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颜值即正义”的事例?
这是个看脸的世界,自古如此。长相真的可以决定你的前程,颜值约等于正义的事情,在历史上其实发生了若干次。每一次都让人哭笑不得,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颜值的确是资本。
比如说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吧,张居正为什么那么红?其实轮不到他来当内阁首辅,可是因为他长得帅啊,正宗的国字脸,而且浓眉大眼,一看就是个正经人。
为此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对张居正那叫一个信任啊。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给赶回家了,张居正就这么靠颜值躺成了内阁首辅。多年以后,张居正在高拱老家再看到他的时候,两个人垂泪拥抱,但是高拱心里气啊,就是因为自己长得没张居正好看,所以被赶下了台。
汉唐时期,要想做官,长得丑可没机会。这个是个看脸的世界!再次重申一点,这绝对是没错的,为什么整形医院那么吃香,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已经参透了这一玄机。
在大汉朝,那个时候是没有科举制度的,选拔官员的办法主要是察举制。啥是察举制呢?粗略来说,就是看脸。
看你这个人是不是清廉、孝顺,首要条件就是看你的脸是不是顺眼。那些十分孝顺清廉的人,只要长得不好看,也会被自动忽略掉。
理由很简单啊,皇家选拔官员,自然要选那些相貌得体的人,如果长得丑,怎么能体现出官府和皇家的威仪呢?
比如说《史记》和《汉书》里有相同的一段记载:
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为了发展教育,汉武帝设立了五经博士,一旦能够成为这些博士的弟子,就可以免除徭役,相当于是做官了。可是怎么才能成为博士弟子呢?最重要的一个标准,那就是长得帅。
只有长得帅的人,才有资格到博士那里混饭吃,可见颜值可以决定你的肚子是不是会挨饿,这本身就已经是极大的不公平了。难道我脑子好,长得丑,就不能免除徭役吗?在汉朝还真不能。
在《新唐书》里,有一段让颜值低的人暴跳如雷的话:
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唐朝有了科举制度,读书好的确可以入朝为官。可是在通过科举考试以后,还需要再次通过筛选,才能做官。
而这次的筛选,一共有四个步骤,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那就是看长相。只有体貌丰伟之人,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选拔。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我智商那么高,写了那么好的文章,好不容易考上了进士,你告诉我我的颜值不适合做官?可见古代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长得好,在古代娶媳妇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刘邦:
刘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40来岁的人了,还一直打着光棍。可是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居然把吕公的女儿吕雉给娶到手了。
人家黄花大闺女,家里又有钱,吕雉又比刘邦小了15岁。为什么会嫁给这个泼皮无赖的刘邦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吕公看中了刘邦的长相。
所有人都劝告吕公别犯傻的时候,吕公却说,我看刘季这小子长得不错,将来一定可以成就大业。纳尼?这是把女儿的下半生幸福,拿来当赌注吗?
- 陶谦:
东汉末年有一位诸侯叫陶谦,也就是刘备搭救过的徐州牧陶谦。这哥们年轻的时候也是大帅哥一枚。由于比较会玩,所以身边聚集了一大帮兄弟。
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兒童皆随之。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涂,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因许妻以女。甘公夫人闻之,怒曰:「妾闻陶家兒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公曰:「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妻之。---《三国志》
当时苍梧太守甘公只看了陶谦一眼,立刻就看中了陶谦,连忙表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陶谦。甘公的媳妇儿死活不同意,表示她了解过陶家的这小子,是个街溜子,成天就知道瞎晃悠,把女儿嫁给他不是白瞎了?
甘公义正言辞地说出了一个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可是他长得帅啊!长得帅将来一定有出息,听我的没错。于是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把女儿嫁给了陶谦。
只要长得好,死罪也能逃。- 张苍:
张苍本来是秦国的御史,掌管各种机要文件。后来跟随刘邦的时候犯了罪,按道理要被斩首。
可是他在刑场上脱下衣服,露出了高大洁白的皮肤后,监斩官王陵哈喇子流了一地,连忙跑去向刘邦求情:这张苍长得可真俊啊,舍不得杀他。于是刘邦就放过了张苍,还让他做了官。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长得帅就可以免死?还真行。
- 王凯: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王凯的豪绅,随意踩踏老百姓的良田,这在当时可是重罪,所以就被抓了。寇准在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一眼就发现王凯是个大帅哥。
于是寇准就跑去向朝廷求情,说王凯他们家祖上都是功臣,不能杀了他啊。朝廷一看不错啊,的确是功臣之后,所以就放了王凯。
- 师逵:
师逵是个少年天才,8岁的时候就熟读诗书,20岁的时候他进入了明朝的太学。可惜因为他说话太耿直,所以遭到了弹劾,从而被押送到了朱元璋那边。
以国子生从御史出按事,为御史所劾,逮至。帝伟其貌,释之,谪御史台书案牍。---《明史》
朱元璋一瞅,我滴个乖乖,这个娃娃俊的么!当场就原谅了师逵的罪行,并且问清楚了缘由,不光没杀他,还升任他为御史,可谓是一张好脸,让他因祸得福。
总结:颜值很重要,努力也少不了。如果光有长相,能不能在这个世上混。不好意思还真能,没智商没情商没学识等等都没关系,长得好就比很多人起跑线要超前了。
可是起点超前,不代表终点和过程也能超过那些努力的人。长得好只能说你有一定的先天优势,那些长相普通的人,只要通过努力,可以轻松弥补这一点的缺憾(好像不轻松,但是得给自己打个气啊!)
所以说要想在终点也超越旁人,光靠长得好还不行,还需要在自己的行业里好好努力。这正如运气比不上实力一样。
参考资料:《史记》、《宋史》、《明史》、《汉书》等
历史上有哪些“颜值即正义”的事例?
左思是晋代大才子,一篇《三都赋》万人争睹,以至洛阳纸贵。可惜相貌不扬,举止不佳。听说潘安每次以街上回来的时候,车里都让人扔满了水果干果,心里想,我比潘安才气不知高多少倍,如果冠服走街,肯定收获要比他多。
(左思像)
于是让仆人套上华丽的马车,正襟危坐,沿街徐行。遇有人观看,即问道:我与潘安如何?围观者遂往车上吐唾沫,一路狼狈至家,脸上涶液已如雨洗。
凭什么啊?对了,就是颜值不如人呗!
如果说凭颜值可以获得水果,非常可笑。那么下面我介绍的这位,凭颜值可以干涉朝政,甚至能掌握皇权,他就是董贤。
公元前一年,27岁的汉哀帝刘欣病死在未央宫。临终前,他委董贤为大司马,位三公之首。同时把传国玺绶也亲手交给了董贤,并握住他的手说:“”无妄以予人!”也就是把江山社稷和皇权都交给了董贤。
(哀帝与董贤)
董贤何许人也?为何年纪轻轻就能权倾天下,执掌朝政呢?
原来,刘欣不爱巾帼爱须眉,后宫只一后一昭仪二人,这在古代帝王里是极其罕见的。董贤正是昭仪董氏的哥哥,哀帝为太子时就是他的侍从,生得娇媚粉面,甚得哀帝宠爱。帝登基后,更是出则同车,入则同卧,二人如胶似漆。一日午休时,哀帝先醒过来,发现自己的衣袖被董贤身体压住,不忍叫醒,遂命人用剪刀把衣袖剪断了,这就是成语“断袖之癖”的来历,后人用它来代指同性恋。
身为皇帝,不近女色而恋男宠,自然也就无法传宗接代,这在君神天下的汉代,是不能被理解的,更是让太后宗室不能容忍的。可人们费尽心思,甚至把他抬着硬塞进皇后床上,都不能让他动情。并且,他大肆封赏董家亲戚,封侯拜将,甚至在为自己所修的皇陵旁边专门修一座家陵,以示生死相依。朝中三公以下官员任免,令皆出董贤,可谓前古人,后无来者!
够奇葩吧!靠颜值能混到董贤这个份上,宋玉潘安要自愧弗如了!
(哀帝与董贤)
隋唐之后,科举取仕代替了之前的九品中正制,简单来说就是不再靠裙带关系或者举荐方能入朝为官,而是要靠真才实学。这样,普通寒门子弟本以为只要有学问,长相丑些也可以登科入仕了。
但是错了!经过一级一级考试之后,最后有一场由皇帝和考官主持的殿试,就是在宫殿里进行面试。面试的内容主要是“身言书判”,身,即让你走两步,由皇帝审视一下你的身高长相。言,即和你交流一下看看口齿是否清晰,等等,所以说即使学问再高,长得不行或者结巴嘴还是不能当官的。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就相貌奇伟,并且美髯垂胸,是典型的美男子。万历登基之初,宰辅高拱本应顺利入掌内阁,可太后喜欢张居正的英俊魁拔,尽管高拱资历丰富且为官清廉,可是相貌输给了张居正,最终张居正成为首辅,却也不孚后望,启万历中兴,成为一代名相。
由此看来,颜值有时候还真能成就大事!
(张居正像)
历史上有哪些“颜值即正义”的事例?
1、首先我们来说说诸葛臣相,如果不是长得帅,还有才华,他不一定比庞统厉害。
说起三国时的“卧龙凤雏”,为什么“卧龙”诸葛亮就那么出名呢?“凤雏”庞统就没有诸葛亮那么受欢迎呢?其实两个并列的人,才学智谋并没有差到哪里去。
当然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描述,其正史里并没有庞统丑陋的记载,但是不得不说诸葛臣相的颜值肯定在线,据说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这就符合一个帅哥的标准就。《三国志·诸葛亮传》,这样形容他,“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虽然正史没有说庞统怎么丑,但是才智与诸葛臣相并列,而并没有受到刘备的重视,可以想见,刘备也是一个颜控。
2、大明朝选状元,也看颜值
别看朱元璋经常被人黑,动不动被说成斜拔子脸,可是他选状元还把颜值做为加分项的。
特别是状元,这也是帝国的门脸,如果状元丑陋不堪,怎么能作为代言人,所以明朝的状元是看颜值的。殿选其实才是状元能不能走到最后的关键。
在洪武四年就出现了一件这样的事,状元郭翀因为长相不佳,被降为榜眼,而仪表堂堂的吴宗伯被升为了状元。
才华横溢不是最后的标准,长相英俊也会为人生的逆袭带来机遇。
3、女性以“颜值取胜”的事情数不胜数
杨贵妃就是以颜值,打动了两代人,寿王李瑁,还有唐玄宗。
本来她与唐玄宗的恋情,属于让人不耻的行为,可是唐玄宗宁愿为了得到她,而犯下这样的错误,这也是“颜值”在起着作用。
帝王见识的天下佳丽不少,玄宗时代甚至有“三千白头宫女”,他们坐下面吹牛时,还时不时的谈起玄宗。
本来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却因为颜值还被歌颂了,因为“三千宠爱于一身。”
还有汉代的李夫人,本来是一个歌女,但是因为长得漂亮,一曲“北方有佳人”深深的打动了汉武帝。
女性因为颜值得到荣华富贵的事情,数不胜数。
4、男性也会因为长得好看,得到机遇
女性因为漂亮,得到想要的东西,很正常,那么男性也会因为漂亮,得到女性的赏识。
比如潘安,他出门时,妇女们争相观看,可是当左思效仿他时,却被人们吐了唾沫,这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啊。
人家长得不好看就不能出门了吗?还手拉手的去吐人唾沫,也不知道历史记载有几分真实。
诚然,颜值会带来很多机会,但是空有颜值,没有内涵,其实就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当时光无情的摧残曾经娇美的容颜时,颜值总会成为过去,而品德、才华才会愈久弥新,在岁月中绽放光彩,哪怕脸上爬满了皱纹,也会从骨子里透露出高雅来。
历史上有哪些“颜值即正义”的事例?
颜值即正义、长相就是战斗力,这一规律对男人同样适用,比如传闻帅到戴面具的兰陵王高长恭:公元564年的邙山之战让他扬名立万,甚至因此诞生了《兰陵王入阵曲》;但实际上,真正力挽狂澜、率领北齐军获胜的,是名将段韶。
邙山之战的背景:北周20万大军围洛阳南北朝期间,北齐、北周是水火不容的死对头,双方几乎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大战;而中原要冲洛阳附近的邙山,时常成为他们的主战场;两边的开国者——宇文泰与高欢,都曾几乎在此地丧命。北齐武成帝高湛在位期间,此地再次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
当时,北周在位的皇帝是宇文邕,但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护,他们与北方新兴游牧政权突厥走得挺近。公元564年,双方合计从西、北两面对北齐进行夹击,突厥甚至派了十万大先行进入幽州掠夺一番,以试探北齐底细。
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同年8月,北齐将流落在晋阳的宇文护之母送回北周,以期缓解双方的关系。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宇文护一时间思想有些动摇,但突厥人可不跟他讲究这些。九月,突厥大军再次集结大军进入幽州,并派使者联络北周出兵。
担心惹恼盟友,宇文护不得已如约东征。十月,北周征集了20万大军、分兵三路进攻北齐,主攻方向仍是中原重镇洛阳。
当时北齐在西线的兵力处于绝对劣势,周军顺利杀到洛阳城后开始围攻,北齐武成帝高湛则派出了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前去救援。
两人率军到达洛阳外围后,远远望见周军的庞大阵势后,直接怂了:“畏周兵之强,未敢进”;而城内已经被围攻了近30天,形势岌岌可危。洛阳若失,则整个华北平原就会暴露在周军眼皮之下。此时的高湛,想起了另一位名将——段韶。
段韶力挽狂澜,大出风头的却是高长恭段韶时任并州刺史,正在北线抵御突厥人的入寇。为了解决洛阳的困境,高湛紧急将其召回晋阳商议对策。段韶认为,洛阳对北齐而言更加关键:
北虏侵边,事等疥癣。今西邻窥逼,乃腹心之病,请奉诏南行。这与高湛的意见不谋而合。段韶随即动身,带着1000骑兵赶往洛阳。但高湛还是不踏实,几天后他也亲自前往。
段韶日夜兼程抵达前线,并立即率领高长恭、斛律光等将领登上邙山查看敌军情况。双方在太和谷不期而遇,正式拉开大战。
当时的局面是周军在下、齐军在上,前者仗着兵力优势,派遣大量步兵往山上强攻;段韶则率军且战且退、逐渐诱敌深入,待到对方体力消退、势头放缓时,齐军却突然发力、骑兵发动猛攻。北周军无力应对,阵型迅速崩溃,大量将士甚至被赶到山涧中摔死。
北齐军队趁势往洛阳城外的北周军队猛攻,高长恭亲自率领500骑兵突入金墉城(洛阳城西北角的小城)下,为了让城内人辨认自己的身份,他摘下头盔:“免胄示之面,(城内)乃下弩手救之”。
最终,北周军队全线溃退,北齐大获全胜、渡过了危机。随后高湛赶到洛阳后论功行赏,提拔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尉、高长恭为尚书令。
由此可见,段韶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功臣,但实际上,在民间迅速成为红人的却是高长恭:
兰陵武王长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为《兰陵王入陈曲》但是,被军人们封为偶像,并不会带来好果子。齐后主高纬上台后,对高长恭的威望极为忌惮。公元573年,他派人将其毒杀。一带帅哥就此香消玉殒。
由此看来,不仅“自古红颜多薄命”,男人长得太帅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历史上有哪些“颜值即正义”的事例?
如今网络上流行着一句名言:“只要五官长的好,三观跟着五官跑!”就充分说明了颜值对人的主观影响。其实不光是在网络上,现实之中小到就业面试,大到军国大事,古往今来“颜值即正义”是无处不在。
而若论历史上的代表事例,我想了一下,恐怕天下当推卫灵公了。要说卫灵公是谁,大概99%的人都会说不知道,可要说起“断袖分桃”,只怕大多数人又都会嘿嘿一笑。而卫灵公正是其中“分桃”故事的男主角之一。
在现代“分桃”已经成为了男性同性之好的代名词之一,不过出处很多人应该还不太清楚,所以这里我就再描述一下:
卫灵公,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位国君,姓姬名元,生于公元前540年,卒于公元前493岁,享年47岁。其在位时,曾重用一位名叫弥子瑕的下大夫,这位弥子瑕虽然能力出众,但是人品却不好。汉代刘向编写的《新序·杂事一》中记载: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卫大夫史鱼患之,数以谏灵公而不听。
为什么卫灵公不听从史鱼的劝谏呢?这是因为弥子瑕长得实在是太好看了,好看到什么程度呢?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大家就脑补一下自己的偶像爱豆长什么样,他就长什么样吧,反正卫灵公当年是痴迷于他的颜值中无法自拔。
有一天,卫灵公和弥子瑕两人到果园游玩,那时正是蜜桃成熟时,园中结满了白里透红,芳香诱人的硕果。于是弥子瑕忍不住就摘了一个下来,放到嘴边轻轻一咬,顿时一股甘甜的鲜美充斥口中,让人欲罢不能,不知不觉之间半个桃子就下肚了。
就在这时,弥子瑕突然想起身边的卫灵公,这么美味的桃子应该让主公也尝尝啊!想到这里,弥子瑕将桃子递给了卫灵公,浑然不觉已经被自己吃了一半。而卫灵公竟然也毫不介意,拿起桃子就开心的吃了起来,吃完还说:“你竟然能够忍住将如此的美味让给我,是真的爱我啊!”
看到这里,如果忽视双方性别,非常像是一对小情侣间的亲密互动,但是不要急,这个故事其实还有后续。
或者说这只是整个故事间的一小段而已,原文最早记载于《韩非子·说难》一篇中,其实是这样的:
昔者弥子瑕有宠於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教哉!为母之故,亡其刖罪。“异日,与君游於果围,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
如果说分桃只是小节而已,故事中的另一个事例,可以说卫灵公为了弥子瑕竟然枉顾了国家法律。在当时卫国的法律中,偷驾国君的马车会被判处砍脚的刖刑。
然而在有一天夜里,弥子瑕被人告知他的母亲生病了,于是他便假传君令,驾驶卫灵公的马车回家。事后弥子瑕不仅没有得到处罚,卫灵公反倒夸赞他:“正是一个孝子啊!为了母亲的缘故,竟然连断足之罪都忘了!”
可是呢,关键来了,随着弥子瑕的年老色衰,卫灵公开始看他越来越不顺眼了。后来一次得罪了卫灵公,便被翻出了旧账骂道:“这家伙曾经假传旨意擅自驾我的车,还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从此之后,卫灵公越来越疏远弥子瑕,明代刘伯温写了一本类似寓言的笔记叫《郁离子》,其中还写到了弥子瑕的故事。说是一次卫灵公对弥子瑕发怒,直接用鞭子把他抽跑了,事后吓的弥子瑕三天不敢上朝。卫灵公就问大臣祝鮀说:“弥子瑕会怨恨我吗?”祝鮀便做了一个奇妙的比喻,说:
“君不观夫狗乎?夫狗依人以食者也,主人怒而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葸然复来,忘其抶矣。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于君,则一日之食旷焉,其何敢怼乎?”
祝鮀将弥子瑕比喻成了狗,要吃饭了自然会出来了,对此卫灵公不但不生气,反而说:“你说的对!”
虽然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卫灵公对弥子瑕前后的态度变化可谓是天差地别。对此韩非子在《说难》中结尾还感叹道:
故弥子之行未变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於主,则智当而加亲;有赠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大家看,弥子瑕做的事情始终没有变过,可是以前的时候被夸奖现在反而又因为一样的事情获罪,所变化的是爱憎之情。所以以前爱你,不管做了什么事犯了什么错都没关系,现在不爱你了,讨厌你了,做的什么事就都是错的了。
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三观跟着五官跑”,“颜值即正义”嘛!
历史上有哪些“颜值即正义”的事例?
俗话说"好看能当饭吃"历史上颜值即正义的事情有很多,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个和女人颜值有关的故事,"我见犹怜"。
东晋的大将军桓温在灭亡成汉的同时,还看上了成汉国主李势的妹妹,将其占为己有纳为小妾。当他班师回朝的时候,将她也带了回来,金屋藏娇,偷偷藏于城外。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很快就被他的正室知道了。他的正室是东晋明帝的嫡长女南康公主司马兴男,身份尊贵,脾气豪爽刚烈,乍一听说这件事,立刻就气炸了。
当即带上数十随从,拿着刀气势汹汹的就杀上门来,想要把她杀了,却在看到这个李氏的一刹那瞬间就被镇住了。当时的李氏正在对着镜子静静的梳妆,一头乌黑的长发垂在地上,面对拿着刀凶神恶煞的司马兴男丝毫不见动容,竟是当她不存在一般。
待梳妆完毕,她才起身,从容淡定对司马兴男行礼,不卑不亢的说到"我本来就是亡国之女,来到这里,也不是我愿意的,如果你想杀就杀吧,反倒随了我的心愿了。"
结果,反应过来的南康公主二话不说把刀一扔,将李氏一把抱住,说到"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意思是我见了你也觉得可爱,何况是桓温那个大老粗呢?
于是将她带回了她和桓温的家中与她和睦相处,从此原本有些妻管严的桓温终于享受到了梦寐以求的齐人之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李氏可以能先是令原本妻管严的大将军桓温不顾家中河东狮的妻子而偷偷将她纳为妾室,后又令同为女子的南康公主为之丟刀,摒弃成见,可见她该是多么的高颜值才能让人为她做到这一步,而李氏也因为她的高颜值能留得性命,有了一个不错的结局,这绝对算得上"颜值即正义"的最佳典范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