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皇八子胤禩被人称为“八贤王”,为何引来父亲康熙的厌恶和哥哥雍正的报复?
导语: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康熙皇帝生了不少儿子,其中正式参与夺嫡的就有九个之多。在这种情况下,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每个皇子都有各自的本事,比如说大阿哥胤褆,战功卓著,年纪最长。二阿哥胤礽,子凭母贵,生下来就是太子的命。三阿哥胤祉,文武双全,饱读诗书。四阿哥胤禛,隐忍不发,沉稳干练。
所以说八阿哥胤禩,作为夺嫡的热门人选,自然是有一套别人没有的特殊本领。那么他靠什么来夺嫡呢?我认为就是人缘。
01八阿哥出身低微,却不影响他良好的人缘。八阿哥胤禩的出身,确实比较低微。康熙皇帝临幸时,他母亲不过是出身辛者库的一个婢女,毫无身份可言。
就算是为康熙生下了八阿哥胤禩,她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提升。一直等到胤禩九岁的时候,他母亲才被封为嫔,这个时候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妃子。
胤禩28岁的那年,48岁的母亲才被封为良妃,据说还是辛者库里唯一走出来的妃子。辛者库是包衣管领,地位比罪奴要高,可是却也比正儿八经的官员或者八旗子弟要低的多。
所以胤禩的母亲压根就没有抚养胤禩的权力,一直由康熙的四妃之首惠妃抚养。这个时候的胤禩并没有气馁,他也在暗暗发力,希望能够得到康熙的赏识。
胤禩处处都寻找康熙的特点去模仿,尤其是在对待下属方面,康熙那叫一个仁慈。所以胤禩对身边的人,也非常客气。
所以很多阿哥们都愿意跟着胤禩一起玩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以八阿哥胤禩为核心的团队八爷党。
八爷党的工作重心,那就是把八阿哥胤禩推举成为皇太子的人选,从而让他继承皇位。成员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
未几,上命诸大臣於诸皇子中举可为太子者,阿灵阿等私示意诸大臣举允禩。上曰:“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上释允礽,亦复允禩贝勒。四十八年正月,上召诸大臣,问倡举允禩为太子者,诸臣不敢质言。上以大学士马齐先言众欲举允禩,因谴马齐,不复深诘。---《清史稿》
除了有皇子们相助,八阿哥跟朝中的官员们相处的也十分融洽。所以官员们也会时常在康熙面前夸赞八阿哥的贤能,称他为八贤王。
02康熙讨厌八阿哥处处学他。人可以不讨厌自己,但是一定会讨厌那个行为作风很像自己的人,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处事方式都不会很满意,康熙也绝对不会例外。
康熙对手底下人好,那是因为当年四处征战的时候,这些人都是他的战友,是他的生死弟兄。他不忍心在他们犯错的时候,处罚他们,战友之间的感情,是非同一般的。
太子允礽既废,允禩谋代立。诸皇子允禟、允礻我、允昷,诸大臣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皆附允禩。允禔言於上,谓相士张明德言允禩后必大贵,上大怒,会内务府总管凌普以附太子得罪,籍其家,允禩颇庇之,上以责允禩。---《清史稿》
而你八阿哥胤禩为什么也要对人这么好呢?你学这件事就显得有点自作聪明的意思,因为你没有参加战争,也没有所谓的战友。
就算是有,满朝文武,身边兄弟也不是你的战友。你无缘无故对这帮人这么好,康熙会怎么想呢?肯定会觉得你为了拉拢这帮人才这么做,没安好心。
虽然八阿哥胤禩是皇子,可是一旦他开始拉拢朝臣以后,性质就变了。自古以来,父子之间争夺皇位的斗争,还真的不少,难道说八阿哥胤禩想要学习唐太宗一样,架空康熙吗?
再说了,你这种老好人在现实当中,并不讨喜。因为康熙虽然善待手下人,却也有赏罚分明的一面。
八阿哥胤禩只学到了康熙的表面动作,却没有学到康熙的内在韬略。这么一来不仅显得有些愚蠢,而且更加显得做作。康熙对自己本身就不太满意,再看到一个儿子跟自己很像,他会作何感想呢?
03雍正和八阿哥胤禩,那是死对头。既然是夺嫡关系,那么就是竞争对手。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之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斗争。
因为这两个皇子,是夺嫡希望非常大的两位。八阿哥处处笼络人心,所以众望所归。而四阿哥胤禛却丝毫没有人情味,身边的皇子和大臣少之又少。除了忠心耿耿的十三阿哥胤祥和陕甘总督年羹尧是他的人,其他人都处于中立状态。
三年二月,三年服满。以允禩任总理事务,挟私怀诈,有罪无功,不予议叙。寻因工部制祈榖坛祖宗神牌草率,阿尔泰驻兵军器粗窳,屡下诏诘责允禩;允禩议减内务府披甲,上令覆奏,又请一佐领增甲九十馀副。---《清史稿》
所以说相比较而言,胤禛的处境是相当危急的。在这种情况下,胤禛压根就没有跟胤禩斗争的资本。
尤其是在前期,胤禛忠心于太子胤礽,压根就不是八阿哥胤禩的对手,两个人不对等的情况下,胤禛当然是落了下风。
好在胤禛处事的风格,康熙非常欣赏,这就挽回了胤禛没有竞争力的局面。后来胤礽彻底倒台以后,胤禛果断填补了这个夺嫡的位置,开始正式参与夺嫡。
这个时候的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之间,可以说是水火不容的地步。皇位只有一个,这么多皇子去争,当然没有谁会把其他竞争对手当成兄弟来看待。
等到胤禛夺取了皇位以后,你认为他该怎么对待八阿哥胤禩呢?期初还是厚待胤禩了,给了他参与政事的权力,可没多久胤禛的本姓就暴露了,胤禩也只有低头吃亏的份。
总结:不管谁夺嫡成功,其他兄弟都不会有好下场。现实中,八阿哥胤禩,在老年康熙的寿辰上,为他献寿礼的时候,居然送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老鹰。从此胤禩失去了康熙的宠爱,这是史书上记载的原因。
我们有理由相信,康熙的确是这么个性格,因为他当时岁数不小了,身体也不好了,看到这只奄奄一息的老鹰,认为儿子在期待自己早点报销了,当然会觉得胤禩很讨厌。
胤禛夺取皇位,成为雍正皇帝以后,对自己的兄弟们下手也的确比较狠。三阿哥胤祉被罚去守皇陵了,八阿哥胤禩被抄家下狱,九阿哥胤禟被抄家下狱,十阿哥胤䄉被抄家圈禁。十四阿哥胤禵被罚去守皇陵。
这些都是参与夺嫡的皇子,都受到了雍正不同程度的惩罚,有些甚至惩罚致死。其实换任何一个皇子上台,其他这些皇子都不会有好下场。毕竟当初大家是竞争者,为了皇位甚至你死我活过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说,我们不能认为雍正在这方面有些残暴,因为没有哪个皇帝会容忍自己的兄弟跟自己争夺皇位。
参考资料:
《雍正王朝》
《清史稿》
康熙的皇八子胤禩被人称为“八贤王”,为何引来父亲康熙的厌恶和哥哥雍正的报复?
平心而论,康熙爷的第八个儿子胤禩,有点冤。胤禩活着的时候并没有杀人放火,贪污受贿,谋财害命,弑君篡权。相反他倒是亲切随和,灵活温润,自幼聪慧,并且通晓世故,在众大臣和众兄弟中广有善缘。
皇子中的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是他的铁杆兄弟,上书房大臣中的佟国维马齐都是他的拥戴者。但就这样一位优秀的皇子,生前却被康熙和雍正两代皇帝一再的打压与压制。最后还被雍正从宗藉除名,并被改名阿齐那(大约是猪狗不如的意思)
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结合正史与野史,分别说一下,胤禩是如何得罪了两代皇帝。
1.胤禩与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的二三事,得人心者不一定得天下,但得圣心者一定得天下。第一件:胤禩与张明德(野史)
张明德是康熙年间一个算命的。他曾经给八皇子认识,算了个命,其中包含三个内容:
(1)王上加白。张明德说胤禩身上有白气灌顶,而胤禩当时是一个王子,这王上加白就是一个皇字,暗示胤禩有当皇帝的命
(2)一人执圭。胤禩的小名中有一个叫佳字,这个佳字是一人执圭之像,圭(是古代帝王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这也暗示着意思,有可能当皇帝。
(3)八王大。胤禩的小名中还有一个美字,这个美字拆开了就是八王大(当然也可以解释为八大王,大王八)。但张德明的解释就是八王将来会是最大的一个王,那就是皇帝。
这件事就像一根针深深的扎进了康熙老佛爷的心中。
第2件事:推举太子时的百官拥戴(正史)。
前太子胤礽被废后,康熙皇帝下了一道旨,让百官推举新太子人选。他没想到有八贤王之称的胤禩,竟然被百官异口同声的推选为新太子。
重点是异口同声这4个字,康熙帝深刻的感受到了胤禩在朝廷百官中心中的人望,已经威胁到了他这个在世的皇帝,所以他将废太子第2次复立,就是为了胤禩削减在百官心中的威望。
这件事又向另一个针深深的扎进了康熙老佛爷的心中。
第3件事:死鹰事件(正史)
《雍正王朝》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描写,就是十四王子从西北给康熙贺寿送了一块陨石,让胤禩给换成了一只死鹰。
但真正的历史是:康熙53年的时候,康熙帝热河巡视,身处北京的胤禩,给康熙帝挑选了两只上好的海冬青送给康熙。但不知为什么,这两只鸟到了康熙手里的时候,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
而这被康熙看成了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随后康熙帝一怒之下说出了“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的狠话。
正是这句话,将胤禩彻底打入了尘埃,再无继位的可能。
2.我们再说说胤禩与雍正的矛盾:归根结底只因胤禩太强雍正二年四月。雍正曾经发布了这样一道圣旨:
“尔诸大臣内,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谓允禩贤于朕躬,为人足重,能有益于社稷国家,朕即让以此位,不少迟疑!”一个帝王与一个臣子摆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比较,这本身从侧面已经说出了胤禩他的能力。
就这一条已经足够雍正杀他100次了。
在这里我引用易中天老师的话:“实际上胤禩对雍正的威胁倒不一定是有暗杀或政变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威望太高,雍正和胤禩都有资格当皇帝,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
康熙的皇八子胤禩被人称为“八贤王”,为何引来父亲康熙的厌恶和哥哥雍正的报复?
康熙皇帝的众多皇子中,要说最有人缘的一定要数老八胤禩,在清朝的很多典籍中,对胤禩的评价,大多都说他非常的聪慧,通晓世故,待人非常的亲切随和,所以在大臣和皇子中评价都很好,也因此得到“八贤王”这个称号。
爱新觉罗·胤禩画像
胤禩待人亲切,为人圆滑,在朝野之中很有口碑在胤禩参与夺嫡的过程中,胤禩就坏在了这个“贤”字上,在胤禩还在年轻的时候,康熙皇帝非常的喜欢胤禩,他也是康熙皇帝的皇子中最早一批被封为贝勒的,这个时候的胤禩才十七岁,康熙皇帝就开始让他和老三胤祉一起处理政务了。
胤禩非常的圆滑,知道体贴下属们的难处,也因此很多王公贵族跟他关系都不错,换句话说就是和他在一起能得到好处,而他和自己的兄弟们相处得也很好,比如胤禟,胤䄉,胤禵,其实他和胤禛的关系也不差,但是没有胤禛那么城府深。
影视剧中的胤禩
康熙皇帝对胤禩很信任,将很多重要的事务都交给胤禩来办理,胤禩也很有才干,他的办事能力也得到了康熙皇帝和很多大臣的肯定,胤禩不只是在大臣中很有口碑,在士绅阶层中也有美名,他和当时的很多名士交往密切,其中就有很多人因为他的推举,才得以入朝为官的。
废太子事件中锋芒毕露,胤禩引发康熙皇帝的猜疑,胤禛的暗中打击康熙皇帝和赫舍里氏感情很深,所以直接把胤礽立为皇太子,胤礽就算没有才能,只要不犯错,以后继承大位是稳稳的,但是胤礽因为出身尊贵,所以渐渐形成了骄纵,暴戾的性格,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带着皇子们出去围猎,皇十八子胤祄病逝,但是胤礽对此无动于衷,康熙皇帝十分的生气,胤礽被废。
康熙皇帝画像
至此本来暗流涌动的夺嫡之争,变成了波涛汹涌,最开始跃跃欲试的是大阿哥胤禔,他建议康熙皇帝除掉胤礽,还表示自己愿意代劳,被康熙皇帝痛斥一番。胤禔反应过来自己没戏了,但是他也不想别人好过,当时就胤禩最有希望接任太子,他能力出众,党羽众多,所以胤禔就推荐了胤禩,结果康熙皇帝本来就在气头上,听他这么一说,让康熙皇帝开始警觉起来。
不久之后,康熙皇帝召集皇子们讨论国事,就说道了胤禩党羽众多,陷害胤礽,准备将胤禩圈起来,结果胤禟和胤禵为胤禩求情,胤禵还和康熙皇帝大吵了一架,康熙皇帝气得拿刀就要砍胤祯,皇五子胤祺拼命劝阻,胤禵才跑了,但是因为这件事情,康熙皇帝和胤禩之间已经产生了隔阂。
爱新觉罗·胤禵画像
没过多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康熙皇帝召集满朝文武推举一个皇子为新太子,结果佟国维、马齐这些重臣全都一致推举了胤禩,康熙皇帝本来是想要重新立胤礽,这个结果就让他非常的担心,康熙皇帝斥责了这些大臣们,说道胤禩本来是有罪的,他的母族身份卑微,你们还选他,这是何居心?其实到了这里胤禩的夺嫡之路就已经走到头了。
而胤禩得到那么多的大臣支持,除了让康熙皇帝开始提防他,还有另外一个人也感到了威胁,那就是胤禛,胤禛的人缘不太好,当他开始参与夺嫡之后,看到胤禩的呼声那么高,就连皇帝都会感到心惊,更何况还是竞争对手呢?所以雍正皇帝继位之后,立刻开始剪除胤禩的党羽,找各种理由处罚胤禩,革退了胤禩的爵位,最后将胤禩圈禁在宗人府内,折磨致死。
雍正皇帝画像
结语胤禩最后以悲剧收场,说到底就是因为他太贤能了,处处都留下有德有才的美名,王公贵族,朝臣名士都卖他面子,这在皇帝看来算个什么事呢?广结党羽,柔奸成性,妄蓄大志?皇帝最怕的就是有人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就算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胤禩就输在这一点上,雍正皇帝为什么要打压胤禩,臣下或者是皇子的能力,和皇帝相当,甚至比皇帝还出色,人缘也比皇帝还好,就这一条胤禩就该死了,所以太贤能未必就是好事。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康熙的皇八子胤禩被人称为“八贤王”,为何引来父亲康熙的厌恶和哥哥雍正的报复?
康熙的皇八子胤禩,他其实挺努力的,为人处事都想做到最好,在康熙众多皇子中,也是最优秀的几个之一,善于交际,与王公大臣们关系和睦,做人体贴,处事细致,是个有德有才的皇子,人称“八贤王”。
胤禩,又名允禩,康熙八子,生母良妃卫氏。但是,康熙48年一次推举皇储事件时,皇八子胤禩让康熙十分厌恶,后来甚至要断绝父子关系,胤禩直接被康熙打入谷底,再无任何争储机会。当年康熙废黜了皇太子胤礽,过后觉着后悔,想着复立胤礽太子之位,私下让太监打好招呼的情况下,结果朝臣推举的竟然是皇八子胤禩,这让康熙大感意外和气愤,当场就言明,皇八子胤禩是决不可能的,理由有三:太年轻、犯过错、出身低。
图为晚年康熙像。康熙的理由,仔细揣摩一下,就能分析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说胤禩年轻,一点都不年轻,都快30岁了,说胤禩犯过错,这都是翻篇的事情,重提就没意义,再者康熙早都原谅了,剩下的原因是出身低,这也是康熙对胤禩印象陡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辛者库,早期为八旗的贱籍。皇八子胤禩的母亲是卫氏,出生八旗“辛者库”,什么意思,就是贱籍,可以理解为是八旗里戴罪的家庭,身份最为低贱,当年是以宫女身份服役,年轻,容貌不错,被康熙给那啥了,生下皇八子胤禩,按理有了龙种应该给封号给地位,结果是卫氏熬了快20年,才给了个嫔的封号。
在宫里还有个跟卫氏同等命运的女子,是密妃王氏,她是汉人姑娘,给康熙生了3个皇子,可是王氏苦熬了30多年,才给了个密嫔的封号,而且这3个皇子长大成人后,都是普通的白板皇子,没有任何爵位,还是雍正登基后,才给了爵位,从以上可以看出,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其实也是有矫饰的一面,看出身,会区别对待。
图为康熙景陵妃园寝,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墓。皇八子胤禩如果不努力,不优秀,肯定也是位默默无闻的皇子,但他知道起点低,长大后勤奋好学,让康熙刮目相看,获得贝勒封号,但依然改不了母家低贱的出身,更不可能让一位出身不干净的登上皇位,特别是为了让康熙觉得胤禩能成大气,竟然让江湖算命的,去夸赞一番,让康熙觉得实在是虚伪透顶,没摆自己的位置,产生厌恶。
图为雍正读书像。胤禩自己夺储惨败后,并没有像三阿哥胤祉一样,退出竞争,反而继续蹚浑水,自己夺储无望,就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再一次押错宝,在雍正即位后,作为胤禵一党的重要成员,胤禩当然没逃脱雍正的打击,与胤禟、胤禵一起,列罪状四十大款,被圈禁,不久死去。
康熙的皇八子胤禩被人称为“八贤王”,为何引来父亲康熙的厌恶和哥哥雍正的报复?
中国历史上皇位争夺之激烈还是要数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了,尤以康熙的皇八子胤禩和皇四子胤禛争夺的最为激烈,但是最后皇四子胤禛夺得皇位,也就是雍正皇帝。其实皇八子胤禩的才能丝毫不输胤禛,甚至还在其上,早期深得康熙之喜爱,被人称为"八贤王",但是后期为何让康熙厌恶,导致丢掉了皇位,并且雍正即位后对其展开了报复?
皇八子胤禩的能力,毋庸置疑,甚至在众大臣口碑中也是众位皇子望尘莫及的,人们称赞他"正气","朴实",早年深得康熙喜爱,并且在民间威望极高,被人称赞为"八贤王",就连雍正后来也肯定了他的能力,论其才能,操具,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百姓喜欢,让父亲看重之人却慢慢沦为让父亲康熙厌恶之人,原因还是出自于其自己,康熙平生最恨皇子结党营私。而胤禩因为母家势力低微,为了能够登上帝位,他频频结交朝中大臣,也就是九子夺嫡中展现出来的"八爷党",特别是当康熙废掉胤礽太子之位的时候,众大臣竟一齐联名上奏推举八阿哥胤禩为太子,口径之一致让康熙心里翻起了惊涛骇浪,忌惮不已,这严重犯了帝王大忌。
胤禩虽然知道这犯了君王大忌,但是他深知自己母家势力低微,没有外戚的帮助,他只能依靠朝中大臣才有可能夺位,所以他没有停止和朝中大臣交往,这让康熙对他越来越忌惮,也越来越失望,最终让康熙厌恶而丢掉了皇位继承权。
雍正夺得皇位后,因为忌惮八爷党势力,所以仍然封胤禩为亲王,但是心里一直在防备胤禩,因为胤禩算是雍正皇位的最大威胁者,等到八爷党逐渐被雍正瓦解后,雍正就开始对付胤禩了,不久胤禩就被幽禁。
《清史》记载:"上喻革去允禩黄带子改为民王非宗室的王,后又削去爵位,交宗人府圈禁高墙"。圈禁胤禩也难解雍正心头之恨,所以胤禩是悲哀的。
康熙的皇八子胤禩被人称为“八贤王”,为何引来父亲康熙的厌恶和哥哥雍正的报复?
康熙的八子胤禩人称为“八贤王”,为何引来父亲康熙的厌恶和哥哥雍正的报复?
在《康熙大帝》里,八阿哥胤禩人称“八贤王”,那是给大臣们的假像!因为康熙皇子多,特别是太子两废两立之后,太子党成员跟阿哥党成员逐鹿太子位,到了图穷匕见!而八阿哥为了争取大臣支持,仗着财力雄厚一直用钱物收买人心!连佟国维马齐都是,才落过“八贤王”的“美誉”而已!康熙厌恶老八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担当,一有事就“患病”!
别看平时,八阿哥人前人后有范儿。
但是,一碰上有事,特别是跟八阿哥扯上关系的,八阿哥很快就“患病”避开了!
一次这样,人家相信,次数多了,谁还信?那么明察秋毫的康熙更加明白!
这一次太子两废两立后,八阿哥又“患病”!
表面上在府邸养病,其实一刻都没闲着,八阿哥还派人去观察朝中动向,会不会又是议立太子!见探不到确实消息,八阿哥到皇宫借给康熙请安之名,实地考察!
对于关键时刻,八阿哥就“患病”,康熙也是见怪不怪!也知道他进宫目的,所以一番交谈,康熙非常严厉训斥了老八:别想借大臣之口再举荐为太子!
只为,八阿哥这种刻意的“装”,是没有担当责任的表现!一旦做了皇上,如果还是这个心态,岂不是江山都玩完?!所以,康熙非常的讨厌!
二,八阿哥的惧内,康熙也非常的讨厌!八阿哥的福晋乌雅氏,是老安亲王的女儿!仗着自己的身份尊贵,在府中骄横跋扈!几乎没有把八阿哥放眼里!
那是太子第一次被废,康熙下令议立太子。当佟国维马齐为首举荐八阿哥当太子时,康熙当时就否决了!因为:
受帛于妻,而其妻又嫉妒行恶!这句话是康熙原话!就是说八阿哥如果做了皇上,也是后宫专权之祸!所以,康熙非常的讨厌!
三,八阿哥心狠手辣!别看平时,八阿哥笑容满面!其实就是一只“笑面虎”!
为了夺得皇位,八阿哥几乎是不择手段!
当竟争对手太子彻彻底底被废后,老八又把枪口对雍正和胤祥!
雍正是冷面王,老八有些忌惮,就先向胤祥下手!模仿胤祥笔迹写调令,举报胤祥放过郑春华,全部是嫁祸!见明的扳不到,暗中派侍女去刺杀!
这些,康熙很快知道了!为了继承皇位,如此心狠手辣对待手足,康熙当然非常的厌恶老八!
这些都是原则方面的事,都是令康熙厌恶的!当然对八阿哥不待见了!
雍正对八阿哥的报复,主要是八阿哥为了逐鹿皇太子之位时,对他构成了威胁的老四老十三到了赶尽杀绝的地步!特别是老四看到老八为了搞掉十三阿哥的疯狂之举,更加的怒火攻心!所以,雍正登基后对老八的反扑也是意料之中!因为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八阿哥作恶多了,回报的是恶报!
由此可见:胜者为王败者寇。八阿哥既不讨康熙待见,又得雍正报复,全是自己的咎由自取!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