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汉献帝投奔刘备,刘备要伐吴,汉献帝不同意,刘备会怎么做?
汉献帝不会投奔刘备,这是必然的。他在曹魏吃香喝辣多年,早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和曹操曹丕这两位相处了这么久,其实已经了然他们的手段。
可是汉献帝对刘备真的不熟悉,他们之间其实没有多少交集,除了曹操打下徐州以后,把刘备带到许都,他们见过以外,再也没有见过面。
与其逃亡到一个不熟悉的人那里,还不如待在原地,与熟悉的对手碰面,见招拆招。要是跑刘备那儿去,会不会成为项羽手里的楚怀王呢?谁也不清楚。
01刘琦之死,至少是汉献帝不去刘备那儿的一个原因。
刘备在北方混迹20年,都没混出个名堂在。46岁的时候到了荆州,此后在荆州闲居了两年,根本就没有什么功业。
不过刘备和刘琦的关系不错,甚至为了帮助刘琦脱险,曾经介绍诸葛亮给刘琦。因为刘备知道,刘琦是他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 刘备和刘琮是搭不上话的,因为刘琮有蔡家一帮人辅佐。刘备只能将砝码全都放在了刘琦身上。此后刘琦被安排到夏口带兵,那也是刘备有意为之,因为关羽可以前去接管刘琦的兵权,这样刘备就可以从一文不名,到拥有两万水军。
- 刘琮投降曹操以后,刘备和刘琦联合在一起。在击败曹操以后,刘琦被刘备推举为荆州刺史。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刘备是刘琦的手下,刘备手里的人马多数也是刘琦的部下。
- 说到底这个时候刘备还是个打工的,他能服气吗?他不会服气的。当时已经快50岁的刘备,必须要尽快创立基业才行,所以刘备不会让刘琦久活于世。
刘备南征长沙、武陵、桂阳、零陵等四郡以后,刘琦忽然就病死了。这中间的事情可就有点蹊跷了。
刘备拿下荆州之前,刘琦没有问题,还成了荆州刺史。可是刘备拿下荆州诸郡以后,刘琦忽然就死了。会不会存在刘备利用刘琦的身份,劝降了荆南四郡呢?
先主斜趋汉津,適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三国志》
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刘备杀掉了刘琦。但是这未免也太凑巧了,事情传到曹魏那边以后,可就更加面目全非了。
所以当汉献帝听说了这件事以后,他还会选择前往投奔刘备吗?当然不会了。他如果过去了等到刘备拿下天下,第一个杀的,岂不就是他了吗?毕竟刘备也姓刘,也是有继承权的。
02汉献帝知道怎么和曹家父子相处,活命最重要。
汉献帝这辈子最要感激的人,应该就是曹操父子两个。当然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会觉得这种说法很可笑。
汉献帝是被董卓拉上来做皇帝的,此前汉灵帝虽然打算立刘协,可是有托孤之众的蹇硕被何进给宰了,不是何皇后所生的刘协自然不能登基。
- 此后董卓觉得他聪明这才将他改为皇帝,可惜什么权力都没有,董大爷还天天去皇宫吃住,完全把皇宫当成自己家。
- 董卓死了以后,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王允被他们杀了以后,汉献帝又成了李傕郭祀的傀儡,这小日子就更难过了,基本生活条件都难以维持。
- 此后李傕郭汜火并,汉献帝流落民间,要不是曹操把他接回去,汉献帝或许就饿死了。对汉献帝来说,曹操是有功之臣。
曹操按照所有帝王的礼仪来接待汉献帝,除了皇宫不在洛阳外,其余所有待遇和此前一模一样,甚至更加好。
权力虽然没有,可是生活条件,绝对是非常滋润的。此后曹操杀董贵人、杀伏皇后,这都不影响汉献帝对曹操的感激,甚至汉献帝还娶了曹操三个女儿,以求自保。
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七月,杨奉、韩暹以天子还洛阳,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国志》
如果没有曹操的话,汉献帝连活下去的可能都没有。当时没有任何人有能力保护汉献帝,除了曹操。
此后曹操去世,汉献帝见招拆招,趁着曹彰回来闹事的档口,立刻将皇位禅让给曹丕,算是给曹丕立下了大功,为此得到了曹丕礼遇,被封为山阳公,自此逍遥后半生。
曹操和曹丕父子,汉献帝是再熟悉不过了。他知道该如何在曹家父子手底下活下来,所以他不断试探,失败了就蛰伏一段时间再试探。到了刘备那儿可就得重头再来了。
03汉献帝去了,若是反对伐吴,那么刘备可能要对他下手。
汉献帝就算瞎了眼,猪油蒙了心,去了刘备那里,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比如当时篡汉的分明是曹丕,如果刘备在关羽张飞死后,非要伐吴的话,那么君臣之间,可就爆发矛盾了。
在刘备看来,江山是兄弟们打下来的,现在兄弟们都被害死了,江山要了还有何用?可是汉献帝不一样,他要从大局出发。
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三国志》
汉献帝和关羽张飞没有感情,他只考虑大汉王朝的未来。所以这个时候刘备的主张,被汉献帝否决,刘备必然要做出极端事情来。
刘备手握军权,和曹操没什么区别。如果汉献帝公然违背刘备的主张,铁定是要被刘备偷偷宰掉的。这种事情,对刘备来说太驾轻就熟了。
找个从曹魏俘虏来的人当刺客,杀了汉献帝以后,嫁祸给曹丕,一切就都解决了。到时候还是该哭丧的哭丧,该登基的登基,该伐吴的伐吴,历史不会被改变。
只有一小撮人,可以真正改变历史。汉献帝这种无足轻重的角色,其实根本影响不到历史的进程。
总结:汉献帝逃到哪儿都没用,毕竟人心不思汉了。
早在李傕郭祀败亡的时候,其实汉献帝有很多种选择,他完全可以逃到汉室宗亲的集团内,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当时有实权的汉室宗亲有荆州牧刘表、扬州牧刘繇、幽州刺史刘虞以及益州牧刘璋。这些人都是汉献帝的亲戚,都是大汉朝的宗亲,可是却没有一个愿意接收汉献帝的。
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是一把手,汉献帝来了以后,那他手下的人,可就都要听从汉献帝的调遣了。
为此汉献帝去往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累赘,转而会被当地的领袖给除掉,毕竟每个老刘家的人,都有合法继承权。所以可能曹操这里是他最好的归宿了,毕竟曹操不姓刘,没有合法继承权,又不愿公然篡位。
参考资料:《三国志》
假如汉献帝投奔刘备,刘备要伐吴,汉献帝不同意,刘备会怎么做?
刘备伐吴,是公元211年的七月份了,刘备已经登基当皇帝半年多了。刘备登基是因为曹操去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曹丕直接称帝,建立了魏国。这意味着汉朝灭亡了。
汉献帝被曹丕改封为“山羊(今河南焦作一带)公”。即使汉献帝有机会投靠刘备,最多也是在这个时候。因为在曹操时代,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汉献帝这个品牌,才逐渐做大的。这时的汉献帝是不可能从曹操那里走脱的。
曹丕能使汉献帝禅位,说明汉朝的名存实亡与终结,更意味着汉献帝作为汉朝最后一位皇帝,已经没有用处,谈不上号召力了。
众所周知的是,刘备在成都登基时昭告天下,说汉献帝已经去世了,自己继承汉位,要光复汉室江山,立国号“汉”。
事实上,曹丕登基在前,也已经昭告天下,包括蜀中各地和东吴各地,都有檄文传达。汉献帝被封“山阳公”,可以以汉朝皇帝服装车架出行。曹丕的意思,我够仁厚,没有杀汉献帝,还让他享受皇帝的待遇。
由此可见,刘备登基做皇帝说汉献帝去世,只是忽悠一下众人。他根本没有考虑汉献帝的感受,顾及他的死活。
所以,即使汉献帝投靠了刘备,汉献帝最好的结果就是被封到那个山沟里,去安度晚年罢了。
甚至或许,刘备不会让汉献帝进入蜀地,就让其莫名其妙的死了。这正好是刘备可以污蔑魏国或吴国的借口(要看汉献帝入川的路),来号召天下人讨伐魏国或吴国了。
至于刘备讨伐吴国,汉献帝不同意,那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事。汉献帝到那个时候不可能左右刘备的权力,甚至能与刘备说上话都是不可能的了,更谈不上阻止刘备。所以,他的意见微不足道,刘备依然会伐吴的。
假如汉献帝投奔刘备,刘备要伐吴,汉献帝不同意,刘备会怎么做?
如果汉献帝投奔刘备,那么他得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好好当个傀儡的话,还可以当一段时间的皇帝;不听教的话,那么汉献帝很快就会因病而亡了,且留下遗诏,皇位传给刘备。刘备伐吴,汉献帝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最终都会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圣旨,天子命令刘备伐吴的。最终历史书也会记载,建安二十六年,帝命丞相兼上将军皇叔刘备伐吴,我师败绩,帝心甚痛!
一个集团公司,不要看名义上谁是法人,谁是董事长,要看谁是实际控制人。名不副实的情况太多,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实的皇帝称为傀儡,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的人实权者。曹操、刘备、孙权皆实权者,汉献帝拥有的不过是皇帝名号而已!一个没有军队,没有子民、没有经济的皇帝,在实权者眼中也就是傀儡而已。傀儡听话,就让他当皇帝,不听话就废了,杀了也是可以的。
汉献帝在曹操那里当了那么多年傀儡皇帝,他自然深谙傀儡之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他心中有数,不会越雷池一步的。就算汉献帝到了刘备处,突然精神失常,硬要自己亲政,也不允许刘备伐吴,最终的结果还是不会改变。汉献帝的言行会被史官改写,他自己也会很快去见列祖列宗。
刘备从荆州起家,刘表的的长公子刘崎是刘备占据荆州的法理所在,刘备是代侄子刘崎镇守荆州。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向朝廷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他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郡)。同年,刘琦因病逝世,刘备趁势据有荆州!刘琦因病逝世,大家不觉得死得很蹊跷吗?汉献帝要是有自己的主张,他的结局跟刘琦是一样的。
假如汉献帝投奔刘备,刘备要伐吴,汉献帝不同意,刘备会怎么做?
如果汉献帝投奔刘备,不就同刘章的结局,禅位刘备。打吴国,汉献帝以没有发言权了。
假如汉献帝投奔刘备,刘备要伐吴,汉献帝不同意,刘备会怎么做?
首先以现实来看,曹操和曹丕父子俩,无论是谁都肯定不会放了汉献帝,任由他跑去投奔刘备的,哪怕是汉献帝被迫退位以后也是如此。
当然我们跳过这个现实,直接进入问题来看,如果汉献帝真的去投奔了刘备,刘备要伐吴的话,汉献帝不同意,刘备会怎么做呢?
刘备怎么说是刘皇叔,肯定要面子功夫做足,会对汉献帝说一堆情深意切,并且很有道理的“废话”,看似是解释,但内里意思就是你不同意我也要去伐吴。
当然如果刘备再腹黑点,面子功夫做完以后,肯定还要收拾汉献帝,比如说缩减汉献帝的膳食啊,降低汉献帝的生活待遇之类的。
当然说到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提问在没有基于现实基础以外,又出现了第二个错误或者说不合理之处。那便是历史上的汉献帝,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并非是昏庸无能之人,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所以如果刘备伐吴,即使汉献帝不同意,他肯定不会明确说出来的,毕竟他也清楚自己的定位。
因此很有可能,就是汉献帝即使不同意,也不会说出来,而是会换一种方式。比如说私底下劝劝刘备什么的,有用最好,没用就算了,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假如汉献帝投奔刘备,刘备要伐吴,汉献帝不同意,刘备会怎么做?
分两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汉献帝会不会投奔刘备?
公元189年,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年仅9岁的刘协为帝,此即汉献帝。汉献帝一登基,就成了董卓的傀儡,被董卓一路挟持。后董卓被杀,战乱中,汉献帝随李榷的部下逃出长安 。后被曹操迎到洛阳,汉献帝赐曹操节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仍然做他的傀儡。
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过程,汉献帝刘协根本没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那有可能选择投降谁和不投降谁呢?所以投降刘备,根本不可能。
退一步说,假设汉献帝投降刘备,刘备也没有那个能力侍候一个皇帝啊!此时刘备自己还没有安身之地,还在四处漂泊,没有自己的根据地。
其次,刘备要伐吴,汉献帝不同意,依刘备的个性,肯定不再伐吴。因为刘备骨子里有浓厚的忠君思想,借他一百个胆,他也不敢违背圣旨。哪怕汉献帝是个小孩子,只要是皇帝说的话,他肯定遵命。皇帝说不要伐吴,刘备肯定不伐吴。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