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后,慈禧本想杖杀光绪帝,多亏荣寿固伦公主求情,慈禧才没有杖杀光绪,对吗?
荣寿固伦公主,是恭亲王奕䜣的女儿。这位大姐可不简单,敢直接跟慈禧硬扛,而且常常痛骂慈禧太后,慈禧虽贵为一国领袖,却也只能低头忍受。
当年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在辛酉政变中,被慈禧和恭亲王奕䜣联手拿下后,慈禧为了感谢奕䜣帮她夺取权力,所以就把他的大女儿封为荣寿固伦公主,并且接入了宫中。
荣寿固伦公主长得显老,死了丈夫以后,成了慈禧的噩梦。荣寿固伦公主虽说是锦衣玉食,但是这张脸据说十分成熟,十七八岁的人,却长的跟个三十多岁的人一样。
在她12岁的时候,慈禧因为格外疼爱她,将她嫁给了高富帅富察·志端,一听富察氏,我们应该就很熟悉了,志端就是乾隆的白月光富察皇后家的人,在清朝那可是大族。
志端长得相貌堂堂,而荣寿固伦公主却一副老妈子的样子,这让志端有些绝望啊,结果仅仅5年的婚后时光,这位高富帅就提前下课了。
志端去世以后,慈禧可怜荣寿固伦公主,才17岁就守了寡,所以就再次将她接回自己身边照料,结果慈禧的噩梦就这么来了。
慈禧万万没想到,小时候聪明乖巧的荣寿固伦公主,经历了5年婚后时光后,居然变成了一个毒舌的“泼妇”!
她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她也不准其他人太好看了。慈禧太后貌美如花,当时岁数也不是很大,所以她特别喜欢穿华丽的衣服,可是荣寿固伦公主来了以后,每次看到这种情景,都会破口大骂:一个老寡妇,还敢穿这么妖艳,真是让人笑死!
这话要是换其他人说出口,早就被慈禧大卸八块了,可是荣寿固伦公主这么一说,慈禧偏偏还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慈禧尴尬地笑了笑,就把衣服给换了。从此以后,每次要去见荣寿固伦公主的时候,慈禧都会换一身简单的衣服,而且也不敢化浓妆。
慈禧太后花了大价钱搞到一件靓丽的袍子,还没打算穿,就嘱咐手下人不要告诉荣寿固伦公主。结果还是走漏了风声,荣寿固伦公主跑来把慈禧痛斥一番后,顺带着把这袍子给收走了,慈禧两手一摊也不敢跟荣寿固伦公主顶嘴。
荣寿固伦公主一句话,便能够拯救光绪全家的性命。戊戌变法表面上是为了富国强兵,实际上光绪就是为了从慈禧手里夺取政权。他希望能够自己做主,用变法派的大臣,取代李鸿章这帮老臣。
慈禧太后觉得自己的利益遭到了光绪的侵犯,她当然不能轻饶了光绪。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太后打算收拾光绪。
最初慈禧的态度是弄死光绪帝,包括他的那个珍妃一起弄死。可是荣寿固伦公主知道这件事以后,觉得事情不能这么搞。
皇帝被搞死了,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因此荣寿固伦公主前去向慈禧求情,保住了光绪夫妻俩的小命。
要是换成其他人,这种求情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可是荣寿固伦公主在慈禧跟前的面子那是相当大的,因此才可以保全光绪。
当然了,慈禧也需要从大局出发,当时杀掉光绪以后,皇位的继承权又成了一个新问题,而且杀掉皇帝改立皇帝,这在历朝历代来看,都是亡国的征兆,实在是不吉利。
再加上荣寿固伦公主的求情,所以慈禧放过光绪,是从多方面角度考虑的,不仅仅是看在她一个人的面子上。
荣寿固伦公主跟慈禧的关系,其实是很好的。慈禧为什么处处要让着荣寿固伦公主呢?还不是真的心疼她吗?慈禧自己是个寡妇,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
所以她深知没有丈夫的女人,到底有多么可怜。况且荣寿固伦公主当时才17岁就没了丈夫,而且还没有留个孩子,这比慈禧可是要惨多了。
为此当荣寿固伦公主骂慈禧为清朝老寡妇的时候,其实慈禧明白,她这也是在骂自己,毕竟她自己也是个长相比较老的寡妇。慈禧心疼这个小丫头,自然是不会发作的。
而且慈禧看着荣寿固伦公主长大,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来看待了。在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自然会把荣寿固伦公主看得更加重要。
什么好看的衣服,好吃好喝的,慈禧都会先想着荣寿固伦公主。我认为那件华丽的袍子,其实就是慈禧为荣寿固伦公主准备的,这消息也是慈禧故意透露给荣寿固伦公主的。
而荣寿固伦公主岂能不知道慈禧的用心?所以她对慈禧那是相当孝顺的,一直陪伴在慈禧太后的身边。
当慈禧和光绪去世以后,本来摄政王载沣没有安排他们俩的丧事,荣寿固伦公主跑过去把载沣臭骂了一顿以后,载沣这才将慈禧和光绪风光大葬。慈禧的丧事基本上都是荣寿固伦公主亲手操办的,可见她们俩的关系的确很好。
总结:荣寿固伦公主是唯一一个在慈禧跟前有面子的人。谁见了慈禧都是低头哈腰,哪怕是光绪皇帝,对慈禧都是唯唯诺诺。唯独荣寿固伦公主,一直都是理直气壮,从来不因为私事去拍慈禧的马屁。
正是因为荣寿固伦公主的这种耿直性格,慈禧才越发喜爱她。毕竟身边的人大多都在演戏,真实的人少之又少,自然是弥足珍贵了。
荣寿固伦公主还是《清史稿》中所记载的最后一位公主,这位传奇的公主,一直活到了1924年,寿达71岁。
参考资料:《清史稿》
戊戌政变后,慈禧本想杖杀光绪帝,多亏荣寿固伦公主求情,慈禧才没有杖杀光绪,对吗?
可能有不少人认为,在戊戌政变后,慈禧之所以没有弄死光绪皇帝,完全是因为西方各国使节力保光绪皇帝,这才让光绪皇帝躲过了一劫,实际上在这之前,光绪皇帝就已经遭遇了一场危机,而保他度过难关的正是荣寿固伦公主。
荣寿固伦公主
慈禧太后怕洋人这没错,但她更担心的是失去权力,所以她肯定不能容忍光绪皇帝居然要发动政变来夺权,对于这样的威胁,按照慈禧太后的作风肯定是要除掉光绪皇帝的,所以慈禧太后在戊戌政变后,不只是想要废帝,而是想要杀了光绪皇帝。
那她担不担心外国使节兴师问罪呢?在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时,西方各国也还未关注这件事,慈禧太后还真不担心各国的态度,原因很简单,这是清朝的内政,又不影响各国在华利益,你们看个戏不就行了吗?没理由插手。
但显然慈禧太后错误的预估了各国的态度,对于西方各国而言,他们希望的是满清政府也能施行和西方相同的体制,他们对光绪皇帝搞维新变法是很有好感的,主要还是因为各国觉得光绪皇帝搞维新变法,他们在中国能获利更多。所以后来慈禧太后没有废光绪皇帝,也没有杀光绪皇帝,的确是受到西方各国干涉。
光绪皇帝
但在这之前,慈禧太后刚发动完政变,惊怒交加,她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牵扯那么多问题时,这时的慈禧太后是真想要杀光绪的。她本来是想在乾清门前宣布祖训,废掉光绪皇帝后,将他乱棒打死,幸好荣寿固伦公主赶到,为光绪皇帝求情,慈禧太后这才饶过了光绪皇帝。
荣寿固伦公主是恭亲王奕欣的长女,当初咸丰帝驾崩时,恭亲王奕欣助两宫发动"辛酉政变"夺权,事成之后,慈禧太后作为回报封恭亲王为议政王,封其长女为荣寿公主,将她收为养女,光绪七年,又特晋封为固伦荣寿公主,固伦公主本来是皇后所生的嫡女才能有的封号。
光绪皇帝他并不信任荣寿固伦公主,但是荣寿固伦公主却非常照顾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后来和恭亲王关系并不好,但她却很信任荣寿固伦公主,这与荣寿固伦公主处事稳重,干练,待人仁厚是有直接关系的,她对慈禧太后也很忠心。
慈禧太后
在慈禧独掌大权后,她也是唯一敢当面批评慈禧太后,敢向她忠言进谏的人,她的建议慈禧太后多半都能听进去的,据说慈禧太后对她是又敬又怕。
慈禧太后在得知光绪皇帝要发动政变,回紫禁城稳定住局面后,开始残酷镇压维新派,本来荣寿固伦公主正要去热河省亲,慈禧太后也知道荣寿固伦公主平时很照顾光绪皇帝,所以正想要趁着她不在京中,废了光绪皇帝,然后将他处死。
但发生政变后,宫里有人感觉事态不对,赶忙去通报了荣寿固伦公主,她连夜赶往西苑去为光绪皇帝求情,慈禧太后虽然十分不满,但她也不得不重新慎重的考虑自己的决定,本来朝中已经有人对自己独揽大权不满了,如果在处死光绪皇帝,会不会带来的严重的动荡,内忧外患下她不敢赌,更何况连自己的亲信也不赞同处死光绪。
所以最后慈禧太后只能放过了光绪皇帝,将他囚禁于瀛台,慈禧没有杀光绪皇帝,荣寿固伦公主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求情,给面子,慈禧太后最放不下的就是权力,隐患肯定会被斩尽杀绝,但是除掉一个小的隐患,却带来一个大的麻烦,孰轻孰重,她还是分得清的。
戊戌政变后,慈禧本想杖杀光绪帝,多亏荣寿固伦公主求情,慈禧才没有杖杀光绪,对吗?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绪皇帝,重新控制了清朝的军政大权。由于光绪皇帝树敌众多,慈禧太后一度想要将光绪皇帝按照祖制杖杀。幸亏固伦荣寿公主为光绪皇帝求情,慈禧太后才放弃了除掉光绪皇帝的念头,将光绪皇帝关在了瀛台软禁起来。
荣寿固伦公主是何许人也固伦荣寿公主是恭亲王奕䜣的女儿,奕䜣是咸丰皇帝的弟弟,也是慈禧统治时期的宗室重臣。固伦荣寿公主在同治五年嫁给驸马志端,在固伦荣寿公主大婚后的第五年,驸马志端因病去世,年仅17岁的固伦荣寿公主开始了寡居生活。
在固伦荣寿公主守寡之后,慈禧太后特意下旨允许固伦荣寿公主到皇宫居住。慈禧太后的这一举动,一方面是因为慈禧太后和固伦荣寿公主同病相怜,另一方面是因为慈禧太后想要拉拢固伦荣寿公主的父亲恭亲王奕䜣。
慈禧很给固伦荣寿公主面子由于固伦荣寿公主的出身高贵,又跟慈禧太后同病相怜,慈禧太后对待固伦荣寿公主非常好,将固伦荣寿公主当做了自己的女儿。固伦荣寿公主的性格刚毅,有一次慈禧太后做了一件鲜艳的衣服,固伦荣寿公主认为慈禧太后瞒着自己做衣服,是故意给自己难堪,便数落了慈禧太后一番。
慈禧太后跟固伦荣寿公主的关系很好,听了固伦荣寿公主的数落也没有生气,只是埋怨宫廷里面的太监和宫女,将这件事情告知了固伦荣寿公主。
固伦荣寿公主救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实行戊戌变法之后,大臣们都跪在慈禧太后的寝宫外面,要求慈禧太后出山惩办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在控制大局之后,连夜回到紫禁城内,将光绪皇帝软禁起来。
由于光绪皇帝得罪了很多大臣,慈禧太后准备将光绪皇帝杖杀,来缓解大臣的抵触情绪。就在光绪皇帝命悬一线的时候,固伦荣寿公主出面找到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求情。慈禧太后考虑再三后,最终放弃了杖杀光绪皇帝的打算。因为固伦荣寿公主的一番话,光绪皇帝又多活了10年的时间。
固伦荣寿公主的结局慈禧太后去世后,固伦荣寿公主亲自找到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慈禧太后办理了丧事。清朝灭亡之后,固伦荣寿公主仍然保持着大公主的威严,清朝的遗老们都对她恭敬有加。1924年荣寿固伦公主在北京去世,享年70岁。因为荣寿固伦公主的地位尊贵,她也成为了《清史稿》中最后一位有明文记载的清朝公主。
戊戌政变后,慈禧本想杖杀光绪帝,多亏荣寿固伦公主求情,慈禧才没有杖杀光绪,对吗?
她是清朝末年的大公主,也是光绪帝感恩戴德的救命恩人
荣寿固伦公主,她是恭亲王的女儿。荣寿固伦公主为何会成为慈禧太后身边炙手可热的红人?并被破格封为公主呢。原来是清朝末年,皇上的孩子非常的稀少,当时的恭亲王却是在同辈中最早有自己的孩子的。咸丰皇帝看到自己的小侄女非常的喜爱,加上当时在民间和皇宫中都流行着一种风俗习惯叫做“招弟”,最为主要是认为孩子能招来更多的孩子。咸丰皇帝为了让皇家的子嗣远远流长,再加上咸丰皇帝对于小朋友的喜爱,所以经常将自己的小侄女接入宫中。
荣寿固伦公主成为了众人喜爱的对象。荣寿固伦公主进入皇宫之后,由于后面有自己的伯伯作为靠山。荣寿固伦公主在后宫当中过得顺风顺水,荣寿固伦公主进入皇宫之后,咸丰皇帝的麟儿也越来越多。这让后宫中的嫔妃和咸丰皇帝感受到了荣寿固伦公主带来的福气。荣寿固伦公主身为皇宫贵族却没有娇气蛮横的性格反而是多了朴素的性情。
作为公亲王的女儿,荣寿固伦公主为何会成为慈禧太后的养女?其实在慈禧太后还没成为可以在同治帝背后安排事物的大人物,慈禧就需要借助力量帮助自己,扶稳位置。在咸丰皇帝去世之后,恭亲王就成为了慈禧太后需要拉拢的对象。慈禧太后再不会一兵一卒处理掉八大臣对于自己的危害之后,却突然间画风一转封恭亲王的女儿为荣寿固伦公主。荣寿固伦公主在慈禧身边作为羊女,却成为了恭亲王事业上的阻碍。
恭亲王谨小慎微。恭亲王无论做何种事情都要事先考虑到女儿的安危,也要考虑到慈禧太后的利益,恭亲王原本能力就不在咸丰皇帝之下。恭亲王之所以愿意为慈禧太后服务,更多的是为了保障自己女儿的安全。后来恭亲王在做寿辰的时候,门庭冷落,不是恭亲王的魅力不够,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慈禧太后的作为,慈禧太后最为担心的是恭亲王的实力。
荣寿固伦公主反对慈禧太后奢靡浪费。慈禧太后非常疼爱这位女儿,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荣寿固伦公主爽朗朴素的性格却使赢得慈禧太后的疼爱。在封建古代社会上大部分的公主都是被直接婚配,慈禧太后为了表达自己对公主的疼爱,特意选择了三位少年让荣寿固伦公主进行挑选。荣寿固伦公主为了迎合慈禧太后的喜好,特意选择了门当户对的驸马。
可惜的是荣寿固伦公主虽然选择了自己称心如意的夫君,但是驸马却英年早逝。荣寿固伦公主被慈禧太后接着招入宫中,荣寿固伦公主常常宽慰慈禧太后不要奢靡度日。慈禧太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这位公主更是疼爱有加,因为公主是难得能说上真心话的女儿。相比于处处与自己抬杠的同治帝,公主确实是更为贴心。
荣寿固伦公主劝慈禧太后不要处置光绪。当初慈禧太后恼怒于光绪侵犯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一度想动用自己的权利 处理掉光绪。荣寿固伦公主在得知消息之后,在慈禧老佛爷面前说尽了好话,才让慈禧打消了处理光绪的念头。后来光绪和慈禧是如何同一天去世的,这些历史谜团就不得而知了。荣寿固伦公主确实是曾经救过光绪,荣寿固伦公主深知离开父母,自小身处在深宫大院中的孩子,是多么的孤苦和无助。虽然小小年纪却不得不老成处事,虽然深得他人的羡慕,却不得不行走在危险的边缘。
结语:荣寿固伦公主亲眼见证了自己的亲人在自己的面前,一个个的去世,也见证了这世间的沧桑变化。荣寿固伦公主见证后来慈禧太后和光绪的离开, 让荣寿固伦公主也展开了自己的新生活,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开始做起了小生意。荣寿固伦公主成为商人之后,也一直过着非常平静的生活,最终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寿终就寝。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也见证了传奇。
戊戌政变后,慈禧本想杖杀光绪帝,多亏荣寿固伦公主求情,慈禧才没有杖杀光绪,对吗?
光绪皇帝是慈禧亲自选择的,虽说光绪从小孩开始,一直很听慈禧的话,但等到光绪长大了就不同了,他也想有一番作为,面对大清的一次次屈辱,身为皇帝却没有一点权力的光绪有点力不从心。
于是光绪借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举国愤恨的局面,利用维新派康有为开始了戊戌变法,他的目的一是强国强军,二是夺取慈禧的权力。
结果他失败了,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叫停了这场改革。慈禧打算废了光绪,这是尽人皆知的事,为此还选择好了接替者。可据说慈禧甚至动过除掉光绪的心,只不过多亏了荣寿固伦公主求情,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先说一下这位公主,他是恭亲王奕䜣的女儿。由于恭亲王当时的权势,慈禧也得巴结人家一下,于是将他七岁的女儿接进宫中抚养,晋封为固伦荣寿公主。这位公主的确不一般,固伦荣寿公主性格沉静、不苟言笑,她也是晚清少有的敢直接面谏慈禧的人物。
公主与光绪皇帝关系很好,他也的确没有少调解了光绪和慈禧之间的矛盾。公主也常常对别人讲:“皇帝很可怜,五岁入宫,再也见不着亲娘,咱们应当辅助他才对。”
在戊戌政变后,慈禧非常气愤,据说她还准备下旨在乾清门前宣布祖训废掉光绪皇帝乱棒打死,当时公主正在去热河省亲的路上,听说这件事赶紧就回来了,跪着请求太后息怒。
但这件事毕竟有待考证。毕竟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如果是被人暗杀,倒还情有可原。到时候就是一桩疑案,毕竟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不少,但如果慈禧这么光明正大地打死光绪,这可是给自己找麻烦。
客观说当时慈禧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除了大公主的求情外,西方列强对给她的逼迫更严重。她连光绪都废不了,更别提杀了他。
如果真的是那样,恐怕慈禧将会面临来自洋人的惩罚。本来她不是找好了接班人嘛,但就是因为洋人反对,导致这件事就不能办成。
同时,朝中大臣虽然大多是慈禧提拔的,但也不赞成慈禧废了光绪,更别提杀了他。所以慈禧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大公主,满朝文武包括洋人都站在了光绪这边。
所以即使这件事是真的,也不能认为是大公主的求情才救了光绪一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