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四大曹魏降将:姜维夏侯霸王平郭脩,他们四人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投降到其他国家的将领不在少数。比如说曹魏投降蜀汉的将领中,比较出名的就有姜维、王平、夏侯霸以及郭循。

这四个人中,姜维和王平,都在蜀汉立下了不朽功勋,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被蜀汉黄忠阵斩,投降蜀汉实在是被司马懿给逼急了。

至于郭循,这是四个人里最特殊的一个。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为何投降蜀汉,他在宴会上刺杀了蜀汉丞相费祎,从而名扬天下。

一、姜维坚守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

很多人认为,姜维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也是诸葛亮最看重的接班人。其实这是存在疑虑的,因为姜维是从曹魏投降过来的,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才33岁,只不过是征西将军,手里统领的兵马不过五六千人。

  1. 由此可见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在蜀汉军中还没有做到一把手的地位,甚至地位都不算很好。在这之后,姜维才被刘禅任命为辅汉将军,封为平襄侯。
  2. 此后姜维沉寂多年,因为掌权者蒋琬和费祎都是反对北伐的人。可是姜维时时刻刻都记着诸葛亮的教诲,希望能够帮助诸葛亮完成千秋大业。
  3. 所以在费祎被刺杀了以后,姜维终于掌握了北伐大权。他带领大军多次北伐,可惜遇到了人生宿敌邓艾。

两人在边境争斗多年,互有胜负。结果司马昭命钟会和邓艾一同伐蜀,情况才出现了变化。钟会的20万大军被姜维挡在了剑阁道,而邓艾带着3万人马就敢偷渡阴平小道,灭了蜀汉。

刘禅出城投降以后,也写了一封信给姜维,让他带着8万人马投降钟会。姜维心有不甘,所以在投降后,策动钟会谋反,想着让钟会杀光手下这些司马家的将领,等到钟会大军自乱阵脚,那么蜀汉复国就有希望了。

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於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三国志》

可惜他的计谋,被司马昭的心腹将领们给发现了,钟会和姜维被他们一同杀害。蜀汉复国也就没了希望。

二、王平镇守汉中多年,多次击败曹魏大军。

早在刘备还活着的时候,汉中之战结束,王平便从曹操那边投降了刘备。此后王平并没有受到重用,等到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王平才崭露头角。

王平跟随马谡一起驻守街亭,马谡一败涂地,而王平却能保住本部兵马安然撤退,从此得到诸葛亮赏识,成为了蜀汉特种部队无当飞军的统帅。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三国志》

诸葛亮去世以后,王平便堪当大任了。他先是帮助吴懿一起镇守汉中,后来蒋琬当政时期,更是成为了汉中一把手。

王平镇守汉中期间,曹爽曾带领10多万大军前来进攻汉中,可王平这里兵马不到3万人,实力悬殊太大。

不少人建议王平撤军,结果王平却表示拒绝。他在汉中布置妥当后,再请涪城那边费祎的人马前来相助,终于将曹爽大军击败。

王平有个特点,他不识字。但是他喜欢听人家读书,很多兵法都是他这么学来的。王平是在汉中任上安然去世的,也算是善终了,至少比姜维的结局强得多。

三、夏侯霸帮助蜀汉攻打曹魏,结局不明。

夏侯霸其实挺惨的,他父亲夏侯渊,过去是曹魏的股肱之臣,帮助曹操镇守汉中。可是刘备在夺取汉中的时候,命令黄忠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大战。

夏侯渊在这一战中,因为分兵给张郃,自己兵力单薄,结果被黄忠大军当场斩杀。夏侯渊死后,夏侯霸时常发誓,要灭了蜀汉,给父亲报仇。

霸,正始中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素为曹爽所厚。闻爽诛,自疑,亡入蜀。以渊旧勋赦霸子,徙乐浪郡。---《三国志》

魏明帝去世后,夏侯霸得到了曹爽的重用,成为了右将军,手握兵权。可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时,诛杀了曹爽一派。

夏侯霸作为曹爽的亲信,自然是会受到株连,所以他索性带着人马投降了蜀汉。那么他为什么投降蜀汉呢?蜀汉不是他的杀父仇人么?其实蜀汉跟夏侯霸还是有一些亲戚关系的。

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有一个侄女儿,打小就收养在身边,可是上山捡柴火的时候被张飞抢了去做老婆了。夏侯氏和张飞生的俩女儿,都成了刘禅的皇后。

所以夏侯霸算起来是蜀汉皇后的舅舅,那当然是有亲戚关系的了。为此夏侯霸果断投降了刘禅。在姜维北伐的时候,夏侯霸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对于他的结局,历史上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应该是终老蜀汉了。

四、郭循刺杀费祎成功,同时被杀。

郭循本来也是曹魏的将领,他本来是一点名气都没有。在曹魏也混的不怎样,可是姜维北伐的时候,把他俘虏了过来。

从此郭循就在蜀汉做官了,这本来也没什么,刘禅还给了他一个左将军的职位,可见刘禅还是挺会收买人心的。

郭循却不买账,他始终想着为曹魏效力,所以一直在找机会刺杀刘禅,但是这个机会太难找了,于是郭循又改变主意,选择了大将军费祎作为目标。

费祎大宴宾客的时候,郭循突然冲上去一刀杀掉了费祎,而郭循本人也在这次刺杀中被斩杀。郭循为什么要这么做,始终都是一个迷。

有人说姜维是最大获利者,因为费祎死了姜维就能掌管蜀汉大军,继而就可以完成诸葛亮的北伐遗志。但是你没有证据,还真的不能乱说。

总结:刘禅还是很会协调人际关系的。

从这些降将的表现来看,其实最突出的反倒不是这四个人,而是刘禅。刘禅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个呆子,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他能够妥善处理好大臣们的关系,这也是不容易的。比如说夏侯霸来降的时候,比较尴尬。刘禅把自己的儿子拉出来说,这是夏侯氏的外甥,可见承认了夏侯霸的身份。

在郭循投降蜀汉以后,刘禅给了他左将军的职位。要知道郭循在曹魏那边可混的不怎么样,所以刘禅懂得利诱这样的人。

对于王平,刘禅也敢于放心大胆地任用,将汉中之地交给王平,去抵抗王平的故主,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至于姜维,刘禅就是更加器重了。在后期刘禅甚至将蜀汉军权大部分都交给了姜维,可见刘禅也希望姜维北伐能够成功。

参考资料:《三国志》

蜀汉四大曹魏降将:姜维夏侯霸王平郭脩,他们四人结局如何?

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称汉中王,形成了蜀汉的雏形,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至此蜀汉正式成立。蜀汉刚建立时,人才济济,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还有诸葛亮、法正等谋士。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战死的战死(关羽等人),病逝的病逝(赵云、马超、黄忠、法正等人),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也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前线,蜀汉老一辈们几乎伤亡殆尽,就连后起之秀魏延也因内讧而亡。从此,蜀汉的重任主要靠这些从曹魏投奔过来的降将支撑着,他们都是谁呢?

第一个:姜维

姜维,字伯约,从小便失去了父亲(他父亲姜冏战死沙场),跟着母亲生活。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受到天水郡太守马遵的猜忌,无奈之下投降蜀汉。他摇身一变,从曹魏战将变成了蜀汉大将。姜维文武双全,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有志青年,逐渐崭露头角。诸葛亮也有意培养姜维,每次征战都将其带在身边,细心教导。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跟着长史杨仪等人撤退,回到成都,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克复中原,恢复蜀汉的遗志,继续北伐,尤其是在公元254年独掌军权后,他多次带领大军讨伐曹魏。历数和姜维对战的曹魏名将有邓艾、陈泰、郭淮等人,姜维都不落下风,也就是在邓艾手里吃了几次亏。

姜维为了蜀汉,连与自己相依为命的老母亲都“弃之不顾”。最后在邓艾偷渡阴平,刘禅投降之后,姜维还不忘恢复蜀汉。他假意投降钟会,劝说钟会除掉邓艾,杀害魏将,准备起兵造反。由于事情败露,姜维、钟会等人都被愤怒的魏兵杀害。

《三国志》: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第二个: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权,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他是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他的一生,以公元249年为界限,分为两部分,前半生是曹魏宗室,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多年和蜀汉征战,发誓要为定军山战死的父亲夏侯渊报仇,后半生却成为了蜀汉大将。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政变,诛杀曹爽三族,又将征西将军夏侯玄调入朝,与夏侯霸不和的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夏侯霸属于曹爽一个派系,见郭淮上任,心中惶恐不安,于是投奔蜀汉。他在蜀汉,不但没有坐冷板凳,还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受到重用。

车骑将军属于高级将军职位,比他在曹魏的右将军、讨蜀护军大多了。此后,曾随姜维伐魏。夏侯霸刚刚投奔蜀汉,便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主要还有一个因素,他的堂妹夏侯氏蜀汉重臣张飞的妻子,生下的女儿成为了后主刘禅的皇后。

因此,夏侯霸和刘禅还有姻亲关系,所以被重用。夏侯霸投降蜀汉后,跟着大将军姜维曾经的母国曹魏,并立下战功。历史上没有记载夏侯霸哪一年去世,估计在他投奔蜀汉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三国志》:闻爽诛,自疑,亡入蜀。以渊旧勋赦霸子,徙乐浪郡。

第三个:王平

王平,字子均,原本属于益州巴西宕渠人,在公元215年的时候被张郃迁到洛阳,参军时便是曹军了。公元219年,老将黄忠定军山斩杀征西将军夏侯渊,王平跟着曹操大军来支援汉中,不幸战败。王平不想再跟着曹操混了,于是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此后,王平成为了蜀汉的一员大将,尤其是在街亭之战后,他受到诸葛亮的器重,成为了特种兵“无当飞军”的统领。他在诸葛亮病逝,魏延被杀后,镇守汉中,曾击退曹爽的十万大军。公元248年,王平寿终正寝。

第四位:郭脩(郭循)

郭脩原本是曹魏战将,在一次对蜀汉作战中被姜维俘虏,经过姜维劝降,便归顺了蜀汉,被后主刘禅封为左将军。然而,郭脩却是诈降,他一直等待时机,刺杀汉后主刘禅。在平常,郭脩想接近刘禅趁机刺杀,却由于刘禅周围守护森严而没有机会。他于是退而求次,重新寻找目标,选中了蜀汉大将军费祎,利用蜀汉庆祝春节的时候,刺杀了大将军费祎。当然,他自己也死了。

郭脩“身在蜀营心在魏”,并不计个人生死,刺杀了蜀汉掌权者大将军费祎。这已经是一个“死间”了,为了完成任务,舍弃自己的小命。

结语

由于蜀汉当地缺乏人才,从曹魏那边投奔而来的人才都受到了重用,如姜维最后成了大将军,掌握蜀汉军政大权,夏侯霸为车骑将军,王平是平安三侯之一,这三人都是忠臣,只有郭脩这一个内奸。

蜀汉四大曹魏降将:姜维夏侯霸王平郭脩,他们四人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投降到其他国家的将领不在少数。比如说曹魏投降蜀汉的将领中,比较出名的就有姜维、王平、夏侯霸以及郭循。

这四个人中,姜维和王平,都在蜀汉立下了不朽功勋,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被蜀汉黄忠阵斩,投降蜀汉实在是被司马懿给逼急了。

至于郭循,这是四个人里最特殊的一个。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为何投降蜀汉,他在宴会上刺杀了蜀汉丞相费祎,从而名扬天下。

一、姜维坚守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

很多人认为,姜维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也是诸葛亮最看重的接班人。其实这是存在疑虑的,因为姜维是从曹魏投降过来的,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才33岁,只不过是征西将军,手里统领的兵马不过五六千人。

由此可见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在蜀汉军中还没有做到一把手的地位,甚至地位都不算很好。在这之后,姜维才被刘禅任命为辅汉将军,封为平襄侯。

此后姜维沉寂多年,因为掌权者蒋琬和费祎都是反对北伐的人。可是姜维时时刻刻都记着诸葛亮的教诲,希望能够帮助诸葛亮完成千秋大业。

所以在费祎被刺杀了以后,姜维终于掌握了北伐大权。他带领大军多次北伐,可惜遇到了人生宿敌邓艾。

两人在边境争斗多年,互有胜负。结果司马昭命钟会和邓艾一同伐蜀,情况才出现了变化。钟会的20万大军被姜维挡在了剑阁道,而邓艾带着3万人马就敢偷渡阴平小道,灭了蜀汉。

刘禅出城投降以后,也写了一封信给姜维,让他带着8万人马投降钟会。姜维心有不甘,所以在投降后,策动钟会谋反,想着让钟会杀光手下这些司马家的将领,等到钟会大军自乱阵脚,那么蜀汉复国就有希望了。

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於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三国志》

可惜他的计谋,被司马昭的心腹将领们给发现了,钟会和姜维被他们一同杀害。蜀汉复国也就没了希望。

二、王平镇守汉中多年,多次击败曹魏大军。

早在刘备还活着的时候,汉中之战结束,王平便从曹操那边投降了刘备。此后王平并没有受到重用,等到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王平才崭露头角。

王平跟随马谡一起驻守街亭,马谡一败涂地,而王平却能保住本部兵马安然撤退,从此得到诸葛亮赏识,成为了蜀汉特种部队无当飞军的统帅。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三国志》

诸葛亮去世以后,王平便堪当大任了。他先是帮助吴懿一起镇守汉中,后来蒋琬当政时期,更是成为了汉中一把手。

王平镇守汉中期间,曹爽曾带领10多万大军前来进攻汉中,可王平这里兵马不到3万人,实力悬殊太大。

不少人建议王平撤军,结果王平却表示拒绝。他在汉中布置妥当后,再请涪城那边费祎的人马前来相助,终于将曹爽大军击败。

王平有个特点,他不识字。但是他喜欢听人家读书,很多兵法都是他这么学来的。王平是在汉中任上安然去世的,也算是善终了,至少比姜维的结局强得多。

三、夏侯霸帮助蜀汉攻打曹魏,结局不明。

夏侯霸其实挺惨的,他父亲夏侯渊,过去是曹魏的股肱之臣,帮助曹操镇守汉中。可是刘备在夺取汉中的时候,命令黄忠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大战。

夏侯渊在这一战中,因为分兵给张郃,自己兵力单薄,结果被黄忠大军当场斩杀。夏侯渊死后,夏侯霸时常发誓,要灭了蜀汉,给父亲报仇。

霸,正始中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素为曹爽所厚。闻爽诛,自疑,亡入蜀。以渊旧勋赦霸子,徙乐浪郡。---《三国志》

魏明帝去世后,夏侯霸得到了曹爽的重用,成为了右将军,手握兵权。可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时,诛杀了曹爽一派。

夏侯霸作为曹爽的亲信,自然是会受到株连,所以他索性带着人马投降了蜀汉。那么他为什么投降蜀汉呢?蜀汉不是他的杀父仇人么?其实蜀汉跟夏侯霸还是有一些亲戚关系的。

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有一个侄女儿,打小就收养在身边,可是上山捡柴火的时候被张飞抢了去做老婆了。夏侯氏和张飞生的俩女儿,都成了刘禅的皇后。

所以夏侯霸算起来是蜀汉皇后的舅舅,那当然是有亲戚关系的了。为此夏侯霸果断投降了刘禅。在姜维北伐的时候,夏侯霸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对于他的结局,历史上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应该是终老蜀汉了。

四、郭循刺杀费祎成功,同时被杀。

郭循本来也是曹魏的将领,他本来是一点名气都没有。在曹魏也混的不怎样,可是姜维北伐的时候,把他俘虏了过来。

从此郭循就在蜀汉做官了,这本来也没什么,刘禅还给了他一个左将军的职位,可见刘禅还是挺会收买人心的。

郭循却不买账,他始终想着为曹魏效力,所以一直在找机会刺杀刘禅,但是这个机会太难找了,于是郭循又改变主意,选择了大将军费祎作为目标。

费祎大宴宾客的时候,郭循突然冲上去一刀杀掉了费祎,而郭循本人也在这次刺杀中被斩杀。郭循为什么要这么做,始终都是一个迷。

有人说姜维是最大获利者,因为费祎死了姜维就能掌管蜀汉大军,继而就可以完成诸葛亮的北伐遗志。但是你没有证据,还真的不能乱说。

总结:刘禅还是很会协调人际关系的。

从这些降将的表现来看,其实最突出的反倒不是这四个人,而是刘禅。刘禅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个呆子,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他能够妥善处理好大臣们的关系,这也是不容易的。比如说夏侯霸来降的时候,比较尴尬。刘禅把自己的儿子拉出来说,这是夏侯氏的外甥,可见承认了夏侯霸的身份。

在郭循投降蜀汉以后,刘禅给了他左将军的职位。要知道郭循在曹魏那边可混的不怎么样,所以刘禅懂得利诱这样的人。

对于王平,刘禅也敢于放心大胆地任用,将汉中之地交给王平,去抵抗王平的故主,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至于姜维,刘禅就是更加器重了。在后期刘禅甚至将蜀汉军权大部分都交给了姜维,可见刘禅也希望姜维北伐能够成功。

蜀汉四大曹魏降将:姜维夏侯霸王平郭脩,他们四人结局如何?

蜀汉四大曹魏降将,身份最特殊的是夏侯霸,病逝于北伐之时,诸葛亮的得意弟子姜维,因为和钟会一起谋反,想要复国蜀汉,事发失败死于乱军之中,王平作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算是寿终正寝,至于郭脩则因为刺杀蜀汉大将军费祎,自己也被蜀汉政权所杀。

一、姜维

姜维是诸葛亮北伐时候的天水降将,历来对姜维的评价好坏掺半,陈寿在《三国志》里面说姜维:“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认为是姜维对蜀汉后期的穷兵黩武,让本来就弱小的蜀国后期国力更加不堪,但实际上姜维北伐并不是在诸葛亮之后,而是蒋琬,费祎都离世了才有的兵权,并且姜维为了避免黄皓的陷害,后来也专门去屯田避祸了。

在蜀汉灭亡之后,姜维还曾想利用钟会造反复国,可见姜维对蜀汉是比较忠心的,可惜在谋反计划失败之后死于乱军之中。

二、夏侯霸

夏侯霸也是蜀汉后期的重臣,而且身份比较特殊,属于曹魏和蜀汉两家的皇族亲属,早年间因为父亲夏侯渊死于蜀汉名将黄忠之手,一直对征讨蜀汉特别热衷,但是因为司马懿高平陵之乱后,因为担心被害,投奔了蜀国。

夏侯霸的儿子因为父亲夏侯渊在曹魏的贡献,并没有受到牵连反而特赦了,但是被流放到了今天朝鲜那边,也不算什么好的结局。

夏侯霸降蜀之后经常参与姜维的北伐,官至车骑将军,三国演义说夏侯霸是被邓艾设计箭杀,实际上夏侯霸属于病逝,后来还被刘禅追谥,也算死得其所。

三、王平

三国志对王平的评价是忠勇而严整,作为曹魏降将对王平的评价应该说是很中肯,也很高了。王平是随曹操征讨汉中的时候投降的刘备,也是后期北伐中的主要将领,后来官至镇北大将军,封安汉侯。

王平这个人虽然不怎么识字,却喜欢学习,在军中经常让人给他读史记,汉书,遵守法度,不说戏言,不太像一名武将,但是在王平镇守蜀汉北面的时候,确实威名在外。王平在248年逝世,属于正常的生老病死。

四、郭脩

郭脩是蜀汉降将里面比较有争议的一个人,被姜维招降都官至左将军了,却没事老想着刺杀刘禅,看到没有机会就冲大将军费祎下手,结果成功了,自己也被蜀军杀死了。

貌似一个不愿意降蜀的魏将做了一件很利于魏国的事情,可是不管刘禅还是费祎,都是保守偏安的人,你把他们杀了也没用呀,最奇怪的是郭脩死了,在魏国还居然大受好评,还有追封。

对待叛将,感觉待遇比夏侯霸还好,夏侯霸的老子起码是夏侯渊,郭脩有谁?不少人怀疑,郭脩和支持司马懿的郭太后有亲戚,所以才在曹魏有了个好名声。

总结:姜维,夏侯霸,王平,郭脩虽然都是曹魏降将,但是忠于蜀汉的应该也就是姜维和王平,至于夏侯霸是属于被迫投降,投降之后也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罢了,郭脩就是个没脑子自己也不想好好活的降将,和费祎来了个同归于尽。

蜀汉四大曹魏降将:姜维夏侯霸王平郭脩,他们四人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诸侯争霸,风起云涌,战将如云,最后归属曹魏、东吴、蜀汉三大阵营。

其中,曹魏实力最强,所获降将最多。蜀汉次之,东吴由于征战较少,收归降将最少。

公元219年,刘备汉中称王,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武有五虎上将,文有诸葛亮等,文臣武将,人才济济。

蜀汉收获的曹魏四大降将姜维、王平、夏侯霸、郭脩,情况略有不同。

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三国蜀汉名将。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后期主要将领。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

郭脩(郭循)(?—公元253年),字孝先,凉州西平人。三国时期曹魏中郎将,后降蜀封为左将军。

1.归降时间,王平最早(公元219年),姜维是在公元228年,夏候霸是公元249年,郭脩是在与姜维作战中被俘,最后降蜀。

2.从归降前的个人成就来说,夏侯霸>郭循>姜维>王平,夏候霸是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在魏国官至右将军,封爵博昌亭候,其母为曹操正室丁氏的妹妹。郭循为曹魏中郎将。姜维时为天水郡参军,赐官为中郎。王平时为校尉。

3.姜维、王平、夏侯霸是真心归顺,为蜀汉政权特别是后主刘禅时代立下了不朽功勋。而郭脩是身怀二心,假意归顺,而引发出一件震惊蜀汉的大事件。

4.归顺蜀汉政权成就最大的是姜维,诸葛丞相病逝后,特别是费祎被刺杀后,全权主持北伐大业。王平次之,任镇北大将军,驻守汉中。夏侯霸任车骑将军,做为姜维助手多次随军伐魏。郭循降蜀后被刘禅封为左将军。

5,死亡时间及原因。

公元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于汉寿开办岁首大会,郭循乘费祎酒醉之际,亲手刺死费祎,自己也被蜀军杀死。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候,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费祎之死,姜维主持军事,改变了以前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大力主张北伐曹魏,损耗国力,加速了蜀汉的衰落及灭亡时间。

夏侯霸正史中并末记载其死因,从其它史料推测,应该是在公元256年—259年之间,享年七十多岁,应该是寿终正寝。小说《三国演义》中是随姜维北伐,在洮阳之战中被邓艾伏击射杀死亡的。

王平是在公元248年任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时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

姜维是在公元263年,魏大举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击钟会,而后主刘禅率先投降邓艾,蜀国灭亡。姜维迫于形势,伪降钟会。公元264年,怂恿钟会叛乱,试图借机恢复蜀汉,泄密被杀。

总而言之,曹魏四降将在蜀汉后主刘禅时代,都身居高位,得到重用,虽结局不一样,但都在蜀汉政权中掀起波澜,成为一些重大事件的转折点。

蜀汉四大曹魏降将:姜维夏侯霸王平郭脩,他们四人结局如何?

郭脩刺杀费神,助姜维成为大将军,掌蜀汉兵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