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为何给刘备推荐了卧龙、雏凤却不提司马懿?
导语:
- 司马徽被称之为水镜先生,是河南禹州人。他与诸葛亮的师傅庞德公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与诸葛亮自然也比较熟络。而庞统又是庞德公的侄儿,司马徽自然也是认得的。
- 司马懿是河南焦作人,家里人世代都是东汉官员,自己后来也成为了曹操的秘书。他跟司马徽之间,那是不相识的。
两人虽然都是司马家的后人,可是诚如汉献帝刘协不认识刘备一样,大家虽然同姓,但是不相识也很正常。
01司马徽与庞德公玩得一手好营销。诸葛亮和庞统,为什么这么出名呢?他们的才华最初并没有得到施展,为何就被认定是当世大才?马匹再好,也必须要有伯乐赏识。而司马徽和庞德公正是将他们俩推荐给伯乐的养马人。
- 庞德公为诸葛亮和庞统起了两个非常响亮的艺名,卧龙和凤雏。既然要出道,没有个艺名总觉得土了点,可能庞德公是第一个想到开经纪公司的人吧。
- 司马徽也没有闲着,他仗着自己有才华,周围的朋友又不少。所以逢人就夸赞卧龙凤雏的聪明程度,堪称当世奇才。久而久之,周围的朋友们对诸葛亮和庞统自然是有几分敬重了。
- 再加上诸葛亮和庞统自身比较努力,脑子又非常好使。他们并没有辜负庞德公和司马徽的悉心栽培,逢人就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甚至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
经历了这一系列优秀的营销手段,自然是有伯乐想要上门的。首先上门的当然不是刘备,而是荆州本地的土豪刘表。
刘表上门的意图让人意外,因为他不是为了卧龙凤雏而来,而是直奔司马徽而来。为什么呢?因为司马徽也是当世奇才,可惜司马徽认识到刘表不是什么明主,所以就装傻充愣,结果刘表果然被骗了。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
既然在刘表眼里司马徽都不是什么人才,那刘表自然更加看不上诸葛亮和庞统了。这才给了后来进入荆州的刘备一个捡漏的机会。
刘备刚来就被各种营销技巧所折服,先是听说了卧龙凤雏的名声,后又听到一系列卧龙撰写的诗歌,随后诸葛亮又放了个大招,来了一场三顾茅庐的赌博。最终诸葛亮如愿俘获了刘备的芳心,成为了刘备帐下最重要的谋臣。
02司马徽与司马懿没什么交集,不推荐司马懿也正常。历史上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做事,而诸葛亮却在蜀汉做事。甚至有人说曹魏有个诸葛诞也是他们家的人,勉强也算,毕竟诸葛诞和诸葛亮是族兄弟关系,共用同一个祖宗。
徽自锄园。琮左右问:“司马君在耶?”徽曰:“我是也。”琮左右见徽丑陋,骂曰:“死庸。将军诸郎欲求见司马君,汝何家田奴,而自称是耶!”徽归刈头著帻出见琮。左右见徽故是向老翁,恐,向琮道之。琮起叩头,辞谢徽。徽谓曰:“卿真不可然,吾甚羞之。此自锄园,唯卿知之耳。”---《世说新语》
可是司马徽和司马懿之间的关系,可就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了。可以认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 他们俩虽然都是河南人,但是一个在禹州,一个在焦作,看似好像不远,其实两者隔着一条黄河,这在古代来说,可就差很远了。
- 当时也没什么过河大桥,一切都靠摆渡,所以关系亲密不到哪儿去。两个人可能是有共同的祖先,但是到了他们这一代的时候,绝对已经断绝了关系。
- 司马懿的父亲包括祖父,那可都是东汉著名的官员。他的祖父司马儁是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是京兆尹,世代都是汉王朝的官吏。
而历史上对司马徽的上代却没有什么记载,至少不会是著名的东汉人物,所以两人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完全不认识。
让一个不认识的人,去推荐司马懿,这件事办得到吗?当然是办不到的。司马徽是名流,一直浪荡江湖,早就到了荆州境内生活,而司马懿一直在北方居住,所以两人之间没有什么交集。
03司马懿也看不上一穷二白的刘备。司马懿最初是不愿意给曹操打工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当时局势非常动荡,不适合出来打工。家里的积蓄还是够他们家族生活下去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五斗米拿自己的命开玩笑。
- 但是曹操早就知道了司马懿的名声,在司马懿在家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打算启用他了。后来司马懿更是取代了杨修,成为了曹操的首席秘书。
- 这样的一个人,你们觉得他会看得上刘备吗?司马懿家族虽然没有大红大紫,四世三公,但是好歹也是世代为官的士族家庭。生活条件自不必说,处事之道跟刘备也不是一个路子。
- 他从小就是被当成汉朝官员来培养的,而刘备从小就是泥腿子,两个人无法有共同的话题。所以就算两人相遇,司马懿也不会给刘备打工的。
刘备这个皇室宗亲,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名扬天下了,可是在司马懿看来,还是一文不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皇室宗亲实在是太多了,何况刘备这个宗亲还远到了西汉时期。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伯林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卬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晋书》
东汉看似是西汉的延续,其实刘秀本人早就已经成了旁枝,属于正儿八经的西汉皇帝这一脉的远亲了,所以皇室宗亲这块招牌偏偏其他人还行,司马懿这一关是过不了的。
总结:卧龙凤雏不比司马懿差,只是公司规模不同。很多人认为,因为刘备集团最终输给了曹魏集团,所以就认定司马懿比诸葛亮和庞统要强。这种观念我是不认同的。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当世难得的奇才,他们对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博古通今的本事无人可及。司马懿虽然也是饱读诗书,却未必有他们这样的才能。
尤其是诸葛亮,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军队,那都能做到井井有条,这是比较不容易的事情。
他们之间唯一的差距就是彼此公司的规模。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了九州,东吴占据了三州,而蜀汉只有一个益州。
可见蜀汉的规模跟曹魏之间相差有多大,诸葛亮和庞统正是在这种规模的公司里,跟司马懿做斗争的,所以即使败了也没什么可耻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世说新语》
《晋书》
司马徽为何给刘备推荐了卧龙、雏凤却不提司马懿?
题记
此前已经回到过此类问题。司马徽之所以推荐诸葛亮、庞统,而没有推荐司马懿,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司马徽是颍川郡人士,而司马懿是河内郡人士,虽同姓司马,但二人应该没有交集。
二是司马徽南下荆州躲避中原战乱,被刘表聘为学官,诸葛亮、庞统二人是司马徽在荆州士族圈子中的杰出人物,也是司马徽的学生。
但是尽管如此回答,还是有许多同类问题层出不绝。今天,小生在这里在进一步回答这个问题。
论东汉末年士族的兴起与人才选拔制度汉代人才选拔制度主要为察举制和征辟制,其中察举制人才的主要来源,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
发展的王朝后期,人才的推荐被官僚集团所垄断,也就形成了门阀士族。比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些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在朝廷的官员选拔中,这些士族就相互推举自己子弟为孝廉,进入东汉官场,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利益网;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东汉政府的人才选拔。
所以说,在人才推荐上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互相推荐自己利益圈子的传统。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人才的时候,当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圈子里面的人才(诸葛亮、庞统),对于圈外的人才(司马懿),别说司马徽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可能进行推荐。
毕竟在当时每个士族圈子都已经形成自己固有的人才推荐渠道。
司马徽为何给刘备推荐了卧龙、雏凤却不提司马懿?
演义
司马徽同刘备见面,刘先介绍了自已身份,然后邀请司马徽出山,助他平天下,司马徽缓距说:山野村夫不足以闻天下大事,有能人伏龙,凤雏,你得一即可平天下。接着刘备要司马徽推荐一位,司马徽说:他俩都是行终不定,到处行游,你自已去走访,司马徽同刘备这次交谈,司马徽觉得对刘备有点讨厌,就给刘备介绍了徐庶,对刘备讲明,徐住在某处,接着就不客气地喊:童儿送客!所以司马徽只提及,伏龙,凤雏,并没有介绍和推荐。真正推荐诸葛亮的是徐庶,小说上有一回目:‘’徐庶走马荐诸葛,‘’。
。刘备邀徐庶出山后,在短短時间中为刘备干了几件大事,也拆了曹操台,操问及谋士说:刘备那里找了能人,有谋士说:徐庶,操又问那怎办?有人谏言:徐庶是考子,丞相只要把徐母请到军营,徐庶为不请自來,所以操将徐母捉到曹营,并,遗使通告徐庶來见,徐庶息母被捉,只好辞刘投曹,在告别刘备后,已不见人影而折回,告诉刘备到南阳请诸葛亮。所以别误解。司马徽讨厌刘备,一开口就抛出汉室宗亲。司马徽为了曹,刘的力量平衡,刘备请得了诸葛亮,他在公元202年将侄儿司马懿推荐给曹操。
司马徽为何给刘备推荐了卧龙、雏凤却不提司马懿?
三国之时,正是人才杰出,英雄鹊起的大时代。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姜维四人就分别被称之为卧龙、凤雏、冢虎、幼麟。而这些个人也真可谓是令天下豪杰景从,龙虎风云,搅得周天寒彻。
这其中的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人,更是三国风云中的核心人物,喜欢中国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是水镜先生司马微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由此引出了一场君臣之间的风云际会。
那么,“司马微为何给刘备推荐了卧龙、雏凤却不提司马懿?”
当司马微见到刘备的时候,此时的刘备尚且羽翼未曾丰满,正依附于宗亲刘表的帐中,手下虽然有关羽、张飞二兄弟辅佐左右,可是,前程漫漫,路该如何继续走下去?刘备一时也是六神无主,踟蹰彷徨。
司马微向刘备正式推荐了诸葛亮,而没有提到司马懿,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种情况;
一,司马微与诸葛亮、庞统有特殊关系
司马微其人,虽然说高名在外,但是,他为人处世还是十分谨慎持中。刘备仰慕司马微的名气与为人,司马微也断然不肯辜负刘备的一片诚心。
诸葛亮的才能与为人司马徽是了如指掌,而且,诸葛亮与司马微尚且有师生之谊,这还不算,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更是与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世交,相互之间,关系默契,处于对刘备的尊重,诸葛亮当然成为首选推荐给刘备的重点人物之首。
而庞德公与司马微两家更是通家之好,其才学志向,也更是不在凡俗之内,于是,水镜先生司马微一出手,就推荐出了自己的两张王牌。
二,司马微与司马懿有关系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水镜先生司马微与司马懿二人已经属于没有什么连带关系的了。表面意义上说,司马微与司马懿是同宗,可是,家庭之间没有联系,个人之间不但没有来往,也不曾有过了解。
另外,这时候的刘备是什么身份?尚且没有成什么气候,司马微连同他的两个被推荐者诸葛亮与庞统一起,也不过是平民身份,虽有雄心大志,但是尚且没有出头,刘备的官阶也是很低,而此时的司马懿,其父亲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也就是说,怎么能够设想,让京都长官的公子去追随刘备一个新野县令身份的人?这有可能吗?
三,曹操也请不动的司马懿
曹操也曾经征召司马懿出仕,但是,司马懿派头很大,他压根儿就没看得上曹操的这两下子,一度就是称病不出。
我们试想,就算司马微了解司马懿,与司马懿有交往,或者是刘备亲自去礼请司马懿,刘备能养的住司马懿吗?在当时中国的北方,司马懿家族势力也是极其具有影响力,司马懿为啥一度看不起曹操?就因为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当时的官职超过了曹操。
这样的情况之下,司马懿会跟着曾经织席贩履的刘备去过流亡、游击的日子吗?半点可能也没有的。
司马徽为何给刘备推荐了卧龙、雏凤却不提司马懿?
因为提了也是自讨没趣,司马微清楚的知道司马懿和刘备是走不到一起的。第一司马懿不可能想投靠刘备;第二司马懿就是想投靠刘备也没有条件穿越敌营,也来个过五关斩六将;第三司马懿或者说司马家族在曹魏根基深厚,司马家族不可能抛弃自己的世家来投靠一穷二白的刘备。
司马懿本人是不会看好刘备的,司马懿和周瑜、诸葛亮、荀彧等谋士是不同的,司马懿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司马懿本身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和陈群、荀彧、杨修的家族是可以媲美的,司马八达的名声响彻天下,司马懿的出身就决定了司马懿的性格是更愿意顺势而为。这也是为什么曹魏和袁绍手下大家族是最多的原因之一。
纵观司马懿的军事和谋略不难看出,司马懿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在没有时机和大势的时候,司马懿是隐忍和潜伏的。他不会想着力挽狂澜,想着重新光复大汉天威。司马懿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和有理想抱负的周瑜、诸葛亮、荀彧都是不同的。
因此,司马懿本人是不可能投靠刘备的,这一点司马微号称观人识微的水镜先生是不可能自讨没趣的推荐司马懿给刘备的。
司马懿的家族以及司马懿本人都在曹魏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地位和身份是不可能抛弃家族投靠刘备,即使司马懿想投靠刘备也没有机会。司马懿年少成名,从建安六年就被曹操本人盯上了,司马懿靠装病才勉强应付。张春华为了保密杀掉侍女的故事也一直流传。几次三番的试探之后,建安十三年司马懿被曹操强征为文学掾。因此司马微不可能提起这个不能为刘备所用,也不可能为刘备所用的人来奚落刘备。
而诸葛亮和庞统的境遇却是非常渴望遇到明主的,诸葛亮家族的策略也暗合孔明的指向,庞统在东吴虽然和周瑜、鲁肃等人交情不错,却不如孙权的青睐,更何况诸葛亮和庞统都不是愿意伏低做小之人。
权利和谋主的地位,只有刘备这里才能真正有机会一飞冲天。因此司马微不愧是名士,给刘备推荐了最符合也最有可能招揽的大才。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评语,也因此成为刘备深信不疑的救命稻草。
司马徽为何给刘备推荐了卧龙、雏凤却不提司马懿?
根据历史记载:公元201年(建安六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掾。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为丞相以后,使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而当时的司马懿并不是司马微的学生,并且当时的司马微对司马懿也不怎么了解,很多人虽然他们的距离相差不是很远,但是对于当时的古代来说,真的是一个很长的距离,因此当时的司马微根本犯不着没事就在两地的之间来往,因此对待当时的司马懿也是不怎么了解,很多人都知道推荐人才的时候,肯定是要推荐自己十分了解的。司马微给刘备推荐时候,司马懿已经在曹操里记录在案的后备官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