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潘金莲没有开窗户,历史乃至世界格局会改变吗?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论题,叫做假如潘金莲不开窗,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是否会改写。听起来挺无厘头的事情,人家还是比较有逻辑的。

  1. 潘金莲如果不开窗,那么棍子就不会砸到西门庆。西门庆也就不会和潘金莲厮混,这样武大郎就不会发现他俩的事情。潘金莲也不会用毒药毒死武大郎。
  2. 这么一来武松必然是不需要找西门庆、潘金莲报仇雪恨的了。武松是衙门的都头,大好前程也不会毁了,自然就不用上梁山了。
  3. 武松在《水浒传》里角色非常特殊,因为是他断臂擒方腊。可武松要不是去了梁山,他还真的没机会擒拿方腊,那么方腊就有可能做大做强,甚至把宋徽宗的江山给怼了。
  4. 方腊得了江山,就不会受金人的鸟气,更不会出现靖康之耻。说不定能够直捣黄龙,提前收复燕云十六州,从而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彻底改变历史。

这个逻辑看似非常通顺,而且合情合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显然这些人物在现实中的表现,和小说里的诧异还是很大的。

01擒拿方腊的,是韩世忠,而不是武松。

方腊是北宋末年真正的风云人物,他带领起义军在浙江、安徽一带闹的是风风火火,绝不是梁山宋江所能相比的。

在《水浒传》中,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投降了朝廷,代表朝廷作为炮灰迎战方腊。最后和方腊拼了个两败俱伤。

宣和三年,刘延庆讨方腊,以渊为先锋。贼将据钱塘,势张甚。渊谕小校韩世忠曰:“贼谓我远来,必易我。明日尔逆战而伪遁,我以强弩伏数百步外,必可得志。”世忠如其言,贼果追之,伏弩卒发,应弦而倒。逐北至淳安,贼据帮源峒,遂围而平之。---《宋史》

宋江的兄弟们为了名声,而一个个牺牲,方腊的兄弟们为了主公大业一个个被斩杀,双方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此外,在擒拿方腊的时候,由于他武功高强,甚至砍断了武松的一只胳膊。武松愤怒之余,单臂拿下了方腊,一时传为美谈。

  1. 其实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方腊的确是英雄豪杰,可是镇压方腊并没有用上梁山好汉的力量,而是宋朝自己的官军前去擒杀的方腊。
  2. 当时方腊已经拿下了杭州城,宋朝想要招安,结果被方腊一口拒绝,为此宋朝只能派遣大军进攻杭州城。方腊军曾经因为城中无粮,所以一度放弃了杭州。
  3. 逐渐败退的起义军声势急转直下,歙州、睦州、衢州都给丢了,方腊手里虽然还有20万人马,可是由于败多了,一点士气都没有,连战连败。

无奈之下方腊只能躲到了帮源洞,这个时候时任裨将的韩世忠带着人,亲自入洞探路,将方腊的几十个随从都给杀了,并且生擒方腊。

02潘金莲在历史上可是一个守妇道的好女人。

潘金莲和丈夫武大郎常常成为世人的笑柄,其实我们真的冤枉人家了。历史上的潘金莲没有做过对不起武大郎的事情,武大郎也不是一个卖炊饼的矮子。

潘金莲老家在贝州清河县潘家庄,是个十分聪明美丽的女子,而且出身名门,父亲是当地知州。如此的大家闺秀,当然会挑一个门当户对的郎君。

武大郎原名武植,矮不矮不清楚,至少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而且十分聪明。家里虽然穷苦,可是好学努力。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今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武植墓志铭》

他家里没钱吃饭的时候,就常去潘金莲家打工挣钱。潘金莲的老爸觉得这个孩子非常努力且聪明,将来一定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至少对他女儿不会差,所以就将女儿潘金莲嫁给了武植。

潘金莲嫁给武植以后,与武植相亲相爱,丝毫没有任何对不起武植的地方。而且她的贤惠是十里八乡都很清楚的。

武大郎也没有辜负岳父的赏识,终于考上了进士,成为了山东阳谷县的县令。两个人白头偕老,一共生了4个娃。

  1. 那么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名声是怎么变差的呢?这都多亏了武大郎的好友黄堂。这哥们儿早年资助过武大郎,后来他们遭难了,就像找武大郎谋个差事。结果武大郎的确招待了他,却没有提携他的意思。
  2. 黄堂一气之下,就负气离开了。一路上他越想越气,认为武大郎忘恩负义。为了报复武大郎,黄堂便将潘金莲和当地恶少西门庆联系在了一起,胡编乱造了一系列故事。
  3. 百姓最喜欢听这些八卦新闻,他们才不管这件事的真假,只要好听就行。所以传播的非常快,这下子潘金莲和武大郎的名声彻底给毁了。

故事传到了施耐庵的耳朵里,他随即将其收录到自己的小说之中。从此他们的故事名垂千年,清河县的潘家和武家自此数百年都没再通婚过。

03水泊梁山是真的,可实力远没有那么大。

小说里的水泊梁山实在是太精彩了,108位英雄豪杰齐聚一堂,共襄大业。这种情景是很多英雄们所愿意看到的场景。

而事实上水泊梁山的确是有宋江,可规模远没有小说里所写的那么大。他也的确指挥了梁山起义,只不过是因为梁山地区的税赋太重了,当地人根本吃不消。

宋江为人豪爽,喜欢结交豪杰,所以在他的一声召唤之下,大家伙儿纷纷揭竿而起。只不过宋江手里没有108将,只有36个勇士。

宋军战斗力差,这给了宋江等人机会,他们前后占领了青州、冀州、濮州、郓城等地。与此同时,南方的方腊也开始了自己的起义,规模比宋江的大很多。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宋史》

宋徽宗不得已只好派遣张叔夜想办法招降宋江,当时宋江兵力正盛,要招降并不容易。所以张叔夜先痛击宋江,随后才再次招降宋江。因此宋江投降的一点小脾气都没有。

此后宋江想要趁机会反水,再次组织起义。可惜这次起义还没怎么开始,就被折可存给镇压了,宋江连同他的兄弟们一同被杀。

由此可见,宋江也没能跟方腊交上手,而且武松也不是宋江的兄弟之一,那就更不可能存在武松擒拿方腊的场景了。

总结:流言害死人,这可一点都不假。

武大郎和潘金莲是没有公关公司,黄堂臭了他们的名声后,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虽然他们自己心里有数,可是别人却不这么看。

为此我估计潘金莲日后的生活过得其实并不好,毕竟爱讲闲话的人自古就不缺。潘家庄为了防止别人的风言风语,甚至都改名为黄金庄了,由此可见这件事的影响有多大。

参考资料:

《宋史》

《水浒传》

如果,潘金莲没有开窗户,历史乃至世界格局会改变吗?

一旦题目中加上如果二字,就意味着可以彻底放飞自我了。这整个思路就像憋了三天的尿一样,奔涌而出,那一泻千里的感觉,岂是一个爽字可以形容?!

一定会有人假设,如果潘金莲与西门庆没有勾搭在一起,武松就不会上梁山,就不会擒方腊,大宋也就可能早灭亡了。

我觉得思路不要僵化。不要相信人性本善。我们的步子迈的再大一点,思想解放的再彻底一点。

其实在这个题目中,潘金莲开不开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支窗户的那根棍子。就因为这根棍子砸到了西门大官人头上,这才引起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证实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哪管是当奸夫淫妇被人浸了猪笼。

来,大官人给大家说另外一种可能。

如金莲和西门庆二人没有相识相爱,潘金莲只会平平淡淡的过日子。

而她的内心里却一直实际上是一直想着小叔子武松的。

很多人都说武松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真英雄绝对不会干那偷嫂摸狗的事。但本大官人想以自己阴暗的心理告诉大家:天底下就没有不偷腥的猫。

在这个事件中,潘金莲是居于主动地位的。女追男,永远只隔一层纱,一次不行10次,10次不行100次,有武大郎这个粘合剂,在这潘金莲与武松肯定不会彻底分开。

最后的结果终究是潘金莲一定会得到她自己想要的。这段恋情终将是不为世人理解,不被社会接受。

所以潘金莲和武松一定会离开阳谷。他们的去留就成了问题:北上还是南下?

潘金莲与武松都是北方人士,南下的可能性很小,毕竟吃大米吃不惯。

所以北上长了他们唯一的出路。而北上的话能去哪里呢?水浒传发生的年代大约是1120年(靖康之耻之前)

1120年历史世界格局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金国进攻辽国的上京,上京失陷。

武松很有可能带着潘金莲北上,来到了辽国境内(毕竟那时的辽国森林比较多,野味比较丰富,还有老虎可以打)

武松来到辽国之后,辽国军君主发现武松是顶天立地的一个大英雄,能打老虎还有美人相伴,最重要的是讲义气。

所以很有可能让武松做北院大王(那时的南苑大王是乔峰)

乔峰与武松,二人一见,相得甚欢,于是相约共同击败金国安天下。

在这两位大英雄的联手攻击之下,金国灭亡,这时的辽国大王让男让他们二人去进攻宋朝,此爱人对宋朝感情颇深,于是便一同拒绝了。

击败高丽和倭国

于是他们两个人一起一同挥兵东进,打到了朝鲜。朝鲜建起一个汉人国家。

而这时的日本看到朝鲜国已经易主,便发兵来攻。武松和乔峰二人联手击败日本侵略军,并打到了日本本土。自此日本也建立起一个汉人国家。

于是后面便再没有了清军入关,也没有了八国联军侵华,也没有了抗日战争。

往下走,从北宋开始迎来了第二春,强大的经济实力,再加上庞大的国土以及铁心拥护的附属国,华夏族一举战胜了辽国,并挥军北上弄死了沙俄。

整个东半球,只剩下了华夏族建立的庞大的一统帝国以及南面的印度。

一统印度

500年之后,大约就是公元17世纪,华夏族击败了印度侵略军,整个东半球全部姓了华夏。

又过了500年,到了公元22世纪,以华夏族为首的东半球和以美帝为首的西半球,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较量,最终在22世纪中叶,在太平洋海战中一战定乾坤。

从此后整个地球上只有一种语言,那就是汉语…

大家以后再看到题目中有如果二字就一定要解放思想,彻底放飞

如果,潘金莲没有开窗户,历史乃至世界格局会改变吗?

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无巧不成书!开不开窗户这个故事永远存在,只是版本有所改变,说不定比现在的故事还要精彩!

如果,潘金莲没有开窗户,历史乃至世界格局会改变吗?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先辈们历经千难万险,刀尖上舔血夺得的江山社稷落在碌碌无为,昏聩无能的后辈手里,是很容易在历史潮流中被淹没的。而人的本性是来自于先天的,后天的教化是很难改变的。

二、一个是好色成性,一个是水性杨花

1、西门庆——本是经商之人,家有小财。于是乎过起了声色犬马、歌舞升平荒淫日子。闲来无事,常常也是沾花惹草、招蜂引蝶。

2、潘金莲——姿色秀美,容貌出众。虽没有闭月、羞花之容,也算得上沉鱼、落雁之貌。早年间,在大户人家当丫鬟。迎来送往中,也是见过些世面的。怎奈命运多舛,嫁给了出身低微的武大郎,心有不甘,也是颇有苦衷。

三、推窗和掉棍

书归正传,咱们重点说一说推窗和掉棍。

潘金莲推窗,掉棍,机缘巧合,小木棍就像天上掉下的馅饼一样,不偏不斜,正好砸在西门大官人头上,一切就顺理成章的发生了。那么,有人说了:潘金莲不推窗,就不会掉棍,不掉棍就不会发生二人眉目传情、苟合之事,更不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一推理,看似逻辑严谨,实则漏洞百出。

潘金莲不推窗,可能推门;不掉棍,可能掉砖头、瓦块。也可能二人走到大街上不期而遇,潘金莲女士,一不小心踩上块西瓜皮,哧溜一下滑倒在西门大官人的怀抱里。总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关键是二人都有强烈的需要啊!

四、结语

一个是色中饿鬼、饥不择食,一个是春心汤漾、投怀送抱。

都说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潘金莲这枝红杏,在武大郎家,出墙是早晚的事。

如果,潘金莲没有开窗户,历史乃至世界格局会改变吗?

不会,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本来就是假的,对世界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多了两个“奸夫淫妇”的形象。

如果,潘金莲没有开窗户,历史乃至世界格局会改变吗?

会改变!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扇动几下,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初始条件下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和影响……

一千年前的北宋时期,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百无聊赖的潘女金莲不经意间推开了阁楼的木窗。她这一推,推出了一个千古警示教育的经典案例:开窗需谨慎,出轨有风险!

说到开窗户,人们最熟悉不过了。今天的窗户要么推拉,要么用合叶,开闭很方便。古代不能,木制交连安在窗门上方,必须用一根杆子推出窗门,杆子的一头置于窗台上,一头撑在窗门上。也是合该潘金莲有劫,那一日不知怎地杆子没撑牢,从二层小阁楼上掉了下去,不偏不倚正好砸中本县第一富豪西门庆大官人,成为一桩孽缘的导火索。

西门也是本县有头有脸的人物,谁敢不敬?正要发作,抬头望见楼上探出半个身子的潘金莲,顿时哑口。只见此女子年方二十,粉面桃腮,秋波荡漾,正局促不安地向自已表明歉意,深谙风情的西门大官人双手抱拳:“无妨,无妨!"潇洒地走了。

人虽走,心却被小娘子勾下了。像贼惦记别人的好物件,定要想法设法弄到手。西门找到小娘子隔壁开茶馆的王婆,让她从中牵线搭桥。寡妇王婆正愁没银子花,这次能攀上本县首富,自然乐于效命。一来二往,竞真促成了一对野鸳鸯,正好,王婆几年没开张的茶馆也派上了用场。

至此,一切都还是道德层面的过错,但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本来潘金莲一直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先是拒绝老朽的张大户,被污辱性嫁给武大;后追求年轻阳刚的武二爷,那怕地下情也行,但一盆烈火被武松无情地浇灭。终于遇到财貌俱佳又深谙风情的西门大官人,潘小娘子飞鹅扑火,淫欲熏心,不满足“露水夫妻",更进一步想天长地久,于是,谋杀亲夫,酿成几十条人命的血案。

潘金莲的故事用现代人的口吻说是:一根竹杆引发的血案!对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警示意义不可谓不深远。

千百年来,作为淫荡招祸的反面典型教材,潘金莲让无数被精虫冲昏头脑的男女三思而行,金莲之后,谋杀亲夫案少有发生,因为潘金莲用生命的代价在警示他们,这样看来,潘金莲当年打开的那扇"心窗",对后世还是有积极影响的。

(图片借自网络,与文章内容不匹配,侵权即删!)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