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不投奔孙权?孙权江东集团大多是外来户?
导语:
诸葛亮是三国后期,每一个国家都非常佩服的领袖人才,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诸葛亮主张依法治国,用法治代替人治,所以就算是他的政敌,对他执政也没有任何意见。
这样一位大才,早在茅庐之中的时候,为何选择了一穷二白的刘备?当初江东的孙权,早就已经有了基业,投靠他岂不是轻松很多?再说他哥哥诸葛瑾也在江东,兄弟俩好歹有个照应,这也是人之常情。
01正是因为哥哥在江东,所以诸葛亮才不便前往。诸葛瑾之所以投靠东吴,那是因为他在早年游学的时候,曾经跟东吴的大臣步骘、严畯的关系非常好,他所结交的朋友大多数都是东吴的官员。
所以诸葛瑾顺理成章就被朋友们推荐给了孙权,由此诸葛瑾正式进入到了江东集团的序列当中。不过诸葛瑾刚出道的时候,起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三国志》
他也是从基层一点点做起来的,跟庞统刚到刘备军中的情况类似,诸葛瑾刚来孙权这里,虽然孙权不讨厌他,却也没有十分重用,只是让他从县长做起。
那么比诸葛瑾小了7岁的诸葛亮,这个时候正在南阳种田,兄弟俩谁也混的不怎么样,诸葛亮又何必去拖累哥哥呢?
要知道,他们全家本身就是叔叔诸葛玄的负担,后来叔叔也去世了,他们三兄弟的日子可就更加不好过了。说诸葛亮是贵族的人,简直不知道贵族为何物。而且当时诸葛亮年纪小,一直在南阳水镜先生这边学习,自然也没有能力和资格出仕东吴。
等到诸葛瑾混上来以后,诸葛亮也已经学成归来。他自信满满,天下之才基本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如果去了东吴,只有一个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成为孙权的心腹,从而把哥哥诸葛瑾给甩到了一边,这不利于兄弟感情。
亲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一旦因为业务原因发生争执的话,那场面就尴尬了,以后这兄弟还做不做?如果想做兄弟,就得在政见上让步,这也是诸葛亮所不想看到的。
02孙权说到底也只是地方军阀,没有正统性可言。我们现在肯定觉得当时的人疯了,为什么曹操就不能做皇帝?为什么非要老刘家的后代做皇帝?什么正统思想,简直愚昧无知。
可是不能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评价那个时候的人。你生在那个时候,甚至连思想都不会有,他们能够有自己的信仰,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不管是诸葛亮还是曹操,其实对正统思想还是比较敬畏的,他们心里都有一种信仰。曹操最初的理想那就是灭了董卓和袁绍,以此达到匡扶汉室的目的。
可是后来他功劳越来越大,这才开始觊觎老刘家的皇位,不过到死他都没有跨出这一步,这也说明了曹操对正统思想的敬畏之心。
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他一心就想着辅佐老刘家的子孙夺取江山,成就霸业。如果刘备不来,可能诸葛亮就要去刘表那儿做事了,毕竟没有更好的选择。
而且诸葛亮也为自己铺好路了,诸葛亮娶了个老婆黄月英,她的亲阿姨就是刘表的继室蔡夫人,她舅舅则是荆州水师大都督蔡瑁。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三国志》
所以说诸葛亮下一步,应该是要给刘表干活了,毕竟学富五车,一直待在家里种田也不是个事儿。毕竟刘表也是汉室宗亲,辅佐他跟辅佐刘备差别不大。只是刘备更加有雄才大略,又半路杀进来,所以是更好的选择。
而孙权本身就是地方军阀的子孙,说到底压根就没有什么正统性。如果他割据一方,那就是乱臣贼子。他父亲孙坚可是汉朝的臣子,他自己也是以父兄的基业起家,所以说让诸葛亮辅佐孙权,在思想上的确有点困难。
03孙权那边人才太多,诸葛亮去了说不定也要论资排辈。其实说道理,诸葛亮心里也有些文人的清高。他在茅庐之中一直住到了27岁,依旧没有想着出山,其实就是在等一个机会。
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心高气傲,他认为去哪儿都要立刻成为主导者。但现实是,你就算很有才华,去了大公司,也得通过面试,进行层层筛选,最后再从基层做起。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
诸葛亮也不会例外,这个时候的孙权的江东集团已经是大公司,他要想过去应聘,也需要经过层层筛选,这是必须要走的流程。如果入选了,肯定也是从基层做起,不可能一来就给你一个大将军做做的。
同样的道理,诸葛亮去刘表的公司,也是这么个情况。荆州集团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在刘表的统治下,早就具备上市公司的水平了。诸葛亮就算是有点人脉关系,可以通过他老婆的关系进入集团,也不会立刻成为核心层的人物。
而诸葛亮心高气傲,既然没有人让他直接进入核心层,那他就索性待在家里等着好了。结果就等到了27岁。
不过他也不傻,在家等着的时候,也不忘给自己发点传单和小广告。卧龙凤雏的名声在南阳地区传得沸沸扬扬,这才等来了刘备。
总结:出仕的方式大体相同,诸葛亮算是另辟蹊径了。很多人想要谋求一个职位,一般都会前往这个职位所在的单位应聘,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以后,才能得到这个职位。
可是诸葛亮有点与众不同,他是人才,他给自己打广告,以此吸引老板们到他这里来招聘。这就有点牛掰了,人家都是公司打广告,寻求人才。你是人才打广告,寻求老板。
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襄阳记》
而且应聘的方式也有些不对等,不像是老板在应聘员工,倒像是员工在应聘老板。如果刘备不合格的话,说不定诸葛亮还真的不会去上班。
更有甚者,诸葛亮还放了老板两次鸽子,以此体现出自己的特别。所以说像刘表、孙权这样的大老板,压根就不可能放下身段来请诸葛亮。只有刘备这破产了好多次的老板,才愿意来寻求人生的解脱之道。
诸葛亮是营销学大师,第一个营销的产品,那就是他本人。后来又给刘备集团打广告,让孙权各种看中。第一人才必须要懂营销,这话一点都不假。
参考资料:
《三国志》
《襄阳记》
诸葛亮为何不投奔孙权?孙权江东集团大多是外来户?
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来诸葛亮。诸葛亮不是为结果而战,是理念而战。因此诸葛亮只会忠心耿耿,死而后已。
诸葛亮为何不投奔孙权?孙权江东集团大多是外来户?
人各有志,况且其哥诸葛谨已在东吴谋事,诸葛亮自然不会抢“饭碗”,另外也制约东吴,使孙权无法怠慢诸葛谨,这里面深含很多敏感的政治因素!
但这都不是重要原因,主要是刘备乃孝景王子孙,靖王之后,也算刘氏血脉,如果刘备封王也属名正言顺。
况且刘备比起孙权、曹操等人来说,也算是宽厚礼贤很多。在军事实力和基础也是最薄弱的,几乎不到两万人马,诸葛亮一生也较为自傲,扶弱挫强才能显示出自己本领。
他如果去东吴,东吴实力本来就不错,拥有长江之险,易守难攻,而且能人也很多,纵使统一三国,也看不出是他的本领。
曹操那边就更不用说,曹操自己本身就很有谋略,加上谋士20来个,大将千员,更是不会受到重用,甚至会象司马懿前半生那样的被排拆命运!
所以诸葛亮只有替刘备办亊才最有成就感。
诸葛亮为何不投奔孙权?孙权江东集团大多是外来户?
他哥诸葛亮谨在江东已经受到重用,还有就是水境先生先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再说刘备是接连的打败仗都没有立足之地就缺少一谋划策的高明的谋士,他听说诸葛亮是个高人马上就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
诸葛亮为何不投奔孙权?孙权江东集团大多是外来户?
他的哥哥在东吴,自己的才能比哥哥强,自己去东吴这不是砸哥哥的饭碗吗?贬低哥哥自己又有兄弟之情,岂不是让人笑话他无兄弟情注吗?再说,东吴谋士多,自己又斗罪很多谋士,自己置身火炉上,还会遭其他谋士嫉妒。
诸葛亮为何不投奔孙权?孙权江东集团大多是外来户?
在汉未乱世中,诸葛亮是一个大才,他自已也自比管,乐。也就是说,他将来终究是要出山的,如果说,诸葛亮是一个道德至上的人,曹操是汉贼,他不屑于投奔他,那么,他为什么不投奔江东的孙权呢?毕竞,当时的刘备还是没势力,没地盘到处漂流的小人物。
一,江东政权的起源乃组成结构。
东吴政权是经孙坚,孙策父子二人一手打造而成。孙坚创业之初,他的弟弟孙静就积极招募亲戚乡党大力支援。后来,孙静一直留守寿春,为孙策攻打会稽做出了很大贡献。
孙策堂兄孙贲,舅父吴景在孙策攻打丹阳时也积极充当先锋。孙策平定江南可以说是孙氏一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孙策死后,孙权接盘江东,文有大儒张昭,武有连襟周瑜。
在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中,一个新人要想占住脚,即便付出很大努力,也不一定有一个好的结果。
二,庞统的经历带来的经验教。
庞统号称凤雏,诸葛亮号称卧龙,两者的才学,当时的名气都不是籍籍无名的人物。
善于品藻人物的司马微给庞统下的评语是:南州士之冠冕。
积极入仕的庞统,先在刘表处任了一个小官,职务是功曹。曹操占领荆州后,庞统来到东吴的南郡,其职务还是功曹,当时的南郡太守就是大名鼎鼎的周瑜。然而,在东吴名士圈就己经有很大名气的庞统,并没有成为周瑜的座上客。论家世论名气不比庞统显赫的鲁肃却受到周瑜的极力推荐。
庞统的境遇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也不会不思考。诸葛亮非常清楚,在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的政权内要想展露头角,不仅仅是有才学,有名望,还需要机缘巧合。
诸葛亮不想把精力过多地分散到打点人物关系上,更何况,即便努力了结局是什么还是未知数。所以,诸葛亮不想把他的政治生命寄托于虚无飘缈上。
三,诸葛亮的心中理想。
一次,诸葛亮与孟建,崔州平,徐庶三人门闲聊,说起将来的打算,诸葛亮说:你们将来至少都能当上刺史,大守。
三人问诸葛亮能做到什么样的信,诸葛亮笑而不答。
从这件小事上,和他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再加上当时纷乱的时局上来看,诸葛亮心中有一个理想,那就是,他要做一个平定天下,匡扶正义的人物。这种理想不是刺史,太守一类的官职所能达到的。
孙权是一个爱才,惜才的人,但是,致少到现在为止,孙权只是安于割据做一方诸候。先不说,诸葛亮即便到了江东能做到什么程度,单从理想来讲其中的差距就不是一点。
基于此,诸葛亮不会去江东。
刘备的力量很弱很小,但是,却和诸葛亮心中的理想高度契合。所以,诸葛亮最终的选择是谁,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