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数十个倭寇打到南京是什么情况?

嘉靖年间,倭寇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他们横行在江浙一带,由于战斗力强悍,所以长期都无法彻底消灭他们。那么他们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呢?

嘉靖34年,六七十个倭寇,从绍兴上虞县上岸,一路长途奔袭,打到了南京城下。明目张胆地和明朝官军打了几个月的时间,期间杀伤4000多名官军,简直是大明朝的耻辱。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点,这一批倭寇绝对不是一般倭寇。他们有高超的战斗能力,战术运用也别具一格,所以能够创造这种战争奇迹。

倭寇人少,但是战斗力令人发指。

这一批倭寇显然跟之前遇到的不一样,因为他们没有长期在沿海地区作战。过去倭寇在沿海地区抢掠一番后,立刻会驾船离开,十分难对付。

时贼势蔓延,江浙无不蹂躏。新倭来益众,益肆毒。每自焚其舟,登岸劫掠。自杭州北新关西剽淳安,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过泾县,趋南陵,遂达芜湖。烧南岸,奔太平府,犯江宁镇,径侵南京。倭红衣黄盖,率众犯大安德门,及夹冈,乃趋秣陵关而去,由溧水流劫溧阳、宜兴。---《明史》

这帮倭寇显然没有着急着离开陆地,他们从海上上岸以后,把自己的船给焚烧了,并没有离开陆地的意思。

六七十人能干些什么呢?这也是我最大的疑问。他们这次来,就没打算活着离开,或许是主要原因。

  1. 这帮人从杭州北新关直奔淳安县,随后进入安徽歙县,就是昨天因为洪水,高考前两门取消考试的那个歙县。
  2. 从歙县转战到了绩溪、旌德,在这里遇到了明朝官军的抵抗,可惜没有任何用处。倭寇一个没有受伤,官军上百人死伤。
  3. 这帮倭寇通过泾县后,到达了南陵县。在南陵县倭寇的战斗力再次彰显了出来,当时明军派遣了300多名士兵前去迎战,结果被这帮倭寇全部击溃。
  4. 倭寇十分厉害,官军们射出来的箭,他们居然能够徒手接住,这就是明军溃败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人,以为是遇到了神人。

穿过南陵县以后,倭寇到达了芜湖,芜湖的县丞发现倭寇才这么几十个人,一点也不放在心上,派了手下人跟他们交战,结果倭寇毫发无损,还顺带着把县丞给宰了。

直逼南京城下,倭寇到底想要干什么?

这帮倭寇的战斗力,终于引起了各地官员们的重视。他们在浙江、安徽地区创造的奇迹,早就已经传遍了周围一带。

可这个时候这六七十个倭寇已经一路小跑,杀到了江宁镇,这里已经是南京的边缘地带了,指挥官朱襄和蒋升带领当地官军与倭寇交战,结果一死一伤,同时造成了300多名官军死伤。

闻官兵自太湖出,遂越武进,抵无锡,驻惠山。一昼夜奔百八十余里,抵浒墅。为官军所围,追及于杨林桥,歼之。是役也,贼不过六七十人,而经行数千里,杀戮战伤者几四千人,历八十余日始灭,此三十四年九月事也。---《明史》

眼看着就要杀到南京城下了,这帮人身穿着红色的衣服,黄色的头巾,直奔安德门而来。南京四处都大门紧闭,全城军民都严阵以待,这才迫使倭寇们离去。

  1. 这帮人此后从秣陵前往溧水,顺着向东到达了溧阳、宜兴等地,在这几个地方所向披靡,无人可挡。一路小跑到了常州武进,在无锡惠山停下脚步。
  2. 这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倭寇们已经奔走了180里路,光脚力就是正常人无法比拟的,更何况他们在路上还遇到了好几拨官军的阻拦。
  3. 江苏地区的官军在苏州浒墅关镇将他们团团围住,这才全歼了对方。而这一场战役下来,对方六七十人阵亡,明朝官军却有4000人伤亡。

那么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帮人就是敢死队,他们来了以后,压根就没打算离开过。

可以说他们类似中国古代,那些达官显贵们所阴养的死士一样,平日里好吃好喝,关键时刻是要卖命的。一般人还做不了死士,只有能力出众的人才有可能。

六七十人不足以攻陷南京,却能够让沿海地区胆寒。

显然,这帮人的战斗素质相当高,他们上岸以后,就把自己的船给烧了,压根就没打算再回去过。此后更是长途奔袭上千里,在江浙皖地区与官军鏖战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帮人的目的并没有那么明显,如果不是迷路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来搅局的。嘉靖年间正是倭寇横行的时代,可是过去倭寇在山东地区最为猖獗。

嘉靖25年的时候,戚继光前往登州卫所,在山东沿海地区与倭寇交锋,第一次吃了瘪,曾感慨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此后戚继光便专心于对付倭寇的工作,嘉靖32年戚继光被任命为都指挥佥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等地的官军,与倭寇在这里较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嘉靖34年的时候,戚继光从山东被调往了浙江,担任参将一职,专门防守宁波、绍兴和台州地区的倭寇。

也就是同一年,这六七十名亡命之徒,在江浙皖地区大闹了一场。如果这帮倭寇早在戚继光在山东时,就跟他结仇了,那么这次是不是到浙江来故意给他添乱的呢?

显然戚继光在绍兴等地并没有拦住这帮倭寇,使得他们四处奔袭。如果嘉靖皇帝因此治罪于戚继光,那么将来就没有人平定倭寇了。

这是不是倭寇们的如意算盘呢?关于戚继光在山东地区到底遭遇了哪些倭寇,很可惜没有太多详实的资料,不过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只是我个人的猜想罢了。

总结:倭寇就是要乱,而明朝需要的是安定。

这六七十个倭寇,说实话,根本就掀不起什么巨浪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

这帮人几乎击碎了明朝官军们的自信心,又将江浙皖地区搅和得乱七八糟。虽然没有城池被攻占,但是日后倭寇一旦再来,这些地方的官军和百姓,将会望风而逃,这么一来,这六七十个倭寇,目的也就达到了。

倭寇的武士道精神,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种精神,后来演化出来的军国主义思想,几乎成为了人类巨大的灾难,所以不得不防。

参考资料:《明史》

嘉靖年间数十个倭寇打到南京是什么情况?

嘉靖三十四(公元1555年)年七八月间,却有一伙倭寇子杭州流窜,一路至南京,前后历时八十余天,转行数千里,杀、伤明官军、民兵四五千人,一位御史、一位县丞、两位指挥使、两把总战死殉国,两个县城被倭寇攻破。

这件事,的确是史有其载,见诸于《明实录 世宗实录》卷四百二十四、四百二十五,又有《明史 日本传》所记,但是,其中还是有着两个问题,需要明确的。

(一)、就是此次这伙儿倭寇的人数:

这伙人数的说法历来有争议,甚至说有人已经精确到三十六人、五十三人、七十二人等,还有着六七十人的说法,那么,这些说法都来自于哪里呢?

五十三人说,也是目前被采用的最多的一种说法,来自于当时总督胡宗宪找人主持编纂的《筹海图编》,其可信度是相当高的。

六七十人说来源于《明实录 世宗实录》卷四百二十五的记载。

七十二人说来自当时南京翰林院的何良俊的记载。

所以说,在三人的记载来看,其实仔细分析,是不矛盾,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这伙倭寇怎么就到了南京?

(二)、倭寇的行踪分析

实际上,根据《明史 日本传》以及《明世宗实录》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这伙倭寇,其实,是一伙漏网之鱼,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六月,有一伙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陆,抢掠百姓、强占民居。

得到消息的绍兴知府刘锡和千户徐子懿立刻率军前往围剿,这伙倭寇不敢恋战,连夜逃走,从杭州的北新关一路向西逃窜,当他们到达淳化县的时候,仅剩下六十多人。

而此时,浙兵沿途追击围剿,迫使这六十多人的倭寇不得不再次逃窜,一路窜到了徽州府的歙县一带,所以,到此我们就能明白了,这伙倭寇的起初数量,一定是大于六十多人的。

他们是因为在浙江沿海一带受到明军的追击,开始逃窜的一伙倭寇,绝不是一上岸就开始像某些人所说的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三)、倭寇的罪行与结局

当倭寇来到歙县后,歙县一带大为慌乱,因为徽州府的人怎么也不可能想到,绍兴府一带的倭寇会来到这里,当时,徽州府把守关隘的官民与乡勇加在一起五百人。

有的百姓未经战斗,先行逃窜,而胜于乡勇自然也是无法抵挡,所以从这一刻开始,这伙倭寇的行动就不是逃窜,而是流窜作案了。

紧接着,他们来到绩溪劫掠,又到了旌德,旌德典史蔡尧佐率军千人抵挡,倭寇不能进,于是转而来到泾县。

知县丘时庸率军截击,被倭寇再次逃窜,一路来到南陵。南陵县丞莫逞立刻率军三百前往截击,可是官军未战先怯,几乎纷纷逃散,南陵被倭寇攻陷,大肆抢掠烧杀。

此时,芜湖县丞陈一道率领芜湖健儿百余人并其他援军一起前来支援,可是此时,他们发现,这伙倭寇不是普通人,而是各个有着相当的武功造诣。

建阳卫指挥使缪印率军以弓箭射杀倭寇,可是这倭寇竟然能够徒手借助弓箭,明军见状,纷纷惊骇,有的临阵逃跑,芜湖县丞陈一道见状,不由得相当气愤,独自率领芜湖健儿近战倭寇。

但最终,陈一道与芜湖健儿全部战死,而倭寇的死亡人数,据估计,也就是十多人而已,这再次证明,这伙倭寇的战斗力,的确不一般。

因为称作健儿的存在,多少都是会一些武功、身强体壮的存在,可是还是全军覆没,便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紧接着,这伙倭寇继续流窜,在芜湖一带被大明军民一起攻击,最终大明斩首十人,抓住了两人,剩余倭寇逃往了太平府。

太平府千户都督乡勇与杀虎手一起抵挡,不敌倭寇,倭寇突入太平府,但是在城内据河防守之下退走,流窜到江宁镇,指挥使朱襄与蒋呈率军抵挡,朱襄战死,蒋呈重伤坠马,军兵被杀者三百余人!

此后,这伙五十三人的倭寇嚣张到了极致,来到了南京城下,他们的领队穿红衣骑着马,一幅日本战国时期的打扮,然后就开始进攻安德门,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张时彻立刻下令关闭城门,登城防守,与此同时,南京守军出城迎战,结果两个把总被杀,八九百人被杀!

这一次,大明简直是颜面扫地,区区五十三个倭寇,竟然来到了南京,还杀了八九百人!于是,苏松巡抚曹邦辅、副使王崇古等紧急率军数千人驰援,南京城上火铳齐发,倭寇只得仓皇逃窜,一昼夜狂奔一百八十里,几乎将步行速度发挥到了极致。

可是,当他们八月十四日来到浒墅关的时候,还是遇到了王崇古的埋伏,吴林庙一战,明军斩杀二十七个倭寇,剩余倭寇逃跑躲在了民房,王崇古指挥明军火攻,倭寇被杀伤部分后,剩余逃窜至田地躲藏,最终被王崇古系数剿杀殆尽,才算是彻底的将这伙流窜千余里、嚣张八十多天的几十个倭寇消灭掉。

(四)、倭寇为何如此嚣张?

首先,主观因素上大明内地其实并没有多少防范,才至于屡屡吃亏,因为这八十余天,大明百姓军民的奋勇冲杀也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便是卫所制度的空虚下,民兵与官兵的经久不训练所造成的后果,这样的低下的战斗力,别说是对付刀法娴熟的倭寇,怕是体能都不合格。

其三,便是这伙倭寇,的确不是一般人,他们的身份,应该是武士、浪人,所用武器也是精品的战刀,武功高超,所以,寻常百姓士兵,的确不是他们的对手,明军被杀者,有的是逃窜,根本没有勇气抵抗所造成的。

但总之,就算是一百个倭寇高手,在大明沿海横行八十多天,流窜千余里,也的确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每每读到此处,总觉无光。

但是,我们正是应该正视历史,如果不好意思去提及,也难免有些自欺欺人,只有了解过去、了解对手,才能更好的立于不败之地。

嘉靖年间数十个倭寇打到南京是什么情况?

这年头网络谣言真可怕,已经发展到5个倭寇打到南京城下了。我真怕下一步你们准备问:一个倭寇怎么样用高达平了南京城?

好了不皮了说正事,

实际上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嘉靖三十四年六月,一支一百多人的倭寇小分队从浙江绍兴府上虞县登陆,突袭了会稽县高埠,占据了当地百姓的民房。

绍兴知府刘锡和千户徐子懿分兵包围高埠,这伙倭寇于是暗地里制作木筏从东河夜渡逃离了包围圈。自此开始了他们的流亡之旅,他们从杭州劫掠到於潜,昌化地区,史书称“内地大骇”。

贼遂流劫杭州而西历於潜、西兴、昌化,内地大骇。

这就相当于一伙上百人的恐怖分子流窜作案,各地武警部队难以追踪他们的踪迹,所以一直找不到人,有些倒霉的人半路遭遇上了又没做好准备结果当场送了人头。

然后呢,到七月份的时候,这群从高埠逃出来的倭寇一路伤亡到严州淳安县的时候差不多就只剩六七十人了。但是这六七十个人战斗力相当剽悍,毕竟过的是刀口舔血的生活,和地方民壮比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因为他们被浙兵追的很急,于是直接从盘山突进到歙县,直接吓跑了徽州府把守关隘的五百民兵。在旌德和典使蔡尧佐带的一千多号人打了个不相上下,击退了泾县知县丘时庸,又吓跑了南陵县丞莫逞派去把守界山的三百人,在南陵县城大肆劫掠。

乙巳,高埠逃倭白杭州西掠者,沿途伤亡,至严州淳安县仅六十余人,以浙兵逼急,由濠岑、盘山突入歙县黄构源口,徽州府守隘官民兵壮五百余人见贼悉奔溃,贼遂流劫绩溪。

建阳卫指挥缪印,当涂县丞郭映郊,芜湖县丞陈一道以及太平府知事郭樟收到通知纷纷带兵来援,然而在南陵东门这股倭寇再次击败这几支地方守军。随后流窜到芜湖劫掠,结果这次被百姓+义勇民兵击败,逃跑到了太平府。

南陵倭流劫至芜湖,纵火烧南岸,突渡北岸入市,各商民义勇登屋以瓦石、炭罐击之,贼多伤者,遂奔去。各商兵下屋生缚二倭,斩首十级,贼趋太平府。

在马厂这伙流寇击败了驻扎在太平的操江都御史褒善派去防守的乡兵和义勇,然而他们拿不下太平府城,转而进攻江宁镇,杀死官军三百人,逼近南京。南京城墙高大防守严密,区区几十人倭寇凭什么敢进犯南京呢?

原来是倭寇在城内安插了间谍,但是间谍被发现逮捕了,于是这伙倭寇没法,只得转道秣陵关,推官罗节卿和指挥徐承宗望风而逃,倭寇轻松入关。

我兵自城上以火铳击之,贼沿外城小安德夹冈等门往来窥觇,会城中获其所遣谍者,贼乃引众由铺冈趋秣陵关而去。

到达溧水县后,典史林文景难以抵挡,而县丞赵珠臣直接逃跑,倭寇又一次轻松入城。从溧水流窜到宜兴时,这伙倭寇听说官军已经从太湖出来了,于是一路疯狂逃跑,一天就跑了一百八十多里到了无锡的慧山寺,第二天到达浒墅关,被苏松巡抚兼都御史的曹邦辅派人包围在此地。

之所以这伙倭寇这么玩命的跑,除了知道大队官兵即将到来以外,还因为柘林倭寇登陆时被飓风吹坏了三艘船,有三百多号倭寇小分队没能在预定地点登陆。于是流窜到了华亭县陶宅镇并占据了那里,而溧水县出来的倭寇就是因为听到这个消息,想去和陶宅的倭寇会合。

乙亥,柘林开洋贼遭风坏三舟,余贼三百有奇自蔡庙港登岸,流至华亭县陶宅镇,据之。

但是他们的愿望注定不可能实现了,在浒墅关,这伙传奇的倭寇终于被歼灭,而另外一股三百多人的陶宅倭寇,也在溧水县杨林桥被全歼。

苏松巡抚曹邦辅檄佥事董邦政、把总娄宇以沙兵击浒墅关倭寇,歼之。初,贼宜兴奔苏州会柘林贼为风飘旋者三百余,进掳陶宅港。

纵观这伙从上虞登陆的倭寇的战斗力,其实是相当剽悍的,他们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反侦察能力,同时也善用计谋,比如用间谍,会合大部队等。沿途官军并非不给力,实际上大多都为临时招募的乡兵义勇,战斗力是很成问题的。正儿八经的浙兵其实倭寇是打不过的,从他们听到太湖官军为追捕他们直接毫不犹豫的逃跑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浙兵是很恐惧的。

当然了,这一股倭寇创造的传奇也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贼自绍兴高埠奔窜不过六、七十人,流劫杭严、徽、宁、太平,至犯留都,经行数千里,杀戮及战伤无虑四、五千人,凡杀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入二县,历八十余日始灭。 (《世宗实录}卷425)

嘉靖年间数十个倭寇打到南京是什么情况?

是不是有这回事呢?这个要承认,是的,确实是有十几个倭寇到了南京附近。但这十几个倭寇到底是不是打到南京的呢?我看这个其实是主要问题。

首先这股倭寇可不是十几个,一开始是有一百多人,一开始也不是要打南京,而是在浙江绍兴府上虞县上岸,打算抢一把。但一开始他们这股倭寇就不顺利,被绍兴知府带兵击溃,然后余下四五十人就开始跑路。这一路这些倭寇可不像某些人说的是所向披靡,也是四处吃瘪,等跑到南京附近的时候,就只剩下十几个人了。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这帮子倭寇是流窜,而在古代,这种流窜性质的少数能打能杀的人,确实不好抓,一是不好发现,二是跑得快,大部队还没集结就跑了。这些倭寇的单兵战斗力确实强悍,这个毋庸置疑。明军的战斗力孱弱也是事实,这个不需辩解。

但是将这整个事传为“十几个倭寇打到南京”就过分了。这就如同前些年某些犯罪分子流窜作案十几个省份,难道能说是这些犯罪分子一路打过去的吗?想想就知道怎么回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