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师弟卢毓,是如何成为司马懿的心腹的?
卢毓是东汉大儒卢植的儿子,提到卢植,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备。没错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当年刘备去外地求学,曾经和公孙瓒一起,拜时任九江太守的卢植为师。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卢毓和刘备还是师兄弟关系。而刘备出生于公元161年,卢毓出生于公元183年,刘备比卢毓大了22岁。
当年刘备出来求学的时候,是公元175年,当时刘备才15岁,而卢毓并没有出生。等到刘备回家卖草鞋的时候,还没有20岁。所以说卢毓和刘备之间是没有见过面的。
就算刘备和卢毓是师兄弟关系,也完全无法影响卢毓在日后的政治判断。卢毓长大以后,给老曹家五代君王干活,司马懿夺取政权后,他又给司马家干活,最终在曹魏位列三公,成为了司空,被封为容城侯。
清廉名臣之后,穷且益坚。卢植是东汉大儒,也是著名的大清官。所以卢植的家教是很出色的,但是可惜生了三个儿子,前面两个都因为战乱而死,卢植本人死的时候,小儿子卢毓才不过10岁大。
当时天下到处都在闹饥荒,袁绍和公孙瓒又在幽州、冀州之地打得不可开交。卢毓肩负起了照顾全家人的任务。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父植,有名於世。一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当袁绍、公孙瓒交兵,幽冀饥荒,养寡嫂孤兄子,以学行见称。文帝为五官将,召毓署门下贼曹。崔琰举为冀州主簿。---《三国志》
等到曹操拿下了冀州以后,卢毓也算是看到了希望,这才到了朝廷做官,被曹丕任命为冀州主簿。虽说官职不大,但是既可以养家糊口,又能够有晋升的空间,卢毓还是很满足的。
在处理逃兵妻子的事情上,卢毓见解独特,引经据典认为不该杀了这些人的妻子,为此得到了曹操的赏识,成为了西曹议令史。
- 一看就是跟着老曹家混了,这在当时算是比较有前途的。曹操建立魏国以后,卢毓成为了吏部郎,曹丕称帝以后,卢毓更是担任了黄门侍郎。
- 魏明帝曹叡上台以后,卢毓依旧得到重用,成为了他身边的近臣,而且时常提醒魏明帝兼听则明,可见卢毓深得曹叡信任。
- 卢毓本人并不是一个谄媚之臣,他和曹叡之间常常发生争论,曹叡是个明君,他欣慰地认为,多亏有了卢毓,才能让他兼听则明,便将他任命为吏部尚书。
- 魏明帝时期是卢毓人生的巅峰,因为他掌握了选官的权力,就算是司徒这样三公级别的高官,魏明帝都会询问卢毓的意见。
卢毓有自己的选官标准,先挑品行,再考虑口才和才能。卢毓的想法很经典,他认为做官就是为了给天下百姓做好事,如果没有好的品德,才能再高也没什么用,反倒有坏处。
卢毓和司马懿没有必然的从属关系。曹叡死后,卢毓的巅峰时期也就过了。因为后面老曹家的皇帝,要么没什么出息,要么就是傀儡,基本上做不了主。
曹芳上台以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曹爽掌权以后,不仅打压司马懿,连卢毓也不能幸免,首先被罢免了选举的权力,随后又被贬为光禄勋。
10年以后,也就是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曹爽三族被灭。卢毓在这个时候,又得到了提拔,成为了司隶校尉,随后恢复了礼部尚书的职位,封高乐亭侯。
司马懿之所以跟卢毓关系好,那是因为他们都被曹爽打压,属于同病相怜。当时卢毓已经是67岁高龄了,谈不上什么政治立场问题。
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以侍中何晏代毓。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复为吏部尚书,加奉车都尉,封高乐亭侯,转为仆射,故典选举,加光禄大夫。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大梁乡侯。---《三国志》
曹髦做了皇帝以后,卢毓被封为大梁乡侯,司马师平定毋丘俭叛乱的时候,卢毓以73岁高龄的身份处理朝中事务。
可以说司马家对卢毓还是比较信任的,甚至升任他为司空,让卢毓以位列三公的地位安享晚年。
司马家对卢毓不错,他为什么就不能投靠司马家?卢毓和司马懿其实是一个时代的人,司马懿只比卢毓大了4岁。两个人又长期侍奉曹魏王朝的历代君主,所以彼此都十分了解。
卢毓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但是他是一个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正直的人,但是这个人的政治立场并不那么明显,因为他手里没有实权。这是司马懿这么多年观察下来的结果。
所以司马懿认为卢毓这个人是可以争取的,尤其是在曹爽贬谪卢毓以后,司马懿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被贬谪的10年里,司马懿和卢毓同病相怜,两人的关系进一步亲密起来。在外人看来,就是两个老家伙互相嘲讽罢了,可是他们不知道,司马懿心里藏着一步大棋。
等到司马懿掌权以后,昔日的好友卢毓自然是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卢毓代表的可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一大家子,他的几个儿子也都入朝为官了。
所以卢毓没有必要为老曹家死守忠孝,毕竟当时掌权的已经是司马懿了。而且卢毓也没有能力为老曹家争取,毕竟他这辈子没有碰过兵权。
他就是曹魏王朝的一个象征,卢毓去世以后,曹魏王朝也紧跟着灭亡了。当然了如果他能多活几年,看到司马昭弑君杀害曹髦的事情,或许他会奋起怒骂。
总结:刘备和卢毓之间,没有交集。不少人会有疑问,既然卢毓是卢植的儿子,那么他为什么不去帮助他的师兄刘备呢?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曹操家族代表的,是汉朝正统,大汉的朝廷在北方,卢毓怎么能去跟随刘备四处流浪呢?他的能力是选拔官吏、治理地方,他没有带兵打仗、运筹帷幄的本事。
所以他到了刘备那里,短期内也没什么作用。可是他在曹魏这边就不同了,他可以凭借卢植的名声和自己的才华,得到朝廷的重用,一步步稳步前行。这也是大多数普通读书人最希望走的一条路,即使是乱世之道,也要走出太平的脚印。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备的师弟卢毓,是如何成为司马懿的心腹的?
卢毓(yu),三国曹魏人物,汉朝末年卢植之子,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卢毓也可以算刘备的小师弟了,不过,卢植在卢毓1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刘备也有可能没见过这个小师弟,卢毓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历经曹魏五代,一步步让卢家成为一个大家族,那么他最后是怎么成为司马懿的心腹的呢,听我来说说吧!
青年才俊,赏罚分明,得曹操赞赏卢毓年少时,就失去了父亲和两位哥哥,他认真学习,成年后,五官中郎将曹丕听自己的大臣说卢毓有才,任命他为署门下赋曹,之后崔琰也推荐他为冀州主簿。
卢毓有一次对大理判罚不满,他引经据典,并说明自己理由,曹操听到大加赞赏,凭借此次他仕途一帆风顺了,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战乱,法令秩序不健全,逃兵会遭到严厉惩罚,妻儿也会连坐。有些逃兵的妻子,与夫君结婚才几天,夫君因不愿做兵逃亡了,大理却要依法处死他们的妻子,卢毓引《诗经》、《礼记》等经典并驳斥大理判罚过重,曹操听说后十分欣赏,任命卢毓为丞相法曹议令史,后转任西曹议令史。
得罪曹丕,劝谏帝王,忠心之臣子曹丕称帝后,卢毓任谯郡的太守,见谯郡土地荒芜,百姓贫穷,上表皇帝要求把之前徙居到谯郡的百姓,再迁到梁国去,谯郡是曹丕故乡,曹丕想增加故乡人口的,卢毓上表却激怒曹丕,被降为睢阳典农校尉。后来卢毓做安平和广平太守时,为百姓做实事,得到当地百姓爱戴。公元234年,卢毓入朝担任侍中。
魏帝曹叡经常修建宫室,侍中高堂隆数次劝谏,曹叡很不高兴,卢毓见此也进言劝谏,做侍中三年时间多次与曹叡辩驳和争论。曹叡觉得卢毓做的对,又让他担任吏部尚书。卢毓掌管选举时,标准是先看对方品德,然后考虑才能,黄门郎李丰不理解问卢毓,卢毓说:“为什么有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做成事,是因为他的才能,没有对准目标。”李丰明白了卢毓良苦用心!
政变之后,步步高升,得司马懿信任公元239年,曹叡病逝,曹芳继位,曹爽及司马懿辅政,曹爽排除异己,让何晏代卢毓典选举事,后升为光禄勋。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任命卢毓审理曹爽案件,后曹爽全族被杀。司马懿觉得卢毓能力强,建议朝廷任卢毓为吏部尚书,加封为高乐亭侯。之后又任尚书仆射典选举事、光禄大夫,步步高升!
公元254年,曹髦继位,司马家族建议朝廷封卢毓为大梁乡侯!卢毓爵位又提升了,公元255年,毌丘俭在寿春,讨伐朝廷掌权的司马师,司马师亲自领兵镇压,让卢毓负责后方政务,非常信任卢毓!公元256年,卢毓任司空,进爵容城侯,成为三公之一!公元257年,卢毓去世,谥号成侯。
结语卢毓是卢植的幼子,侍奉了从曹操到曹髦五位君主,得到司马家族的信任,到七十五岁才去世,安享晚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