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称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的王永江是谁?为什么能和杨宇霆齐名?
都说奉系军阀是烂泥扶不上墙,是北洋收摊之作。可是你别说,奉系军阀里还真的出人才,一个郭松龄,一个杨宇霆,那可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其实此外还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号称东北财神爷的王永江,那才是东北真正的大人物。这位老兄掌管着东北的财政,是张作霖最信任的财政厅长。不仅善于处理东北财务,而且能够为张作霖大肆敛财,成为东北真正意义上的财神爷。
士元竟以酒糊涂,大耳如何慢凤雏?才得荆襄宁志满,英雄通病是轻儒。这首诗是王永江第一次去拜会张作霖时所写,张作霖以为王永江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人,是派来夺取东三省财政的,所以让王永江吃了个闭门羹。不过他们俩的故事,也正是从这首诗开始的。
- 1、王永江本是个穷途末路的秀才。
王永江本人比张作霖大3岁,他老爹王克谦本来就是个杂货店的账房先生,王永江后来担任奉天财政厅长,也算是继承父业了。
王克谦觉得未来可期,因为俩儿子都非常聪明,而且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这个时候王永江还娶了他老爹所在货栈老板的女儿,可谓是春风得意。
老丈人给王永江投资,搞了一件杂货铺,等于就是让他有了自力更生的资本。可惜王永江是个秀才出身,这做生意他一时间根本就搞不来,因此杂货铺生意做不好,只好改做中药材生意。
结果中药铺也开不下去,王永江可谓是干啥啥不行,赔钱第一名。可以说这个时候的王永江,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了。
- 2、袁金凯的推荐,让王永江有了重获新生的资本。
王永江在绝望的时候,收到了袁金凯的一封信。袁金凯是王永江早年的至交好友,所以很快就按照信中的嘱托,帮他考察了旅顺、大连一带的日本警察制度,并且还写了一份报告给袁金凯。
其实这就是敲门砖了,展现自己干实事的能力和才华,袁金凯看了报告以后,果断推荐王永江前往辽阳警务学堂当老师。此后他又被提拔为辽阳警务所长。从这儿开始,王永江正式进入仕途,可是他目前还没有碰财政,只是在警务部门服务。
- 3、王永江终于成了张作霖的左膀右臂。
东三省的总督赵尔巽非常欣赏王永江,打算推荐他担任奉天民政局长,结果遭到张作霖无情地反对。为什么?张作霖实力强大,东北用人从来都要经过他的手,没有到他门前拜见过,就想做这么大的官?没门!
王永江只好空着两只手前去拜会张作霖,结果张作霖愣是放了人家鸽子,正是因为这样,王永江才写下了开头那首诗,索性辞职不干了。
3年以后,1916年,张作霖成了奉天督军兼任省长,做土匪他是一把好手,可做省长,他肚子里那点墨水真不够,尤其是民政这一块你让大老粗张作霖咋管?
为此他的谋士袁金凯再次推荐王永江,张作霖只好厚着脸皮,再去请人家王永江出山,并且亲自迎接。两个人谈了很长时间,终于张作霖将王永江安排为奉天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警察厅厅长。怎么还是跟财政不沾边呢?
事情还要慢慢干,毕竟王永江此前的仕途中,大多数都是跟警务系统打交道,这回出山,自然还是以老本行作为起家的资本。
他在担任警务处长的日子里,处理的最重要的一个案子就是汤玉麟的部下宋某寻衅滋事的事情。汤玉麟是张作霖的好兄弟,他的手下被人给抓了,他当然不服气,立刻带着一帮人前来找王永江要人。
王永江死活不放,结果人家就准备开火了,王永江也是暴脾气,立刻带着人马打算反击。千钧一发之际,张作霖的老兄弟们纷纷谴责王永江,让张作霖罢免了他。而王永江心灰意冷,也主动辞职。在他看来,东北家天下的管理模式,的确不适合新时代的警务系统。
王永江是被逼着走上了管理财政这条路。王永江本来回老家养老了,也不想管这档子事情了,结果张作霖又把人家给请了回来。这次他回来以后,就担任了财政厅长。
篱花落尽菜花香,浅草沿堤踏落晖。水上风来红蓼响,一双饥骛背人飞。
既然张作霖如此信任他王永江,他当然很感动,再次投身于财政治理的工作当中去了。为了给奉天政府多搞点钱,他开始做税赋改革。
有关于钱的改革,一定会伤害到很多人的利益,所以王永江被各种骂。但是他才不管这些,能够给张作霖搞到钱,这是他的职责。
短短4年时间,财政上一塌糊涂的奉天,被王永江治理得井井有条,不光把1000多万的外债都给还清了,他还给张作霖挣了不少钱。
此后张作霖甚至要推举王永江为奉天省长,可见他对王永江,已经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人家给你挣的钱,的确解决了你的各种困扰,这种人才怎么能不重用呢?
英雄见与书生异,书生抱负济何事?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直奉战争也拉开了序幕,张作霖想要入主京城,所以执意要带兵入关对付直系军阀。这件事遭到了王永江的强烈反对。
王永江认为,这个时候的东北,应该注重民生建设,尽快发展好经济,这才是唯一的求存之路,贸然去问鼎中原,早晚要摔跟头。
可是张作霖对这件事的态度十分坚决,因此王永江写下了上面这句诗。两年以后,果然像王永江所说,奉军惨败,张作霖再次退到关外。
张作霖终于意识到了王永江的正确性,所以再次重用他。而这个时候直系的吴佩孚也看出了王永江是个人才,所以故意离间王永江和张作霖。
他让徐世昌任命张作霖作为东三省巡阅使,而王永江为内务部部长。结果人家王永江士为知己者死,压根就不理朝廷的任命,继续为张作霖搞财政。王永江担任奉天省长一年后,全省的税收收入高达3000多万元。财神爷不是白叫的。
总结:英雄迟暮,痛心疾首。张作霖看有钱了,再次发动了第二次直奉战争,最终大获全胜。可是战争是要烧钱的,军费暴增的情况下,王永江也控制不住东北地区的物价。
不听劝告的张作霖,丝毫没有收手的想法。这使得王永江悲愤至极。于是他在心灰意冷的情况,离开了张作霖。
1927年,王永江病逝,东北的财政离开了他再次乱作了一团。一年以后,张作霖在关内打了好几场败仗,只好退回关外,不幸在皇姑屯遇难。
时人称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的王永江是谁?为什么能和杨宇霆齐名?
北洋时期,被称为财神的能人有好几个,但真正名副其实的恐怕只有奉系财神王永江。其他派系的财神,不过是善敛财也敢敛财而已,只有王永江是因地制宜,干实事,有本事的,在他主政的那段时间里,东三省的富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王永江是闯关东的后代,1872年生于大连金州。父亲王克谦是个忠厚勤恳的账房先生,膝下有两子,老大永江、老二永潮,都是天资聪颖,好学上进的后生,两兄弟很早就成了当地的贡生。
乱世之中,本分勤劳人家有时候也是有一份好运势的。王克谦一直在双兴货栈做账房先生,货栈曹姓老板不仅器重他,而且喜欢他的两个儿子,王家两兄弟成人后,曹老板不仅将家中的两个千金分别嫁给了两兄弟,还资助王克谦在金州南街开了一间杂货铺,名叫“永庆和”。
然而,小民人家想在乱世奔出一个好前程终究还是不容易的。就在王家的日子稍有些奔头时,想走仕途路的王永潮因为没钱疏通门路,又忧又急,最后竟然英年早逝了。
一霜之后还有一霜,王家杂货铺的生意也一直不太好,为了生计,王家父子后来又向亲友借钱,到旅顺开了一家“采真堂”中药铺,谁知道中药铺刚开不久,西药便大量涌了进来,而且旅顺人还很认,久而久之中药铺也就干不下去了。
无奈无法,王家父子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金州,那段日子,王永江手里整日攥着一卷《管子》,四处徘徊,不知人生的前路该如何走下去。
1907年,就在王永江几近绝望的时候,昔日学友袁金铠帮了他一把,将他推荐进辽阳警察系统,先干警务学堂教员,再做警察所所长。算算年龄,从一名不文的郁闷书生到干上一份正经差使,王永江已经35岁了,从这个轨迹看,王永江好似是一个眼高手低的无用书生。其实好饭不怕晚,自从进了辽阳警察系统,王永江就显现了他的务实、不简单,干起工作来,他不仅热衷调查研究,而且擅长观察总结日本人先进的地方治理经验。
这一点让袁金铠深信此人是不可多得的治世之才,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这一幕——1916年4月,张作霖坐上奉天督军的宝座后,请袁金铠推荐一位能够治理地方的大才,袁金铠十分肯定地说,若要治理奉天,非王永江不可。
张作霖急需治世之才,皆因他接手大权时,东北的问题十分严重。
严重在哪里呢?
一、 秩序混乱。
张作霖上台后,虽说匪患已大为改观,但奉军的土匪习气依旧很重,尤其跟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土匪老弟兄,个个飞扬跋扈,胡作非为,没有人敢管。
二、 土地所有关系混乱,官府田赋收入一点准头没有。
东三省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有大量的皇庄、朝廷马场、王公贵族的田庄、猎场,这些土地的面积很大,统统不交田赋,具体数量有多少,没人清楚。
这个问题,清末新政时虽说已经开始着手整理,但涉及皇家和亲贵的部分,毫无进展。进入民国后,这些土地实际上已经被田庄庄主、庄头霸占或者私卖,但所有者和具体数量,依旧是个谜。
这就造成了眼看东三省有大面积的良田,但天赋收入却少得可怜。
三、 各级官府的税局厘卡,几乎没有严格的管理、考核,税收跑冒滴漏情况严重。
这一点对商旅之害尤其严重,当时整个奉天,工商业只有一些再传统不过的钱庄、烧锅、炸油和丝绸皮毛行业,官府想从中受益,既没有负责任的手,有也无处下手。
还有一点,那年月,大豆是大宗出口商品,但因为南满和北满被日俄分别占据,其中的利益全让日俄拿走了,地方官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肥水流到外人田里。
受张作霖礼聘,王永江出山时虽然像个落魄卧龙,但看问题之准,手段之实,魄力之足,却很叫明眼人赞赏。治理奉天,王永江首先担任的职务是奉天警务处长,然后是财政厅长,而这两方面正是他认定的治理地方的关键。
在张作霖的支持下,王永江大刀阔斧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引进专业人才,学习日本办法,整顿警务,肃清地方。在当时,这是件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并且有丧命风险的差使,但在王永江那里,他非但没有退缩,相反敢向奉系老土匪、张作霖把兄弟汤玉麟下狠手。
因为这事,汤玉麟差点跟王永江火并,幸好张作霖懂得马下文治的道理,及时弹压了汤玉麟这一帮老弟兄,王永江这才镇住了奉军,取得了第一步成效。
地方秩序的根本改善为王永江干第二件大事提供了关键基础。随后,他凭借奉天的警察力量,对全省的土地数量、所有者展开了全面的丈量、核实工作,而且是一查到底,绝不半途而废。
这个动作下去,奉天全省的田赋收入立即呈现出激增的态势,而且从侧面刺激了大豆种植、出口,间接从日俄殖民者手里争回了不少利益。
与此同时,王永江对全省各地税局的整顿也是有章有法,见效显著。王永江规定,税务人员超额完成任务,可以提成,一旦发现有人接受贿赂、放纵偷税漏税,严惩不贷。
如此一来,奉天的税局厘卡也有了根本的改观。
这几项工作做完,王永江还有一招更显远见卓识,他用极负责任的态度整顿了金融秩序、稳定了奉票,使奉票成了当时全国最坚挺的通行货币,信誉远超京城北洋政府。
因为这一套做法太立竿见影,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后,先后又把奉天的成功经验推广到了吉林、黑龙江,由此奉吉黑连成一片,东三省开始富得流油,张作霖成了各路军阀中最为财大气粗的一位。
然而,就在东北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因为张作霖持续膨胀的野心,王永江和东北王的和弦最终还是崩断了。因为有枪有钱,自1917年开始,张作霖就屡屡进关捞好处。南北战争、直皖战争,他都占到了大便宜,这让他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欲念越来越强。
第一次直奉大战,虽然奉系败了,但此败也挤干了奉军的水分,让张作霖明白了整军经武的重要性,所以到第二次直奉大战时,形势发生了逆转,张作霖联合冯玉祥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吴佩孚。
但在王永江看来,张作霖的风光轻说是深陷泥潭,重说则是引戈自戕,因为在王永江眼里,张作霖并不具备一统天下的威势,而东三省也无力支撑他进行旷日持久的中原混战。
张作霖在很多方面有乱世枭雄的大格局,但在野心面前,他还是犯了明知不可为而强为的致命错误。
看清张作霖的致命问题后,王永江苦劝不成,最后只好以托病辞官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立场。
君臣的和弦崩断之后,张作霖本来还是很有胸怀的,也曾不止一次地放下身段试图挽回王永江;王永江眼见东三省财政已陷入崩盘的边缘,也曾有过再帮张作霖一把的念头。
遗憾的是,张作霖身边的主战派,尤其是杨宇霆,暗中作梗,毁掉了这种可能性。
再次合作的可能性被毁掉之后,历史留给这一对君臣的时间也就不多了。说到他们的结局,宿命的意味很浓。
好似是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苦心辅佐的恩主踏上黄泉路一般,在张作霖于皇姑屯被炸死前的几个月,王永江突然病故在金州。
有王家后人说,王永江是被日本医生害死的,因为日本人忌惮他的治世之才、治世之智。
北洋豪杰,多有一声叹息。
最后说一句,奉系曾有王永江是文诸葛,杨宇霆是武诸葛的说法,但在黑哥看来,杨宇霆的野心太重,锋芒太寒,他是有能力,但破坏力也强,而王永江是真真有萧何的意思,只可惜,北洋乱世,他没有萧何的运势,而张作霖也没有刘邦的历史机遇。
时人称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的王永江是谁?为什么能和杨宇霆齐名?
王永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文官,准确地说,他是个理财高手,当时甚至有“奉系财神爷”之称。
王永江是大连(当时叫金州)人,但并不算是纯东北人,而是闯关东的“新东北人”。他爹是金州城里某客栈的帐房先生,生了俩小子,次子曾混上候补知县,但因为没人帮忙(不花钱走路子,哪里能当官呢),苦等一年,气死了!
弟弟死得窝囊,哥哥混得也不好,他最初开的是中药铺子,但此时西药远比中药受认可,最终只能关门。这个时候,他有一个老朋友在辽阳做警务提调,推荐他去警务学堂当老师。也实在是否极泰来,王永江这就得到认可,直做到辽阳的警务所长。随后东三省的总督赵尔巽,甚至想让他做奉天民政司使(即民政局长)。
这个时候,便有人跳出来反对,那便是张作霖。赵尔巽让王永江去见张作霖,这货居然空着两手就去了——与他弟弟完全一样,结果自然是没戏。
但凡事都有转折,这转折便出现在1916年,此时张作霖已经是奉天的省长,当然就需要人才。于是便有人向他推荐王永江,并且说此人是天下奇才,将军你一定要抛弃前嫌,成就大业。
于是张作霖备礼请老王出山,老王一来,老张出门相迎,还抛出四个字:"公何来迟?"老王的回答也是四个字:"尚未晚也。"
据说两人这就聊了整整一天,老王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奉天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警察厅厅长。
这也就是说, 张作霖给老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整顿沈阳的乱象。因为奉系的军人,说白就是土匪出身,何曾把警察放在眼里?所以横行霸道的事常有。王永江一上任,汤玉麟的部下就出来惹事,被抓进警局。汤玉麟二话不说,带着卫兵就闯进警局,让老王放人。老王不放,汤的军队便包围警局。而老王呢,在院子里架起了小钢炮。
这事闹得真不小,张作霖都没办法收拾乱局,最后只能假骂汤玉麟,随后将老王从警察局长调任去做财政厅长兼烟酒专卖局局长。
其实这是糊稀泥,但老王跑到财政厅长这个任上,真的是对了胃口。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清丈土地,查出那些过去隐瞒不报的庄园、围场、牧场,全部加征田赋。而后是发行公债500万元,筹集资金,创办实业……如果有人贪腐,他就直接拉出来枪毙。结果数年之后,奉天从一个欠债1000万的穷省,一下子成为有结余的富省。
老王帮张作霖挣钱,张作霖能不高兴么?随即就要把省长的位置让给他。老王说,省长的活,我可以做,但这个官还是你做——随后王永江便提出,省内大小官吏,都由他来任命,不许张作霖干预"。张作霖居然也答应,还对在政府任职的小兄弟们叮嘱说:
"老王脾气不好,颇难伺候,务要谨慎。"
当时已经是民国,直系吴佩孚为了离间王永江与张作霖的关系,提议让老王到北京来做内务部部长。王永江压根就没理他。但老王和老张不是没矛盾,这矛盾就是老张要扩军作战,要打直系,而王永江认为不行,甚至为此着急上火,"左目失明,心脏漏血"。而结果是张作霖获胜,但军费支出高达一个多亿,东北因此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东北人怨声载道。
此时,心灰意冷的老王,便请同事吃了一顿"鹿尾白菜卷"(鹿尾寓意"路危",白菜卷寓意"铺盖卷"),然后请假回老家。老张还以为他是躲避应酬故意回乡待几天,爽快答应。结果数日后不见人回来,却收到一封辞职信。
老张自然是急了,财神爷跑路了,他怎能不去追。可纵然亲自出面,吃的还是"闭门羹"。随后,奉天省发行的纸币币值暴跌。老王则在金州家中,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张雨亭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人之将死,强作回光,此之谓也。"
1927年11月1日,王永江在金州病逝,享年56岁。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的专列行至皇姑屯三洞桥,一声巨响,屏幕之上,亮出:“GAMEOVER!”
老实说,张作霖能用王永江这个理财达人,确实说明他有用人之能,但用了诸葛亮却不能听他的话,也就难怪他不能成为刘备了。
时人称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的王永江是谁?为什么能和杨宇霆齐名?
王永江出身金州大户人家,当过警备和税务官员,声誉极佳。张作霖的秘书长袁金铠推荐他,当了警务处长。这个职位以前是军人担当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管理军纪的职责,以前军人间互相包庇,奉军军纪很差,选非军人出身的人做警务处长,张作霖也是希望能有所改观。
军人确实难管,王永江面对的第一个刺头就是大将汤玉麟,他不但反对,还悍然率部出走,但张作霖一直为王永江站台。这是非常认同他的能力。
张作霖又提拔王永江当了省财政厅长。王永江整顿税务,稳定奉天元,两手都硬。
比如整顿税务,王永江上任一年,税收比预算多了一倍还多。据说张作霖很高兴,说:妈了巴子的,这个王永江还硬是有办法!
奉天元就更难,张作霖没钱就乱印,搞得东北老百姓都用日元。王永江主持财政后,严格执行银本位制,慢慢经济转好,两年后奉天省欠下的内债外债全部还清。
于是张作霖让王永江做奉天省长。
可好景不长,张作霖和曹锟打第一次直奉大战,王永江的财政努力全白费,一气之下养病去了。张作霖三次去请他,他开出条件,一,奉军不得再发动战争,只负责保卫东三省就行,二,军费保持目前水平,三,军政分离,军人不得干预行政,更不许军人向政府持枪要钱。
张作霖全答应!
此后两年,王永江办纺纱厂,一举打破了日本工厂一家垄断市场的局面,还大力吸引关内移民,车船码头设办事处,关内来的游民,一律给安家费。
在张作霖发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东三省的经济民生相当不错,但战争打响后,王永江彻底失望,坚决辞职,此后再也没出山。
他的辞职,让商界金融界不得不收紧了投资(因为不看好后继人选,对政策也谨慎观望),加上军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东北经济一落千丈。
可以说,王永江不仅是张作霖的钱袋子,财神爷,他的能力至少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平台,另外,他一心为民生的情怀和抱负,也是当时值得称道的。
时人称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的王永江是谁?为什么能和杨宇霆齐名?
如果不是王永江早张作霖几个月去世,极有可能张作霖被炸死后,日本人会选择支持王永江。英国学者加文•麦柯马克曾分析认为,王永江比张作霖更有利于日本人,因其主张不参与内战,一心管理好东三省,振兴经济。这样调和的态度,是当时的日本期望看到的,离日方“满洲”独立的计划更贴近。
不过,从王永江后来抗住日本的压力,开设工厂,创办大学来看,即使日方期望与王“合作”,也不会达成。
王永江的能力令张作霖不得不忍受他的脾气。多年后,蒋介石仍拟用王当年的部下王镜寰。可见王永江的政绩远近闻名。
这位财神爷早几个月去奈何桥等待他生前又爱又恨的主子了。
王永江对于张作霖来说,就是财神爷。两人从认识就故事以及“事故”不断,1872年出生于奉天金州(现在的大连),祖父王作霖逃荒到此地。因为懂得医术,王永江开设一家中药店“采真堂”,但随着日本的入侵,药店被迫关闭。
此后,王拒绝了日本人的聘请,转而研究日本人的侵略手段,对村屯制度、警察制度很有研究,还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因而受到袁金铠赏识,出任辽阳警备所长,誉为“奉省办警政的第一人”。
入张作霖幕府
张作霖任第二十七师师长后,手握重兵,已经是奉天军政的重心,大家纷纷拜张作霖门下,以能见到张为荣。然而,王永江工作之余都闭门在家,并不随大流,不买账。
1916年,张作霖执政奉天,招揽人才,这其中就有杨宇霆等数人,王永江备受冷落写诗讽刺张,如刘备慢待庞统。袁金铠跟张作霖说,“永江天下才,幕下诸君无出其右者。”张作霖也不是不想用王永江,而是顾虑王永江如当年一般不屑。
此时袁金铠又提起,于是张作霖就派人去请王永江来见他。王永江以自己是小吏,门卫不通报又如何?来作答。张作霖说,他已经预先通知门卫了,无需顾虑。这里也暗含了王永江的讽刺,更讽刺的是王永江的结局也正是由于“门卫”阻拦酿成,他就是杨宇霆。
王永江整理好衣冠,刚到大门口已经有人迎接,而张作霖亲自于中门阶下相迎。两人握手言欢,冰释前嫌。
初显身手
王永江入张作霖幕府后,任奉天警务处处长以及警察厅厅长,改革警政。张作霖手下的将领大多出身绿林,根本受不了严厉的管制,总认为天下的军人打下来的,凭什么要受警察的管制。因而,军警关系非常紧张,矛盾冲突不断。
汤玉麟,人称“汤大虎”,是张作霖的绿林老伙伴,27师53旅旅长,一次带兵包围了王永江的警务处,起因就是王永江抓了他的一个手下,而此人控制着奉天大部分赌博业。王永江也不甘示弱,架起了警务处唯一的一门小炮,表明自己坚决的态度。
见此情形,汤玉麟怒气冲冲的去找张作霖,要求撤了王永江的职。一边,王永江也主动提出辞职。张作霖把汤玉麟训斥了一顿,不接受王永江的辞呈。张作霖很清楚,如果站在汤玉麟一边,那以后军队更不服从管理,军纪更涣散。为了给其他将领一个警告,1917年3月张作霖撤了汤玉麟旅长一职。
理财“神手”
让张作霖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是财政年年亏空,靠借款度日,一次张作霖就跟王永江说:“东北这么大,为什么穷得没钱花?你去接财政厅长,看看毛病在哪?”王永江当即表示,只要张作霖信任他,两三年就可以扭亏为盈,但是他担心有人说闲话,张作霖表示,“你只管干,我什么也不听。”
1917年5月王永江出任财政厅厅长一职,没几个月就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法刘晏,剔除中饱,定税收比额,严格执行,违者严惩。
刘晏,晚唐著名的理财家,改变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紊乱的状况。王永江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税收都被各级税收官中饱私囊。为了除去这一积弊,枪毙了十四名贪污的税捐卡长,免职了一批税捐局长。
重新丈量土地,以前都是地主自己上报耕地亩数,而此次重新测量则是清丈局亲自量测,竟然中等的县都能多测出三四十万亩,大县更多。
有严惩也有奖赏,对于税收超额完成的,按比例拿提成奖,甚至提成奖一年达到万元。所以各级收税人员也是非常拼。
经过王永江的一番整治,奉天财政状况实现一百八十度扭转,1920年春,财政收入在还清外债和填完亏空后,还结余1000余万元,张作霖真的大喜过望。
张任命王永江为奉天省省长,王再三推辞,最后接受暂代省长一职。1922年王永江出任奉天省代理省长兼财政厅厅长。
更加丰厚的财政收入
王永江出任省长后,拥有行政大权,更有利于实施改革。
发展生产、广开税源,1923年,投资450万元开办了奉天最大的纺纱厂,期间顶住了日本人的压力。
1924年,一年开办10家工厂,开发20处矿业,扩充呼兰糖厂、沈阳棉花厂、鸭绿江木材公司、本溪湖煤矿等等。农林渔业等也得到大力发展。
修建铁路,1925年官商合办的奉海铁路公司成立,奉海铁路经辽源、西丰、东丰等地,奉天大豆主要产地,大大促进了大豆的出口。
因为日本人控制了旅大港,王永江主持兴筑葫芦岛港,疏浚营口港,并测量鸭绿江口的大东港等。功夫不负有心人,1926年财政收入总和达到6153多万元,是1917年刚上任时1000余万元的6倍。当时这也被称为奇迹。
霸气治理,张作霖都不能多言
随着权力的变大,王永江的个性也不断的体现出来,担任奉天省长期间,关于人事任免与张作霖约定张不能干预。张作霖也遵守这个君子协定,对王永江任命的大小官吏从不多言。
有张作霖的支持和放手,王永江大力整顿吏治,从无圆滑应付的行为,也不与人应酬。张作霖雄霸东北,成为“东北王”,四方“有志之士”更是云集奉天,而王永江从不与这些人密切接触。
张作霖、段祺瑞、孙中山成立反直三角同盟,而王永江对杨宇霆说:“无论段(祺瑞)也、卢(永祥)也、孙(中山)也,皆不过骗我之钱而又耍我而已,毫无可以依赖之处。”可见王永江对自己的赚钱能力“迷之自信”。
王永江对待各级官吏是十分严厉,甚至打骂,不留情面,所以大小官员都很怕王永江,县知事或者税捐局长新上任面见张作霖时,张作霖也会开玩笑的提醒他们,王永江这个人脾气不好,他们要小心好好做事。因此,没有人敢走王永江的后门,贪污腐化的风气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王永江工作出成绩,所以张作霖也包容着他的脾气。
创办东北大学
重视发展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不断的新建,财政状况好转了,到1923年王永江计划在奉天创办一所综合性的大学,7月东北大学开始招生。王永江自任校长,为了吸引国内名家名师来东北大学任教,东北大学教授老师的薪资一律用银元发放而不是奉票(有可能跌价),老师们的待遇丰厚而且不拖欠工资。当时很多高校拖欠老师工资现象时有出现。
文史有黄侃、林损、陈天倪、柳诒徵、吴宓等;数理化有冯祖荀、何育杰、庄长恭等。
日本人也出来阻挠东北大学的创立,声称中国学生可以就读日本在华创立的院校。然而王永江顶住了压力,大力投资东北大学。日本学者新岛淳良曾说:“东北大学设备一流,薪资超过国立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优秀大学。”
当1926年王永江辞去所有职务时,唯独保留了东北大学校长一职,政事可以放弃,大学是一定要办。
与张作霖、杨宇霆的分歧
王永江为了张作霖充实了钱袋子,也刺激了张作霖称霸中原的野心。张作霖、杨宇霆力主武力扩张,而王永江却是主张建设好东三省,保境安民,不要参与内战,反对张作霖和杨宇霆穷兵黩武。为此,王永江一度辞职,张作霖后又把他请回来,条件是:张作霖负责军事,王永江不受阻挠的负责民政。
可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张作霖大获全胜后,长驱直入关内,而战前王永江一直建议战争结束速回东北。入关后,前锋已到达上海,如此在关内的军费支出急剧增加。
年年战事,财政压力巨大,王永江认为这是自取灭亡,1926年请假回老家金州以此给张作霖施压,见没有效果,直接提出辞职。张作霖发电报挽留,王永江接着陈述自己的主张,张作霖大为不满,认为其是用笔杆子造反。
王永江辞职后,东三省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张作霖动了起用王永江的念头,路过金州时,王永江避而不见。1927年,张作霖让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彭贤带着他的亲笔信去劝解王永江。
王永江也有意再出山,然而还没动身就看到报纸上登出刘尚清为奉天省长,原以为奉天省长非自己莫属,盛怒之下心脏漏血症复发,于1927年11月1日去世,终年57岁。
原来是杨宇霆出的主意,让刘尚清任奉天省长牵制王永江,理由是王永江多次以辞职要挟上司张作霖,而张作霖则要谦卑的三请四邀,认为王非常无礼。杨宇霆也许就是当年王永江所说的“门卫”吧!
据说,每年过年和张作霖生辰,文武官员都要向张行跪拜仪式,而王永江是参与这样的仪式,都是仪式结束后才来,到大门口时,门卫大喊省长来了。张作霖则是笑迎于阶下,王永江作长揖。
吴俊升比王永江职位高而且年长,每次见到王永江先拜,以尊张之礼尊王。因为政见不同,人前人后对张也很有微词。
鉴于此,杨宇霆出这样的注意也是意料之中了。
写在最后
王永江有才,给张作霖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然而不注意与周围人沟通的方法,导致被孤立于团体之外,能成为“孤天里的鹤”,是无法生活在嘈杂纷扰的世间。
论能力王永江毫不逊色甚至有略胜一筹于杨宇霆,然而王的世界不准任何人触碰,恃才傲物,最后无法再次施展才能。
时人称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的王永江是谁?为什么能和杨宇霆齐名?
在民国军阀中,奉系的张作霖无疑是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其鼎盛时期,控制中国最为富足的北方九省一市,拥有强大的军事工业和海陆空三军,下辖兵力四十余万。奉系也因此入主中原,成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实际的控制者。
奉系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其实和它拥有一帮优秀的人才密不可分。除了郭松龄、姜登选等五虎将,还有被张作霖视为左膀右臂,人称小诸葛的杨宇霆,在军事和内政决策方面,替他出谋划策。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就是烧钱。而且东北当时办兵工厂,修铁路,建大学,处处都得花钱。奉系之所以这么有钱,和号称东北财神爷的王永江密不可分。
当时奉天有“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的说法,人们不禁要问,这王永江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能和“奉系一哥”杨宇霆相提并论呢?
(王永江旧照)
一、穷途末路柳暗花明。王永江的前半生其实并不出彩,早年考中秀才,父亲王克谦是个杂货铺的账房先生。利用这层关系,王永江娶了他老爹所在店铺老板的女儿,并得到老丈人资助,开了间中药铺。可当时西药疗效快,人们不再信中药,于是没多久药店就关门大吉。此后王永江还开过杂货铺,最终也以亏钱收场。
那时的王永江,可谓是干啥啥不行,亏钱第一名。老丈人的白眼和讥讽,更让他灰心丧气,几乎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就是绝望之际,在学友袁金铠举荐下,35岁的王永江成为辽阳警务学堂的老师,此后又被提拔为辽阳警务所长,从此步入仕途。
东三省的总督赵尔巽,在几次攀谈中,非常欣赏王永江的才华,想提拔他当奉天民政司司长。结果却遭到了张作霖反对,受到冷遇的王永江当晚就辞职而去,还留下一首讽刺诗给张作霖:“士元竟以酒糊涂,大耳如何慢凤雏?才得荆襄宁志满,英雄通病是轻儒!
(张作霖旧照)
二、知遇之恩尽忠职守。1916年4月,张作霖当上了奉天督军,开始广招人才,王永江又一次被举荐。这时的张作霖视野和胸怀今非昔比,不仅重金聘请王永江,还隆重请其入大帅府,给足了王秀才面子。
士为知己者用,大器晚成的王永江,作为张作霖最信任的幕僚,开始不遗余力帮他经略东北。
王永江成为奉天省财政司司长后,家族中账房先生基因的优势得以发挥。短短两年间,奉天省的财政状况就明显好转,不仅偿还了1000多万元的债务,还有了许多结余。这让草根出身的张作霖喜出望外,把王永江当成了财神爷,将奉天省长一职交给他。王永江多次谢绝不得,便担任了代理省长一职。
为了整顿吏治,王永江与张作霖约法三章,不得对省内大小官吏的任用肆意干涉。在他的治理下,奉天的面貌很快焕然一新,经济形势喜人,张作霖成为真正的东北王。
(直奉战争)
三、振兴工业兴办教育。除了致力于财政管理,王永江还先后创办了奉天纺织厂,修建沈海和洮昂铁路,军事工业水平也全面提升。
1922年,在张作霖执意要求下,王永江着手筹建东北大学。在学校创建过程中,无论是张大帅,还是王省长,对校园的建设都尽心尽力非常重视。不仅拿着900亩地作为校舍,还出资请名师仿德国柏林大学设计,前后花费经费高达600万元大洋之多,是当时国内规格最高的校园。
次年4月,东北大学正式招生。时任奉天省省长的王永江,亲自出任第一任校长,如今该校“知行合一”的校训匾额,就是当时王永江的手笔。
为了保证学校师生们有着优越的教学环境和舒适生活,奉天省每年给东大划拔的经费多达160万元,师生人均800元奉洋。
聘用师资上,东大也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当时连清华北大教授每月薪资都不过300元,但东大却达到360元,报销探亲路费等福利也一应俱全。在教学硬件上,无论是实验仪器,还是标本图书,全从海外重金购入,其教学条件之优越,国内无可匹敌。
但是,随着实力的增强,张作霖的问鼎中原的野心开始膨胀,这和王永江继续发展民生经济的观点有了分歧,
两次直奉大战,虽然最终奉系大获全胜,但耗费的资金多达数亿。仅陆军支出就达一亿之多,占全年总支出的89%。王永江为此急火攻心,以至于左眼失明。而张作霖却一意孤行穷兵黩武,东北由此物价飞涨,经济几欲崩溃。
1926年1月,苦劝无果心灰意冷的王永江,再次辞职,此后奉天省通胀更甚,民不聊生。
1927年11月1日,王永江因病去世,享年56岁。而张作霖面对北伐军强大攻势,节节败退之下也只能退回东北。并于1928年6月4日,在返回奉天时火车上,被日本人炸死。
(参考资料:《王永江与东北金融业的发展》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