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指事情原本已经要成定局,又神奇地扭转乾坤

公元1806年,一个小矮子带着法国的军队占领了柏林,他来到柏林郊区的一块墓地旁,手抚着墓碑告诉手下人:如果这哥们还在,我们是不可能来到这里的。

这个小矮子就是拿破仑,而墓里躺着的那哥们便是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那么这哥们到底有多牛?能让几乎征服整个欧洲的拿破仑感到自愧不如呢?

一、一打三,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公元1756年,英国和普鲁士结成联盟,与法国、俄国、奥地利三国联盟之间发生战争。看似是二比三的局面,大家也都不亏。

可是英国这家伙坏得很,当时它正在实行自己的日不落计划,全世界各地抢掠殖民地,所以压根就没有派兵支援腓特烈大帝。

除了嘴上赚吆喝,兜里再揣俩硬币外,英国没有给予普鲁士任何帮助。这么一来腓特烈大帝就要一人单挑三个强大的国家。

这三个国家的实力到底如何呢?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就能看得清楚了。

  1. 当时的俄国,也就是沙皇俄国,号称欧洲第三强的国家,占地面积2000万平方公里,人口基数3000万人。
  2. 当时的法国,号称欧洲大陆上的第一强国,占地50万平方公里,人口基数2500万人。此外他还有400万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
  3. 当时的奥地利,仅次于俄国,在欧洲排名第四。占地60万平方公里,人口基数是1500万人。在这三个国家里面算是小弟弟的角色了。
  4. 那么我们的主角普鲁士当时是怎么个情况呢?它占地15万平方公里,人口370万左右。连人家小弟弟奥地利的四分之一都比不上。

如此巨大的实力差距,这仗还要打吗?这就好比当年战国七雄中的秦国、赵国和齐国共同起兵攻打燕国一样,那就是一场歼灭战。

可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一场战争打了足足7年之久,最终以普鲁士获胜告终。为什么?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二、过程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腓特烈大帝不是什么神话般的人物,他的所有成功都是站在悬崖的边缘摘取绚烂的花,凶险和硕果一直相伴在他身旁。

战争初期奥地利大军立刻攻占了西里西亚大部分地区,甚至有一支对方的联盟小分队已经悄悄朝着柏林前进。一旦柏林没了,那腓特烈大帝的所有根基都没了。

这个时候占领东普鲁士的俄军突然撤退,因为主帅怀疑他们家的女皇病重了,这是给了腓特烈天大的好机会。这样他就只需要对付法军和奥地利军了。

兵力处于绝对优势的法国和奥地利联军居然在配合上出现了问题,腓特烈大帝趁此机会,果断出击,以550人损失的代价,造成了联军7000人的损失。谁都不看好的普鲁士居然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这让它的同盟英国都感到诧异。

腓特烈大帝并没有高兴多久,因为他的国家依旧到处都是战火,都是敌人的入侵军。比如说黎塞留公爵带领的法军,依旧占领着汉诺威大部分地区。而且4.3万法军包围了普鲁士在西里西亚的补给中心施韦德尼茨。

不久之后施韦德尼茨陷落,腓特烈大帝不得不与法奥联军决战,结果奥地利大军被俘2万人,300名军官阵亡,1.8万名士兵阵亡,而腓特烈大帝这边只损失了5000人。

这一战的胜利,使得腓特烈大帝彻底成为了欧洲战场上的一颗明星。可这个时候俄国联合瑞典人再次入侵东普鲁士,而且再有几天就能打到柏林了。俄国人是真的不好对付,腓特烈大帝派遣3.4万回去支援,一阵厮杀后,双方的损失都很惨烈。俄国损失了1.8万人,而普鲁士也损失了1.2万人之多。

在这些战争过程中,腓特烈大帝曾经多次想到过自杀。可是每次他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创造奇迹,腓特烈大帝的成就,是他用血和汗水一点点浇灌出来的。

三、外交是这场战争结束的关键。

托尔高战役时,腓特烈以4.4万人,与奥地利的5.3万人交战,结果双方损失惨重,腓特烈本人和奥地利元帅道恩也受了重伤,双方这才罢兵。

公元1761年,已经是七年战争的第5个年头。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去世,他的孙子乔治三世上台以后,打算结束这场消耗战,英国驻扎在汉诺威的军队全部撤离。这是对普鲁士的一场背叛。

英国甚至督促腓特烈大帝承认失败,将西里西亚割让出去。同时普鲁士的士兵们也失去了战斗的想法,面对盟友的背叛,面对士兵们的颓败,腓特烈大帝陷入了迷茫。

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新上台的彼得三世那是腓特烈大帝的小迷弟。这么一来俄国就是可以争取的,为此腓特烈大帝将俄国的所有俘虏都送了回去,彼得三世立刻表示,与普鲁士停战,同时瑞典军也与普鲁士结成联盟。

当彼得三世再次进入欧洲战场的时候,却是以普鲁士盟友的身份前来。他到底对腓特烈多痴迷呢?他曾经穿着普鲁士的军装跑到腓特烈面前高喊:主人,我将为您效劳。

可惜彼得三世后来被推翻了,俄国军队再次撤回了俄国。好在腓特烈大帝利用时间差,趁着俄国撤军的命令还没下达的情况下,又打了奥地利一个措手不及,重新攻占了施韦德尼茨。

战争到了后期,所有联盟国家通过外交手段,基本都宣布退出了,1763年的时候,只剩下了普鲁士和奥地利还在对峙当中。

最终奥地利选择低头,与普鲁士签订了《胡贝尔图斯堡和约》,承认普鲁士对西里西亚和格拉茨伯爵领地的所有权。

总结:腓特烈大帝用行动证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相比较奥地利、法国和俄国的联军,普鲁士简直微不足道。可是他偏偏靠自己这么一点力量,不断坚持着对抗敌人。

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有时候乍一看都是困难,可是在经受困难的时候,往往能够找到出路。只可惜大多数人畏惧困难,所以连入局的胆量都没有。

参考资料:《世界文明史》

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自古以来未有流寇能成事者。这是红军长征时期,尾随追击红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薛岳所说的一句话。他所指的“流寇”就是中央红军,不过薛岳此时应当不会想到,在不到20年的时间,这支被他称为“流寇”的部队,竟然建设了一个新中国。而让这支濒临灭亡的队伍走向胜利的伟人,就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薛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中央红军刚刚经历湘江之战,部队从出发时的8万多,锐减到三万多,实力损失严重。此时国民党各军阀都得知湘江之战红军损失惨重,都积极参加蒋介石的包围行动,想在围歼红军的过程中立下一份功劳。

算上中央军,此时红军周围已经聚集了国民党军队达到30多万,中央红军的形势很不乐观,随时都有可能全军覆没。红军进入贵州之后,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毛主席重新回到了红军的领导位置,这让红军战士充满的一丝期待。

然而当大家翘首以盼,等待毛主席带领红军打胜仗的时候,却因为情报错误,红军迎来了土城之战的失败,红军被迫一渡赤水。此战红军不仅仅没有消灭川军,反而暴露了红军主力处在川黔边境狭小的位置上。

蒋介石已经完全判断出中央红军的位置,他立即调兵遣将,在四川方面,有八万人从西面和北面压过来,阻止红军入川;尾随红军的薛岳指挥四个师从红军的东北面压过来,同时还有三个师尾随红军从东南面压迫而来;贵州军阀和云南的龙云,也想趁机捞一把,分别东南面压向红军。

红军处在数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此时的红军可谓进入了一个绝地,步入了一局“死棋”。红军的出路在哪里,红军的要怎么才能摆脱这样的局面,红军陷入了一片迷茫,而毛主席却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考,他对红军将领说,我们向东。

向东,红军开启二渡赤水,与国民党针锋相对,趁敌人合围没有形成之前,逆向思维,跳出包围圈。红军突然转向东面,蒋介石完全没有想到,又立马调遣部队,追缴红军,而红军英勇作战,在彭老总和林帅的指挥下,红军重新夺回了遵义,攻下娄山关,并打败了国民党吴奇伟的部队。

然而即使如此,红军依旧没有脱离危险,还处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红军虽然重新占据了遵义,却也只是赢得了一些踹息是时间,若红军不能完全的调动包围圈外的敌人,那么在国民进一步收紧包围圈后,红军依旧难逃被围歼的命运。

毛主席此时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红军向西,三渡赤水。此时毛主席已经为四渡赤水做好的了铺垫,他找来总参谋长刘伯承,告诉他此次红军过河后,要保护好浮桥,刘总参谋长秒懂主席的意图。当红军第三次渡过赤水河的时候,红军主力就隐藏在河边不远的地方,而派出了一兵团,佯装主力,向西前进。

国民党果然认为红军必定入川,大部队频繁调动,都去追赶红军的这个团,造成了贵阳空虚。这一空隙被毛主席抓住,他立即命令红军,东进四渡赤水,红军主力直扑贵阳。此时蒋介石正在贵阳,看到红军直扑贵阳而来,立即调兵保卫贵阳,其中就有滇军四个旅,造成云南空虚。

毛主席看到已经调出了滇军,云南空虚,指挥部队在扑向贵阳的途中,突然转道向贵州西南,直接转道云南。这一点大大出乎了蒋介石的意料,而龙云由于出兵到川西,此时云南空虚。当他调回部队防守云南的时候,中央红军早已经进入云南,此时尾随红军的国民党部队,都被甩在后方,红军成功摆脱了这股敌人。

毛主席四渡赤水,不仅仅调动自己的部队,而且调动了国民党的部队,带领红军从绝境中突围而出,将一盘“死棋”走活,创造了一个奇迹。

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毛主席一生下活过的死棋不止一次,这实在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毛主席下活的第一盘死棋,是在秋收起义失败后,五千多人的部队只剩下不到一千人和48匹马,眼看大家就要散伙,毛主席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塑造了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的雏形,然后走出了上井冈山,开辟了湘赣边革命根据地,走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第一步。

毛主席下活的第二盘死棋,是在国民党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展开第一次围剿之际,面对苏区内部还在搞“肃反”的不利形势,坚持打破红军指战员固守硬拼的思想,采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开创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运动战原则,干净漂亮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使得中央苏区转危为安。

毛主席下活的最最艰难的死棋,就是在中国革命事业处于最危急的关头,带领红军走出了“四渡赤水”的神走位,打娄山关、飞越大渡河、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使得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相比较之下,后来的立足西北、转战陕北、经略全国、赢得革命的全面胜利,这些困难反倒是逊色了。

自助者天助,毛主席把死棋下活,不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朱老总带部队上井冈山会师,周总理、张闻天、王稼祥遵义会议力挺毛主席,叶剑英元帅急报张国焘分裂阴谋,徐向前元帅喝止四方面军追兵。不能不说冥冥中自有天意安排。

当形势越凶险,处境越不利,困难越艰巨,越能激发毛主席的斗志和智慧,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正确的道路。这就是他作为领袖人物的伟大之处。

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毛主席就是一位将“死棋”下活的伟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建立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燎原之势,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国民党反动派派重兵围剿,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取得了三次胜利。然而,当时的党中央执行了左倾主义的路线,排挤毛主席,使红军在后来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遭受了重创,放弃根据地,被迫转移。湘江一战,红军大量减员,但留下了火种,进行了历史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军队对红军进行了围追堵截,在党和红军处于生死危亡之机,恢复了毛主席对红军的指挥权。经过四渡赤水出奇兵,摆脱了险境,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历经千难万险,爬雪山、过草地,北上抗日,胜利到达陕北。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破家亡之机,毛主席针对当时国内悲观失望的情绪,写出了《论持久战》,痛斥了国民党投降派,提出了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开展了百团大战,化危机为转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此后,又经过解放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可是当新中国立足未稳,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时候,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了我鸭绿江边。毛主席不畏强敌,毅然出兵朝鮮,打败了以美国为首,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迫使美国在板门店签定了停战协议,变不可能为可能,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毛主席的一生就是从危机中求得生机、获得转机,化险为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一生。

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历史上、世界上,古往今来把死棋下活的人,最高明、最令人佩服的是人民领袖毛泽东!

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革命生死关头,哪一次不是毛主席力挽狂澜,挽救革命挽救党?

建国以来,在帝国主义要把新中国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的生死关头,不是毛主席的胆略气魄智慧,能使尼克松前来顶礼膜拜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砸碎千百年来剥削阶级铁锁链,战胜国内外反动派,消灭恶霸土匪黑恶势力,消灭黄赌毒,改造社会风气,建立了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完备基础……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态等等一切方面解开死棋死穴,下活了建设社会主义奔向共产主义人类最光明前程的一盘大棋。

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唯有毛主席。红军长征,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毛主席用他的军事智慧,四渡赤水、攻占娄山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让陷入绝境的中国工农红军走了出来,从此打下了了基础,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