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钟会和姜维强强联手成功,接下来的三国故事会有什么的变数?

导语:

姜维心里很清楚,跟钟会联合,是蜀汉复国唯一的出路。摆在姜维面前的选择并不多。一方面刘禅的投降诏书已经下发到了姜维手里,他要么拼死一战,要么就是选择投降。

另一方面姜维手里只有8万人马,而钟会大军20万,在断了后援粮草的情况下,姜维在剑阁道压根就坚持不了多久。

思来想去的姜维,还是决定投降钟会,不过他不是真心投降,他是希望策反钟会,让钟会选择自立为王。

01野心家钟会,的确有做枭雄的潜质。

钟会聪明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他的才思敏捷早就闻名天下。可是在姜维面前,他还是显得有点嫩。毕竟姜维是久经战阵的老将,早在诸葛亮时期,姜维就已经崭露头角,这二十多年的磨练,更是让姜维成为了大家闻风丧胆的人物。

钟会虽然聪明,可毕竟江湖经验比不上姜维。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钟会就显得特别激动,过去的偶像,今天总算是见到真人了。

姜维的确不容易,他一辈子能够调动的兵马,最多也就八九万人。可是他却要痴心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而且还跟曹魏大军打得不相伯仲。

魏大将军锺会至汉城,与斌书曰:“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原告其所在!”斌答书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讬通流,未拒来谓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县,卜云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迈,乃欲屈驾脩敬坟墓。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会得斌书报,嘉叹意义。---《三国志》

曹魏境内不管是哪位将领,听到姜维的名字,那都要竖起大拇指。钟会也是从小就听着姜维的名声长大的,自然是对偶像百般敬重。

这个时候姜维为钟会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在成都自立为王,钟会心思敏捷,他立刻意识到了姜维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换句话说,钟会早就有了在蜀地称王的打算,最差也能做一个刘备,这是他的心里话。这个计划可真狠,因为钟会全家老小全部在曹魏境内做官,一旦钟会谋反,那钟会全家都要跟着遭殃。

钟会自己在蜀地可以获得荣华富贵,可他的家人们却要受到株连罪责。可见钟会是有成为枭雄的潜质的,只是计划不够周密,结果被泄露出去了。

02如果钟会跟姜维合作成功的话,那么蜀汉还有希望吗?

在姜维的计划里,钟会只不过是他的一个跳板而已。他真正想要的是恢复蜀汉的江山。通过夺取钟会手里的军权,姜维极有可能达到这个愿望。

钟会本人是想要在蜀汉立足,从而在这里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他知道司马昭本来也就是篡夺了老曹家的权力,早晚也是要篡位登基的。

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华阳国志》

既然司马昭本来就是乱臣贼子,他钟会为什么就不能反司马昭呢?所以钟会带着大军进入蜀地以后,便谋划起了跟姜维一起自立的计划。

这个计划如果不被旁人发现,那么他们可以顺利地封锁蜀道。这么一来只要杀光反对钟会自立的将领,那么钟会就有机会自立。

但是与此同时钟会手里的将领一定不够用,既然不够用,那就只能重用姜维的部下。这么一来钟会大军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姜维给接管了。

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会与绪军向剑阁,会欲专军势,密白绪畏懦不进,槛车征还。军悉属会。---《三国志》

别看他们人多,真正管理士兵,那还是将领。所以姜维在军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这么一来钟会极有可能被架空,甚至被杀掉。

一旦钟会死了,群龙无首之下,士兵们只能向姜维俯首称臣,毕竟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谁都不容易。

这个时候姜维就会开始打感情牌,他安抚这些士兵,表示将来一定会带他们回家,他们都是大汉的臣民,大汉江山需要他们去匡扶。如此一来,蜀汉复国的希望也就有了。

03坐拥雄兵三十万,姜维想不赢都有点难。

有了钟会的二十万大军,再加上自己手里的八万多人马,还有蜀地原来的残兵,这聚集起来,足有三十万人马。

对曹魏来说,八万多的蜀汉大军就已经是巨大威胁了,再来三十万大军,那司马昭该如何应付呢?唯一能够跟姜维搏杀的邓艾已经死了,司马昭手里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人才。

这个时候姜维趁着士气正旺,带着这三十万大军直奔长安而来,关中地区眨眼之间就会落入姜维的手里。

欲使姜维等皆将蜀兵出斜谷,会自将大众随其后。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三国志》

司马昭避其锋芒,或许会选择迁都,或许会选择拼死一搏。一旦司马昭选择拼死一搏,一定会调集全国军队跟姜维在长安地区死磕到底。

那么结局就是东吴的人马可以趁乱北上,与姜维形成合围之势,这么一来司马昭可就完蛋了。最终的结果应该是蜀汉与东吴中分天下。

当然了,在军备上姜维的实力要强得多,所以这种僵持的局面不会拖太久。三十万大军直奔东部地区,东吴军马压根就吃不消。

所以我认为如果姜维能够策反钟会成功,那么蜀汉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局面。至少可以夺取关中地区。

小结:姜维需要注意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切都不会那么顺利,这只是理想化的一种猜测而已。因为蜀汉内部早已民生凋敝,姜维必须要注意一点,他养不养得起这三十万大军,根本就养不起。

蜀汉能养二十万人马,就已经是掏空了国家财政了,更别说再来十万人马。所以说姜维一旦拿到了这三十万人马,第一件事,那就是宣布北伐。

因为他口袋里的粮饷不多,他只有通过北伐去掠夺曹魏的地盘和粮草,才能够维持这三十万大军的运转。

一旦口袋里没有粮草了,那再也不会有人愿意听从姜维的调遣。何况人家都还是魏国的士兵,家里人都还在魏国等着他们回去。

所以说姜维要想拿下关中地区,就必须要速战速决。有了关中平原这块天然的粮仓,那姜维再进军中原,可就有了底气了。

打仗绝不仅仅是比拼谁的火力更加凶猛,更需要比的是后勤力量是否充足。为什么刘邦把萧何封为第一功臣?为什么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谋臣是诸葛亮?为什么曹操最信任荀彧?其实都是因为他们仨是管理后勤的高手。

只有后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打仗的时候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袁绍的谋士很多,却没有哪个是可以管理后勤的,以至于乌巢被烧,官渡之战大败。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

如果钟会和姜维强强联手成功,接下来的三国故事会有什么的变数?

如果钟会与姜维联合造反成功,《三国演义》的未篇将重写,会重现几国争雄的局面,晋朝的统一大业要被推迟若干年或根本不能统一。

姜维在蜀国被灭后,后主刘禅己经投降的情况下,不得己假降于魏,但其复国之心末死,想利用魏国名将钟会对司马昭专权反感的情绪,有自立为王的野心,劝说其共同起兵造反,达到目的,光复蜀汉,救回后主重登宝位。可惜造反失败了,还搭了自家性命。

如果造反成功,姜维必然铲除钟会自己做大。蜀汉极有可能在姜维的领导下重整旗鼓,而再联合东吴共抗强魏。东吴在目睹蜀汉的危机会后,也会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必将会抛弃前嫌同意吴蜀结盟。魏国的麻烦将更大。不但灭蜀不成,还不得不吞下前功尽弃的恶果。这三国鼎立的局面不知还要延续多少年,也不知罗贯中先生还要费多少血,才能把《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继续写下去了。

如果钟会和姜维强强联手成功,接下来的三国故事会有什么的变数?

谢谢邀请!“如果钟会和姜维联手成功,接下来的三国故事会有什么样的变数”?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问题和政治问题,也是很多仁人志士乐于探讨的。从另类角度谈谈吧。

首先,历史如人生,既处处新,又是现场直播。无法重演,又无法复制。

其次,政治斗争是一切斗争的最高手段,军事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无法抗衡。

第三,历史上钟会和姜维联手了,且有些作为。问题是在政治上他们不成熟,谋略上过于狭窄,心胸过于狭隘,所以失利是必然的。

第四,他们不可能成功。退一万步讲若成功,那么以后的历史都得重新改写。朋友们说对吗?

如果钟会和姜维强强联手成功,接下来的三国故事会有什么的变数?

各有異志,不可能聯合長久。

如果钟会和姜维强强联手成功,接下来的三国故事会有什么的变数?

如果要假设事情发生,那么当然要考虑当时的环境,形势,以及人心。

那么环境当时的环境是什么环境呢?当时蜀国岌岌可危,邓艾已经从小路上打到了姜维的后面。魏国则是蒸蒸日上,当然现在的魏国的主要政权还是掌握在司马家的手上,钟会的家族在魏国也是大家族,钟繇是得到曹操的重用的。而邓艾早期是生活在大家族中的后期因为荆州也不免遭遇战乱,所以邓艾从小也是颠沛流离,因此也奠定了邓艾的一种坚韧的心。而此时钟会为统帅,邓艾为先锋,足以见到邓艾是当时也掌握了很大的权利,所以假如钟会和姜维联合,邓艾肯定会反对的。而要想有一方势力那么必须是蜀国的地盘,蜀国内部姜维也是得不到人心的,因为姜维可比不了诸葛亮,益州内部的人是不会支持姜维的。所以假如钟会和姜维联合的话,最后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只会败亡。

如果钟会和姜维强强联手成功,接下来的三国故事会有什么的变数?

钟会的父亲曾任长安太守,在陕西省有很深厚的根基。

蜀国一灭,看起来姜维和钟会是强强联手,其实不是,他俩是栽在卫灌手上的。

最关键的是要收买卫灌和诸葛绪,更关键的是要解决主要将领们的妻儿老小的问题。

就是要造反,也太早了一些,四川已经打得满目疮痍了。

陕西省,甘肃省,让诸葛亮,姜维一次又一次的也打得伤筋动骨了。

他俩要想成功,必须是益州,雍凉二州的军队绝对服从,这三州半的豪门巨富坚决支持,否则还是玩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