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喜欢胖太子为什么不传位给更像他的朱高煦?
导语:
永历大帝朱棣在造反的过程中,其实犹豫过是否改立朱高煦为太子。因为朱高煦跟自己太像了。不仅长得帅,而且善于军事战争,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才。
可是朱高炽相比之下就显得非常差劲了。朱高炽应该比较喜欢吃甜食,所以他是个大胖子,而且一条腿还不得劲。在战场上也没有什么战功。
改立朱高煦似乎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可是朱棣在这个时候,却没有做出这件事,而是依旧将皇位传给了朱高炽,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一个结果呢?
01朱高炽是嫡长子,自古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在明朝初年,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
比如说朱元璋时期,一直就打算把皇位传给太子朱标。甚至在朱标英年早逝以后,朱元璋依旧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以此显示朱标嫡长子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 朱高炽虽然体格、才能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平庸,但是他是嫡长子,光是这一点,就足以打败后面那些弟弟。
- 朱高煦虽然也是徐皇后所生,可是他是次子,要想继承皇位,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朱高炽去世了,那才有可能轮到他,毕竟他也是嫡子。
- 不过朱高炽的命还是比较坚挺的,至少朱棣活着的时候,他一直坚挺地活着,直到把皇位拿到了自己手里,这才松了口气,可以不用那么费力地活着了。
为什么嫡长子继承制如此重要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皇室子弟争夺皇位的惨况,几千年来到处都是。只有坚守住嫡长子继承制,才能打消那些非嫡长子的皇子们,篡位的打算。因为一个非嫡长子的皇子当上了皇帝,那其他皇子就会纷纷想办法当皇帝。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而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践阼,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明史》
当然了,要想坚守住这一点,首先皇帝本人得是一个足以掌控传位能力的人。如果像李渊那样的话,可能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就会酿成灾祸了。
显然朱棣是具备这种能力的,所以他坚持这种制度,才能打消其他儿子们的非分之想,从而可以保证皇子们消除斗争。
02朱高炽是朱元璋钦定的燕国世子,必须尊奉朱元璋的意愿。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对朱棣是非常器重的,将他封为燕王,并不是要流放他到北方受苦,而是因为朱棣的军事能力很强,留着朱棣在北方为大明朝守卫边疆。
- 虽然最后朱棣并没有从朱元璋手里接管皇位,但是他对朱元璋还是充满敬意的。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又给了自己这么强大的军事集团,以至于自己可以夺取朱允炆的江山。
- 由此可见,朱棣对朱元璋生前的一些决定,那还是比较尊重的。比如说朱元璋钦定了朱高炽作为燕王世子,这件事朱棣就比较尊重。
- 再说了朱棣为了强调朱元璋本来要把位置传给自己这件事,当然要尊重朱元璋的种种行为。即使朱元璋没有这样的打算,朱棣也必须要通过各种手段促成这件事。
比如说他告诉世人,朱元璋非常喜欢自己的嫡长子朱高炽,本来就希望朱棣登基以后,将朱高炽立为皇太子。只是朱允炆集团用了各种办法迷惑朱元璋,这才导致了一个错误的传位过程。
现在朱棣已经把这个错误给纠正了过来,所以对朱棣来说,朱高炽作为继承人,也是朱棣作为合法继承人的一个保证。
: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明史》
合法性是朱棣最在意的一件事,为此他甚至把自己的生母改成了朱元璋的马皇后,为的就是自己能够成为朱元璋的嫡子,这么一来朱标死了,他这个嫡子继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可以说朱高炽在这件事上也是沾光了。
03朱高炽有一个聪明的儿子,好圣孙朱瞻基会成为一代明君。就算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就算朱高炽是朱元璋钦定的燕王世子,可是朱高炽就是不优秀,将来国家交给了他,会不会造成什么灾难呢?
这是朱棣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如果连大明王朝的未来都保证不了,那朱高炽就算地位再崇高,那也是白搭。
好在朱高炽这个人虽然平庸,但是你不能说他完全没有才能。当年朱棣南下的时候,朱高炽守住京城,抵挡住了朱允炆大军的进攻,可见他还是很有能力的。
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明史》
在监国期间,朱高炽也发挥了自己的治国才能,虽然平庸,但是可以休养生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本身就是皇帝该有的样子。
由此可见朱高炽在做皇帝这方面,是有一定基础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
朱瞻基是非常聪明的孩子,自幼就得到了朱棣的栽培和宠爱。当时朱棣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徘徊的时候,询问大学士解缙,到底该怎么选。解缙当然是站在朱高炽这边的,所以他告诉朱棣三个字:好圣孙。
也就是说朱高炽虽然稍微平庸了一点,但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那可是绝顶聪明的一个人。选择朱高炽也就等于是选择了朱瞻基,有何不可呢?
正因为如此,朱棣这才下定了决心,依旧坚持朱高炽为皇太子,而朱高煦则被打发得远远的了。
总结:朱高炽只做了8个月皇帝,好在朱瞻基接力成功。朱高炽登基以后,勤政爱民,任用贤臣。所以大明王朝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不过很可惜的是,朱高炽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朱高炽的死因一直都是一个谜,因为说法实在是太多。据说当时他打算把明朝的首都迁回南京,这可是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因为北迁是朱棣的主意,显然朱高炽对自己的父亲,有一些怨言。
当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在南迁前朱高炽就去世了。等到朱瞻基登基以后,放弃了这一决定,依旧留在了北方。
朱瞻基登基以后,继续重用三杨等贤臣,所以开创了仁宣之治。当然这一盛世开创的基础,是朱高炽本人打下的。
参考资料:《明史》
朱棣不喜欢胖太子为什么不传位给更像他的朱高煦?
朱棣其实十分不喜欢朱高炽,长得胖乎乎个的,走路都得两个人搀扶着。英明神武的朱棣自然就不太喜欢一个形象不佳,和自己一点都不像的大儿子。
他最喜欢二儿子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特别是二儿子朱棣格外喜欢,因为勇猛好战的朱高煦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都和自己十分相似。在靖难中,朱棣几次遇险,都是朱高煦挺身而出救了他。这让朱棣十分感动,拍着朱高煦的肩膀说道: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好好努力。
这个暗示也直接为日后朱高煦造反埋下了伏笔。朱棣坐稳皇帝后,因为对朱高煦的喜欢,在立储上面也是一再的犹豫不决。朱棣曾多次想要废掉太子朱高炽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受到朝臣们的极力反对。
朱棣为了此事就曾问过大才子解缙,大才子含蓄的对朱棣说:好圣孙。朱棣听到后想到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这个孙子聪明伶俐,深得他的喜欢。此时朱棣心里已经坚定了日后传位朱高炽的想法。毕竟朱高炽身体不好,他要是走了,皇位不就名正言顺传给这个好圣孙。
但是毕竟“太子乃国之根本”,朱棣并不会因为朱高炽有个好儿子就传位给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定下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而朱高炽深受朱元璋喜欢,朱元璋在位时亲立他为燕王世子。所以朱高炽即位更有合法性。
再则朱高炽虽然身体不行未能在战场前线和朱棣并肩作战。但是他坐镇北平,为朱棣稳定后方以及给大军输送补给上面做的特别出色。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的时候,朱高炽更是出奇制胜,为朱棣回师北平赢得时间。可见朱高炽无论在军事还是行政方面都是相当有才华的。
朱高炽在留守北平的出彩表现,也赢得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好评。同时朱棣“马上得天下”,他在位的时候连年征战。他想到国家要长治久安,自然要予民休养生息。好战的朱高煦是做不到这点,唯有仁爱的朱高炽可以。这也是朱棣选择传位朱高炽的一点原因。
历史证明朱棣的选择没有错。朱高炽和后来的好圣孙朱瞻基先后当上皇帝,他们在位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一片盛世的景象。不得不说朱棣的选择,让朱高炽父子开创了后来的“仁宣之治”。
朱棣不喜欢胖太子为什么不传位给更像他的朱高煦?
题目中的“胖太子”指的是朱高炽,历史上朱棣确实不太喜欢朱高炽,他比较喜欢的是更像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不过,朱棣最终并没有立朱高煦为太子,而是选择立胖太子朱高炽为继承人。
这是为何呢?朱棣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更喜欢的二儿子呢?
朱棣更喜欢朱高煦朱高煦与朱高炽相比,朱高煦比较像朱棣,也更受朱棣的喜爱。
我们知道朱棣是依靠靖难之役,才躲开了被削藩的命运并且进入南京城当上皇帝的。想要起兵那就离不开真刀真枪的打仗,是谁陪着朱棣打仗?是体型肥胖的朱高炽吗?不是,是他的二儿子朱高煦。朱高煦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立下了多次战功,朱高煦平时带领军队冲锋陷阵,在朱棣危险的时候朱高煦拼死相救。
朱高炽呢?朱高炽的体型肥胖,让他上战场确实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毕竟他体型肥胖又没什么军事才能,让他上战场大概率是去送死。出去征战不能够把大本营给丢了,于是朱棣安排朱高炽镇守大本营,让他把北京城给管理好。
也就是说,在朱棣靖难之役中,陪在他身边的主要是二儿子朱高煦而不是长子朱高炽,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朱棣更喜爱朱高煦:朱高煦陪在自己的身边更久,和自己的交流更多,亲人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多在一起,感情自然就会更深。何况朱高煦这个儿子有军事才能,是打仗的好手,并且多次救了自己的命。
相比之下,长子朱高炽体型肥胖,不能够打仗,和自己相处的时间少,自然朱棣就会更喜爱朱高煦,而不是朱高炽。
喜欢是一回事,但适不适合当皇帝是另外一回事。既然朱棣更喜欢的是二儿子朱高煦,那为什么不立朱高煦为太子呢?
因为朱棣虽然更喜欢朱高煦,但让朱高煦当皇帝却不合适,皇帝要由朱高炽来当才好。
朱高煦虽然在军事方面带兵打仗还可以,但他其他方面却都不怎么样。生性凶悍的他,人缘不行,不喜欢学习,不沉稳不稳重,连他的爷爷朱元璋见了都觉得讨厌。
俗话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军事能力强在打天下的时候是一把好手,但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就不行了。要想当好皇帝,处理朝廷大事是很重要的。
有人会说了:朱高煦自身不行,那给他配上优秀的才子、大臣来辅佐他难道不行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朱高煦会听那些大臣们的?以朱高煦的性格不太可能。
另外,大臣们的支持很重要,朱棣不是没有考虑过立朱高煦为太子,但当朱棣询问大臣们的意见时,绝大多数都是支持朱高炽的。这也能看出来朱高炽大臣们的关系都挺不错的,作为一个君王和大臣们的关系良好是很重要的,这方面朱高炽完胜朱高煦。
当然,还有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朱高炽是嫡长子,从维护嫡长子继承制来看,朱棣也不能够废掉朱高炽改立朱高煦。
因此,即便朱棣更喜欢朱高煦,最后朱棣还是没有让他当太子。朱棣不喜欢胖太子为什么不传位给更像他的朱高煦?
朱棣倒时想传位给朱高煦,但是有人不答应呀!那到底谁有这么大的能量,连皇帝老子的话都可以不听?
事实上,朱棣多次想废掉朱高炽改立朱高煦为太子,还为此事专门询问过大臣们的意见。如果当时大臣们不反对,朱高煦就真有可能做皇帝了。所以这之中的关键点不是取决于朱棣想不想,而取决于大臣们和家人们支不支持。
至于为什么大臣们不支持朱棣废太子朱高炽立汉王朱高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高炽太贤能了。在古代读书人的眼里,能在一个贤能之君手底下做事,可是一件千载难逢的恩德,虽然朱高煦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治国能力和为人处世上却远不及朱高炽。
一、朱高炽和朱高煦皇帝作为古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拥有无上的权威,掌握着天下生杀大权,但是不管这棵大树多么的根系繁茂,如果没有了周围群树的环抱和绿草的滋养,很快就会枯萎死掉,所以一般来说,皇帝只有得到文武百官们的支持才能把位子安稳的做下去,这是皇位永固的先决条件。
如果朱棣硬是要背群臣之道而驰,造成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百官殊死觐见,请求吾皇收回成命。在朱棣做皇帝的二十多年间,朱高炽多次以太子身份监国理事,可以说如果朱棣没有朱高炽为他处理朝政,朱棣是根本无法安心地完成他开疆拓土的宏伟志向。
而朱高炽所做的这一切都被大臣们看在了眼里,并由此得到了大臣们的尊敬。
朱高煦为人处世和行事风格虽然有点像明成祖朱棣,但是他的智谋和心胸却远不及朱棣和朱高炽。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品行不端,言语轻佻不学无术,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并不是很喜欢他,反而更喜欢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的朱高炽。
就朱高煦的处事风格来说,饱读孔孟圣贤书的文官们自然是不喜欢也不接受的,朱棣在靖难之役做了皇帝,以解缙、黄淮为首的内阁大臣极力推荐立朱高炽为太子,并且在朱棣有了换太子的想法是时解缙又一次站出来挺太子,从此得罪了汉王朱高煦遭来了杀身之祸。
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二、皇太孙朱瞻基虽然朱高炽并不得朱棣的待见,但是他的儿子朱瞻基可是甚得朱棣的欢心,并且在永乐九年被朱棣册封为皇太孙。据史料记载,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朱元璋将一个玉圭交给朱棣,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来后就得到朱瞻基降生的喜讯,从此朱棣正式下定决心发动靖难之役。
登基之后的朱棣,更是将朱瞻基作为未来的继承人来培养,每次朱棣行军作战也会带上朱瞻基,所以朱瞻基在文武方面是远远超过了朱高煦的,而作为大明帝国未来继承人的朱瞻基,自然也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如果朱棣把皇位传给了朱高煦,即便是自己的爹朱高炽答应朱瞻基也不答应。
而且朱瞻基也是一个比较孝顺的人,他很敬重他的父亲朱高炽,经常在朱棣和朱高炽之间调和矛盾,并时常保护父亲不被朱高煦和朱高燧打击到,也正是有朱瞻基的存在,朱棣才最终放弃了废掉朱高炽改立朱高煦的想法,所以朱瞻基为了自己和他爹也要把太子之位挣一挣的。
三、赵王朱高燧朱高燧和朱高煦相比并没有好到哪去,皇帝谁不想做,同样是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劳的朱高燧也想尝尝做储君的滋味,虽然朱高燧表面上和朱高煦是一条心的,但是归根到底,朱高燧也是有称帝的野心的。
朱棣称帝之后,朱高燧联合朱高煦多次陷害太子朱高炽,并且在衣食住行上多有僭越,后来被朱棣痛斥并打算夺了他的皇族身份废为庶民,因为得到太子朱高炽的求情才得以免罚。
虽然此事之后朱高燧在行为上有所收敛,但是他的不臣之心还是不死。在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病重期间,就有太监和守卫等里外串通,打算毒死明成祖废掉太子改立赵王朱高燧为帝。
如果朱棣废掉了朱高炽改立朱高煦为太子,那第一个不服气的肯定就是赵王朱高燧,因为在他眼里朱高煦和他差不多,他也曾为靖难之役付出过功劳,并且他的为人和朱高煦比起来还是好那么一丢丢的。
皇位之争,自古以来都是祸乱之始。朱棣靠靖难之役推翻侄子的皇位起家的,在他眼里最不希望按到的就是自己的子孙相互残害。虽然他并不喜欢太子朱高炽,但是废长立幼除了于礼法说不通外,还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如果想子孙和睦国家太平,传位给朱高炽是最明智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大家好,我是有趣有干货的文史爱好者咕嘟君,欢迎关注我,带你了解有意思的历史。
朱棣不喜欢胖太子为什么不传位给更像他的朱高煦?
导语:对于朱棣来说,一路陪自己南征北战的朱高煦比太子更亲近,更讨人喜爱,但是造反成功的朱棣需要的是一个好的继承人,而不是一个好儿子。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个皇位必定属于太子而不是朱高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朱高炽是嫡长子,名正言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嫡长子继位,这个身份朱高煦争不了,抢不走,是最有说服力的。就连朱棣自己,在夺位之后,为了修复自己的名声,都自称自己的生母是马皇后来先显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
在明初,虽然中央集权已经无限扩大,但是立太子问题上,大臣们是绝对不会退让的,为了得到大臣们的认同,太子只能是嫡长子朱高炽。
2. 朱高炽仁厚,大臣爱戴。朱棣的一生大多数都在征战,朱高炽在监国期间,朝无废事,不仅自己得到了历练,彰显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得到大部分朝臣的拥戴,关键时候,朱高炽身边有一帮能帮自己的能臣,比如朱高炽就是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力保之下成功登上太子之位,解缙的一句“好圣孙”让朱棣彻底坚定了立朱高炽为太子的信心;面对朱高煦的诬陷,朱棣心腹胡濙密疏太子监国七事,让朱棣放下戒心。
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而且朱棣也明白,当初如果不是太子拼死挡住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可能这个皇位根本轮不到他来坐,太子的功劳苦劳朱棣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3. 朱高炽有个好儿子。对于朱棣来说,皇位的继承才是最重要的,而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从小聪明伶俐,深得朱棣欢心,朱棣去哪里都带着这个孙子,让他学习自己治国、治臣的能力,可见朱棣对这个孙子的期望之大,就连北伐之时,朱棣都时常带上自己的这个孙子。
在朱棣二次北伐之时,因明军冲击太猛,朱瞻基不慎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得知消息的朱棣马上命令部队迅速出击,救出了身陷重围的朱瞻基,可见朱棣对这个孙子的重视甚至超越了自己的儿子,也正是对朱瞻基的期望,才决定将太子之位归于朱高炽。
4. 朱高熙有勇无谋,扶不上台面。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
朱高熙身为朱棣的次子,跟随朱棣征战多年,甚至曾救下了朱棣的命,但是这个儿子实在是有勇无谋,甚至可以说烂泥扶不上墙。
比如当初建文帝继位,朱高煦、朱高炽和他们的舅舅徐辉祖一同拜见,就因为徐辉祖提醒自己注意仪态,就对徐辉祖心存芥蒂,走的时候还偷走了徐辉祖的爱马,可见朱高煦的心胸之小,而且朱棣曾多次提醒朱高煦就藩,可是朱高煦死缠烂打就是不去,还一直在朱棣面前说太子坏话,暗中养兵,纵使私兵劫掠,最终引起了朱棣的厌烦,甚至打算将他废为庶人,如果不是朱高炽为他求情,朱高煦后面根本没有蹦跶的能力。
由上文可知,虽然朱高炽身体残疾,但是这并不能妨碍他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他继位后修正了朱棣的种种错误,废除了很多苛政,平反了很多冤狱,虽然统治短暂,但是朱高炽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朱棣并没有选错人。
朱棣不喜欢胖太子为什么不传位给更像他的朱高煦?
朱高煦骁勇善战,深得朱棣的宠爱。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在朱棣陷入敌军重重包围的危难之际,朱高煦不顾危险,果断带兵将朱棣救出来。朱棣与朱高煦父子俩的感情非常好。
而朱高炽是一个大胖子,一点都不像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奉命留守北平,没有跟随朱棣去打仗。他们两个人的感情并不好。
所以,朱棣一直想改立朱高煦为继承人。才子解缙一直公开支持太子朱高炽。因此,朱棣命令锦衣卫,将解缙处死。
但是,最终朱棣还是没有改立朱高煦为太子。主要原因有一、朱高炽心胸宽广,对弟弟们非常爱护,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而且朱高炽礼贤下士,得到多数文臣的支持。
二弟朱高煦多次在朱棣面前诋毁朱高炽。然而朱高煦犯错的时候,朱高炽却一直在朱棣面前替他求情。
二、朱高煦重武轻文,缺乏治理国家与处理内政的能力。支持朱高煦的大臣很少。而且,朱高煦心胸狭窄,性情残暴。如果他当皇帝,必定容不下其他兄弟。
三,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聪明伶俐,深得朱棣喜爱。在所有的孙子中,朱棣最喜欢朱瞻基,经常把他带到身边亲自教导。
四、在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有“嫡长子继承家业”的传统。
以上几点就是朱棣最终安排不喜欢的长子朱高炽做继承人的主要原因。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