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各位,韩信向刘邦请求给樊哙封赏,错在哪里?
韩信主动给樊哙请功,从而使得刘邦心里很不爽。大家试想一下,当时刘邦已经把兵权交给韩信,为了防止韩信造反,这才把自己的兄弟们安排在军中。
万没想到,韩信此时不仅没有把他的兄弟们排挤出军队,反而要给樊哙请功。这意图就有点小可怕了啊,难道说樊哙都被韩信收买了?又或者说,这是韩信在为自立而收买人心?
不管是哪种可能,韩信都不能这么做,因为这么做了,那就是彻底触怒了刘邦。刘邦的班底是不能动摇的,这是他的底线。
01韩信给张耳请封赵王,这是故事的原型。韩信有没有给樊哙请功,这件事在历史上是没有记录的。不过通过另外一件事,足可以让我们相信,这种事情,韩信是干得出来的。
- 当年张耳是贤能的长者,在赵国危急时刻,张耳抱着赵歇跑路了。本来打算投奔巨鹿的好友陈馀,结果陈馀却不肯接纳。自此两人就有了嫌隙。
- 后来项羽击败了章邯,解救了赵国的危机。这个时候张耳质问陈馀,结果陈馀居然把兵权扔给了张耳。这俩人就彻底崩了。
- 项羽分封天下诸侯的时候,念及张耳的功劳,就封他为常山王,而陈馀也有大功,却只得了个侯爵。那么好了,陈馀居然连同田荣,一起发起了对张耳的进攻。
- 张耳再次仓皇逃离,此后韩信带兵前来,帮助张耳击退了对手陈馀。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向刘邦请求,将张耳封为赵王。
那么韩信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他难道不清楚,这种封赏的工作,应该是发自刘邦的内心,才是比较合理的么?
张耳本来就是去投奔刘邦的,这个时候刘邦这边派来的韩信,帮他解决了所有问题。而且还要向刘邦请求封他为赵王,这样的恩情,对张耳来说实在是太重。
从其策,发使使燕,燕从风而靡。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史记》
况且,王爵这东西的价值太高,你韩信只不过是刘邦手下的大将军,随时都可能被刘邦撤掉,拿什么来请封张耳为赵王呢?
02韩信真的没想那么多,他只想快点稳定赵地。张耳素有长者之风,又是一位能力出众的人。韩信一眼就觉得这个人靠谱,所以希望张耳能够帮助刘邦管理赵国。
韩信是真的没有政治头脑,但凡他要有点政治头脑,也不至于后来落得个被吕后乱棍打死的下场了。在正常人看来,韩信提拔张耳,极有可能有这么四个目的。
- 第一,韩信提拔了张耳,那么张耳对韩信肯定是感恩戴德。张耳成为赵王以后,那韩信的地位就比赵王还要高,足以成为刘邦手下中最牛的一个。
- 第二,韩信如果有什么不轨的行为,那么他提拔上来的张耳,在关键时候,说不定会倒戈一击支持韩信。
- 第三,就算韩信没有造反的心思,可是他也有可能借此结党营私。凭借自己的战功,向刘邦请求封张耳为赵王,这是为了拉拢张耳。
- 第四,韩信这是在给自己铺路。既然他能够有资格请求刘邦封一个赵王,那么下次他自己要做王爵的时候,也可以请求刘邦册封了。
不管韩信出于哪种目的,在刘邦看来,这都是不可饶恕的。因为这些目的,都充分说明了韩信为了一己自私,使得刘邦处于被动局面。
封谁为王,那是刘邦应该说了算的事情,你韩信,顶天了不过是给刘邦打工的打工仔。现在你这一个打工仔,管起了老板提拔谁做车间主任,是不是管得太宽了呢?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史记》
当然了,我们知道应该是韩信是被冤枉的,这哥们儿在战场上是一块璞玉,可是在政治上,是块废铁。
03韩信做不出对不起刘邦的事情。郦食其靠着嘴巴就把齐王给说动了投降刘邦,这水平真的没谁了。可是韩信的大军已经陈列在齐国边境,这个时候韩信的谋士蒯通,则让韩信果断攻打齐国。
这一举动将郦食其给害死了,不过韩信在军事上十分给力,没多久就打下了齐国。这个时候蒯通向韩信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计策。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史记》
蒯通让韩信守住齐国,与项羽、刘邦纷争天下。这件事看着的确挺靠谱的,可是韩信却拒绝了蒯通的建议。
他认为自己是刘邦一手提拔上来的,而且刘邦对他那么信任,把军权都交给了他,他不能做对不起刘邦的事情。这是个做大事的人该想的事情么?
如果韩信是个普通人,那么我们要竖个大拇指,这个人绝对是一流好人,有长者之风。但是韩信不是普通人,他手下就几十万大军,他完全有能力自立为王。
话又说回来,既然他不希望做对不起刘邦的事情,那么他为什么又要跟刘邦要个代理齐王做做呢?难道是为了过把瘾么?
他本人对刘邦的确是忠心耿耿,可是他做的这件事,却让刘邦觉得,韩信有自立为王的打算,反而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了。
总结:韩信最后还把蒯通给卖了。蒯通给韩信出的主意确实不错,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么韩信的地位可就完全不同了。可惜蒯通所托非人,韩信不是称帝的料子。
后来韩信被吕后骗去,要被打死的时候,他无缘无故冒出来一句:真后悔当初没听蒯通的话,这才让自己死在一个女人手里。
蒯通表示太无语了,你不听劝诫也就算了,把蒯通卖了又是几个意思?后来刘邦果然把蒯通喊来表示要杀了他。要不是蒯通机智地提出了各为其主的说法,他的小命可就被韩信给毁了。
参考资料:《史记》
请教一下各位,韩信向刘邦请求给樊哙封赏,错在哪里?
大家好,我是梅子雨summer。
韩信为樊哙求封赏在刘邦看来有拉帮结派的嫌疑。
帝王为什么要给功臣封赏?
不就为了臣子们能感恩戴德,给他卖命吗?
你韩信不说,我刘邦就不会给他封赏?
你韩信说了,我封赏了,你说樊哙是感激你韩信还是我刘邦呢?
所以,韩信错就错在分了樊哙对刘邦的感激,至少一点,刘邦让樊哙杀韩信,樊哙就未必会这么做,在开国后,樊哙只对两个男人下跪,一个是刘邦,一个就是韩信。
我要是韩信,我可能会说,因为我可能想不到QAQ
这就是我的想法啦,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请教一下各位,韩信向刘邦请求给樊哙封赏,错在哪里?
这个要刘邦自己给才有意义,由韩信请求,味道就变了,完全成了韩信的人情,刘邦反而还做了坏人,更有拉拢之嫌。
请教一下各位,韩信向刘邦请求给樊哙封赏,错在哪里?
错就错在人家樊哙的功劳,凭什么要你韩信去请求刘邦封赏呢?如果说樊哙的功劳刘邦赏赐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毕竟刘邦是主公,而樊哙是下属。
但是突然之间插出了韩信你这请求,难免就由不得刘邦胡思乱想了。韩信这给樊哙请功是什么意思呢?是对樊哙的示好?还是想收买樊哙?这些都会让刘邦觉得不爽。为什么我赏赐给属下的美意要让你韩信截胡呢?
那我以后还怎么在我的这帮兄弟面前当大哥呀。所以说韩信他错就错在了私自帮樊哙请功,触犯到了刘邦的逆鳞。毕竟赏赐是拉近两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嘛。
请教一下各位,韩信向刘邦请求给樊哙封赏,错在哪里?
我给你的,才是我给你的,我没给你的,你不能抢,你韩信算什么东西,什么时候我给不给封赏成了你为不为谁请功
请教一下各位,韩信向刘邦请求给樊哙封赏,错在哪里?
电视剧的剧情,转电视剧频道,历史上没有这回事,却有韩信请封张耳为赵王,异曲同工,实为韩信为了自立的投石问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