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做了哪些挑战皇权的事情?

导语:

自古女主掌权,必然是有非常手段的。慈禧太后也一样,她这辈子最大的偶像,那就是宋朝的刘娥,为什么?因为光绪不是慈禧亲生的,而宋仁宗也不是刘娥亲生的。

刘娥能够执掌朝政到死,那慈禧以刘娥做榜样,意思也就很明确了,她也要执掌朝政到死。这么一来情况就有点意思了,那么慈禧到底做过哪些挑战皇权的事情呢?

一、慈禧学习刘娥,穿上了龙袍。

刘娥在位期间,宋仁宗那就是个傀儡小可爱,什么权力都没有。刘娥执掌朝政当然是要有一帮人帮忙的,她的这帮心腹都想着更进一步,所以就纷纷劝说刘娥学习武则天,登基称帝。

刘娥心里当然也热衷于这件事,但是她思考再三还是选择拒绝了,毕竟她没有亲生儿子给她善后,武则天可不怕,她有俩儿子给她善后。

但是刘娥这颗激动的心却迟迟不能平静,为此刘娥总喜欢穿着龙袍参加老赵家的祭祀仪式。在群臣各种反对之下,刘娥只好把龙袍上去掉了俩图案,但是依旧我行我素地穿着。

既然刘娥能穿龙袍,那她慈禧太后为什么不能穿呢?所以在慈禧六十大寿之前,她就给自己准备了一套寿袍,那就是龙袍。

这一天李鸿章跑过来问慈禧太后,这甲午海战到底要不要开打的时候,慈禧太后故意穿着龙袍在李鸿章面前显摆,并且问李鸿章,这寿袍到底怎么样。

这是在征求李鸿章的意见,她慈禧到底可不可以登基称帝。李鸿章多贼啊,他当然不能正面回答,只好说:有点大。

这三个字表面上是说这龙袍做大了,不合身。实际上就是告诉慈禧太后,皇位对慈禧来说还是不合适,不要去趟这趟浑水。既然心腹大臣李鸿章都表示反对,那么慈禧太后称帝的想法自然是打消了。

二、慈禧陵墓超越了皇帝的规格。

慈禧陵墓和慈安太后紧挨着,表面上看起来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是我们走近了去看看就会发现,这两座陵墓完全不一样。

慈禧太后的陵墓内部金碧辉煌,极尽奢华,一般的皇帝陵墓都没办法和慈禧的陵墓相提并论,可见慈禧花了多少工夫在上面。

在步道上,慈禧太后破天荒地使用了凤在上龙在下的雕刻图案,以此显示自己垂帘听政的功绩,以及她超越皇权的地位。

在慈禧陵的天花板上、梁上、柱子上、牌匾上到处贴满了黄金,所消耗的黄金多达4592两之多。此外慈禧陵墓的大殿内,采用了大量珍贵的黄花梨木,奢华之风可见一斑。

就算是皇陵,规格上超越皇后陵墓,但是所消耗的财富,也未必比得上慈禧的陵墓。要知道陵墓都是生前主人监督建造的。

由此可见,慈禧是慈禧陵墓的一手督造之人,她之所以敢于将自己的陵墓打造得如此奢华,其目的当然就是为了告诉世人,自己的地位远远超过皇帝。

三、三品以上大员的任免,都要通过慈禧。

光绪皇帝一天天长大了,在群臣的请求和光绪皇帝的哀怜之下,慈禧太后只好选择让光绪亲政,这是成年皇帝应该要做的一件事。

想当年康熙皇帝十二三岁就能够亲政了,更别说光绪皇帝已经二十出头了。为此光绪皇帝十分兴奋,可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光绪面前。

光绪皇帝的权力,其实是有限的。当时他打算实行变法,听了康有为的一番言论以后,光绪对变法的热情是相当着迷的。

可惜光绪在变法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就使唤不动那些老家伙,这帮老臣全部都只听从慈禧太后的调遣。

而且虽然光绪亲政了,但是朝中三品以上大员的任免权,依旧在慈禧太后手里。也就是说很多大事儿,光有光绪的盖章还不够,必须要有慈禧的盖章才算数。

这种情况下,让光绪拿什么去亲政呢?没办法亲政,那么变法也就成了一纸空谈。所以康有为等人是所托非人了,变法大业如果没有实权,根本就没办法成事儿。

四、囚禁光绪10年之久。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远渡海外,康广仁、谭嗣同等人,被慈禧太后派人诛杀。变法大业彻底宣告失败,君主立宪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对光绪也没有心慈手软,她将光绪关在了颐和园旁的瀛台,这一关就是10年之久。

光绪被关押期间,朝中大小事务,依旧都是慈禧太后来做主,所以清王朝一直都没有乱掉,毕竟主心骨是慈禧太后。

可怜光绪皇帝天天等着要出来,结果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担心光绪皇帝会报复她,所以让光绪在她死的前一天就突然暴毙了。

光绪的头发丝里严重砷超标,可见光绪是被砒霜给毒死的。而整件事嫌疑最大的就是慈禧,毕竟她关了光绪10年,当然害怕被光绪清算。

总结:慈禧是清朝无冕之皇。

很多人说慈禧一没有篡位,二没有让外戚弄权,这么来说,慈禧对大清还是不错的了。其实慈禧她本人就已经是取代了或者说是凌驾于皇帝了。

整个大清朝的文武官员,但凡掌权的,都只听从慈禧的调遣,她俨然成为了大清的无冕之皇。为此慈禧也没有必要走出那一步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做了哪些挑战皇权的事情?

慈禧,申赫,那拉氏,咸丰时期孝㺵显皇后,同治年母。1861年咸丰驾崩封圣母皇太后,微号慈禧,后转慈安太后奕䜣发动辛酉政变,罢黜,顾命大臣,形成清朝示期,垂帘听政的格局,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慈禧罢黜恭亲王变奕䜣,独掌大权1908年光绪帝驾崩,意溥杰为宣统皇帝。

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做了哪些挑战皇权的事情?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嫔妃,同治帝的生母,又被称为西太后或是老佛爷。

她是清朝晚期的最高统治者,她做事跋扈豪横,对待唯一的亲生儿子也是非常的强势,导致母子关系一直不和谐,最后母子渐渐疏离,导致儿子异常叛逆,做事处处忤逆她,最后染上恶疾年纪轻轻就驾崩了。同治帝去世以后,她用了残忍的手段(毒死东宫太后)夺得了朝中最高的权利。

慈禧太后生活奢侈,贪图享乐,完全不顾在各国列强压迫下民不聊生,大多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局面,依然大兴奢靡之风气,吃的是满汉全席,穿得是绫罗绸缎,各地官员也纷纷效仿,搜刮民脂民膏。

慈禧执政期间,对内是派兵镇压,对外是一味的主张求和,以便来维持她至高无上的权利,她扼杀了“戊戌变法”六君子,囚禁了年轻有为,不愿做亡国奴的光绪帝,加速了清朝的灭亡速度。

慈禧在位期间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不平等的条约,如《南京条约》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人自由居住;《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办厂;《辛丑条约》赔款9.8亿白银,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加速让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让中国人民成了西方国家口中的“东亚病夫”。

不仅如此,早在同治12年,慈禧便花费巨资为自己在清东陵修建陵寝,后来在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感觉自己的陵寝没有慈安太后的豪华,便又用了14年的时间花费巨资对自己的陵寝进行拆修、重建,使其陵寝成为清朝历代帝王中最富丽堂皇的一座。

慈禧太后去世后,据记载穿的寿衣上镶着大珍珠420粒,中珠1000粒,小珠4500粒,大小宝石1135块,连胸前的配饰及围绕全身摆放的珍宝不计其数。其他的陪葬宝物更是多的几张纸都写不完……

可惜这些稀世珍宝给她带来的不是死后的永远安宁富贵,而是横尸之祸,震惊世界的清东陵盗墓事件就是以慈禧太后的陵墓首当其冲,导致那么多珍宝失去了下落,这不得不说是中华民族的一重大损失……

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做了哪些挑战皇权的事情?

皇帝干的事,他都干

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做了哪些挑战皇权的事情?

很高兴回答问题,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共做过四件挑战皇权的事:

一、废除顾命八大臣,干预朝政。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 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载淳处理朝政。

咸丰帝死后,皇子 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权力欲极强的慈禧联合咸丰帝的弟弟 恭亲王奕訢(鬼子六),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恭亲王奕訢被封为议政王。

此后,慈禧和慈安开始了两宫垂帘听政的例子。

二、重用汉族地主官僚,抑制满族势力。

同治年纪,慈禧太后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分化满族大臣权力。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不顾保守派的反对,支持恭亲王和曾国藩等代表的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

三、罢免军机处,独裁专政。

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开始西宫独裁。

四、囚禁光绪帝,以女权挑战皇权。

光绪帝支持的维新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封建官僚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慈禧骇然发动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光绪皇帝,并处死了维新变法的谭嗣同等六人。

慈禧以太后的身份囚禁光绪帝,正是以女权挑战皇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