高兴。

很多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像平常没有困难时,大部分亲戚朋友都会说,将来有什么困难,可以去找他们。真遇到困难时,能伸出援手的真没几个。更何况这时候汉景帝说的是醉话,肯定不能当真。

本来梁王刘武对这个帝位是不抱任何想法的,母亲,哥哥再宠他,父传子的传统在那。

偏偏这个汉景帝喝多了乱说话,说要传位给梁王。太后和刘武也清楚汉景帝说的是醉话,不能作数,但这话让他们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窦太后的侄子当即就给窦太后泼冷水,说:“汉法规定,帝位传给长子、长孙,现在陛下怎可传给弟弟,擅自搞乱高皇帝的规定呢!”搞得窦太后很不爽。

没多久爆发七国之乱,梁王刘武在平乱中立了大功。即使如此,汉景帝还是立了刘荣为太子。刘武也一直被窦太后和汉景帝宠着,得赏赐无数。刘武也安于当他的安乐王爷,没搞事情。

三年后,太子刘荣被废,再次给了窦太后和刘武希望。窦太后劝汉景帝立刘武为太子,袁盎等大臣上书劝汉景帝,说这样不合适。汉景帝本就不想立刘武为太子,又有大臣们劝阻,当然顺水推舟地拒绝了太后的提议。窦太后之后也没再提这件事了。

之后刘彻就被立为太子。汉景帝死后,刘彻登基为汉武帝。

窦太后非常宠爱刘武,但她并不是一定要刘武当继承人。

刘武是她的心头肉,窦太后最希望刘武能够平平安安,一生尽享荣华富贵。如果刘武能当继承人,那算是锦上添花。

汉景帝时代,窦太后并不像吕雉,掌握朝政大权,大权在汉景帝手中。窦太后的大权来自于汉景帝对她的孝顺。窦太后也只可能建议汉景帝立刘武为太子,汉景帝不答应,她也没办法,更不会去强求。如果把汉景帝逼急了,搞不好会给她最疼的儿子惹来杀身之祸。

窦太后侄子窦婴最初因反对刘武做继承人,被窦太后厌恶,削了名簿。后来气消了,她又觉得惭愧,多次向景帝提议拜窦婴为丞相。

窦太后能够原谅窦婴,说明窦太后并没有对刘武当不成太子的事耿耿于怀。她对刘武可能就是单纯的疼爱而已。她的建议汉景帝不答应,她也无可奈何,汉武帝刘彻理所当然的上位了。

汉景帝除了说一句醉话,也没给过梁王什么机会。刘彻的竞争对手从来都不是梁王,而是他的兄弟们,特别是老大刘荣。但是刘彻有个厉害的母亲,来了个“金屋藏娇”,与刘彻丈母娘兼姑姑联手,帮刘彻得到太子之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