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让给朱祁镇会怎么样?
导语:
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将皇位让给别人,父子之间尚且不能想让,更别说兄弟之间了。当时朱祁钰在于谦和太后等人的扶持下,已经坐稳了皇位。就算朱祁镇真的从瓦剌回来了,也不可能把皇位让给朱祁镇。
朱祁镇是被瓦剌人抓走的,所以当时他也失去了所谓皇帝的尊严。这个时候朱祁钰以朱瞻基儿子的身份登基,完全符合礼法。虽然朱祁镇有儿子,但是种种原因造成年仅三岁的朱见深无法登基。这个时候朱祁钰登基才能挽回大明王朝。
01朱祁钰登基是众望所归,朱祁镇不配做皇帝。作为大明王朝的皇帝,朱祁镇听信太监的谗言,选择亲征瓦剌大军。瓦剌人的战斗能力很强,他们早就在明朝边境跃跃欲试了。
这一战的结果让人很糟心,因为朱祁镇不仅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还把父亲朱瞻基留给他的战将基本都给害死了,二十万大军也死伤殆尽,甚至连他本人都被瓦剌人给俘虏了。
人家发现抓了一个大角色,居然是明朝的一把手,当然是高兴的不得了。因为拿着皇帝去要挟明朝,就算是让出京城他们都可能会愿意。
由此可见,朱祁镇做皇帝实在是太糟糕了。战场上输了也就算了,连自己都被人抓了。当时明朝大臣们立刻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瓦剌人会拿朱祁镇来勒索的事情。
正统十四年九月癸未,上在迤北,郕王即皇帝位,尊上为太上皇帝,诏天下曰:朕以皇考宣宗章皇帝仲子奉藩京师。---《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只要明朝的皇帝还是朱祁镇,那这件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瓦剌人可以凭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也无法登基,因为朱见深登基,那朱祁镇还是比较重要,因为那是当今皇帝的亲爸,谁敢怠慢呢?
所以于谦和太后商量了一下,决定将郕王朱祁钰立位皇帝。朱祁钰是朱瞻基的庶子,但是朱祁钰就比朱祁镇靠谱太多了。他登基以后,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不仅击退了瓦剌人,而且将大明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朱祁钰在当时的声望很高,堪称一代明君。所以就算朱祁镇被放回来了,这些大臣们包括天下百姓,也不会愿意让朱祁镇再做皇帝,因为朱祁钰已经是众望所归的好皇帝了。
02朱祁钰如果让位,只有死路一条。可是朱祁钰后来的下场是比较凄凉的,他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以后,他本人的身体也不好,在他当了八年皇帝的时候,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
以郕王冠告太庙。命太师英国公张辅持节行冠礼,少师兵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杨荣为赞,行在礼部尚书胡濙宣敕戒,行在礼部左侍郎章敞,行在鸿胪寺卿杨善导引并启王行礼。礼毕,赐辅等钞币有差。---《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这是一场皇室内部的争斗,朱祁镇在石亨等人的支持下,重新掌权。而朱祁钰此刻旧病不起,两帝并存的情况发生后,朱祁钰不足一个月就离奇死去,据说是病死的,也可能是被毒死的。
所以说朱祁钰的下场凄凉,那么有人就会觉得奇怪,甚至认为因为朱祁钰对朱祁镇太狠,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局。他们认为如果朱祁镇刚回来,朱祁钰就把皇位还给朱祁镇,可能就会躲过一劫,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 首先一山不容二虎,朱祁钰既然做过皇帝,那么就会有一帮拥护他的人。这帮人是不可能看着到手的荣华富贵就这么消失的,所以朱祁镇坐不稳这个皇位。
- 其次朱祁钰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朱祁镇却害死了那么多忠臣勇士,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朱祁镇要想坐稳皇位,就必须消除这种反差,最好的办法就是灭了朱祁钰。
- 再者就算朱祁钰高风亮节,朱祁镇也未必敢领情。因为朱祁镇知道如果选择接受,等待他的极有可能是一场阴谋。
由此可见,一旦朱祁钰将皇位立刻还给朱祁镇,那么等待朱祁钰的,可能就是最终的灭亡了。朱祁钰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
03自古以来,皇位本就是凌驾于亲情之上的东西。亲情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很多人会为了亲情什么都舍得丢弃。可是在古代,有一样东西,的确是凌驾于亲情之上的。
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制曰:“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遂上尊谥。敕有司缮陵寝,祭飨视诸陵。---《明史》
虽然说起来有些残忍,甚至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认为自己不可能会这么想,但历史上发生了太多例子,为了皇位而丢弃亲情的事情。不管父子还是兄弟,甚至连母子都不例外。
-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本来就是皇位的继承人。可是因为有谋反的嫌疑,所以汉武帝就立刻派人前去剿灭,过程中刘据全家被杀,他自己也自尽了。
- 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互相残杀,最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都给杀了,随后又把父亲李渊给架空了,从而夺取了皇位。
- 武则天为了掌控天下大权,嫉妒自己比较有才能的儿子李贤,不仅废除了他的太子位,还将其逼死。另外俩儿子李旦和李显基本上成了武则天的玩偶。
- 宋太祖赵匡胤打下天下以后,在一场斧声烛影之中,莫名死去。而他去世的当晚,只有弟弟赵光义在他身旁,可见是谁害了他。第二天赵光义便成了宋太宗。
这些鲜活的例子,其实并没有发生多久。为了皇位,父子之间可以相残,兄弟之间可以互相厮杀,甚至连母子之间都互不相让。可见皇位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一样东西。所以朱祁镇和朱祁钰之间,压根就没办法和平相处。
总结:朱祁钰只有夺权,才有生存的机会。在人生关键的分水岭上,千万不要有任何犹豫。比如说朱祁镇被接回来以后,朱祁钰难道就可以退位了?这可真是太天真了。
他既然已经夺取了皇位,就必须要努力做好这个皇帝。而且他绝对不能让权力从自己手里流失,因为权力和保命的符咒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一旦朱祁钰失去权力,那朱祁镇肯定会想各种办法夺取权力,从而反制朱祁钰。到了那个时候朱祁钰就算是苦苦哀求,也不会有人理他了。
朱祁钰做了一件不足以让他成大事的错事,那就是没有除掉朱祁镇。他虽然囚禁朱祁镇,却迟迟不肯动手,这是他最失误的一件事情。
如果当初他能够灭了朱祁镇,自己或许还不会那么早死。就算朱祁钰没有后代,他也可以从爷爷的后人中做出选择,至少这样不会殃及自己的性命。
参考资料:
《明史》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让给朱祁镇会怎么样?
《大明风华》正在热播,豹眼相信许多观者都会有题主这个疑问,似乎朱祁镇回来了,朱祁钰理应把皇位还给他,这样的话,是不是皆大欢喜呢?
在豹眼看来,远没有这么乐观,恐怕结局会更惨。
第一,朱祁钰本来对于帝位并不是极度的热心,但做了几天皇帝后,知道做皇帝的好处了,再也不想把这个位置让给别人。不仅自己不想放手,还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没有做过皇帝,可以在一边说些不轻不淡的话。
假如朱祁钰真的把皇位归还朱祁镇,朱祁镇绝对不会放过朱祁钰。
朱祁钰如何对待朱祁镇,朱祁镇就将会如何对待朱祁钰,甚至还要残忍。
朱祁钰把朱祁镇囚禁了整整七年,基本的生活供给都不能满足,还需要原配钱皇后做女红,以换取生活必需品。
不要说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即便是一母所生,为了帝位都会你死我活。
史实是朱祁钰绝不会把皇位让给朱祁镇,如果朱祁钰归还帝位给了朱祁镇,他也绝不会放过朱祁钰。
第二,如果朱祁钰把皇位还给朱祁镇,即便朱祁镇想放过朱祁钰,但孙太后与一些大臣们也不会放过他。
朱祁镇出征瓦剌之前,于谦等大臣力谏不要出征,孙太后也不同意他亲征,但朱祁镇一意孤行。为了取得孙太后的同意,朱祁镇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以郕王朱祁钰监国。
朱瞻基就两个儿子,孙太后所生的朱祁镇和吴贤妃所生的朱祁钰。
朱祁镇被俘虏以后,大明朝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太子年幼没法登基继位,否则很可能主幼国危,朝野动乱。迫不得已,孙太后才同意于谦的建议,改立朱祁钰为新君。
这绝非是孙太后的本意,就她的本意,宁可南迁偏居一隅,也不想让吴贤妃生的儿子继承帝位。但于谦等能够撑得起大明王朝的大臣们不干,无奈之下,孙太后才勉强答应。
朱祁钰之所以再三推辞,不立马继位,并非他不想,这么好的事谁不想呢?
大明王朝没了,不管你是不是皇帝,都没有好果子吃。万一大明朝渡过了这一劫,作为大明朝的帝王,那该有多爽!
朱祁钰再三推辞,无非就是表示一个姿态,为下一步万一朱祁镇回来好有话说。
如果朱祁镇回来,重新得到帝位,孙太后一定会秋后算账。那些曾经主张南迁的大臣,如徐有贞等人一定会反攻倒算,于谦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第三,朱祁钰买通了宦官和朝臣,废掉皇太子朱见深,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孙太后也是敢怒而不敢言,这跟囚禁朱祁镇一样,孙太后已经控制不了朱祁钰。如果她强加阻拦,恐怕就有性命之忧。
朱祁钰病重,而且其皇太子朱见济已经早夭,朱祁镇父子重新取得皇位,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当宦官曹吉祥进宫面见孙太后,希望取得她的支持时,孙太后迫不及待地表示同意。
可想而知,孙太后压抑太久,并不想节外生枝。当时京城有一个流言,说大学士王文正力劝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墡的长子为皇储。如果此事成真,皇位就不再是孙太后这一脉相传,也不是朱瞻基这一脉了。这让孙太后如何接受呢?
第四,土木之变后,朱祁钰对于谦言听计从,但并没有绝对信任于谦。
朱祁镇复辟成功后,朱祁钰正在洗漱,听到上朝的钟鼓提前鸣响,朱祁钰第一反应就问是不是于谦篡位谋反了,这足以说明了问题。
一方面,朱祁钰并没有真正信任于谦,把权力完全交给他。因而,于谦没有权力控制整个京城的护卫;
另方面,对于支持朱祁镇复辟的势力,没有足够的重视和防范,只认为把朱祁镇囚禁起来就行了。
因此,在如此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如果朱祁钰把皇位归还朱祁镇,即便朱祁镇想善待朱祁钰与于谦等人,也是不可能的。
夺门之变后,石亨等人力主朱祁镇逮捕于谦等人,朱祁镇犹豫不决,说:“于谦是有功劳的。”
当初,朱祁钰不同意迎回朱祁镇,但于谦说:“大位已定,就算朱祁镇回来也不能再改变。迎接他回来是出于道义,必须立马行动。如果他有阴谋,我就有话说。”其意也很明白,朱祁镇就是回来了,你还是帝王,如果他有别的想法,不用你说话,我们就会处理他。
得到于谦这个保证,朱祁钰才改变了脸色说:“听你的、听你的。”
朱祁镇提到于谦的功劳,恐怕也就是表示一个姿态。但是,石亨等人却说:“如果不杀掉于谦等人,复辟一事就师出无名。”
于是,于谦等人被杀,就连于谦举荐的人也全部杀掉。
朱祁镇御驾亲征时,于谦等人就力谏阻止,但他一意孤行;等朱祁镇被俘获,瓦剌想以朱祁镇为条件索取财物,于谦置之不理,不顾朱祁镇的个人安危。如果朱祁钰归还帝位,朱祁镇第一个要诛杀的就是于谦,如果朱祁钰阻拦,他也死得更快。
因此,在豹眼看来,如果朱祁钰真地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于谦等人必死无疑,朱祁钰最好的结局是被囚禁,被一起杀死的可能最大。
于谦等大明朝的肱股之臣、中流砥柱没有了,恐怕朱祁镇没有能力对付瓦剌大军的入侵,北京城被瓦剌攻破的可能性很大。大明朝不就此灭亡,也会南迁,再次形成南北割据的局面。
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让给朱祁镇会怎么样?
一个故事
事情如果有那么简单就好了,大抵历史上会少许多恩怨难分,吐槽机也必然失去在头条混饭吃的本钱。说个故事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将军们在御座前等待皇帝威廉二世签署动员令,只要德皇落笔,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就会启动。
威廉二世的性格大约和朱祁镇有点相似,都属于既二又虎范围内,但德皇其实并不赞成发动全面战争,他不觉得德国具备两线作战的能力。在签字之前他意味深长的告诉将军们:”你们会后悔的!“
将军们的回复是“德意志必胜”,于是德国开始了毁灭性的世界大战,在几年后分崩离析。这个故事大约可以告诉我们皇帝这玩意也并不能随心所欲,坐上那个位置你代表的就不是自己,驾驭群臣的时候,你也会被他们绑架。
被低估的朱祁钰明代宗朱祁钰在历史记载中是个面目很模糊的人,似乎没什么个性,也没什么主见,反正什么事儿都听于谦的。史书更详细的记载是这货心眼儿小,把从瓦剌回来的哥哥关了8年,废了原太子朱见深,怕哥哥跟朝臣串联还把人家住所的树都给砍了。
但细看景泰年间的施政就会发现,这个人其实算个有为之君,在朝堂上广开言路,听的进去劝告;在军事上改组京营,恢复边关屯垦,还用“样式图”统一了武器制造标准;经济上舒恕减税,赈灾及时,还组织编纂了一本名气不如《永乐大典》,但实用价值高出很多的《寰宇通志》。
如果不是英宗复辟的话,朱祁钰在史书上的评价绝对够得上中兴英主的级别,搞不好还能闹个力挽狂澜的救世之君当当。写了这么多废话,吐槽机只是想说明朱祁钰不是一个傻瓜,他的政治才能在水准线以上的。
不能让出的皇位其实题主说的让位问题根本不可能发生,别说朱祁钰有私心,就是他大公无私到真的想让也不行,很多朝臣也不会同意。因为土木堡之变后景泰朝臣几乎血洗了王振的嫡系,王振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让位只会迎来另一轮清算,朝臣们为了小命着想也会力阻朱祁钰让位。
偏巧朱祁钰并不是一个性格强势的人,从登基开始他就一直被人架着,换个太子还得去贿赂大臣。你让他强行决定让位基本没戏,最大的可能是被人一顿狂喷后改变主意,继续当皇帝。
最主要的一点是朱祁镇当时也坐不稳皇位,土木堡丧师辱国,天子叫关也历历在目,他的声望已经低无可低。如果不是后来孙太后健在,景泰绝嗣重病在床,朱见深又实在太过年幼,朱祁镇根本就没法复辟。
如果让了会怎么样如果景泰那天正好吃了铁秤砣,非得强行把皇位还给哥哥,那估计就得出事儿了。你让朱祁镇怎么对他?按亲王惯例打发出京就藩?不行啊!万一哪个野心家借着他的名望玩复辟怎么办?
留在宫里当太上皇供起来?也不行啊!万一哪天他反悔了,给我来个手起刀落怎么办?那么有点良心的办法就剩下找个地方软禁了,我看南宫就很不错,入住之前再把树都砍了就完美了。要是没良心的办法,干脆就手起刀落吧!
至于朝臣,一朝天子一朝臣大家都是晓得的,知趣点的赶紧滚蛋吧!滚的远远的,这辈子都不要再回京城。不知趣的就慢慢收拾,反正留在京城都是威胁,指不定哪天这帮家伙不爽就去找朱祁钰混了。
总结起来吧,吐槽机的观点是历史上很多看起来偶然的事情都是经过博弈产生的最优选项,起码对某些人是这样的,朱祁钰也是这个道理。那个皇位他没法让,让完不止他个人会有风险,整个国家都可能跟着陷入动荡。有些路,你只要走了就没法再回头。扯淡完毕。
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让给朱祁镇会怎么样?
朱祁镇是明英宗,就是那位率兵与瓦剌大战,被人俘虏了一年,回京城后又干了7年太上皇,后来又复辟了,又干了八年皇上的正统帝。
朱祁钰是明代宗,就是被民族英雄于谦扶上位,受命于危难之间,本来是做摄政兼国的王爷,但20天后自己想来想去,还是当皇帝比较好,然后自己又腆脸,干了8年皇帝的,景泰帝。
他们俩之间是兄弟关系,同父异母。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当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北京后。如果朱祁钰退位,把皇帝还皇位还给他的哥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儿?本着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精神。本少校觉得可能会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朱祁钰会得到善终。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这个观点,说以朱祁镇的性格,一定。为报复朱祁钰抢夺了他皇帝的位置。那我要提醒下面两个细节:
第1个细节:让朱祁钰做监国摄政,这个提议是当时朱祁镇的亲妈,孙太后同意的。前提是让朱祁镇的儿子朱建生做太子。
第2个细节:当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北京的时候。朱祁钰是出京侠影,兄弟相见,执手相看泪眼。这也是正史中记载的。
所以如果朱祁镇刚回来的时候,朱祁钰就把华为还给他的哥哥,那个时候朱祁镇对他的地理只有感激之情,而不会下杀手。因为如果朱祁钰不在乎兄弟之情的话,根本就不会赢他这个太上皇回京。
而朱祁镇实际上是个很重旧情的人,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是太监王振。当天下所有人都在骂王振的时候。朱祁钰依旧给王振修了陵墓。
第二.于谦会得到善终于谦被我们后代人尊称为民族英雄,,因为他在当时国家危难的时刻,坚定的保卫了首都。保住了大明江山。于谦的本意是让朱祁钰做摄政坚国,而不是让他当皇帝。但最后朱祁钰依旧做了皇帝。并且对于谦能够做到放权和言听计从。所以于谦也就对朱祁钰不把皇位还给朱祁镇表示了沉默。同时在景泰4年的时候,朱祁钰要废掉朱祁镇儿子的太子卫,换自己的亲儿子,于谦也保持了沉默。
而于谦在这件事情上的沉默导致了日后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复辟必杀于谦。
如果朱祁镇一回北京就重新做上皇位的话,那后面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于谦不但能够得到善终,更能够名垂千古。
第三:成化帝朱见深可能取得的功绩会更大。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也就是那位两岁被立为太子,5岁又被他的叔叔朱祁钰废了太子位,整天生活在战战兢兢之中落下口吃毛病的那位皇帝。
同时他的一生只爱一位女人,就是比他大17岁的万贞儿万贵妃。
史书对朱见深的评价是功过五五分。说他有功,是说成化犁庭。差点儿将后金给灭了种。说他有过,从万贵妃以及设立了西厂,让宦官进一步专权。
他的这种思想变化的根子就在于:他从小就建设了皇宫内部斗争的残酷性。自己的亲叔叔说废掉他的太子位就废掉,每天生活的胆战心惊。造成了他心理上是有一点扭曲的。
如果当时他的叔叔朱祁钰,一开始就将皇位还给他的爸爸朱祁镇。那小太子一定会在一个祥和安宁的环境中长大。也才能培养出中正平和的帝王之气,也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政绩。
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让给朱祁镇会怎么样?
其实朱祁镇被当归的时候,朱祁钰不让朱祁镇,并且把他囚禁在了南宫,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反对。
原因很简单,朱祁镇败了一个国,朱祁钰救了一个国。无论从民心还是声望,朱祁钰都是如日中天的。朝内的大臣们也都是新的班底,都是景泰皇帝的臣子。都是要么通过科举考翰林上来的,要么都是在京师保卫战里成长起来的。
这事朱祁镇不服气没用,因为他不但把大明的精锐——京师三大营丢在克土木堡,还把朝廷的70多个勋贵重臣也都丢在了土木堡。
所以朱祁镇被关在南宫7年,除了钱皇后陪着他外,就连他的亲生母亲孙太后也没有如见他一面。
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怎么可能愿意把皇位还给朱祁镇?退一万步讲,就算朱祁钰愿意还给朱祁镇,朝廷上下都不会同意。
原因也很简单,朱祁镇刚回来那会,也先对大明造成的恐慌仍有余味。而且瓦剌仍然是一个强大存在。就连孙太后也担心,朱祁镇这位主分不清好赖,回头当回皇帝,就立马兑现对也先的承诺,让也先到皇宫作客,半天下馈之。朱祁镇实实在在当过“敲门天子”的,是有前科的。
但是有其兄必有其弟,朱祁镇个朱祁钰兄弟谅,都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朱祁钰原本挽救了大明,声望顶天。如果他按照此前的既定各方妥协方案,自己做天子,百年后,让朱见深即位。他将是大明的再造之君。地位无人撼动,甚至享受太庙万世不祧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人都是由私欲的,自己当了皇帝,自然更希望努把力让自己这一脉都有机会当皇帝。当他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的时候,他就注定不成功便成仁了。
因为此前积累的正面道义形象,全毁在这事情上了,他的私心暴露给了天下人。但是由于他是皇帝,所以他废掉侄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别人即便反对,也无效。
但是是你的不用争,不是你的强求也没用。朱见济命薄,扛不住这砸在头上的红利,死了。
这就让朱祁钰陷入了巨大困境,自己身体也不好,唯一的儿子也死了。总不能再做复立自己亲手废掉的太子这种打脸的事吧?
而更重要的还有一个严峻的问题,瓦剌逐步内部发生了危机,对大明的威胁一下子解除了。
也就是说大明突然一下子外部压力突然被抽掉了。朱祁钰身体一不行,底下人就必须考虑自己的出路。一朝天子一朝臣,总不能跟着朱祁钰一棵树上吊死吧?
但是更可怕的问题来了,按《皇明祖训》,朱祁镇原本当之无愧的合法人选。当然他犯错了,所以被剥夺了资格。剩下的是他儿子朱见深,儿子当皇帝,老子还能继续换南宫么?
他出来会不会报复?如果朱祁镇脑子没问题,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迎立外藩”也是一个选项。但是朱瞻基就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儿子。朱瞻基的嫡子嫡孙尚在,“迎立外藩”等同造反。
所以聪明的曹吉祥等人,最佳选择是迎立朱祁镇啊,把他控制在手里,合理夺权。而于谦知道消息傻了,道理都懂,所以只能等待命运安排,难道真的要造反么?
不得不说,各种机缘巧合,朱祁镇的命是真好。无论怎么算,他都是当皇帝的命。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朱祁镇被瓦剌放归后,朱祁钰如果退位将皇位让给朱祁镇会怎么样?
明朝英宗时期,差点上演了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大戏。幸好,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了,而明代宗朱祁钰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算是保住了明朝的一半江山。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精锐数十万大军覆没,明英宗被俘,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直逼北京城。于谦建议孙太后立了朱祁钰为帝,并受命率领京城仅有的数万明军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正是因为明军的胜利,让朱祁镇失去了价值,最后,被也先放回了明朝。
历史上,朱祁钰并没有将皇位还给朱祁镇,而是朱祁镇在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抢回来的。如果朱祁钰真的在朱祁镇放回之后,主动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朱祁镇,那历史的发展肯定会不一样。
历史上的朱祁钰,相对而言,有些狭隘自私。虽然朱祁镇被囚禁南宫时,景泰帝没有下杀手,但是,他在登上帝位之后,还是很眷恋皇权的。如果朱祁钰真的肯退位,说明他对权力没有那么留恋。
明英宗朱祁镇对待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原本还是很好的。朱祁镇一登基,就加封朱祁钰为郕王。最主要的是,按照明朝的规矩,成年后藩王都要之藩,但是,朱祁镇从来没有逼迫自己的弟弟之藩,而是让朱祁钰一直留在京城。
如果朱祁钰肯主动让位,朱祁镇肯定是不会杀朱祁钰的,而且,还会得到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以及于谦等大臣的保护。按照朱祁镇的行事风格,朱祁镇并不讨厌这个弟弟,再加上朱祁钰还主动让位给他,他必然会大大加封朱祁钰。朱祁钰成为明朝第一亲王,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朱祁镇不用发动夺门之变,而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于谦,至少也不用死了。只是,朱祁镇没有经历过南宫囚禁,他所能得到的教训和改变,就不好说了。
如果朱祁镇吸取了土木堡之变的教训,开始听从孙太后的意见,应该会重用于谦。那么大明朝在于谦的主持下,必然可以跟景泰时期一样,拨乱反正,国力蒸蒸日上。但是,如果朱祁镇不吸取教训,那么曹吉祥、石亨、徐有贞等于谦的政敌,必然还是会骗得朱祁镇的信任。这时候,于谦可能还是会被明英宗所杀,大明江山的前途就堪忧了。
所以,朱祁钰直接让位给朱祁镇,对大明朝,还真不一定是好事。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朱祁钰可以安心做一个富贵亲王,而于谦也暂时不会被杀。而明朝的发展,将会进入不确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