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杀刘封真正的原因是为阿斗扫清障碍吗?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当年刘备寄居在刘表的荆州时,便收养刘封作为自己的干儿子。我们必须要了解一个时间点,刘备生刘禅虽然也是在荆州,但是晚于收刘封为义子。
也就是说,当初刘备是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这才把刘封收养为义子。这个意味就不同了,因为古代人非常看重子嗣对香火的传承,刘封既然过继给了刘备,那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刘备的家业。
当年曹操的父亲曹嵩过继给了太监曹腾以后,那曹嵩就继承了曹腾的家业。而曹操也没有改回夏侯氏,依旧延续曹家的香火。
01养子是在没有亲儿子的情况下,才起到延续香火的作用。刘备到荆州的时候已经46岁了,他心里也慌啊,你们看诸葛亮54岁就病死了,可见46岁的刘备当时对自己没有子嗣这件事,是多么的苦恼。
- 虽然自己也没个江山需要让子孙继承,可是努力了这么多年,好歹也积攒了一些家业。而且刘备一直以皇室后裔的身份在世上奋斗,这份精神也得传承下去。
- 为此刘备就考虑给自己找个干儿子来继承香火,这里就找到了刘封。刘封本姓寇,是荆州本地人,罗侯寇氏的儿子。
- 刘备到了荆州以后,为了收买人心,结交了很多朋友,自然也包括这个罗侯寇氏。将刘封收为义子,也是结交荆州名士的一种方式,跟他们拉近关系。
在《三国演义》中,当刘备要收养义子的时候,关羽表示强烈反对,关羽认为咱大哥身体那么棒,将来肯定能生出亲儿子来,收养个义子,早晚是要坏事的。
关羽所考虑的问题也不无道理,就当时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刘备不孕不育。刘备至少此前还有两个女儿,所以说刘备完全不要杞人忧天。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三国志》
等到真的生了个亲儿子,这家产到底怎么分?要是还混这么惨也就算了,可是关羽认定了咱大哥一定会匪患更大,将来要分家产的时候,可就麻烦咯。
02刘封不救关羽,丢了上庸,这是他被杀的主要原因。刘封成为刘备的义子以后,一点也没有给他丢脸,成了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曹操甚至拿自己的亲儿子曹彰来跟刘封做比较。
- 在刘备打下汉中以后,为了建功立业,刘封和孟达一起前去打下了上庸之地。上庸这个地方比较特殊,跟成都和荆州的距离差不了多少,所以是连接这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 荆州的一举一动,都可以通过上庸传达到成都,而从实际管辖范围来说,上庸是归荆州的关羽所管辖的。
- 当时关羽在荆州受困,立刻发兵前往上庸求援,结果刘封却听信了孟达的谗言,拒绝援救关羽,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关羽兵败被杀。
刘备跟关羽的感情,那要远胜于刘备跟刘封之间的感情。所以刘备得知这件事以后,自然是要对刘封加以责罚的。
此外上庸在不久之后也给搞丢了,孟达背叛了刘备,刘封虽然没有选择背叛,但是丢了上庸是事实,他作为上庸最高指挥官,必然是要负责的。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三国志》
导致关羽被杀、丢失上庸,甚至因为他的不救援,使得荆州丢了,这些罪责都需要刘封来承担,任何一项罪责都可以置他于死地。
所以说在赐死刘封这件事上,诸葛亮和刘备都没错,毕竟他犯下的条条都是死罪,没有宽恕的理由。
03给刘禅铺路,是客观事实。刘封被杀,最得利的人,当然是刘禅。刘禅这个亲儿子,其实地位也不算稳固。一来他是侧室甘夫人所生,所以不是刘备的嫡子。二来他生性平庸,没有继承到刘备的雄图大志。
况且刘备入川以后,将吴懿的妹妹吴夫人娶为正妻,如果吴夫人给刘备生下一个儿子的话,那刘禅的地位可就更不保了。毕竟刘备入川又生了刘永和刘理俩儿子,如果吴夫人还能生育,是存在这种可能的。
- 在这种情况下,刘封其实和刘禅的地位是差不多的,虽然刘封是养子,不过他也有继承香火的权力。刘禅是亲儿子,所以这一点刘禅沾光一点。
- 再说了,刘封本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在蜀汉军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军中是有比较高的威信的。这一点刘封要比刘禅更加沾光。
由此可见刘封和刘禅是打了个平手,刘备心里清楚,刘禅是斗不过刘封的。如果刘封活着,那么刘禅想要安然无恙地登基,其实并不容易。
申耽降魏,魏假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仪魏兴太守,封员乡侯,屯洵口。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三国志》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刘备未必就肯定会让刘禅登基。他虽然是长子,但是不是刘备最喜欢的儿子,刘备更加喜欢刘封,这是可以肯定的。
由此可见,刘备杀刘封,只是造成了给刘禅铺路这一客观事实,但是绝对不是因为要给刘禅铺路,而主动杀掉了刘封。
总结:刘封的死,避免了蜀汉后期不少矛盾。刘封在刘备集团,混了这么长时间,绝对不是白混的。他身边肯定有一帮支持他的人,这帮人绝对就是蜀汉的不安因素。
即使刘封本人不想篡夺刘禅的江山,刘封的手下人,也会想办法把他弄上去,因为刘封上去了,他们才能成为功勋之臣,加官进爵。
而刘封被杀了以后,这些人全都作鸟兽散了。靠山都没了,他们再努力也没用。所以杀掉刘封避免了蜀汉内部出现政治危机。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备杀刘封真正的原因是为阿斗扫清障碍吗?
刘封被杀的时候曾经说过,恨不用孟子度之言。这是因为孟达曾经向刘封写信劝降,刘封没有听从。谁知道自己对刘备忠心耿耿,却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刘备对于刘封的死也十分难过,“为之流涕”。那么,刘封为何会被刘备赐死呢?
一、刘备斥责刘封的两个理由。刘封在上庸失守,逃回成都以后,就遭到了刘备的谴责。刘备谴责刘封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欺凌孟达,致使孟达叛逃。二是不去救援关羽,使得关羽败亡。刘备在这两点上谴责刘封,是因为这些事物是刘封的职责所在,他负有相应的责任。
在三国时期,孟达此人以反复无常著称。不过此人也有他的长处,那就是明进退,知荣辱。在刘璋手下,他与张松、法正交好,和法正一起迎接刘备入川,是第一批投身刘备集团的蜀中人士。刘备这个人有识人之明,在入川时带了法正,而让孟达留下来驻守荆州。
刘备对孟达的使用与法正不同,但是他将法正与孟达所有的兵士都交给孟达统领,让孟达也说不出什么。可是当孟达攻打上庸的时候,刘备却派出刘封去帮助孟达,并且还派刘封担任孟达的上司,这就耐人寻味了。
以刘封的能力,他是比不上孟达的。刘备这样安排人事,自有他的用意。因为上庸地处襄樊上游,水路交通发达,从这里出发袭击襄樊,会给曹魏出其不意的打击。更何况此时关羽已经开始发达襄樊之战,上庸的战略地位也水涨船高。
刘备派刘封镇守上庸,就是让他相机策应关羽。孟达虽然能力强,但是他资历浅,心机深,让刘备不放心。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刘备与关羽、张飞情同兄弟,刘封相应的也与关羽、张飞有叔侄情分。派刘封到上庸,刘备心中还是感到放心的。
至于孟达,这个人虽然心机很深,但是他在刘备眼中还是比较可靠的。他和张松、法正一起迎接自己入川,担任宜都太守驻守荆州。在攻打房陵、上庸时表现出色,甚至不惜杀了诸葛亮的姐夫蒯琪。刘备对孟达也作为功臣进行了封赏,赏赐给了他鼓吹的殊荣。如果刘封对他处置得当,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但是恰恰是刘备认为放心的方面出了问题。首先是刘封与孟达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刘封甚至夺走了孟达的鼓吹,让孟达颜面扫地。这使得孟达找到了借口,率领手下从上庸出走,投降了曹魏。而刘封眼看着孟达出走,却无可奈何,完全暴露了他色厉内荏的一面。
这使得上庸的局势一片混乱,申耽、申仪等人也对刘封失去了信任。在曹魏的进攻下,刘封手下众叛亲离,申耽、申仪都投降了曹魏。刘封最终一败涂地,只得丢掉上庸,逃回成都。作为镇守一方的将领,丢掉领地,当然要受到刘备的斥责。
其次,在对待援助关羽的这个方面,刘封的做法令人发指。原本刘备就是让他去策应襄樊的战事,否则的话,刘备夺取的上庸就毫无任何战略价值。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后,向刘封多次写信要求援助,却被刘封、孟达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为理由,拒绝发兵。
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刘封和孟达在拒绝关羽发兵的要求后,对关羽的战事不闻不问,切断了与他的一切联系。刘备之所以没有向关羽有力援助,一方面是加紧建设蜀中,准备北伐,人力物力有限。另一方面则是不知道襄樊前线的真实情况,没有直接参与。
后来刘备得知了襄樊之战中刘封、孟达的表现,感到十分愤恨。如果他们出兵襄樊,会减轻关羽的很大压力,整个战役就不会是关羽独立抵抗曹操、孙权的夹击,那么战役的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至少关羽不会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孟达看透了这一切,为了免受刘备的惩罚,才会以遭受刘封欺凌的借口叛逃了。
因此,刘备在这两点上谴责刘封是十分正当的。作为独当一面的将领,他辜负了刘备的厚望。对内,他不能团结部下,让手下人服从自己,而是肆意妄为,侵凌手下。当事变发生时,他又束手无策。对外,他毫无大局观念,不明白自己的职责,眼看着友军浴血奋战而不管不问。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失职,更是犯罪。
二、诸葛亮为何要建议除掉刘封。如果按照刘封的这两个过失,刘备可能不会杀他。因为在刘备的征战生涯中,丢掉领地的将领很多,也没见刘备为此处罚过人。再加上刘封这个人对刘备忠心耿耿,他就算是犯下了这些过失,依然没有接受孟达的劝降,而是返回成都接受刘备的处罚。就从这一点来说,刘备也应该给他立功赎罪的机会。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一个建议。史书上记载说,“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从这个记载来看,诸葛亮的建议才是刘封被赐死的主要原因,决定了刘封的死命。
我们看诸葛亮提这个建议的出发点,完全是出于中国古代的帝王之术。诸葛亮的思想与刘备不同,刘备年少时师从大儒卢植,思想偏向于儒家。而诸葛亮的思想更偏向法家。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为辅佐后,思想也向法家转变。在他给刘禅的遗嘱中,让他研读《商君书》就说明了这一点。
诸葛亮在入川之后,就把益州作为蜀汉的大本营来经营。他在益州以法家的手段推行法制,使得益州松弛的吏治焕然一新。同时,为了益州的长治久安,他对益州的人员使用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有一些人虽然有能力,但是诸葛亮也毫不犹豫地予以清除,甚至不惜引起叛乱。比如说彭羕、黄元这类人。
当时刘备年事已高,继承人问题关系到蜀汉政权的命运。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刘禅强。但是,由于刘禅是刘备的嫡子,使他失去了继承刘备事业的机会。这让刘封的所处的境地十分尴尬,用《三国志》的评价是,“刘封处嫌疑之地”,刘备和诸葛亮都防备他有篡位之心。
刘备派刘封镇守上庸,其实是对刘封的一种考验。他想让刘封在上庸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展现他的品行和能力,建立自己的功勋。这样,就能打消包括诸葛亮在内大部分人的顾虑,并且在未来的朝廷中占有自己的地位。
谁知道刘封的所作所为让刘备极度失望,他不但抛弃了刘备给他创造的机会,并且还变本加厉地引起了大家的疑忌。他对内不能团结部下,妥善处理内部的问题,造成内部离心离德,众叛亲离。对外他没有大局观念,不听从关羽的调遣,听任关羽自生自灭。
这一切都是刘封“刚猛”的性格造成的。他自诩能力过人,再加上有刘备的宠信,义子的身份,根本不知道自敛。在整个蜀汉政权中,刘封只认可刘备的权威,其他人包括拥有假节钺权力的关羽,他都看不到眼里。
这样一来,虽然大家认可刘封对刘备的忠心,但是如果刘备去世的话,谁又能够保证他对刘禅抱有相同的忠心,谁又能够制约他呢?当年汉景帝明知周亚夫忠于汉朝,但是担心后代无法驾驭他,把周亚夫下狱而死。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处死刘封,与此如出一辙。
因此,诸葛亮向刘备建议处死刘封,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蜀汉政权的长治久安。刘备和诸葛亮不是没有给刘封机会,让他能够自保。但是由于刘封“思防不足以自卫”,随手抛弃了刘备为他创造的机会,结果咎由自取,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
结语:刘封被刘备派遣镇守上庸,其实是刘备给刘封的自保机会。当时关羽在襄樊战场打得顺风顺水,如果刘封能够施以援手,不但能够缓和与关羽的关系,也可以建立功勋。这样,在刘备去世后,刘封也可以凭借这些有利条件,保证自己的地位。
但是刘封根本不明白刘备的苦心,他依照自己的性格任意行事,不但坐看关羽自生自灭,还众叛亲离丢失了上庸。对刘封极度失望的刘备,这才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为了蜀汉政权的长治久安,赐死了刘封。刘封的死不能仅仅怨外界的因素,最主要原因的还是他咎由自取。
我是历史笑春风,还有大家点赞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刘备杀刘封真正的原因是为阿斗扫清障碍吗?
读三国,品人生。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下刘封这个年轻人。
关羽失荆州,走麦城,父子归神,是蜀汉集团的一次大地震。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而刘封之死就是其中之一。刘封被杀的理由就是“见死不救”。
令人感叹啊!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世界,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很多事情,你不得不去做,虽然做了也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你必须得去做,如果不去做,后果十分严重。
刘封不救关羽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当时刘封带上庸的那点人马立即向麦城出发,去挽救孤城中困守的关大将军,能不能打破东吴的层层包围圈,将关羽父子拯救出危境呢?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那是不可能的。莫非当东吴从上到下都是一群酒囊饭袋,让你如此轻易地从容来去?就是作为最不懂战略战术的咱们普通人,打开地图,难道还不会在刘封的必经之路上埋下重兵,张网以待,来他个围点打援?
如果刘封率领的援军再被干掉了,东吴顺势拿下房陵、上庸,那蜀汉可真就有好戏看了。
关羽北征襄樊,东吴奇袭荆州,关羽获知后路被抄的信息后,最正确的办法是立即壮士断腕,舍下一切战果,立即率领主力部队向上庸刘封方向靠拢。这样的话,不但主力部队不会损失殆尽,像关平、周仓、王甫这些优秀的指挥官都能保存下来,和刘封汇合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和东吴再较一把劲,也是可进可退。
但关羽偏偏选择了率部南下,企图收复失地。为什么关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是他不懂最基本的军事战略吗?非也。根本原因是关羽的性格:虚荣骄矜,爱面子。
从古至今,为了一张脸面而倒了霉的人不计其数。细究起来,关羽北征襄樊就是一招臭棋。蜀汉本来就占据着长江的上游,关羽还有实力不弱的荆州水军。关羽北征如果再攻取了襄樊,又占据了汉水的上游,若再建立一支水军,对江东是个什么形势?下面一招叶底摘桃,上面还想铁爪锁喉,没考虑人家孙权的感受吗?
东吴偷袭荆州也属无奈之举,不拿下荆州,后果十分严重:蜀汉同时拥有长江和汉水的两处上游,将来两家一旦翻了脸,两支水军沿着两条水路顺流直下,让东吴怎么应付?所以说,让关羽北征襄樊,就说明刘备没操好心。
刘备集团入川,取成都,收益州,向外扩张,又发动了汉中之战,击退了曹操,刘备进位汉中王。蜀汉众将都纵马疆场,尽情发挥着各自的军事才华:
马超率大军兵临成都,威慑刘璋不战而降,立下了灭国之功;
张飞在巴郡、宕渠、瓦口关三战张郃,打开了通往汉中的跳板;
老黄忠定军山阵斩曹军大将夏侯渊,一举打破僵局,扭转了局面,为蜀汉鼎立之势立下头功;
赵云劫粮米仓山,断了曹军补给,空营虚设,使曹军不敢寸进,被刘备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
魏延在历次战斗展现出了出众的军事才能,被刘备越格提拔为“汉中太守”,大权在握,成为一方重将;
连小青年刘封都“所在战克”,和孟达一同收取了房陵和上庸。
在这段时间内,关羽在干什么?他只是个看客。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为诸将之首。关羽寸功未立,受封最高,关羽就疑神疑鬼了,他似乎感觉到蜀汉众文武正在背后窃窃私语,将质疑的目光投向他的后背。以关羽骄矜自负,极度虚荣的性格,哪受得了这个?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功绩,怎么办?――北征襄樊。后果就是造成了孙刘联盟的破裂,失荆州、走麦城。
就算失了荆州,关羽完全可以率部向上庸靠拢,逃出前后夹击的窘境。但关羽没这么干,而是南下企图收复荆州。事情到了这一步,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关羽就这么干了,关键还是个脸面问题:北征襄樊,未获全功,荆州却失,怎么去回川面对大哥刘备的一片殷切厚望?又怎么在那群身上挂满勋章的同僚们面前立足?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关羽率部南下,更多的成份不是要收复失地,而是要表明一种态度,要给大哥一个交待。如果刘封来救,大家合兵一处,和东吴刀对刀、枪对枪干上几仗,关羽这个责任就减轻了。所以关羽宁可在麦城坐守,也没有立即突围。这就导致东吴有机会将包围圈越收越紧。
从军事角度上讲,刘封援救关羽毫无意义,能不能跑出来的关键是在于关羽的行动。但是,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即使明知没有意义,你也得去干。刘封这个年轻人偏偏就忽视了这一点:他是刘备的儿子。
事情的关键不是效果,而是态度!
假如刘封立即率兵去救,半道上遭到东吴伏击,损兵折将,刘封再退回来,这事就成了。只要刘封有救援的行为,关羽就有迅速逃出包围圈的理由――要合兵一处。至于刘备也摆脱了责任:无论关羽能不能逃出来,刘备是没有责任了。
但刘封不救,这事情就严重了。因为刘封可是刘备的儿子啊,他的行为在众人的眼中直接代表刘备的态度。大家会认为:不救关羽,刘备是想干什么?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刘封其实仍然还有退路:赶紧把孟达抓起来啊,把所有的责任往他头上一推,就说坏点子都是孟达出的。把孟达捆到成都去,向刘备请罪,大不过刘备将刘封一顿痛斥,抽几马鞭,再砍掉孟达的脑袋。大家的责任也都摘清了。
但刘封这个年轻人警惕性不高,居然让孟达给跑掉了。这下子坏事了,刘备要摘清自己的责任,摆明自己的态度,就必须要找个人顶缸,还能有谁呢?就是对于蜀汉的文武众臣,荆州逃回来的残兵败将来说,谁是最好的替罪羊?
刘封还有一层身份:他出身于荆州的寇氏大族,而现在寇氏族人可都在曹魏的统治区内。刘封假如心怀不满,畏罪出逃,后果就太严重了。所以千思万想,刘封只有死才是对蜀汉最有利的。
刘封死了,刘备就能大家一个交待;刘封死了,刘禅将来就可以稳坐皇位;刘封死了,关羽父子的败亡就有了解释;刘封死了,未来的蜀汉政坛上就少了一个变数。
刘封之死,确实是个冤案。他救不了关羽,荆州之失,关羽父子败亡和刘封没有半点关系。但这个世界就这么神奇,和你没关系并不等于就不会拿你来说事。所以我们大家经常会干些毫无意义但必须去做的事情,并不是为了要实现某个目标,而是要让自己不会成为目标。
刘备杀刘封真正的原因是为阿斗扫清障碍吗?
刘备赐死刘封,主要还是因为刘封从法理上有继承权,而且脾气暴躁,做事不考虑后果,留着的话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隐患,这才不得不痛下杀手。
和《三国演义》中刘备先有了阿斗,之后打下樊城时和刘封相遇,见他器宇轩昂颇为喜爱,才收他为义子不同。历史上刘备是到荆州以后,因为自己一直没有子嗣,所以过继了刘封为继子,之后才有的刘禅。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三国志·刘封传》
史书上的继子和演义中的义子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是其代表的意思截然不同。在古代,义子大多只是因为当事双方的关系比较密切,以父子相称,不是真正的收养关系。因此义子一般都不会得到宗族的认可,也没有收入族谱之中,一些时候甚至不用改姓。比如说大家熟悉的吕布,就是董卓的义子。
而继子就不一样了,继子通常是一方没有儿子,为了让自己有一个继承人,所以过继一个作为儿子。继子按照封建礼法地位和嫡子相当,是得到宗族承认的家族成员,和生父之间的关系则彻底断绝。这种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袁绍。袁绍原本和袁术都是袁逢的儿子,后来因为袁逢的兄长袁成没有子嗣,所以将袁绍过继给了他。这样一来袁绍就成了袁成的嫡子,和袁逢就变成了叔侄,和袁术的关系则变成了堂兄弟。
所以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刘封按照礼法来说和刘禅一样,都有继承权,而且他作为长子,继承权还更为优先。不过对于刘备来说,刘禅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刘封却只是继子,当然希望将自己的基业交给刘禅继承。最后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也确实将刘禅封为世子,确定了他的地位。
但是这么一来刘封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原本他是刘备的继承人,现在却被摒弃在一边,不管是他心中不满还是被有心人利用,都可能影响蜀汉集团内部的稳定。事实东汉末年类似因为继承人之争导致一个集团崩溃的事情不在少数,像袁绍、刘表就是典型的例子。偏偏刘封还是以骁勇著称,自然让人放心不下。
当然,刘备一开始还是顾念旧情,只是让刘封去驻守上庸。上庸紧邻曹魏,是蜀汉的边疆地区,远离权力中心,这样一来可以尽量避免刘封卷入政治纷争之中,为自己招来祸患,刘备此举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可是刘封可能没有领会到刘备的苦心,对自己被放逐到上庸大为不满,做事不免有些乖张。先是关羽北伐襄樊,让刘封出兵相助时,他加以拒绝,逼得关羽只能从江陵调兵增援前线,导致后方空虚,最终被吕蒙袭取了江陵,并因此兵败身亡。接着又和同在上庸的孟达发生矛盾,夺了他的仪仗。孟达原本就因为担心没有出兵帮助关羽会遭到责罚,加上刘封的欺凌,于是叛蜀降魏,并招降了建信将军、西城太守申仪等人,导致上庸被曹魏夺取,刘封只能逃回成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三国志·刘封传》
刘封既有继承权,又不知道自我克制,这么一个人自然就成了大麻烦。刘备活着的时候虽然可以镇得住他,可是刘备年纪已经大了,一旦去世刘封没人压制,很可能会闹出大事。所以诸葛亮只能建议刘备将他除掉,刘备也见刘封实在难以挽救,最后只能将他杀死,以绝后患。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三国志·刘封传》
刘备杀刘封真正的原因是为阿斗扫清障碍吗?
刘备从中平四年(公元184年)起兵,到章武三年(223年)去世,近40年的戎马生涯,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仁德之君,历史上没有刘备屠城或者无辜害人性命的记载。历史记载中,刘备杀害过四个人,刘封是其中之一。
我们先不看刘封之死的原因,先来分析一下剩余三人是缘何被刘备杀害的。
第一个,反对刘备称帝的主簿雍茂。雍茂之死不需要过多分析了,刘备称帝势在必行了,雍茂出来唱反调,很煞风景,也不合时宜。
第二个,意图煽动造反的江阳太守彭羕。彭羕因法正和庞统推荐,得以在刘备手下做事,起初精明能干,颇受刘备赏识,后因仗着刘备赏识,有点目中无人,做事不够低调,诸葛亮向刘备打报告,要提防彭羕,后被疏远,任江阳太守。彭羕由此心生不满,居然动起了造反的歪心思,游说马超与他造反,马超倒是清醒,造反的事不能干啊,于是马上报告给了刘备。这还了得,吃刘备的饭还要砸刘备的碗,是可忍孰不可忍,死在刘备手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个,妖言惑众的后部司马张裕。张裕仗着自己懂点相术,数次直言劝谏刘备,且多次妄言蜀汉国运,被刘备以“芳兰生门,不得不除”的理由在闹市杀害。
总体上来看,以上三人均是因为危及到了刘备蜀汉政权,刘备是不能忍受的。那么刘封为什么被杀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一是因为刘封不顾大局,拒绝支援深陷险地的关羽,置蜀汉于危难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蜀汉丢失了战略要地荆州,也失去了蜀汉一员名将关羽,隆中对制定的既定国策恐难实现。二是刘封刚猛难节制。刘封和孟达同为上庸郡守将,刘封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对一个将军来说,配置鼓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刘封不顾同僚之谊,不由分说地夺取孟达鼓吹,在孟达看来完全就是一种侮辱,孟达叛逃魏国,继而与魏国徐晃夺取了刘封驻守的上庸等郡,蜀汉的势力范围再度缩小,由上庸郡北上的通道也被封死,给蜀汉政权兴复汉室带来了极大的变数。所以刘备赐死刘封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刘备杀刘封是不是为了刘禅扫清障碍,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应该不是主要原因,刘禅作为刘备的嫡长子,继承刘备的一切是顺理成章的,是不存在任何障碍的。同时,刘封固然刚猛难节制,但忠诚度还是有的,刘备在赐死刘封后,特别是听说孟达劝说刘封降魏但被刘封严词拒绝后,甚为后悔赐死了刘封。由此看见,刘备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完全是因为刘封拒绝支援关羽、逼走孟达、丢失上庸等郡,致使蜀汉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刘备杀刘封真正的原因是为阿斗扫清障碍吗?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三国志·刘封传》“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意思就是说刘封不是个弱势的人,刘备去世后,每人能控的了,建议让他自杀。
刘封是刘备在荆州的义子,父亲的长沙罗侯,母亲是长沙刘氏,带着一点汉室宗亲的血缘,那时候刘备没儿子,肯定经常会说,我死了,你要继承我的遗志啊,
大家会说了,你站旁边听了?那倒没有,但是他要是不为了继承的问题,他收义子干嘛。
之后刘封跟着诸葛亮张飞赵云这些人才一路攻下益州,之后与孟达攻占上庸,有了一定的势力。
更重要的是,刘备有儿子,小阿斗啊,刘禅,刘的一个义子加上3个儿子名字加起来叫啥:
封禅永理,啥意思?封禅就是当皇帝,不单当皇帝,还用永远管理。
这时谁还愿意把皇帝位子给个干儿子啊,所以诸葛亮只是说出了刘备的心里话,刘备也是借着关羽的死,杀掉了刘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