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东乡封王的时候,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利最大?

导语:

太平天国前期,有两位军事上的灵魂人物,一个是东王杨秀清,还有一个则是翼王石达开。虽然他们的结局是失败的,可是不得不承认,这两位的军事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东王杨秀清,基本上成为了太平天国崛起的舵手。

大海航行靠舵手,太平天国能够从金田村这么一个小地方,发展成为拥有半壁江山的帝国,功劳最大的,那就是杨秀清。

01冯云山为杨秀清开路,代天父传教成了他的必杀技。

杨秀清的出身比较穷苦,家里没什么产业,没有田地可以耕种,这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可是在晚清时期这已经成为了常态。

地主土豪们占据着大片的土地,穷苦的百姓只能成为他们的佃户。杨秀清家据说是在山上种地,收成不是很好。

因为生活比较艰苦,所以杨秀清从小就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他非常善于交际,虽然从来没有读过书,却能够结交一帮关系不错的朋友,这也成为了他日后飞黄腾达的重要根基。

当时冯云山恰好到了杨秀清的家乡传教,认为这片山区比较隐蔽,适合传教。所以杨秀清便加入到了拜上帝教。

其法至严,凡有失利取败,违令私财,重则立斩,轻者责降,不敢徇情,略无姑息。有功亦破格升迁,赏不逾时,而桀骜不驯之徒,遂群焉俯首,甘心服役,至身临矢石而不惴,膏涂草野而无悔矣。---《贼情汇纂》

聪明的杨秀清很快跟冯云山成为好友,因为杨秀清这个人不仅脑子灵活,而且非常会说话,成为了冯云山刮目相看的对象。

当然最初杨秀清不过是打杂的,可是有这么一件事,改变了杨秀清的命运。冯云山遭受地主打击下狱,这个时候为了稳定人心,杨秀清假装是天父下凡,稳定了拜上帝教的教众。

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你要想成为天父,必须要有让人信服的理由。就算是瞎子算命,也得掐指一算说出你的生辰八字你才会相信。

由此可见杨秀清非比寻常的能力,帮了他非常大的忙。冯云山出狱以后,极力夸赞杨秀清的忠勇谋略,所以杨秀清凭借天父下凡这一招,成功挤入拜上帝教高层。

02永安封王后,东王杨秀清正式掌管太平军的军权。

1850年,金田起义爆发,杨秀清凭借天父下凡这一招,成功招揽了若干战士,也稳定住了太平军的内部力量,此刻他已经成为洪秀全的得力干将。

1851年,在洪秀全登基自封天王以后,杨秀清也就成为了洪秀全的军师。整个太平军都是由没有纪律性的农民起义军组成,所以自由散漫惯了。

这个时候杨秀清成为了军队的核心人物,他利用各种手段,想出了很多办法训练军队,果真是军事天才。一天书都没读过,却能够像韩信那样带领百万大军,而且几乎战无不胜,可能史上也就杨秀清一人了。

初露头角的杨秀清带领太平军成功突破了清军的围剿,并且打下了永安城。在这里,将会改变杨秀清的一生。因为洪秀全觉得自己一个王,不足以领导如此多的教众,所以洪秀全决定分权下去,创业期如果不分权,根本成不了什么大事。

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贼情集要》

于是乎在永安洪秀全分封诸王,自己是天王,此外杨秀清是东王,萧朝贵是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是北王,石达开是翼王。

东王的权力是仅次于天王洪秀全的,所以杨秀清拥有节制诸王的权力。东西王属于一等王,而南北王属于二等王,至于翼王则是三等王。

封为东王以后的杨秀清,彻底掌握了太平军的所有军权,成为领导太平军打下半壁江山的核心人物。

03进军南京成了杨秀清最成功的战略指导。

杨秀清带领大军进入湖南境内,他的胃口是不小的,直奔长沙城而来。可惜这里有名将左宗棠作为师爷镇守,所以长沙久攻不下。

这个时候太平军高层们发生了一定的争议,因为太平军未来该向哪儿走,成了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最终杨秀清认为,应该直接进军江南,攻克武昌以后,顺江而下直奔南京而去。这件事得到了洪秀全的支持,所以太平军放弃长沙,势如破竹地冲向武昌汉阳等地,以最快的速度占领该地区以后,直奔南京而来。

过去东王在世时,拓土开疆,犹有日辟百里之势,而今进寸退尺,战胜攻取,大逊于曩时!---洪仁玕

杨秀清带领太平军占领南京以后,开始了整顿内务的事业。不得不说杨秀清是个天才,他不仅仗打得好,而且在内政上也是一把好手。

一方面放榜安民,制定法令。另一方面,则建议洪秀全以南京作为国都,以此来吞并天下。一旦有了国都,那么太平军就不再是什么散兵游勇,而是正规的国家,这就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从此太平天国便在南京扎根,我们会发现,这一路走来,杨秀清完全成为了太平天国的实际领导人,因为他够聪明,也懂得处事之道。洪秀全必须要依靠杨秀清夺取天下。

04攻破江南大营,杨秀清的声威达到了巅峰。

南京成了根据地以后,杨秀清分别安排了两支队伍,一支北伐京城,还有一支则进攻湖北江西等地。北伐军队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力量,所以以失败告终。

而西征军则在石达开的支援下,取得了重大胜利,湖北江西等地基本都落入了太平天国的地盘之中。由此可见,当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半壁江山是稳稳的了。

这里是清政府的赋税重地,此刻也成为了太平天国的赋税重地,因此太平天国最不缺的,那就是钱和人了。

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李秀成自述》

这个时候清军也开始部署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这两座大营作为根基,不断向南京发起进攻。

杨秀清在这个时候做出了英明的决策,那就是坚持捣毁这两座大营。因为南京是他们国都,国都如此危险,这不利于太平天国的发展。

于是乎在杨秀清的极力坚持下,相继攻破了这两座大营,彻底解决了南京受到威胁的问题。这个时候的杨秀清真正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灵魂人物。

总结:杨秀清成了太平天国灵魂人物。

在拜上帝教,杨秀清是天父下凡。在军中,杨秀清是掌握军权的一把手。在太平天国,杨秀清更是管理内务出色的东王。一时间杨秀清的地位和权力完全盖过了天王洪秀全,真正成为了太平天国的领袖。

所以说杨秀清的权力,不是洪秀全赐予他的,而是他一点点争取来的。洪秀全离不开杨秀清,没有杨秀清的太平天国,根本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发展。最后杨秀清的结局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往往优秀的人才都会输在这方面,没办法。

参考资料:

《贼情汇纂》

《李秀成自述》

《贼情集要》

太平天国东乡封王的时候,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利最大?

谢谢邀请。

太平天国的理论基础是:拜上帝教,老大是天父。洪秀全是教主,也是天父之子。但太平天国起家靠的可是另外两个人:南王冯云山和东王杨秀清。

1.永安封王中的等级。

洪秀全在永安一共分了5个王,东西南北四王,再加上翼王。这5个王可是分为三个等级的

一等王: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

二等王:南王冯云山和北王韦昌辉

三等王:翼王石达开。

西王以下皆受东王节制。也就是说这5个王中除了西王萧朝贵和东王杨秀清是平级之外,剩下的三个王都要听东王的指挥。这个时候的东王和西王是平等的。

2.太平天国里官职还有一套体系:千岁系统

洪秀全为天王,称万岁。

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

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

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

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

石达开为翼王,称五千岁。

从这套官职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东王确实是可以节制所有王的。

这就与第1段中:除西王外东王节制所有诸王有冲突。

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这里面我们还需要说一下太平天国里面的神学。

洪秀全是天父之子,萧朝贵自己是天兄下凡,杨秀清曾经是天父下凡。

从神学这个角度,杨秀清比萧朝贵是要高一个级别的。但肖朝贵的老婆是洪秀全的妹妹,从这一点上看的话,肖朝贵与洪秀全的关系比杨秀清与洪秀全的关系要好。后来萧朝贵1年之后战死.杨秀清更是一家独大了。

以至于4年之后,杨秀清集中教权,政权,军权于一体,让洪秀全给他提升1000岁做万岁的时候,洪秀全忍无可忍,密调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发生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太平天国东乡封王的时候,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利最大?

在这里先说明这个题目的一个小错误,那就是太平天国并不是在东乡封的王,而是在永安封的王。太平军在紫荆山区转战后,决定突出包围,攻打桂林。于是先突围到了武宣,在武宣东乡扎下大营。后在取得几次包括官村大捷在内的胜仗后,继续进军攻下永安州,这也是太平军攻打下的第一座州城。

在永安,太平军进行了休整,并对下一步的战略方向进行了探讨。最为重要的是,进行了太平天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永安建制”。这一次建制,初步规范了太平天国的规模,形成了太平天国的奖惩制度,建立了太平天国的国体制度。分封诸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永安,太平天国除了洪秀全为天王万岁外,又分封了五王。这五王分别是: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八千岁,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 ,后护又副军师韦正为北王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以上所封各王,受正军师东王节制。

在这个封王中,我们可以看到,东王杨秀清俨然成了五王之首。杨秀清在太平天国的权力代表层中,成了洪秀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那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要从太平天国的国体制度说起。我们看诸王的封号,在王爵前都有军师两字。石达开虽然暂时没有,但在后来也加上了军师的名义。这个军师负责制就是太平天国的特色。

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他只管宗教精神方面的事物。而具体的世俗的事物由军师来负责处理。在五王中,杨秀清和肖朝贵都是正军师,而冯云山和韦昌辉都是副军师,他们四人是处理太平天国世俗事物的主要负责人。

杨秀清和肖朝贵之所以排在前列,这是因为在太平天国历史上,出现过冯云山被抓,洪秀全前往营救的情况。在这个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杨秀清采取天父下凡附身,肖朝贵采取天兄下凡附身的形式,稳定了局势。洪秀全事后也顺水推舟的承认了他们的做法。因而他们获得了替天父、天兄代言的权力。所以把他们排在首位。

同时,这两人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起到的作用也很大。杨秀清处理事物的能力很强,后来李秀成在他的自述中也谈到,“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因此,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他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封王只是对他手中权力的一种肯定。

而肖朝贵军事能力极强,可以说,太平天国的精兵猛将都出自他的手下。在太平天国起兵后,肖朝贵一直是前锋,号称冲锋第一。他为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两人一文一武,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顶梁柱。

那么,洪秀全这样封王,就不怕大权旁落了吗?并非如此。我们可以从封王里看到一丝端倪。首先,各王并不是仅仅只是有一个王爵封号而已,各位在名义上还各管一方。这样,各王都有各自的部属。杨秀清虽然权高位重,但他也不能剥夺其他各王的下属。这就为将来,如果杨秀清图谋不轨时,其他各王起兵勤王留下伏笔。

第二,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为正军师,但是,他还封了肖朝贵为正军师。虽然,杨秀清有节制肖朝贵的权力,但是,在处理世俗问题方面,两个人的权力是相当的。而且,肖朝贵手中掌握的军队强悍,比杨秀清的军事实力要强得多。

同时,相比较杨秀清掌握天父代言的权力,肖朝贵也拥有天兄代言的权力。而洪秀全又认肖朝贵的妻子为妹妹,笼络住了肖朝贵的心。这样,杨秀清和肖朝贵互相制约,洪秀全也不怕杨秀清一家独大。

第三,虽然杨秀清有天父代言的权力,可是,拜上帝会的实际开拓者冯云山位列南王。冯云山是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的接引师,是冯云山吸收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的。这是杨秀清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如果杨秀清做事过于离谱的话,冯云山可以出面对他进行制约。

冯云山在拜上帝会里面威信很高,可以说,太平天国起义前期的骨干,大多都是冯云山接引入会的。可以说,冯云山就是洪秀全在世俗的代言人,没有冯云山的努力,根本就没有拜上帝会的壮大,也不会有太平天国运动。

这样,虽然杨秀清拥有替天父代言的权力,可是在一般教众心目里,冯云山的话更为可信。杨秀清想要发号施令,也要有冯云山的认可才能顺畅。

这样,有了肖朝贵和冯云山的制约,杨秀清即便是排在五王之首,有制约其他诸王的权力,可也不能为所欲为。这样,杨秀清也不会对洪秀全的天国领袖地位产生不利的影响。

于是,太平天国前期,领导层就出现了这样的格局:洪秀全为天国的领袖,而杨秀清具体处理天国的军政事物,肖朝贵和冯云山参政议事,五王共同决策。这样的格局,也使得太平天国前期得以顺利发展。

可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进程中,发生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先是冯云山在全州受伤,后牺牲在蓑衣渡。接着肖朝贵在攻打长沙的时候,在城下中炮阵亡。这样一来,四大军师就只剩下杨秀清和韦昌辉二人。韦昌辉和石达开论资历、地位、战功都远不能和杨秀清相提并论,无法对杨秀清产生制约。

失去制约的杨秀清在太平天国取得一定成绩后,开始目空一切,飞扬跋扈,滥施威权。最终,他的权势欲望达到顶点,要求洪秀全封其为万岁。忍无可忍的洪秀全只得采用了封王时的最后的伏笔,动员韦昌辉和石达开勤王,诛杀了杨秀清,造成了“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但是,造成“天京事变”的根源,未始不是从永安封王开始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太平天国东乡封王的时候,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利最大?

杨秀清,太平天国东王和实际的军政领袖,太平天国永安封王时就被公开明确为总理军政要事。作为一个普通的广西客家烧炭工,他是如何取代洪秀全和冯云山的领导地位,又是凭借什么掌握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的呢?

两次离桂,导致洪秀全失去实际领导权

太平天国是在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洪秀全对于拜上帝教以及信奉拜上帝教而聚集起来的太平军有着天然的领袖地位。但是一方面洪秀全缺乏实际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他两次离开广西导致他的实际领导权被夺走。

  • 1843年,洪秀全和同乡兼同学冯云山创立了拜上帝会,随后在广东传教,但是广东地处沿海,已经接触过基督教,因此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无奈洪、冯两人到广西传教,结果洪秀全不久就离开广西返回广东,而冯云山则扎根广西紫荆山区继续传教和发展群众。洪秀全这一离开就是三年,等他再次返回广西时,冯云山已经把拜上帝会发展的极其庞大,冯云山俨然已经取代他成为拜上帝会在广西的领袖。好在冯云山是一个典型的“政委”型的人。虽然广西的拜上帝会能够发展壮大,主要是靠他扎根山区默默发展,但是洪秀全在拜上帝会的宗教领袖地位依然被冯云山保留。

  • 但是洪秀全返回广西不久,冯云山就在一次率领教众捣毁庙宇的过程中,被当地豪绅告发并被官府逮捕。于是洪秀全返回广东希望走上层路线营救冯云山,而这一次的离开就让洪秀全和冯云山开始失去对拜上帝会的领导地位。

  • 因为洪秀全的离开和冯云山的被捕,使得由他发展起来教众们一时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混乱之时杨秀清借用鬼神附身的方法,采用天父下凡传旨的方式带领混乱的教众解决了危机,重新巩固和整顿了教众。经此一事,杨秀清在拜上帝会的影响力大增,一举跃居领导层。

  • 等到冯云山被解救和洪秀全返回广西,为了巩固自己的教义,同时彰显拜上帝会的神力,他们默认了杨秀清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由此杨秀清在拜上帝会中的地位开始变的更加超然。

从金田到永安,杨秀全取得太平天国军政大权

由于杨秀清羽翼未丰,且拜上帝教还比较弱小,需要统一的领袖来领导教众,于是杨秀清还不能踢开洪秀全自立门户,于是他们还处于关系相对融洽的阶段。但是杨秀清具备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这使他在拜上帝会内部迅速成为实际的带头人。

  • 从冯云山被营救之后,拜上帝会从一个单纯的宗教结社组织迅速向反清起义组织转化。此时拜上帝会开始酝酿起义,教内事务从传教向准备武力起义转变,而洪秀全和冯云山的传教作用已经开始弱化,而且身为文人的他们显然不如长期在广西客家械斗中成长起来的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善于组织武装斗争。因此虽然洪秀全依然保留了最高领袖的地位,但是金田起义的实际已经开始由杨秀清等人组织领导。

  • 金田起义爆发后,面对清军的围剿,杨秀清一方面利用天父下凡的方式从精神上激励那些宗教狂热的信众,鼓舞了士气和军心。同时他在对清军作战中表现出了勇敢的作风和良好的军事指挥能力。由此愈发成为太平军中的“主心骨”,而洪秀全和冯云山自知在行军作战方面并不擅长,同时杨秀清的威望也日益提高,于是他干脆直接将主将之位拱手让出。

  • 等到杨秀清指挥太平军突破清军的围困,攻占永安县城之后,洪秀全就开始分封诸王,史称永安封王或者永安建制。杨秀清此时的地位已经无可替代,于是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正式确立了杨秀清二把手的名分,同时也明确了杨秀清是太平军的统帅,总理军政大权。
  • 此后杨秀清率领太平军突出重围,进军湖南,并顺江而下攻占南京,将起义推向全国。这一系列的胜利都是杨秀清主导下完成,由此他在太平天国内部的地位无人可及。洪秀全仅仅只能作为一个政治符号或者宗教精神领袖存在。
杨秀全的组织领导能力成就了他的领袖地位

虽然杨秀全出生烧炭工没有文化,但是他仿佛天生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和军事指挥能力。

  • 善于组织:太平军初期虽然极为弱小,但是其内部的组织极其严密,而杨秀清的组织领导能力正是这种严密组织纪律的保障。据李秀成后来的自述中介绍:“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

  • 善于军事:太平军从金田起义以来,大小战事均由杨秀清统一谋划指挥。作为太平军的主帅,他率领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打到小天堂南京,几乎攻占半个中国。湘军的主要情报机构评价他“于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

正是由于杨秀清出色的个人能力,他在太平天国的领导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在天京事变之前,太平天国的大小事务都有其独断,清朝政府甚至一度怀疑洪秀全是否存在,或者根本不在天京城内。由此可知杨秀清的地位和权势,但是他个人过度膨胀的野心和自傲,导致其他诸王尤其是天王洪秀全的不满,不仅为他个人带来杀身之祸,也断送了太平天国的大好形势。

太平天国东乡封王的时候,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利最大?

天朝原来是信上帝教,天王为核心,而东王是众王之首,实际是杨秀清丶萧朝贵丶冯云山具体负责教化丶组织。

因此天王虽是领导人,而东王事实是代天代言人。有时东王昏迷借天传道,洪秀全也是俯首恭听。这就是洪秀全天王称万岁,杨秀清东王称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萧丶冯过早战亡,北王韦昌辉野心膨胀,洪秀全借韦之手除了杨,而韦又想除掉翼王石达开,石逃脱,得密令回京勤王,除了韦党。最后石遭猜忌,意气用事,带走天朝劲旅远赴四川,欲自立蜀汉。

自此,东丶南、西丶北王俱死,翼王远遁,天朝领导集团只余天王一人,盘踞金陵享受十多年的帝王生涯,早把天神抛在了云霄之外。

太平天国东乡封王的时候,天王以下为何是东王杨秀清的权利最大?

因为杨秀清能力强善长指挥打仗而且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打了很多的大胜仗——所以在封王的时候其它各路诸王都受东王杨秀清节制,东王杨秀清是一人之下几十万人之上的太平天国的二号实权人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