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岳飞、李世民是不是被翻案风黑的最惨的三个古人?
翻案风是我们这个时代,对历史研究的一种特殊现象。因为自古以来很多古人的形象,已经在数百年上千年的各类文学作品中定性了。
这么一来现代历史学者,要是再老生常谈的话,很难再吸引人,于是乎翻案风就出现了。翻案风里近些年比较流行的,就是郭嘉吹、鲁肃吹、隋炀帝吹、秦桧吹以及毛文龙吹。
这些人在历史上其实已经有一定的形象了,可是要么名气不大,要么形象恶劣。翻案成员们,纷纷以各种证据,将这些人的形象重新打造了一遍。
比如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鲁肃成了不亚于诸葛亮的人物,隋炀帝从昏君变成了千古一帝,包括秦桧都有人觉得不应该跪在地上。
与此同时,翻案风所黑的人其实也不少,比如说诸葛亮,从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学家,一下子变成了只会搞后勤的普通人,而且能力显得十分平庸。
还有岳飞成了一个不懂政治,军事能力平庸的该杀之人,包括李世民也成了一个昏君,杨广反倒成了千古一帝。
这样的例子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不少,这是现代历史学的一种现象。我认为这是标新立异的代表现象,是我们这个时代比较深刻的烙印。
黑惨一,袁崇焕成了叛国贼。对袁崇焕在明朝以后,其实是有定论的,他就是一个爱国将领。但是现代学者不甘寂寞啊,因为他们从袁崇焕身上挖掘了不少黑点。
比如说,袁崇焕曾经扬言要五年平辽,结果到了辽东一年多时间,什么都没做。比如说毛文龙在皮岛是后金最大的威胁,袁崇焕却跑去擅自杀掉了毛文龙。
甚至有人认为,袁崇焕拿着朝廷拨付的粮食,贩卖给后金,以此换取自己的利益。以及袁崇焕养寇自重,只为了占据蓟辽总督的位置。
其实他们不知道,真正养寇自重的不是袁崇焕,而是李成梁,那个一口一口将努尔哈赤养大的辽东总兵。
相反袁崇焕只是有心报国,能力不足罢了。他本来对辽东的战事非常有信心,扬言五年平辽。可是到了那边以后发现,老师孙承宗的策略才是对的,于是他打算重新构建关宁锦防线。
可是崇祯皇帝压根不给他时间,说好的五年平辽,至少得给人家三四年时间吧?崇祯可不答应,一年没干好,直接杀掉。
皇太极不是从袁崇焕的防线杀到紫禁城的,所以这件事不关他的事。如果袁崇焕真的有造反的想法,那么他根本就不可能带兵前去勤王,更不可能只身进入紫禁城,让崇祯抓了。
这样一位悲剧色彩的民族英雄,最后被凌迟处死,的确有些惋惜。他最大的缺陷就是能力不足,在诛杀毛文龙以后,他根本就控制不住皮岛。在辽东他也一筹莫展,按道理他不该杀,最多撤职,但是当时换谁谁行呢?
黑惨二,诸葛亮真的成了一个村夫。现在解读三国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因此持有各种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很多人现在逐渐开始讨厌诸葛亮,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过去他们认识到的诸葛亮是个假诸葛亮。
在演义里,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博望坡、七星坛求风、八阵图等等全部都是编纂出来的,因此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诸葛亮就是一个被过分吹大的人。
第一个说这话的人应该是鲁迅,他认为《三国演义》: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其实我们反过来想想,为什么罗贯中不把这些故事都安插在司马懿身上呢?或者安插在曹操身上也啊,毕竟这些人笑到了最后。
所以说,罗贯中偏爱诸葛亮,是有原因的。因为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以及文学家。
他是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也是长期担任武庙十哲之一的重要历史人物,更是托孤案例最成功的大臣。
诸葛亮身上的闪光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绝对不是那几个不起眼的小故事所能掩盖的,所以说崇拜诸葛亮真的没道理。
反倒是现在那些郭嘉、法正、鲁肃等等这些不入流的人物,逐渐在很多人眼中,盖过了诸葛亮的风头,我很难想象这种风气再蔓延下去,三国到底还能不能解读了。可能以后关羽也得被庞德比下去吧。
黑惨三,岳飞成了个无脑武将。在过去岳飞一直都是大家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就算满清入关两百多年,甚至将武圣人改成了关羽,都无法掩盖岳飞在民间的人物形象。
这就很可怕了,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王朝,居然无法颠覆一个人在老百姓们心目中的形象?因为过去那些文人有良心。
反倒是现代社会,岳飞逐渐开始被某些专家钉在了耻辱柱上。他们认为岳飞这个人就是该杀,他一直高举着迎回二圣的旗帜,又私自议论皇储的问题,甚至总是发脾气,一不高兴就撂挑子。
如果这些原因就能诛杀一位大将的话,那么这个皇帝的心胸未免也太狭窄了吧?没错宋高宗赵构就是这样的人,因此抗金英雄岳飞就开始被黑惨了。
反倒是秦桧这种人居然被洗白了,他们认为秦桧识大体,善于外交,懂得和金人有效沟通,成为了南宋的保命符,我真的不知道这些人的三观到底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总结:诸葛亮、岳飞、唐太宗这些都是优良典型,为什么要黑?诸葛亮是著名的托孤名臣,历朝历代之所以吹捧,那是因为诸葛亮身上有值得吹捧的地方,历代统治者希望自己的大臣们都能够像诸葛亮一样,既有能力又有忠心,可惜真的很难找这样的人。
岳飞那是典型的精忠报国的武将形象,武将自古都不好控制,因为容易变成赵匡胤。岳飞的形象树立以后,就是后世希望武将们都能够像岳飞一样忠心。
至于李世民,那更是千古贤君的代表人物,他身上的确有不少劣迹,可是他身上的优点是有利于千万天下子民的,相比较有害于少数人的劣迹来说,更加重要。
既然都是有好处的典型,为什么偏偏要黑他们呢?难道咱们这个时代,不需要那些又有忠心又有能力的人了?不需要那些贤能的领导了?
参考资料:《明史》、《三国志》、《宋史》
诸葛亮、岳飞、李世民是不是被翻案风黑的最惨的三个古人?
有正义感的民族英雄都被黑,是因为某些人干了不可告人的勾当,用黑白颠倒来掩饰自己的本来面目和内心的空虚!
诸葛亮、岳飞、李世民是不是被翻案风黑的最惨的三个古人?
古梁镛:江湖在何方?天地山水间!
江湖是什么?江湖就是人心。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记录一个时代人物、大事件的一种文献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已经被时间的风沙掩埋了其真实面目,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一部分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妄图为历史罪人翻案,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去看待这件事,就会发现,为历史罪人翻案,无疑是对历史英雄的一种质疑和侮辱,更是对正义、正能量的亵渎。
不可否认,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总是发出奇谈怪论来混淆视听,愚弄百姓,那么,诸葛亮、岳飞、李世民是不是被翻案风黑的最惨的三个古人?
古梁镛详细分析!
古梁镛揭秘:那些热衷于为历史罪人翻案的人,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何有人热衷于翻案?他们都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古梁镛认为有两种人。
第一种:吸引观众眼球,博取俗世名利。
古往今来,这类人非常多,比如我们熟知的《世说新语》这本书,有些人将它看做一本历史书籍,但是在历史界,《世说新语》只能是一部猎奇小说,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很多曹操小时候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年少的曹操和袁绍抢劫别人的新娘子事件,这种事情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正是因为如此,类似于《世说新语》这种书才更受民众欢迎,久而久之,里面的故事已经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了。
通过古梁镛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这类人为了吸引读者眼球,首先提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观点,然后再选择下笔点,而这类下笔点自然是从历史名人出发,特别是正能量人物。
第二种:企图为祖先翻案的人。
那些热衷于翻案的人,有的具有一定的宗族特色,比如金庸先生,本名查良镛,其祖上和吴六奇有些渊源,在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吴六奇被描绘成大仁大义、反清复明的人,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吴六奇可谓卖国贼,清兵入关后,吴六奇投降清朝,死心塌地为朝廷压迫百姓,吴六奇施行的“海禁”政策让沿海百姓生活雪上加霜,苦不堪言。
同时,为祖宗翻案最为卖力的,当属秦桧的后代,他们不遗余力的为秦桧翻案,其心可诛。
可以说,精忠报国的岳飞元帅是受翻案风黑的最惨的人物。
古梁镛详细探讨,秦桧后代是如何谋划为秦桧翻案的。
受翻案风波及最严重的民族英雄人物岳飞岳飞生平简介。
众所周知,岳飞为了统一山河,恢复大宋江山,一生致力于抗金大业,但是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等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压朝中的抗金力量,即便以岳家军为首的抗金军队取得了很多意义重大的胜利,即便韩世忠、岳飞重创金国猛将金兀术,但是在求和派眼中,岳飞等人取得的胜利只会让金人变本加厉,为了维持苟延残喘的政权,赵构、秦桧等求和派对岳飞等人排挤不断。
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一出,举世哗然,民情激愤,奈何赵构、秦桧做奴隶的心意已决。
十二月二十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赵构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发动政变掌权的完颜兀术废除对宋和议,亲统大军,以山东聂儿孛堇和河南李成为左右翼,取道汴京向两淮进军;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统帅西路军,从同州(陕西大荔县)攻陕西。
金军一路南下,声势浩大,围攻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顺昌告急,赵构本来不愿意再让岳家军出战,怕岳家军坐大,但是顺昌情势危急,只能派岳飞出战。
这也是岳飞第四次北伐。
六月下旬,当西线金军受阻,东线顺昌解围,局势稍有稳定,赵构便又命司农少卿李若虚向岳飞传达诏命,谕岳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但是传旨人李若虚也是主战派,他不顾圣旨,全力支持岳飞北伐,张宪的前军攻下蔡州,牛皋的左军在京西路连克鲁山等县城,统领官孙显也在蔡州和淮宁府之间打败金兵。张宪、傅选又大败金将韩常,顺利收复颍昌(河南许昌)。牛皋、徐庆随后和张宪会师,继而收复了陈州。中军统制王贵所部也在闰六月底和七月初接连攻下了郑州和西京河南府(洛阳)。与此同时,韩世忠部将王胜收复海州(江苏东海县东),张俊部将王德收复亳州。
截至七月初,曹、怀、卫、孟等州都被攻克。至此,岳飞所部和由他联络的各地忠义民兵,对兀术盘踞的东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不意正值此时,朝廷诏命张俊撤出亳州移屯寿春,又下诏驻屯顺昌的刘锜向江南调移。岳飞接连上奏,请求友军支援,“伏望速降指挥,火速并进”,但一直未能盼到援军。
在随后的战争中,以岳飞、韩世忠、李宝、孙彦、梁兴、董荣等义军的共同努力下,宋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金兀术大军则节节败退,眼开收服中原成功在即,赵构、秦桧生怕岳飞统一河山,与自己统治不利,他们一方面命令各路抗金大军停军驻扎不得继续前进,同时命令部分军队返回,这对于抗金大军无疑是当头棒喝,后来,宋军攻打金兀术占领的开封府,破城后全军振奋,金兀术率残部逃离开封,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岳飞本人去临安朝见。
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说担心受金兵报复:“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说:“吾不得擅留。”于是哭声震野。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在随后的时间,以秦桧、张俊为首的奸臣贼子开始全力算计岳飞、韩世忠等抗金领袖,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不久之后,岳飞下狱,这这之前,岳飞的长子岳云也已经被陷害入狱,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赵构)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万俟卨用尽手段,也无法使岳飞三人屈招一字。岳飞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飞为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布衣刘允升上书为飞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以前情,乃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淳熙五年(1178年),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宋理宗时改谥忠武。
岳飞语录。
岳飞苦谏要放弃开封府,准备以“勤王”为名退守建康的杜充:
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
岳飞初次北伐,从武昌乘船渡江北上时,兴致昂扬发下宏愿:
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亲手写成一道《乞出师札子》。岳飞陈述了自己恢复中原的规划,而且此时已不再提及迎还“二圣”或者“渊圣(宋钦宗)”之事,只将钦宗包括在“天眷”之中。
岳飞反对和金议和,在临安朝见时对赵构说:
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
宋、金第一次议和成功,岳飞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
岳飞第四次北伐,面对接踵而来的胜利,他慷慨激昂的告诉下属:
“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
为秦桧翻案者思想逻辑极其恶劣手段秦桧后代是如何为秦桧翻案的呢?他们煞费苦心用了很多谋略,古梁镛一一揭秘。
第一:摸黑岳飞法。
为了摸黑岳飞,秦桧后代首先提出岳飞不忠于赵构,他执意北伐是为了迎接“二圣”,在此观点下,秦桧后代会用儒家“忠义”来批评岳飞,为人臣,不忠不孝。
同时,秦桧后代提出岳飞北伐劳民伤财,为了追求“一将功成万骨枯”,把百万将士的生死不顾,只为自己的名誉,秦桧是个胆小鬼,奴才坯子,秦桧的后代依然如此。
第二:抬高赵构法。
秦桧后代同时提出一个观点,说岳飞“不明事理,不辨是非”,因为宋国国君是赵构,你处处只想着恢复中原,一点也不顾及赵构的心思,这种人当官怎么能长久,赵构没有早早杀岳飞,已经是赵构仁慈了。
这个观点至为可恶,如果一个朝代,每个大臣为了头上的乌纱帽,刻意奉承皇帝,一味拍马屁,这个国家如何发展?
为了转移大家的注意了,秦桧后代大力赞扬赵构,对赵构所创字体“瘦金体”刻意吹捧,甚至列举赵构精通琴棋书画,把赵构抬高为历代帝王中文化水平最高,艺术造就最高的皇帝。
秦桧后代如此作为,无非是把赵构的形象刻画好,进而贬低岳飞。
第三:罪名转移法。
众所周知,秦桧夫妻在岳飞庙已经跪了千年有余,最近有人提出:“让秦桧夫妻站起来”,他们认为秦桧是被冤枉的,杀害岳飞的主谋是赵构,秦桧只不过是个身份低微的臣子,将所有的责任交由赵构,为秦桧洗白,同时把当时金国描绘的无比强大,把宋国描绘的极其弱小,造成“如果不议和,宋国必亡”的情况,在这种危机情况下面,秦桧排除万难坚持议和,反而成了忠君爱国的好人。
古梁镛言不得不说,秦桧后代为了给祖先平反,真是煞费苦心,但是最令古梁镛感到悲哀的,是一部分不了解历史的人,他们轻信秦桧后代言论,不仅仅开始质疑民族英雄岳飞,同时也对秦桧、赵高推崇备至,这是非常悲哀的,如果一个民族,民族信仰遗失,民族精神遗失,那么它的前方将是一片混沌,他们将很容易被别人误导,正如有些人大力鼓吹“如果当年rb统治zg,发展的肯定比现在好,因为HK被英国殖民,人家发展的很好吗?”每次听到这种奴性言论,古梁镛都非常愤怒,必然怒怼这些奴性十足的人,同时也很悲哀,发展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有人会有如此奇怪的认知?
谢谢大家。
言尽于此,希望朋友们和古梁镛一起,尽自己最大能力,传承华夏文明,维护正能量。
诸葛亮、岳飞、李世民是不是被翻案风黑的最惨的三个古人?
早起抓紧时间发布一篇
各说各
混沌世界迷茫人
借史明镜透乾坤
百年生得竞风流
千载汗青留争论
诸葛孔明定三国
贞观之治李世民
精忠报国飞鹏举
皆有清名留芳香
翻云覆雨百家争
老叟娃儿笑谈中
我辈蓬蒿一小民
头条说来又道道
走过路过别错过
留下点评续争鸣
诸葛亮、岳飞、李世民是不是被翻案风黑的最惨的三个古人?
也不全是。黑的最惨的莫过于南宋的民族英雄岳飞岳鹏举。有些人为了混淆是非,黒白颠倒,肆无忌惮地抹黑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甚至堂而皇之地将岳飞抗金的事迹踢出教科书。而对于一些叛国、卖国的历史罪人、投机分子、精致的利己分子大刮翻案风,替秦桧、李鸿章、曾国藩、慈禧洗白,把他们一个个美化成民族的精英,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人物。其实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卖国求荣、为私利而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丑恶行为!
诸葛亮、岳飞、李世民是不是被翻案风黑的最惨的三个古人?
看到这个提问,还得从自己说起。原因是自己"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沒有经历战争的残害,对乱世之苦沒体会。
诸葛亮,岳飞,李世民这三位历史豪杰都是经历过战乱而为之献身的名人。学生时代,只知其名,不知其事(历史功绩)。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一些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历史功绩。
是这些年来,异想天开的"人物″多了,把中国历史上有定论的好些东西胡编乱造,就连教学课本,三年两头的改来改去。
这三位华夏历史名人,应该让所有中国的今天和后人都去铭记。铭记他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铭记他们卫国之疆土,忘我而为;铭记他们为盛世家国尽心尽力;当然,人非圣贤,或多或.少有错左,不应该因少失其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