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牛,排第一的大臣是谁?

清朝最牛的大臣,我认为是和珅。这哥们算是把清朝的顶级官职都给做了个遍,而且是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做了。看看和珅的履历,你能感觉自己这么些年都白活了!

24岁的时候,和珅成为御前侍卫,并且担任正蓝旗满洲副都统。这是正二品的官职,相当于是军区副司令。24岁很多朋友还没大学毕业呢。

27岁的时候,和珅成了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满洲副都统、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那就成了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长,兼任军区副司令。27岁很多人还在掏6个钱包吧?

28岁的时候,和珅担任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步军统领。这三个官是一起当的,全是他兼任。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警备司令部部长。

31岁的时候,和珅被提拔为户部尚书,前面的官依旧兼任,这就是从一品了,是正儿八经的财政部长级别。

32岁的时候,和珅因为军功,又被提拔兼任兵部尚书,也就是现在的国防部长。这个时候的和珅兼任着财政部长和国防部长的差事。

35岁的时候,和珅担任正白旗满洲都统、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这已经是副国级的档次了。正常人35岁的时候,可能还在吃力地还房贷。

37岁的时候,和珅成为了文华殿大学士,同时兼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正国级的级别,是正一品的官衔,而且具有很大的权力。

此后和珅长期担任正国级的官职,而且还兼任着各种部长的职位,可以说是身兼数职,权大不伤身。在49岁的时候,他更是被封为一等忠襄公,再往上一个级别,那就是王爵了。

姑且不论和珅后来的结局如何,这种履历摆在任何一个朝代,那都是无敌的存在。就算有人能做到这么大的官,可他们也没有和珅年轻。就算有和珅年轻,可他们也没有和珅兼任的职位多。因此说他是清朝最牛的大臣,一点也不为过。

和珅的才能很高,《红楼梦》因他才得以流传后世。

很多人对和珅的第一印象,肯定是王刚老师那种油嘴滑舌,喜欢拍乾隆马屁的形象。其实这跟历史上的和珅反差非常大。

首先和珅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帅哥,因为长得过分帅,所以乾隆爷才特别喜欢和珅。除了长相出众,和珅的才能那也是相当吓人的。

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大僚恃为奥援,剥削其下以供所欲。盐政、河工素利薮,以徵求无厌日益敝。---《清史稿》

他自幼丧父,但是刻苦学习,博览群书。虽然没能考取进士,可满脑子的学问,却没有荒废掉。他一个人就学会了满、蒙、藏、汉四种语言,这在当时的清朝官场那是头一份的。就算是大才子纪晓岚也得甘拜下风。

乾隆爷70大寿的时候,西藏那边送来了贺词,可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看得懂贺词里写了什么,乾隆心想,说不定这里面还有骂我的话,所以无奈之下就找来了和珅。

和珅一看,张口就把贺词的内容给翻译了出来,原来人家是想着等到乾隆70大寿的时候,亲自带着一帮人过来拜寿。这可把乾隆给乐坏了,和珅的才学可见一斑。

和珅特别喜欢读《三国演义》、《春秋》这一类书,他在看到《红楼梦》以后,那也是爱不释手。当时乾隆在搞四库全书,焚毁了大量不利于满清统治的书籍,可是这本《红楼梦》却被保留了下来。

为什么?因为和珅喜欢看,可是这本书那个时候是禁书,和珅就每天给太后请安的时候,给太后讲上那么一段。

等到把太后感动了以后,和珅才说出这是禁书的事情。乾隆皇帝孝顺啊,为了太后他破例允许刊印《红楼梦》,因此这才把这本奇书给传了下来。

和珅是干啥啥都行,敛财还是第一名。

不是所有贪官都是一无是处,很多时候,贪官还真的挺有能力。比如说和珅吧,我们能把他打入那种只知道谄媚,不知道办事的贪官行列中吗?当然不能。

因为和珅这个人,除了嘴皮子厉害以外,办事的能力还很强。比如说他在审理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一案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自己的智慧。

命回京,未至,擢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及复命,面陈云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称上意,并允行。授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驸,待年行婚礼。又授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理籓院尚书事,宠任冠朝列矣。---《清史稿》

他们从京城前往云南,什么都查不出来。那是人家的地盘,你能查出来才怪。可是和珅想了个办法,他先将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给抓了,严刑逼供后拿到了他的供词。

此后又召集了李侍尧的各路下属,当着他们的面,将赵一恒的供词全都读了出来,里面全是李侍尧的罪行。

这下子炸开锅了,这帮人原本打死不肯说,可他们认为和珅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所以他们纷纷带头举报李侍尧,李侍尧就这么被拿下了,你换其他人来试试?这事儿根本就不好办。

乾隆皇帝喜欢下江南,每次下江南都要找住的地方。一般地方是皇帝能住的吗?为此地方官员们可是绞尽脑汁,希望博得皇帝的好感,得以升官发财。

和珅在其中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知道乾隆的所有行踪,所以提前知会那些贿赂他的官员,让他们在某某地方接驾,建造行宫等等。

这么一来乾隆也高兴了,走到哪儿都有好地方住。地方官员们也高兴了,因为博得了乾隆的欢心得以升官发财,和珅自然也高兴了,不光收了大量银子,而且还笼络了不少官员。

总结:和珅的钱,其实不都是贪污得来的。

和珅做官做的大,但是不至于让他有那么多钱,他的财富多达15年清朝国库总收入,多达11亿两白银。他才做了25年官,这就太可怕了。

其实和珅还是个办实业的人,他自己开了75家当铺,300多家银号,什么搬家公司、建材公司、建筑公司他都在做,甚至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有贸易往来。

因此他的生意做得太大了,收入就吓人了。其中最大的一笔收入,当然还是土地买卖的收入。地皮这玩意儿自古都在炒,而且是越炒越高,反正有人接受,他压根都不怕,就问你牛不牛了。

嘉庆亲政以后,表示我们大清不允许这么牛掰的人存在,所以和珅就被嘉庆办了。和珅那11亿两白银,让嘉庆花了好一阵子,估计做梦都在偷笑。

参考资料:《清史稿》

清朝最牛,排第一的大臣是谁?

前言:

满清政权维持共276年,其中经历康乾盛世,也有晚清的百年屈辱,既有开国时的开疆拓土,也有后来的割地赔款。风风雨雨、潮起潮落,其中产生了如过江之鲫的名臣:陈廷敬、张廷玉、吴三桂、林则徐、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和坤、余国柱、于成龙......这些人都为大清立下不世之功。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总想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大人,但我最终还是决定选择收复新疆的左公宗棠!

左公、左公!

左公宗棠,字季高,湖南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他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收复新疆,洋务运动,一生无心名利,一心振兴中华。这里,我不想说他别的事迹,只聊聊他收复新疆。

当阿古柏勾结几个民族败类在英、俄等国支持下侵占我们新疆时,四面楚歌的满清朝廷一片混乱,李鸿章等一些重臣力主放弃。而年近花甲的左公凭借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毅然站了出来,反对放弃新疆。

经过一场激烈斗争,最终由左公担任收复新疆。左公克复经济、兵力、环境上的困难,抬棺进疆。和阿古柏及其后面的英、俄主子斗智斗勇,最终收复新疆,沿途一路种下左公杨、左公柳。内中艰难曲折,一言难表,有意了解者自行补脑。

结论;

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得保不失,左公利在万民,功在千秋!

左公名言:“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破书万卷,神交故人!”

清朝最牛,排第一的大臣是谁?

雍正 朝的 年羹尧。抚-远-大-将-军。独掌军权。

天下三分之一以上的军-队在他掌握,还是最精锐的。

清朝最牛,排第一的大臣是谁?

大家好,我是“古今事皆付笑谈中”,很高兴回答这个话题,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我认为清朝最牛的大臣是和珅。

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出生官宦之家,可是父母早亡,命运堪称凄凉。19岁参加科举考试,却名落孙山。由于是正红旗满人,1772年22岁的和珅被选为三等侍卫,得以进入皇宫。之后仕途就一路平步青云,深得乾隆帝的喜爱和赏识。

由于影视剧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和珅是巨贪,只会迎合皇帝,却不知他是一位能力极强的官员。

冯英廉对和珅的评价是“机敏且察言观色,相貌白杳而英俊,少有大志”

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珅得宠的原因是能力和会察言观色,再加上和珅长相俊美,给本来就很有才华的他加了不少分。

和珅在当政的20余年中,在各方面都曾向乾隆提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为乾隆处理过不少棘手的内政、外交问题。

乾隆四十五年( 1780),提出改设潞江、磨黑两地税口,禁止云南私盐的盛行,整顿云南官铜以禁止私钱流行。

乾隆四十六年(1781),建议增兵陕西、甘肃等。

这些建议都被乾隆立即采纳,对稳定乾隆的统治起过不小的作用。

曾出使大清的英国使团副使斯当东撰写回忆录《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将和珅赞为“完美的政治家”。斯当东说:“和中堂的见解相当尖锐深刻,拥有完美的政治家的品质。他的飞跃上升,固然是由于皇帝的特别提拔,这种情况在许多帝国是相同的;但他同时也要得到当朝有势力的统治阶层的一致赞许才能长期保得住这个崇高的职位。”

和珅的一生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除了能凭实力位极人臣外,最能人称道的是他的敛财能力。除了收受贿赂,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建立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的商业往来。

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首辅也是首富,不止清朝,放眼整个封建时代,也是最牛的大臣了。

清朝最牛,排第一的大臣是谁?

大清朝最牛之宠臣,那是非福康安莫属。

"其生平所受恩宠,亦复空前绝后,冠绝百僚",就连大清笫一贪的和珅和大人,有时候也得看他的脸色行事。

我们说看一个人牛不牛,有时侯你得看他做的事和身边的人。

按照大清律法,凡是武职官员,无乘轿之例。唯有福康安一人,只要出行必乘轿,而且还不是什么八抬大轿,而是十八人所抬的"豪华巨轿",等同是这些轿夫是抬着一座房子在路上行车。

不仅如此,所用轿夫不止是这十八人,而是三十有六,分两班倒,轮流抬轿,保证轿行如飞,快中有稳。

即便是在行军打仗、出师督阵之时,福康安依然是不骑马,只坐轿,以彰显自已的与众不同。为了让这些轿夫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保证充沛的体力,每名轿夫都配备良马四匹,遇上换班轮休,便可上马紧随。

而轿中之大,专门配有两名家奴小童负责装烟倒茶,里面时令水果、冷热点心更是一应俱全,这样的排场,只怕是王公贵族都不敢奢望的。

以福康安特殊的身份,又有显赫军功,蒙乾隆殊宠以致气焰嚣张,倒也说得过去。可是就连这些抬轿的轿夫也骄横无礼,目无法纪,可就有过头了。

话说有一次福康安率部征西,到了四川境内,一名轿夫跑到当地富户家中抢夺财物。报到当地巡视都司徐斐处,徐斐快马赶到,赶紧上前阻止。

谁曾想这轿夫狂妄至极,见得官府来人,丝毫不惧,反而一把就将徐斐从马上拽了下来,紧接着就是一顿暴揍。

成都知府姚一如得知此事之后,很是愤愤不平,便想去找福康安告状。有人劝他,福康安军务繁忙,位高权重,怎么会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轿夫而己,你身为地方官员,自己看着办吧!

姚一如想想也是,派人将轿夫抓了起来,带至公堂。那轿夫自从跟了福康安之后,哪里受过这等委屈,所到之处,都是人人敬着,何曾会把一个知府看在眼里,此时上得堂来,自是暴怒不己,咆哮谩骂,兼而有之,气得姚一如头脑一热,命人抽了他四十记大耳刮子,然后棍棒一通乱打。

等到姚一如头脑清醒过来,这轿夫竟被活生生地打死了。姚一如这才晓得闯了大祸,毕竟宰相门前七品官,福康安虽非宰辅,却比宰辅的威风大得多了,何况打狗都要看看主人面,你把人打死了,一向飞扬跋扈的福康安自然不可能善罢干休。

结果就是为一轿夫,姚一如这知府的官帽被自己打飞了。

门下区区一个轿夫尚且如此,福康安平素的为人也就可想而知了。他敢如此横行,无非是仗着乾隆对他的恩宠;而乾隆对他的宠眷,己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致于后世都以为福康安必是龙种而疑之。

清朝最牛,排第一的大臣是谁?

清朝第一大臣,很多人第一会想到和珅,因为极受乾隆的喜爱,让他位高权重,且大肆贪污,但大和珅再厉害,跟清朝历史上的那些名臣相比,只算个不入流的角色。

毕竟我们在谈及历史上名人的时候,总是要带正能量的,比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李鸿章励精图治等等,这些武能开疆扩土,文能定国安邦之人。然而,在清朝的历史上,要说谁是排行第一的大臣,那么以上这些人在他面前都是“弟弟”。

有句老话说的好,有根才有树,有枝才有叶,没有满清先人的浴血奋战,哪有后来百年的大清江山。因此,如果说清朝排行第一的大臣,绝对是为了大清立下赫赫战功的多尔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在他年仅8岁时就跟皇太极、阿济格、多铎等人一起被立为“共议国政”的和硕额真。多尔衮与其他几位兄弟不一样,他的性格更为阴沉狡猾,唯一跟他相处的来得也就皇太极,或许是因为性格相近,所以多尔衮很受皇太极的照顾。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去世,母亲阿巴亥被逼殉葬,多尔衮成了孤儿。对于一个才十五岁的少年处境,皇太极比较同情他,因此在进攻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时,他把多尔衮带在身边,既能照顾也能锻炼他。

多尔衮确实优秀,小小年纪就屡建战功,皇太极还特意给他赐了一个“墨尔根代青”的称号,意思是聪明机警、足智多谋。或许是为了拉拢人心,皇太极用各种方法奖励多尔衮,如阿济格原来的镶白旗旗主的位置,就被奖励给了多尔衮。

多尔衮这样的人才只需要给他一个翅膀就能高飞,当他成为了旗主后,更是交出了其他人都做不到的成绩。先是跟皇太极入侵明朝边境,攻下汉儿庄,然后又在广渠门打败袁崇焕和祖大寿,接着干掉明朝山海关援兵,在攻打北京班师回朝时打败明军援兵。

公元1631年,皇太极设立六部,多尔衮被任命为六部之首,此后的多尔衮更是以覆灭明朝为第一目标。

1633年,皇太极对于攻打明朝还是朝鲜的问题上很伤脑筋,而多尔衮力主“以征明危险”,他认为“乘谷子熟时深入明境、围困燕京截其援兵、残毁其屯堡,消耗其国力”。此时的多尔衮才21岁,其沉稳毒辣之极,皇太极也正式采纳了他的计策,让明朝走上了覆灭的道路。

1638年八月,多尔衮被任命为“奉命大将军”攻打明朝,他兵分两路,亲自率领左翼军攻山西破济南,明朝名将卢象升也正是在这期间牺牲。

据《多尔衮之谜》一书中记载:“北掠天津、迁安、出青山关返还,往返扫荡数千里,于崇德四年三月回辽东,共攻陷城池36座,招降6座,克荻17阵,俘获人畜26万”。

崇德六年到七年,多尔衮住持了松锦大战,此战之后明朝在山海关的防御只剩下宁远城。

此番成绩让皇太极更对对多尔衮信任有加,他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把原来明朝的六部改为“八衙官制”,而改革后的这些部门全部归多尔衮管辖。也就是说全国文臣武将的升降、袭承、任命等都归多尔衮管辖。这在清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说多尔衮为清朝第一大臣一点都不为过。

崇德八年皇太极突然去世,因为生前未立嗣子,皇位成了长子豪格和多尔衮眼中的大蛋糕,双方争的你死我活,互不相让。最后,多尔衮眼看自己无法取得皇位,便提议让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条件是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

而济尔哈朗明白多尔衮这么做不过是利用他而已,他的实力与多尔衮根本无法相比,所以济尔哈朗主动提出以后有任何事都先向睿亲王多尔衮上报,自己做个样子就行。此后,国家的军政大权等于都是有多尔衮一人管控。

公元1644年,清廷迁都北京,顺治封为多尔衮为摄政王,赐貂蟒朝衣。成为了皇叔父的摄政王后,多尔衮更加的嚣张跋扈,国家任何大典、祭祀、活动等都要经过他的同意,王公贵族不但要跪送他回家,甚至还要结队送他到王府。朝中大臣在节庆活动贺拜过顺治帝后,就要马不停蹄的去多尔衮府上送礼。

上朝时,多尔衮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而诸王门外下轿”,此时的多尔衮真正的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他目空一起,掌控朝政大权,控制顺治帝。然而,他没想到,作为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清朝第一大臣,死后仅仅两个月就被剥夺封号,还惨遭掘墓鞭尸削首。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在古北口外打猎,不小心从马上跌落,不幸摔伤不治而亡,年仅三十九岁。顺治帝得到消息后又惊又喜,他这个傀儡皇帝做的太久了,现在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一展宏图,但多年对多尔衮的怨气难消。于是在多尔衮死后不久,朝中大臣突然就纷纷出来揭发多尔衮的大逆之罪,达十四多条,且每条都是死罪。

而顺治帝决定顺应“民意”对其抄家清算,但因多尔衮而已经去世无法死两次,再念其辅政多年,且功劳颇大,那就剥夺一切恩典,削其爵位,掘墓鞭尸削首吧!自此,一代枭雄落幕,成为历史。

多尔衮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他跟随皇太极大战小战不断,凭借自己的聪慧、沉着、果敢一步步获得皇太极的信任。在入关后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控国家大权,这样的人说是大臣,其实更是幕后的皇帝,但他的为人太过嚣张霸道,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被清算是迟早的事。

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多尔衮这样的人才,满清也并不容易得天下,从开疆扩土到辅助王朝,他可以真正算的上清朝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大臣。无论晚清四大臣的哪一个跟多尔衮相比,还是有些差距,而和珅这样的人更是不入流,他最多是个趋炎附势的贪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