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巨鹿之战全歼王离长城军团,可为什么秦迷就是死不承认呢?
巨鹿之战中,项羽以5万楚军,击溃了20万秦军,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那么这20万秦军到底是打哪儿来的呢?是不是当年蒙恬修筑长城时的那30万大军中抽调过来的呢?
蒙恬被杀后,王离的确负责接管了长城军。在《史记》里的确有明确的记载,秦二世和赵高合伙,夺取了皇位以后。为了防止自己的哥哥扶苏闹事,所以就假借秦始皇的名义,赐死了公子扶苏。
公子扶苏是个听话的孩子,二话不说就选择了自尽。本来蒙恬还在劝说扶苏,把事情调查清楚了再说,没想到这小子速度这么快,看来是真的不想活了。
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史记》
蒙恬是公子扶苏最大的支持者,手握30万大军修筑长城,防备匈奴南下。秦二世当然也不可能放过他,同时赐死的自然也就蒙恬。
蒙恬看扶苏都挂了,自己也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名义去讨伐秦二世,所以也就跟着自杀了。这两位结束什么以后,长城军的指挥权,交到了王离手上。
王离是什么人?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相比较而言,他的爷爷更出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
王翦生了王贲,王贲也是著名的战将,跟随他老爹一起灭了六国。王离则是王贲的儿子,他们家三代都是秦国著名的武将。
王翦这个人不光是名将这么简单,他还很会做人。一直以来秦国不管谁当政,王翦都能够如鱼得水,这就是王翦的本事。
由于爷爷和父亲比较给力,王离当时和混上了裨将的身份。虽然战绩不多,但是只要站队不错,那么就能够得到提拔。很显然30万长城军就这么落在了王离手里。
巨鹿之战,项羽俘虏王离,击溃章邯。章邯手握20万大军,击败并且杀死了项梁以后,带着人马直奔赵国而来。与此同时,前来会合的还有王离手里的20万大军。
- 很多人就不解了,之前王离接手的不是30万长城军吗?我认为这个时候长城还是要有人镇守的,所以王离留下了10万人马防备匈奴,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 这么一来就是40万大军攻打赵国,当时的赵王歇、大将陈余、相国张耳一起逃到了巨鹿城。章邯也不笨,他让王离带着20万人马包围了巨鹿城,自己则带着20万人马驻扎在巨鹿南边。
- 陈余曾经带着5000人前去和王离较量,结果全军覆没。赵王歇被吓傻了,便去请求楚怀王前来搭救,于是楚怀王便让卿子冠军宋义带着副将项羽前去支援赵国,同时派遣刘邦直奔关中。
走到半道上,宋义一连46天原地不动,项羽实在是怒了,就把宋义给斩杀了,夺取了楚军的控制权。
项羽带着楚军渡过河以后,把锅也砸了,船也凿沉了。让大家只带上3天的干粮,大大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章邯部队被项羽击败以后,项羽又将王离的长城军重重围住。
由于士兵们士气正旺,所以战斗力也前所未有地增强了。他们不光击败了章邯,还将王离给活捉了。王离的20万长城军也就这么被打散了。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史记》
所以说,在巨鹿之战中,首先被项羽击垮的,就是当年蒙恬手下战无不胜的长城军。这也难怪,王离虽然是王翦的孙子,但是真的没有遗传到王翦的统帅能力。
章邯投降,20万秦军被坑杀。解决了王离以后,项羽大军就只剩下章邯这一个对手了。章邯这边也是里外不是人,不仅要跟项羽抗衡,还要面对秦二世的问责。
秦二世这个败家子,把军政大权都交给了赵高,赵高这混账玩意儿,关键时刻,不仅不派人去鼓舞章邯,反而要拿章邯开刀。
与此同时项羽这边又有人不断来劝说章邯,让章邯投降项羽。项羽这边很聪明,不仅跟章邯和谈,而且不断击败章邯的部队。
边打边谈的结果,当然是章邯低头认输了。章邯被项羽封为雍王,20万秦军,全都被项羽收编,正式宣告了巨鹿之战的结束。
可是投降的20万秦军和起义军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秦军多次遭受起义军的欺辱,而他们的将军已经投降了项羽,所以他们有冤情也无处去倾诉。
为此不安定的情绪在秦军中日益扩散,这么下去早晚是要闹出兵变的事情的。再说了20万秦军的粮饷也是一个大问题。
最终项羽做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学习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将这20万秦军全部坑杀。自此秦国再也没了可以抵抗起义军的有生力量。
总结:秦国军队的分配,还是有迹可循的。秦始皇南下灭亡楚国的时候,让王翦带去了60万大军,可是在灭亡楚国之前,秦始皇已经灭了赵魏韩,所以这是加上了赵魏韩的所有降卒一起算的。
后来平定天下以后,秦始皇又派遣任嚣和赵佗带领50万大军南下百越,同时派遣蒙恬带领30万大军修筑长城。秦始皇自己带着的至少也有20万大军。
这么一来秦国就有了百万雄师,此后赵佗这50万大军没有回来救援秦国,蒙恬这30万大军有10万留守长城,剩余20万长城军跟随王离攻打赵国。
至于秦始皇带着的20万大军,则是落在了章邯手里,这么一来我们就能够搞清楚,秦国军队到底都去了哪里。
参考资料:《史记》
项羽巨鹿之战全歼王离长城军团,可为什么秦迷就是死不承认呢?
秦国统一六国后,曾经有两支主力军团:一支为赵陀带领的南平百越军团,兵力30万,赵陀攻进越南后,留在了当地驻守。另一支则是蒙恬帅领的北击匈奴的长城兵团,同样有30万。蒙恬为秦国名将,所帅领的军队更是主力中精锐,这支军队为秦国统一六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项羽于巨鹿之战中所歼灭的20万秦军是否为长城兵团呢!下面来看一下事件来龙去脉: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国统一六国后第十年,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病倒了,他叫赵高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让扶苏把军务托付给大将蒙恬,赶紧回咸阳主持国丧。
诏书拟好后,始皇吩咐赵高赶紧拿给使者,不料赵高此时动了弯心思。他知道始皇的遗诏是让公子扶苏回来支持丧事,实际就是立扶苏为帝。然而扶苏一向看不惯赵高奉承的行为。一但扶苏登位,自己不但前程难保,恐怕还有性命之忧。赵高想到此,决定先压下遗诏,密而不发。
赵高随后会见丞相李斯,密谋改立胡亥为太子。之后两人 又篡改了始皇给扶苏的诏书,指责他这些守卫边疆无作为,致使大量士兵伤亡,并曾多次上书直言始皇让他守疆,不能回咸阳当太子;而将军蒙恬参也参与了扶苏的图谋,令他们自杀,将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
巨鹿之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军上将章邯打败并杀死楚军领军人物项梁后,渡过黄河,汇合前来救援的王离兵团,一起攻打赵国,大败赵军。
赵军被打得躲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领军包围了巨鹿,自己带部队于南边驻扎,对巨鹿城形成夹击之势。赵王歇危急之中派使臣向楚怀王及各国诸侯求援。
公元前208年后九月,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数万楚军北上解救巨鹿之围。楚军到达安阳后,宋义命令部队原地驻扎,46天停止不前。项羽因为叔父项梁报仇心切,数次向宋义请战不得令,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并向楚怀王自请挂帅。
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十月,楚军北上到达巨鹿南面的黄河,毕竟是第一次挂帅统兵,面对秦军的主力军。
项羽还是比较谨慎,先命英布先率两万人马试探性攻打秦军的甬道,初战告捷。项羽看到秦军也不是不可战胜,于是率全军渡过黄河。在黄河边上命令全军将士毁掉船只、砸烂锅灶、烧毁帐篷,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口粮。
大败秦军项羽首先击败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了王离部的粮道,把王离的20万长城兵堵在了巨鹿城外围。
此时楚军将士看到了项羽的勇猛与决心,大受鼓舞,个个勇往直前,不顾生死,以一挡十,奋力杀敌。此时王离率有20万的秦军,而对手楚军只有5万,从兵力数量上,秦军具有压倒性优势。然而在面对士气高昂,杀红眼的楚军,秦军士气一度被打压了下去。经过九场激烈的厮杀,秦军主力被灭,主将王离被擒。楚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此战中王离所率领的20秦军,正是蒙恬被赵高害死后,秦二世把长城兵团交由给他指挥。因此,巨鹿之战中被项羽所灭的秦军原是蒙恬麾下长城兵团。
项羽巨鹿之战全歼王离长城军团,可为什么秦迷就是死不承认呢?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与秦国将领章邯、王离的四十万秦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这场战役,最终项羽破釜沉舟,全歼王离的长城军团20万,再坑杀章邯军团的20万。
交代一下,这场战役发生的背景。秦国名将章邯率军败周文于关中,灭陈胜于城父,斩项梁于定陶。然后攻赵,大破之,围赵王歇于巨鹿。于是各路起义的诸侯,就来巨鹿救援赵国,兵力(楚6万左右,其他诸侯30万左右)。得到消息,然后章邯心虚了,向秦二世请求增兵,就有了王离离开长城,率领20万秦国精锐之师进入巨鹿战场的事。
- 《史记》记载“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就是说,担任主攻巨鹿的是王离的20万长城军团。章邯的军队主要是负责给王离部队运送粮食,两军队之间的有粮道相连。
我感觉,章邯真的有点名不副实,之前的他的胜利都是靠人海战术,赢下来的。反而攻巨鹿的时候,他自己却负责后勤了,干嘛不和王离合兵,猛攻巨鹿,巨鹿城内只有几万赵军。其他的起义诸侯到达巨鹿时,根本不敢攻打王离,而项羽的楚军是宋义挂帅的,更是还在路上耽误了46天,直到项羽斩了宋义后,才进入巨鹿战场。
所以我觉的章邯的战略,开始就有问题了。合兵攻打,40万秦军应该能在项羽赶来之前,拿下只有几万赵军的巨鹿城。
当其他各路诸侯军三十余万作壁上观,直到项羽楚军的到来,改变了巨鹿战场的局面。
- 《史记》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遗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因宋义在安阳停留了46天,不肯前进。项羽就杀了宋义,带领这支6万的楚军,前往巨鹿。
这一步,项羽派两个部将2万人先行过河,应该是打探一下秦军的实力。所以才有了战少利,赵国又再一次请求支援。
- 《史记》: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项羽破釜沉舟,楚军6万全部渡河。派先锋击败章邯先锋,令章邯军不知道楚军虚实。
2.项羽带兵断了秦军的粮道,就是说把王离,章邯断开了联系。
3.章邯先败了一仗,有点害怕楚军了,不敢轻举妄动。项羽就趁章邯收兵的时机,以6万楚军正面硬刚王离的20万长城军团。
项羽天生霸王本色。
《史记》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项羽的6万楚军是“围”王离的20万秦军,这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事。但我认为,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秦王离的20万长城军团,一部分在围攻巨鹿城,还有攻城损失了一些。一部分在监视诸侯联军,剩下的就是和项羽正面打仗的军队了,数量大概和项羽的楚军差不多,或者比楚军多3到5万。所以,项羽的楚军才能把秦王离的长城军团围起来打。说明项羽并不是如历史里留传的勇而无谋的莽夫,而是在分析了战场局面后,做出的策略,他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霸王,更往后的楚汉之争中,更是以3万破了刘邦的56万。
项羽楚军围王离的长城军团。而此时,章邯的20万还在按兵不动,原因有下。
1.粮道被断,应该不知道巨鹿战场的情况。
2.被楚军先败了一场,被打怕了,心里很慌,不敢再出兵。
3.可能也是在监视30万诸侯来支援赵国的军队。
于是,项羽在章邯军团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带头冲锋,吃掉王离的20万大军。王离的长城军团为啥败了?我分析一下。
1.其实,王离的长城军团是秦国的精锐之师,灭六国的虎狼之师。但主帅蒙恬和扶苏被赵高杀害后,士气低落,自然战力就低了。而楚军破釜沉舟,气势如虹,战斗力爆表。
2.王离的军事才能根本比不上项羽。两个人不在一个等级。
3.我估计,打仗之前,项羽和王离单挑了,王离被项羽当场拿下,导致秦国军心大乱,临时由苏角指挥。
就这样,项羽完成了空前绝后的巨鹿之战,九战九胜,创造了奇迹,也可以说是一战之下使得霸王之名震慑天下。
古人云,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史记》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羽的楚军以一当十,诸侯军见到楚军的勇猛,个个都震惊不已。当胜利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些人,只能跪着,不敢抬头看项羽,也由此成了西楚霸王,统率各路诸侯。
至于,巨鹿战场失后,章邯为啥向项羽投降了?原因主要是来自赵高的政治迫害。
《史记》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於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於死。原将军孰计之。”
巨鹿战场失败后,章邯派司马欣回咸阳,希望得到秦二世的谅解,但此时秦国大权是赵高说的算。
所以,司马欣回来就告诉章邯了,朝廷不信任他,打算杀掉他。有功也是死,无功也是死。章邯索性就向项羽投降了。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记载:十一月,“羽诈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人于新安。”
只是可惜了那20万章邯的军队,被项羽一夜坑杀。只能说项羽替赵国报了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40万大军的仇。
综上所述,在巨鹿之战中,与项羽楚军战斗是王离的20万秦国精锐。而被项羽坑杀的,是章邯的20万军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