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后周太祖郭威,曾经有两个儿子,分别叫郭青哥和郭意哥。这两个人都被后汉汉隐帝给杀了。而郭威起兵的时候,已经47岁了。
一般人47岁,想要生个儿子,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可是郭威这个人寿命短,他只活了51岁,而那4年都在为建立后周政权而奔波,所以压根就没工夫生孩子。
这下子可就耽误事情了,他没有继承人这可咋整呢?为此郭威就把自己的内侄柴荣,认为自己的养子。过去柴荣得喊郭威一声姑父,可是以后柴荣改名为郭荣以后,就得喊郭威一声爹了。
等到郭威去世后,郭荣也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后周的江山。那么问题来了,非得是郭荣继位吗?郭威的侄子们难道没有资格?
郭威没有活着的侄子,只能从异姓中选择继承人。别人拼死拼活想要夺取江山,无非就是为了让后人们可以乘凉。比如说司马懿儿子多,他夺取了江山,那么司马昭和司马师这些兄弟们就能享福了。
可是郭威这家伙夺取江山,可就真的划不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不仅没能让儿子们享福,反而因为这件事把自己的俩儿子都给害死了。
这么一来郭威可就很无奈了,再看看老郭家还有什么人在吧?如果看得顺眼,就收养为义子,这样好歹是老郭家的血脉。
很可惜,郭威连个侄子都没有,这一脉算是彻底断绝了。在绝望之下的郭威,只能把眼光看向了自己的那些外甥、内侄、女婿。
这些人再好,那也跟自己没什么多大关系,毕竟连姓氏都不一样。为此郭威看中了三个人,一个是外甥李重进,一个是内侄柴荣,还有一个是女婿张永德。
- 李重进是郭威亲姐姐的儿子,算起来跟郭威的关系就比较亲密了。虽然他不姓郭,可是毕竟跟郭威有血缘关系。
- 柴荣是郭威的媳妇儿柴氏的侄子,柴荣的父亲柴守礼和柴氏是亲姐弟关系。因此柴荣和郭威其实没有血缘关系,倒是跟郭威的媳妇儿柴氏有血缘关系。
- 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他娶了郭威的第四个女儿寿安公主做老婆。他本人跟郭威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如果生下个孩子,可不就是郭威的外孙吗?这不就有血缘关系了吗?
这么一来,其实很好选,当然要选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从亲密程度上,至少是这么看的。
李重进和张永德为何竞争不过柴荣?- 1、李重进是个赳赳武夫。
这里的赳赳武夫,不一定就是个莽撞的大汉,李重进也是有脑子的,也懂得在行军打仗中出谋划策。
可是这哥们只适合打仗,你让他治国,他完全没有这个概念,更别提治国的本事了,那是一丁点都没有。
为此郭威必须要考虑后周集团的繁荣昌盛,如果把皇位传给李重进,在这个乱世当中,后周还能走多远?郭威需要为后周这些皇室成员的未来考虑,需要为后周的新晋贵族集团们考虑,因此他只好放弃了有血缘关系的李重进。
- 2、张永德也是武将出身,且和郭威并没有那么亲密。
特地把张永德拎出来说一说,主要是因为张永德特殊的身份,他是郭威的女婿,这一层关系其实很重要,毕竟下一代就跟郭威有血缘关系了。
可是张永德和李重进一样,除了打仗,啥也不会。同样是考虑到后周集团的未来,郭威不能把江山交给张永德。再说了,张永德继承皇位以后,就一定会立自己女儿的儿子做皇帝吗?这也是未知之数。
- 3、柴荣文武双全,绝对是可以托付之人。
柴荣是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他不光善于带兵打仗,而且早在官场历练当中,学习到了很强的治国能力。
就算柴荣跟郭威一毛钱血缘关系都没有,郭威从后周王朝的未来着眼,也必须要把皇位传给这个文武双全的内侄。
传位给柴荣,还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柴荣的确很有才华,不光可以打仗,也可以治国,是当时最杰出的人物。传位给他,郭威一点都不觉得膈应。其实郭威传位给柴荣,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 1、郭威和柴氏的感情基础非常好。
郭威称帝的时候,其实他的原配夫人柴氏已经去世了。但郭威念及旧情,依旧将柴氏追封为后周圣穆皇后。
郭威和柴氏的感情很好,他也想要让柴氏一族得到荣华富贵。反正自己没有儿子,为什么不能让老婆的家族发达起来呢?
- 2、柴荣的好几个儿子,都被郭威给害死了。
郭威造反的时候,柴荣只是他手下的一员将领。这个时候郭威有谋反的倾向,而这一点恰好被后汉隐帝给发现了。
于是后汉隐帝就把郭威留在开封的所有亲人都给杀了,其中柴荣留在开封的所有亲人也都被后汉隐帝给杀了。
柴荣本来已经有了三个儿子柴宗谊、柴宗诚和柴宗諴,可惜这三个孩子都被后汉隐帝给杀了,而郭威造反的意图,导致了这一点。
郭威内心是有歉疚的,自己要做皇帝,家里牺牲了孩子,这是可以理解的。人家又没有想着做皇帝,凭什么几个儿子都为了你的江山而被杀呢?
因此郭威也要考虑到柴荣为后周江山的付出,将他册立为自己的接班人,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总结:柴荣的那三个儿子要活着,也轮不到赵匡胤撒野了。自从郭威变戏法似的玩了一出黄袍加身以后,赵匡胤耳濡目染似的也学会了这一招。等到柴荣去世以后,赵匡胤果然黄袍加身。
李重进本来被柴荣赶出去了,应该恨柴荣。可他后来还是不愿尊奉赵匡胤,所以与之决裂,结果兵败被杀。张永德本来是殿前都点检,结果由于有人传谣说点检为天子。所以柴荣怀疑张永德有称帝的心思,于是在自己病重的时候,就用赵匡胤替换了张永德。
这两位后周的功勋之臣,都被柴荣给踢出了核心圈子,结果让赵匡胤钻了空子。当时柴荣的小儿子柴宗训才不过8岁大,他那三个儿子要是活着,也轮不到赵匡胤撒野了。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后周皇帝郭威病重,即将不起。临终前,他召见养子:侍中、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晋王郭荣进宫,拉着他的手嘱咐说:“我去世后,灵柩不要长久停在宫中。你等我一死就马上修建陵墓,不要大肆动工,不要在陵前立石人兽,也不要派军士宫人守陵。只安排陵墓附近人家三十户守陵即可。然后在陵前立一块碑,刻上‘大周天子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嗣天子不敢违也’,就可以了。”
安排好后事后,郭威再召见外甥、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加封其为武信节度使,命他在病榻前向晋王郭荣行君臣礼,以定名份,同时也有消除其觊觎皇位之心的用意。李重进毫不犹豫,在郭威的驾前向年龄比自己小的晋王郭荣行君臣大礼,从而使得后周权力交接在接波澜不惊中平安地进行。
当晚,心中再没有遗憾的郭威驾崩于汴梁皇宫滋德殿,时年五十一。朝臣为其尊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上庙号太祖。四月,后周太祖郭威下葬于嵩陵。
身为皇帝,却没有将皇位传给儿子,而是留给了养子,后周太祖郭威和他的养子郭荣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呢?我们接下来详细的加以叙述,为大家解开这历史上的真相。
郭威,是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县)人,父亲名叫郭简,曾担任过晋王李克用(即后唐庄宗李存勗之父)势力范围下的顺州(今北京顺义县)刺史,后来在五代乱世中被与李克用为敌的幽州节度使燕王刘仁恭杀害。当年只有几岁的郭威只得跟随母亲王氏及家人前往潞州(今山西长治)投亲,途中母亲意外病逝,幸好同行的外姨母韩氏抚养了这个幼儿,郭威才能长大成人。成年后,郭威长得魁梧雄壮,勇力过人,因此被李克用属下的泽潞节度使李继韬看中,将其招募至麾下,成为“牙兵”(即节度藩帅亲兵),这一年,郭威十八岁。
在军中郭威为人豪爽、好勇敢斗,经常给别人打抱不平。一次,郭威和驻地一个欺行霸市的屠户纷争中,失手杀死屠户,结果被抓(后世水浒中鲁智深击杀镇关西一段,应该就是从这里得到的启发)。事情报到李继韬那里,李继韬有感于郭威勇气和胆识,以及平时作战时的奋勇,于是把他放了,之后又暗地里把他收到军中。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继韬因暗地里勾结后梁、背叛后唐事发,被后唐庄宗李存勖召回洛阳,斩杀于天津桥,泽潞镇也被废除。当时还在泽潞军中的郭威也随之被收编进后唐军队,因为勇武有力,后唐庄宗把他编入了自己的亲军“从马直”。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后唐庄宗李存勗在兴教门之变中死于乱军,继位的后唐明宗李嗣源将大批庄宗后宫妃嫔遣散回原籍,其中有一个姓柴的美人,是邢州龙岗(河北邢台)人,也在遣散之列,于是携带多年积攒的金帛财物,准备返回刑州。在北归刑州途中,柴氏和前来迎接自己的父母相遇在黄河南岸,但是遭逢大雨,一连十几天没有停,柴氏全家被阻挡在河南岸驿馆中,暂避于此。
一天,在驿馆中,柴氏无意中看见一个身躯伟岸、气度不凡的军士从门口走过,虽然衣服褴褛破烂,可是相貌堂堂、威武有度。
于是柴氏问驿馆人:“此何人?”,驿馆吏员回答说:“此马步军吏郭雀儿也!”郭雀儿,就是郭威。
柴氏见郭威相貌不凡、气度堂堂,于是让驿馆吏员唤他进来,给他换上干净衣服,送他食物,并攀谈起来。谈话中,柴氏得知郭威也是刑州人,心中更是欣喜。一来二去之下,柴氏决定要嫁给这个刚刚认识的青年军人。
得知女儿要嫁给一个穷军人,柴氏的父母坚决不同意,说:“你怎么说也曾经是皇帝身边的人,回家后当要嫁给节度使,为何一定要嫁这个此素味平生的人呢?”柴氏说:“我在宫中时间很久,能够分辨贵贱,这个男子有贵人像,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坚决要嫁给当时还默默无问、地位低下的郭威。
郭威无意中路过驿馆,没想到居然白白捡了一个美女妻子,简直是喜出望外,对于这桩婚事没有任何意见,一万个同意!当年,郭威二十三。
于是,柴氏把随身所带的财物分一半给父母带回老家,另一半就作为嫁妆,和郭威在黄河边的驿馆中成亲。因为是在贫贱低微之中和柴氏结婚,而且柴氏从不嫌弃自己,所以郭威和柴氏夫妻感情一直非常好,对她敬重有加,倍加爱护。
成亲后,依靠柴氏的嫁妆,郭威逐步改善了自己的境遇,在军中一路升迁,从后唐禁军马步军一个普通军士,逐渐成为后唐、后晋大将,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麾下的亲军将领,为刘知远出生入死,立下过很大的功劳。
在地位逐渐提升的同时,郭威和柴氏成亲后却迟迟没有生下儿女,多年都无子。但是郭威毫不在意,并没有任何怨言。
此时,柴氏的兄长柴守礼因家道中落,所以让自己的儿子柴荣前去投奔姑姑柴氏。这样,当年还不满十岁的柴荣从老家刑州尧山(河北隆尧县,即郭威的老家)便告别父母,来到姑父郭威和姑母身边。
柴荣从小早熟,又为人谨厚,生性朴实,来到姑父郭威家后即开始帮助郭威处理家务事宜,机灵乖巧,深受郭威的喜爱。而柴氏无子,对于这个侄儿视同己出,关爱非常。见妻子深爱侄子,这个外侄确实也是自己所喜爱,于是敬重柴氏的郭威在得到柴氏同意、并与柴守礼商议后,正式收养柴荣为养子,改名郭荣。当时,郭威尚未发迹,家境不是很富裕,少年柴荣为了郭家开支家用,小小年纪就承担重任,外出经营茶叶及货物生意,长期往返南北各地等地,为郭家操持家业,很是辛苦。成年后,在郭威的扶持下,郭荣才弃商从戎,随养父南北征讨,建立功勋。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郭威的主公:后晋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政权。之后刘知远击败契丹留守军队,攻克开封,建都于此,刘知远即后汉高祖。
时任刘知远帐下右牙(衙)指挥使的郭威在刘知远称帝前就主动劝说其早日称帝,称帝后又屡立战功,成为刘知远建立后汉的主要功臣。于是,刘知远加封郭威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统领后汉军队。而郭荣则被封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后汉高祖刘知远病重,临终前向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等大臣托孤,随即驾崩于汴京皇宫,时年五十四岁。其子刘承祐在诸托孤大臣的协助下继位,即后汉隐帝。
后汉隐帝年幼,继位后藩镇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等不服,相继起兵造反,对抗后汉朝廷。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后汉隐帝下令郭威率兵出征,讨伐三镇。郭威不复所望,一举攻破河中,杀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害怕郭威军锋,相继归降,后汉政权得以稳定。之后,郭威乘胜再北伐燕京,大破契丹,消除了北部威胁。
战后,郭威因功被晋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兼管河北诸州郡。成为后汉军事第一人。此时,他的原配妻子柴氏已死,而郭威也有了郭侗(青哥)、郭信(意哥)两个亲生儿子,但是对于养子郭荣,郭威从来没有流露过疏远冷淡,还是一如既往地亲近和信任,父子感情丝毫不受任何影响。后汉隐帝起先依靠郭威平定内外叛乱,得以稳定社稷。但是在朝野稳定后,又担心郭威手中权力过大、威胁皇权,于是对郭威等辅政老臣等猜忌日深,准备逐步将他们铲除,以卫护皇权。
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后汉隐帝突然动手,把辅政大臣史弘肇、杨邠、王章等全部诛杀,然后密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郭威,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不料李弘义却把诏书密告王殷。王殷立即向郭威告急变。
领兵驻守魏州(河北大名)的郭威见事情紧急,于是采用军中谋士魏仁浦计策,伪造隐帝诏书,宣称其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魏州军士群情激愤,然后推举郭威起兵讨伐朝廷,号称“清君侧”。郭威出兵后,留养子郭荣留守魏州,主持后方军政事务。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四,郭威率大军渡河,并上奏隐帝,要求隐帝将撺掇其发动政变的“奸臣”李业交出,隐帝大怒,在朝会上出示郭威的奏章。大臣们都说郭威反状已明,必须出兵严惩并夷灭三族。
于是,隐帝下令,把郭威留在京师汴梁的家属:儿子郭侗(青哥)、郭信(意哥)、两个女儿;侄子郭守筠、郭奉超、郭逊(定哥);养子郭荣的儿子郭宗谊(宜哥)、郭宗诚(尚在襁褓、无大名、名系追赐)、郭宗諴(尚在襁褓、无大名、名系追赐);郭威的继妻张氏、郭荣的发妻刘氏等郭氏满门,不论男女,全部押上刑场,夷灭全家。之后,隐帝亲自率领大军,出城征讨郭威。但是在七里坡之战中,后汉军大败于郭威之手,后汉隐帝刘承祐仓惶出逃,途中被亲随郭允明所杀。郭威于是得以入京,在觐见李太后之后,推举太后临朝听政,并提出拥立后汉宗室、武宁节度使刘赟为新帝,以稳定局势。
后汉乾祐三年十二月(阳历已经是951年1月)初一,北方有报契丹兵大举南下,于是李太后命郭威率军北上抵御,郭威在十二月十五率大军出发。十二月十九,大军途经澶州时,军士发动兵变,把一面黄旗加在郭威身上,大呼万岁,奉其为新帝。于是郭威顺势在十二月二十四返回汴京,奏报并逼迫李太后,授其为“监国”,自此夺得后汉国政(这就是日后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原始版。而且这个时候,赵匡胤已经投入郭威的军中,很有可能就在澶州军中,也许全程参与了这一次兵变)。后汉乾祐四年 (951年)正月初五,郭威在汴京正式称帝,建国号大周,改元广顺,史称后周,郭威即后周太祖。太祖即位后,追封原配柴氏为圣穆皇后,并在此以后没有更立新皇后,以表达对于妻子的思念。
太祖以崇节俭、用仁德、轻徭薄役来治理天下。改革前朝弊政、整顿吏治纲纪、治理河患、招抚流民,发展农业。在他的统治之下,后周迅速强大,中原长期混乱分裂的局面开始向统一方面转变,后周统治区域国富民强显现,日后中原的一统,是自后周太祖时开启了坚定的基础。
在治理国家的同时,太祖也在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的储君人选。他的亲儿子、侄子等人已经被后汉隐帝全部杀害,现下自己的年纪也过了五十,再生下子嗣也很艰难。即使再有了儿子,后周太祖已经是近五十岁的人,不知道还能再活几年(实际上,太祖也只活到五十一),如果自己几年后去世,那么又是一个主少国疑的局面,后周社稷必定会倾覆。
于是,太祖决定不再寄希望于再诞育子嗣,而是从幸存的几个子侄辈中,择贤者立为皇储,以延续社稷安宁。
太祖可供选择的人选一共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发妻的侄子、也是自己二十多年的养子郭荣;第二个是自己的妹妹福庆长公主郭氏的儿子、外甥李重进;第三个是自己的女婿、四女儿寿安公主的驸马张永德。因为他们年纪较长,跟随自己从军,后汉隐帝杀害郭氏一门时,都在魏州军中,所以得以幸免于难。三个人中,论血缘是李重进最亲,为太祖的亲外甥;论名份是张永德有利,是亲女婿;而论感情和才能,则养子郭荣优势明显。三个人都很优秀,无论把社稷大位传给谁,太祖都觉得不会有遗憾。
在经过长期的考虑后,太祖在广顺元年(951年)正式授予养子郭荣皇子的身份,任命他为澶州(今河南濮阳)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而外甥李重进 则封 为内殿直都知 、泗州刺史,女婿张永德为内殿直小底四班都知、和州刺史。这样,在名份上,郭荣得以胜出,成为太祖的实际继承人。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正月,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作乱,太祖出兵平乱。战事一度不利时,太祖曾对宰臣们说:“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指郭荣)击贼,方办吾事。”显示了他已经视郭荣为自己的皇储,有重用并托付江山的意思。当年十二月,郭荣晋封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广顺三年(953年)正月,郭荣自澶州入朝,觐见太祖,同年三月,郭荣被晋封为晋王,就任开封府尹。在五代之际,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各朝不明立太子储君,而一旦皇家子弟担任了开封府尹,并封晋王,那么就意味着他已经是王朝的储君了(日后宋朝建立,宋太宗就是先担任了晋王、开封府尹,最后成为了皇帝)。明确了郭荣的储君之位后,太祖再授外甥李重进为大内都点检兼马步军都指挥使,女婿张永德为小底第一军都指挥使 。广顺三年(953年)再授李重进为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为殿前都虞候 ,让自己这两个仅存的后辈掌管殿前亲军,为郭荣护佑左右。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病逝于汴京,如同之前所描述的一样,在临终前,太祖亲手把江山交给了养子、皇嗣郭荣,并让外甥李重进在自己面前向郭荣行君臣大礼,明确了二人的名份,使得天下人都知道郭荣是嗣皇帝人选,同时也保护了李重进不至于被猜忌而导致危险。之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人世。
而郭荣,则在太祖灵柩前即位,成为后周第二代皇帝,这就是后周世宗。太祖的苦心没有白费,后周世宗即位后,对于表兄李重进、妹夫张永德信任有加,委以重任。李重进被授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张永德接任殿前都指挥使,分别掌管后周侍卫亲军和殿前亲军。在后来的战争中,李重进、,张永德都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为世宗和后周建立赫赫功勋。李重进以战功拜归德节度使、同平章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成为“使相”;张永德也以战功加检校太傅,授义成军节度使。
世宗对于太祖的恩德和关爱,一生都不曾忘记,严守父子名份,从未有过恢复柴姓,回归柴氏宗族的念头。即位后,对于尚在人世的生父柴守礼,世宗厚加官禄,赐官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同时多加田地美宅,侍奉甚厚。但是,世宗没有奉柴守礼为“太上皇”,而是从养父的角度出发,以生父为“元舅”,即以柴守礼为母亲(其实是姑母)的哥哥,加以优渥对待。为了不使天下人认为自己获取皇位后就冷淡对待郭家,世宗自成为皇帝后,就再也没有和生父柴守礼见面,直至驾崩。
后周太祖和养子世宗,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的父子感情却一直保持得深厚和真挚,甚至比有些亲生父子还要深,这也是世宗在他一生中,除了那些文治武功之外,最为世人所称道的优秀品质,后周世宗郭荣,不愧为五代第一明君。
最后,再特别说明一下:后周世宗自被后周太祖收为养子那一天起,就是叫做郭荣,在之后的日子里,从来也没有叫过柴荣。他的儿子,即后周恭帝,也是叫做郭宗训,从没有叫过柴宗训。我们后世所熟知的“柴荣”称谓,是宋太祖赵匡胤在篡夺后周社稷后,为了掩饰自己篡位的真相,所以把世宗改名为柴荣,意思是世宗也是以外姓人的身份自后周太祖郭威的手中继承了江山,那么自己夺取了柴家的江山,也不算失德和无礼了。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郭威有两个亲生儿子,大的叫郭侗,小的叫郭信。两人均在公元950年,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派人杀害。所以郭威继位时,他已经没有亲生的儿子了。
郭威有三个女儿,名字均不可考,三人的封号分别是乐安公主、寿安公主和永宁公主。
其中乐安公主也被刘承祐杀害。寿安公主和永宁公主逃过一劫。
寿安公主后来嫁给了郭威好朋友张颖的儿子张永德为妻。所以郭威继位时,他是有女儿和女婿的。
张永德在郭威麾下历任都知,都指挥使等重要职。与老丈人的关系还可以。
郭威有三个侄子,分别叫郭守筠、郭奉超和郭定哥。这三人的父亲是谁,已不可考。
因为郭威身世本身就也很有争议,有传他是后晋顺州刺史郭简儿子的说法,也有传他是郭简养子的说法。连郭威亲爹是谁都搞不清楚,所以他具体有几个兄弟姐妹,自然也是搞不清楚的了。
现在只知道他排老五,本来有三个侄子。但三个侄子也都被刘承祐杀害。
所以郭威继位时,他已经没有同族子侄了。
郭威有一个亲姐姐,名字不知道,封号是福庆长公主。夫家姓李,两人养育有一子,叫李重进。所以郭威是有外甥的。
李重进追随郭威的时间很早,大概在后晋时期就已经在他麾下担任将军了。因而郭威与李重进的舅甥关系其实也挺好的。李重进后来没能继承皇位,不是因为他无能,也不是因为他与郭威的血缘关系不够亲密。
纯粹是他的母亲福庆长公主在郭威的心里没有柴皇后的分量重而已。
说到柴皇后,再说郭威的妻室。郭威有三个嫡妻和一个妾。其中最早的妻就是柴皇后。
柴皇后原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妃子。后来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为了削减不必要的后宫开支,便把她裁撤了,派人送回了老家。
在回家途中,柴皇后恰好遇见当时还只是低级武官的郭威,又恰好对郭威一见倾心,对他爱的不要不要的。因而她便当场倒贴,向郭威表白,要求郭威娶她。
常言道,女追男,隔层纱。男人一般无法抵挡女人的倒贴。再加上柴皇后又是前朝皇帝的妃嫔,相貌肯定没得说。因而郭威当时也没有多想,立即就娶了她。
后来,柴皇后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感到很生气。因为他们认为女儿曾经是妃嫔,要改嫁也应该嫁节度使这种级别的高级官员,嫁给郭威这种小角色算个什么回事?但是柴皇后执意要嫁,并将自己从皇宫带出的金银首饰留了一半给父母,另一半则当作嫁妆倒贴给了当时还一无所有的郭威。算是把自己给嫁出去了。
其实柴家在邢台是大户,柴父柴母不缺女儿那点金银首饰钱。柴皇后如此做,只是不想跟家里闹掰,让郭威的面子不至于很难堪。
试问,得此贤妻,夫复何求?所以后来郭威对柴皇后可谓是相敬如宾,千依百顺。对柴皇后的侄子柴荣也是高看一眼。很早就将其收在身边,当作养子培养。
公元951年正月,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当时柴皇后已经不在了,没能亲眼见到郭威登基继位。为了祭奠结发妻子,郭威便追封其为皇后。同时也不再立皇后。以示自己柴皇后在自己心里的特殊地位。
郭威后来又续弦的两个继妻,杨淑妃和张贵妃都只是妃子,不是皇后。(郭威还有一个小妾是董德妃)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北宋名将曹彬是张贵妃的外甥。他跟郭威也有点关系。
郭威生前的家世,基本就是这么个情况。
亲生儿子都没有了;同族侄子也没有了。
养子有一个,柴荣。
外甥一个,李重进。
女婿一个,张永德。
郭威的继承人,基本上就只有从这三个人当中选择。一个是外甥,一个是女婿,一个是结发妻子的侄子。看似很难选,但郭威一点都没有犹豫。他直接选了柴荣。并让李重进和张永德给柴荣行大礼。算是确定了君臣名分关系,让他们不要再有非分之想。
至于郭威为什么只在这三人中选,并且坚定的支持柴荣。我个人觉得,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郭威对时局的清醒判断。
自中唐藩镇割据以来,近两百年,中原都是乱世。不知兵,且不立恩信的孺子,能单靠血缘就保住皇位的,根本没有成功的案例。
郭威继位时,他才四十多岁,完全有能力再生一个小孩子。但他直接就否定了这种天真烂漫想法。因为他很清楚,小孩子在乱世之中是根本立不住脚跟的。
既然如此,与其皇位被人篡夺,不如找个强有力的人物,收为养子,继承香火。所以他没有犹豫,不再生育。只在内侄、外甥和女婿中做选择。
后来柴荣就是没有这种魄力,妄想把皇位传给七岁的柴宗训。导致赵匡胤黄袍加身,篡夺了郭氏的基业。
至于为什么要选柴荣,前面已经说了,因为柴皇后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郭威已经没有像样的传人。
郭威对于婚恋很奇怪。
他的3个嫡妻及1个妾,都是丈夫死后改嫁的寡妇。
也许郭威对于这种熟女比较感兴趣。
其实郭威女人也不少,成为皇帝以后也有很多妃子,然而他们都没有生育。
郭威虽有3个女儿,但只有2个儿子。
长子是剡王郭侗,次子是巳王郭信,都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
当时后汉隐帝刘承祐怀疑郭威造反,派人对其满门抄斩,连婴儿也没放过。
郭威继室张氏与郭威两个儿子,侄子郭守筠、郭奉超、郭定哥还有第三女都被诛杀。
由于亲子都被杀了,只剩下养子柴荣了,也教过郭荣。
柴荣的地位其实很高,比郭威两个亲生儿子还要大。
当时郭威还是个小角色,娶了柴皇后为妻,这是他的第一任妻子,也是原配。
由于柴皇后没有生育,就国际哥哥柴守礼的儿子为养子。
在古代,这也是没有问题的,郭威也是同意的。
由此,柴荣成为郭家长子。
自然,如果郭威两个亲生儿子没死,就轮不到柴荣。
现在郭威已经没有亲生儿子,情况就不同。
郭威本来有几个比较亲密的人,可以传授皇位。
比如侄子郭守筠,郭奉超,郭定哥,这三个人都是郭威兄弟的孩子,比较亲密。
但是,这3个人很倒霉,也全部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死,满门抄斩就是这个意思。
更要命的是,郭威的侄子也很少。
郭威的亲生父亲不明,她母亲是个美人,在郭威3岁时候改嫁顺州刺史郭简。
但郭简和母亲很快被杀,应该同郭威的母亲没有生育什么子女。郭威是姨妈抚养长大,等于是个孤儿。
说来说去,郭威应该没有什么有血缘关系兄弟,家里人丁稀少,侄子也不多。
这3个侄子被杀后,应该就没有侄子,或者又不怎么样的侄子。
郭威倒是还有外甥李重进,是姐姐的儿子,另外还有内甥曹彬,是第三任妻张贵妃之甥,剩下比较亲密的就是女婿张永德,女儿寿安公主之夫。
说来说去,这些人还不如柴荣亲密,都属于外姓,在古代是没有继承权的。
柴荣虽同郭威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正儿八经是过继的长子,而且能力突出。
古代很讲究礼法,既然已经过继了,儿子就当做亲生,本来就有继承权。
而郭威其实也没有其他的选择,郭家人丁实在太少了,只能选择能力超强的柴荣。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武周时期,武则天在立侄子还是立儿子为继承人的问题上纠结了好几年,可谓伤透了脑筋,最终还是立了自己的儿子李显为太子,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周太祖郭威似乎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然,郭威并不是在儿子和侄子之间选择,因为称帝之后的郭威已经没有了儿子和侄子。
郭威要立太子,实际上只有三个人选,其一就是养子兼内侄柴荣,即后来的后周世宗;其二就是女婿张永德,“点检做太子”的当事人之一;其三就是外甥李重进。说起来,李重进是唯一和郭威有血缘关系的人,但说到姓,无论选择这三人中的谁,后周的江山在郭威之后不可能再姓郭。实际上郭威原本是有儿子的,而且还有至少两个,只是很不幸的,他们都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当初郭威跟随后汉太祖刘知远南征北战,又辅佐刘知远建国,算是后汉的开国功臣,自然在后汉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而刘知远去世之后,将位子传给了刘承祐,刘承祐真本事没有多少,但猜忌心还是有的,再加上身边有心人的撺掇,于是刘承祐决定派人去刺杀郭威,除掉这个位高权重的重臣,但是刺杀计划并没有成功,郭威提前被告知了这次刺杀,一气之下,郭威起兵清君侧。
郭威当时有没有存着取而代之的心思,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刘承祐是认定郭威反了,于是将郭威在京城的全部家属都抓了起来并杀死,郭威留守邺都的时候,一家老小都在京城,这自然成为刘承祐拿捏郭威的存在,但是刘承祐却太没有脑子了,他并没有让郭威的家属发挥真正的作用牵制郭威,反而直接杀死了他们,一个不留,这直接激怒了郭威,后汉江山注定只能坚持三年多的时间。
郭威的一家老小都被杀死,只剩下养子柴荣跟在身边。柴荣是郭威原配柴氏的侄子,而柴氏不仅是郭威额妻子,更是郭威的贵人,如果当初不是柴氏带着嫁妆嫁给了穷小子郭威,或许就没有后周了。柴氏让郭威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于是郭威才在后来成就了一番事业,只是柴氏一直没有生孩子,于是将自己的哥哥的儿子柴荣接到身边,做了养子。
柴荣很小就跟在柴氏和郭威身边,三人可以算是相依为命,即便后来柴氏死了,柴荣在郭威家中的地位也并没有改变,他在年轻的时候经商养家,长大后又跟随郭威从军南征北战,能力出众。
郭威既然没有了儿子,柴荣就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人选,当然柴荣毕竟不是郭威的亲儿子,所以势必还有人不服,比如郭威的外甥李重进和女婿张永德。李重进是郭威姐姐的儿子,张永德是郭威唯一活着的女儿的丈夫,说起来都和郭威关系迫近,如果柴荣不是郭威的养子,两人甚至比柴荣和郭威的关系还要近。但两人来到郭威身边的时间并不长。
柴荣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他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又从小跟着郭威,不仅和郭威相依为命,更是熟悉郭威的一切,也熟悉郭威的政治策略,只有将位子传给柴荣,才能保证郭威的政治遗产不会被破坏,而且柴荣还是柴氏认定的人,郭威对柴氏很是看重,他自己就认为没有柴氏,就没有她的一切,因此柴荣成为继承人是毫无争议的。
张永德还好说,他本来就是和妻子后来和郭威相认的,虽然是郭威的女婿,能力也有,但在继承人这个问题上他并没有什么优势也没有什么野心,但李重进就不一样了,他自认为是唯一和郭威有血缘关系的,继承人理应是他,但又偏偏不是,李重进难免心里不痛快。
郭威岂会不知,因此郭威在临终之际,做了一件事,《宋史》记载:“及周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郭威也怕他去世之后,李重进会不服柴荣再生事端,因此他在临终之际,就让李重进拜了柴荣,定下了君臣之分,李重进即便再不愿意,也不能不答应。
柴荣继位之后,李重进掌侍卫亲军,张永德掌殿前亲军。也算是柴荣的左膀右臂,更是在柴荣继位的第一年就遇到的高平之战中表现不俗。但后来,两人的命运却很不相同,张永德在不久后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后来就发生了“点检做太子”一事,张永德被免去殿前都点检一职,而赵匡胤取而代之,张永德和赵匡胤交好。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上建立了大宋,张永德被重用,而李重进不吭听从赵匡胤的调动而起兵,准备光复后周,但最终也只是昙花一下,李重进光复的后周只坚持了两个月。城破之际,李重进举家自焚。
郭威为什么会传位给义子柴荣,他没有侄子吗?
先澄清一下,柴荣是郭威的养子,不是义子,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另外柴荣可不是半路出家被郭威收养,也不像别的军阀为了拉拢人心,给个名份,而是柴荣幼小时被姑姑柴氏抱着,嫁给了郭威,买一送一,即收为养子,柴荣在郭家长大,所以郭威与柴氏对于柴荣,既是姑父姑母,又是父母的关系。
柴荣,养子身份登顶皇位,五代第一明君,可惜早逝。再说一下古代父子间的关系,有儿子、继子、养子、义子四种情况,这是按亲疏关系排列的,儿子就不解释了,如果没儿子,在同血脉中过继子嗣为继子,而养子有养育之恩,也情同父子,养子是能进家谱,并拥有与庶子同等的继承权,义子就要差很多,仅一个名份而已,所以在古代,养子能进家谱,拥有继承权,只是在有儿子和继子情况下,养子要往后站。
图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大概形势图。于是在五代时期,后梁的朱温既有亲儿子,也有养子,都有继承权,朱温选储君,养子也在考虑范围内,结果被儿子一哄而上弄死了,但假如没有儿子呢,养子的地位自然就突出了,柴荣就是这样的。前面说了柴荣是被姑姑抱着嫁给郭威的,当即收为养子,从小跟着郭威习文弄武,视如己出,当时郭威还是下级军官,家庭不富裕,长大后柴荣做起了茶叶生意,赚钱补贴家用。
公元947年,刘知远在山西称帝,郭威有拥立之功,官拜枢密副使,后汉隐帝时,郭威已是枢密使,掌管全国兵权,隐帝慑于郭威的势力,在郭威带兵在外时,密诏将留在开封的郭威一家全杀害,于是郭威一家只剩下自己和跟在身边从军的柴荣,隐帝还派人去刺杀郭威,于是被迫起兵,后来郭威攻占开封,建立后周政权。
图为柴荣墓,其墓前有历代皇帝、名人留下赞颂其功业的石碑数十块。郭威的父亲郭简是顺州刺史,后来因为兵祸一家子全死了,仅有一王姓夫人带一子逃到王夫人娘家隐居,这一子也就是长大后的郭威,等于说郭威没有兄弟子侄,为后汉效命,自己老婆儿子被一锅端,仅剩还看得顺眼的养子柴荣,于是柴荣顺理成章的成为皇位继承人,如果给些郭威时间,说不定能诞下自己血脉的儿子,可时间不等人,称帝的第二年郭威就得了“风痹症”,步履艰难,第三年就死了,死前在众人面前传位于晋王柴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