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孙传庭与孙承宗,哪个对朝廷功劳更大?
孙承宗比孙传庭的功劳要大一些。孙承宗和孙传庭都是明朝末年优秀的军事将领,孙承宗为了抗清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临死前还带着族人一同抗清,以至于全家殉难。
孙传庭是明朝末年最后的希望,他带领秦军镇守潼关,诛杀闯王高迎祥,组建秦军抵抗农民起义军,可惜最后兵败潼关,被李自成所杀。
这两个人,一个是抗清名将,一个是镇压农民军起义的名将,这两个人对明朝的贡献,到底哪一个大一点呢?
孙承宗的关宁锦防线,可保关外太平。提孙承宗,不少人或许不是很了解,但是提到袁崇焕,可能无人不知了。那个忠心耿耿却被千刀万剐的蓟辽总督。
袁崇焕就是孙承宗的徒弟,是孙承宗将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可是当袁崇焕被杀的时候,孙承宗并没有为袁崇焕说情,为什么?因为孙承宗认为袁崇焕做的事情已经够到杀头了。
孙承宗就是这样一个人,就算是自己的亲信,是自己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封疆大吏,他依旧还是会秉公处置。
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诏给关防敕书,以原官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便宜行事,不从中制,而以鸣泰为辽东巡抚。承宗乃辟职方主事鹿善继、王则古为赞画,请帑金八十万以行。帝特御门临遣,赐尚方剑、坐蟒,阁臣送之崇文门外。---《明史》
明朝对后金的战事,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孙承宗取代王在晋担任蓟辽督师以后,情况发生了转变。
他着力修筑关宁锦防线,大城有九座,小城有四十多座,以此抵挡后金的入侵。此外他还在辽东积极组织屯田工作,安顿了上百万的难民。
他在辽东统帅大军11万人之多,收复了400多里的失地,逼迫努尔哈赤大军后退700多里,不敢与明军争锋。
可以说孙承宗防守之下的辽东,固若金汤,铁打不动。可惜他跟魏忠贤的关系不好,遭到排挤后,只能辞官。
皇太极带兵进入关内以后,孙承宗被重新启用,护卫京师。他不顾个人安危,带着28人冲出东便门,带领通州的人马,先后收复了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镇,赶跑了关内的所有后金人马。
孙承宗赴任以后,发现关宁锦防线已经被破坏,继任者们太不给力,破坏了防守的最好格局。于是孙承宗打算花大价钱修筑城池,结果还没修好,后金人马就杀来了,孙承宗大败而归。此后只能辞官回家。
崇祯11年,清军再次进攻,打进了高阳城。孙承宗带领全城的人抵抗清军,结果兵败,孙承宗本人自缢而亡,享年76岁,他们全家为国殉难者近百口人。
孙传庭俘获高迎祥,一度消灭了闯军。孙传庭这辈子就是跟农民起义军杠上了,他是进士出身,但是却热衷于军事。在崇祯9年的时候,主动要求出任山西巡抚,前去镇压农民军。
孙传庭到了陕西以后,在榆林组建了秦军,这有点曾国藩组建乡勇的意思。当时洪承畴和李自成在陕北鏖战,高迎祥带领大军想要从汉中进攻西安。
高迎祥估计是想到了三国时期魏延的计谋,所以打算从中子午谷进军,直奔西安而去。可惜孙传庭早就意料到了这一点,派兵在黑水峪地区埋伏,经过4天的大战,高迎祥兵败被抓,继而被处死。农民军群龙无首,一时间也消停了不少。
崇祯11年,起义军从凤翔地区前往澄城的时候,遭到了孙传庭的毁灭性打击,这一战捕杀了对方两千多人,。
最让人激动的是,孙传庭和洪承畴在潼关南原地区设伏,重创了李自成,打得李自成只剩下18骑兵,落荒而逃。
陕西地区的起义军,几乎都被孙传庭给镇压干净了。要不是这个时候清军入关,孙传庭必须要回防京师的话,李自成根本就没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孙传庭再来陕西的时候,李自成的军队已经相当强大了。孙传庭就算再努力也不是李自成的对手,最终兵败潼关,四万多明军战死,孙传庭本人也在潼关殉国,年仅51岁。
相比较而言,孙承宗的贡献更大。对于孙承宗和孙传庭,崇祯皇帝的态度是非常明显的。孙承宗为国殉难以后,崇祯皇帝给予了他谥号和褒奖。
可是对于孙传庭在潼关战死的事情,崇祯皇帝却显得比较冷漠。他始终认为孙传庭并没有死,一直在欺骗崇祯皇帝。
无何,嗣昌用承畴以为蓟督,欲尽留秦兵之入援者守蓟、辽。传庭曰:“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秦军妻子俱在秦,兵日杀贼以为利,久留于边,非哗则逃,不复为吾用,必为贼用,是驱民使从贼也。安危之机,不可不察也。”嗣昌不听。传庭争之不能得,不胜郁郁,耳遂聋。---《明史》
那么为什么崇祯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早年崇祯对孙传庭就很不爽。当年孙传庭回到京师防卫满清大军的时候,洪承畴得到了接待,可是孙传庭的秦军是被阻挡在城外,孙传庭本人都没有资格面见崇祯。
孙传庭心里当然很不爽,再加上他跟杨嗣昌、高起潜等重臣不和,他们想要夺取秦军的兵权,可孙传庭一直坚持不让。
这两位常常在崇祯跟前说孙传庭的坏话,使得崇祯对孙传庭的印象非常差。无奈之下孙传庭只好告病退休,结果又被杨嗣昌给告了一状,说他不想给崇祯效力。
崇祯愤怒之余将他贬为庶民,并且抓获入狱。此后要不是杨嗣昌等人镇压李自成不利的话,孙传庭还真的没办法被重新启用。
相比较而言,孙承宗对明朝的作用更加大一些,因为他的关宁锦防线,妥善阻挡住了清军南下,如果没有清军南下,那么孙传庭也就不会被调往京城,那么李自成在陕西也没办法做大了。
总结:崇祯皇帝未免太小气了。孙传庭给明朝做出的贡献非常大,可是换来的却是崇祯皇帝的不信任。这的确让人比较寒心,人家已经为国捐躯了,可崇祯皇帝连个谥号都不给,简直闻所未闻。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明朝官员宁可给满清效力,也不愿意给崇祯皇帝打工的重要原因。都说用人不疑,可是崇祯皇帝是用一个就疑一个。袁崇焕是这样,孙承宗是这样,孙传庭也是这样。
参考资料:
《明史》
《清史稿》
明末的孙传庭与孙承宗,哪个对朝廷功劳更大?
当然是孙承宗对明朝的功劳远远大于孙传庭。孙承宗的功劳主要是对后金的外战,是明朝规划对后金战争的战略家,是面对清军入侵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而孙传庭对明朝的功劳主要是镇压农民起义。
孙承宗对明朝的功劳主要是培养与提拔了一大批抗金名将,比如袁崇焕、马世龙、孙元化、满桂、祖大寿、孙祖寿、赵率教、茅元仪等,孙承宗还指挥明朝军队击溃阿敏等率领的后金军,取得遵永大捷。
孙传庭的功劳是在子午谷大战,一战击溃农民军,俘虏闯王高迎祥。潼关大战打得李自成溃不成军,最后仅带18骑逃走。
明朝末年性孙的名将不少,可惜孙承宗、孙传庭、孙元化、孙祖寿等众多明朝名将,都被刚愎自用的崇祯帝逼死或者杀害,当然崇祯帝最大的失误是自毁长城冤杀明朝头号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最终导致明朝的灭亡。
明末的孙传庭与孙承宗,哪个对朝廷功劳更大?
孙传庭和孙承宗都是明末两位忠勇悲情之将,都是明末两位栋梁之材,都有抗清救明之心,可惜都志大才疏、有勇少谋、才能不足,所以都没能成功击败清军挽救大明,落得以身殉明、战死沙场的壮烈结局。两位对明朝功勋都一样,没有高低之分。
明末的孙传庭与孙承宗,哪个对朝廷功劳更大?
这个也能比较吗?孙承宗是明末清流嘴炮的代表,在辽东几起几落,而辽东局势也不断恶化,最后在家乡殉国。属于不顾实际,打着一切为你好的旗号蛮干,大不了一身殉国,留个好名声。
孙传庭是明末难得的一名儒将,战绩彪炳。只是可惜在关键时刻不为清流所容,在牢狱让费了几年时光。等他在出山的时候,局势已经恶化到他已经无能为力了,最后也是以身殉国。明史曰“传庭死,大明亡” 孙传庭与孙承宗比较的话,孙传庭就是孙承宗面前仰望的大山!明末的孙传庭与孙承宗,哪个对朝廷功劳更大?
孙传庭和孙承宗谁对明朝的功劳大,首先他们都姓孙,功劳都很大,一个主守,一个主攻,战场定位不同。
孙传庭创立秦军,在明朝末年各地揭竿而起的大潮中,孙传庭打败高迎祥,痛击李自成,是个不可多得的良将,因为和杨嗣昌不和而被下狱的三年里,明军和农民军的对战是节节败退,可见孙传庭的厉害之处。
但是,纵使孙传庭再怎么厉害,也无法阻挡此起彼伏的农民军起义,他的失败是注定的,他也没有为明朝续命。
孙承宗在努尔哈赤于萨尔浒之战后,主动去守辽东,并且建立了阻挡后金铁蹄的关锦防线,还提拔了袁崇焕等名将,若非孙承宗,明朝必定早亡。
所以,孙承宗的功劳比孙传庭的功劳大,虽然都姓孙。
明末的孙传庭与孙承宗,哪个对朝廷功劳更大?
孙传庭
史书有言,传庭死而明亡矣!孙传庭是大明最后一座柱石!
孙传庭也是进士出身,却有勇有谋,崇祯九年任陕西巡抚,打造出大明的另一支劲旅“秦军”。在陕西长安子午谷,一战击溃农民军,俘虏闯王“高迎祥”。之后两年,孙传庭多次进攻闯军,连战连捷。潼关一战,打的李自成全军覆没,最后仅带18骑逃走,陕西境内的农民军几乎被完全镇压!当时明朝能有此战绩者,仅传庭一人而已!
如果再给孙传庭2年左右时间,说不定明朝内乱就此平复。可惜就在崇祯十一年,清军率部攻打北京,卢象升战死,崇祯招正在剿匪的孙传庭入京协防,孙传庭也因此愤愤不乐,被崇祯下狱,这一举措让闯军得以喘息,最终推翻了明朝。
孙传庭潼关大战
崇祯十五年,因闯军势大,崇祯再起启用孙传庭。此时闯军势力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孙传庭铁血治军、镇压豪强,防治瘟疫,被迫仓促出潼关迎敌,战败身死。孙传庭死后2年,大明王朝灭亡!
孙承宗
孙承宗是万历年间进士,知晓军事,却一直从事文职,甚至做过天启皇帝的老师。天启二年,年近60的孙承宗被任命为蓟辽督师,防范后金。
孙承宗明末的军略家,到任之后便提拔袁崇焕,修建关宁锦”防线。孙承宗首先整顿山海关防务,修建城墙,装置红衣大炮,强固后盾根基。之后孙承宗修建宁远城,宁远为防线中坚之地,便在附近修建堡台联防,抵御后金骑兵。最后孙承宗以锦州为防线先锋,完成整个防线布置!
孙承宗筑防3年,后金没有敢进攻!崇祯十一年,多尔衮率八旗进军保定。当时辞官在家的76岁老人孙承宗,再次披上铠甲,慷慨悲歌,率全城军民抵抗鞑虏,城破殉道,他的子孙家人百余人尽战死遇难。
孙承宗
用当年明月一句话评价:他是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努尔哈赤父子的克星,京城的保卫者,皇帝的老师,忠贞的爱国者。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