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一个太监,到底经历过什么?

中国最后一名太监叫孙耀庭,名字听着挺敞亮的,可是却顶上了这么一道光环,实在是令人唏嘘。

父亲的一刀,成了他一生的痛。

小时候的孙耀庭家里很穷,正值乱世的时候,父母都成了要饭的,孙耀庭也没地方去上学了,摆在面前就一条路,等着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孙耀庭看到同乡小德张荣归故里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激动,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像小德张一样富有。

真的是崇拜什么人,就会学习什么人。刘邦项羽看到的是秦始皇,后来他们相继成为天下霸主。孙耀庭看到了小德张,结果回家就让老爸把自己给割了。

家里实在是穷得很,根本负担不起良好医疗条件的阉割手术,所以孙耀庭他爸是在自家用菜刀给孙耀庭动手术的。

结果孙耀庭疼得死去活来,昏死了过去。等醒来的时候,他把告诉了他一个不幸的消息,大清朝灭亡了。

真的是活久见了,摊上这么一件大事,孙耀庭算是彻底断了仕途之路。所以孙耀庭应该特别痛恨袁世凯,因为是袁世凯断了他的财路。

可是很快,孙耀庭又看到了一丢丢袁世凯投来的希望,这家伙居然想要复辟。一旦复辟成功,那又会出现皇帝了,有了皇帝,当然得有后宫佳丽,自然也要有太监前去伺候。

孙耀庭充满了喜悦,他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开启了。没想到的是,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就嗝儿屁了,留下了一脸懵逼的孙耀庭。

孙耀庭心里苦啊,还没就业就立刻失业了。这个时候孙耀庭唯一的希望,那就是住在养心殿里的溥仪了。

虽然民国共和了,可是袁世凯与清政府达成了协议,清朝皇室成员是可以住在紫禁城的,而且每年都有一笔钱养着他们。

孙耀庭开启事业的春天。

当然了当时是不允许再雇佣太监和宫女的,可是溥仪手里还有钱啊,这么大的家业需要有人照顾,就算是民间一个富贵人家,还有几个下人。

为此溥仪便重新到民间去寻找太监和宫女。1916年,孙耀庭的春天总算是来了,15岁的他在托了不少关系以后,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紫禁城的太监。

和很多民间手工艺的学徒一样,太监也是有学徒的。刚入宫的孙耀庭什么经验都没有,就负责照顾带他入宫的那个人。

不过孙耀庭还是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的,光绪皇帝的端康太妃看中了孙耀庭的机灵,就把他安排到了戏班子里。

说句老实话,这些富贵之人,表面上是毫不在意这些穷苦之人,可是他们偏偏就是离不开这帮人的照料。

看似是端康太妃赏识了孙耀庭,实际上是这些贵人们需要一些年轻力壮的太监,来帮助他们做点家务活。

时间长了以后,孙耀庭开始负责一些具体事务,主要是负责宫廷宫女的调动和衣物管理。此后孙耀庭更是被提拔到了溥仪的皇后婉容身边做事。

很多人会觉得孙耀庭很厉害,如果还在封建王朝时期,孙耀庭很可能成为小德张那样得宠的太监,权势滔天。

其实并不是这样,当时像孙耀庭这种底子干净,而且年富力强的太监,根本就不多。那些老太监们捞够了,早就回家养老去了,谁还愿意在宫里伺候人呢?

孙耀庭这种依旧对封建王朝有迷恋情节的太监,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孙耀庭才会被逐渐提拔上来,绝不是因为他的手段有多么厉害才被提拔上来的。

多次事业以后,孙耀庭曾经前往长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带兵进入北京,不见软禁了北洋政府的总统曹锟,而且导致吴佩孚彻底垮台。

除此之外,冯玉祥派遣鹿钟麟进入紫禁城,将溥仪给赶了出去,不再给溥仪任何优厚待遇,并且抢掠了大量紫禁城的财宝。

溥仪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回到摄政王府居住,孙耀庭跟着住进了摄政王府,继续照顾婉容皇后。等到婉容去找溥仪以后,孙耀庭再也没有留下的理由了。

这个时候摄政王载沣只好将孙耀庭遣送回了老家,孙耀庭再次宣布失业。这一次的失业,对孙耀庭的打击是比较大的,因为他已经在紫禁城渐渐掌握了一定的权势,事业可以说是逐渐走上正轨了。

这么多年的努力,却因为冯玉祥的倒戈戛然而止。小人物的命运永远都无法与大人物改变的历史相抗衡,一直都是如此。

孙耀庭回家以后并不死心,没多久他就再次回到了北京,住在了万寿兴隆寺,这里曾经是那些出宫太监们的住处。

他回来当然是对自己的事业上有一定的想法,他希望在这里等待时机。他似乎认定了溥仪一定可以东山再起。只是这个时间似乎有点长。

果不其然,溥仪蛰伏多年以后,在日本人的拥护下,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既然溥仪再次做了皇帝,那孙耀庭自然是又有了重操旧业的机会。

孙耀庭得知这个事情以后,再次前往长春,侍奉他的皇帝。可惜没多久他就得了病,因此被扭送回了北京。

总结:解放以后孙耀庭当然过上了好日子。

孙耀庭回到北京以后的日子,其实是相当辛苦的。不过熬到了解放以后,孙耀庭总算是过上了好日子。

之前一直是由政府发放的救济过日子,后来他身体好点以后,开始出来工作,先是负责寺庙事务,后来又做了出纳,自己挣到了工资。

孙耀庭长期住在寺庙之中,甚至在这里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被改编成了电影。1996年,94岁的孙耀庭安然去世,不知道他是否悔恨当年父亲那一刀呢?

晚清最后一个太监,到底经历过什么?

一提起太监,大家肯定会想到汉朝臭名昭著的十常侍,明朝乌烟瘴气的阉党,今天要说的是晚清最后一个太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监,一个被历史所愚弄的牺牲品。他身世凄苦,在动荡的年代里颠沛流离,虽然拥有着残缺的身体,却有一个完美善良的内心,他的名字叫做孙耀庭。

家庭贫困,父母沦为乞丐

孙耀庭出生在天津,父母都是农民,一家6口,孙耀庭排行第二。他读了四年书,好景不长,父母沦为乞丐,聪明的孙耀庭哀求父亲送他去宫里当太监,原因是看到大太监小德张“衣锦还乡”。

几经辗转,终成太监

辛亥革命后,孙耀庭的太监梦被阻塞了。几年后,袁世凯复辟。住在养心殿的溥仪不顾民国公告,向民间征召太监宫女,1916年,孙家辗转托人介绍,把孙耀庭送进了紫禁城。忍受了人世间最大的污辱,终于当上了太监。

太监生涯

孙耀庭先后侍奉过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端康皇太妃、婉容皇后等等。后来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孙耀庭再次被请到长春给溥仪当差,期间耳濡目染,学会了察言观色,溜须拍马。

回乡生活,捡废品为生

回乡后,和几个太监一起过日子,十分凄苦。孙耀庭他们每天只能吃上两餐杂粮,有时为了生活,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拣些煤渣、废品。

解放后,过上幸福生活

解放后,国家对这部分人有了特殊的关照,用孙耀庭的话讲:“解放后,我们太监有了幸福生活。”话中饱含着喜悦和对党的感激。最初政府发给他们每月16元的生活费,后来还给孙耀庭安排了工作,负责寺庙的管理。晚年口述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中国最后一位太监》,临终前还留下了一副感恩的对联——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总结:孙耀庭的一生是悲剧的,但也是幸运的,悲剧的是他成了时代的牺牲品,幸运的是他熬到了新中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作者寄语:我是子曰读历史,喜欢我的小伙伴,点赞关注加留言。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晚清最后一个太监,到底经历过什么?

历史上关于太监的记载很多,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时间。只不过,那时的“太监”还算不得是严格意义上的太监,充其量也就是被强行切割掉外生殖器的奴隶或者战俘而已。

从西周以后,我国历史上终于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太监”,而且早于封建社会出现。武王姬发为了稳固统治,开始分封王族和功臣到各地做诸侯并且享有世袭统治权。随着各个诸侯国都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自然需要大量的男性仆从和杂役,而为了防止他们淫乱后宫便予以阉割,通常称为阉人或寺人。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消灭六国后建立起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面对广袤的疆域、繁多的政务、复杂的关系和众多的人口,宫中太监的职能和分工也被不断增加,除了原有的宫廷杂务和生活起居以外,还开始负责整理文案和传达诏命。

众所周知,由刘邦建立的两汉王朝历来就是“阴盛阳衰”,外戚的势力一直都很强大,始终笼罩着皇权成为尾大不掉之势,即便是最豪横的汉武帝也没能扭转这种局面。在皇权和外戚的不断博弈中,太监反而作为了一股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甚至还成为了影响胜负的第三方力量。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局势长期动荡,跟随皇权而崛起的太监也跟随皇权一同没落。虽然,北魏期间最嚣张的太监宗爱被加封王爵并且连弑三帝,但毕竟只是个例而已,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唐朝初期,太监受到了李渊和李世民两代帝王的打压,始终都没能形成大的气候。但是,到了唐玄宗李隆基中后期却开始逐渐掌权,甚至还和文官武将内外勾结。安史之乱以后,他们几乎完全把持了朝政大权,大幅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又一次出现了大分裂的局面,皇权衰落的同时太监也有所收敛。只不过,当时的南汉政权有些奇葩,弹丸之地不仅集结了两万多名太监,而且还明令所有文官都必须净身,否则仕途无望。

960年,随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实现黄袍加身,中国历史进入到了两宋时期,国家不仅实现了大一统,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等方面(除了军事)都实现了高度的繁荣。不过,赵氏皇族始终都严防太监乱政,因而没有出现严重的太监为祸事件。

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依然保留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对于太监的使用非常有限。即便是到了后期,上层统治者为了奢靡享受而扩充太监队伍,也主要来源于高丽和安南等附属国,无法对朝政产生太大的影响。

从最底层发迹的朱元璋建立起大明王朝后,开始对太监施行高压政策,迫使他们噤若寒蝉和低头做事。不过,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建文帝那里夺过皇位后,开始逐渐放松了限制,最终使得明朝成为继汉朝和唐朝之后第三个太监乱政的朝代。

随着1644年多尔衮亲率八旗军入关并很快消灭了李自成和崇祯,中国历史进入到了满清时期。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清廷对于太监的管控力度很大,纵观两百多年的国祚也没有出现过真正的“权监”,能算得上著名的太监也就是安德海和李莲英两人而已。

安德海出生于直隶南皮县,由于紧挨北京的缘故,这里的生活习性和语言风俗都更容易得到皇宫内眷的认可,于是成为了清宫太监的“主产区”。他在八岁时自行阉割入宫,拜在宠嫔那拉氏的首领太监刘多生门下学习宫廷礼仪。

由于初通文墨,而且外形俊郎,安德海竟然被咸丰皇帝留在身边服侍,还成为了敬事房肩负“翻牌子”的太监。慈禧为了获得圣宠,悄悄花重金收买他终于在侍寝后受封为兰贵人,更在诞下皇子载淳后升为懿嫔、懿妃和懿贵妃。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昏庸无能的咸丰皇帝竟然以“北狩”之名逃往了热河,更在1861年8月22日驾崩于此。临终前,他下旨由肃顺、端华、载垣、景寿、穆荫、焦祐瀛、匡源和杜翰这八人成为顾命大臣,联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共同辅保幼帝。

由于顾命八大臣根本不把慈安和慈禧放在眼里,她们准备联合发动政变。安德海抓住机会高光表现,终于暗中送信通知了恭亲王奕訢作为外援,从而成功促成了“辛酉政变”的实现,促成了国家政局的改变。

凭借此功,安德海在18岁时便成为了内廷总管,从此变得目中无人并且酿成了人生悲剧。同治八年时,他以南下置办龙袍的名义未经内务府同意便擅自出宫,还一路鲜衣怒马和收取贿赂,终于招惹了比他更厉害的山东巡抚丁宝桢,最终被处决。

安德海被诛杀以后,清朝历史上另一个著名太监李莲英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出头之日。他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入宫时间不短但却一直都没有混出头,只能眼巴巴羡慕安德海。

李莲英最先跟随老太监沈玉兰,还学到了今后的立身之本梳头手艺,也正是借此才成为懿贵妃慈禧的“御用造型师”,但最多也就是“第二红人”罢了。直到“第一红人”安德海被诛杀,他才接任了内廷大总管一职,才真正成为了心腹太监。

李莲英从小就吃惯了苦,而且安德海的教训也让他心有顾忌,因而得势后并没有表现得嚣张跋扈,说话和做事都很谨慎。直到慈禧太后过世,年逾60岁的他还主动将历年获得的赏赐都悉数充公,终于被隆裕太后恩准出宫养老。

综上,我们一起讲述了满清最著名的两个太监安德海和李莲英。接下来,再重点讲述满清历史上最后一个过世的太监,他的名字叫孙耀庭。

1902年11月30日,孙耀庭出生于天津市静海区的西双塘村,小名“留金”。孙家共有六口人和七分田,显然无法实现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只能长期忍饥挨饿。

村里有一位私塾老师,家中的几十亩田地无人耕种,于是安排孙家替自己打长工。就这样,年幼的孙耀庭获得了免费进入私塾上学的机会,这在本村的同龄人中间是难以想象的。

面对着清末的乱局,没几个有钱人可以在私塾读书,于是没两年便关门大吉了。从此以后,孙耀庭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孙家也失去了打工的机会,逐渐沦为了街头的乞丐。

1909年,沿街乞讨的孙家人看到宫里的大太监小德张“荣归故里”,当即便决定将孙耀庭送入宫中当太监。当时,有两个阉割世家“小刀刘”和“小刀毕”专门负责净身,但却需要缴纳“手术费”。

孙耀庭的父亲根本拿不出任何钱物,只能横下心来自己动手。于是,他把儿子捆绑好以后切割掉外生殖器,当场就疼得昏死了过去。谁知,第二天就听到了宣统皇帝退位的消息,自己也昏了过去,这就是命!

几天以后,孙耀庭大难不死苏醒过来,但再也不能入宫当太监了。好在,满清的王公贵族们还在,而且不顾民国的禁令偷偷在民间招募婢女和太监入府侍奉,他终于进入醇亲王奕譞第七子载涛的府上干杂活。

1917年6月,张勋假意调停“府院之争”率军进入北京城,还在赶走段祺瑞和黎元洪后拥立溥仪重新“登基”。为了充实宫廷,一批宫女和太监被送入了紫禁城,其中就包括了孙耀庭。

虽然段祺瑞、黎元洪和张勋等人在外面闹得很热闹,但身处紫禁城的“小朝廷”却是出奇的平静。由于孙耀庭做事勤快又机敏伶俐,竟然得到了皇贵太妃端康的赏识,还被送入宫中的戏班学戏,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溥仪和婉容。

婉容从小就接受过西方教育,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都非常开放和前卫。而且,在她眼里太监根本就不是男子,因而待他们和宫女无异,甚至还会要求伺候洗澡。已经20岁的孙耀庭虽然接受过宫廷礼仪,但还是显得有些羞涩,总是找借口离开。

1924年9月,随着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奉命北出迎击奉军。在张作霖的拉拢下,他于10月底率部返回北京宣布倒戈,通过“北京政变”控制了政权。

为了彰显自己的革命性,冯玉祥推翻了袁世凯以及北洋政府的一系列内外政策,其中就包括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于是,溥仪被迫交出“皇帝之宝”和“宣统之宝”这两颗大印,带着婉容和文绣等人黯然搬出了紫禁城,而孙耀庭和其余的宫女太监们也被一同赶了出来。

无奈之下,孙耀庭只得返回了自己的老家天津。可是,身体残缺之人完全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根本就不能下地干活,只得依靠族中的兄弟们接济才能度日。

孙耀庭的生计非常艰难,只得重新开始沿街乞讨。等到天津解放后,新政府将他和其他太监们一起送入兴隆寺工作,同时安排他们进行学习,这才算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1993年4月底,孙耀庭突发奇想去重游故宫,还意味深长地表示:“谁能想到,我会成为活着的最后一个太监”!一路上,他兴致勃勃地向照顾自己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年的情形,比如这里有过门槛,这里宣统摔倒过,这里婉容荡过秋千……。

随着时间的推移,兴隆寺一起居住的太监们先后离世,只剩下了最年轻的孙耀庭,直到1996年才过世,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还被改编成为电影。临终前,他亲手书写了一个“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的条幅以表达自己对于新中国的感激之情。

毫无疑问,孙耀庭是悲惨的,他因为衣食无着而入宫伺候,更因为身体残缺而终生无后,遗憾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毫无疑问,孙耀庭又是幸运的,他在晚年时期得到了新政府的照料,有尊严地走完了最后的一段人生路。

欢迎留言评论,欢迎点击关注@文史不假!

晚清最后一个太监,到底经历过什么?

太监又被称为宦官、阉人、寺人、内侍等等,其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殷商时期。我们知道但凡是太监,就是和一般正常的男人有了本质的区别,俗称“净身”,而只有净了身之后才能有机会进入皇宫侍奉皇帝和皇帝的妃子们。那么,晚清最后一个太监是谁,他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晚清最后一个太监叫孙耀庭,原名留金。首先我先从小德张回乡开始讲起。

一、小德张回乡

据史料记载,小德张回到天津静海县当天,热闹非凡,只见那小德张的派头,比县太爷还要威风。对于这些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而言,绝对是他们生平见过的最大排场。

回到老宅后,小德张不仅大手一挥,请全村老小吃肉包子,还准备了许多精致的酒席,大宴亲朋;助兴的戏班子,在小德张家里连唱三天大戏;酒桌上吃剩的泔水桶,摆了满满一条街,任凭家乡的穷娃娃们随便吃。

街头的角落里,有一个几岁大的孩子,对这种排场羡慕不已。

净身

那个孩子叫留金,他出生于一个兄弟姐妹很多的穷苦家庭,看到小德张的排场后,此时他心里的想法就是当太监才是最好的出路。于是他回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对于他的想法起初还是反对的,因为他们知道成为太监之后意味着什么。后来在留金的一再恳求下,父母才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

由于家里没钱,净身只能在自家进行,由留金的父亲亲自操刀,由于家里没有麻药,留金在净身过程中痛得昏了过去,直至三天后才醒过来。谁知,他醒来后,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父亲说的“清朝灭亡了”,这句话也就意味着没人需要太监了,留金的净身“手术”白做了!

三、美梦成真

留金的太监梦碎了,但他已经成了残疾人,田里的农活干不了,只能游荡在乡里,终日郁郁寡欢。

不过,命运的安排往往出人意料。袁世凯称帝的闹剧,激起了紫禁城中溥仪的帝王雄心。此后袁世凯称帝虽以失败告终,但溥仪却不顾民国禁令,再次公然招起了太监。

于是,通过就找关系,把留金送进了皇宫,还有了一个新名字-孙耀庭。太监刚进宫时,需要遵守很多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需要给那些入宫很久的老太监们干活,如果干得好的话,得到老太监的赏识,才有可能被引荐,相反,干不好的话就只能一辈子给老太监打下手了。

四、获得提拔

而孙耀庭也表现得很机灵,处处拍人马屁,很快就被引荐做了末代皇后婉容的下人。据他后来讲述,溥仪和婉容这对夫妻有时候表现得很奇怪,当时正值壮年的溥仪很少去婉容那里就寝,有时候去了也只是寒暄几句就走了,感觉他们的感情不是那么好,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溥仪因为少年时被宫女们所害,才导致了他们夫妻两个感情的不和。

而孙耀庭在服侍了婉容大半年后,又发现一个关于她的癖好,她每次沐浴之后,不会马上穿上衣服,而是光着身子坐在澡盆一旁,仔仔细细地观察着自己的躯体和肌肤,一坐就坐很久。另外他还发下,婉容就寝之前还有一个习惯,从来不关门,只是把床边的帘子往下拉一拉,可能是太过孤独,她对太监宫女们都还不错,而她当时还不到二十岁。

此时孙耀庭虽然走上了职业巅峰,却依然无法重现小德张当年的风光。

五、被赶出皇宫

1924年,由于冯玉祥逼宫,孙耀庭失业了。

这次失业后,孙耀庭住进了北长街的兴隆寺,与四十多个同病相怜的太监一起度日。有几个太监用以前存的钱,买了些房屋出租,收取租金作为大家生活费。

不过,这样的生活也没有持续多久。风吹雨淋下,出租的房屋很快就出现了破碎,而修缮房屋的钱却比租金还高,孙耀庭断了生计,只能靠拣煤渣、废品聊以度日。直到解放后,在政府关心下,生活才有所改善。晚年的孙耀庭住进广化寺,直到1996年逝世,终年94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开启了新的历程,而太监,则与历史一起,留在了过往的风云中。

晚清最后一个太监,到底经历过什么?

太监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由于太监身体结构的“特殊”,各朝代统治者都放心让太监留在皇宫服侍妃嫔。这样特殊的宦官群体直到清朝末年被取消,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末最后一个太监是谁,他经历了哪些?

清末最后一个太监名叫孙耀庭,原名留金。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有许多兄弟姐妹。在那个吃穿都成问题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这样的生活,留金也不例外。一次,留金看到了衣锦还乡的大太监,这让留金心生羡慕。此时,他知道,成为太监是最理想的情况。于是他回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起初,他的父母不赞成他提出的想法,因为他们明白当太监是什么意思。后来,在留金的再三恳求下,他的父母勉强答应了他的要求!

家里缺钱,净身的过程只能在家里进行。留金的父亲亲自操刀。因为家里没有麻醉剂,留金在清理身体的过程中晕倒了,直到三天后才醒来。

不幸的是在留金准备进宫时,清政府已经是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所以留金也并没有在皇宫待多久,清政府就倒台解体了,他也出宫做起了流动商贩讨生活。

晚清最后一个太监,到底经历过什么?

我国最后一个有名的太监叫做孙耀庭(1902年11月30日-1996年),天津市静海区西双塘村人,小名留金,公元1916年托关系进入紫禁城成为一名太监,1924年冯玉祥倒戈进京,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孙耀庭结束了他的太监生涯。

那么孙耀庭是怎么走上太监这条路的呢?

孙耀庭出身于贫农家庭,一家6口,父母亲和4个兄弟,父亲在村里私塾教师家里帮忙种地,母亲也为这个教师家里做饭,孙耀庭也趁机能免费上几年学。后来因村霸的欺凌和诬陷,父母失去了工作,一家6口最后不得不上街乞讨。

也是这时,孙耀庭想起前几年“衣锦还乡”的大太监小德张,小德张回乡时的排场,对于孙耀庭这样没见过大世面的人来说,就是一场奢侈豪华的演出。那热闹的场面,威风的派头,请全村吃的精致的酒席,三天三夜不断的大戏,孙耀庭一直记在心里。怀着对富裕生活的憧憬,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孙耀庭决定要进宫当一名太监。他的父亲虽然不舍,但也没有办法,当天就给他净了身。

可命运总要捉弄人,当孙耀庭醒来时,才得知消息,宣统皇帝下台了,当时正值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这对孙耀庭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至此以后他成了村里人笑话的对象,农活也干不了了,成了家里的一大负担。

等到袁世凯称帝、溥仪回宫,重新开始招太监,孙耀庭才通过介绍进了宫。由于他的聪明机灵,一次排戏是被端康皇贵太妃看中,参加了戏班,讨得了端康皇贵太妃的欢心,然后“一步登天”,被派去伺候端康皇贵太妃。后来因溥仪对太监的不满,遣散了宫里的太监,他回到农村,只能靠兄弟的接济生活。命运似乎总在跟他开玩笑,不久后,溥仪又接回了部分太监,孙耀庭也在其中,回宫后他成了皇后婉容的贴身太监,这也是他太监生涯的巅峰,可那时候的清朝已经不复从前,他再也无法达到小德张那样的富裕风光。

1924年溥仪下台,太监们彻底失业。孙耀庭回了天津老家,但因为多年伺候人已经不熟悉农务,无法在老家生存,只能回北京,跟和他一样的40多个太监一起,住进北长街的兴隆寺,成为和尚,晚年时期甚至因生活所迫出入大街小巷,靠捡废品、煤渣度日。

孙耀庭身处乱世,一生坎坷,也许只有他这样亲身经历过专治独裁的残酷无情,与民主共和的自由平等,才能真正体会到“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的含义与重要,这也是孙耀庭临终前写下的最后的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