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继位后,仅存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死于囚车之中,是他咎由自取吗?

刘长绝对是咎由自取。汉高帝刘邦有8个儿子,被吕后害死了一大半,等到汉文帝上台以后,只剩下了弟弟刘长与他相依为命。

刘邦有一路捡老婆的习惯,汉文帝的老妈薄姬就是刘邦在魏国捡到的。同样刘长的母亲赵姬,其实也是刘邦在赵国捡到的,具体来说应该是赵王张敖把自己的媳妇儿主动送给了刘邦。可是刘邦临幸过赵姬以后,也没想着要收人家。

结果人家怀上了刘邦的娃,可张敖被抓以后,赵姬也受到牵连。结果赵姬在牢中生下了刘长,随后便自杀了。从此刘长就跟着吕后混了,因为是吕后抚养他长大的,所以他才免于一死。

刘长这哥们十分记仇,当年赵姬被关押后,他的弟弟托审食其为赵姬在吕后面前说情,可是吕后不愿相救,审食其也就不再劝告了。这事儿应该怪吕后,可是刘长没本事收拾吕后,所以就恨上了审食其。

刘长傲慢无礼,又勇猛机智,这种人有点可怕。

刘长可不是个白痴,他虽然力能扛鼎,但是才智上也一点都不差,所以他自认为自己文武双全,是当世奇才,傲慢的态度自然就彰显出来了。

  • 傲慢无礼地对待汉文帝:

在汉文帝继位以后,刘长成了汉文帝唯一的亲弟弟,他当然就更加傲慢了。什么法令纪律,他都可以不用遵守,汉文帝对他也是纵容的很,毕竟就这么一个弟弟了。

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史记》

汉文帝和刘长一起去打猎的时候,他居然和汉文帝坐同一辆马车。本来汉文帝就客气客气,让他上马车一起前往,其实早就已经给刘长准备了次一等级的马车,没想到刘长一点也不客气地爬上了马车。

人家称呼汉文帝都是陛下,刘长可不一样,他大手一拍汉文帝的肩膀,大喊一声大哥,这是要结拜还是咋地?

  • 有勇有谋地斩杀了审食其:

他时常记着审食其的仇,所以毫无顾忌地跑到审食其家里,拿个大铁锤就把审食其给砸死了。但是他可不是莽夫,他有自己的策略。

杀了审食其以后,刘长立刻跑到汉文帝面前认错,但是他也列举了三点要杀审食其的理由,句句都能戳心。

  1. 第一,他认为赵国谋反,跟赵姬没有关系。如果当初审食其愿意努力相救的话,那么吕后就会想办法救赵姬。
  2. 第二,吕后祸乱天下的时候,甚至想要夺取老刘家的江山,可是审食其不管不顾,甚至连劝告都没有。
  3. 第三,刘如意和戚夫人本身没有罪过,可是吕后残忍地杀害了他们,审食其在一旁却没有劝阻吕后。

这三点理由不管成不成立,我们都看得出,刘长这个人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糊涂虫。他要击杀审食其,此前一定是想好了抽身的办法,很显然,这办法奏效了,汉文帝果然原谅了他。

刘长有谋反的倾向,不抓他可能会出大事。

汉高帝刘邦就这么两个宝贝儿子活在世上了,汉文帝继承了皇位,刘长只是个淮南王,那刘长心里当然也有继承皇位的想法。

  • 谋反之罪坐实:

他不光勇武过人,而且聪明机智,做事情又足够果断,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对他敬而远之。甚至连薄姬太后、汉文帝的太子都不敢招惹刘长。

淮南王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为黄屋盖乘舆,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不用汉法。及所置吏,以其郎中春为丞相,聚收汉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其财物爵禄田宅,爵或至关内侯,奉以二千石,所不当得,欲以有为。---《史记》

这大兄弟回到封地以后,更加没人管了,所以朝廷里的所有法令,他都没有遵守的意思。甚至在自己的封国里搞了另外一套法令,所有的规格都模仿皇帝的规格。

封国的丞相全都是要朝廷派遣的,一方面需要高级人才管理封国,另一方面需要监视诸侯王的一举一动,可是刘长把朝廷派来的丞相给废了,将自己的心腹安排成了淮南国的丞相。

刘长还收留了大量亡命之徒,只要是犯了朝廷罪行的人,都可以逃到他那里避难。有点本事的,还能得到他的重用,甚至被封为侯爵。

这就很明显了,他就是要谋反做皇帝了。到了汉文帝六年,刘长果然开始策划谋反的事情,结果事情还没什么结果,就被朝廷给发觉了。

汉文帝一直不忍心惩罚刘长,毕竟就这么一个弟弟了。可是他犯下的罪过实在是太大,如果再心慈手软的话,或许会酿成大祸。在群臣的一再劝告之下,汉文帝只好把刘长给抓了起来。

刘长之死,纯粹咎由自取。
  • 废除王位,绝世而死:

这里不存在汉文帝担心皇位不稳,谋害刘长的事情,完全是刘长自己作死造成的结果。当时刘长被查出了造反的事情,汉文帝还不忍心惩治他。

  1. 大臣们多次上书后,汉文帝才愿意废掉他的王位,赦免他的死罪。可是就算这样,大臣们还是表示不满意,希望汉文帝早日收拾了刘长。
  2. 最终君臣达成的协议是,将刘长迁徙到蜀郡严道县邛崃山邮亭,每天给5斤肉、2斗酒,还可以带10位妃嫔一同前去。
  3. 我觉得汉文帝对刘长,实在是仁至义尽了。就算是犯了死罪,刘长都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可见生得好还是有道理的。汉文帝甚至打算过一段时间就把他接回来。

此后刘长居然并不领情,还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在押送途中绝食而死。汉文帝就这么落了一个杀弟的名声。

  • 汉文帝实在不愿落个杀弟的罪名:

其实汉文帝还是非常后悔的,他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居然斩杀了丞相、御史等人,并且将沿途押送刘长不敬的人,全部斩杀。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上闻之,乃叹曰:“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复如诸侯仪。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复故城阳。---《史记》

就算是这样,天下人还是觉得汉文帝为了谋取淮南封地,杀了自己的弟弟。所以汉文帝后来又把淮南之地分封给了刘长的三个儿子,其中刘安为淮南王。

刘安就是后来在汉武帝时期意图谋反的那个淮南王,当然他也是博学多才的大才子,据说豆腐就是他发明的。

总结:人心不足,这是天性。

为什么古代那么多王爷要争相夺取皇位?其实这是无法避免的人性弱点。他们自认为自己和皇帝是亲兄弟,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所以当然要搏一搏。

淮南王刘长的案子可不是个例,汉文帝对他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换成其他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有这么好的脾气。只不过刘长是汉文帝唯一的弟弟了,所以才会被后人所诟病。

参考资料:《史记》

汉文帝刘恒继位后,仅存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死于囚车之中,是他咎由自取吗?

引言:

西汉前期,长安郊外的农庄,汉文帝刘恒置身于那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扑鼻而来的麦香让刘恒陶醉其中。“自朕即位以来,四海升平,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眼前这一切不正是朕努力的象征吗?”刘恒满足了。“哈哈哈,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想容!哈哈哈!”正当刘恒满足于眼前的景象时,田边孩童戏耍的歌谣打破了刘恒的美梦,他的心有着微微的刺痛感。刘恒不禁低声喃喃道:“难道,朕在那件事上真的错了吗?”

汉文帝刘恒剧照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大盛事“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即使在两千年前的今天,人们谈论起圣君明主时,汉文帝刘恒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刘恒的一生,却有着一个抹不去的污点——亲弟弟淮南王刘长之死!刘长是刘恒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却最终绝食自尽,这对兄弟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刘长之死到底是不是咎由自取呢?

一·事件起因——淮南王反了!

汉朝的诸侯王问题一直非常严峻,即使后期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诸侯叛乱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尤其汉朝初年,诸侯王权力巨大,拥有自己的土地,军队,货币等,又广泛分布于边境,对中央集权造成了极大威胁。

淮南王刘长就是众多造反诸侯中的一个,对于自己的这位皇帝哥哥,刘长是不服气的,因此选择了造反,但很快,这场叛乱便被平息了下去,刘长也被生擒,可如何处理刘长成为一个难题。大臣袁盎建议处死刘长,并罗列了刘长的六大罪,却被刘恒否决,转而将刘长流放蜀地。没想到的是,刘长在押送过程中选择绝食,行至雍县时刘长因为长时间未能进食最终去世。

淮南王刘长剧照

听到这个消息刘恒痛哭流涕,刘长是他在世的唯一兄弟,为了纪念刘长,汉文帝不仅厚葬了刘长,还处死了押送刘长过程中所经过的每一个县的县令,从而安慰刘长的在天之灵。当然,这样看来也的确符合刘恒一贯以来的仁君风范,表面看上去确也合乎情理。

二·嚣张跋扈——淮南王咎由自取

在造反之前,刘长给人的印象就是任性妄为,嚣张跋扈的贵公子形象,当然,刘长也又这样做的资本,皇帝是他亲哥,而且又是历史上少有的好脾气皇帝汉文帝,久而久之,刘长的个性也是愈演愈烈,直到走上了造反的这条不归路上。

1.当众击杀朝廷重臣

刘长的出生也颇具悲剧色彩,对于自己的身世,刘长也一直耿耿于怀,当初因为赵王张敖的谋反让刘长一出生就失去了母亲,当然,这起冤案的始作俑者是汉高祖刘邦,刘长不敢记恨自己的父亲,就把矛头对准了当时的另一个当事人——辟阳侯审食其。

审食其剧照

过去,审食其又吕后的保护,如今吕后去世,刘长认为报仇的机会来了,便假借去审食其家中做客,席间突然抽出藏在袖子里的铁锤,当众砸死了审食其。审食其虽然没有什么功劳,可毕竟是五朝元老,刘长当众击杀朝廷重臣,事后假惺惺的向汉文帝负荆请罪。汉文帝处理结果是不追究刘长的责任。

2.淮南王自比天子

虽说刘长只是个诸侯王,可在自己的封地淮南国,刘长却比天子还要高贵,他不仅不遵从中央政府的命令,还自行颁布法令,任命淮南国中的大小官员,出行仪仗也自比天子。此时的淮南国虽然表面上遵从中央,但实际上却与其分庭抗礼,俨然一个国中之国,危害国家统一。

3.贪图皇位,阴谋造反

吕后去世后,周勃陈平等人发动了平定诸吕的政变,并废除了少帝刘弘。在新皇帝的人选上一时间举棋不定,刘长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是有资格继承帝位的。但大臣们最终却推荐了一直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这一既成事实,刘长表面承认,心里却一直不服气。同为高祖之子,同为庶出,同为诸侯王,刘恒凭什么能做皇帝,他刘长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刘长心里能平衡吗?为了夺回“本该属于他的皇位”,刘长心中的反叛念头越来越重。

陈平周勃等人最终选择刘恒做皇帝

身为臣子,刘长藐视国法,当众杀死侯爵大臣,私自颁布法令,僭越礼制。这种种罪行,每一项都足以定位死罪。刘长的行为让他最终绝食而亡的结局看上去是恶有恶报,咎由自取的结果。

三·疑问重重——淮南王之死的背后

生前,刘长犯下如此多的罪行,身为兄长,作为皇帝,刘恒都宽恕了他。即使刘长造反失败,刘恒也只是选择把他流放而不是杀死他,原本侥幸活命的刘长却又用绝食来结束自己的一生。淮南王之死的背后,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1.离奇的谋反

导致刘长被流放的直接原因是他的谋反问题,在被捕之后刘长也对造反之事供认不讳。可这场所谓的谋反看上去更像是一场闹剧,刘长总共组织了七十个人,四十辆车,这样的规模简直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可笑,可刘长依然这样做了。仔细想想,这实在太不正常了。刘长此时已经二十多岁,思想行为各方面已经成熟,他自己又拥有一个庞大的淮南国,却只选择用七十个人去谋反,实在古怪。

2.本不想死,却主动寻死

刘长的结局是自杀,但一开始刘长并没有想过去死,即使是在造反失败被俘,刘长也没有寻短见,在刘长被汉文帝宣布流放蜀地时,刘长还和旁人说:“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这说明对自己的失败,刘长是有自知之明的,并且已经开始反省自己。一个想要改过自新的人会选择自杀吗?显然不会,可刘长却在不久后选择了自杀。

汉文帝与淮南王

3.从乖孩子到叛逆少年

刘长的种种叛逆举动集中发生在汉文帝统治时期,而在汉文帝几位之前,刘长几乎没有任何不良记录,可以解释为因为汉文帝是他哥哥所以刘长才如此放纵,可吕后与刘长的关系也不一般,刘长虽然不是吕后亲生却是吕后养大的,二人之间是有母子感情的,可那个时候刘长却非常的规矩,为何到了汉文帝时期就变得如此叛逆,以至于走上了谋反的道路,前后差异巨大。

四·欲擒故纵——刘恒的手段

在刘长从逾制到造反直到自尽的规程中,汉文帝刘恒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知晓刘长的一切所作所为,却又一次次选择了宽容。实际上,这一切都在刘恒的掌握之中,对刘长,刘恒选择了欲擒故纵,可以说,刘长自尽的结局,也是刘恒一手导演出来的悲剧。

1.故意纵容——伪装的好哥哥

刘长是个没有什么城府的人,对于刘长的脾气,刘恒是再清楚不过了。他当然清楚刘长的复仇心理和对自己的不服气,刘长杀死审食其,刘恒纵容他;刘长搞淮南小朝廷,刘恒依然纵容了他。执法者宽纵,守法者自然宽纵,刘恒的一再纵容,要的就是树立自己好哥哥和弱势一方的形象,同时给刘长一种自己软弱无能的假象,滋养刘长的野心不断膨胀,以至于让刘长认为带着七十个人就能拿下整个汉朝的荒唐举动。

2.变相羞辱——逼淮南王自杀

刘长虽然自大,但并不愚蠢,所以当刘恒决定把他发配蜀地时,他也选择了接受。真正让刘长无法忍受的,是刘恒对他的押送方式。刘长被安排关押在有帷幕的囚车之中,四周装有栅栏,外面贴有封条,这样的押送方式等于让刘长当众受辱。刘长打小养尊处优,骄横人性,用这样的方式对他简直让刘长生不如死,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时的刘长已经没有什么反抗的手段,只能用绝食表达内心的不满,最终去世。

汉文帝刘恒剧照

刘恒既然了解刘长的性格,如此刚烈性格的人是断然不会忍受这样的侮辱的,可刘恒还是这样做了,即使是袁盎一再向他提醒这样会导致刘长出意外,刘恒还是选择装糊涂,在刘恒心里,此时的刘长只有这一条路,别无选择。

3.皇位继承——刘恒永远的痛

刘恒与刘长是兄弟,是君臣,曾经,他们也是竞争对手,母亲薄太后不受宠爱,刘恒自身又是庶出,皇帝对于刘恒来说原本是痴人说梦,可这个大馅饼却在皇族与功臣的权衡下砸在了刘恒头上,也成为刘恒一生永远的痛。无论刘恒怎么努力,史书都不会记载刘恒是顺位继承皇位的。

所以,刘恒这个意外的皇帝必须解决当初所有的竞争对手,小皇帝刘弘在刘恒即位前已经被杀,老叔楚王刘交年迈已然去世,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兄弟也先后间接死在了刘恒手里。这样算下来,当初和刘恒争皇位的就只剩下他这个弟弟淮南王刘长。对于刘恒来说,刘长的造反只是一个借口,无论如何,刘长都必须被杀掉,这样刘恒才会觉得自己的皇位安稳。

4.良心未泯——一首童谣改变了历史

汉文帝想杀了刘长,却又不想背上杀死亲弟弟的罪名,便自作聪明的导演了这样一场戏,几百年前的春秋时期已经有了“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刘恒的手段并不算高明。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那首童谣就清楚的告诉了汉文帝,对于刘长的死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淮南国最终被一分为三

一半是愧疚,一半是自责,因为这首童谣,原本因为刘长造反该被废除的淮南国被文帝分给了刘长的四个儿子,自此之后,刘恒在对待诸侯王问题上再也没有之前那样严厉。即使后来文帝知晓吴王刘濞已经在为造反积蓄力量也没有做出什么应对之策,刘恒的心软助长了诸侯王的气焰,也改变了汉朝的历史。在文帝去世后仅仅三年,积蓄多年的诸侯王们便联手发动了七国之乱,汉朝的诸侯王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结语:

刘长绝食自尽,与其说咎由自取,更应该说是过分放纵的结果。曾经,刘长也是一个懂事的少年,只是因为刘恒对他的不断放纵让他越陷越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刘长的教育经历是今天无数家庭教育的案例。爱孩子没有错,但爱并不是一味的放纵,过分放纵实际上是以爱的名义来害孩子罢了。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刘长的故事并没有结束,他用他的经历来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汉文帝刘恒继位后,仅存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死于囚车之中,是他咎由自取吗?

  想必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淮南子》吧!这本书的作者就刘安。这里我们谈论的是他的父亲刘长,淮南王。汉朝初期,赵王张敖身边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张敖非常的宠爱她。后来,为了讨好汉高祖刘邦,赵王不得不把位美人送给了刘邦。几年后,赵相贯高等人策划刺杀刘邦没能成功,张敖和他的亲属因这次事件被捕,这位美女也未能幸免。一天,在监狱里,她告诉狱卒:“我得到皇帝的宠幸,如今已经怀孕了。”狱吏见此事十分重要,便向刘邦报告。因为刘邦当时对张翱很生气,所以刘邦并不在乎。后来,这位美女的弟弟通过辟阳候审食其向皇后吕雉讲述了这件事。出于嫉妒,吕雉拒绝为她向刘邦求情,而审食其也没有坚持。生下一个男孩后,美女带着仇恨自杀了。狱吏把他交给刘邦,刘邦很后悔就让吕雉当了他的母亲,这个男孩就是刘长。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黥布因为谋反而被刘邦消灭了,刘邦任刘长当淮南王。随着刘长慢慢的长大,当他了解到自己的个人身世时,他常常怨恨审食其没能为他的生母好好求情,这导致了生母的不幸。当时害怕吕后的权威,他不得不忍辱负重,不敢责怪审食其。后来,汉高祖死后,刘恒即位,刘长认为刘恒是自己的兄弟,所以桀骜不驯。公元前177年,刘长去长安面见刘恒。在此期间,他和刘恒驱车去苑圃打猎。他只称刘恒为兄长,不以皇帝、臣子相称。一天,为了报仇雪恨,他特地拜访了审食其,并亲自迎接他。刘长趁审食其不备,立即拿出一把藏在袖子里的铁锤砸向审食其。审食其被砸倒在地后,刘长命令他的随从用刀割断审食其的脖子。审食其立即倒地而亡。刘长报了仇以后,去皇宫向汉文帝刘恒谢罪。

  他对刘恒说:“我母亲其实不应该因赵相贯高的阴谋而受牵连。当时,辟阳侯审食其能够通过吕后救出她,但他并没有努力争取,这是他第一次犯罪。赵王如意和他的母亲都没有罪,但吕后杀了他们,审食其没有尽力营救他们,这是他第二次犯罪。吕后试图篡夺刘氏的天下,但审食其也没有与吕氏争论,这是他的第三次犯罪。我的行为,是在替天下人诛杀奸臣,为我母亲报仇,并在此向陛下请罪。刘恒没有责怪刘长,因为他们是兄弟,也为刘长母亲的遭遇感到同情。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刘长从此变得更加傲慢。那时,宫廷里的大臣甚至王子没有不害怕他的。后来,刘长却得寸进尺,抛弃了汉朝的律法,自己起草并实施了一套新的律法。当时,刘恒的叔叔薄昭在朝廷上备受尊敬。当刘恒看到刘长的任性并想说服他悬崖勒马时,他要求他叔叔给刘长写信,并多次说服他。但是刘长根本就不听。

  公元前174年,刘长策划反叛,派人与闽越和匈奴勾结,危害朝廷。事件曝光后,刘恒派出使者召刘长回宫。刘长不情愿地来到长安。当时,以丞相张苍等人为代表的朝廷大臣签署了弹劾刘长的请愿书,列举了他的各种罪行,认为刘长应该在闹事被斩首。但是刘恒不忍心依法惩罚淮南王,只废除了他的王位。张苍等人见此,便催促刘长去蜀郡邛(郴崦)莱山。刘恒最后别无选择,只能同意他们的意见,并发出诏令说。刘长每天得到五斤肉和两杯酒,让他曾经喜欢的十个美女和女仆跟他住在一起。

  朝廷在将刘长送走之前,杀死了所有参与刘长谋叛乱的人。当时,任中郎将的袁盎向汉文帝进谏说:“你总是如此溺爱淮南王,从来不给他一定的约束。这就是他走到这一步的原因。淮南国王是一个要强的人。现在他被暴力摧毁了,我担心他会在路上死去,因为他无法忍受旅途的艰辛。那么国王陛下将承担杀害他兄弟的恶名,该怎么办?”刘恒说:“我是想让他受一点苦而已”此外,刘长坐在囚车上,沿途经过许多县。没人敢为他打开马车上的封条。刘长遭受了许多罪行,非常沮丧。一天,他对服侍的人说说:“谁说我勇敢呢?我怎么能算是勇敢呢?我太骄傲了,不愿听到自己的错误,所以人的一辈子,怎么能像今天这样沮丧呢? ”。从那以后,他开始绝食,不久就去世了。当他们到达永县时,县长打开封条,向朝廷报告刘长已经死了。

  当刘长去世的消息传到长安时,刘恒非常难过。他哭着对袁盎说:“没有听袁公的话我非常后悔,真的失去了淮南王。”袁盎规劝他说:“人不能起死回生,请放心,陛下这次只想惩戒淮南王,让他改过自新。他因病去世只是因为保护不力。陛下非常善良。众所周知,淮南王之死不足以摧毁陛下的声誉。”刘恒说:“我该如何弥补我的错误?”袁盎说:“斩首丞相和御史向世界道歉。”刘恒没有这么做,他斩首了那个没有为刘长打开封印,也没有在路上给食物的县令,把刘长作为列侯埋在了雍县。几年后,刘恒把刘长当淮南王时的领土,划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并分别立他们为王。

汉文帝刘恒继位后,仅存的弟弟淮南王刘长死于囚车之中,是他咎由自取吗?

汉文帝刘恒继后,他的异母弟弟淮南王刘长因谋反失败获罪被废、死于囚车之中,确实是他身犯四条大罪,才会落得悲惨结局,纯属咎由自取。淮南王刘长罪一:擅杀朝廷重臣,胆大包天。罪二:不遵朝廷法度、不守礼义,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罪三:藏污纳垢,居心不良。罪四:起兵谋反,犯上作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