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司马”这一官职被用于姓氏最早是在何时?有依据吗?

导语:

司马家族在中华历史中,是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的。可以说民族大融合,离不开司马家族的影响。那么司马这个姓氏,最早是出现在哪里呢?

其实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就有比较明确的答案了。司马家最早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颛顼统治天下的时候,掌管天文和地理的南正重和北正黎这两位。

后来到了唐虞之际,重和黎的子孙依旧负责天文和地理,夏商时期,重黎氏子孙后代基本都负责天文地理的事情。

周朝的程伯林甫就是他们的后代,一直到了周宣王时期,重黎氏因为失去了官守,所以被称之为司马氏,这就有了第一代司马氏,他所负责掌管的是周史。

到了周惠王和周襄王的时候,司马氏离开了周王室,迁徙到了晋国,此后一批司马家的人又逃到了秦国,迁居在少梁这里。

01司马在殷商时期,已经成为一种官职的称呼。

周朝的时候,军队的主要组成单位就是马车。哪一个诸侯国的马车比较多,哪一个国家的实力就比较强大。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後,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適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自司马氏去周適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史记》

千乘之国、万乘之国其实指的就是诸侯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马在那个时代的地位是相当高的,类似于咱们现代的坦克一样。

司马最早就是专门管理战马的官职,可不是弼马温那种,而是一种重要的军队职称。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设立了司马的官职,地位仅次于三公,与司徒、司空、司士以及司寇并称为五官。

  1. 到了周王朝后期,春秋战国时期,司马这个官职依旧被沿用了下来。到了汉朝汉武帝时期,情况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2. 汉武帝设置了大司马这个官职,一般作为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加号。我们比较熟悉的卫青就是大司马大将军,而霍去病则是大司马骠骑将军。
  3. 这两位都是统领千军万马的汉朝顶级军官,可见大司马的官职地位之高。此后大司马一直都是汉朝臣子的最高官职,权倾一时的霍光,其实也是大司马大将军。

所以司马这个姓氏和司马这个官职,其实并不是同一个起源。相比较而言,官职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

而姓氏出现的时间就稍微晚一点了,一直到了周宣王时期,才正式有了司马这个姓氏。两者之间其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02司马家好歹也是得过天下的皇族。

司马家族自古都是非富即贵的家族,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少官员。秦汉时期的司马家族的人也是贵族成员。

司马迁在世的时候,其实司马家族就已经是规模不小的世家大族了。等到三国时期,司马懿时代的时候,司马家族就更加荣耀了。

  1. 司马懿蛰伏了多年,在曹魏政权经历了四代君主,最终在晚年爆发了起来,夺取了曹魏的执政权,为子孙建立西晋王朝立下了大功。
  2.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加九锡,灭亡季汉帝国。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后来更是完成了灭亡孙吴,一统天下的大业。
  3. 不过西晋王朝存在仅仅五十多年,八王之乱以后,西晋王朝宣告灭亡。五胡乱华期间,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又勉强维持了对华夏一百年的统治。

所以司马家族所建立的晋王朝有一百五十年左右的统治时间。不过真正意义上的统治时间,只有前面50年。

因为东晋王朝从开国皇帝司马睿开始,皇权就已经显得十分孱弱,完全不是相权的对手。整个东晋王朝,基本上都是处于权臣执政的状态。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卬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晋书》

甚至西晋司马衷时期,也是由皇后贾南风执政,此后就出现了八王之乱。司马家族真正辉煌的时间,可能只有司马炎这一代。

因为司马家族不懂得执掌权力,而且总是搞内讧,所以爆发了五胡乱华的事情。这一段时间的确是一场灾难,从历史角度上来说,这是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过程。此后的华夏,成了一个兼容并包的民族。

03司马家族的人,现在很少,跟刘裕脱不了干系。

刘裕是南朝宋国的建立者,他本来是东晋北府兵的名将。可是后来桓玄叛乱建立了桓楚政权,刘裕击败桓玄后,夺取了东晋的执政权。

  • 此后刘裕南征北战,陆续重新恢复了东晋江山,甚至北伐一直打到了长安地区。这个时候的刘裕匆忙赶了回去,继承大统,结束了司马家族的统治。
  • 他对司马家族并没有那么仁慈,而是采取了诛杀的态度。所以司马家族这个皇族,在当时基本上被刘裕给杀光了。
  • 对司马家族来说,这是一个无比黑暗的时代,但是从刘裕的角度来说,司马家族的存在,只会让他的王朝不稳固。毕竟大家都是篡位得来的天下,自然是容不得手下留情了。

此后司马家族的人口锐减,直到今天,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司马家族在全国的人口只有2.8万人,排名第549位。

冀州道人释法称告其弟子曰:’嵩神言,江东有刘将军,汉家苗裔,当受天命,吾以璧三十二、镇金一饼与之,刘氏卜世之数也。’汉建武至建安末一百九十六年而禅魏,魏自黄初至咸熙末四十六年而禅晋,晋自泰始至今百五十六年,三代揖让,咸穷于六。又汉光武社于南阳,汉末而其树死,刘备有蜀,乃应之而兴;及晋季年,旧根始萌,至是而盛矣。"若此者有数十条。群臣又固请,乃从之。---《南史》

在宋朝百家姓之中,司马家排名是在第410位,可见从宋朝到现在这段时间,要么是司马家不少光棍找不到媳妇儿,要么就是其他家族逐渐壮大了起来,将他们挤了下去。

总结:贵族集团垄断官场的典型,其实就是司马家族。

我们去看中国历史上的官场,自古都是由贵族家族所垄断,其实司马家族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

司马家族的祖先从颛顼时代,就已经开始负责掌管天文地理,虽然那个时候没有司马这个姓氏。一直到周宣王时代,司马氏出现以后,他们家都是掌管历史的。

也就是说司马家一直都是读书人,科举制度没有出现以前,古代有多少人可以读书呢?根本就没有多少。

只有贵族才真正有机会读书做官,这是残酷的事实。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历代帝国的官员。这才是司马懿夺取天下的基础。

其实这样的家族还有很多,比如弘农杨氏,早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做官,一直到隋文帝杨坚夺取天下。所以说贵族体系,也是中国历史的一种特征。

参考资料:

《史记》

《晋书》

《南史》

历史上,“司马”这一官职被用于姓氏最早是在何时?有依据吗?

司马(一)官名

(丨)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时沿置。除掌军政外,还兼掌制赋,教军旅等,是治军的最高长官,其佐助称为少司马。

汉武帝时罢太尉,设大司马,常和将军、骠骑将军联称。成帝时大司马有官属,俸禄与丞相同。

东汉光武帝时常与太尉迭置,至灵帝未又别置大司马。

北周时为夏官,称大司马卿,掌国政。

从隋代开始,不再设大司马。

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2)汉时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兵事。

魏晋至宋,司马为军府官,职掌综理府事与参预军事计划。

隋唐时州府佐吏有司马,位在别驾、长史下。

明清因以称府同知为司马。

(二)复姓氏

以官为姓氏,周宣王时,程伯休父为司马,其后为司马氏。(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历史上,“司马”这一官职被用于姓氏最早是在何时?有依据吗?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司马是西周时期的官职,三有司(司徒,司空)之一,《周礼·夏官》有记载:乃立夏官司马,使司其属而掌邦政。可见,司马是掌管国家军事大权的重要官职,权利很大!

而关于司马姓氏最早的记载,来自于周宣王时期的司马程伯休父。在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程伯休父屡立战功,周天子准许他的后人以官职为姓,即为司马姓的来源。

同时,程伯休父的部分子嗣以国为姓,即程姓,所以今天我们说程姓和司马姓同宗同源。

司马懿

司马姓氏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如史家两司马的司马昭司马光,汉代风流才子司马相如,还有东汉河内的司马八达,建立晋朝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祖孙三代,同时司马姓也成了晋朝的国姓!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历史上,“司马”这一官职被用于姓氏最早是在何时?有依据吗?

司马这个姓,最早确实源于官名。司马在古代是掌管军事的官职,相传少昊时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这是司马这个姓氏的最早起源。

起源于西周、春秋等时期,大多也是以官职为姓,改姓司马的。

至于司马这个姓氏的名人,实在很多,因为这一家做过皇帝的,下面拣几个有名的说:

司马错: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历仕秦惠文王、武王、昭王三世。统军指挥灭巴蜀之战,并在和楚、魏、韩等国的作战中多次取胜。

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著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等名篇。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西汉著名史学家,父子二人合著《史记》一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史。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这几个就不说了,开创了西晋王朝,都是皇室的成员。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由他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史上,“司马”这一官职被用于姓氏最早是在何时?有依据吗?

在我们小时候上学时期,在课本上学到的司马光砸缸,司马光,还有司马相如等等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司马这个姓是怎么来的呢?

司马这个姓氏最刚开始并不是姓氏,他是一个古代的官名。是对于一个职位的称呼,后来经过历史演变之后,司马也就成为了姓氏。

在中国古代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司马是重要的官职,是专门负责管理马匹的职位。在西周的时候,“司马”就已经作为官职开始设置了,与司徒、司空并称为“三有司”。春秋、战国时期沿用,在军队的将帅之下,还设置有很多的司马之职,他们都分别承担着军队中不同的任务;汉武帝时期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魏晋时期,司马已经成为总理军队事务的官员,参与国家的军事计划。此时的司马其实已经是朝廷的重臣,掌管着国家的军政和军队赋税,国家对外出兵征战,都是司马统兵,所率的军队有六个师亦或者八个师不等,已经相当于大将军的职权了。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一般对于有官职的人都称呼官职,所以对于司马这个官职,其实都是由于最刚开始对于一个官职的称呼,最后演变成了一个姓氏。

历史上,“司马”这一官职被用于姓氏最早是在何时?有依据吗?

司马,我我国著名的复姓之一,因其历史众多的名人如司马迁、司马光、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相如等,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一姓氏最早为官职,后成姓氏,最早起源于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有其明确的历史依据。

  

一、分布概况

司马(sī mǎ):晋朝国姓,中华姓氏之一,复姓。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司马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公元2018年左右司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190位,人口50万人。

二、最早作用

  司马,是古代官职的名称,最早设立在殷商时期,主要负责军政和军赋。之所以称之为“司马”,是因为马在古代是最重要的军事物资,形容国家军力强盛,就称呼为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这里“乘”就是马拉的战车。

“司马”的官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殷商时期,司马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春秋时期,司马的官职在将军之下,“千人一司马,万人一将”。汉武帝时期,大将军所属军队分为五部,各置司马一人。同时设置大司马,为大将军的加号,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魏晋时期,司马为将军的署官,有点象今天的参谋或参谋长。在唐朝时,司马也作为地方刺史的佐官,实际无职掌,多用于处置贬官;著名诗人白居易即曾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宋之后,不再有司马这个官职了。

三、成为姓氏

司马懿

司马光

司马迁

司马炎

司马,作为姓氏来源于官职。由于风姓司马氏的后裔中有司马迁、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光等,所以更为有名。风姓据说为人文始祖伏羲之后。周宣王姬靖时期(公元前827~前784年),风氏后裔子孙名叫休父,世代为程国(今河南洛阳东部)之君,伯爵,故称程伯休父,官至司马,负责执掌周王室的国家军队。在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休父受命率军克平了位于淮河流域的姜戎(古东夷民族的一支),史称“周攻姜戎”,为周王朝势力真正向“中原之南”的拓展立下大功,周宣王特赐其以官职为姓,称司马氏。

第二个来源为子姓,孔父嘉(公元前?~前710年),为宋闵公的五世孙。子姓,名嘉,字孔父,为春秋初期宋国大夫,是孔子的六世祖,官为宋国大司马。孔父嘉死于宋国内乱,其后裔被逐出宋国,有子孙以祖先官职为姓,为子姓司马氏。

司马姓氏还是许多的起源说法,但都晚于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所以不赘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