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吕雉、朱元璋这么毒辣,为什么那么多人死心塌地为他们卖命?

导语:

能够在封建时代,成为一个集团的领袖,必然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刘邦、吕雉包括朱元璋,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领袖,为什么他们能成为领袖呢?他们拥有毒辣的手段,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甘心跟随他们呢?

其实毒辣与否是相对来说的,我认为刘邦就是一个比较有人情味的君主,除了异姓王之外,他并没有杀掉多少功臣。吕后之所以对戚夫人如此残忍,那也是被戚夫人给逼的。至于朱元璋,的确有些残忍,不过也是有他自己的目的。

那么他们的手下,是怎么评价他们的呢?他们身上有哪些特殊的气质,使得那么多人甘心跟着他们的呢?

01首先,他们能在关键时候做决断。

做决断这件事,看似比较简单,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你不是在过家家,每一个决断,都有可能决定集团未来的生死问题。

伴随着责任越来越大,其实领导者做决断的水平,也就越来越经不起考验。手底下那么多兄弟,都在等着领导的一声令下,而这一个命令,是最拿捏不准的。

  1. 刘邦就比较善于做决断,比如说天下诸侯都不敢进攻咸阳的时候,刘邦得知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消息以后,想都没想就决定要去关中。
  2. 要知道,跟其他诸侯比起来,当时的沛公刘邦还是个不起眼的角色。可是这次露脸,让大家终于认识到了这个人物。
  3. 这一次的选择,对刘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选择。因为进入关中以后,刘邦就可以在天下最富有的地方称王,想想也觉得开心。

再比如说选择韩信做大将军的事情,刘邦看萧何如此诚恳地推荐韩信,便知道韩信不简单。他并不了解韩信,但是他将韩信封为大将军,将军队都交给韩信来管理。

换成其他领袖,谁敢在这个时候,将韩信封为大将军呢?这岂不就是把自己和兄弟们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一个陌生人吗?刘邦敢于做出这样的选择,所以他才能做领袖。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史记》

同样的道理,朱元璋也善于决断。在打下金陵城以后,朱元璋想都没想,就决定在这里建都。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地势非常好,易守难攻不说,而且可以操控东南。

北方还是元朝的天下,而南方有陈友谅在西南,张士诚和朱元璋在东南。朱元璋想要借助金陵的地理位置,扼断东南,的确是一步好棋。可金陵城就在张士诚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一般人还真不敢在这里建都。

02其次, 他们手里有足够的资源。

就算你再有领导能力,想要成为领袖,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的兄弟们总不能跟着你喝西北风吧?所以你必须要有一定的资源。不管是物质还是战略资源,手头上总要有点东西才能出来混。

  • 刘邦刚起义的时候,什么都没有,那么他是靠什么资源吸引大量人才跟随的呢?其实很简单,他靠的是身边这帮铁杆发小。有这帮人在身边,刘邦自然就有了领导人的风范。
  • 刘邦的发小是刘邦几十年玩下来的好朋友,这就是刘邦最好的资源。这些人虽然鱼龙混杂,可就是全都跟刘邦穿一条裤子。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因为不是谁都能积攒这么多人脉的。
  • 后来刘邦的势力越来越大,手里的钱财兵马也就越来越多。像张良、韩信这样的高级人才,也就愿意加入刘邦的阵营。因为他们觉得那个时候的刘邦,已经具备了跟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格,自然可以吸引更多人才。

吕后就不用说了,她完美地继承了刘邦留下的所有资源,所以她也是手握各种人力物力。那么这些大臣自然也就愿意跟着吕后混了。

至于朱元璋,其实他的情况跟刘邦十分类似。最初朱元璋真的是什么资源都没有。自从他娶了一个有资源的老婆马皇后以后,他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太祖有劄记,辄命后掌之,仓卒未尝忘。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太祖既克太平,后率将士妻妾渡江。及居江宁,吴、汉接境,战无虚日,亲缉甲士衣鞋佐军。陈友谅寇龙湾,太祖率师御之,后尽发宫中金帛犒士。尝语太祖,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太祖善之。---《明史》

马皇后是起义军领袖郭子兴的义女,从而朱元璋有了成为郭子兴心腹的机会。从此朱元璋可以享受郭子兴集团的所有资源,那他手底下的这帮兄弟也就看出了朱元璋的未来,所以愿意跟着他。

03再者,他们以大局为重,不以个人好恶判断事情。

任何一个领导,如果只是在乎自己的得失问题,不管大局的话,那么这样的领导,肯定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跟随。

相反一个领导,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事先想到的是全局问题,那么自然会有不少人愿意跟着这样的领导。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史记》

因为大家会考虑这个领导,在关键时刻,会不会在乎所有人的利益。领导个人的利益,只关乎他一个人,而集团的利益却涉及到了集团内部所有人。

  1. 比如说刘邦这个人,他进入关中绝对不是为了他一个人的利益,他那帮兄弟都得了不少好处。可是在赴洪门宴的时候他却只能自己去承受,因为只有他能够挽救自己的集团。
  2. 如果集团都被项羽给毁了,那么他这帮兄弟也就都不会跟着他干了。所以刘邦必须要以大局为重,不可能自己带人逃走,这么一来项羽可能会将他这帮兄弟也给铲除掉。
  3. 吕后当然有自私的一面,她将自己家族的人都封了侯爵甚至王爵,但是这阻碍不了吕后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在对匈奴问题上,吕后继续沿用和亲政策。百姓们使用的钱币问题,吕后也做了不少改良。

朱元璋相对来说自私一点,不过是在建立帝国以后,为子孙谋私利。对他自己来说,其实还是比较顾全大局的。

总结:最重要的,当然是要估计手下人的利益。

天下大事,莫过于一个利字,所谓名其实也是利的一种。不图名不图钱的人,他们为什么还要跟着你打天下呢?

所以说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充分为手下人的利益着想。比如说给手下人的工资高一点,福利好一点,年底再发个大红包做年终奖,那手下人肯定来年还愿意跟着你干。

做企业不是讲情怀的地方,员工们就是想要获得更多利益才会在这个企业。你作为老板非要跟员工将情怀,不谈工资的话,那么这种企业也走不远。

参考资料:

《史记》

《明史》

刘邦、吕雉、朱元璋这么毒辣,为什么那么多人死心塌地为他们卖命?

得想一想为什么会毒辣?

后人评说历史的发生,无非是用自己的见识来评论。

为了生存,历史总是选择性创造了人物,而人物的存在,自有其本身的价值。

刘邦、吕雉、朱元璋这么毒辣,为什么那么多人死心塌地为他们卖命?

毒辣要有资本,他们都是成功人士以后才变得心黑手辣的,一是为保护自己的政权的需要,二是他们的权力到达了顶峰,可以为所欲为,目空一切了

刘邦、吕雉、朱元璋这么毒辣,为什么那么多人死心塌地为他们卖命?

做大事者必要心狠手辣,这三人均是草根出身,起事期间都很善于用人,军纪严明,所以有好多名将贤臣愿意死心塌地辅佐,但坐上皇位后,作为君主,由于统治国家的需要,为树立威信,无法再以兄弟相称,必须让让臣下臣服,且不能威胁君主地位

刘邦、吕雉、朱元璋这么毒辣,为什么那么多人死心塌地为他们卖命?

刘邦,吕雉,朱元璋这么狠毒,许多文臣武将为他们卖命,原因是:

第一,这些文臣武将怀着崇高的理想,就是救民于水火,为万世开太平,面对秦末的暴政,广大人民饿死累死,蚀骨遍野,生灵涂炭,英雄人物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这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有识之士找到了合格的领袖,他们必然共襄义举,共创伟业。

第二,领袖人物有超常的人格魅力,对广大的民众和士兵有凝聚力,对文臣武将有吸引力,指导他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实现改朝换代。

第三,胜利后,有些文臣武将居功自傲,贪污腐败,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本身就是合理的。

第四,有些文臣武将没有过错而被杀,这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其他文臣武将无法干预这种结果,只能默然是指。

第五,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任何人都无法与皇权抗衡,面对皇帝滥杀的淫威,只能战战兢兢,朝不保夕,侥幸活过一生。

刘邦、吕雉、朱元璋这么毒辣,为什么那么多人死心塌地为他们卖命?

要知道一个政治高手绝,应该是恩威并施,恩怨分明,对手下的人不仅要表现出友好仁慈的一面,更要有很辣的一面,也要让下面的人有忌惮之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手下的人臣并服。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说当你的职位越高时,度量就要越大。作为一个帝王其度量就要更大,要有能够容得下天下的胸襟,古代那些著名帝王都是如此。

拿刘邦来说,他之所以能够得到众多人的拥戴,就是能容下别人的缺点,用人之长,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也是刘邦能够逆转局势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在《史记·陈平世家》,陈平起初是魏王豹的谋士,看到项羽强大又投靠项羽。在项羽处一段时间,发现项羽自身有严重的帝王政治缺憾,在一次出出错后,趁机逃到了刘邦的地盘。陈平为人刻薄,贪财贪利,刘邦的很多旧故都不喜欢他。夏侯婴、灌婴等曾经在刘邦的面告陈平的状,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列举了陈平的几宗罪状。名声不好,和嫂子有奸情。陈平自幼父母双亡,是他的哥哥把他抚养成人,他和嫂子有奸情,其为不孝。陈平刚出世时是魏王豹谋士,不能重用,他就改投了项羽;如今又来投刘邦,说明陈平这个人不讲忠义。刘邦不计前嫌用了陈平, 他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就这些事实来说,陈平真的不是什么好人,就是放在现在这样的道德水准也是被人摒弃和厌恶的。

面对这样的人,刘邦和常人不同,他先叫过来陈平询问,要陈平陈述了其间的原因。在知道这些真相后不但没有苛责,反而更加信赖。才有了后面陈平六出奇计,在刘邦最危难的时候,帮助刘邦渡过难关扭转战局。

吕雉虽然很辣,杀韩信、剁彭越,并杀了刘邦的几个儿孙。对待刘邦的那些旧臣如夏侯婴,周勃,陈平等却是很好的,而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民生上也一直延续了汉初时的政策,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国家进一步富强起来。刘邦的这些旧臣对吕雉是有所畏惧的,其实也是有几分敬重的。

同样是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后,杀了很多功臣,他也深知到民间的疾苦,对对老百姓也却是十分体恤的,才能够使经过多年战乱之后,明朝的经济得以迅速的恢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