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最疼女儿,为什么给福康公主选了平庸的李玮当驸马?
宋真宗和刘娥狸猫换太子。
宋真宗赵恒和皇后刘娥真的是一对绝配的夫妻,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是他们上演的把戏。最受伤的,便是宋仁宗赵祯的生母李宸妃。
刘娥本身已经嫁过人了,嫁给了银匠龚美。可是在得知年轻的赵恒尚未婚配的情况下,刘娥和丈夫龚美商量一番以后,决定自己去应聘,结果一眼就被赵恒给看中了。
可惜宋太宗赵光义十分讨厌刘娥的出身和背景,将她赶了出去。赵恒只好将刘娥偷偷藏了起来,这一藏就是15年。等到赵恒继位以后,刘娥这才正式成为了赵恒的妃子。
- 刘娥嫁给宋真宗以后,深得宋真宗的喜爱。这俩货成天厮混在一起,可就是生不出个仔仔来,这么一来将刘娥立为皇后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 万万没想到,刘娥身边的侍女李氏一不小心得到了宋真宗赵恒的宠幸,刘娥和宋真宗一拍即合,如果李氏生下个男孩儿,那就说是刘娥生的,这样刘娥就可以名正言顺成为皇后了。
- 这俩货的计划果然实现了,李氏生下了赵祯,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却被刘娥强行给过继走了,结果李氏的命运比较凄惨,活着的时候始终没有和儿子相认。
46岁的李氏去世以后,刘娥依旧没有将实情告诉宋仁宗,所以母子应该是没有见最后一面。隔了一年,执掌朝政10多年的刘娥也去世了,宋仁宗这才得知真相,伤心欲绝。
宋仁宗宠爱福康公主。宋仁宗生了3个儿子和一票女儿,按道理生育能力是很强悍的,只是可惜的是,宋仁宗的这些孩子,基本全都夭折了,只剩下了4个女儿。
宋仁宗是没有子嗣继承皇位的,后来找了个养子赵曙,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福康公主就是4个活下来的女儿之一,而且是长女,可想而知宋仁宗到底会怎么宠爱自己的这个女儿。
当然福康公主本人也是非常聪明孝顺的,宋仁宗生病的时候,福康公主天天服侍在父亲身边,光着脚丫子也不化妆,就敢向老天爷祈祷,希望把老爸的病转嫁到自己身上。
你老爸的病好不好另说,日夜光着脚丫子,你可能真的会得病。对于小棉袄的这一系列操作,宋仁宗感动的那叫一个稀里哗啦,对福康公主更是爱不释手。
- 此后福康公主在20岁的时候,宋仁宗给她举办了隆重的册封礼,跟皇后的级别是一样的,超越了长公主,将她封为兖国公主。
- 因为福康公主深受宠爱,宋仁宗顺道也将她的老妈苗贵妃封为了贤妃。福康公主是宋朝第一个有册封礼的公主,可见待遇如何。
- 就连福康公主嫁人以后,宋仁宗依旧每个月都让人送去大量金钱,福康公主的待遇,跟皇太子没什么分别。
那么问题来了,宋仁宗如此宠爱福康公主,到底会给她找个什么样的老公呢?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她的老公是一个长相丑陋的人。
为什么把福康公主嫁给李玮?李玮这个人的背景其实并不简单,他的父亲是李用和,李用和是宋仁宗的亲舅舅,这里就跟开头李宸妃可以联系在一起了。
之前李家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因为有刘娥把持朝政。等到刘娥去世以后,宋仁宗知道了真相,当然要好好报答自己的亲舅舅。
为此李用和不断被提拔,手握大权。除此之外,李用和的长子李璋更是手握禁军大权,也就是负责皇帝的生命安全。李家荣宠一时。
由此可见,福康公主嫁给李玮一点也不吃亏,毕竟李玮和宋仁宗还是一个辈分的,李玮和宋仁宗相当于是表兄弟关系。
至于李玮的相貌问题,其实不能说十分丑陋,只能说是很平常,不属于美男子,这也基本达到了驸马的要求。
可是为啥后世传说中,要把他描绘成一个丑陋的男子呢?这是为了让之后的婚姻悲剧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而已。
驸马被太监绿了?驸马老妈被公主揍了?李玮是一个老实人,这一点公主是非常讨厌的。即使李玮在绘画艺术方面有才华,也撑不起他性格上的弱点。没错,这个世界老实善良,居然成为了人性的弱点,可怕可怕。
为此福康公主常常把李玮当成奴隶一样指使,甚至连陪嫁过来的那些太监宫女,对这位驸马也是指指点点。
公主觉得驸马无趣,所以私底下跟陪嫁过来的太监梁怀吉关系就变得亲密了起来。两个人常常把酒言欢,关系非常密切。
五年九月庚戌,降驸马都尉、安州观察使李玮为和州防御使,仍与外任。玮与公主不协,而玮所生母又忤公主意,公主夜开皇城,入诉禁中,玮皇恐自劾,故有是命。明日,免降官,止罚铜三十斤,留京师。---《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卷第五十二》
虽然梁怀吉是太监,不过这种行为在宋朝也是很难被接受的。有一次李玮的老妈瞧见了梁怀吉和福康公主的亲密举动,所以就指责公主不守妇道。
结果福康公主这臭脾气上来了,立刻让人胖揍了一顿自己的婆婆,并且连夜跑回皇宫打算向宋仁宗告状。
事情闹到最后,李玮的驸马被废掉了,而福康公主的名声算是彻底毁了。梁怀吉被宋仁宗赶了出去,福康公主从此精神失常。
由此可见,这是一场不幸的婚姻。最终福康公主抑郁而终,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场失败的婚姻呢?真的是因为驸马李玮丑陋吗?当然不是。如果没有宋仁宗如此的娇惯,福康公主也不会把自己的丈夫当成奴隶一样看待了,更不会忤逆到派人打自己的婆婆。
总结:可怜的驸马,差点被毒杀。李玮在整件事当中,一直都是比较无辜的存在。他是一个老实人,出生在富贵人家,本来可以快活地过一辈子,却偏偏遇上了这么一件糟心的事情。
福康公主精神失常以后,她的母亲苗贵妃为了给女儿报仇,不断派人寻找李玮的过错,结果李玮老实朴素,什么错误都没有。苗贵妃甚至希望宋仁宗把李玮给毒杀了,以此解恨,最终被宋仁宗严词拒绝。
福康公主死后,李玮后来应该是被禁止娶妻,结果连个孩子都没有,只能过继自己兄长李璋的儿子给自己,也算是悲惨收场了。
参考资料:《宋史》
宋仁宗最疼女儿,为什么给福康公主选了平庸的李玮当驸马?
福康公主徽柔从小就是宋仁宗最宠爱的女儿,再加上她的母亲苗昭仪和宋仁宗是从小的青梅竹马,所以她比别的公主得到了皇帝父亲的更多宠爱。
长大成人之后,宋仁宗对徽柔的爱从未减少,当番邦外国希望和大宋和亲,并希望娶到宋仁宗的亲生女儿的时候,宋仁宗想尽一切办法拒绝,只为让徽柔留在自己身边。
可是,他却把徽柔这个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了平庸的不能再平庸的李玮,这是为什么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宋仁宗心里对生母的愧疚。
自从他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不是大娘娘之后,他就不止一次的想去永定陵接回母亲李顺容,却屡次被朝臣所阻——他们认为两宫并立不利于朝政,更不利用大宋的安定和太平。
而他的亲生母亲也不想因为自己和儿子的相认,让他的皇位坐不稳,间接和宋仁宗说她活的很好,希望仁宗不要挂念她。
几经权衡之下,宋仁宗便放弃了接母亲回宫的心愿,或者说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一个让朝臣们无法反驳的机会。
只是,他却没有等到,在大娘娘还没有还政与他的时候,他的母亲李顺容就仙逝了,这件事也成为了宋仁宗心中永远的痛处、永远的意难平。
宋仁宗一直在想办法弥补对亲生母亲的愧疚,他极其善待母亲的娘家人,让他们入朝为官,把他能想到、能做到的恩惠都给予了李家。
以至于后来他把最疼爱的徽柔也许配给了李家,宋仁宗或许觉得只有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和人全部送到了李家,才算是对亡母尽孝,也才稍稍平复他心中无尽的遗憾。
只是这样以来就苦了徽柔了,她不喜欢唯唯诺诺的李玮,也不喜欢李玮的想当然的家人,她想逃避、想退婚、想重新回到宫里,回到父母身边,可是宋仁宗都没有答应她。
在这个过程中,徽柔对跟随在身边的内侍怀吉更加依赖,以至于后来还产生了感情,她只想一生和怀吉在一起。
宋仁宗看到徽柔的痛苦之后,曾经后悔过,只是自从徽柔夜扣宫门,触犯宫规之后,她和怀吉的感情渐渐被大臣们得知——他们当然是反对公主和宦官之间的不伦恋了。
可惜宋仁宗最宠爱的女儿,大宋朝金字塔尖的女人却因为皇帝父亲的一己私欲而终生没有得到幸福,甚至到最后连见爱人一面都是奢望。
宋仁宗最疼女儿,为什么给福康公主选了平庸的李玮当驸马?
福康公主与李玮的婚姻就是一场悲剧,严重伤害了两个家庭。福康公主的一生,可以用幼时闺中可爱、出阁可恨、晚景可怜来形容。宋仁宗给他选择的夫婿李玮,是母亲家族子弟,其人绝不平庸,只是长得丑不中公主心意。
源于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仁宗将两个最爱的人捏合在一起,岂料婚姻不是算术题,被强扭在一起的二人,最终酿成了婚姻悲剧。
极尽恩宠,闺中可爱的福康公主福康公主受到宋仁宗的宠爱,历陈数千历史难有匹敌。可以用简单一句话概括:类比皇太子。
“嘉佑二年六月丙寅,进封福康公主为兖国公主,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戊辰,淑妃苗氏为贤妃,兖国公主之母也。”关键词是“备礼册命”,即举办了隆重的册封典礼。古代男权社会,册封公主下一道诏书而已,从来没有给公主举办册封典礼的旧例,福康公主打破了这个规矩。在自己受到册封的同时,她的生母苗妃,也以“母以女贵”,被晋升为贤妃。
当然这不是全部,宋仁宗还比照太子,赠东宫三少宫,于南郊花费数十万贯建公主府邸,一应待遇直追太子:
“初令皇太子料钱千贯,无公主料钱例。宋次道云:李长主在宫中请十千,晚年增至七百千。福康出降后,月给千贯。”福康公主凭什么这么宠女儿,历来皇家多薄情,难道宋仁宗要立皇太女?如果世俗允许,保不齐宋仁宗会这么做!原来他一直没有儿子,福康公主就是他那十几年间的“独生女”。
赵宋皇帝有家族遗传病,这是不争的事实,赵弘殷、赵匡胤都死于心血管病,赵元佐发疯、宋真宗发疯,后来宋仁宗也发疯,后代还有好几个精神病患者。宋仁宗不是没有生过儿子,他一辈子生了三个儿子,十三个女儿,儿子全部夭折,女儿长大成人的只有五个,福康公主下面七个妹妹全部夭折!
别人当皇帝是儿女多得心烦,仁宗可怜巴巴地守着一个女儿,父爱聚焦,福康公主岂不是万千宠爱于一身!
关键是,福康公主小时候确实可爱,不光聪明伶俐,而且很懂得“惜爱”,父亲给了她超乎寻常的爱,她也还了父亲一片深深的情:
“主幼警慧,性纯孝。帝尝不豫,主侍左右,徒跣吁天,乞以身代。帝隆爱之。”宋仁宗健康状况不佳,经常有病,福康公主常常侍奉左右,父亲病重时,她就光脚跪求上天,愿意以己身代父。请注意,古人都是信天命的,不像现在某些人,拿这玩意骗自己玩,古代可以把这种行为等同于自杀祭天。
有这么个女儿,哪个父亲不拿她当命根子!
福康公主直到十九周岁才出嫁,这个年龄在古代无疑是大龄剩女了,这里面恐怕饱含的是宋仁宗满满的不舍,和慎重的选择吧。那么,他又为爱女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如意郎君呢?
两爱相亲,宋仁宗失败的“算术婚姻”从宋仁宗为女儿选驸马的理由,揭开了一段前代人的辛酸往事。说李玮平庸其实不妥当,人家也是名噪一时的大才子。
1.李玮其人
李玮是当世著名的书画家和书画收藏家,他的《竹林燕居图》流传至今,大书法家米芾称赞李玮的书法水平是“法书水平第一”。
宋徽宗时期,由官方出资,徽宗赵佶亲自主持,蔡京、米芾执笔,编撰了一部《宣和画谱》,将自西晋以来收藏的画作整理编录。这本画谱一共收录了231名画家的6396件作品,其中李玮的两幅画,收录在第二十卷墨竹绪论里。能进入大艺术家宋徽宗的法眼,李玮水平绝不平庸。
另外李玮还有一个身份:宋仁宗的表弟!怎么把女儿嫁给自己的表弟?这里有一段凄苦的往事,即民间传言的“狸猫换太子”。
2.宋仁宗的悲苦身世
宋仁宗的生母,并非皇太后刘娥,而是李宸妃。李宸妃原本是刘娥身边的侍女,刘娥因为不能生育,便让李宸妃代自己侍奉宋真宗,生下了宋仁宗。按古代规矩,宋仁宗出生后,以刘娥为母。
不过,刘娥与李宸妃关系良好,二人一直默默守着这段秘密,所以宋仁宗在刘娥去世前,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刘娥死后,宋仁宗受到燕王赵元俨的挑拨:你不是刘太后所生,您的生母李妃被刘娥害死了!到这时候宋仁宗才知道侍奉多年的娘,竟然不是生母,他:
“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耿耿于怀的宋仁宗,下令打开生母的棺材,验视遗容,结果发现被赵元俨骗了。李宸妃虽去世多年,但神态安详,没有任何受虐的痕迹,且一切葬仪都按照皇后的规格办理。这说明生母生前受到了刘娥的善待。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真实版本,没有血淋淋的杀戮。
3.宋仁宗的“算术婚姻”
不过,宋仁宗还是伤感于未能在母亲生前尽孝,一心想给舅家更多的恩宠,以弥补那份缺憾。在古代,与皇家结亲就是最好的恩赐。
将自己的最疼爱的女儿,嫁给母亲家族,两爱相亲,自己可以把所有的爱倾注到这一对新人身上。这就是宋仁宗最朴素的思维方式,也是古人惯用的方式,就像做数学题1+1=2这么简单。
李宸妃有个弟弟叫李用和,李玮就是李用和的次子,也就是说李玮其实是宋仁宗的亲表弟。按理来说差辈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年龄放在那里了,而且古人差辈婚姻比比皆是,不算违礼。
早在福康公主九岁时,宋仁宗就将她与十三岁的李玮定亲,十年后,二人终于步入洞房。
恃宠失德,出阁可恨的福康公主从福康公主抬起娇羞的双眼,看到李玮的那一刹那间,世界崩塌了:新郎太丑了!
李玮虽然富有才华,可惜长相丑陋,老天不给她圆满,有个貌美如花的姑妈,自己却被改造成丑八怪。
遇到这种情况,女人们只能认倒霉,谁让古代婚姻就是这么残酷呢!但是福康公主不干,她被宋仁宗娇宠得心比天高,满以为只要自己开口,老爹就能给她一切。
1.欺凌李玮
不知道新婚之夜,老实巴交的李玮是不是卷缩在院子角落里度过,“燕于禁中”(洞房花烛的欢乐)肯定是没有的,而是“常庸奴视之”。把李玮当成奴仆,呼来喝去,如何有“燕”?
恐怕李玮还不如他们家的奴仆:
“兖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福康公主宁愿相信家奴梁怀吉和张承照,听由两个奴才在他们之间挑拨是非,仿佛李玮才是这个家的奴才。这么说一点不夸张,仿佛二字几乎可以去掉!
2.丧失妇德
司马光在他的《涑水记闻》里,记载了一件事:“公主常与怀吉饮,杨氏窥之,公主怒,殴杨氏。”
福康公主与梁怀吉二人对饮!这件事放在今天不算什么事,但是古代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其一,梁怀吉是奴仆,奴仆与主人对饮,那就是严重违背礼法的事,一般这种事奴仆不出意外会被杀,主人因为“自甘堕落”,会颜面丢尽。
其二,福康公主是女主人,连男主人都不能与仆人对饮,男女授受不亲的宋朝,发生这种事,几乎等同于现在的“出轨”!
其三,一个“窥之”,说明公主也知道这不是光彩的事,他们是偷偷摸摸掩人耳目的行为。不难想象这顿酒后面还有什么!
3.不敬公婆
更狠的是,自己做了丑事,被老婆婆看破后,福康公主竟然殴打婆婆!古代别说殴打婆婆,一个眼神一个脸色对婆婆的不尊敬,都可以作为被休掉的理由。
福康公主自从踏进李府,从来就没拿杨氏当婆婆,对杨氏从来不行姑舅之礼。
4.“大闹天宫”
事情败露,福康公主殴打杨氏后还不甘心,竟然连夜闯宫,开禁门向父亲恶人先告状。
皇宫夜间开禁门是件大事,是一件严重违法事件。福康公主的这个举动,将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头浪尖,大臣们纷纷上疏,要求宋仁宗严惩公主。宋仁宗被迫拿梁怀吉等人开刀,结果福康公主不依不饶,以自杀、纵火等极端方式抗争。
她的这个举动,惹怒了朝中大夫,纷纷要求皇帝采取必要措施,惩治公主,为李家争门风。“谏官杨畋、司马光、龚鼎臣等皆力谏,上弗听。”宋仁宗爱女心切,跟大臣们打起太极拳。
苗贵妃甚至请求宋仁宗下旨,毒杀李玮!好在宋仁宗虽然偏袒女儿,但是不糊涂,拒绝了这个荒唐的建议。
一边大臣们不依不饶,一边是女儿寻死觅活,宋仁宗两边妥协,他下旨降了福康公主的品稚,同时又为她召回梁怀吉等人。但是事情并未平息,福康公主依然如故,继续“大闹天宫”,把自己的德行毁得一塌糊涂。
最后,宋仁宗被迫再次遣散梁怀吉等人,同意福康公主搬出李家,同时将李玮贬官到卫州。这个举动让大臣们还不满意,指责宋仁宗:
“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你如此偏袒违礼,都闹成天下人的笑话了,将来怎么教育其他女儿?宋仁宗无话可说!
这就是福康公主可恨之处,儿时的可爱全然不见,变成了一个道德低下,不顾大局,胡作非为的悍妇!不光毁了她自己,也毁了李家,更让宋仁宗蒙羞!
郁郁而终,晚景可怜的福康公主五年后,在李家的提议下,宋仁宗同意双方解除婚约。但是仅仅过了几个月,宋仁宗走到生命的尽头,临终前的他,既放心不下爱女的婚姻,又对母家愧疚不已。于是,他再次为爱,延伸了悲剧:宋仁宗下旨提升公主品稚,令李玮回京,二人复婚。
随着宋仁宗的去世,福康公主身后的大树没了,她的悲惨命运开始了。
继任的宋英宗是个神经病,兼薄情寡义之徒,他把宋仁宗的几个女儿全部赶出宫,给自己的儿女们腾房子,福康公主被迫回到李家。
宋神宗即位后,取消了福康公主的特权,从此,福康公主再也没地方闹腾,也没人能替她把麻绳绞成“麻花理”了。受尽她欺凌的李家人,也不再小心翼翼地拿福康公主当祖宗了,一副不理不睬,随她自生自灭的架势。
熙宁三年,年仅三十三岁的福康公主郁郁而终。她的死讯传来,宋神宗亲临李府,看到福康公主的凄凉景象,勃然大怒:
“玮都不恤长主,衣服饮食药物至于呼医,亦多作阻隔,长主衣衾乃至有虮虱,至自取炭生火,炭灹伤面......李玮负仁宗恩,遇长主无恩礼,可便与节度副使安置。”福康公主临终前,基本的衣食无人过问,想求医问病,也被阻挠,衣服上长满虮虱。因为无人伺候,自己生火把脸都烫伤了!过去拿李玮当下人,这会儿自己真的连下人都不如,真是报应!
虽然福康公主是自作孽,但是李家确实也过分了些,宋神宗愤怒之下再度贬黜李玮。
故事到这儿还没结束,如果再说出一个事实了,也许你会对福康公主心疼不已:她就是个精神病患者!
前面讲过,赵家有精神病遗传史,福康公主早年就有显现。当年未出阁之前,有一年宋仁宗发病,胡言乱语,说皇后要谋害他,吓得皇后都不敢靠近他。福康公主作为唯一一位在身边伺候他的亲人,不幸也发病了,一度根本意识不到父亲病了!
难怪福康公主出嫁那么晚!与李玮婚姻闹出矛盾后,她几次发病,寻死觅活,纵火烧宫,都是发病的征兆。
这一刻,心痛心碎!
结束语原本,人们还把目光纠缠于这场乱点的愿望普,责难于宋仁宗教育的失策,痛心于福康的失德。可是到最后,我们什么都不能怪,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争执,遍地都是伤心人,在疾病面前,人类什么也不是!
宋仁宗最疼女儿,为什么给福康公主选了平庸的李玮当驸马?
最近的热播剧《清平乐》,开头就是宋仁宗想要去见生母,宋仁宗还没有亲政手里没实权,再加上性格和多方面的因素,始终没有见到自己的生母,这种求而不得,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了宋仁宗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把自己未能尽到的孝道弥补给了生母李宸妃的家人。
宋仁宗感觉自己对生母有所亏欠,就对李宸妃的娘家李家各种的赏赐和荣宠。还把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和嫁给了李家的李玮。
宋仁宗疼爱福寿公主是真的宋仁宗也不知道是啥命,子嗣缘分淡薄,后宫的嫔妃也相距生了不少的子女,可大多数是早夭,儿子一个没有活下来,能活到成人的只有四个公主,而福康公主是宋仁宗当皇帝十多年以来,第一个活着长大的公主。福康公主能活着长大,也由此可见他的生母苗贵妃手段高明,能把孩子活着养大,这绝对是一种本领。
福康公主是宋朝第一个行册封礼的公主。在元宝二年就被册封为福康公主,其寓意不言而喻,有福气希望她健康。在嘉佑二年被封为兖国公主。死后追封庄孝明懿大长帝姬。
福康公主自幼聪明机敏,对宋仁宗也非常的孝顺,本身就是第一个养活的孩子,加上孩子本身有很孝顺,宋仁宗对她确实极尽宠爱。辽国想让福寿公主与他们和亲,宋仁宗舍不得女儿远离自己,怕女儿在异国他乡会受苦,极尽周旋没有让福康公主远嫁和亲。由此可见,宋仁宗对福康公主的宠爱是真心的。
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表弟,违背伦理差辈的婚姻宋朝皇帝有的比兄弟姐妹小二三十岁,这样就差了一辈人,想和亲戚联姻,和皇家的公主没有同辈的人。宋仁宗就把自己的女儿阜康公主许给了自己表弟李玮。虽然在无形之中降低了福康公主的身份,不过从宋真宗的时候开始规定,公主下嫁驸马提升辈分。这公主就和公婆是同辈的了,这样也不用伺候公婆了。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奇葩的规定,估计是参考汉朝的汉惠帝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张嫣的事,关键汉惠帝刘盈是被吕后逼迫的去的。这种奇葩的违背伦理婚嫁制度,除了宋朝也没谁了。
对李家有一种畸形的爱嘉佑元年的时候宋仁宗的精神出现了问题,每天嚷嚷着曹皇后和张茂咋谋反,整的皇后不敢上去伺候,只有女儿福寿公主在他身边伺候。不知道是不是说他老爹宋仁宗的影响,福康公主精神隐隐约约也开始出现一点问题。宋仁宗病好了之后公主就嫁给了驸马李玮。
玮貌陋性朴,公主常佣奴视之
李玮长相普通,公主来说可能是丑陋,性格老实。擅长书画,也爱收藏名画。这样的条件配公主,公主可能觉得非常的委屈。公主对待李玮像仆人,这哪是娶妻子是娶了个祖宗。
这一来二去公主和自己身边的内侍梁怀吉估计是好上了,清平乐电视剧里演的是福康公主在为成亲之前和梁怀吉就相爱。不管历史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至少有一点可以知道复康公主和内侍梁怀吉关系确实不错。
公主厌恶李玮,夫妻二人关系恶劣。福康公主和梁怀吉两人把酒言欢,被李玮的母亲杨氏偷看到,这公主也真是嚣张,发现杨氏偷看把杨氏打了一顿,不仅如此她还连夜跑到宫里,就开已经宵禁的宫门,找他老爹宋仁宗告状。这个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多大臣们也纷纷指责她,精神压力大,多次自杀未遂,什么上吊,烧宫自焚,投进。
后来李家主动提出和离,宋仁宗也同意了,福康公主和李玮两人算是终于分道扬镳了。可笑的是宋仁宗在临死之前,还是心心念着为对生母尽孝,又把福康公主和李玮凑成了一起。这儿宋仁宗真不知道是恨女儿,还是恨李家,这哪是家亲这是结仇。两个人本身在一起都闹出了许多的矛盾,强扭的瓜不甜。
宋仁宗把自己疼爱和想疼爱的人凑在一起,这是打着依爱的名义“为你好”,其实这种爱不管是福康公主,还是李家都不想要。福康公主在33岁那年抑郁而终。
宋仁宗最疼女儿,为什么给福康公主选了平庸的李玮当驸马?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不嫌长,请看来一一
世人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不然,宋仁宗就为长女福康公主的婚姻问题愁肠百结。
仁宗结婚很早,15岁就已经大婚,可婚后一直无子。估计是刘太后管教太严,指配的郭皇后又过于霸道,让宋仁宗压力太大。直到刘太后去世,郭皇后被废,宋仁宗心情舒畅,苗淑妃才相继生下了两个孩子,只是第一个孩子早亡。生福康公主时,宋仁宗已经28岁,在古人看来,已经是一把年纪了。
宋仁宗“老”来得女,高兴异常,女儿出生不久就被加封为福康公主。宋仁宗一生虽然有13女3子,但除了4个女儿外全都早夭,另外3个女儿也是在宋仁宗晚年才出生的。可以说,福康公主从一出生,就得到父母,尤其是宋仁宗几乎全部的父爱。福康公主也不负众望,从小就聪慧可爱,天性仁孝。有一年,宋仁宗生病,久治无效,福康公主非常担心。大冬天的晚上,八九岁的小孩子,竟然光着脚对月祈祷,希望代替父亲承受病痛之苦。
福康公主如此命好,又如此孝顺,宋仁宗自然对其百依百顺。按说,宋仁宗如此疼爱福康公主,应该会给她找一个相貌和才能都很杰出的女婿,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大宋公主的择偶范围其实很窄。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推行文官政治,并把几位公主嫁给朝中武将,前提是他必须辞去所有职务。宋太宗、宋真宗延续了这个做法。
本来,高官们希望娶得公主,抬高自家的门槛,做更大的官,现在却要辞去所有官职。做大宋的驸马,就意味着断绝仕途。自然,许多人不愿意干了。何况,驸马爷说起来好听,其实日子一点都不轻松。虽说会有一些荣誉职衔,如兼任某某节度使,可是都有职无权,白领一份工资而已。而且公主在婆家就是君主,丈夫也好,公婆也好,每天都要向公主请安问候。最郁闷的就是没有公主宣召,不能够侍寝。至于想要纳妾、在外面风流什么的,想都别想,被抓到就是死罪。
于是,从宋仁宗开始,公主的出路大都只有一条:选择外戚、勋旧之门互相婚配。按照门当户对的观念,宋仁宗有四家外戚可以考虑。
第一家是宋仁宗嫡母刘太后家。刘太后在世时期,刘家风光无限。刘太后的侄子为人蛮横,不守礼法,其子刘永年却文武兼备,一表人才。宋仁宗曾经随手指着一个假山,让年幼的刘永年写诗,刘永年当场写了一首《小山诗》,诗中有“一柱会擎天”的句子,令在场众人为其胸襟气度叫好。几年后,刘永年长大了,代表宋朝出使辽。辽人看到使者是个毛头小伙,故意派人用大石头把驿站大门堵住,想戏弄刘永年。此时大家都害怕延误了会盟时间,惹出两国纠纷。于是力气非凡的刘永年又上演一场好戏,随手就把大石头抄起来扔在一旁。素来骁勇的辽人也不禁大惊,再也不敢怠慢。可是,刘永年虽好,宋仁宗却不想把爱女嫁给刘永年。一方面是刘永年年纪比较大,福康公主出生的时候,刘永年已经19岁,有了妻室。
另一方面,宋仁宗不想刘家的势力在朝中扩张。刘太后在世时,垂帘听政11年,朝中高官大都是刘太后党羽。宋仁宗亲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除刘太后的遗留势力,培植属于自己的人马。虽然刘永年长大的时候,刘太后已经去世,但刘家庞大的关系网还在。还有一个不能说出口的原因:宋仁宗和刘永年的母亲王氏多年来关系暧昧。宋仁宗15岁就喜欢王氏,却生生被刘太后拆散。王氏婚后没两年,丈夫去世,王氏借口看望丈夫的姑姑刘太后,多年来一直出入皇宫,成为宋仁宗的秘密情人。朝中高官大都知道这个秘密,甚至有人怀疑刘永年就是宋仁宗的私生子。不然,为什么刘永年出生不久,宋仁宗就把他留在身边,一直养到12岁,直到大臣多次强谏不合礼法,宋仁宗才让刘永年出宫。
第二家是宋仁宗的养母杨太后家。杨太后的弟弟杨景宗本是京城无行浪子,整天和一伙人喝酒赌博。杨太后有权之后,给他搞了一个正式编制,使他入朝为官。可杨景宗旧习难改,在地方为官,欺男霸女,包揽诉讼,一次酒后,竟然把负责监察州县官员的通判暴打了一顿。领导吕夷简看不下去,多番私下劝告,杨景宗不但不感谢,反而向杨太后打小报告污蔑吕夷简。幸亏吕夷简在宋仁宗那里根基深厚,宋仁宗将杨景宗贬官一级调用。
杨太后去世后,宋仁宗念其养育之恩,把杨景宗调回京城,负责皇宫守卫。谁知杨景宗竟然私自放纵可疑人物带刀进入皇城,结果被贬到地方思过。多年后,杨景宗老了,恳请担任一个实职,要求不高,知州就可以。宰相们都不好意思拒绝,宋仁宗却说,这个舅舅实在混蛋,性格贪婪暴虐,老了更不知道收敛,怎么能够把一个州交给他呢?史书上对于杨景宗的儿子们没有交代,估计就算杨景宗有儿子,宋仁宗也不放心把女儿送到这样混蛋的舅舅家中。
第三家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曹皇后家。曹皇后的弟弟叫曹佾,也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曹国舅。曹国舅和之前的几位国舅大有不同。他虽然出身名门,祖父是大宋开国第一名将曹彬,父亲是员外郎(中央司局级),但曹佾一点官二代的做派都没有。他通晓音律,喜欢吟诗作画,对权位从没有提过任何要求,一生淡泊。曹家从家风上讲,远胜过刘家和杨家。而且,曹佾还有个非常优秀的儿子曹评。曹评书法造诣颇高,曹皇后曾经让曹评写了一幅字贴在皇后宫中的屏风上,连精通书法的宋神宗也赞叹有加。曹评的文史功底也不错,随侍在宋徽宗左右,连一些翰林学士不知道的典故都能随口道出出处。契丹使者访问大宋,两国官员到演武场阅兵。之后,契丹使团提出射箭比赛,让准备已久的神射手出赛,并一箭射中靶心。年轻的曹评则以左手连发两箭,第一箭射穿箭靶,第二箭恰恰穿过前次的箭孔。看到文质彬彬的曹评出神入化的箭术,契丹使团赞叹不已。
曹评不仅有文才、有武艺,最让人赞赏的,是他虽然出身权贵之门,却谦恭善良,皇族外戚人人夸赞他性格淳厚,有君子之风,皇族外戚都觉得曹评是福康公主驸马的最佳人选。
第四家是宋仁宗的生母李太后家。李太后一生比较辛酸,虽然生下了宋仁宗,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被迫交给他人抚养。直到她和刘太后先后去世,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作为儿子,却没有尽到一天的孝道,宋仁宗愧疚万分,对自己的亲舅舅李用和更是破格提拔。李用和的日子也过得闹心。他早年在一个卖纸钱的店铺中打工,后来娶了老板的女儿,做了纸钱铺的老板。他出身微贱,有着下层老百姓惯有的善良本份。虽然被加封为同平章事,拥有宰相的职衔,他却相当低调,连大房子也不买,堂堂国舅爷竟然在京城租房子住。李用和一生小心谨慎,不和朝中权门往来,士大夫对其评价颇高。可是,皇族外戚却看不起李家,背后不叫他国舅爷,而称其为“卖纸钱的”。李用和的长子李璋为人忠孝,但年纪大福康公主许多,成婚已久,不用考虑。剩下的就是二儿子李玮。李玮长得粗粗壮壮,呆头呆脑,史书载其“朴陋”,一方面指长相平平,更多的指见识浅薄。确实,出身于卖纸钱的小商贩家中,从小的教育、环境的熏染,自然比不了钟鸣鼎食的刘家、杨家、曹家。
李玮成年的时候,李用和已经去世,只有哥哥李璋担任了一个宫廷供奉的小官。李璋是李用和正妻所生,李玮却是小妾所生,自然就更让人看不起了。然而,嘉佑二年(1057年),宋仁宗却放弃了才情武艺兼备的曹评,硬要把女儿嫁给愚蠢平庸的李玮。
宋仁宗或许不是一个好父亲,却绝非一个糊涂皇帝。嘉佑二年,宋仁宗已经47岁,距离去世只有六年。那时,宋仁宗身体越来越不好,有时候坐在朝堂上会忽然晕厥过去。宋仁宗无子,万一出事,谁来继承大宋江山?早在宋仁宗30岁左右的时候,就由养母杨太后做主,选择了宗室子弟赵宗实入宫当作皇子抚养。杨太后去世之后,由苗淑妃继续抚养。可是,宋仁宗对此很不情愿,顾虑重重。之后宋仁宗长子出生,赵宗实就被礼送出宫。即使日后宋仁宗三个儿子连续去世,也没有再把赵宗实接入宫中。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宋仁宗都年近50了,还是没有一个儿子活下来,他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朝中大臣也好,皇族的长辈也好,还是背后有许多人的曹皇后,都建议宋仁宗早早从宗室当中选择合适人选,以安江山。可以选择的人不少,最后宋仁宗还是选择了赵宗实(即之后的宋英宗)。一来是朝廷大臣满意,赵宗实对治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为人低调谦恭,人前人后对宋仁宗十分尊崇,从来不显露任何觊觎皇位的心思。二来是皇族满意,尤其是曹皇后力挺。曹皇后比宋仁宗年轻十多岁,身体健康。按照常理,在宋仁宗去世之后还可以活很多年。还是按照常理,曹皇后应该主张选择一个年幼的宗室子弟做皇位继承人,以便自己垂帘听政,掌控朝局。
可是,曹皇后偏偏力挺已经27岁,即位之后完全可以立即亲政的赵宗实。对曹皇后的做法,朝中官员一片叫好。宋仁宗却很担心。他和曹皇后成婚已经20多年,对她一直很疏远,两人也没有孩子。宋仁宗曾想废掉曹皇后,改立自己宠爱的张贵妃,却遭到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曹皇后处世低调,却精通权术,朝中大臣许多都和曹皇后同声一气。并且赵宗实的妻子还是曹皇后的侄女。一旦宋仁宗去世,曹皇后利用权势和感情,把新皇帝当傀儡,也不是不可能。有自己的前车之鉴,宋仁宗绝对不能允许曹皇后效仿嫡母刘太后垂帘听政,专擅国政。因此,宋仁宗晚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削弱曹皇后的势力,培植赵宗实的势力。此时,如果把长女福康公主嫁给曹皇后的侄子曹评,必然进一步扩大曹家在朝中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宋仁宗只能忍痛割爱,将女儿嫁给生母李太后的外甥李玮。李家得遇这种超常的恩宠,对宋仁宗自然感恩戴德,誓死效命。况且,当初赵宗实幼年入宫,就是由苗淑妃抚养的,对曹皇后,赵宗实一直很敬畏,对苗淑妃却倍感亲近。在苗淑妃那里,赵宗实得到了难得的母爱,因此他和福康公主关系一直很好。而福康公主作为长公主,多年之后,在皇族外戚中必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自然会成为拥护赵宗实的强劲力量。将福康公主嫁给李玮,抬高了李家,也就削弱了曹家,同时还能巩固赵宗实的地位,可谓一石三鸟。
事实证明,对曹皇后擅权的预判,宋仁宗没有算错。他去世后,曹皇后果然垂帘听政,数年之后才还政给英宗。对李家忠诚的预判,宋仁宗也没有算错。宋仁宗晚年,为保证赵宗实可以正常即位,任命李玮之兄李璋为殿前都指挥使,负责皇宫安全。
宋英宗即位后,因为他不是正牌皇子,宰相提议增加京城的军队,以防万一。李璋却说,只要照惯例换防就好,随意更换,反而会引发骚动。之后,宫廷侍卫吵嚷不休,说新皇登基却只赏赐了水果点心,没有黄金财物,顿时一片哗然,聚在一起,拿着刀剑要找新皇帝讨个说法。一场兵变迫在眉睫。
这时,李璋高喊:天子还没有亲政,就已经给大家赏赐果品食物;新皇登基,你们又有什么功劳?胆敢喧哗者,杀无赦!
众人看到身为皇亲国戚的李将军出面,话又说得在理,都不敢出声了。一场兵祸消弭于无形。
只是,李璋虽然骁勇果决,李玮却实在无用。宋仁宗将女儿嫁给李玮,平衡了朝局,成就了大宋江山的持续繁荣,却牺牲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婚后,福康公主与丈夫一直不和,几次三番吵着要离婚。可宋仁宗顾念李家的颜面,更无力和强大的道德舆论抗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爱女在婚姻的沼泽中挣扎。
宋仁宗去世后,宋英宗、宋神宗就更不敢为妹妹、姑姑做主。于是,经历14年痛苦的婚姻后,福康公主身心疲惫,抑郁成疾,年仅33岁便撒手人寰。
宋仁宗最疼女儿,为什么给福康公主选了平庸的李玮当驸马?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大宋的福康公主与李纬本是表舅甥女关系,但年纪相差无几,宋仁宗之所以将最宠爱的女儿下嫁于自己的表弟为妻,是因为当中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众所周知,宋仁宗自幼是由章献明肃皇后刘娥抚养长大,却不知其生母并非刘太后而是李宸妃,这也是在刘娥去世后,赵祯才从大臣口中得知的真相。可是当宋仁宗想尽孝时,李宸妃早已过世多年,为了表示对亲身母亲的愧疚,他便尽可能的弥补李家至亲,而将自己的爱女嫁予舅舅的次子李纬,即是报答恩情的一种。
虽说宋仁宗自认为做到了无愧于心,殊不知,他深思熟虑做的这一个决定,竟毁了福康公主的一生。他选的这位驸马,尽管颇具才华,可相貌平平,根本不是公主喜欢的类型,因此俩人成婚后,一直是磕磕绊绊,由于公主一直生在宫中,又是皇长女,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是婚姻大事却不遂人愿,于是她将所有的怨气都泼洒在驸马身上,更有甚者在一次婆媳矛盾中,她竟夜闯禁门,回宫向父皇告状,要知道在封建王朝,出现这样的事情,完全是丢尽了皇家颜面,此举也遭到臣工们的谏言要求严惩公主,可官家爱女心切,并未着重惩罚,但将其与驸马做了和离。之后宋仁宗病重,弥留之际又使二人复合。
宋英宗继位后,公主也不再有了保护伞,在婆家的日子越发的难过,最后郁郁而终,年仅33岁。
总结
或许是年少时太过受宠爱,以至于婚后一直不幸福,福康公主有着令人羡慕的出身,但却过了不幸的一生。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婚姻不能将就,不然最后毁的就是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