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吴璘的孙子吴曦为什么造反,又为什么失败?

导语:

吴曦是南宋七王之一吴璘的孙子,祖父吴璘死后被追封为信王,是南宋著名军事将领。吴曦也因此而获得朝廷器重。

不过他的反叛,其实跟宰相韩侂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韩侂胄希望通过北伐掌握南宋所有权力,而吴曦趁此机会依附于韩侂胄,成为帮助韩侂胄夺权的重要人物。

韩侂胄对吴曦的信任有些莫名其妙,以至于吴曦在蜀地地位越来越高,一直做到了四川地区的军政一把手,而且有了随机应变的权力,从而才具备了反叛的资格。

01韩侂胄和吴曦之间的关系,属于相辅相成。

其实韩侂胄的出现,无疑是给备受压迫的南宋朝廷打了一剂鸡血。因为南宋朝廷一直以来都没有切实的北伐计划,总是在唱口号,可实力上却不允许。所以久而久之,没有人再提起北伐的事情,民族情绪相当低落。

会韩侂胄谋开边,曦潜畜异志,因附侂胄求还蜀。枢密何澹觉其意,力沮之。陈自强纳曦厚赂,阴赞侂胄,遂命曦兴州驻紥御前诸军都统制,兼知兴州、利州西路安抚使。从政郎朱不弃上侂胄书,谓曦不可主西师,侂胄不报。曦至镇,谮副都统制王大节,罢之,更不除副帅,而兵权悉归于曦。---《宋史》

这个时候韩侂胄却高举北伐旗帜,他力主北伐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要夺取南宋的全部权利。不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当时南宋臣子们的主张是和而不是战。

所以面临重重困难的韩侂胄,其实并不如意。这个时候吴曦以三代忠良的身份,力挺韩侂胄,支持韩侂胄掌权,并且强烈支持北伐。

  1. 这可把韩侂胄高兴坏了,多几个吴曦这样的忠良之后,韩侂胄想要掌权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所以为了拉拢南宋其他忠良之后,韩侂胄开始大力提拔吴曦。
  2. 吴曦的升迁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有了韩侂胄这么一个大靠山,吴曦的仕途不会太差。可是他自己也没想到,韩侂胄对自己居然如此信任。
  3. 在军事上,韩侂胄几乎完全放权,吴曦逐渐成为了四川地区的领袖人物。韩侂胄的意图当然是明了的,他认为吴曦是自己人,完全可以托付兵权。

兵权在吴曦手里,那就等于是在他韩侂胄手里。而吴曦这边也没有闲着,一再强调自己的立场,支持韩侂胄北伐。

所以这是一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韩侂胄成了个傻大个,认为吴曦是自己人。而吴曦则顺坡下驴,假装成为韩侂胄的亲信,从而夺取了四川的实际控制权。

02韩侂胄北伐没有成效,金人暗中与吴曦勾结。

韩侂胄和吴曦之间的关系,维持的时间并不长。自从韩侂胄将四川所有军政大权都交给吴曦以后,吴曦完全具备了独立的条件。

金人犯西和,王喜、鲁翼拒之。战方急,曦传令退保黑谷,军遂溃。乃焚河池,退壁青野原。曦时已布腹心于金,将士未之知,犹力战,敌人窃笑之。曦退壁鱼关,招集忠义,厚赐以收众心。兴元都统制毋思以重兵守大散关,曦因撤蓦关之戍,敌由版闸谷绕出思后,思遁。金遂陷大散关,曦退屯罝口。举人陈国饰投匦上书,言曦必叛,侂胄不省。---《宋史》

这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朝中不少大臣都上书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吴曦的权力过大,完全没有朝廷的节制,将来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宋朝最担心的,就是地方武将造反的事情。岳飞被杀就是最好的例子,可是奇怪的是,韩侂胄对此置若罔闻。

  • 吴曦欣喜之余,必须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如今他就是被放在了风口浪尖之上,虽说有巨大的权力在手里,可是吴曦也遭到了不少非议。
  • 这个时候韩侂胄发动了北伐,很显然,吴曦作为四川地区的军事领袖,自然承担了四川地区的北伐重任。韩侂胄一直催促吴曦进兵,可是吴曦部队却按兵不动。
  • 为此韩侂胄请程松作为吴曦的顶头上司前往四川督战,结果程松的卫兵都被换掉,而吴曦此刻正在帮助金人围困宋军。

这一惊人的发现并没有传出去,吴曦在四川的行动非常诡异。他一方面派人前去和金人商谈议和事宜,一方面在四川地区招募忠义之士前来抗金。

如此一来,韩侂胄这边认为吴曦还在抗金,而金人那边已经和吴曦达成了协议。金人册封吴曦为蜀王,使得他真正成为了蜀地的最高统治者。

这是多少英雄人物,梦寐以求的事情。吴曦当然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所以他不顾手下人的反对,公然称王。

03吴家80年的忠义毁于一旦,吴曦把自己送上断头台。

吴曦称王的事情很快在南宋传开,韩侂胄为此背脊发凉,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其实这就是一场赌博,无限制的信任之下,要么会出现为你卖命的人,要么就是在养虎为患。

很显然这次韩侂胄是彻底赌输了,因为吴曦的叛乱,使得韩侂胄北伐的部署全部被打乱。金人有了吴曦在四川地区的策应,所以他们才集中兵力前往的东南地区,围攻南宋主力。

最终韩侂胄的这次北伐活动以失败而告终,而吴曦是罪魁祸首,为此韩侂胄甚至打算承认吴曦蜀王的事实,希望他不要投降金人。当时吴曦自称蜀王,公然成为了金人的附属国,甚至留起了金人的小辫子。

兴州合江仓官杨巨源倡义讨逆,未有以发,遂与随军转运安丙共谋诛曦。会李好义与兄好古、李贵等皆有谋,交相结纳。二月甲戌夜,漏尽,巨源、好义首率勇敢七十人斧门以入。李贵即曦室斩其首,裂其尸。丙分遣将士收其二子及叔父柄、弟晫、从弟晛、贼党姚淮源、李珪、郭仲、米修之、郭澄等皆诛之。时吴端犹卧后阁,亦伏诛。徐景望、赵富、吴晓、董镇、郭荣、禄禧等皆在外,遣人就诛之。函曦首献于朝。---《宋史》

这使得当时蜀地的忠义之士愤怒不已,他们看清了吴曦的嘴脸,知道之前的所有号召都是骗人的,所以他们打算合谋杀掉吴曦。

于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合谋诛杀吴曦事件,就这么爆发了。以杨巨源、安丙、李好义兄弟、李贵等人为首的多股力量一起冲入了吴曦的宫殿,李贵当场斩杀吴曦。

吴曦被杀以后,吴曦的军事势力完全瓦解。南宋再次得到了四川的控制权。到了清算的时候,宋宁宗并没有诛杀吴家满门,毕竟吴曦的爷爷吴璘对国家是有功劳的。所以朝廷只是杀了吴曦的妻儿,将吴曦的兄弟们贬为奴仆,吴家的子孙负责祭祀吴璘,免于责罚。

总结:吴曦的叛乱,归咎于韩侂胄的放权。

信任永远都是相对的,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人,因为权力这东西就跟指环王里的魔戒一样,是有魔力的。

一旦有人深陷其中,自然会变得失控。如果这个时候你再没有相应的人前去约束的话,那对这些人来说,可就无法无天了。

韩侂胄显然是百分之百地放权吴曦,却没有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等到吴曦坐稳江山以后,他才想着派个人去监督,却为时已晚了。

所以吴曦的反叛,韩侂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对的权力永远都是合适的,为什么中山先生要求三权分立?

就是不希望权力失去制衡,他在卸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将国会可以限制大总统的命令写进了宪法之中,目的就是为了限制某些人的权力。

参考资料:《宋史》

南宋名将吴璘的孙子吴曦为什么造反,又为什么失败?

结论:

吴曦之所以造反, 并非是吴曦一人的责任,南宋政府是脱不了干系的。可是再怎么样,他也不能出卖国家利益,与敌人勾结。所以他造反后不久,就被手下爱国之心尚存的将士杀掉了。

导语: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从吴玠、吴璘到吴挺,吴家可以说是两代忠良,他们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浴血疆场,国家也给了他们相应的回报,吴玠、吴璘兄弟二人都名列南宋七王。吴家在川蜀的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抵挡住了金军的铁骑。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让其蒙羞的竟是自家后人。

  • 进入吴曦的世界,看看他的人生过程
  1. 作为吴璘的孙子,吴曦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16岁的他就被任命为中郎将,这个时候他寸功未立,全凭借的祖父的荫蔽。初期的他也有着报效国家的梦想,凭借军功他一步步的得到了晋升。庆元六年,35岁的吴曦因为修建宋光宗陵寝有功而被升为太尉。
  2. 开禧元年,南宋的宰相韩侂胄再次启动北伐计划,吴曦趁机返还蜀地。回到蜀地后的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谋划,掌握了蜀地的财政大权。这个时候,蜀地的兵权与财权都由吴曦一人所掌管,可以说达到了吴曦人生的巅峰。
  3. 开禧二年,心怀异志的吴曦开始与金国秘密书信来往,谋划反宋大计。他背着手下人暗中与金人勾结,在得到金人的支持后,吴曦公开了自己的造反计划,叛宋称王。
  4. 吴曦的叛宋只是得到了少部分人的支持,当时蜀地中人对吴曦的叛宋反对者甚多,就连他的儿子对此都非常不满。开禧三年,其手下杨巨源等人就把他杀掉了。
  • 本是忠义之后的吴曦,为什么升起了反宋之心呢?
  1. 韩侂胄想要重启北伐大计,可是当时的朝中无人可用,放眼望去只剩下了吴曦一人。而吴曦既是忠良之后,本身也立有战功,韩侂胄基于信任,给予了吴曦军政财一体的大权。而南宋朝廷因为缺乏可以形成战斗力的部队,所以无法对吴曦产生制约。在吴曦根据地的“川蜀”一代,更无人可以构成对吴曦的威胁。这一大的形势格局为吴曦创造了造反的条件。
  2. 宋朝从建国之初就是重文轻武,武将即便是有功都不被重视,在他之前就有抗金名将岳飞的冤死。而吴曦本人虽然是吴璘的后人,但是能力与祖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再加上朝廷上层胡乱指挥,吴曦在同金军的作战中不仅没有获胜,还打了大败仗。他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担忧,吴曦的造反有一定意义上的自保需要。
  3. 金国对吴曦非常的重视。金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出发,当然是乐的看到宋朝内部大乱。因此金国给吴曦开出了一个比较优厚的条件。金遣吴端持诏书、金印至罝口,封曦蜀王,曦密受之。吴曦看到这个条件之后,也觉得如果选择造反的话,要比为南宋王朝尽忠强。因此,吴曦以国家利益与金人勾结,阴遣客姚淮源献关外阶、成、和、凤四州于金。双方在利益上达成共识后,吴曦反叛南宋。
  • 吴曦造反失败的原因
  1. 吴曦的造反缺乏通盘的考虑。虽说南宋的力量不强,可是当时金国也没有了攻打北宋时候的力量。根本无法对吴曦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帮助,能做的只有口头表示。
  2. 吴曦的个人能力不足,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从政治上,吴曦都不及他的先辈。他的造反只是一场闹剧。当他杀掉那些忠臣义士之后,其残暴也显露无疑。
  3. 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与这个叛国者一条路走到黑。所以,他造反不久,就被他原来的手下杀掉了。兴州合江仓官杨巨源倡义讨逆,未有以发,遂与随军转运安丙共谋诛曦。会李好义与兄好古、李贵等皆有谋,交相结纳。二月甲戌夜,漏尽,巨源、好义首率勇敢七十人斧门以入。李贵即曦室斩其首,裂其尸。
结语:

吴曦的造反有朝廷本身对其过于信任,缺乏节制有关,也离不开吴曦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但更大的因素还是吴曦丧失了应有的国家大义。他最终的失败,除了本人的能力不足外,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人愿意与这个出卖国家利益的人同流合污。只要是稍微有一点气节的人都会把祖国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画外音:

一门竟出两名臣,伯仲同心拒敌人。莫怪蜀民崇食报,迄今庙貌尚如新。这是蔡东藩先生在《宋史演义》中对吴玠、吴璘两兄弟的评价。如此忠义的兄弟,死后竟然有后人背叛国家,真是为两兄弟感到悲叹。

参考资料:

《宋史》

南宋名将吴璘的孙子吴曦为什么造反,又为什么失败?

造反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吴曦老铁靠祖辈父辈的裙带关系被重用,本人是个战五渣,金国兵雄马壮,老铁害怕就摇白旗了。

第二,宋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自封皇帝,一直就是猜忌武将、残害武将。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是一样,被整死的多着呢。

拿咱们熟人来说,北宋有狄青,南宋有岳飞,吴曦要是打败仗,估计也没得好死。

第三,忠诚是有代价的,任何人都会背叛,只要开的价码诱人!很明显:金朝开的价钱,吴曦老铁很满意

失败原因就一个:

吴曦是个废物,即没有流芳千古,也没有遗臭万年,我刚才去度娘才知道有这个废物存在

南宋名将吴璘的孙子吴曦为什么造反,又为什么失败?

吴曦枉为名将之子忠臣之后,却野心膨胀叛国谋反,自立为蜀王,置祖宗忠义于不顾、背弃臣节叛君叛国,最终大逆不道不得人心终以失败惨死而告终。可他的谋反叛国却毁了其祖父、父亲一世忠臣之名,令祖宗蒙羞。既是不忠之臣,更是不孝子孙,永远被后世唾骂遗臭万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