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皇帝冯弘为什么要残忍地杀死一百个侄子?

北燕天王冯跋,绝对是历史上生儿子最多的皇帝,足有100多个儿子,和西汉的中山靖王刘胜有的一比。

这哥们还是北燕的实际建立者,可以说冯跋这一生,算是非常够本了。不光功成名就,而且儿孙满堂。

不过不幸的是,他有一个可怕的弟弟,那就是北燕的末代皇帝冯弘。这个大兄弟可不简单,为了夺取皇位,狠心吓死了自己的哥哥冯跋,又把冯跋的100多个儿子全部给宰了。

冯弘没有继承权,杀了一个太子也没用。

北燕开国之君,原本是慕容云,不过慕容云是被冯跋扶植起来的。后来冯跋厌倦了这个游戏,就把慕容云给宰了,自己做了北燕的皇帝。

冯跋在位期间,是有立过太子的,那就是他的长子冯永。可是这哥们命不好,眨眼之间就病死了。冯跋无奈,只好改立另外一个儿子冯翼为太子。

这本来也没什么,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冯跋病重的时候,一直都是太子冯翼处理国家事务,看来也算是一国之君的料子。

可是冯跋这家伙老婆太多,儿子也太多,有不少就想趁着冯跋病重的时候,夺取皇位。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宋夫人希望把自己的儿子扶上皇位。

这个时候冯跋的弟弟冯弘,以正义之师的身份冲入宫中平叛。他这哪里是来平叛的,分明是来给哥哥全家绝户的。

宋夫人命闭东,弘家僮库斗头劲捷有勇力,逾阁而入,至于皇堂,射杀女御一人。太祖惊惧而殂,弘遂即天王位,遣人巡城告曰:“天降凶祸,大行崩背,太子不侍疾,群公不奔丧,疑有逆谋,社稷将危。吾备介弟之亲,遂摄大位以宁国家;百官扣门入者,进陛二等。”---《资治通鉴》

冯弘带兵入宫后,不仅吓死了病重的冯跋,而且斩杀了太子冯翼。这还没完,冯弘认为自己的继承权比不上他的那些侄儿,所以他索性就把那100多个侄儿全部给杀了。

太子翼帅东宫兵出战而败,兵皆溃去,弘遣使赐翼死。太祖有子百余人,弘皆杀之。---《资治通鉴》

冯跋真的倒了血霉了,摊上这么个弟弟。自此冯跋这一脉算是彻底断绝了。冯弘手握兵权,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北燕的皇帝。

冯弘自食恶果,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冯弘做了皇帝以后,立刻遭到了北魏拓跋焘的袭击。北燕这个小集团根本就不是北魏的对手,因此冯弘接手的,其实也是个烂摊子。

冯弘将原配夫人王氏和王氏生的长子冯崇都给废了,转而将小老婆慕容氏扶正,又把慕容氏生的儿子冯王仁立为太子。

先是,文通废其元妻王氏,黜世子崇,令镇肥如,以后妻慕容氏子王仁为世子。崇母弟广平公朗、乐陵公邈相谓曰:“大运有在,家国已亡,又慕容之谮,祸将至矣。”于是遂出奔辽西,劝崇来降,崇纳之。---《魏书》

这件事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可问题是王夫人背后,还是有力量支撑的。当时王夫人所生的儿子里,除了冯崇,还有广平公冯朗、乐陵公冯邈。

他们俩觉得慕容氏早晚要把他们兄弟几个都给害了,于是他们便前往辽东,打算劝说哥哥冯崇投降北魏。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当然很高兴了,他利用冯崇在北燕的号召力,将他封为辽西王,顺利收复了大片北燕的土地。

一再遭受众叛亲离的打击,认怂的冯弘,终于开口要向拓跋焘求和了,结果拓跋焘不仅要冯弘把女儿送来给他做小妾,而且让他把太子冯王仁送来做人质。

前者冯弘根本不在乎,连连窃喜,可是后者却要了他的老命,慕容氏一哭二闹三上吊,吓得冯弘压根不敢提这件事。

逃亡高句丽,别人始终是靠不住的。

冯弘这边打死也不肯送太子做人质,而北魏大军压境,对北燕已经处于碾压状态了。为此冯弘只能选择逃亡到高句丽。

高句丽国王一开始对冯弘就很不感兴趣,因为当年冯弘作为北燕的皇帝,始终瞧不起高句丽,现在终于是沦落到了这种地步。

高句丽使者不仅将冯弘的守卫们给弄走了,而且把太子冯王仁给扣留做了人质。冯弘的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还不如把冯王仁送去北魏做人质。

于是冯弘又打算摆脱高句丽的束缚,想要带兵南下。结果高句丽迫于北魏太武帝的压力,索性就把冯弘和他的子孙后代都给杀了。

文通至辽东,高丽遣使劳之曰:“龙城王冯君爰适野次,士马劳乎?”文通惭怒,称制答让之,高丽乃处之于平郭,寻徙北丰。文通素侮高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高丽乃夺其侍人,质任王仁。文通忿怨之,谋将南奔。世祖又征文通于高丽,高丽乃杀之于北丰,子孙同时死者十余人。---《魏书》

冯弘当年为了皇位,狠心诛杀哥哥冯跋的100多个儿子,现在他的所有子孙都被高句丽王所杀,也算是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了。

总结:儿子不在多,在于精。

冯跋是个厉害的角色,他后宫佳丽三千,雨露均沾之下,生了100多个儿子。可是这100多个儿子里,居然没有一个中用的。

太子冯永死后,新上任的太子冯翼是个善于治国的角色,可那是一个乱世,光会治国有用吗?根本就行不通。

他应该要有杀伐决断,带兵出征的骨气和智慧才行,可惜他没有。结果反倒是弟弟冯弘久经沙场,历练出了这些本事。

冯弘在诛杀哥哥这100多个儿子的时候,居然没有任何一个儿子有强烈反抗的。生那么多有什么用呢?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魏书》

北燕皇帝冯弘为什么要残忍地杀死一百个侄子?

两晋南北朝是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出来的奇人异士。在这些人当中,五胡十六国之一北燕的开国皇帝冯跋,便是典型代表。那么,冯跋都有哪些传奇经历?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冯跋是两晋年间长乐国信都郡人,属于鲜卑化的汉人,其父冯安曾在西燕皇帝慕容永手下担任将军,国亡后投降后燕皇帝慕容垂,自此成为后燕的臣民。冯弘因武艺高强,很早便侍奉后燕太子慕容宝,并因性格持重、为人忠诚,深得慕容宝的器重。等到慕容宝登基为帝后,冯跋便被提拔为中卫将军。

慕容宝当年做太子时,与冯跋一起侍奉他的,还有一位高句丽族将领高云(慕容宝的养子,故又名慕容云)。此人虽然胸怀大志,但因为性格深沉、表情木讷,跟同僚相处时很少说话,所以经常被他们看作是傻子,唯有冯跋看重他,并跟他结为莫逆之交(“云沈深有局量,厚重希言,时人咸以为愚,唯冯跋奇其志度而友之。”见《晋书·卷一百二十四》)。

慕容宝在位时,后燕屡遭劲敌北魏的进攻,导致国势每况愈下。永康三年(398年),后燕的国都中山被北魏攻陷,慕容宝仓皇逃奔故都龙城,结果没多久便被舅姥爷兰汗所杀。此后,后燕的局势愈发动荡,在短短9年时间里,竟然更换了3位皇帝(兰汗、慕容盛、慕容熙),直到慕容宝之弟慕容熙即位后,局势才算是基本稳定下来。

慕容熙在位期间纵情酒色、为政暴虐,稍有不顺心之处,便会大肆诛戮臣民,由是让国中怨声载道。中卫将军冯跋、左卫将军张兴因小过获罪,不得已出逃在外,因为畏惧慕容熙的追杀,便在暗中结成联盟,利用皇后符训英出殡、慕容熙出城送葬的时机,潜回龙城后起兵,一举擒杀了暴君慕容熙,时在建始元年(407年)。

冯跋弑杀慕容熙后本应称帝建国,但他考虑到自己的威望还不够,准备工作还不充足,便将好友高云推上前台,让他做天王(即皇帝)。然而高云虽然名义上是天子,但手中却没有半点实权,军国大政全被冯跋操控。随着权势和威望日渐攀升,冯跋的篡逆之心越来越明显,高云看在眼里,心中难免忧惧交加。

为了避免遭到冯跋的谋害,高云便在暗中培植党羽,希望有朝一日能夺回权力。对于高云的举动,冯跋早就看在眼里,并在暗中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收买他的心腹侍卫离班、桃仁,唆使他们除掉国君。正始三年(409年)十月,高云被离班、桃仁弑杀,太子高彭城、天王后李氏也随即遇害。

高云遇弑后,冯跋一方面派部下杀死离班、桃仁以灭口,一方面则假惺惺地为老友发丧。由于高云一家全被杀,皇帝的位子无人继承,所以冯跋便在群臣的“拥戴”下,登上天王之位,正式建立北燕政权(“云为其幸臣离班、桃仁所杀,跋升洪光门以观变...众推跋为主...群臣固请,乃许之。”见《晋书·卷一百二十五》)。

冯跋僭号称帝后,为了显示新朝新气象,便宣布废除后燕的各项苛政,大力整顿吏治、发展教育,同时还蠲免赋税、鼓励农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得以恢复和发展。在外交政策上,冯跋积极发展与柔然、东晋、契丹等国的友好关系,并与他们合力对抗劲敌北魏,由此给国家带来难得的和平局面。

太平二十二年(430年)九月,做了21年天王的冯跋病重不起。此时,宠妃宋夫人为把儿子冯受居扶上皇位,便假传圣旨,禁止太子冯翼和百官入宫问疾,一时间人心惶惶。皇弟冯弘此时已有谋逆之心,于是迅速率兵入宫,将宋夫人、冯受居逮捕后处死,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由于事发突然,在目睹弟弟大肆杀戮的场面后,病中的冯跋不胜惊骇,登时气绝而死。

冯跋既死,冯弘遂捏造遗诏,并据此登上天王之位,随后又发兵攻杀太子冯翼。冯翼死后,冯弘依然深感不放心,便秉持着“斩草除根”的理念,将哥哥的100多个儿子全部杀死(“太祖有子百余人,弘皆杀之。”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冯弘夺取老友高云的江山,由此成为开国之君,但死后却被弟弟篡夺皇位,所生的100多个儿子也全部被杀,其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

史料来源:《晋书》、《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

北燕皇帝冯弘为什么要残忍地杀死一百个侄子?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君主冯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能生育的君王,他一共生育了一百多个儿子,可是这项纪录没给他带来幸福快乐的人生,临终时自己的一百多个儿子全惨死在自己弟弟的屠刀下,自己也被活活气死,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位多产的君王。

公元409年在众多大臣的推举之下,冯跋废了后燕皇帝,自己成了北燕的开国之君。冯跋主政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徭役,还整饬吏治,平息国内叛乱,是一位有做为的开国之君。

公元430年冯跋病重就让太子冯翼主持朝政。但此时他的一个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上位便隔绝了后宫与朝臣间的联系,就这样太子和大臣们都见不到冯跋,也不知道皇帝近况如何,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恐,流言四起。

中山公冯弘也就上冯跋的亲弟弟,看着情势不妙以看望兄长之名便带着军队硬闯皇宫,并命人大杀妃嫔及宫人,冯跋当时便惊吓而死。冯跋已死,弟弟冯弘也不罢手,派兵杀到东宫逼迫太子冯翼自杀,之后一不做二不休,全部处死了自己的一百多个侄儿子,自己坐上了君王的宝座。冯跋死不瞑目,自己一百多个儿子竟丧于兄弟之手,手足相残,就为了那高高在上的帝王宝座,和至高无上的神授君权。

北燕皇帝冯弘为什么要残忍地杀死一百个侄子?

北燕皇帝冯跋是汉人,为什么能在鲜卑人中站稳脚跟呢?靠的是口碑。他一上台就废除各种苛政杂税,老百姓久旱逢甘霖,喜极而泣;废除各种严刑酷法,大臣们远离白色恐怖,一片掌声。在鲜卑人眼中,冯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北燕太太平平了20多年。

君主病死、被杀的都有不少,但被活活吓死的并不多。到了430年,冯跋患重病,太子冯翼做“代理君主”。本来国家的权力平稳过渡,但一个“祸水”出现了,就是冯跋的宠妃宋氏。

宋氏生了一个儿子叫冯受居,她想:现在宫中混乱,富贵险中求,不如把冯受居推上宝座。她偷偷对太子说:你父王的病马上就要好了,你为什么还要管理朝政呢?好像要抢班夺权一样。

冯翼是个书呆子,以为后妈是好心提醒,做了“甩手掌柜”回到太子宫。宋氏立即隔断了皇宫内外的联系,假传圣旨:王子、大臣都不能入宫,只有太监胡福,可以送点食物进去。

真正是“灯下黑”,不起眼的“死太监”其实最危险。胡福暗中通知了冯跋最小的弟弟、录尚书事冯弘,因为两个人私交极好。

冯弘带着几十个死士,直接冲向皇宫。宋氏下令关闭大门,冯弘的家奴库斗头是个武林高手,轻身一跃,飞过高墙,闯进冯跋的寝宫,大批宫女突然看到个男人,连连尖喊。库斗头一箭射去,一名宫女惨叫身亡。病床上冯跋被吓得全身一抽搐,歪头死了。

冯弘宣布即位,太子冯翼不服气,率领东宫卫队出战,要争夺王位。尸横遍地后,冯翼被击败,随后被赐死。

冯跋的生育能力很强,有100多个儿子,史上罕见。更罕见的是:冯弘斩草除根,把这些亲侄子们全部处死,刚出生的婴儿也不放过。血腥的骨肉相残,史上很难找出第二个这样的“冷血君主”。

所以说古代帝王家为了皇权往往是血腥残酷的。希望能帮到您!

北燕皇帝冯弘为什么要残忍地杀死一百个侄子?

谢谢!冯弘是北燕国君冯跋的小弟。冯跋称天王时,冯弘被封为侍中、征东大将军、尚书右仆射,掌握了中央禁卫军。太平二十二年(公元429年)冯跋患病卧床不起,立次子冯翼为太子,代管国事。冯跋妾宋氏欲把亲子立为太子,便阻其冯跋父子接触,只允自己心腹胡福一人出入冯跋病室,次年九月,冯跋病危,胡福把宋氏的阴谋告诉了冯弘,冯弘立即带几十名士兵,强闯冯跋病室,并用箭射死冯跋身边侍女,冯跋当即受惊而死,之后即天王位。然后将太子冯翼及冯跋的100多个儿子全部杀掉。次年正月,改元太兴。谢谢!

北燕皇帝冯弘为什么要残忍地杀死一百个侄子?

冯弘,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主,字文通,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北燕太祖冯跋之弟,冯跋在位时,冯弘被封中山公,司徒录尚书事,辅政。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八月,趁冯跋病重,冯弘率领武士闯进宫中,冯跋受惊吓而死。随后冯弘派人逼迫太子冯翼自尽。冯跋共有儿子一百余人,冯弘把他们全部杀死,自立为北燕国君,年号“太兴”,在位六年。冯弘自立为王,在当时来说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满朝文武,特别是冯跋的众皇子肯定是心有不服的。奈何迫于冯弘当时的势力为求自保只能臣服。一旦有机会,心向先王的朝臣与众皇子必定会反扑,奋力夺回属于自己的江山。冯弘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要免后患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了。众皇子一死,这些旧臣也就兴不起什么风浪了。对于冯弘夺位其实还有另一层原因。北燕建立之前,冯弘冯跋都是后燕的大臣,正始元年(407年)冯弘封后燕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并汲郡公。正始三年(409年)十月,后燕皇帝高云被杀,冯弘的哥哥冯跋继位,开始了北燕政权。北燕江山是冯弘和冯跋从高云手中夺来的,在冯弘心里,冯跋死了北燕就应该是自己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