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年妃有三大靠山,必须值得雍正皇帝在意。第一个靠山就是时任湖广总督的父亲年遐龄,第二个靠山则是时任安徽布政使的长兄年希尧,第三个靠山则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当时康熙恰好将他外放到四川做巡抚。

三座大靠山放在眼前,当时在夺嫡之中,并没有任何优势的雍正,怎么能不跟年妃处理好关系呢?

康熙50年左右,年妃被康熙指定为雍正的侧福晋,而雍正此时虽然已经被封为亲王,却没有真正走上夺嫡的高位。

摆在雍正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夺嫡。而夺嫡光靠嘴巴说说是不行的,为此他必须要结交党羽,朝中手握大权的重臣,尤其是一家子都做官的家族,是雍正极力想要结识的对象。

年家的加入,让雍正夺嫡增添了一分筹码。

康熙的那些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大阿哥胤褆有明珠家族撑腰,二阿哥胤礽有索额图家族撑腰,三阿哥胤祉文武双全,八阿哥胤禩广交朝中官员,党羽最多。

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大祭日除,薙发。日三设奠,内外齐集,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清史稿》

每一个参与夺嫡之人,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股势力。雍正是比较独特的,他不喜欢结交党羽,表面奉行君子不党的理论。

其实在我们来看,雍正的心机才是最深的一个。因为他表面上不结交党羽,可是暗地里却找到了几个最重要的人。

  1. 第一,代表佟家的隆科多。佟家世代都是和爱新觉罗家族联姻的,按照辈分,隆科多还是雍正的舅舅,而且佟国维在朝中也是拥有宰相职权的领侍卫内大臣。
  2. 第二,代表年家的年羹尧。年家当然没有佟家那种势力,但是年家的几个人,那都是封疆大吏,在地方上拥有实权。
  3. 第三,代表康熙的张廷玉。严格来说张廷玉不是雍正的人,他一直都是康熙的人。跟张廷玉处理好关系,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在康熙那边有人说句公道话,这就足够了。

党羽不在多,而在于精。像八阿哥胤禩那样广交朝中官员,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因为朋友多了,其实能帮上忙的,根本就没有几个。

雍正所结交的这几个人,那可都是狠角色。隆科多执掌九门,掌控着北京城的军权。年羹尧是四川巡抚,他们家都是封疆大吏,执掌地方大权。张廷玉是康熙近臣,而且忠心耿耿,深得康熙赏识。

年妃与雍正感情的确不错。

有强大的家族作为背景,年妃嫁给雍正以后,自然也是荣宠一时。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年妃和雍正之间的感情,是真的不错。

  1. 年妃嫁给雍正以后,在康熙54年的时候,生下了皇四女,康熙59年、60年,分别生下了皇子福宜和福惠,到了雍正元年的时候,年妃又给雍正生了皇子福沛。
  2. 同年,年妃被雍正册封为贵妃,她为雍正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承揽了这一段时期,雍正所有的儿女。由此可见,从年妃嫁入雍正家中开始,雍正对这个女人是非常上心的,至少两个人是比较恩爱的。
  3. 当然了如果用普通人的那种爱情来衡量帝王,这是不现实的。毕竟雍正是一位有深远谋略的皇帝,他当然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

不过如果一看就觉得恶心的话,那雍正也不可能跟年妃生这么多孩子。年妃嫁给雍正,可以说是一场政治联姻,但是年妃嫁给雍正以后,给雍正生了这么多孩子,或许说明了雍正是真的喜欢年妃。

既有家族势力在背后撑腰,又有爱情作为两人感情的基础,年妃在雍正的后宫之中,地位当然是比较高的。

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世宗宪皇帝实录》

雍正三年,年妃生了重病,这个时候雍正将年妃册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年妃重病去世的时候,她所生的三子一女中,只有八阿哥福惠是活下来的,所以深得雍正所喜爱。

在朝鲜使臣的历史记载中,甚至认为雍正真正认可的继承人,其实就是八阿哥福惠,可惜年家后来出事了,福惠又早逝,乾隆皇帝算是捡了个漏。

年羹尧为雍正立下大功,雍正本不想杀他,自然不会连累年家。

年妃后期最担忧害怕的,其实就是自己的二哥年羹尧。他们家本来是世代荣宠,已经算是光耀门楣了。

年羹尧更是在康熙时期就被封为陕甘总督,成为了雍正称帝的重要帮手。后来雍正更是力排众议,封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手握20万大军,围剿罗卜藏丹津。

家里出了这么一个大英雄,年妃自然应该是要高兴的。可是年妃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个大英雄。为什么呢?因为她深知年羹尧的性格。

大将军羹尧军法极严,一言甫出,部下必奉令唯谨。尝舆从出府,值大雪,从官之扶舆而行者,雪片铺满手上,几欲堕指。将军怜之,下令曰:‘去手!’盖欲免其僵冻也。从官未会其意,竟各出佩刀,自断其手,血涔涔遍雪地。将军虽悔出言之误,顾已无可补救。其军令之严峻,有如此者。---《清代名人轶事》

年羹尧打完仗回来以后,居功自傲,认为自己立下了盖世奇功,就连皇帝都要让他几分。这种嚣张的气焰,使得满朝文武都开始对年羹尧发起攻击。

在舆论压力之下,加上雍正皇帝本人的不满,年羹尧自然是要吃苦头的。所以雍正将他一路贬职到了看门的门吏,就算是这样雍正也不愿意杀他。

为什么呢?因为年羹尧为雍正立下大功,平定西北叛乱,年羹尧等于是救了雍正一命,雍正又怎么会杀害他呢?再加上他是年妃的哥哥,雍正更加要手下留情。

奈何经不住满朝文武的攻讦,年羹尧最终还是被雍正给赐死了。年羹尧死后,年妃包括年家没有受到多少牵连,雍正在这一点上还是很到位的。

总结:政治婚姻,很难产生爱情,年妃算不错了。

其实历史上因为政治原因而结合在一起的夫妻,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就算是现在,大集团彼此之间也是用联姻的方式加固家族之间的关系。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毕竟彼此之间都是有利用价值。当这一层面的关系横亘在爱情面前的时候,其实爱情也就有点变质了。

历史上政治婚姻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比如说汉武帝娶了姑姑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汉宣帝刘询娶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包括顺治皇帝娶了孝庄太后的两个侄女也是一样。

所以说年妃和雍正之间,能够真正拥有一段爱情,这是难能可贵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年妃身体是不好,可是她前脚刚走,年羹尧后脚就跟上了,这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

参考资料:

《清史稿》

《世宗宪皇帝实录》

《清代名人轶事》

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年羹尧的妹妹,雍正的年贵妃,死后追封敦肃皇贵妃。死于雍正三年,生有三子一女。年贵妃不管是在生前还是在死后,都可谓是荣耀至极。《甄嬛传》里的华妃原型就是年贵妃,除了有这个人物之外,别的各不相同。影视剧里的华妃只是表面上的荣耀,而历史上的年贵妃,却是实实在在的荣耀。

雍正能在九龙夺嫡中胜出,年羹尧功不可没

年贵妃的哥哥年羹尧,在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和雍正关系都比较好。

年羹尧在康熙年间曾当过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曾参与平定西藏,平息青海的战争,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年羹尧也是雍正拉拢的对象。他和隆科多被称为雍正的左膀右臂。

而作为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是年家最小的女儿,嫁给了雍正。雍正本身和年羹尧关系又好,再加上夺嫡还需要年羹尧的支持,所以非常宠爱年贵妃。年贵妃的受宠和她自身也分不开关系。如果像汉武帝的妻子陈阿娇那样娇纵,哪怕再拉拢也只不过是表面上宠爱。

而雍正忙于夺嫡,其实并不太好女色。年贵妃能得宠长达11年,固然有家族的原因,年贵妃个人的能力和手段也不容小觑。

年贵妃娘家有靠山

年遐龄,年贵妃的父亲。在康熙时候,因为关低调,勤政爱民,在外放到湖北当巡抚的时候,与郭琇联手清查了湖北土地问题,肃清湖北官场贪腐之风,平定了红苗叛乱。因政绩突出,有才干,颇受康熙的赏识。后来因病辞官的时候,还享受原官级别的朝廷俸禄。

年希尧,年贵妃的哥哥。曾当过工部侍郎,内务府总管大臣等。虽然没有年羹尧的权利职务大。不过工部侍郎这个官也可不小。

年贵妃生下三子一女

康熙48年,年遐龄幼女被康熙指婚为雍正的侧妃。

康熙54年生下了雍正的四女儿,早殇

康熙59年生皇儿子福宜,不到一岁早殇。

康熙60年生下儿子福惠,八岁早殇。

雍正元年生下儿子福沛。七个月早产生下既殇。

康熙晚年九龙夺嫡忙的热火朝天。而年贵妃自从第一次生孩子开始,直到去世,这11年只有年贵妃生了孩子。可以说雍正这11年的子嗣都让年贵妃包揽了。年贵妃,这是实打实的受宠,实打实的荣耀。只是这荣耀背后不知有多少心酸和悲痛。

年贵妃打破了后妃不能抚养自己孩子的惯例

到了雍正登基的时候,年贵妃虽然生了三个孩子,但是真正活下来的只有八阿哥福惠。可能雍正是为了抚慰年贵妃之前失去子女的心,也可能是真的宠爱年贵妃。福惠并没有交给别的嫔妃抚养,而是由年贵妃自己本人亲自扶养。清朝的皇子一般生下来都是交给别的嫔妃抚养。皇子的生母自己本人不能亲自扶养自己的孩子。雍正当时生下来就交给了孝懿仁皇后扶养。

后来在年贵妃死后三年,雍正并没有把福惠交给别的嫔妃抚养,而是自己养在身边。有把福惠立为太子的打算。不过雍正六年,年仅八岁的福惠也死了。雍正打破了早殇的皇子不分封的惯例。破例追封了福惠为亲王。当时过了18岁的乾隆和弘昼,连贝子的封号都还没有。

死后破例追风为敦肃皇贵妃

雍正三年,年贵妃病重,晋封皇贵妃。皇贵妃是除了皇后,所有嫔妃中最高的位置。也是很多后宫女子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晋封皇贵妃不久,年贵妃病逝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敦”字为至美之谥,两帝之谥皆取其“温仁忠厚”意,以标榜君主才是天下最仁爱慈厚之人。

在古代26史中,“敦”字谥号仅被用过五次。在古代后妃中,以妃子的身份死后被追封为“敦”字的,敦肃皇贵妃是第一人,也是仅有的一人。古代人是非常注重谥号的,雍正能追封年贵妃为“敦肃皇贵妃”。可见是真的宠爱。

在雍正三年正月,雍正就开始对年羹尧不满。主要是因为年羹尧仗着自己从龙有功,作威作福,贪污敛财,结党营私。结党营私这个是雍正最不能容忍的。年贵妃在雍正三年11月23病逝。雍正三年12月11,雍正办了年羹尧。在年贵妃死后,雍正才查办了年羹尧一家,由此可见雍正还是顾念年贵妃的。并没有因为年羹尧的行为影响到年贵妃的地位。年贵妃在刚开始可能是凭着家族靠山获得雍正的宠爱,但后来年贵妃确实是凭着自己的能力获得雍正的宠爱。但可悲可叹的是,生了好几个孩子,居然没有一个活下来!

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常言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帝的家务事就更加难断了,雍正是一位好皇帝,但也是一位铁血皇帝,从继位开始,手里的屠刀就没有放下过。有人说雍正冷血,绝情,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满清到了雍正这一代,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摆在雍正面前的有两条路,雍正如果稍微柔情一些,可能满清就要走上一条不归路了。所以雍正不敢放下屠刀,不敢多情,可雍正毕竟是人,他也有感情,只是他只给了一个人,那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妃。

有人认为,年妃受宠是因为年羹尧,其实不是的,年羹尧对于年妃的地位没有什么影响,而年妃倒影响了年羹尧。雍正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年妃就已经是雍正的福晋了,当时年羹尧还是一小伙子,没有展现出多大的能力。后面,雍正继位,成为了皇帝,年羹尧的妹妹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年妃。同时升官的还有年羹尧,年妃嫁给雍正之后,年羹尧就跟了雍正,一直被雍正培养。

年羹尧的成长之路,离不开年妃这层关系,年羹尧有一定的能力,不然也不会成为一方巡抚,可是他的心性却不怎么样。年羹尧这样的是人才,但并不稀缺,能让雍正看重,关键还是有年妃这层关系。年羹尧和年妃不像卫子夫和卫青一样,相辅相成,反而是年妃一直在照顾年羹尧。可惜人力终究有限,年羹尧自己作死,也不能怪年妃,雍正的柔情都给了年妃,对于年羹尧,宽容却不纵容,在年羹尧几次挑衅之后,终于将屠刀举了起来。年羹尧死后,年妃并没有受到牵连,雍正依旧非常宠爱年妃。由此可见,年妃受宠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关系。

年妃之所以能够受到雍正的宠爱,一方面因为她长得不差,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妲己为什么能够迷惑纣王,究其原因就是长得好看,所以长得好看是绝对有优势的。年妃自然长得不俗,可是这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长得好看,对于帝王来说,可以当花瓶供着,但绝对不会像雍正对年妃一样,把所有的柔情都给她。年妃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才华出众。年妃不是满族女子,出身官宦家庭,打小就知书识礼,富有才华,对于雍正这样的男子来说,这样的年妃才最具有吸引力。

雍正能够一直宠爱年妃,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年妃很是善解人意,在很多影视剧中,年妃很是善妒,但实际上,年妃非常善解人意,哥哥死了,年家却能够安然无恙,年妃依然受宠,原因就是年妃能够理解雍正。年妃的理解,让雍正找到了一丝安慰,在清朝历代皇帝中,雍正是最勤劳的,但是他也累,他也需要有一个人来安慰包容自己,到后期,雍正与年妃早已经不仅仅是夫妻了,更是知己,年妃死后,雍正也是自责不已。雍正一生冷血,只因他将柔情给了年妃一人。

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随着《甄嬛传》的热播,年世兰这个以雍正帝妃嫔——年贵妃为历史原型的人物,迅速深入人心。但可以肯定的说,历史上的年贵妃,绝非《甄嬛传》中嚣张跋扈、颐指气使,满是心机手段的嚣张形象;相比较而言,《雍正王朝》对于年贵妃的塑造,更为符合历史事实。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自康熙五十年进入雍正潜邸到雍正三年,年贵妃薨逝,雍正皇帝共生育了三位皇子、一位公主,皆为年贵妃所出。也就是说,自年氏来到雍正皇帝身边,就独得雍正皇帝恩宠。

雍正三年,年贵妃病重,雍正皇帝甚至将其病重之因归结到了自己的身上,认为是“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榷诊治,以致耽延日久”。年贵妃薨逝之前,雍正皇帝将其册封为皇贵妃;薨逝以后,更是用5天花费9750个金银锭的巨大开销,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对年贵妃的恩宠。

那么,年贵妃究竟有何魅力,能得勤于理政、无暇顾及后宫的雍正皇帝对其如此恩宠,甚至为其多次破例?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雍正皇帝在年贵妃薨逝以后的数次破例:

1、年贵妃丧礼在初祭之前的5天内,就耗费了9750个金银锭,打破了皇贵妃丧礼规模的成例。

2、根据清朝成例,只有皇太后、皇后崩逝的时候,才需要告祭太庙祖宗;但年贵妃薨逝以后,雍正皇帝下令“遣官祭告太庙、奉先殿”。

3、年贵妃的谥号为敦肃皇贵妃,其中的“敦”字为至美之谥,在年贵妃之前,唯有帝王用此谥号,以标榜帝王仁爱慈厚,后妃并无用此谥号的先例。用“敦”字为谥号,自年贵妃始。

其实,对于年贵妃的恩宠之由,雍正皇帝曾经在雍正三年册封其为皇贵妃时,有过较为明确的说明。《清实录·世宗实录》有载:

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

也就是说,年氏具备三种突出优点:1、对待皇太后、皇帝和皇后,年贵妃“克尽敬慎、小心恭谨”;2、对待下人,年贵妃“宽厚平和”;3、对待后宫内政,年贵妃“悉皆尽心,力疾尽礼”。

就此来看,《雍正王朝》对于年贵妃的形象演绎更为贴切,就年羹尧在康熙朝晚期,尤其是雍正朝初期的巨大权势而言,年氏绝对有资格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但年贵妃并没有以此为靠山,反倒是温顺谦恭,宽厚平和,对待雍正皇帝和孝敬宪皇后始终小心谨慎,至为用心。

在康熙朝晚期皇子夺嫡最为紧张的关键时期,年氏对于政治毫不关心,仅对皇四子胤禛“极尽敬诚”:你需要我,我就在;你不需要我,我就等待。

雍正皇帝登基后,被封为贵妃的年氏协助孝敬宪皇后处理太后丧仪庶务,能够“俱尽心,负病以行诸礼”,再次将其“贤内助”的正面形象完美展现。面对康熙皇帝留下的虚晃盛世,雍正皇帝一头扎进如海奏折中,废寝忘食、殚精竭虑,自然就会忽略了后宫妃嫔。而久被恩宠,突遭冷落的年贵妃,并无抱怨之声,而是更为尽心尽力的协助皇后,处理后宫内政,为雍正皇帝省去了一切后顾之忧。

对于雍正皇帝而言,这个能襄内政,能侍床笫,又不以外戚势力而骄横,对上恭敬对下宽厚的年氏,才是最符合自己追求“圣明君主”道路上的最佳伴侣,才是最符合自己审美观念的完美女人。

参考文献:《清实录·世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皇朝文献通考》

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前几年有一部清朝电视剧相当火爆,这就是著名的《甄嬛传》,在这部剧中最为出彩的当然是女主角甄嬛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嫔妃也相当受人瞩目,那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

剧中的年贵妃仗着自己的哥哥年羹尧是封疆大吏,对后宫女子们那是颐指气使,再加上有雍正皇帝的放任,更是张扬跋扈、泼辣歹毒,在后宫里简直就是横着走。可惜雍正皇帝并非是真的喜欢她,只是在利用她牵制年羹尧。

但其实历史上的年贵妃却与剧中的年贵妃截然相反,人家可是一位性格温和的小姐姐,并且雍正皇帝也相当宠爱年贵妃,从嫁给雍正皇帝后就接二连三地生孩子,短短八年就给雍正生了三子一女四个孩子,可见雍正是多么宠爱她。不仅如此,雍正皇帝还多次为她破了例。

雍正三年,年妃因病不治身亡,在病逝之前雍正就将年妃的封号从贵妃晋升到了皇贵妃,这可是后宫妃子的顶级了。并且在年妃病逝后的5天内,就花费了9750个金银锭,这样就打破了皇贵妃的葬礼等级。

还有根据清朝的惯例,当皇太后与皇后驾崩后才需告祭太庙,但是年妃死后,雍正帝却下令让官员去告祭太庙,并且年妃的谥号等也都是破了惯例的。

那么年妃到底有何魅力,能够让日理万机的雍正皇帝对其如此宠爱,为其多次破例?

其实咱们从雍正给年妃的皇贵妃册文里就可以找到原因。册文中讲到“秉性柔嘉,持躬淑慎”,这是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子,她虽然有哥哥年羹尧这个封疆大吏作为依靠,但是并没有如《甄嬛传》中的年妃一样张扬跋扈,反倒是温柔恭谦起来。

又说道“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这里就是说对雍正皇帝相当敬重,对皇后也很恭敬,就算是对待地位卑微的下人,年妃也非常宽厚仁慈。

这样一个女人,能够团结好众人,帮助皇后管理好内宫,当雍正皇帝工作忙碌之时,给工作狂人雍正省了不少心,这或许才是雍正宠爱年妃的主要原因。

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雍正多次为她破例?

年贵妃是湖广巡抚、雍正朝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是清朝首位汉族血统出身的皇贵妃,于康熙五十年由康熙指婚为雍正侧福晋,后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雍正元年十二月,册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晋封为皇贵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于圆明园,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先一起看一下雍正帝都为年贵妃做的那些破例的事情!

  • 嫁给胤禛后先后生下一女、二子,而在这期间雍正其他妻妾没有生下子嗣。康熙五十四年,年妃生下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生下第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下第八子福慧。(雍正元年五月初十生福沛)。

  • 雍正即位是,年家还是汉军镶白旗,随后雍正就把年家及其全族一百七十余人抬入了上三旗镶黄旗,这种待遇是皇后或者皇太后级别才有的,而年氏只是贵妃而已还是这一年刚刚升上来的贵妃。可以说雍正是破例为年家抬旗。

  • 雍正的嫡福晋和其他侧福晋所生的儿子的名字,都是取“弘”字辈如我们看雍正王朝熟知的:弘时、弘历、弘昼,然而年妃所生的儿子却是“福”字辈:福宜、福慧、福沛,据说福宜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蕴含着夫妻恩爱和美之意。

  • 根据史料记载,雍正在福慧一岁的时候,就为他安排骑射老师,两岁的时候,福慧就被赏赐笔墨彩签和拜师,福慧生病时,雍正曾为了用高丽参为他治病,免了高丽一年赋税。雍正六年,福慧病逝,雍正痛苦不已,并下令 “照亲王例殡葬”,这时弘历和弘昼却连个贝子都不是。

  • 雍正四年,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与年家的关系依然很好,年遐龄仍然享受太傅一等公的待遇,年希尧还是高官厚禄。

  • 年妃是以皇贵妃的身份和皇帝合葬,实际上,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与皇帝合葬。

说了这么多在来说一下年妃受宠爱的原因。

看过《雍正王朝》后,大家的理解肯定是年妃之所以受宠爱是因为有年羹尧的原因,并最终成为政治利益中被牺牲掉的棋子。但将整个事件罗列起来分析我们发现,当羹尧并未发迹,胤禛还没有掌握实权的时候,年妃就深得雍正喜爱。当然不排除后期这样的因素,先后册封贵妃、皇贵妃。死后大办丧事,乃至与皇帝本人合葬(第一例因皇帝本人的意愿与皇帝合葬的皇贵妃),年羹尧获罪被赐死,雍正仍旧对年妃,还有他们的儿子以及年妃其他家人都不错,。能够可以为年妃做到这么多的“特例”,根本原因只能是雍正帝对年贵妃发自内心的爱才行。

首先年妃出生在高官家庭里,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颇高的文化素养(雍正王朝里年妃和邬思道能够心意相通,也能看出来她文化修养不低),因此她与胤禛有着更多共同的语言,相对来说其他的妻妾可能大多是凭借的身份上位,受到的教育可能会比较少。

其次年妃本人品性优良,雍正评价他:“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儴内政。”

再有年羹尧已是封疆大吏、手握兵权时恃宠而骄、居功自傲,年妃不但能做到劝谏哥哥应该收敛心性,甚至还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大义灭亲",自然也会让雍正帝刮目相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