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个好下场吗?
戊戌六君子指的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为啥称他们为六君子呢?因为在戊戌变法失败的时候,他们没撒丫子跑路,而是甘心上了断头台。
说实话,这六个人在戊戌变法中,对光绪皇帝的影响,真的没有康有为那么大。不过康有为多聪明啊,带着一兜票子提前跑路了,连自己的弟弟康广仁都没通知到位。
戊戌变法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清朝后期最后一场自救的失败。那么如果当时戊戌变法真的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好下场吗?
按照谭嗣同这一类人的性格,也不会有好下场。自古变法之人,基本上没什么好下场。比如说给秦国变法的商鞅,后来被秦惠文王车裂。宋朝变法的王安石,被手下人出卖,罢免相位。
明朝一条鞭法改革的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抄家。清朝士绅一体化改革的雍正皇帝,成为了当世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 为什么变法没什么好下场呢?因为变法就是得罪人。说到实质之处,变法就是给大多数人寻求一定的公平,剥夺少部分特权者所拥有的特权。
- 因为整个国家的进步,所依靠的永远都是广大百姓,而不是那一小撮好吃懒做的贵族。可惜贵族们在高层,他们完全会直接影响到清朝政局。
- 为此变法一定会受到这帮人的阻挠,戊戌变法一旦成功,这帮人的利益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连光绪皇帝本人都会受到君主立宪的掣肘。
光绪只是皇帝中的一个,他不能代表后世皇帝们表态,所以这帮贵族们觉得攻击变法,不仅仅是在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力,也是在维护皇族们的权力,因此他们才会有十足的底气。
谭嗣同这帮人性格强硬,不懂得变通,所以在变法成功以后,与这帮贵族打交道的时候,肯定会发生各种矛盾。
上虽亲政,遇事仍承太后意旨,久感外侮,思变法图强,用有为言,三月维新,中外震仰。唯新进骤起,机事不密,遂致害成。时传将以兵围颐和园劫太后,人心惶惑。上朱谕锐等筹议调和,有“朕位且不能保”之语,语具锐传。於是太后复垂帘,尽罢新政。---《清史稿》
一旦光绪皇帝失去权力,即使戊戌变法得到认可,那么谁也保不住谭嗣同这帮人。比如说光绪死了以后,接班人上台,他会不会像秦惠文王对待商鞅那样对待谭嗣同呢?
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大,毕竟变法大成以后,谭嗣同这帮人手握大权,肯定是权倾朝野的那种人,势必会遭到君主和贵族集团的集体炮轰。
康有为是个务实派,变法只是他上位的途径之一罢了。相比较而言,康有为的性格就非常有务实派的特点了。他看问题看到了本质,光绪皇帝哪里是想要变法?他是想要通过变法掌握实权。
- 抓住皇帝的这个想法以后,事情就好办多了。康有为一味地向光绪皇帝传输变法的好处,使得光绪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这是从慈禧那里夺权的好办法。
- 至于对戊戌六君子,康有为只是觉得他们就是枪杆子,在变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枪杆子,才能够实施变法。而这六个人也是有目的的,有些真的为了富国强兵,抓住他们的目的性,操控起来就更方便了。
- 等到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想都没想,提前就跑路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早就分析过这个问题,变法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关键是自己的目的。
他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变法上位,如果走正常的通道,非得二三十年,还不一定混的上去。可是变法就不同了,康有为可以一下子从新科进士,变成朝中重臣,这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自称自己有光绪皇帝的衣带诏,跑到日本和东南亚各种募捐,搞了不少钱不说,他还害了光绪皇帝。
时传上已幽废,且被弑,有为草遗言,誓以身殉,将蹈海。英人告以讹传,有为始脱走,亡命日本,流转南洋,遍游欧、美各国。所至以尊皇保国相号召,设会办报,集赀谋再举,屡遇艰险不少阻。尝结富有会,起事江汉,皆为官兵破获,诛其党。---《清史稿》
康有为在海外各种鼓吹光绪和慈禧势不两立的局面,而且讲述了很多慈禧的恶毒罪行,并且鼓动各地军阀造反,这种行为让慈禧非常不安。
即使光绪和慈禧的关系并没有那么针锋相对,在康有为的影响下,慈禧也是不可能再让光绪皇帝掌权了。如果变法成功了,康有为将会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会从工部主事一下子成为了军机大臣,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戊戌变法成功的前提是,光绪皇帝得硬起来。戊戌变法最大的障碍,其实不是慈禧太后和清朝贵族们的阻挠,而是光绪皇帝自身的问题,因为他不够硬,所以做事情总是软趴趴的。
他喊慈禧叫亲爸爸,有这么称呼老太后的吗?这简直就是跪舔到了极点。当然了有人说光绪皇帝这是无可奈何,毕竟不是亲生的,这么喊一下,或许会变成亲生的。
以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褫职逮捕。有为先走免,逮其弟广仁及杨锐等下狱,并处斩。复以有为大逆不道,构煽阴谋,颁朱谕宣示,并籍其家,悬赏购捕。有为已星夜出都航海南下,英国兵舰迎至吴淞。---《清史稿》
慈禧看他比较乖,就放权给他去管理朝政,可是这个时候他却没有想着掌握兵权,而是一味地寻求变法。
没有兵权,就没有实权,没有实权,你还变个毛线的法呢?所以说光绪皇帝根本分不清主次关系,做事情瞻前顾后,不够果断,这才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到了最后关头,光绪皇帝忽然想到了掌握兵权,就直接笼络上了袁世凯。可是这个时候哪里还来得及呢?你刚对人家好,人家就要为你卖命吗?显然是太天真了。
这就好比,平时上课不听讲,课后作业不想完成,临到考试的时候,这才把所有知识点拿出来背,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办法,实在是无奈之举了。
总结:戊戌六君子,死的浪费了。这场变法注定已经是失败了,可是这六个人没有想着给自己留条后路。甚至谭嗣同在得知消息以后,居然不想着逃跑,而是留下来等死。
这种行为是非常愚蠢的,用一两个人的鲜血,怎么可能唤醒整个国家的民众?你很重要吗?就算你重要,你的思想没有传播出去也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活下来,绝对比这么去死,要有作用的多。他们都是饱学之士,都是有见识的人,如果保存下来,将来依旧还是国之栋梁。
参考资料:《清史稿》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个好下场吗?
不会有好下场。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上位者杀功臣的例子。如果变法成功,那么新的当权者为了平复安抚朝廷的反对派,一定会找替死鬼。而六君子无权无势且是反对派恨之入骨的人物,恰好是做替死鬼的好人选。就算当权者不对六君子怎样,反对派也会想方设法陷害他们的。
其实就算变法成功了,没过多久清朝还会是一样的,每个朝代皆是如此。
而且可以肯定的说是不流血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个好下场吗?
首先历史不能假设,如果历史加如果就成了小说了,不过既然受邀,便说一二,抛砖方家。
首先戊戌变法不会成功,原因有二,一是变法力量弱小,既没争取到上层大地主支持,亦无群众基础,一批知识分子不足以改变历史。二是找错了同盟,光绪帝自身都难保,怎么能支持变法成功。
其次,即使成功,戊戌六君子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戊戌变法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成功的前提是利益趋向一致,因此主张比较激进的六君子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顶多会是另一个名号,比如“树林六贤”什么的,虽无性命之忧,实则被架空圈养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个好下场吗?
如果变法成功,六君子好景也不会太长。
一,内部原因。假如变法成功也是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派的暂时屈服。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这些政策严重捍动了守旧派的利益,守旧派不会束手就擒的,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撺掇慈禧去打压光绪帝以及维新派,首当其冲是变法领头者。况且慈禧掌握清朝大权,光绪只是一个傀儡根本无法与慈禧抗衡。六君子今后只有引颈就戮的份,跟商鞅结局差不多。
二,外部因素。当时清朝已经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如果变法成功,西方列强不会任由清朝做大做强的。一方面会出兵干涉,一方面会外交施压。这块清朝的大蛋糕谁都不想丢失。
综合以上原因,如果变法成功,戊戌六君子结局也不会太好,最终变法还是会失败。
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戊戌六君子会有个好下场吗?
1、戊戌变法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康梁等人根本不了解西方社会,他们只是想借机会投机政治,目的是躲过论资排辈的官僚晋升环节,一跃进入核心圈。
2、从戊戌变法的主观角度看,主持变法的光绪皇帝真实目的只是想从姨妈西太后手里夺回所谓“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利”,他只是想利用变法作掩护,根本的变法动机就有问题。
3、、那些维新派书生根本就不是做实事的人,什么断发易服及迁都上海,都是完全
不切实际的理论。
4、改革根本就不是这么改的,例如举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
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废八股”等等。这一下就是断绝了无数读书人的生
路,他们都是地方士绅,一下都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而且西学的老师也根本就没
有这么多。所以,这些书生根本就不是干事的料。
废八股,还不如复兴古代科举,例如开明算科(数学及会计等)、明法(法律)科
等,印刷普及课本,分流进士科的人数,逐渐缩小用一段时间来缩小进士科举的人
数,用一段时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来改革科举。
断发易服更是扯,中国风俗那是想改就改的,中国到现在提倡生男生女一个样,很
多地方还不是一样要男孩。
5、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改革要治大国入烹小鲜。而慈禧显然就是知道这个道理。
教科书上的东西,完全是胡说八道,要向他们那样改革,中国一下就完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