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各国都称王了。那么周王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导语:

最近英国脱欧的事情,比较惹人眼球,其实从当年英联邦的状态,就可以看得到周天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工业技术领先世界,他凭借自己强大的航海和军事优势,开始了自己争霸世界的旅途。于是乎一系列的国家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比如说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等等。

当时的英联邦帝国几乎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领土。而英国女王更是成为了这些诸多殖民地国家的国家领袖。可是伴随着这些殖民国家开始相继独立,英国失去了对它们的控制权。所以英国女王现在虽然还是英联邦的领袖,却只有了象征性意义了。

周天子也是一样,西周时期的周天子,那是一言九鼎的。烽火戏诸侯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得出周天子在天下诸侯心目中的地位。可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彻底消失在了历史当中。

01周天子的权威,毁灭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是西周王朝最后一位天子,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周幽王比较宠爱妃子褒姒,所以就废掉了自己的王后以及太子姬宜臼。

  1. 褒姒虽然是一位美女,可是有一个怪毛病,不怎么爱笑。为了逗褒姒笑,周幽王不惜点燃了烽火,意思很明确,烽火升起以后,天下诸侯看到了都要前来搭救周幽王。因为周幽王是天子,是天下共主。
  2. 但是这件事却是假的,所以当时各国的诸侯非常生气,认为天子是在耍他们。等到下次犬戎人打过来的时候,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这一回哪个诸侯都不愿意前来搭救周幽王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周幽王在耍他们,没有放在心上。
  3. 于是周幽王就被犬戎人给杀了。这故事虽然非常经典,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周幽王废掉的王后和太子,其实并不简单。

他的王后申后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申侯,申侯得知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被废了以后,于是就联合了犬戎,杀掉了周幽王。事后,申侯和诸侯们将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立为周平王,历史进入东周时代。

而周平王开始,周天子就失去了原有的权威,诸侯王们再也不听从周天子的调遣,各自为政。我认为这件事背后,极有可能是申侯联合诸侯王们发动政变,夺取了周天子的权威。

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史记》

至于周幽王的荒谬问题,其实并不是西周消亡的主要原因。历经数百年时间,诸侯王们已经有了独立的想法,这个时候只是找到了推翻周天子权威的借口而已。

02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实力非常弱小。

伴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削弱,各地的诸侯们都开始发展自己的力量。不仅扩大地盘,兼并周王室的百姓,而且不再向周王室进贡。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於周。---《史记》

一直到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实力范围已经缩小到比战国七雄任何一个诸侯国都要小的地步。周天子再也没有过去的威仪,几乎形同虚设。

  • 尤其是在周赧王时期,周王室所占据的领地只有王畿一带,也就是洛阳附近的地区。这里是周朝的都城,周王室集体居住在这里。
  • 王畿之地虽然小,却依旧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周赧王、东周公以及西周公三人分别管理。周赧王本人是管理着象征天下的九鼎,所以秦昭襄王一定会找他麻烦。
  • 当时每个诸侯国都不把周赧王放在眼里,可是没有哪个愿意做消灭周天子的事情。毕竟舆论导向的问题,周天子毕竟是天下共主,不是你想要消灭就能消灭的。没有足够的实力,一定会成为其他诸侯国讨伐的对象。

所以就算韩国距离周王室最近,他们却丝毫没有想过对周王室动手,甚至与他们结盟,共同对付秦国。

而秦国当时已经强大了起来,秦昭襄王才不会在乎那些流言蜚语,他认为这个时候正是灭亡周王室的好时候,因为他要称帝了!于是乎周赧王就被秦昭襄王给灭了,周朝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上。

03分封制必然会对中央集权不利。

夏商周时代,基本都是沿用了分封制度。天子将自己的开国功臣和亲属子嗣分封到地方成为诸侯王,这一块地盘上的所有百姓就归这位诸侯王管理了。

关键是,分封制度之下的诸侯国,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他们拥有完全独立的军事权、经济权以及治理权。所以在地方上,诸侯王的权威性,几乎跟天子相当。

这就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地方上拥有了军队,是非常不好控制的。刚开始各地诸侯王跟天子关系很好,那还好说。

条侯使备西北,果从西北。不得入,吴大败,士卒多饥死叛散。于是吴王乃与其戏下壮士千人夜亡去,度淮走丹徒,保东越。东越兵可万余人,使人收聚亡卒。汉使人以利啖东越,东越即绐吴王,吴王出劳军,使人鏦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吴王太子驹亡走闽越。吴王之弃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条侯及梁军。楚王戊军败,自杀。---《汉书》

可是传个几代人下去以后,谁还认识谁呢?要是遇上一两个野心家的话,那岂不就会天下大乱了吗?

比如说在西汉初期,刘邦就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王。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之下,诸侯王的权力依旧非常大。他们占据着重要的财政资源,逐渐成为地方上强大的力量。

到了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吴王刘濞的实力太强大,不仅拥有收税、征兵的权力,甚至掌握了铸钱的权力,相当于是第二个汉朝朝廷了。

所以说分封制对中央集权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只有郡县制的大力推行,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

总结:周王室到了战国时期,只能保证自己的温饱问题。

周天子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很显然他们已经失去了领导天下诸侯的能力。战国时期的周天子更是无能至极。

因为周围的诸侯国都相继变法图强,逐渐壮大了实力。相比较而言,周天子的势力范围就在不断缩小了。

他手里没有足够的军队捍卫自己的权力,只能够默默地接受天下诸侯们的欺凌。伴随着地盘的缩小,周天子还要考虑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温饱问题。

因为地盘小了,百姓就少了,为你种地的人少了,那到手的税收自然就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周天子必须要极力维持家里的正常用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战国时代,各国都称王了。那么周王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战国时代,周天子进一步式微,七大战国每一个国家的实力都远远超过周王室。在这样的前提下,各国先后称王,称王就意味着本国有统一天下的实力与志向。诸侯国之所以叫诸侯国,那是因为他们的爵位一般是侯爵,只有天子之国才能称王爵。韩、赵、魏三家立国之时,周天子给的爵位是侯爵,楚国给的是子爵,齐国是侯爵,燕国、秦国是伯爵。

称王就意味着本国不再臣服于周天子,春秋时期楚国就率先称王,尽管没有人承认楚国的王爵。同样在春秋时期,各国先后强盛,胁迫周王室给他们升爵,各个大的诸侯国都获得了公爵,因此称为诸公国较为合适。战国时代,公爵国家要再升一级,就只有王爵了,周天子不可能给大家王爵,于是大家相互称王,彼此承认对方王国的地位。

战国后期,天下有九王,分别是七雄、宋王国、周王国。虽然大家都称王了,但是名义上还是对周天子十分尊敬,开会的时候周天子还是座首座,战国七王对周王还是称臣。但周天子存在的意义只是发布王书,褒扬诸王,周天子成为了各国的傀儡,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周天子存在的意义就是天下还有一个共主,尽管大家都不听天下共主的话,但是大家还是把他高高供着。

战国时代,各国都称王了。那么周王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战国时代各国诸侯相继称王之后,周天子当然是处于尴尬之中了!凭借周王那点微弱力量,是没法阻止诸侯称王的,因此即便是周天子不情愿接受这个残酷现实,也只能是徒唤奈何!

但是尽管诸侯们都己经称王,但却依然不能公开抛弃周天子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之号,即便是这个时候早已经礼崩乐坏、诸侯们视周天子为无物,早就不再去按照礼制朝贡周天子。

因为此时的周天子已经沦落为,被各国诸侯当做有利则用,无利则弃的政治道具,所以不仅无法继续维护其尊贵地位,甚至于己经无法继续维护列国诸侯王,对他的表面尊重,于是周天子为了生存,便在关东诸侯与秦国之间打起了太极,试图谁都不得罪,以维护住自己的弹丸小国。然而在列国乘秦国连丧秦昭王和安国君这两位君主,企图进行伐秦投机,但却因列国不合而失败后,还是触怒了秦国,最终仍然无法避免被秦国灭亡。

战国时代,各国都称王了。那么周王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西周之时,周武王选择了分封制作为西周的政治制度,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交通又不发达,很难管理这么庞大的疆域。另外,当时的诸侯并非只有周王室一路,还有很多的其他诸侯,周王室只是作为其中最大的一支。

因此,与其说是周武王选择了分封制,倒不如说是当时的情况选择了分封制。

这样的制度,在一开始确实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然而随着周王室的昏庸统治,周王室的力量开始了逐渐的下滑。

无论在什么时代,武力永远是最重要的,它可以仅仅作为威慑,但不能没有。而周王室在接连失利以后,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更是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大片土地。从此以后,周王室的权威就一去不复返,再也无力支配众诸侯了。而我们也把这种现象称为礼乐崩坏。

到了战国时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在这个时期,前有三家分晋事件,后有田氏代齐事件,这两件事情严重地影响了周王室的权威,也刺激了诸侯们吞并土地的欲望。

在各国相继展开变法以后,周王室更是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最终,战国七雄相继僭越称王,周天子也彻底成为了摆设,其消亡只剩下时间问题。

秦庄襄王时期,六国再也抵抗不了秦国的侵略,于是秦庄襄王就顺势将东周灭了。周王室也就此彻底成为了历史。

战国时代,各国都称王了。那么周王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西周时期,周天子是真正的天下共主,可以号令天下诸侯,不过这种号召力仅仅靠礼乐制度和宗法制得以维系。到东周时期,无论春秋还是战国,周天子的号召力都很微弱,诸侯几乎无视他的存在。事实上,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入侵使得周王室的威信在总体上大幅下降,而当时不久郑国就与周王室开战,并击败王室军队,使得各诸侯更加蠢蠢欲动。诸侯对天子先是共尊,到周天子国越发势微。诸侯越发强大后。诸侯利用天子名义来吞并其他诸侯,壮大自己,到了后期更是直接吞并了周天子国。简单的说就是各个小王国有实力之后,有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分封制的弊端显现出来。

战国时代,各国都称王了。那么周王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进入战国,周室进一步衰微。诸候基本不再理睬,七国相王,更是把周室的脸打的啪啪响。不过周天子的正式称号是“天王”,七国相王,只是自称“王”,周天王的共主地位,大义名份,理论上还存在。直到周赫王把最后残存的土地,再分封分东周公,西周公,自己只能住在东周公的封地上时。所有的诸候都不再理睬他,周室的天下共主,大义名份彻底消失。同时秦国也开始了一统中原的步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