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我们会不会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
楚霸王项羽非常讨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所以秦始皇干了什么,他偏偏就不干什么。秦始皇要一统天下,项羽偏偏就要重新分封天下。
秦始皇搞郡县制,项羽偏偏就是要搞分封制。这个档口,如果没有刘邦半路杀出来的话,可能历史倒车还真的会开起来。
为什么呢?因为秦朝一统天下,只不过短短15年时间,还没有深入人心。分封制却存在了近千年之久,早就深入人心了。
更何况,在陈胜吴广这两位老兄摧枯拉朽般的吆喝之下,秦始皇暴君的形象暴露无遗,这么一来,大家对秦始皇的所有主张都十分反感。
项羽要是灭了刘邦,小国林立是避免不了的。项羽这个人不喜欢做皇帝,他就喜欢做霸王。什么是霸王呢?也就是春秋时期的霸主,在诸侯面前是老大,但是他又不直接管理诸侯们的国家。
这种霸主其实更多是在面子上比较吃香,如果其他诸侯打起来了,过去是找周天子来调解,可是有了霸主以后,就会去找霸主来商量和谈的事情。
项羽这个楚霸王,基本上就是这么个角色。他打进了秦王宫以后,灭了秦国,开始分封天下诸侯。这天下的地盘再次落到了一个又一个小诸侯国手里。
刘邦被封为了汉中王,得到的地盘是川地,是当时最偏僻的一块地盘。没办法,刘邦不守规矩,伤害了项羽的感情,只能受到责罚。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史记》
如果刘邦就这么沉沦下去,亦或是出川以后,被项羽再次大败的话,那天下在短时间内,可就没办法完成统一重任了。
到时候这天下,或许还真的会经历一段时期的诸侯争霸阶段。等到下一个有秦始皇志向的雄主出现以后,这天下才能再次一统,而这之前,定然是像欧洲一样小国林立了。
一统思想出现以后,那就不会再消失了。欧洲人最羡慕我们什么?其实就是羡慕我们有一个秦始皇。因为我们有了秦始皇,所以给天下人的脑子里注入了一统天下的思想。
欧洲人就算再牛,他们也是一盘散沙。搞了个欧盟,现在还是半死不活,想退出就能退出的那种。整个欧洲的版图其实跟我们差不了多少,可是他们却分成了几十个国家。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史记》
一统思想从秦始皇开始,就已经形成了。此后汉帝国的刘邦和刘秀,完成了一统天下的重任。即使三国分裂,司马家也完成了一统重任。
南北朝分裂一百多年,隋王朝杨坚也完成了一统重任。此后五代十国又分裂了几十年,赵匡胤差点就完成了一统重任。
不管分裂了多少次,每一次都会出现若干想要一统天下的英雄,这就是欧洲所无法企及的地方。统一思想已经伴随着秦始皇的出现,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所以即使项羽击败了刘邦,天下出现了各国林立的局面。我相信不用多少时间,还是会出现不少想要一统江山的英雄,毕竟这就是传统。
项羽搞分封制,说不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那个时候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做皇帝比作霸王要强得多。项羽显然也不是没脑子的人,他怎么会只想着做个霸王呢?
这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就算他这么想,为什么他身边的谋士,诸如范亚父这样的人,也不阻止项羽么?
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陈馀弃将印去,不从入关,然素闻其贤,有功於赵,闻其在南皮,故因环封三县。番君将梅鋗功多,故封十万户侯。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记》
其实或许答案是,项羽当时不具备成为帝王的实力,所以他只是暂时性地搞起了分封制,以后会像刘邦一样,逐步将异姓王给全部诛杀掉。
刘邦在一统天下以后,除了长沙国外,其他异姓诸侯王,全部都被他给一锅端了。这个大前提是,他的军队横扫了所有诸侯国。
而项羽虽然十分勇猛,可是他毕竟只是天下盟主,那些诸侯王们未必就服气让他做天子。他或许只是想要退一步,以后再谋图一统天下的计划。
这么一来,秦始皇的思想,其实跟项羽的思想也就融合在了一起了。大家都是英雄,都有一统天下的想法,只是实施的步骤不同罢了。
总结:感谢秦始皇,要不然出个省都要搞签证了。不得不说,我们必须要感谢秦始皇。因为秦始皇将统一天下的思想,注入了每个人的脑海之中,这才有了如今的大一统中国。
像欧洲那些小国家,很多都没有我们中国一个省那么大,他们真的是出国跟出市一样,一眨眼就要去搞个签证,十分不方便。
参考资料:《史记》
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我们会不会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
项羽这混蛋幸亏没打败刘邦,因为项羽就是一个勇夫,他压根就没脑子。如果刘邦被项羽打败的话,我们有极大可能会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
不要说什么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鬼话,这个就是后来人自欺欺人的自我聊味罢了。千万别当真,当真的话你就输了。
首先,一个统一的国家必须要实现文化的大一统,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哪来的认同感?
欧洲那么小的一块版图之上,却有着密密麻麻的各个国家,历史上路易十四想统一欧洲,失败了。拿破仑想统一欧洲,失败了。希特勒想统一欧洲,最后也失败了。
欧洲很大吗?整个欧洲除俄罗斯外只有1000万平方公里多一点,却有40多个国家。而在欧洲历史上要么是英国做老大,要么是法国、要么是德国。但是却从未实现欧洲的完全统一,为什么?就是没有大一统的思想基础。
而在唐后期大唐版图之上虽然有着数十个藩镇割据的国中国,最后又历经五代十国的乱世之后却能实现最后的统一,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文化的大一统。
而这文化的大一统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的?答案是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建立的秦朝,但是大一统的思想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占据统治地位的?答案就是汉武帝刘彻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的。
从汉武帝时期,才是中国大一统思想根深蒂固并且茁壮成长的重要时期,历经汉代数百年的统治以后,大一统思想才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
反观项羽时期,秦始皇千辛万苦才建立的秦朝才刚刚走过15年光景,就被项羽这混蛋给推翻了,秦始皇尊重儒家思想,可是在换来儒生们的嘲笑以及羞辱后才有了“焚书坑儒”的这一出。
如果秦始皇再能活个数十年,他也能实现思想文化的大一统,可是人寿有长短,秦始皇缺乏的就是时间,所以为了统一,他只能采取“焚书坑儒”的暴力推进文化大一统的激进措施…
但是秦始皇修长城、建阿房宫、修秦始皇墓等举动大大的激起民愤,最终项羽拔杆而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而此时的中国,还没有形成文化上嗯大一统。项羽推翻秦朝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十八路诸侯,又造成中国的严重分裂。各个诸侯国为了土地、为了人口彼此征伐不断。
项羽,从来都没想过要统一中国,他只想做一个齐桓公那样的春秋霸主,他只想做霸王!当然了,他也没做皇帝的脑子!
如果刘邦被打败,那么华夏历史上也许又多了数百年战火不断的乱世,而这乱世,有可能就严重破坏了中国大一统的基础。
即使,最后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家,中国当今的版图之上也许还会多几个国家出来。
如果项羽打败刘邦的话,也许你我去东北、去广东、去西藏等地都要签证了,你觉得呢?
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我们会不会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过去的六国的贵族心中不满,依然想着复辟。在秦始皇去世后不久,便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乱。经过残酷的战争,由楚国贵族后裔项羽率领的军队在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主力,率领诸侯军入关。平民出身的刘邦也迂回作战,批亢捣虚,也先一步占领关中。在两者的配合下,终于灭亡了秦朝。
在秦朝灭亡后,项羽的实力最大,在鸿门宴上,他压服了刘邦,得到了分封天下的权力。项羽仿照周朝分封天下的形式,将天下分封为十八个王国。可是,在项羽分封天下的同时,立刻就发生了新的战乱。那些对项羽分封不满的人互相攻杀兼并,使得项羽为了维持他建立的秩序疲于奔命。最终项羽被刘邦打败,被迫自刎乌江。刘邦再次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汉帝国。
那么,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他是否会将他的分封制继续到底呢?我们是不是会成为像欧洲那样的小国林立的状况。因为整个欧洲的面积和我们国家的面积差不多,可直到今天,欧洲也依然是各国林立的状况。不过,我们通过以下的分析,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项羽和刘邦不同的地方,是他们两人的出身不同,所以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思想也因此产生了差异。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车驾的时候,是一脸的不屑,说他可以取而代之。而刘邦到关中看到秦始皇的车驾和宫殿的时候,则是羡慕的说,大丈夫应该如此。这样,项羽是以老式的思想,认为秦始皇的统治是可以随自己的心意改变的。而刘邦则以秦始皇为榜样,接受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并将之延续下去。这种思想差异,使得项羽采取了分封制,而刘邦则采取了大一统制度。
不过,我们要客观的看待那段历史,就能够看到,项羽的失败,正是他采取了分封制。他依照周朝的分封制度来分封天下,看似十分的公平。他以功劳的大小来分封,连半路离开的陈余都封了三个县。可是,就在他分封完的时候,就是新的战乱爆发的时候。这是因为,当时天下的形势已经和周朝初期的情况完全不同。他的分封制已经不适应于那个时代了。
周朝的时候,经济并不发达,劳动生产水平十分落后,周王室的控制力不高。于是,周朝采取了分封制,以周王室的基本地区为中心,向外扩展,一步步按照与周王室关系的亲疏为标准进行分封。王室的亲族和重臣分别占据重要的地区,作为王室的藩篱。而周王室占据中心的地位,保持对诸侯强大得多的军事、经济实力。这样,就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形势,保证天下的稳定。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过去的那种小国林立的情况,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周王室的控制力下降,这使得旧秩序无力继续维持下去。各国的兼并战争如火如荼。这种兼并的战争,最后的终点就是天下一统。
最终,秦始皇顺应时代的潮流,统一了天下。可是,项羽再次将统一的天下割裂开来,进行分封,等于开历史的倒车,自然会遭到历史的惩罚。即便是项羽战胜了刘邦,天下大一统的趋势也是他无法阻挡的。
因为当时的天下已经不是周朝时的天下,经过了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中国人已经有了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树立起了一个国家的概念。而经济发展使得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加强,已经能够治理广阔的国土。即便是项羽战胜刘邦,天下也无法再回到过去了。
这一点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根本差别。欧洲的国家,实质上是由众多民族创立的。这些民族没有共同的文化,没有统一的思想。而且在漫长的历史中,欧洲也从来没有被统一过。欧洲的这些民族没有一致的认同感,当然也不会统一起来。就如同奥匈帝国一样,虽然奥地利王室采取了各种办法,兼并了许多国家,可是这些国家的民族在奥匈帝国内依然各种独立的存在。这使得奥匈帝国一失败,这些民族就纷纷独立,建立起各自的国家。
在项羽和刘邦的战争期间,还产生了一种现象。那就是项羽也不得不服从历史的潮流,走上大一统的道路。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后期,项羽派使者去劝说韩信的时候,就以天下三分为诱饵,想让韩信保持中立。虽然这个建议遭到了韩信的拒绝,可是从这里我们也看到,受尽了分封制苦头的项羽,已经放弃了分封制度,转而选择了统一的道路。
这是因为,他封的诸侯大多在得到封地后,就不再听从他的指挥。像过去他手下的骁将英布,不但不听从项羽的指挥,还率领军队反叛了项羽,与项羽为敌。这些事实都教训了项羽,这使得项羽在战争中后期时,对于占领区不再立新王,而是将其并入自己的领地。我们可以想见,如果项羽和刘邦战争结束,他也就如同刘邦一样,将统一天下的历程又经历了一遍。有过刻骨铭心教训的项羽,是不可能再分封天下了。
结语:
灭亡秦朝的两位英雄刘邦和项羽,在对待统治天下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项羽采取了分封制,将天下分为十八个王国。而刘邦则采取大一统的制度,在建国后迅速消灭了异姓王,将天下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这是因为两人的出身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思想的差异造成的。贵族出身的项羽,自然而然的就选择了分封制度。
但是,项羽在分封天下之后,天下马上就陷入了战乱之中。天下并没有按照项羽规划的运转,而是再次陷入了兼并纷争之中,连项羽的手下都造起了他的反。这一切都教育了项羽,在战争中后期,项羽已经抛弃了分封制,即便是韩信、陈平因此诟病他也在所不惜。
而且,楚汉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重新统一天下的战争。我们可以想见,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他也是重新统一了一回天下。在这次统一天下后,项羽不会再走老路,重新分封天下。项羽只会像刘邦一样,恢复大一统的江山。这也是现实对他的教训,也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只会走入大一统的时代。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我们会不会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我们会不会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如果项羽打败刘邦,中华大地肯定是小国林立!
为什么这样说呢?简单列举三条理由!
一,项羽推翻秦朝,在咸阳裂土封侯,就是实行的西周分封制。
项羽推翻秦朝,夺取全国政权,自封为西楚霸王,将那些跟随自己的军阀分封为诸侯王。
项羽这次一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
这十八路诸侯回到封地建国,不是后来出了故障,中华大地就是十八个诸侯小国。
如下图所示:
二,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实际上是效法春秋五霸。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裔,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的现实故事。
春秋五霸称雄天下的故事,对项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就可以看出。
齐桓公尊王攘夷、宋襄公春秋大义、晋文公会盟天下、秦穆公独霸西戎、楚庄王问鼎中原等春秋五霸的故事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盛事,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就是有意效法春秋五霸,成为轰动天下的人物!
三,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比较,是新生事物,并不被当时的人重视。
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比较,中央集权制是秦始皇首创,当时争议很大,且秦始皇依据中央集权制建立的秦朝十几年就完蛋了,而西周依据分封制建立的王朝持续八百多年。由此比较,项羽自然信奉西周的分封制。
当时的刘邦其实也是信奉西周的分封制。
刘邦最初建都洛阳,就是效法西周,企图建立一个如西周那样持续兴旺的王朝!
后来的西晋皇帝司马炎也是信奉西周分封制的。
由此可以证明,西周的分封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人们信奉、效法的范例!
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项羽实行分封制并不为奇,相反是一种比较保守的稳妥选择!
综上所述,如果项羽打败刘邦,一定是实行分封制,由此导致中华大地小国林立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我们会不会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最终打败了项羽,同时又通过消灭异姓诸侯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后来,刘邦的子孙们,又通过不断地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让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强大的国家。从此以后,这种大一统的模式,就一直延续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中国人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模式。
(楚汉战争)
那么,如果当年刘邦没有打败项羽,而是项羽打败了刘邦,是不是这种大一统的模式就不容易建立起来,整个中国,将分裂成很多小国,并行地往前发展推进,成为当今欧洲那样的小国林立的模式呢?
这种想象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夏朝商朝只是小国,姑且不说了,从周朝开始,便实施了分封制。这种分封制,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这种分封制,一直延续了八百多年。结果秦始皇实现了大一统。秦始皇实现大一统后,废除了分封制。但是他这样做,引发了天下诸侯的不满,天下百姓也很不满秦朝为了统一的各种高压政策,因此,整个强大的秦朝只是延续十多年的时间就分崩离析。后来项羽打下天下以后,他吸取了秦朝失败的教训,重新确立了分封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可以说,项羽的这种分封,是当时的人心所向。只不过因为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太过于私心。造成了齐王和汉王等诸侯的不满。尤其是汉王刘邦,被分封到偏僻的汉中,而且还派出章邯等三秦军队防备刘邦。所以刘邦才会造反。
而最终,刘邦在韩信的帮助下,打败了项羽。接着刘邦诛灭异姓诸侯王,建立了又一个大一统国家。
若是当年项羽在分封的时候,更公平一点。或者说项羽在和刘邦作战的时候,打败了刘邦,那么,项羽的这种分封体制,是不是就会往下延续下去呢?就像欧洲一样,分裂是主流,大一统只是偶尔出现的,并且不被大家接受的现象。
(项羽分封)
我认为,这种可能是不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事实上,周朝实施的分封制,虽然是分出了很多个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在名义上,是属于周天子的。也就是说,是有一个天下共主的。这种有天下共主的意识,也是一直被各国所接受的。到了春秋时期,有很多国家不服周天子的领导。不过,当时的整个思潮,还是要求大家要服从周天子领导的。“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他要做的,也是要促进各国维护周天子的统治。
“春秋五霸”到了后来,渐渐地变味。尤其到了战国时期,基本上没有国家在乎周天子了。不过,虽然没人在乎周天子了,但是大家当时想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吞并别的国家,实现统一,把自己变成新的“天子”,变成新的“天下共主”。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统一是大家共同的想法。只不过是谁来当“天下共主”而已。没有人认为,诸侯国之间应该相安无事,各自守着各自的地盘,长期共荣发展下去。这显然与欧洲的发展轨迹是不一样的。
再一点,中国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奴隶制。这种奴隶制,和欧洲在古希腊时期的奴隶制也是差不多的。后来秦汉之后,中国出现了封建制。欧洲在罗马时期,也是一种封建制。中国的封建制,与罗马的封建制也是差不多的,也是要求维护统一的。
(刘邦剧照)
也就是说,奴隶制的生产方式,就产生了邦国式的国家形态。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又产生了大一统的国家形态。
但是在西方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情况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西方迅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当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以后,欧洲就开始向外发展。因为资本主义是必须要资源和流通的。依靠内部,根本就不可能解决资源及流通的问题。这也就使得欧洲国家,不再把内部的统一作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当然了,也不是说欧洲一点儿也不追求内部的统一,欧洲也曾出现过很多大帝国,比如拿破仑和希特勒也曾试图在欧洲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但是,由于欧洲长期向外发展,各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又没有一个强势的主体民族,因此欧洲要实现统一,显然困难得多。
中国基本上没有进入资本主义,而是长期处在封建时代。同时中国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统一强大的汉民族这样一个主体民族。因此,在中国大一统的观念越来越强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实际上项羽的分封,是开历史的倒车。就算他打败了刘邦,其他诸侯也会反叛,战争肯定不会停歇,直到最终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为止。
(参考资料:《史记》《欧洲史》等)
如果项羽打败了刘邦,我们会不会像欧洲那样小国林立?
即使项羽扫平了天下所有的对手,包括刘邦在内,他建立的王朝也是建立在农业根基之上的集权帝国。这样的集权帝国是农耕时代的必然产物。
农业根基建立的帝国有三个特点:
第一,统一是一种趋势,因为农业帝国只有统一才能发挥其生产效率,才能稳定地成长强大起来。欧洲之所以会封建,其本质原因是由于不同种族的文化隔离,无法集中整合,但文化整合一直是趋势,这和地理又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多平原,因此文化整合不受地理阻隔,效率更高。但欧洲多山地,文化融合非常缓慢,因此经过了漫长的中世纪,依然没有完全整合。
第二,外族入侵的威胁使得农业文明有些天然的内聚效应。也就是为了生存,农业文明之间会自发整合,抵御游牧文明,因为他们的利益是同一的。欧洲各封建领主在面对维京海盗威胁的时候,也出现过短暂的联合。但是由于中华文明威胁是持续的,而欧洲是间断的。因此中华文明的内聚力更高。所以农业文明会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文化上的趋同性,会使得农业文明之间的交流变得没有障碍,会进一步促进民族的形成,进而形成统一的文化圈,而后成为国家。因此,不同文化之间融合是必然趋势。
在项羽眼中,春秋战国那套分封体系是合理的。因为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想维持庞大集权帝国的统治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有了分封制。那是生产力所限。在秦末,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对帝国的生产力产生了严重破坏,事实上为分封制复辟创造了条件,这就是为什么汉初也部分采用了分封制的原因。当然,随着集中生产的持续进行,集权帝国成为一种需要时,则必然会产生建立帝国的需要。在历史的大趋势下,不是人选择历史,而是历史选择人。即使项羽在短期内重建了分封体系,集权式帝国也必将会从分封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成为一个统一的帝国。一如七国之乱后的汉朝一样。因为历史的发展,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历史有着其发展的本质规律,重塑和改造,本就是时代的风向,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而改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