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是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始,又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终?
刚入关那会儿,清朝是摄政王多尔衮,带着孝庄太后和顺治小皇帝。清朝要灭亡的时候,依旧是摄政王载沣,带着隆裕太后和宣统小皇帝。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巧合呢?其实这种巧合,还真的是人为造成的。皇太极在入关前一年暴毙,多尔衮和豪格都没能夺取皇位,只能让6岁的顺治登基,这才有了摄政王辅政的场景。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驾崩的前一天,光绪皇帝就去世了。这才把3岁的宣统皇帝扶上皇位,让摄政王载沣辅政,1909年到1911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就是载沣。
01顺治皇帝上位,算是捡了个便宜。皇太极当时才不过50岁,白天还出去骑马打猎,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突然间就驾崩了。他毫无征兆地离开了人世,把满清集团差点搞散架了。
因为皇太极没有遗嘱说要立谁为接班人,这件事挺让人头疼的。当时满清还遗留着金国的一些传统,除了父辞子继以外,兄终弟及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在金国,弟弟不仅可以接管哥哥的江山,甚至连哥哥的媳妇儿,弟弟也可以接管。所以说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儿子们,都具有继承权。
多尔衮手握三旗兵马,可谓是稳操胜券。只有一旗人马的豪格,当然不是他的对手。然而却有很多人虽然不一定支持豪格,却坚定不移地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继位,比如索尼、鳌拜等人。
眼看着大家为了皇位剑拔弩张了,多尔衮这个时候做出了让步,他自己不做皇帝了,但是他也绝对不会让政敌豪格来做皇帝,所以他们便选择了6岁的顺治登基称帝。
顺治是皇太极的儿子,自然是有继位资格的。而多尔衮手握三旗人马,当然有资格成为摄政王。人家已经舍弃了皇位,做个摄政王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么有个问题就来了,如果多尔衮当时不让这个皇位,那么他能做皇帝么?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像代善这样的和事佬一定会支持实力强大的多尔衮,只不过需要经过非常痛苦的内斗才行。
这样一来,即使多尔衮做了皇帝,那满清政府内部也会分崩离析。也就不具备征服天下的可能性了。所以说顺治皇帝的江山,那是捡来的。
02宣统皇帝上位,也是慈禧一手安排。
光绪皇帝是慈禧妹妹的儿子,一直以来对慈禧唯唯诺诺,可是亲政以后的光绪,逐渐希望掌握更多权力,这引起了慈禧的强烈不满。
此外,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太后不仅剥夺了光绪的所有权力,而且将光绪囚禁在瀛台将近10年之久。
他在位34年之久,可是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权力。这一切都是慈禧给带来的,所以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了。
光绪心里苦啊,常常在瀛台发牢骚,据说他曾经放出话来,等慈禧太后走了,他重新掌权的话,一定会推翻慈禧的那些政策。
这件事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强烈不满,为了不被光绪皇帝报复,慈禧太后只能让光绪皇帝在她前面走。光绪皇帝死的时候才38岁,正当壮年,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是慈禧害死了光绪,但是两人前后脚走人,只隔了不到一天时间,这件事未免也太巧合了。
慈禧太后在这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还特地安排了宣统皇帝继位。宣统也就是溥仪,他是载沣的儿子,载沣是光绪皇帝异母的弟弟,所以溥仪算是继承了光绪的衣钵。
溥仪当时才3岁大,完全无法治理国家,而隆裕太后又没什么本事治理国家。所以载沣才在这个时候担起重任。
可惜载沣治国的本领似乎太薄弱了,完全不是袁世凯等人的对手。为此仅仅3年时间,清朝就灭亡了。
03皇帝年少,摄政王起到了关键作用。越往近代,其实我们就会发现,皇帝的权力越薄弱,象征性的作用其实更大。在多尔衮时代,他手握大权,权倾朝野。
在他的带领之下,清朝大军入关,征服了天下。如果换任何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可能他们就入关抢一波粮食,便回去了。
到了载沣时代,他压根就没有能力遏制革命党人的发展,再加上袁世凯等人手握兵权,载沣只能是望洋兴叹。
由此可见,摄政王的能力大小,的确非常重要。多尔衮有能力,所以清朝才有了267年的江山社稷,载沣没有能力,所以才会在短短3年内断送了大清的天下。
总结:巧合往往都是人为造成的。多尔衮摄政,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成为帝国的象征,这已经成为历史。本来不可能重复的事情,却在清朝末代再次发生了。
因为这一切都是慈禧太后人为造成的,如果正当壮年的光绪皇帝不死的话,等到慈禧太后走了,那他依旧可以重新掌权。
但是慈禧不能不让光绪皇帝陪她一起死,因为她担心光绪皇帝会胡来。结果光绪一死,又没有合适的成年皇子继位,所以就便宜了溥仪了。
其实载沣完全可以继位,但是慈禧太后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这就轮不到他说什么了。载沣成为摄政王辅政,也就是慈禧太后一手造成的,可能她已经预见到了什么。
参考资料:《清史稿》
清朝为何是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始,又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终?
清太宗皇太极在清军入关之前就已去世,由弟弟多尔衮把持朝政,多尔衮拥立了年轻的福临继位,也就是日后的顺治皇帝,而多尔衮则以摄政王身份管理朝政,至于为什么要拥立孤儿寡母,原因很简单 。
当时的福临严格说来,并不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选,而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肃亲王豪格,可是多尔衮与豪格早有嫌隙,自然不可能拥立豪格 ,于是就拥立了年龄更小的福临,福临和大玉儿孤儿寡母就不得不依靠多尔衮了。
清朝末期,慈禧太后立了年仅三岁的溥仪为皇帝,那么,慈禧为什么要立溥仪为帝呢?
第一,溥仪年幼,容易控制,慈禧对之前的光绪非常失望,认为只有幼帝才更好控制。
第二,溥仪的母亲是慈禧的干女儿,有这样一层关系在,慈禧自然要立与自己亲近的人。
慈禧是想继续垂帘听政的 ,可惜她过了没多久就去世了,于是,作为溥仪父亲的载沣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摄政王。
清朝的以摄政王始,以摄政王终,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当初清朝灭了叶赫那拉氏的时候,或许也不会想到大清的江山会被一个叶赫那拉的女人颠覆。
清朝为何是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始,又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终?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
天聪八年农历八月初久,清太宗皇太极病逝于盛京清宁宫,生前未立太子。
当时有实力继位的有皇太极的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由于父亲在位时削弱了八旗旗主,加强皇帝的中央集权,所以他得到了正蓝旗、正黄旗、镶皇旗的支持,并且得到了掌握正红、镶红俩旗的满清皇族族长、皇太极的二哥代善的支持。另外还有皇太极的十四弟,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他得到了兄长、十二贝勒阿济格、弟弟十五贝勒多铎以及正白、镶白旗(努尔哈赤时代的正黄,镶黄旗,因为努尔哈赤溺爱多尔衮三兄弟,所以所以临死在把这两旗改为正白、镶白旗。走由多尔衮三兄弟掌握)的支持,另外,镶红、正红旗的部分宗室的支持,以及他在征服蒙古,打败朝鲜,攻击大明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也有资格和实力竞争皇位,因此豪格和多尔衮便相持不下,俩白旗支持多尔衮,俩黄旗转而要求皇子继位。睿智的多尔衮想到了一个计策,他转而支持皇太极的第九子福林继位,得到了福林母亲庄妃、族长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绝大多数宗室王爷的支持。他们推选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担任摄政王。不久多尔衮施计让济尔哈朗放弃了首席摄政王,不久彻底沦为多尔衮的附庸。接着他又设计陷害了肃亲王豪格,不久,豪格自杀,多尔衮更强娶了他的妻子。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后,顺治的母亲庄妃开始辅佐他,知道他十六岁开始亲政!
所以,清朝是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始。
清朝末年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恬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以及戊戌六君子开创的百日维新失败后,掌权的太后慈禧把光绪帝囚禁在瀛台,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病逝,第二日,掌握大清实权达47年的慈禧太后病逝。留下遗诏由光绪的同母弟载沣担任摄政王,他的儿子、年仅两岁的溥仪继位,年号宣统,由光绪帝的遗孀隆裕太后垂帘听政!
宣统三(1911)年十月十日爆发了武昌起义,不久南方各省纷纷起义独立,1912年元旦,成立了中华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大总统孙中山致信清朝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只要清帝退位,就让他做大总统。老袁同意了,他暗中令部下给清朝皇室和隆裕太后施加压力!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统发布正式诏书,宣布退位,清朝正式灭亡!
所以,清朝是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始,也是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终!清朝为何是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始,又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终?
试回答本问题:这是形势导致的,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清朝是以摄政王多尔衮,辅佐孝庄皇太后及幼主福临(顺治皇帝),挟其崛起之势并趁明朝内乱之机,自关外呼啸而下入主中原的。
而在其国运即将终结,在晚清女强人慈禧太后去世后,无人可以力挽狂澜,拯救清朝于危亡之际。时任摄政王的载沣又过于顽固保守,为从汉臣手中收回权力,极力排挤袁世凯等晚清最后的柱石。结果导致在清廷尚未彻底崩溃之时,其上层统治集团便已经人心星散了。
(多尔衮:大清能入主中原,我的功劳最大。)
因此隆裕太后及幼帝宣统,因乏人可用而无计可施。面对着纷繁混乱的时局,除了徒唤奈何以外,便只剩下束手无策了!有实力汉臣与之离心离德,而深受载沣信任的满清贵胄又难成大器!所以在南方革命党人发起辛亥革命之后,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等满清贵胄们,就不得不重新启用袁世凯!
但是袁世凯一惯善于政治投机,眼下见到大清王朝已然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又岂肯为其殉葬?因此便利用手中掌握的北洋军队为后盾,和革命党人讨价还价!然后,待革命党人同意以让出总统之职为条件,换取了袁世凯赞同革命并迫使清帝主动退位,以便减少在革命过程中的流血牺牲。
(慈禧太后:可恼呀!我刚刚在1908年驾鹤西游,你们就在1912年丢了江山!)
袁世凯觉得这个价码不低了,对革命党人的条件很满意,于是便使出了威逼利诱的手段。他先以革命党人和北洋军威胁清廷,后又以民国将会优待清室为诱饵!迫使走投无路的隆裕太后和载沣(已经不是摄政王了)不得不答应主动退位!
就这样,自公元1644年,因摄政王多尔衮辅佐孝庄皇太后和幼主福临而兴起的清朝,又在公元1912年2月,因摄政王载沣的顽固不化,导致同为孤儿寡母的隆裕太后和幼主宣统,不得不被迫宣布退位让贤!
(袁世凯:我一生善于政治投机,难道你们不知道吗?)
清朝为何是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始,又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终?
这个问题还挺有意思,事实也的确如此!
我觉得这可能和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有关,就像人在幼儿时期和在老年时期是最弱的一样。
清朝为何是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始,又以摄政王加孤儿寡母终?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清朝的问题,
清朝这样首位照应却也普通易经中轮回之说,
清朝入主中原,最直接发挥作用的是多尔衮,此时孝庄深居后宫,发挥不了太多作用,古代是男尊女卑,打仗自然是男人的事情了,
后期到了宣统,而清朝覆亡时更是如此,儿皇帝十岁不到,暂且不说,隆裕太后也没有什么见识,国事均交给摄政王载沣统管。
可惜的是,载沣完全不能和多尔衮相提并论,大清亡在他的手里,并不冤枉。
不过此种说法,更多的应该是民间传说或者,历史的有趣就在于它有诸多巧合和重复!
也许我门现在的生活,就是即使某个朝代某个时期的重演!在以后我们又都可能历史的主要人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